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九十三至四百九十八

卷四百八十八至四百九十二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九十三至四百九十八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九十九至五百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4.djvu/7

大清一統志

 元江直隸州在雲南省治西南七百九十里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二千一百里東至臨安

  府石屏州界一百里西至鎮沅州界二百里南至車里宣慰司界一千六百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

  界五百里東南至交趾老撾界一千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普洱府界四百七十里東北至臨安府嶍

  峨縣界五百里西北至鎮沅州界四百里本州境東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五里東至臨

  安府石屏州界一百三十五里西至普洱府界七十五里南至普洱府他郎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

  新平縣界一百三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八千九百九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𮎰裔漢益州郡徼外地唐時𫎇

  氏以其地屬銀生節度置威逺瞼明統志南詔徙白蠻蘇張周段

   等十姓戍之又開威逺等處置威逺瞼宋時和泥蠻侵據其地明統志宋

   時儂智高之黨竄於此和泥又開羅槃甸居之後為㱔麽徒蠻阿僰諸部

   所有元初内附尋復叛至元中遥立元江萬户府

   以覊縻之後於威逺更置元江路隸雲南行省明

   洪武十五年改為元江府永樂四年改為元江軍

   民府隸雲南布政使司

  本朝順治十八年改曰元江府屬雲南省乾隆三十

   五年改直隸州領縣一

   新平縣在州北二百里東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里東至臨安府嶍峨縣界九十里

   西至鎮沅州恩樂縣界三百七十里南至本州界二百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三百里東南至臨

  安府石屏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鎮沅州界九十六里東北至嶍峨縣界五十里西北至恩樂縣

  界五百里本嶍峨部地元初為嶍峨千户地至元中設平甸縣屬嶍峨州後改平甸鄉仍隸嶍峨縣

  明為丁苴白蠻夷所據萬厯十九年討平之置新平縣屬臨安府 本朝因之雍正十年改屬元江

  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元江州

 ︹形勢︺東有禮社江西瞰瀾滄水北據自樂山南距交

  趾界明統三江合繞諸緬遥牽崀峩為河馬籠列

  嶂

 ︹風俗︺地多瘴癘四時皆𤍠草木不凋一歲再收性懦

  氣柔惟酋長畜使僰人能居卑濕蒲蠻好居髙

  山

 ︹城池︺元江州城周九里門四三面瀕河舊土城元大德間築 本朝順治十八年雍正七

  年十三年累修新平縣城周一里有竒門四環牆為濠明萬厯十九年築土牆於縣西五

  崇禎七年遷今地為石城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接築新舊二城使相連屬雍正十年又拓新城

  直過舊城之東

 ︹學校︺元江州學在州治東北舊為府學𭔃臨安建水州學 本朝順治十七年遷建康熙

  五十二年雍正元年累修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州學入學額數十五名新平縣學

  治東北舊𭔃府學後附嶍峨縣學 本朝康熙三十一年遷建雍正九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

  池書院在州治北眀嘉靖中建

 ︹户口︺向因蠻民雜處未經編丁

 ︹田賦︺田地三百六十一頃五十六畝三分有竒夷田九十段額徴地丁正雜銀四千五百三十五兩

  八錢五分八釐米四千五百二十石一斗三升四合五勺

 ︹山川︺玉臺山在州城東五里府志舊名羅槃山凡二十五峯懸崖絶壁險阨難登蒼翠如玉

  望之若臺路通山在州城東二十五里明統志舊名馬籠山北瞰禮社江髙峯千仞⿰虗亏 -- 虧蔽日

  月通志中有羊腸一線路出臨安天馬山在州城東南十五里府志秀如華峯與嵯峩山

  相對峙學宫前嵯峩山在州城南二十里中峯嵯峩狀如卓旗寳山在州城西二十

  里圎如螺髻尖若插簪俗傳昔有蠻酋藏寳於山之麓故名因逺山在州城西四十里山

  下有泉為仲夷溪分流溉田為仲夷渠府志在城西北七十里泉流瀑布下多村落莽支山

  在州城西北相近又有茶山二山接普洱界俱産茶九龍山在州城西北三百里産鑛名魚

  鳬場車里司治在山之後竒山在州城北三十里舊名龍爪山上有涵春臺仙人洞怪竒萬狀

  自樂山在州城東北十里明統志作目樂山懸崖峭壁凡二十峯狀若崆峒𫎇氏封為南嶽

   今名棲霞山 按蒙氏封𫎇樂山為南嶽明統志於目樂山亦云𫎇氏封為南嶽葢自樂山即𫎇樂

   山訛𫎇為目又訛目為自也魯奎山𡉄新平縣東南六十里險僻高峻連石屏元江諸處

   舊為野冦之數今皆效順金營山在新平縣南二十里為丁苴故地二龍山

   平縣南長峯兩分矯如游龍團山居其中鎮元山在新平縣南五十里團山在新平縣

   西南六里形如滿月𠋣樓山在新平縣西七十里崇巖峻嶺若樓閣憑虚五桂山

   在新平縣北里許頂有五峯水簾洞在新平縣西象山之半水自洞門流出垂若珠簾

   大江即摩沙勒江也一名馬龍江亦名鹿滄江自楚雄府舊𥔲嘉縣流經州境為禮社江之上

   源臨安府志馬籠諸山在江之右迤阻諸山在江之左羣山夾江其縊如峽通志明洪武中平緬叛

   結寨於馬籠他郎甸之摩沙勒沐英遣將擊却之元江在州城東南即禮社江也通志源自

   白崖江合瀾滄江流繞州城東南經納樓𫎇自南達於海自新平縣之三江口流入沿州治之南繞

  東南入臨安府納樓司界㟍峨河在州城西四十里河南村源出州西北㟍峨山東南流入

  禮社平甸河在新平縣東十里衆流所滙大羅河在新平縣東五十里水勢

  ⿰氵匃 -- 洶曡水河在新平縣南半里源髙數丈自上流下澎湃潺湲霞氣上蒸流入大江𬓛

  帶河在新平縣南自二龍山口出㑹入平甸河温玉泉在州城西北十五里名勝志石

  間迸出其色清碧其沸如湯洪本泉在新平縣西一里邑城内外資其流灌瑞木

  井在新平縣東一里許其味甘冽源出木下其木一本三幹花葉皆異亦竒品也

 ︹古蹟︺奉化故州在城西一百一十里本名羅槃甸元為羅槃部元史地里志古西南夷地

  阿僰諸部蠻自昔據之憲宗四年内附七年復叛率諸部築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府以

  覊縻之二十五年命雲南王討平之割羅槃等十二部於威逺立元江路明統志元江府附郭有因

  逺羅必甸長官司舊名羅槃甸屬元江路洪武初置長官司通志因逺羅必甸後改為奉化州舊亦

  以土官子孫分掌 本朝平滇那嵩負固討平之順治十八年并為元江府

 ︹關隘︺猛甸關在州境又有瓦阨關杉木關定南關舊皆置戌結白土廵司

  境府志土廵司方從化舊係魯魁山土目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總督范承勲委官招撫從此向化

