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四十七至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五至四百四十六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四十七至四百四十八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四十九至四百五十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1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2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21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2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5-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7.djvu/23

大清一統志

肇慶府在廣東省治西二百九十里東西距四百九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廣州府三水

  縣界九十里西至廣西梧州府蒼梧縣界四百里南至海岸四百七十里北至廣西梧州府懷集縣

  界三百里東南至廣州府新會縣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高州府電白縣界五百三十里東北至三

  水縣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廣西平欒府賀縣界四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四百二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南徼春秋戰國為百越地秦為

  南海郡地漢為蒼梧郡南海郡合浦郡屬地元鼎六年

  平南越置蒼梧郡領縣十内有高要端溪廣信封陽四縣又南海郡之四㑹合浦郡之高涼臨允皆

  今郡三國呉分屬廣交二州晉因之宋永初二年

  改屬南海郡齊因之梁大同中置高要郡隋平陳

  廢郡開皇九年置端州府志開皇九年省高要郡為縣置端州大業

  初改州為信安郡唐武徳四年復曰端州見元和志舊唐

  書地理志作元年天寶元年復曰高要郡乾元元年復曰

 端州咸通三年屬嶺南東道五代屬南漢宋初仍

  曰端州高要郡屬廣南東路元符三年置興慶軍

  節度重和元年升為肇慶府元曰肇慶路屬廣東

  道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六年廣西十七年仍屬廣東道洪武元年復曰

 肇慶府屬廣東布政使司

 本朝順治六年析廣州之新會縣及新興恩平二縣

  地增置開平縣雍正十年析新會開平二縣地增

  置鶴山縣共領州一縣十二

  高要縣附郭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廣州府三水縣界九十里西至

  徳慶州界八十里南至高明新興兩縣夾界四十五里北至四會縣界一百十五里東南至高明縣

  界五十里西南至羅定州東安縣界一百里東北至四會縣界九十里西北至廣寕縣界一百四十

  里漢置高要縣屬蒼梧郡後漢及晉因之宋改屬南海郡齊因之梁為高要郡治隋平陳為端州治

  大業三年為信安郡治唐復為端州治五代因之宋為肇慶府治元為肇慶路治明為肇慶府治

  本朝因之四會縣在府東北一百三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三里東至

  廣州府三水縣界六十里西至廣寕縣界六十里南至高要縣界一十三里北至廣寕縣界一百二

  十里東南至三水縣界七十里西南至高要縣界二百里東北至廣州府清遠縣界九十里西北至

  廣寕縣界一百六十里漢置四會縣屬南海郡後漢及晉因之宋元嘉中改屬綏建郡齊以後因之

  隋大業初還屬南海郡唐武徳五年于縣置南綏貞觀八年更名湞州十三年州廢屬廣州宋重

  和元年改屬肇慶府元屬肇慶路明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新興縣在府南一百三十里

  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鶴山縣界七十里西至羅定州東安縣界五十里南

  至恩平縣界七十里北至東安縣界五十里東南至開平縣界七十里西南至陽春縣界八十里東

  北至高明縣界五十里西北至東安縣界二十里漢置臨允縣屬合浦郡後漢因之三國呉改屬蒼

  梧郡晉初因之東晉永和七年置新寕郡又置新興縣與臨允皆屬焉宋因之齊更縣名新城梁復

  名省臨允入移新寕郡來治兼置新州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屬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新州

  天寶元年改曰新興郡乾元初復曰新州屬嶺南道宋曰新州新寕郡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

  置新州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屬廣東道明洪武初廢州以新興縣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

  陽春縣在府西南三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東至陽江縣界九

  十里西至高州府電白縣界九十里南至陽江縣界五十里北至新興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陽

  江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高州府茂名縣界二百五十里東北至新興縣界九十里西北至羅定

  州東安縣界一百七十里漢合浦郡高涼縣地晉分置莫陽縣屬高興郡太康後屬高涼郡宋齊因

  之梁改置陽春郡陽春縣隋平陳郡廢屬高涼郡武德四年于縣置春州天寶初曰南陵郡乾元

  初復曰春州屬嶺南道宋初因之大中祥符九年并入新州天禧四年復置𤋮寕六年廢春州以縣

  屬南恩州元因之明洪武初改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陽江縣在府南四百四十里東西

  距二百五十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恩平縣界九十里西至高州府電白縣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海

  三十里北至陽春縣界六十里東南至廣州府新寕縣界九十里西南至高州府電白縣界一百四

  十里東北至恩平縣界九十里西北至陽春縣界六十里漢置高涼縣屬合浦郡後漢建安二十五

  年孫權置高涼郡又分高涼置安寕縣爲郡治晉因之宋省高凉縣移郡治思平以安寕屬馬齊復

  來治梁大通中置高州改縣曰高涼隋平陳郡廢大業二年州廢復爲高涼郡治蕭銑時又分高涼

  置陽江縣唐武德四年復曰高州兼置總管府五年改高涼曰西平貞觀二十三年府州及西平縣

  俱廢以陽江縣屬恩州大順二年移恩州治陽江宋亦曰恩州屬廣南東路慶厯八年曰南恩州元

  至元十七年改南恩州爲南恩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爲散州屬廣東道明洪武二年廢州以縣屬肇