  題授世職又有水摩村廵司在州城東北六十五里舊有土官廵司戍守了味土廵司

  在新平縣境舊係魯魁山土目至普為善於 本康熙二十七年歸附授土廵司世襲舊又有摩

  沙勒廵司南峝廵司皆土官世襲今俱省阿怒甸在新平縣廢新化州東北其相近有喇烏

  得箐為縣境最要地因逺驛在州城西因逺山下為往來必經之地舊有知事一員乾隆三

  十五年改因逺廵檢

 ︹津梁︺南安橋在州城南門外又城南徳化鄉有石橋西城橋在州城西十五里

  混龍橋在州城西二十五里跨崀峩河長三丈𤁵丈餘藤橋在州城西一百里

  濟橋在州城北門外義興橋在州城北 本康熙十年

 ︹祠廟︺忠義祠在新平縣明騰衝叅將鄧子龍建祀陣亡將士昭忠祠在州治城隍廟

  東 本朝嘉慶八年建

 ︹寺觀︺甘露寺在州城東五里玉臺山 本朝康熙九年妙蓮寺在州城西南一

  百三十里元時建

 ︹名宦︺︹明︺汪輔雲南後衛指揮同知嘉靖間署元江知府政務便民有控訴至者不加鞭朴訓

  以禮讓遣之至於軍衆禦以嚴明毫不敢犯李先芬萬厯間任新平知縣始建縣治築鑿

  城池夷民咸德之秦元穂廣東人崇禎間任新平知縣改遷縣治建築磚城民祠祀之

 ︹本朝︺沈洪浙江人任新平縣典史雍正十年署揚武壩廵檢適猓賊叛洪竭力堵禦死之

  珏浙江人以廵檢管理青龍厰務猓賊刦掠厰地珏不屈死之王昌寕夏人千總擊猓賊

  於喇博坡殁於陣汪自貴華陽人把總擊猓賊於阿者奮勇赴敵死之洪先

  人把⿰糹⿱丿㤙 -- 總與賊戰於户東山殁於陣以上五人事   聞贈廕有差

 ︹人物︺︹元︺刀代元江人為本路安撫使大德五年從征八百有功陞本路總管智勇過人部夷

  畏服時洞蛟為孽代挾利劔入洞頃之水盡赤代與蛟俱死沿河之民始得耕種嵗嵗祀之︹明︺

  施大節元江人永樂中舉人厯知交州横州慈愛㢘明宣徳二年遇賊警大節繕甲兵聚糧

  餉為守禦計及賊𫝑不可遏城陷力屈而死馬雲衢字賡宇元江人天啟間由教諭遷知

  天河縣有廉能聲邑中峒番肆出刦掠雲衢設法𠞰諭皆感畏不敢犯去任歸里行李蕭然

 ︹本朝︺曹一彬新平人康熙中土酋祿益反園新平執一彬令誘開城一彬入率民兵固守賊

  攻不克城得全李其紀元江人有孝行祿益之變其紀負母逃一日夜不休得免父殁廬墓

  三年有虎伏兔馴之應應元江卒伍刲股療母母殁刻木為像祀之如生康天

  錫元江人為本營把總雍正十年猓賊叛戰於他郎先登死之事   聞贈廕張文秀

  新平人新嶍營把總分防揚武壩猓賊至力屈死之   賜贈廕馬匡周元江人性孝友

  工書畫任廣南守備乾隆六十年出師黔楚屢著戰功後以追賊中標亡猶持㦸不僵有㒓卒負回

     予廕入祀昭忠祠

 ︹流寓︺︹明︺周官江西人能詩工草書性剛直敢言明末棄官逰滇從臨安入元江一時士人多

  所請正後卒於郡

 ︹本朝︺鄧魁春撫州人號梅庵學問綜博順治初至元江教授生徒多所成就

 ︹列女︺︹明︺馬宗範妻白氏元江人年少夫亡守節五十餘年同郡李儒妻楊氏夫卒

  欲以身殉姑知有遺腹曲諭之乃拮据襄事生子聖希教之成名又何源深妻曾氏楊得先妻馬氏

  王諍妻黄氏均苦節終身何源清妻李氏元江人夫亡服毒死楊氏女

  察元江人母孀居無子女矢志養母誓不適人勢家欲强娶之以死拒得免母殁獨處年至八十歲

  孫愈發妻雷氏新平人夫亡守節與同縣黄玠妻普氏均於崇禎間旌

 ︹本朝︺孫廷紀妻張氏新平人年少夫亡撫孤成名與同縣黄土麟妻普氏均康熙間

  艾張顯妻楊氏元江人猓賊之變氏挈家避入甘槖箐聞夫被殺夜囘家與媳

  及孫媳陶氏女孫皆自縊同時陳萬言妻車氏媳鄧氏女孫一又艾國用妻陶氏艾國樑妻林氏艾

  承顯妻曽氏媳朱氏艾竒二女姚春先母何氏妻艾氏李從龍母馬氏馬氏二女丁一鵬姪女均不

  辱死雍正間 旌王德逺妻張氏新平人夫為普威總兵鎮沅夷叛夫殁於陣氏

  抱兒投火死雍正間 旌楊守恕妻袁氏新平人猓夷叛氏與舒鳯翮女舒鵬翮女

  均不辱而死丁鈺妻吳氏鈺浙江人以廵檢管青龍厰事務猓逆叛氏被擄不辱見

  殺雍正間 旌何昌祖妻楊氏元江人夫亡守節與同州吳星耀妻劉氏吳㑹璘妻

  胡氏董繼世妻張氏均乾隆間 旌魏正儒妻蘇氏新平人夫亡守節乾隆間 旌

  温瑞暘妻何氏元江人夫亡守節與同州董惟璽妻張氏段鳴珂妻梁氏陳有基妻

  李氏髙璋妻李氏李文沛妻陳氏段鳴玉妻蔣氏均嘉慶間 旌王曙妻朱氏

  人夫亡守節與同縣任佃妻盧氏郭永新妻李氏陳𣗳道妻楊氏黄繼妻陶氏均嘉慶間 旌

 ︹仙釋︺︹明︺月光道人正徳間雲遊至郡結廬金鰲山麓兀坐不言日啖菜根少許如是數

  年忽一日不知所在人往覓之見壁間書一絶句而去陳羽士嘉靖間棲東山目光如電

  郡嘗旱延至城中甘雨随注居二十年化去

 ︹土産︺檳榔一名仁頻𣗳髙數丈旁無附枝正月作居四月開花每房百餘實蘆子

  谷中夏花秋實蔞葉家園遍種葉大如掌纍藤於𣗳無花無果冬夏長青採葉合檳榔食之味

  降真香 茘枝僅數本肉薄味酸蜜多羅𣗳髙數丈實從幹生大如

   冬𤓰色似楊梅抹猛果形如木𤓰夏月熟味酸蘇木 鱗蛇膽有黄黒二

   種長丈餘具四足能食鹿春夏在山秋冬在水土人取食之其膽治牙疼解諸毒黄者更佳

   鷴 矮鷄俗名擺夷雞足短而鳴長黄魚金色味羙孔雀

大清一統志

 鎮沅直隸州在雲南省治西南一千二百里東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

  元江州界一百里西至順寕府雲州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普洱府威遠界二百三十里北至景東廳

  界六十里東南至普洱府界八十里西南至普洱府界三百里東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二百九十

  里西北至蒙化廳舊定邊縣界三百里本州境東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恩樂

  縣界四十里西至雲州界二百四十里南至威遠界一百里北至景東廳界六十里東南至元江州

  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威遠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恩樂縣界八十里西北至景東廳界九十里自

  州治至 京師一萬二千四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為益州郡徼外地唐時

   南詔為銀生府地其後金齒僰蠻奪之宋時段氏

   莫能服元時内附屬威楚路後改置案板寨屬元

   江路明洪武三十三年改置鎮沅州永樂中升為

   府隸雲南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隸雲南省乾隆二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一

   恩樂縣在州城北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八十里東至元江州新平縣界二百

   四十里西至本州界五十里南至本州界五十里北至景東廳界三十里東南至新平縣界八十里

   西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東北至景東廳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景東廳界二十五里本漢濮洛蠻

   地唐南詔時屬銀生府地曰猛摩蠻名者島宋段氏據之後為阿僰諸部蠻所奪元為馬籠他郎二

   甸地隸元江路明洪武末内附永樂元年置者樂甸長官司隸雲南布政使司尋改隸雲南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五年改置恩樂縣屬鎮沅府今為州屬

  ︹形勢︺地處夷粤依山為郡明統緬猛交撾八百之通

   衢臨元景楚四郡之接壤人皆猓濮屬近羈縻

  ︹風俗︺信巫祀鬼婦勤畊蠶明統力弱性緩風氣寛柔

   刀畊火種歲必易土

  ︹城池︺鎮沅州城周三里有奇 本朝雍正五年舊土城重修乾隆三年改築石城

   樂縣城周一里有奇門二 本朝雍正五年因舊土司城修

  ︹學校︺鎮沅州學在州治舊為府學 本朝雍正十年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州學入學額

   數八恩樂縣學在縣境 本朝雍正十年建入學額數八名文明書院

   在恩樂縣 本朝乾隆三十年知府蕭思濬等建

  ︹户口︺向因蠻民雜處未經編丁

  ︹田賦︺田地五百五十九頃三十一畝額徴地丁正雜銀一千三百八十九兩八錢二分八𨤲米一千

   一百八十石七升七合五勺

  ︹山川︺石山在州治東石羅山在州城東一百七十五里波弄山在州城東南一

   百里通志山勢起伏重疊如波濤小蠻舊山在州城東南一百七十里納羅山

   在州城東南山多虎豹土人呼藏為納虎為羅馬容山在州城南根盤數百里路狹僅容一

   馬自小蠻舊山以下皆故祿谷寨之地案板山在州城東北山高百餘仞形如几案舊寨

   以此鳥連山在州城東北二十里古木參差羣鳥爭集通志亦謂之石花山蒙樂

   山在恩樂縣東二百里一名無量山高峻行一日方至其頂中有毒泉人畜飲之即斃通志山在

  者樂甸司東南鳳山在恩樂縣南城跨其上者島山在恩樂縣北通志者樂甸司治

  在其上峯巒聳秀為司治後山南泿江在州東南源出納羅山經舊禄谷寨南西南流入杉

  杉木江在州治南源自恩樂縣流經州南下流入普洱府威遠之谷寶江江岸多産杉

  馬湧江在川境源自臨安府納樓司流經舊祿谷寨東下流入南泿江景東河

  在恩樂縣境即杉木江之支流明統志源自景東廳流經者樂甸司下流入馬龍江南堆小

  河在恩樂縣境通志源出者島山下流歸新平江波弄鹽井在州東南波弄山有六明

  史波弄山上下有鹽井六所府志上人掘地為坑深三尺許納薪其中焚之俟薪成炭取井中之滷

  澆於上越日成鹽其色黒白相雜而味苦俗呼白雞糞鹽交易亦用之案板鹽井

  東北案板山 本朝雍正三年鹽大使駐此兼管州境各處土井

 ︹古蹟︺舊祿谷寨長官司在州治東北二百五十里明史鎮沅府領長官司一曰祿

  谷寨永樂十年置舊者樂甸長官司今恩樂縣冶明永樂𥘉置明史者樂甸本

  馬籠他郎甸猛摩之地名者島洪武末内附隸雲南布政司永樂元年設者樂甸長官司改隸雲南

  都司其地山險瘴多介於鎮沅元江景東間兵寡而勍諸部畏憚之 本朝雍正五年改置縣

 ︹關隘︺新撫巡司在州治西南二十里 本朝雍正十三年設乾隆三年建有土堡

 ︹祠廟︺昭忠祠在州治城隍廟内本朝嘉慶八年

 ︹寺觀︺廣福寺在州治東九十里矣邦

 ︹名宦︺

 ︹本朝︺劉洪度廣濟人雍正八年以鎮沅同知守鎮沅時初設流官夷屢搆變洪度殉焉役某

  從死土人立廟於州署後并肖其像筄告吉凶如響惟刁陶二姓登輒蹷皆夷酋後也

 ︹列女︺

 ︹本朝︺游雲漢妻曾氏鎮沅人拒暴自盡嘉慶間 旌

 ︹土產︺鹽 孔雀 小雞州志形矮小鳴無晝夜與中國雞聲異籐 南

  棗 莎羅布 白鷴








                          總纂官顧 蒓恭纂并覆輯

                          校對官林杞材恭   校

大淸一統志

景東直隸廳在雲南省治西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七

  里東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順寕府雲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鎮沅州界二百九十

  里北至蒙化廳界一百三十七里東南至鎮沅州恩樂縣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順寕府順寕縣

  界三百里東北至楚雄府鎮南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蒙化廳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師一萬

  一千六百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益州徼外地明史景東古柘南也

  漢尚未有其地唐時南詔蒙氏立銀生府於此為六節度

  之一尋為金齒白蠻所陷移府治於威楚白蠻遂

  據其地唐書南蠻傳羣蠻種𩔖有黒齒金齒銀齒三種見人以漆及鏤金銀飾齒寢食則去

  之其川分十二甸昔樸和泥二蠻所居也元史地理志莊蹻王滇池漢武開西南夷諸葛孔眀定益

  州皆未嘗涉其境至蒙氏興立銀生府後為金齒白蠻所陷移府治於威楚開南遂為生蠻所據

  厯大理段氏莫能服元中統三年平之以所部隸

  威楚萬户至元十二年置開南州仍隸威楚路明

  洪武中改為景東府明史洪武十五年平雲南土官俄陶先歸附遂置景東府

  以俄陶知府事隸雲南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屬雲南省乾隆三十五年改景東廳

  府陶氏世襲通志府又有姜氏世襲知事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姜氏襲知府四十六年仍今陶氏

  襲知

 ︹形勢︺景東山峙其西蒙樂山聳其北地接極邊控阨

  之所明統蒙樂為屏屹爾崆峒之勢蘭津若帶儼

  然江漢之長

 ︹風俗︺民多僰夷田皆種秫眀統性本馴樸漸習書史

  

 ︹城池︺景東廳城周二里門四舊係衞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 本朝康熙中修乾隆元年

  

 ︹學校︺景東廳學在廳城南三里錦屏山下明萬厯十五年遷建景東衛學二十四年改為

  府學 本朝順治十七年即徐指揮舊宅立廟學康熙二十二年重修二十七年改建明倫堂乾隆

  三十五年改為廳學入學額數二十名新城書院在廳治眀萬厯中建開南書

  院在廳治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同知謝應元建

 ︹户口︺原額人丁共五百四十二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萬三千五百七十六名口計五千二百六十

  二户又屯民男婦大小三萬九千六百二十四名口計八千一百七十七户

 ︹田賦︺田地六百三頃二十畝五分有奇夷田五百八十五段額徴地丁正雜銀二千九十五兩六錢

  七分米二千六百九十四石八斗八合一勺

 ︹山川︺錦屏山在廳城南一里青翠如屏其相接者曰孟沼山景董山在廳城西明統

  志昔為蠻寨洪武中建景東衛城於山上鶴籠山在廳城北三十里一峯哭几其頂盤圓

  蒙樂山在廳城北九十里與蒙化廳接界一名無量山高不可躋連亘三百餘里一峯𦊅出

  狀若崆峒上有石坪又山頂有毒泉人畜飲之即斃蒙氏僭封此山為南嶽邦泰山

   城東北大河東岸眀統志在府治東高聳延長明史景東府治東有邦泰山險甚土官陶姓世居其

  石洞有二一在蒙樂山中深不可測嘗有人執火而入遇大蝙蝠滅火而返一在哈浦路

  村中有石床石鼓之異瀾滄江在廳城西南二百里自蒙化廳東流入與順寕府接界流

  經廳境之西又南流入順寕府猛緬司東界明史景東府西南有瀾滄江自蘭州入境東南流經此

  下流入交趾注於南海或以為即古之黒水蒙氏封為四瀆之一舊志自蒙化流至上羊街保甸入

  廳界流出順寕府之之猛緬司歸車里江大河在廳城東一名中川河源自蒙化廳虎街東南

  流經安定關西又東南經新街西又東南經廳城東又東南經中所西又東南流入鎮沅州舊者樂

  甸界即把邊江之上流也明統志源自定邊縣阿茊村合三岔河流經廳治東南通華河

  在廳城北源出蒙樂山之南東流入大河清水河在廳城北源自蒙樂山之北亦東流入大

  河 按輿圖大河自虎街而南底者樂甸所受共十二河曰安定曰沙羅曰板橋曰灰窑曰大壩曰

  蠻謝曰中所塘曰品秀曰蠻岡曰怕莫曰阿薩曰大弄以地方推之灰窑大壩二河即清水通華二

  水也安定諸河眀統志舊志及通志俱失載水寨渠在廳城東十五里又者孟渠在廳城

  南五十五里者干渠在廳城南七十里龍潭在廳城北九十里禱雨輒應筧泉

  北衞城内明統志源出蒙樂山以竹筧引入衞城鑿池瀦之上覆以亭鹽井新志磨腊井在

  城南二百六十里磨外井在城南二百八十里大井在城西南二百四十五里小井在城西南百四

  十里以上四井俱產鹽

 ︹古蹟︺開南故城今廳治元志開南州在楚雄路西南景東廢衞明統志在府城

  洪武二十三年建府志廳治在衞城南門外之洪武十一年建通志廳城即係衞城 本朝康

  熙二十六年省衞入府玉筆城在廳城西景董山上眀史景董山蠻酋結寨於此洪武中

  築城其上又築小城於山巔謂之月城通志本朝康熙九年設城守建營於此名曰玉筆城

 ︹關隘︺景蘭關在廳城東南一百二十里母𤓰關在廳城南一百里安定關

  在廳城北一百五十里接壤定邊為郡咽喉保甸土司在廳城西北一百六十里明宣

  德中建土官陶姓世襲巡檢三岔河土司在廳城北七十里明宏治中建今因之土

  官楊姓世襲巡檢板橋驛在廳城東北六十里眀初置本朝因之土官阿姓世襲驛丞

  輿程記自定邊縣新田驛六十里至板橋驛又六十里至景東衞北吉寨在廳境明史洪

  武十八年百夷思倫發叛攻景東之北吉寨即此地安定堡在廳城北

 ︹津梁︺大河橋在廳城東二里跨大河上覆瓦屋四十九楹今水溢傾圯平川橋

  城南十里蘭津橋在廳城西南跨瀾滄江上後漢永平中建明永樂初修廣高千仞兩岸峭

  壁飛泉急峽鎔鐵為柱以鐵索繫南北為橋古稱巨險通華橋在廳城北跨通華河

  橋在廳城北八十里水泛衝圯往來病涉 本朝康熙九年重修

 ︹祠廟︺諸葛廟在廳城北衞城山頂昭忠祠在廳治城隍廟内本朝嘉慶八年

  ︹寺觀︺開化寺在廳城南官吏習儀之所元珠觀在廳城北二里

  ︹名宦︺︹明︺張吉餘干人成化時為景東通判地居雲南絶徼俗鄙戾吉敎以禮義民有罪者薄

   責之約無再犯土知府陶氏見吉不攜家欲為置妾不聽遺以銀器不受心敬吉遣其子棨就學由

   是夷民嚮慕漸有中土之化吉益自勵作慎獨窮理改過求仁四箴置座右忘其身之在蠻也

  ︹本朝︺胡向極奉天人康熙間任景東掌印同知加意學校優禮師儒魯魁山犯順多所營建

   兵民得安

  ︹人物︺︹明︺陶棨土官陶洪子成化中遣入國學嘉靖中嗣職以孝義著聞

  ︹列女︺︹明︺阿曩土知府陶瓚祖母正統間麓川叛冦壓境阿曩飭孫瓚率衆禦之斬馘無算賊

   悉遁逃總兵上其勲封太淑人襃賜甚厚

  ︹本朝︺王應天妻毛氏名正瑩景東人許聘王應天未雍正五年鎮沅夷叛應天從

   征至谷麻染瘴卒氏聞訃投井死王建中女景東人兄妾有娠而兄殁有謀奪其産者

   女延親族至誓終身不字將妾移城居出入護之生子紹康女竭力供讀書為諸生後王氏子孫繁

   衍皆其力也劉藻妻陳氏景東人夫亡守節與同廳劉大經妻陳氏均乾隆間 旌

   羊名高妻江氏景東人夫亡守節與同廳李恩培妻陳氏熊德純妻邵氏均嘉慶間

   

  ︹土產︺鹽 孔雀 竹鶹 娑羅布 羊肚布織文如羊肚

   苦子淨瓶蕉布子而生本大末銳儼若淨瓶青紙 石風丹 仙

   茅

大清一統志

 蒙化直隸廳在雲南省治西八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大理

  府趙州界六十里西至順寕府順寕縣界一百五十里南至順寕府雲州界二百里北至趙州界九

  十里東南至景東廳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雲州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趙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

  至永昌府永平縣界一百八十里自廳治至 京師九千零二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益州郡地後漢為永昌

  郡地府志蒙化為永昌地唐初為蒙舎詔所居名蒙舎城

  南蠻𫝊夷語玉為詔其先有渠帥六自號六詔兵埒不能相君蜀漢諸葛亮討定之蒙舎詔在諸部

  南改稱南詔居永昌姚州之間府志唐貞觀二十三年建寕國王張樂進求遜位於蒙氏細奴邏號

  蒙舎詔築城居之後又名陽瓜州唐書南蠻傳獨邏亦曰細奴邏高宗時遣使者

  入朝天寶中細奴邏曾孫皮羅閤又遣使請合六詔為一許之因冊為雲南王賜名歸義歸義死閤

  羅鳳立襲王以其子鳳伽異為陽瓜州刺史段氏改為開南縣元憲宗

  七年立蒙舎千户至元十一年置蒙化府十四年

  升為路尋降為州隸大理路明初因之屬大理府

  正統中升為蒙化府屬雲南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雲南省土知府左氏世襲雍正七年以楚雄府

  之定邊縣入焉乾隆三十五年改蒙化廳

 ︹形勢︺四山環堵眀統北距㸃𬓛帶西洱兩江天

  限重嶺墉崇東枕文華南倚巍寶

 ︹風俗︺民善射獵勤於耕織冠婚喪祭一準乎禮

  安誦讀鄉鄙輕薄人民樸實易治飲食服用視列

  郡為儉

 ︹城池︺蒙化廳城周五里有奇門四池深四尺明洪武中築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及三十

  六年累修

 ︹學校︺蒙化廳學在廳城東南明洪武中建舊為州學景泰時改為府學萬厯中重建 本

  康熙二十二年乾隆十二年累修三十五年改為廳學入學額數二千名育德書院

  在廳城南門内本朝康熙八年明志書院在廳城外西北隅明宏治中建

 ︹户口︺原額人丁共八千八十五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二十五名口計三萬五千

  六百一十七户又屯民男婦大小共二萬九千七十二名口計七千八百七十户

 ︹田賦︺田地二千九百五十八頃三十畝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五千四百一十五兩一錢五分六釐