  慶府 本朝因之高明縣在府東南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四十里東至廣

  州府南海縣界五十里西至新興縣界七十里南至鶴山縣界二十里北至高要縣界二十里東南

  至鶴山縣界四十里西南至新㑹縣界五十里東北至高要縣界四十里西北至高要縣界五十里

  漢蒼梧郡高要縣地晉置平興縣屬新寕郡尋省元嘉十八年置宋𤋮郡二十七年更名宋隆析

  高要置平興縣孝建中復郡名宋𤋮齊建元三年仍改宋隆俱治平興縣隋平陳郡廢以縣屬信安

  郡唐屬端州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省入高要重和元年屬肇慶府明成化十一年分置高明縣屬

  肇慶府本朝因之恩平縣在府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

  東至開平縣界五十里西至陽春縣界一百里南至陽江縣界七十里北至新興縣界一百里東南

  至海八十里西南至陽江縣界七十里東北至新興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新興縣界八十里漢

  合浦郡高涼縣地三國呉置思平縣屬高涼郡晉因之劉宋時移郡來治南齊徙郡治安寕縣仍屬

  焉尋改縣曰齊安兼置齊安郡隋平陳郡廢開皇十八年改縣曰海安仍屬高涼郡唐武德五年

  曰齊安屬高州貞觀二十三年于縣置恩州天寶初曰恩平郡至德二載改縣曰恩平乾元初復曰

  恩州屬嶺南道大順二年移州治陽江以恩平屬焉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省縣入陽江明成化十

  四年析陽江及新興新會三縣地復置恩平縣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廣寕縣在府西北

  二百九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東至廣州府清遠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廣

  西梧州府懷集縣界一百里南至四會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清遠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南至四會

  縣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高要縣界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清遠縣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懷集縣界

  一百五十里漢南海郡四會縣地宋元嘉十三年分置綏建郡領新招化𫎇化穆等縣齊因之隋平

  陳郡廢惟存化𫎇縣屬南海郡唐武徳五年復置新招化穆化𫎇縣皆屬南綏州貞觀元年省新招

  十三年省化穆以化𫎇縣屬廣州五代因之宋開寶六年又省化𫎇縣入四會明嘉靖三十八年

  分四會置廣寕縣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開平縣在府東南二百六十里東西距九十里南

  北距九十里東至廣州府新會縣界六十里西至恩平縣界三十里南至廣州府新寕縣界四十五

  里北至高明縣界四十五里東南至新寕縣界五十五里西南至恩平縣界五十里東北至鶴山縣

  界五十五里西北至恩平縣界四十里漢合浦郡臨允縣地東晉初為新寕郡地後為新會郡地宋

  元嘉中分置義寕縣仍屬新會郡齊以後因之隋于縣置岡州大業初州廢屬南海郡唐開元中屬

  廣州五代因之宋太平興國二年改曰信安𤋮寕五年省入新興明萬厯初置開平屯其後割恩平

  新興新會三縣地置開平縣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鶴山縣在府東南二百六十里東西距

  九十里南北距一百里東至廣州府新會縣界四十里西至開平縣界五十里南至開平縣界三十

  五里北至廣州府南海縣界六十五里東南至廣州府新會縣界三十里西南至開平縣界四十五

  里東北至南海縣界六十里西北至高明縣界五十里本廣州府新會及本府開平二縣地 本朝

  雍正九年割置鶴山縣屬肇慶府德慶州在府西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

  距一百六十六里東至高要縣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封川縣界六十里南至大江一里北至廣西梧

  州府懷集縣界一百六十五里東南至大江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大江一百里東北至廣寕縣界二

  百二十里西北至封川縣界九十里漢置端溪縣屬蒼梧郡後漢及晉初因之東晉永和七年分置

  晉康郡宋元嘉中移郡來治齊徙郡治威城縣仍屬焉梁陳間郡復來治隋平陳郡廢屬端州唐武

  德四年復於端溪縣置南康州兼置都督府九年府州俱廕貞觀元年復置南康州十一年廢十二

  年復置更名康州天寶元年改為晉康郡乾元元年復曰康州屬嶺南道宋開寶五年廢州以縣屬

  端州尋復置至道三年屬廣南東路紹興元年為德慶府十四年置永慶軍節度使元至元十四

  年改屬廣西道十七年立德慶路總管府後仍屬廣東道明洪武元年為德慶府九年降為州以端

  溪縣省入屬肇慶府 本朝因之封川縣在府西三百三十里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二

  百五十里東至徳慶州界六十里西至廣西梧州府蒼梧縣界三十里南至羅定州西寕縣界三十

  里北至開建縣界二百二十里東南至徳慶州界七十五里西南至蒼梧縣界五十里東北至徳慶

  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開建縣界一百九十里漢蒼梧郡廣信縣地梁析置梁信縣及梁信郡普