  米六千五百四十石四斗九升四合八勺

 ︹山川︺懸珠山在廳城東五里列如翠屏下有瀑布文華山在廳城東十里廳之鎮山

  也通志高出雲表體𫝑尊嚴其左為葫蘆山右為繡墩山皆以此山為鼻祖巍寶山

  城南二十里明統志一作巍山峯巒高聳昔蒙氏細奴邏耕牧之地天臺山在廳城東南一

  百里峯巒峻拔望見百里外甸尾山在廳城南下有温泉曰遊山在廳城南十五

  里甸尾山温泉之西靈應山在廳城南十五里一名圓覺山與懸珠山並峙無量山

  在廳城南一百五十里接連景東之蒙樂山蒙氏時嘗僭封為南嶽獅子山在廳城西南十

  里舊名日華山形勢雄偉儼若奔獅金牛山在廳城西二十里一名寨子山林木幽深烟雲

  出沒相傳蒙詔立寨於此巄𭖂山在廳城西北三十五里一名巄𭖂圖山蒙氏細奴邏耕於

   巍山之麓代張氏立貞觀三年遷居巄𭖂圖山眀統志唐貞觀中蒙氏龍伽自哀牢將其子細奴邏

   遷居其上築巄𭖂圖城自立爲奇王號蒙舎詔今上有浮圖石母山在廳城北七十里旱

   禱即雨山産雄黄下有泉爲睒中溪流入羅盤江天耳山在廳城北七十里山有赤石狀

   如耳相傳城中人計事甚密山中人輒知之碁盤山在廳城東北十五里舊府志山頂有

   石狀若棋盤有黒白石子布列於上樵牧者亂之明曰復如故又名石斛山鳳凰山

   定邊縣西三十里相傳昔有鳳鳴其上今每至八九月間霧氣籠罩百鳥翔集太極山

   定邊縣西北四十里一名竹掃山高出羣山之表真武坐臺山在舊定邊縣治後

   擁翠山在舊定邊縣北十里有刁斯郎營寨遺址又北有螺盤山山頂盤形如螺髻舊定邊

   懸志明初西平侯沐英與刁斯郎大戰於此下有總兵坡即西平侯戰處天馬峰在廳城東

   南三十五里峯巒特立儼如天馬御筆峯在廳城東南與天馬峯相近一名玉峯山

   臺巔在廳城北八十里往葉榆大路通志名旭照山高出雲表南蒙化北大理北寒南暖風氣

   頓殊其西為花判山陽江出焉石洞在廳城東南舊定邊縣南洞在峭壁中有石佛像

   滄江在廳城西南一百五十里自順寕府境東流入經廳西南又南流入景東廳界陽江

   在廳城西二里源出甸頭花判山南流經廳境西東南流經舊定邊縣北又東南合定邊河又東南

   流㑹白崖河東流入楚雄府界漾濞江在廳城西一百五十里南入瀾滄江舊志其上源一

   自大理府太和縣之洱海流入曰漾水一自永昌府永平縣之碧溪江經打牛坪流入又一源自雲

   龍州境之勝備江亦經永平縣流入為濞水通志源有三一出大理浪穹罷谷山由洱海流入為𣻌

   水一出吐蕃可跋海由雲龍江流入一出劒川繞㸃蒼山西流入為濞水二水合流至府西為備溪

   江入瀾滄又南入順寕府境為黒惠江 按舊志通志所指濞水二源各有誤處以圖表考之濞水

   自麗江府劒川州之劒川湖南流與白石江合又南經浪穹縣鄧川州西又南經太和縣㸃蒼山西

   又南至合江鋪與洱水合又南入廳境西與永昌府永平縣東之勝備江合勝備江源出雲龍州東

   北東南流入永平縣東㑹九渡雙橋二河達𣻌濞江至碧溪江即𣻌濞江别名更無二水通志謂一

   出吐蕃可跋海誤定邊河在廳城南由羅求場河東流經舊定邊縣南又東入陽江

   陽河在廳城南門外源出東山流入陽江甸頭河在廳城北七十里阿集左

   河在舊定邊縣南五十里源出無量山流經石洞寺至雀田哨入景東廳界為大河白崖

   河在舊定邊縣東北十五里上源即趙州白崖彌渡入廳境東南流經舊定邊縣東㑹定邊河

   錦溪在廳城南一里亦曰菜園河源出搗衣山石窟下注陽江兩岸心桃李花時如錦故名

   東溪渠渠十有六曰龍土廟曰五道曰白塔曰敎場曰繫馬樁灌負郭之田曰馬廣曰南莊

   曰橋頭曰盟石曰鋪邊曰雙橋灌山中之田曰甸中曰捉馬郎曰白地場曰甸頭曰土主廟灌甸中

   及甸頭之田西溪渠渠十有二曰三古盤曰挖鐘衝曰小衝曰大衝曰烏保郎曰貝忙曰

  賴郎曰西蔡曰天摩牙曰天耳山曰龍䕶寺曰麻姑衝諸水灌西山麓附近田地甸頭大

  圩在廳城北六十里壠圩大塘在廳城西北三十五里又有鄭家淑人南莊團山諸

  塘遠近不一皆利灌溉温泉在甸尾山下相傳蒙細奴邏母疾浴於此水而愈泮井

  在學内水清冽大旱不涸觀音井在廳城東五里懸珠觀内俗傳病者飲之即愈

 ︹古蹟︺蒙舎故城在廳城北十里唐書地理志白崖城又七十里至蒙舍城自蒙舎城八十

  里至龍尾城又南蠻傳南詔有石睒曰蒙舎睒滇載記蒙化即蒙舎故都唐初建寕國王張樂進求

  遜位於蒙氏號蒙舎詔其地在南又稱南詔尋築蒙舎城居之通志蒙舎故城地名古城村元改置

  蒙化州於此壠圩圖城舊志在廳城西北壠圩山上周圍四百餘丈昔細奴邏築此城

  以居今山上尚有所遺石柱又有貝忙山後城在廳境有十六門制如太和城定邊故城

  舊定邊縣治元置縣尋省明洪武十六年復置屬楚雄府明統志唐時濮落蠻所居地曰南澗宋時

  爲大理舊治所元於南澗置縣通志縣舊有土城成化三年築今僅存廢址 本朝雍正七年

  併蒙化府其縣治添設巡檢一員蒙化故衞在廳城東明洪武二十三年建 本朝康

  熙六年裁金牛山寨在廳城西金牛山亦蒙氏屯營之所遺址尚存蒙氏寨

  城北盟石上五里孤峯陡峻旁無支幹有三濠皆深丈許今尚有瓦磵礌石之𩔖盟石

  城北二十里唐時張樂進求遜國細奴邏奴祝曰吾當得國劍砍入石果入石三寸今石上猶有劍

  凝秀樓在廳城中央四山環之登覽盡諸山之秀明萬厯二年建

 ︹關隘︺隆慶關在廳城東通志高出雲表其西有沙灘哨東有石佛哨兩山如峽爲入郡咽喉

  白普關在舊定邊縣螺盤山上瀾滄江巡司在廳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初

  置 本朝因之司北二里有石箭長七尺徑二尺上銳如鏃下圓如幹相傳諸葛亮之遺漾濞

  江巡司在廳城西北一百九十里明初置 本朝因之又舊有備溪江巡司在城西南九十

  里甸頭巡司在城北七十里甸尾巡司在城南十里又有𣻌濞驛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開南驛在

  城北門外今俱省迷渡鎮舊志在城東明嘉靖初築城於此與趙州交界

 ︹津梁︺嵯峫橋在廳城東三里又東有懸珠橋錦溪橋在廳城東南一里又名衞中橋

  濟南橋在廳城南半里又南有康濟橋又南十二里有封川橋皆跨陽江上永春橋

  在廳城西二里跨陽江上為西路要津漾濞橋在廳城西北百餘里舊志名雲龍橋亦曰

  𣻌濞鐵索橋四十里橋在廳城西北龍尾關舊𣻌濞驛之中與大理府趙州接界

  濟橋在廳城北七十里舊甸頭巡司南明萬厯年建廣濟橋在漾濞江下街子年久因

  江水泛漲沖壞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在舊基之沙灘河南北各建一橋邊關文檄輓運銅鹽較為

  利便

 ︹陵墓︺︹明︺范寅墓在廳城北天䇿堡孝子范運吉親負土石而成

  ︹祠廟︺武侯祠在廳城西北書院前昭忠祠在廳治城隍廟外本朝嘉慶八年

  ︹寺觀︺等覺寺在廳城東南隅蒙氏所建明永樂間重修伏虎寺在廳城東南五里明

   統志蒙氏時有西域僧俱盧你與南國僧道葺役二虎拽木以創寺寺成乘虎而去故名竹掃

   寺在廳城東南七十里居萬峯之中松竹清絶舊志山產竹竹梢拂石潔浄如掃懸珠觀

   在廳城東五里創自蒙詔為近城諸刹之冠

  ︹名宦︺︹明︺劉童福建人永樂間授蒙化知州有惠政蒙人感慕胡光徽州人以曲靖府同

   知攝蒙化府事建書院為講學地士民頌其惠政劉作沛馬平人萬厯間以提舉署府事

   置田養士易里甲為條編蒙民便之閔廷桂常德人萬厯間授蒙化知府有仁政尤多材藝

   吏畏而民懐之許尚陜西人萬厯間任蒙化同知清慎愛民繩奸輯吏境内肅然

  ︹人物︺︹明︺左伽蒙化人襲知州永樂中從征麓川功第一升臨安知府仍掌州事正統中升州

   為府遂以伽為知府丁㫤字德輝蒙化人成化中進士知石阡府先是苗叛學宫府治俱毁㫤

   以次修復賑窮䘏士多有善政卒官囊無餘貲劉揮字本忠蒙化人以𡻕貢任四川雅州學正

   先是迷渡人未知學揮築館授徒講明冠婚喪祭之禮迷人遊泮自揮開其始朱璣字文瑞蒙

   化人生而穎異以文行稱成化中進士任大理讞獄無冤仕至貴州按察使持憲肅法尋乞歸鄉人

   以為矜式雷應龍字孟升蒙化人正德中進士初任福建莆田知縣政治第一擢御史折巨

   璫鋤豪猾嘗因災異疏八事世宗嘉納之其兄應揚以孝友稱敎應龍成進士有名朱光霽

   字克明璣之子從父宦遊師王守仁正德中厯官同知所至以廉明稱為人慷慨有大節乞歸後家

   徒壁張烈文字元煥蒙化人嘉靖中進土初授浙江嘉興知縣有惠政厯升至按察使

   博通今古長於著述范運吉字用修蒙化人嘉靖舉人父出不返運吉以文行受知於巡撫

   應大猷許妻以兄女運吉誓不見父不娶重繭求之五年不歸後於太和山得遺骸歸葬廬墓三年

  事聞詔褒其門薛志廣蒙化人事親孝謹居喪哀慕廬墓時芝草生其側周中規

  字元體蒙化人嘉靖舉人幼失父勵志讀書母紡績給之足跡不入城市者七年後官知縣事母以

  范元愷字虞賢蒙化人嘉靖舉人任雄縣知縣調名山廉介自持考天下清官最告歸

  左重蒙化人萬厯舉人灌口知縣值奢崇明反力戰死節贈尚寶卿孫釗蒙化貢生

  知珙縣縣新設釗建學立師敎民紡織歸里後置義田立祠堂以敦宗族建南薰橋以便行旅

  於宸字葵若蒙化人萬厯進士知巴縣致仕值沙賊陷城死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張烈蒙化人衞千户沙賊陷城衆皆奔潰烈獨與巷戰遂死於難馬逸

  人萬厯舉人值猛廷瑞搆亂募義勇數百隨師出征招撫甚衆當事上其功欲授以世職辭不受

  周二南字汝為蒙化人天啟選貢以長沙通判升岳州府因士民遮留以新秩遷長沙張獻

  忠之亂率師殺賊力屈而死贈太僕卿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宣 廷式

  蒙化人崇禎舉人任左江道弟廷賓以拔貢任興化府推官皆有政聲鼎革後同祝髪為僧

  廷臯字對楊蒙化人崇禎進士沙賊破蒙化死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義祠

  陳懷瑾字輯瑞蒙化庠生沙賊圍城登陴守禦城𬒳執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義祠彭萬昌蒙化庠生事母克孝蒙化被兵時奉母避於南山賊追及箭射

  其母昌以身翼之賊感釋焉負逃免難陳佐才蒙化人曽為故黔國公部將自孫可望入

  滇後隱居不仕鑿石為棺銘其上有明末孤臣死不改節之句詩多血性語不事推敲自有奇傑之

  

 ︹本朝︺朱自得蒙化人年十三順治三年沙賊殺其父萬祚自得抱父屍罵賊甚厲遂遇害同

  郡𡻕貢宣大政諸生孫繩張藻皆以罵賊而死黄圖隆蒙化諸生賊擄其弟逃去又繫其父

  欲殺之圖隆跪求願以死代賊釋其父繫圖隆於西門後竟殺之范悦蒙化人性篤孝親没

  廬墓白烏羣集其側吳三桂反强官之拒不往教授以終同郡熊兆鎰馬㕘李北有俱康熙初舉人

  不屈於逆藩事平各授以官危斯泰蒙化人父光遠覯疾斯泰時年十二衣不解帶晝夜

  侍側父死一慟而絶李士奇蒙化貢生制行端方康熙間吳逆脅之以官不受

 ︹流寓︺︹明︺王汝敬字敬夫山西代郡人隨父任蒙化寓此敎授生徒崇尚四禮俗一變

  慎字用修新都人嘉靖初議禮謫戍遊寓蒙化之冷泉菴士多從之曹學字行之四川人

  嘉靖初客遊滇中寓居蒙化能詩工畫性嗜酒日置錢與壺於驢背遣入肆人皆知爲曹之驢也居

  蒙化數年卒他日驢經其墓撞死墓側

 ︹列女︺︹明︺趙宣奴妻楊氏蒙化人宣奴早殁年幼矢志孝事翁姑有諷之改嫁者舉

  刃自誓撫子忠成景泰六年受旌左剛妻張氏剛世襲蒙化土知府早殁氏勵志如

  一二子相繼承襲成化三年建坊表之唐齡妻胡氏蒙化人夫任百户早卒氏年二

  十撫遺腹子政成立繼襲楊仁海妻左氏蒙化人沙賊破城被執不屈罵賊自投於

  井賊復出之猶罵不絶口賊碎其面釘殺之王繼漢妻張氏舊定邊縣人年二十

  三遇流冦潰兵至𬒳執不屈遇害周國輔妻陳氏舊定邊縣人猓賊屠城陳𬒳

  不屈賊剖其腹而死吳伯祐妻張氏蒙化人沙賊破城被擄不從殺其乳子脅之氏

  怒甚以頭觸刃死之徐惟一妻劉氏蒙化人沙賊擄入營氏曰我既歸爾無囘理有

  銀藏於家當同往取賊以為實氏乘間奮身入井賊下石填之同郡宣其邁妻陳氏懼為賊汚拜辭

  翁姑自縊

 ︹本朝︺孫某妻徐氏蒙化人夫名失傳氏許聘未嫁吳逆部將孫龍韜聞其美遣卒登門

  逼娶之氏度不免紿曰少待粧飾遂扃户取夫家所聘布SKchar2身自縊顔色如生竪碑紀烈王肇

  興妻姚氏蒙化人夫亡守節與同廳芮翊周妻楊氏楊之蕃妻袁氏徐奮翼妻陳氏均雍

  正閒 旌王維翰妻丁氏蒙化人夫亡守節與同廳芮苾妻龎氏范逢瀾妻蘇氏徐

  鳳翔妻周氏陳煜妻饒氏胡其高妻顧氏李文芳妻杜氏陳孔效妻黄氏胡其昌妻楊氏楊蔚妻陳

  氏熊啟妻侯氏張良臣妻劉氏均乾隆間 旌張天宿妻范氏蒙化人夫亡守節與

  同廳徐宗聖妻歐陽氏徐昌妻孟氏曹天章妻黄氏胡士元妻潘氏朱瓊蕃妻王氏彭允昇妻韓氏

  張祖訓妻徐氏均嘉慶間 旌

 ︹仙釋︺︹明︺王敏蜀之華陽人永樂初寓居蒙化遇異人授道術能役鬼神召致風雨大理府鄧

  川州孽龍爲崇請敏制之敏往龍遁去成化甲午預知其終蒙人咸以爲尸解

 ︹土產︺石黃石母山出棉花 人面竹節如人面雄黃石母山出白鹻

  舊定邊縣出能去垢錦雞 沙溝魚大僅如指味甚美

大清一統志

 永北直隸廳在雲南省治西北一千三百五十里東西距四百七十五里南北距八百一十

  里東至武定州元謀縣界三百五十里西至麗江府鶴慶州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大理府賓川州

  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外域黄喇嘛界六百里東南至楚雄府大姚縣界三百里西南至大理府鄧川

  州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四川鹽源縣界三百里西北至麗江府麗江縣界一百五十里自廳治至

   京師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益州郡地後漢為永昌

  郡地晉以後為施蠻所據唐貞元中南詔異牟尋

  始開置名北方睒明史北勝唐南詔異牟尋始開其地名北方睒亦號成

  偈睒又名善巨郡元史地理志唐南詔時鐵橋西北有施蠻者貞元中為異牟尋

  所破遷其種居之號劍羌名其地曰成偈睒又改名善巨郡宋段氏時改為成

  紀鎮元史地理志蒙氏終段氏時高智昇使其孫高大惠鎮此郡後隸大理元初内

  附至元中置施州尋改北勝州後升為北勝府屬

  麗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州屬鶴慶軍民府二

  十九年置瀾滄衞以州屬之隸雲南都司正統七

  年直隸雲南布政使司與衞同治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改隸大理府二十六年裁衞入

  州三十一年仍為直隸州三十七年升為永北府

  乾隆三十五年改為永北廳直隸雲南省領土府

  

  永寕土府在廳城北四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四川鹽井衞

  界六十里西至麗江府麗江縣界八十里南至本廳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劉卜𫎇古黄喇嘛界一百

  六十里漢越巂郡西境地名樓頭睒與吐蕃接界又名答藍磨些蠻祖泥月烏逐出吐蕃遂居此睒

  南詔時為磨些蠻所據世屬大理元憲宗三年附至元閒置答藍管民官尋改置永寕州屬北勝

  府明初屬鶴慶府後改屬瀾滄衞永樂四年升為永寕府隸雲南布政使司正統三年設流官同知

  駐北勝州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以永寕土府隸之土官阿氏世襲乾隆三十

  五年改府為廳土府仍隸

 ︹形勢︺枕石峽抱金沙列岫自畫圖而出長江儼束帶

  而朝控扼吐蕃屹為要地舊府

 ︹風俗︺氣習樸野勤於耕織明統巢處山林人物勇厲

  俗尚爭競夷有數種

 ︹城池︺永北廳城周五里有奇門四環以濠即舊北勝州城明洪武二十九年築 本朝康

  熙雍正中修乾隆三年十五年又修

 ︹學校︺永北廳學在廳城東北舊爲府學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由舊鎮撫司署遷建乾隆

  三十五年改爲廳學入學額數二十名壺山書院在廳治 本朝乾隆五十六年建

 ︹户口︺原額人丁共二千四百二十九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五萬八千八百七十七名口計九千九百

  三十二户又屯民男婦大小共二萬四千一百五十一名口計三千二百九十六户

 ︹田賦︺四地一千九百四十頃一十四畝三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三千九百二十七兩三錢二分

   七釐米四千二百四十九石九合

 ︹山川︺東山在廳城東三里現錢山在廳城東三里山面亂石鋪徑形如錢故名

  架山在廳城東南三里三峯秀峙為境内勝境之一三泉山在廳城東南三里上有石

  崖三泉湧出民資灌溉烏鴉山在廳城南十里形如削玉羣鴉時來九龍山

  城南一百里一名九頭山高萬丈餘老虎山在廳城南一百三十里山形如虎州志俗傳昔

  山多怪諸葛亮南征時斬其首分而為三遂絶瀾滄山在廳城西南二里名勝志山高二百

  餘丈衞與驛皆曰瀾滄以此金水蒼山在廳城西南三里拜佛臺山

  城西五里山麓有佛寺烏洞山在廳城西三里名勝志上列五峯下一洞廣丈餘深不可

  三刀山在廳城西三里山徑險窄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所闢甸頭山明統志在

  州治北十五里羣峯聳列林木森蔚土人於此牧羊又名牧羊坪州志在州北三十五里緜緜

  山在廳城舊蒗蕖州西南緜緜鄉名勝志緜緜方語也白角山在廳城舊蒗蕖州西南白

  角鄉名勝志鄉以山得名⿰扌𭥐 -- 揑在廳城廢刺次和長官司治西盤亘四里為司之勝

  如山在廳城廢革甸長官司治北司憑以為險⺊兀山在廳城廢香羅長官司治西高

  聳數百丈刺不山在廳城廢瓦魯長官司東北三十里為司之勝刺不峙其東金沙遶其西

  烏鋪山在廳城舊順州西南十里林木葱蒨每至秋季羣烏飛集漕峯山在廳城舊

  順州北一里其東為楊保山其北為公山峯巒聳拔土人祈雨於此甲母山在永寕土府東

  巖巒蒼翠聳入雲霄干木山在水寕土府東南十五里高二十餘丈根盤百餘里一名獅頭

  山亦名孤象鼻嶺在廳城東一百四十四里形如象鼻故名大坡南嶺

  城東南一百里高二千餘丈其頂有龍湫聞人聲則風雹立至香爐峯在廳城東二里三山

  聳立如鼎足故名紅石巖在廳城西北三里山崖赤色如火卡洗坡在永寕土

  府南一百四十里與大理府接界金沙江在廳城西源自旄牛徼外流入廢瓦魯長官司

  界遶刺不山西流經卜羅村入永寕土府界又南流至卜脚入麗江府由西而東環遶州治㑹四川

  打衝河東流入武定州明洪武十六年傅友德自鄧川州過金沙江攻北勝州擒偽平章高生復平

  麗江巨津等州是也羅易江在廳城東北其上源合數溪諸水匯流式江經州界又北過舊

  蒗蕖州東入永寕土府合瀘沽湖三渡河在廳城南一百四十里旋繞三𮞉故名下流入

  金沙桑園河在廳城西南一百五十里通志自蒙番來名五浪河㑹走馬河西卜河西

  番河站河大松河清水河入金沙江舊志云自大理府來又云出四川二説皆失考沙河

  城北五里一名觀音河逆入五浪河歸金沙江白角河在廳城舊蒗蕖州西南名勝志源出

  緜緜鄉流經白角鄉入西番界勒汲河在永寕土府北明統志源出西番流經永寕北東入

  四川鹽井衞界通志河旁有勒汲墩州地初近吐番民與番雜居常為番人所凌故築墩為界勒汲

  河一名開基河源自州轄之二角村山後番界内流經州東北入四川鹽并衞前所界陳海

  在廳城南四十里周八十里相傳本陸地有陳姓者居此一夕沉為海故名通志一作程海下流入

  金沙江又有㟍峨海在州東南三十五里下流亦入金沙江潘浦海在廳城舊順州東二

  呈湖在廳城南五十里灌溉千餘畝下流入金沙江通志一作程湖牛甸湖

  城舊順州東二里瀘沽湖在永寕土府東三十里周三百里中有三島高可百丈其近南

  二島一名羅水一名列格永寕土官立寨於上名列格寨明統志瀘沽湖即魯窟海子其水流通四

  川打衝河河頭溪在廳城舊順州東二十五里春時温暖可浴九龍潭在廳城西

  十五里泉有九眼灌田萬餘畝下流入金沙江又大龍潭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有泉百眼賴以灌田

  又有小龍潭在州南二百三十里温泉有三一在廳南枯木村一在沙田村一在廳西北瓦

  部寨浴之皆能袪疾春水泉在廳城西北五里赤石崖水清味甘每嵗二月居民宴樂泉畔

  汲泉和鹽梅諸物飲之謂之喫春水布榖一鳴其味即易

 ︹古蹟︺㟍峨舊城在廳城南五十里𡷐峨村𫎇氏所築遺址猶存廢順州在廳城西

  一百二十里古南蠻地唐時地名牛睒南詔徙諸浪人居之與羅落蠻雜處元置順州元史地理志

  順州在麗江之東俗名牛睒昔順蠻種居劍共川唐貞元間南詔異牟尋破之徙居鐵橋大婆小婆

  三探覽等川元憲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五年改牛睒為順州明統志洪武十五年仍曰順川改屬鶴

  慶萬厯二十八年築土城環城有濠 本朝康熙八年省州并入鶴慶尋以其地改屬永北土司于

  姓世襲土州同辦納錢糧蒗蕖廢州在廳城北八十里元置隸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蒗蕖

  州治羅共睒在麗江之東北勝永寕南北之閒羅落磨些三種蠻世居之憲宗三年征大理至元九

  年内附十六年改羅共睒為蒗蕖州明統志元初屬麗江後改屬北勝府洪武十五年屬鶴慶二十

  九年改屬瀾滄衞在衞城北一百八十里滇志土知州阿的於洪武間隨征有功給與劄付天啟中

  并入北勝州今阿姓子孫給土舍委牌辦納錢糧瀾滄廢衞即今廳治明統志洪武二

   十九年於北勝州南築城置瀾滄衞軍民指揮使司隸雲南都司明史洪武二十九年置瀾滄衞司

   領北勝永寕蒗蕖三州永樂四年以永寕州升為正統七年以北勝州直隸布政司衞只領蒗蕖

   一州天啟中并蒗蕖入衞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衞入州三十七年升州為府乾隆三十五年

   府為革甸廢長官司在永寕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今改屬永北廳香羅

   廢長官司在永寕土府北一百五十里今改屬永北㕔瓦魯之廢長官

   司在永寕土府北二百八十里今改屬永北廳刺次和廢長官司在永寕土

   府東北二百四十里今改屬永北廳明史永樂四年四月設刺次和瓦魯之革甸香羅四長官司隸

   雲南永寕衞以土酋張首為刺次和長官阿苴為瓦魯之長官阿措為革甸長官八非為香羅長官

   通志四司皆西番土官阿姓正統以後屢為鹽井土酋所侵據四司皆廢祭鋒臺在廳城南

   二十里相傳諸葛亮南征時祭劍於此

 ︹關隘︺南山關通志永北有南山西山北山三關所云三關内固者也安番巡司

  衣廳城東二百里舊有土巡檢楊姓世襲小吉都寨在廳城東五里元時土蠻高斌祥駐

  兵於瓦都寨在永寕土府北五十里與四川鹽井衞接界舊為土酋戍守處瀾滄

  驛在廳城東南又清水驛在城南九十里永樂二年同時建舊俱有驛丞今裁黄草坡

  哨在廳境永北志境有三渡河紅石崖芊坪深谷等哨又有觀蘭鋪海腰鋪及清水羅門片角期

  納等鋪舊有兵戍守

 ︹津梁︺來薰橋在廳城南一里太平橋在廳城南二里為往來孔道桑園橋

  在廳城西南跨桑園河延壽橋在廳城西跨四城鄉之小溪通川橋在廳城北

  五里通四川路開基橋在永寕土府城南其上流又有天生橋海門橋在永寕土

  府城西魯窟海子之水流經此入四川打衝河

 ︹隄堰︺九龍隄在廳城西北三十里觀音箐壩在廳城東三里河草壩

  城西南三里又盟莊壩在廳城西三十五里長溝壩在城北三十里包家閘在廳城南八里

  為居民畜牧之利又海閘在城南七十里

 ︹祠廟︺昭忠祠在馬公廟旁 本嘉慶八年

 ︹寺觀︺開化寺在廳城東一里大德寺在廳城西拜佛臺山下名勝志寺前有宋段氏

  所建鐘樓境内每有大風雹登樓鳴鐘即止必溪寺在永寕土府北三里必溪村又名刺

  羅佛殿卧佛寺在廳境西關半山中岑樓疊架林木森羅舊傳洞中有卧佛人以火炬探

   之石像宛然

 ︹名宦︺︹元︺章吉特穆爾麗江人從世祖征大理有功賜名帖木兒升北勝知府兼管麗

  江宣撫司民夷悦服 章吉特穆爾舊作章吉帖木今改正︹明︺李先芬忠州人萬厯閒

  知順州性淡泊敢任事創建州城社學及墾田増户皆為民計久遠有古良吏風

 ︹本朝︺李楷奉天鑲藍旗人康熙三十八年知永北府事慈惠廉明士民懷之建祠奉祀

 ︹人物︺︹明︺卜各吉永寕人仕元為土官洪武中領兵歸附授土知州子各吉八合嗣永樂初

  率香羅革甸瓦魯之刺次和四部番人入朝上嘉之升永寕為府授各吉八合為知府賜鍍金花帶

  鐫四字曰克篤忠誠劉思善字復吾北勝州人庠生孝友誠慤鄰人何姓家夜失火以銀一

  囊約五百餘金擲過牆内思善拾之鄰因火災惛憒竟忘其物思善次日治酒寛慰酒畢以原物還

  鄰驚喜交集願以一半酬思善拒之義形於色親黨嘆服州牧聞其事奬以德夀還金額 本朝雍

  正六年合郡舉入節義祠嵗時祭祀

 ︹本朝︺劉晟基字景傳永北嵗貢生九嵗失父孀母彭氏矢志撫孤族人利其産者欲奪其節

  奉母避之山莊讓產族人茹荼飲蘖能養志承顔積學立品著有㼋圃堂集為一時推重永郡人士

  多出其門任雲州司訓十餘載課士有方維持名教人成稱頌弗衰云陳洪永北人家貧與

  弟亮皆以星命營生父歿質子以供葬事亮以其幼以已子易之母嗜酒醉輒鞭責叱之跪不命不

  敢起兄弟極友愛當事每給布米奬勵之高暐永北人恩貢生沈潛理學性至孝母黎氏失明

  幾二十年朝夕扶持不少懈居喪三年不入私室未嘗見齒雍正元年乾隆元年察舉孝廉郡守

  採輿論兩次列入以應力辭人皆稱為真孝廉云

 ︹列女︺︹明︺譚本仁妻姚氏永北人夫亡守節教子登科同時李喬妻范氏年少夫亡

  守節撫孤並膺旌奬又生員李鍾元妻蔡氏夫亡守節萬厯間旌盧蕙妻𡩋氏

  人隨夫任思州府經厯銅苗亂𬒳擄投河

 ︹本朝︺袁珮環妻阮氏永北人夫亡守節康熙間 旌楊振麟妻趙氏

  永北人夫亡守節雍正間 旌毛振翮妻歐氏永北人振翮應科試暴歿於路氏聞

  三日不食死張懷恩妻胡氏永北人夫病割股療之及歿投井死乾隆間 旌

  孫可名妻湯氏永北人夫亡自刎舒鴻勲妻蕭氏永北人夫亡欲

  殉嫂與鄰媪守之及葬防稍疎自縊楊大宣妻馬氏永北人夫亡守節同廳楊輔妻

  李氏沈泰妻楊氏趙良佐妻彭氏沈惟榮妻皮氏王嗣春妻譚氏田嘉芳妻張氏李習傳妻楊氏劉

  晟妻胡氏譚閣妻阮氏關良瑞妻鄒氏何國璠妻胡氏張華嶽妻馮氏陸嗣儒妻李氏均乾隆間

  黄鈞繼妻蔣氏永北人夫亡自縊李廷彩妻龎氏永北人夫

  亡投井死劉承運妻何氏永北人夫亡守節嘉慶間 旌

 ︹土産︺氂牛舊刺次和香羅瓦魯之三長官司出鹿茸 金 銅鹽

  寕土府出攀枝花狀似棉可作布亦可鋪褥

大清一統志

騰越直隸㕔在雲南省治西一千三百二十里東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永

  昌府保山縣界一百七十里西至野人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南甸宣撫司界二十里北至保山縣界

  一百八十里東南至隴川宣撫司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野人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保山縣界一

  百十里西北至野人界二百七十里自㕔治至 京師一萬三千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漢益州郡地後漢永昌郡地唐貞元中南

  詔異牟尋逐諸蠻置軟化府後白蠻居之改騰衝

  府元憲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一年改騰越州又置

 騰越縣十四年增置騰衝府二十五年州廢府縣

  如故尋省縣入府隸大理路明洪武三十一年

  置騰衝守禦千户所隸金齒衞正統九年升爲騰

  衝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二年改置騰越州屬永昌

  府并置騰衝衞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裁衞入州仍屬永昌府嘉慶二

  十四年升爲騰越㕔領宣撫司五安撫司二長官

 司二

 南甸宣撫司在㕔城南七十里東至潞江安撫司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干崖宣撫司界

  七十里南至隴川宣撫司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本㕔界七十里東北至省治二十三程本漢永昌郡

  徼外地曰南宋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樂

  十二年改南甸州正統八年陞宣撫司 本朝因之隸騰越㕔土官刀氏世襲干崖宣撫

  司在㕔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至南甸宣撫司界四十里西至盞達宣撫司界五十里南至隴川

  宣撫司界八十里北至南甸宣撫司界五十里本漢永昌郡徼外地舊名干賴睒亦曰渠瀾睒白蠻

  居之元中統初内附至元十二年置鎮西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隸金齒等處宣撫司明洪武十五

  年改鎮西府永樂中改長官司正統八年陞宣撫司 本朝因之隸騰越㕔土官刀氏世襲

  達副宣撫司在㕔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東至干崖宣撫司二十里西至巨石關一百里

  南至銅壁關一百里北至猛瞼八十里本干崖宣撫司地明正統中置副宣撫司萬厯九年為緬所

  滅 本朝平滇置盞達副宣撫司嘉慶二十四年陞騰越州為直隸㕔盞達屬焉土官刀氏世襲

  隴川宣撫司在㕔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東至芒市安撫司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干崖宣

  撫司界八十里南至木邦舊宣慰司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南甸宣撫司界六十里本漢永昌郡徼外

   地其地曰大布茫曰睒頭附賽曰睒中彈吉曰睒尾福祿培皆白蠻所居元中統初内附隸金齒宣

   撫司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七年置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正統三年

   蠻思任發叛六年討平之遂廢十一年復置於隴把之地改曰隴川宣撫司與南甸干崖謂之三宣

   萬厯間入於緬已而復歸中國 本朝因之隸騰越㕔土官多氏世襲遮放副宣撫

   司在㕔城南四十里東至芒市安撫司界一百里西至隴川宣撫司界五里南至緬甸界八十里

   北至南甸宣撫司界五十里本隴川宣撫司地明萬厯十二年置副宣撫司 本朝因之隸騰越㕔

   土官多氏世襲芒市安撫司在㕔城東南四十里東至鎮康土州界三里西至隴川宣

   撫司界五里南至遮放宣撫司界十里北至潞江安撫司界十里本古蠻地舊曰怒謀曰大枯睒小

   枯睒即唐時茫施蠻也元中統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芒施路軍民總管府領二甸屬金齒宣撫司

   洪武十五年置芒施府正統九年改置芒市長官司隸金齒軍民指揮使司萬厯中轄於隴川後

  加安撫 本朝因之置為安撫司隸騰越㕔土官放氏世襲猛卯安撫司在㕔城西

  南一百四十里東至遮放宣撫司界六十里西至緬甸界八十里南至舊木邦宣撫司界十里北至

  隴川宣撫司界四十里本隴川宣撫司地明萬厯十二年析置蠻莫宣撫司後為緬所據安插於此

  插本朝平滇順治十六年改蠻莫宣撫司為猛卯安撫司隸騰越㕔土官衎氏世襲户撒長

 官司在㕔城西南一百九十里東至隴川五十里西至干崖五十里南至腊撒三十里北至搻

  旋山境與腊撒本俱峩昌夷地明正統間設土司 本朝雍正二年乾隆三十六年復設隸騰越

  㕔土官賴氏世襲腊撒長官司在㕔城西南二百二十里東至隴川八十里西至干

  崖八十里南至南灑山境北至户撒三十里亦於乾隆三十六年復設隸騰越㕔土官蓋氏世襲

 ︹形勢︺孤懸天末接壤殊方控制麓木諸司為出緬之

  門户分列八關扼諸蠻之要路屏藩一郡領全

  蜀之上游

 ︹風俗︺冠婚䘮祭相尚以文服食宴會亦皆有節民淳

  訟簡安土重遷蠻夷錯雜商賈叢集風氣昔稱

  古樸今則踵事增華喪祭冠婚與永昌略等

 ︹城池︺騰越㕔城周七里有奇門四有濠其西北二面架石以通山泉舊無城明正統十四

  年兵部侍郎楊凝征麓川駐此築土城十五年甃以磚 本朝康熙五年乾隆四十九年重修

 ︹學校︺騰越㕔學在舊衞治明成化十六年建騰衝司學於治南嘉靖三年改為州學 本

  康熙七年修三十三年改建今所嘉慶二十四年改為㕔學入學額數二十五名來鳳書

  院在廳治 本朝乾隆十五年知州唐世梁建

 ︹户口︺人丁無原額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十萬一千五百二十一名口計二萬二百九户又屯民男

  婦大小共六萬六千六百八十九名口計八千六百四十一户

 ︹田賦︺田地一千五百八十六頃七十二畝三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五千四百四十五兩五錢二

  分六釐米五千八百九十五石四斗五升五合一勺

 ︹山川︺球在㕔城東五里下峻上平山頂有池池旁有二穴相距十餘丈水從上穴流經

  下穴注於地謂之伽和池明正統間麓川賊㓂邊守禦軍官據此立寨亦名梗寨山又東十里為馬

  峯山一名長洞山又東三里為巔峻山又東三十里有赤土山高黎共山在㕔城東一百

  二十里一名磨盤山又名崑崙岡夷語訛為高良公山一作高黎貢山東臨潞江西臨龍川江左右

  有平川名為灣甸山東南即灣甸州山上下東西各四十里可望吐蕃雪山草木四時不凋瘴氣最

  惡冬雪春融夏秋炎熾山頂有泉甚清冽其泉東入永昌西入騰越又名分水嶺𫎇氏封為西嶽明

  永樂初平緬諸蠻刀幹孟叛何福討之躋高良公山直擣南甸大破之正統二年麓川賊思任發叛

  别將高遠追敗賊於高黎共山下七年總督王驥分軍破上江賊寨中軍渡下江通高黎共山道進

  至騰衝其山延袤數百里當走集之道戰守要地也滇行記越怒江二十里為磨盤山徑險箐深僅

  容單騎為西出騰越之要衝羅生山在㕔城東南二十里峯巒千丈條岡百里騰衝之名

  來鳳山在㕔城南四里一名龍鳳山每曙時有嵐氣鎖之上有神祠唐杜光庭卒於此

  立廟祀之去州南五里曰水尾山七里曰飛鳳山南去里許曰團山形如龜林巒相接多產名材

  羅左衝山在㕔城南六十里上有鎮夷關接南甸宣撫司界懸崖削壁作為華戎之限北

  寒南暑逈然各天一名半箇山擂鼓山在㕔城西十里又名寶峯山上有攢峯寺為摩伽陀

  禪定處相傳武侯駐兵其上故得今名下干峩山在㕔城北十里其下有池亦名下干

  峩池又二里為上干峩山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干峩池舊志上干峩池周六百餘丈花木圍繞葉

  落池内則鳥雀啣去山北有金塔坡相傳昔有異人修道於此至今無蚊蚋霜雪亦曰澄鏡又有土

  山在州北十二里上有龍池周五十餘丈池旁有圓石大丈許傳昔異僧所遺旱禱此石石浸龍池

  内雷雨輙至曰濟旱石巃嵸山在㕔城北三十里山極峻雲合則雨人以此驗陰晴又五

  里為打鶯山春鶯多集其上雪山在㕔城北九十里山有三峯上多積雪小甸山

  在㕔城北一百三十里山徑險絶以木為棧又山北二百二十里有明光山上有銀洞礦南又有南

  香甸寄箭山在隴川司境滇畧司有諸葛武侯寄箭山過此盡平地一望數千里

  犁山在隴川司境又有羅木山俱極高大夷人恃以為險丙弄山在南甸司東十里

  蠻干山在南甸司東十五里土酋憑恃其險世居其上沙木籠山在南甸司南一

  百里明統志正統中王驥破土酋思任發於此山元志平緬路有小沙摩弄即此南牙山

  在南甸司西一百八十里延袤一百餘里樹木陰翳官道經之上有石梯夷人據以為險又有清泉

  下流入南牙江正統間王驥再征麓川遣别將陳用儀開是山斷賊走路雲籠山在干崖司

   東二十五里雲籠河出此雲晃山在干崖司南十五里雲晃河出此刺朋山

   崖司西一百里林木陰森四時蒼翠白蓮山在干崖司北六十里中挺一峰土官居其麓下

   青石山在芒市司西南元史地理志唐異牟尋破羣蠻南至青石山緬界永貢

   山在芒市司境與孟契山皆為蠻酋立寨之地蠻哈山猛卯司治在山下山形若象鼻

   明時嘗令守備戍守等練山在猛卯司北布嶺在干崖司舊嘗築堡於此滇附錄干

   崖雖冬月衣葛猶汗如雨又西為布嶺稍凉橄欖坡在㕔城東六十里產橄欖舊志渡怒

   江至八灣度高黎共山下山為橄欖坡驛即此龍馬窩在㕔城北七里舊傳烟霧中有物逐

   馬走如飛後生駒善驟因以名之明統志有龍馬槽在城北一百五十里江中有石如槽南詔時有

   龍馬飲於此龍川江在㕔城東八十里亦曰麓川江流至芒市司西界江流湍急蠻恃以

   為險司南有西峩渡為麓川達木邦之路明正統六年王驥征麓川遣兵守西峩渡且通木邦之道

  即此明統志源出峩昌蠻地七藏甸繞越甸界經高黎共山北下流至太公城合大盈江通志江有

  三源一出屆頭甸馬鹿塘爲瓦甸河下流爲固東河在㕔正北一出七藏甸爲明光河東南合固東

  河爲怒石江一出雪山麓西南流㑹曲石江三水合流至㕔東爲龍川江蜿蜒數百里勢若游龍故

  名 按輿圖東一源出界南流入境經大塘隘馬面關西又西南流經界頭西又南經瓦甸西

  又南至曲石街東南與曲石河合曲石河一出明光山之麓南流一出滇灘關之西南東南流至曲

  石街西北而合南流經街西有小河自西南來注之東流與瓦甸河合名龍川江又南經高黎共山

  西橔欖坡東分水嶺西又南曲而西經芒市司西北又西南經龍川司東南又南經遮放司西左合

  芒市河又西南經猛卯司東南又西南流經緬甸國界上又西經緬國界又西經漢龍關北合崗碗

  河又西流入緬國界通志謂瓦甸河在㕔正北似誤大盈江在㕔城西南一里又名大軍江

  其源有三一出赤土山爲馬邑河一出巃嵸山爲高河一出羅生山爲羅生場河環遶㕔城自東而

  北而西合於江流故曰大盈又南入南甸小梁河至干崖為安樂河西流滙檳榔江檳榔江

  在廳城西一百八十里源出吐蕃南流經流入境經古勇州西神䕶關東又南經干崖司西

  北東㑹大盈江西南流北㑹盞達河又西南北㑹曩宋河又西南㑹臘撒河又西流入緬國界舊志

  源出野人界流入㕔西境下流㑹大盈江入緬甸疊水河在㕔城西南大盈江支流山麓

  有石崖斷陷百尺奔流吐注翻雪驚雷行人竦視小梁河在南甸司東北三十里有二源

  一出騰越赤土山麓一出緬箐山麓至南甸合為一西南流經南牙山下曰南牙江又南經干崖東

  雲籠山麓為安樂河亦名雲籠河沿至司治北折流而西一百五十里會檳榔江雲晃河

  在干崖司南源出雲晃山流合雲籠河灌田千餘畝止西河在干崖司東北三十里源出雲

  籠山流十五里入雲籠河大車湖在㕔城南團坡下湖面廣潤中有小山若浮下流入比蘇

  半月池在㕔城西北七里周五十丈流入大盈江龍泉在㕔城西三十里源出打

  鶯山流於古矛山下灌溉㕔城西田畝馬場泉在㕔城北七里亦名馬常河灌大寛邑東

  至大橋路温泉有六一在㕔城西緬箐村一在東南大洞村一在南羅左衝村一在北馬邑村

  一在南甸司一在干崖司舊志在隴川司境者從石罅流出其𤍠如湯龍王塘有三一在

  㕔城觀音奇一在大寛邑一在侍郎壩○香泉井在㕔城東北水甚清冽而香

 ︹古蹟︺越甸廢縣在㕔城南明統志元至元中置縣於越甸尋省入府又古湧廢縣在㕔西

  一百里元置縣於古湧甸尋廢順江廢州在㕔城南元至元十一年置至正七年酋長樂

  孫求内附立宣撫司尋廢入騰衝府羅宻城在㕔城北三十里舊蠻酋所居濠塹猶存又西

  平原二里有西源城遺址相傳叚氏所置麓川城在隴川司南近木邦界舊麓川宣慰司治

  此山岡險阻周廻餘三十里栅堅塹廣不可驟越東南一面傍江壁立明正統間思任發以麓川叛

  王驥等統大兵四面分攻其西中西北及西南江上二門人攻東北門及東北出象門克之賊遁入

  緬甸驥等毁其城栅班師而還廢里麻長官司在㕔城東與茶山接西北皆野人有

  整冬温東二山部夷皆峩昌蠻土酋早姓舊屬孟養明永樂三年孟養叛有拒賊功六年授世長官

  萬厯中以刀思慶襲正長官早奔副之後刀思虎為野人所掠盡棄其地與把事李廷高奔赤石坪

  副長官早堪信𬒳廢茶山長官司在㕔城西北可五日程東距高黎共山南至南

  甸西至里麻北與麗江野人接地極高寒五榖不蒔其人强狠喜鬬土酋早姓舊屬孟養明永樂三

  年孟養叛夷目早章憤其不忠遂不附五年詣閔賜印綬為茶山長官十五年章舉頭目早甕為副

  後副長官早大宸所部為野人殺掠無遺奔入内地阿幸正長官早鄧所部僅存通志 本朝未經

  平緬廢路在隴川司東北元史地理志平緬路北近柔遠路其地曰驃睒曰羅必四

  莊曰小沙摩弄曰驃睒頭白夷居之中統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隸金齒宣撫司明大事記麓川與

  緬接境皆在金沙江之南麓川居上而小緬居下通海通志明洪武十七年併入麓川宣慰司三十

  年平緬諸蠻刀幹孟作亂逐麓川酋思倫發明年官軍擊平緬擒幹孟平緬悉平是也通西

  廢府在隴川司西南元置明初廢元史地理志大德元年𫎇陽甸酋領緬吉納欵遣其弟阿不

  刺等赴闕進方物且請𡻕貢銀千兩及置郡縣馹傳遂立通西軍民府廢南睒在干崖司

  西北元史地理志南睒在鎮西路西北其地阿賽睒午真睒白夷峩昌所居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

  置南睒隸金齒宣撫司通志元金齒領六路一睒六路柔遠范施鎮康鎮西平緬麓川其一即南睒

  也明初廢尚書營在㕔城北三十里明正統間靖遠伯王驥征麓川駐師於此孟木

  寨在猛卯司西明統志宏治中孟養叛酋思祿過金沙江奪據孟木章貢蠻莫諸村寨曩宋

  甸在南甸司明統志司地舊名南宋在㕔南半箇山其山界限華夷知事謝氏居曩宋悶氏居盞

  西屬部直至金沙江與迤西地犬牙相錯夾象石在㕔城東龍川江東岸渡江而西即高黎

  共山麓也明正統三年麓川思任發叛都督方政及别將高遠渡江逼賊於上江重地深入求救於

  沐晟晟以少兵往至夾象石不進政等渡江追至空泥伏起士卒覆焉七年王驥等以大兵征麓川

  自夾象石下江徑抵上江賊巢大兵亦自夾象石下江通高黎共山道至騰衝云羅卜思

  莊在南甸司南七十里元史地理志平緬路有羅必四莊明史南甸所轄部有羅卜思莊與小隴

  川皆百夫長之分地明統志正統七年王驥討麓川賊進至羅卜思莊萬厯三年岳鳳襲陷干崖干

  崖守備李騰霄退守羅卜思莊龍光亭在㕔城叠水河濱

 ︹關隘︺龍川江關在㕔城東六十里江之西岸明正統十四年置巡司及土驛丞李氏 本

  朝革驛丞仍設巡司戍守鎮夷關在㕔城南六十里正統十四年置巡司戍守今裁又州西

  古勇甸有古勇關舊有兵戍守漢龍關在㕔城西南五百四十里接緬界當龔囘要害有公

  署一控制猛尾猛廣猛育壘弄錫波要路明萬厯二十一年緬入寇撫臣陳用賓擊却之城以拒緬

  與天馬虎踞鐵壁巨石神䕶萬仞銅壁共為八關天馬關在㕔城西南五百四十里邦

  山接緬界有公署一控制猛密猛廣猛曲等要路鐵壁關在㕔城西南五百四十里等練

  山接緬界控制蠻莫要路巨石關在㕔城西三十里户岡習馬山有公署一控制户岡迤西

  神䕶關在㕔城西三百八十里盞西邦中山接野人界有公署一控制茶山古勇威緬

  迤西等路萬仭關在㕔城西三十里弔橋猛弄山接緬界控制港得港勒迤西要路

  壁關在𠫊城西南五百四十里布嶺山頂接緬界有公署三控制蠻哈海木蠻莫等要路

  灘關在㕔城西一百八十里接野人界明宣德五年茶山長官司奏置巡司於滇灘今裁

  連坡關在南甸司南三十五里又有小隴川關在司東北八十里為西陲通衢舊制哨於此

  南牙關在南甸司西一百八十里明史南甸司最廣其南百里有關在南牙山立木為栅周

  一里山甚高延袤一百餘里樹木陰翳官道經之上有石梯蠻人據以為險蠻灑岡

  崖司境舊志干崖同知劉漢佐居蠻灑岡知事管勛奇居猛語岡皆華人以功授者

 ︹津梁︺龍川橋在㕔城東七十里龍川江西岸舊編籐施板名曰籐橋州志籐橋有三一在龍

  川江一在尾甸一在囘石俱跨龍川江上盖江水湍急難以木石施功編籐繫岸樹以通人馬明宏

  治中兵備使者趙炯纜鐵爲橋 本朝順治十六年焚燬雍正元年重建堅緻整密橋外爲臺臺之

  外爲飛軒十九間旁維以鐵纜五兩端挽以鐵纜二自是堅固逾昔往來稱便乾隆三十三年又焚

  三十七年重加鐵纜修固大盈橋在㕔城西跨大盈江上

 ︹隄堰︺侍郎𭐏在㕔城西北五里明侍郎楊凝征麓川時築栗柴𭐏在隴川司西南

  明萬厯二十年緬侵隴川多思任奔猛卯㑹官軍大戰於栗柴𭐏逐緬出境是也沙壩

  川司境明王驥再征麓川使郭登守沙壩

 ︹祠廟︺三賢祠在㕔城東祀明知府嚴時泰童𫎇正秦禾忠義祠在㕔城外南街明巡

  撫陳用賓建祀戰亡把總李朝等

 ︹寺觀︺天應寺在㕔城東南羅生山墀前之地雨則暵晴反潤屢驗不爽故名來鳳寺

  在㕔城南來鳳山古為龍鳳神祠忠孝寺在㕔城南三十里九龍山下西盟寺

  在㕔城西寶峯山昔為摩伽佗修定之所寺燬今建玉皇閣䕶珠寺在㕔城西北十五里

  土官孟氏建舊傳有龍以珠戯偶失之為孟所得俄而雷雨大作孟懼適寺成塑像遂納珠於佛腹

  

 ︹名宦︺︹明︺陳昇金齒指揮使正統間麓川平調騰衝司築城濬池開墾田野軍民利之

  福夀元右丞相布哈之孫景泰中封南安伯鎮騰衝金齒芒市長官司刀放革潛結麓川遺孽

  思卜發為變福夀設䇿擒之 布哈舊作⺊花今改正陳鑑成化間任騰衝指揮同知以騰

  越無學請於巡按樊瑩建之賀元忠呉縣人宏治四年為金騰兵備道將去行李蕭然郡

  人聚百金於驛亭為贈元忠正色却之因相與泣下後人目其亭曰却金亭王維賢

  人嘉靖間任金滄僉事從歐陽南野講學經畫多實政又濬築鵝籠緬箐侍郎三堰騰民至今稱之

  沈祖學餘姚人隆慶元年任騰越知州建義倉書院均里甲崇學校刻州志修高崙險道善

  政頗余𢡟學興隆衞人任騰越知州撫下慈惠嚴守邊境州人立祠祀之董獻

  䇿騰衝叅將萬厯間隴川多安民叛五年未平獻䇿隨兵備黄文炳討之與守備李選身先奪砦

  擒其渠帥而還李輻吉水人萬厯間知騰越州莅事勤敏備禦嚴整終輻之任守城者終日不

  敢弛素為武衞見憚出南關閲集市者數千人肅然無聲時方採寶石於猛密蠻人素聞輻威望對

  商人曰委官得如李公來必不⿰扌⿳丆⺝⿱冖友-- 擾我土其為遠人歸心如此胡心得仁和人萬厯五年任

  金騰兵備道不㩦妻子惟一蒼頭隨侍緬犯南甸干崖刀森與武士岳大成為之間謀以計擒之

  劉綎南昌人萬厯間以遊擊領騰衝守備事時木邦罕鳳孟養思威俱殺緬使詣綎降綎又擒

  岳鳳及鳳子曩烏隴川不傳檄而定許天琦萬厯間任金騰兵備道時諸夷盡受緬約束天

  琦始立意招徠遣使宣諭威德孟養諸夷始復向中國呉顯忠山陰人萬厯間任騰衝叅

  將協贊⿰氵𭝠 -- 𣾰文昌屯田之議將兵平順寕騰衝各處叛夷李之仁貴州人萬厯間任騰越知

  州往時屯徴俱衞屯官解科𣲖甚苦之仁察釐宿𡚁調議歸州乃𫉬完額而民免累陳文

  間任騰衝衞指揮衞地年久抛荒逃糧為民累文建議請照安寕易門等州除膏腴照舊承納外凡

  衝壅崩塞乾薄之地議為常年災害折色減作三錢屯困始甦劉鼎臣萬厯間任騰衝指揮

  僉事建八要六害之議蘇屯田積困屯軍賴之

 ︹人物︺︹明︺汪成字維翰騰越人宏治中任廣安州平易臨民𡻕旱成露宿儀門以禱忽夜夢雨

  已而果應士民為作夢雨亭易翼之字孔章騰越人正德中由學正陞長夀知縣為政不

  事苛細與上官不合歸𨼆龍川江為一時師表著有四書音義㑹編春秋經𫝊㑹編詩話𩔖鈔古今

  詩評騰司志稿等書殷賢騰越人伯父五十無子命賢應世襲堅辭之力勸伯父娶妾生弟弟

  卒又出資助姪成立襲祖職陳夢熊騰越人官指揮孫可望據滇時為楊武所廹不屈見

  殺子世培懇以身代亦遇害夢熊 本乾隆四十一年   賜謚節𢚓

 ︹流寓︺︹明︺祝璀德興人性耿介善易以罪戍騰衝尋宥歸學者留之講易遂家焉易恒

  長沙人正統中自滇徙騰衝積學篤行時騰地無學校舉以為師人賴其薰陶者甚衆周東

  華不知何處人明甲申之變自燕京遁至騰越嘗數月辟榖輒與人言儒理所著有雪山集

 ︹列女︺︹明︺磉飄孟養思氏之女嫁宣慰俸罕姪思義劉綎兵至思氏率衆歸順擊殺莽兵復歸

  故土密堵送速二城已而莽應鯉徵兵於二城不應引兵攻孟養思養戰敗自縊磉飄聞之亦縊死

  其母思氏堅守以待中國金騰道李材遣兵救之黄桂妻梁氏騰衝衞人年二十四

  夫卒苦節四十餘年同衞林鳯妻閻氏呉璽妻張氏俱夫亡苦節詔旌其門華松妻林

  氏騰衝衞人夫任後所千户早卒氏年十七撫遺腹子復春襲職復春尋卒再撫遺孤以存華氏

  同衞張晟妻鄭氏陸緒妻王氏趙萬善妻陳氏鄧文妻黄氏譚惟光妻沈氏俱夫亡苦節厯四五十

  谷天生妻楊氏騰衝衞人思任冦邊夫從征中嵐瘴死氏痛哭自縊柩旁同衞

  張榜妻頓氏常應學妻梁氏呉宗堯妾原氏劉氏俱夫亡自盡趙善萬妻陳氏

  人夫卒自縊家人救活之遂割耳以見志李允達妻劉氏騰越人夫亡舅姑欲奪其

  志氏引刀自刎救之甦子殞撫孫成立尹氏女騰越人孝於事親堅不肯字州守旌其門

  張校妻頓氏騰越人校病篤氏割股救之及卒服毒親隣救之復自縊死於夫柩側

  林某妻段氏騰越人年十四許聘未嫁夫卒守節不字厯七十年事聞旌表同州左衞

  劉秉璧妻陳氏王伸妻陳氏皆未嫁守貞

 ︹本朝︺王之霖妻徐氏騰越人之霖病奉事惟謹及卒隨自縊與同㕔李誠妻尹氏俱

  嘉慶閒 旌

  ︹仙釋︺︹唐︺李賢者大理人又名買順戒律精嚴南詔建崇聖寺𫎇化問以何佛為尊賢者曰

   我為中尊𫎇化怒其不遜流於騰越之南甸主家有婦難産賢者摘一念珠使吞之珠在兒手中出

   棄之於地叢生珠樹每苞百八枚後生化黄甬騰越人入祐聖觀驅邪治疾屢驗宏治間旱兵

   憲趙炯延術士禱雨甬對曰不必懸旛驅雷願竭誠必有感也炯率屬齋戒數日天雨甬自此戒行

   益嚴人呼為松溪鍊士

  ︹本朝︺德潤字香谷姓俞氏隨父宦於滇每有出世想遂於騰越雲峯山出家行頭陀行建刹接

   衆募緣施粥以濟饑民掩埋枯骨以免暴露後遊昆明坐化於長樂寺

  ︹土產︺銅騰越出者佳琥珀產緬爨諸西夷地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云松木精液凝成其

   中亦有蚊蠛等形者以火珀及紅杏為上血珀金珀次之蠟珀最下又其下之供藥餌而已後漢書

   郡國志博南注廣志曰有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四五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外皮中

  成琥珀如桃膠凝結成也濮竹高黎共山出節甚長竹䶉大如免而肥出干崖司杜詩所

  謂笋根稚子也香櫞廳境多有比安南之產尤大紅籐南甸司出蠻婦用之飾腰

  雀 呌雞俱南甸出五色錦明史干崖四時皆蠶以錦貢白𣱃布

  橙 橄欖 芋 蔗皆芒市出

  徼外附見

  舊鈕兀長官司在雲南省治南十六程東至元江州界西至威遠界南至車里宣慰

  司界北至思陀甸長官司界古蠻地名也兀民皆倭泥蒲𩔖蠻自昔未通中國明宣德七年始來歸

  附置鈕兀長官司土官任氏世襲 本朝平滇爲覊縻地舊猛密宣撫使司

  南省治西南三十三程東至木邦宣慰司界西至緬甸界南至猛卯安撫司界北至蠻莫安撫司界

  漢永昌西南裔地後爲羣蠻所據明初爲木邦撫司部落成化十九年始析置猛密安撫司屬灣

  甸州嘉靖中附緬其後來歸萬厯十三年升爲宣撫司土官思氏世襲 本朝平滇爲荒外地

  木邦軍民宣撫使司在雲南省治西南三十五程東至八百大甸宣撫司界西

  至緬甸界南至連克刺蠻界北至芒市長官司界古蠻地本名孟都又名孟邦至元二十六年

  邦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爲邦府永樂初改爲宣慰使司土官罕氏世襲司

  於六宣慰中分地最廣永樂正統間數以從征軍功益地隆慶二年土舍罕㧞叛附緬萬厯十年爲

  緬侵奪明年討却之立罕欽守其地其叔罕𧛾約暹邏攻緬緬恨之三十三年緬圍木邦立猛密思

  禮領其地官軍不能討 本朝平滇爲荒外地舊孟養軍民宣慰使司

  南省治西南三十七程東至金沙江西至大古喇宣慰司界南至緬甸界北至干崖宣慰司界漢永

  昌西徼地俗名迤西有香柏城元置雲遠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五年改爲雲遠府又分置孟養

  府永樂初改孟養軍民宣慰使司土官刁氏世襲 本朝平滇爲覊縻地舊孟艮土府

  在雲南省治西南三十八程東至車里宣慰司界西至木邦宣慰司界南至八百大甸界北至孟連

  長官司界古蠻地名孟掯又號怕詔自昔未通中國明永樂四年始來歸附置孟艮府隸雲南都司

  土官刁氏世襲後爲木邦所併嘉靖間附於緬與景邁莾應龍相表裏然亦未敢背也 本朝平滇

  爲覊縻地乾隆三十一年設土司指揮使駐此

 ︹山川︺南牙山在猛密司北詳見南甸司慕義山在木邦司北通志明萬厯二十二年

  隴川猛卯酋多淹叛附緬負嵎於木邦境内之慕義山木邦酋罕欽奉檄擒淹淹奔古喇欽追至雷

  聳茂斬之 按雷聳茂在司西北境鬼窟山在孟養司東極險隘蠻人據為硬寨又訛為鬼

  芒厓山在孟養司東明王驥征思機攻芒厓山寨拔之金沙江在猛密司南與

  磨勒江俱環司治流入緬甸此江達南海與麗江之金沙江名同而流異喳哩江在木邦

  西詳見永昌府自芒市流入境又西南入緬甸界寶井在猛密司西南滇程記由隴川十日

  至猛密又二日至寶井又十日至緬甸明史猛宻據寶井之利資為結納朝廷每以嬖臣出鎮司採

  辦通志其地有金礦

 ︹古蹟︺廢𫎇憐路在木邦司北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七年從雲南行省請以𫎇憐甸為𫎇

  憐路軍民總管府𫎇萊甸為𫎇萊路軍民總管司密堵城在孟養司南又有速送城皆孟

  養别部所居距孟養十餘程瀕金沙江近緬甸之阿瓦城

 ︹關隘︺孟炎甸在木邦司北通志明萬厯十一年官軍討緬緬酋莾應禮西㑹諸路兵於猛卯

  東㑹車里八百孟艮木邦兵於孟炎合犯姚關尋敗還舊志自姚關渡喳哩江十二程至其地也

  孟乃部猛密北界别部也孟廣部亦猛密東北别部近隴川界相近有猛哈部明

  萬厯十六年為緬所併戛撤部在孟養司南道出緬甸至為險隘明萬厯四年緬人來㓂

  孟養酋思箇潛遣軍至阿瓦河絶緬糧道自督大兵塞戛撤斷其歸路亟請援於官軍緬兵大困久

  之援不至隴川叛目岳鳳援緬導之由間道逸去猛别部在孟養司西南近緬甸界萬厯

  十一年官軍敗緬酋應禮追至境緬酋還守阿尾河又分守洞吾猛别雍㑹諸地猛别蓋與雍㑹相

  接近大古喇境孟礦部在孟養司西南又司西南有戛里孟養别部也又有哈喇杜諸蠻皆

  近孟養緬甸之境通志司北又有阿昌諸蠻地羊寨在猛密司東明史其屬有地羊寨在

  猛密東往來道所必經有地羊鬼短髪黄睛奸狡嗜利出没不常工幻術採辦人有强索其飲食者

  多腹痛死乘馬亦斃剖之則馬腹皆木石也

 ︹土產︺濮竹圍三尺餘大可受一斛丁香有高五六丈者翠鳥有大如鷹者取其皮


  可以㸃山呼鸚鵡之小者青石可為碑碣









                              總纂官顧 蒓恭纂并覆輯

                              校對官陳鴻墀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