  通四年兼置成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封州開皇十八年改縣曰封川大業初改州為蒼梧郡唐武

  德四年復曰封州天寶初改曰臨封郡乾元初復曰封州屬嶺南道宋開寶五年為封州臨封郡至

  道三年屬廣南東路紹興七年廢州以縣屬德慶府十年復故元至元十四年改屬廣西道立封州

  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仍屬廣東道明洪武二年封州廢九年以縣屬徳慶州隸肇慶府 本

  朝因開建縣在府西北四百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里東至廣西梧州

  府懷集縣界五十里西至梧州府蒼梧縣界九十里南至封川縣界六十里北至廣西平樂府賀縣

  界四十里東南至封川縣界六十里西南至蒼梧縣界八十里東北至懷集縣界一百里西北至賀

  縣界六十里漢蒼梧郡封陽縣地宋元嘉中分置開建縣尋置宋建郡大明元年郡廢屬臨賀郡齊

  因之梁置南靜郡隋平陳郡廢屬熙平郡唐屬封州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省入封州六年復置仍

  屬封州元因之明洪武初改屬徳慶州隸肇慶府 本朝因之

 ︹形𫝑︺當西江入廣州之要口元和北望頂湖萬仞峙

  其後南瞻銅鼓四阜列其前白沙岡驅羊於其左

  腐柯山卧虎於其後據三江之口制五州之要

  

 ︹風俗︺土風淳厚民物夥繁一日之間有四時方輿勝覽

  曠民惰不力於耕惟運鹽鈔以自給郡國地當兩

  廣衝要民重渦塘麓囿海錯果實

 ︹城池︺肇慶府城周八百七十一丈門四南臨大江三面濬池周四百五十八丈宋政和中

  建明洪武初増建 本朝康熙六年修乾隆三年嘉慶十七年重修 高要縣附郭四會縣

  城周五百七十六丈有奇門四東西臨江南北浚池廣二丈明天順初建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

  修嘉慶十八年重修新興縣城周一千一百八十丈門五池周六百餘丈宋建炎中建明

  洪武十三年增建 本朝順治二年修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四十五年嘉慶十七年重修陽春

  縣城周五百六十七丈初門四池周七百丈唐武德四年建明洪武三十一年因舊址重建

  本朝康𤋮九年修雍正元年增關南乾隆二十一年嘉慶十九年重修陽江縣城

  百九十二丈門四池周九百七十丈宋紹興間土築眀洪武三年甃石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乾隆

  六年嘉慶十五年重修高明縣城周六百六十丈初門三池長六百丈明成化十六年

  建萬厯十年增闢西門 本朝康熙六年修乾隆三十六年嘉慶元年重修恩平縣城

  周三百二十五丈門四池廣二丈明成化二年建 本朝康熙十五年修二十四年重修廣寕

  縣城周三百三十九丈門三無池明嘉靖三十八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修嘉廢二十三

  年重開平縣城周三百五十丈門二無池 本朝順治七年康熙四年修乾隆九

  年重鶴山縣城周六百丈門三以河為池 本朝雍正十一年徳慶州

  城周一千一百丈門五池周一千一百五十丈宋皇祐六年土築明洪武元年甃石 本朝康𤋮

  五年修乾隆十二年重修封川縣城周二百六十二丈門三南臨大江東西有池周二百

  九十五丈明正統十四年因舊址土築成化初甃甎開建縣城周三百三十六丈門三池

  長一百三十六丈明洪武初土築天順三年甃甎 本朝康熙六年嘉慶十八年二十二年重修

 ︹學校︺肇慶府學在府城東一里宋崇寕初建明天順初遷於城中嘉靖十三年復建舊所

   本朝順治十五年康熙六年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三十名内開平客童二名高要縣

  學在府署東舊為府學宋政和間改為縣學明嘉靖十一年遷於城東萬厯二十年復建舊所

  本朝順治十四年康熙元年六年乾隆十六年二十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四會縣

  學在縣治東南宋咸淳元年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修康熙十八年乾隆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

  新興縣學在縣治東南舊為新州學宋天禧中建明洪武中改為縣學 本朝康熙

  十年修乾隆二十二年嘉慶二十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陽春縣學在縣治西明洪

  武二年建 本朝康熙九年雍正七年乾隆二十一年嘉慶三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

  江縣學在縣治西明成化二十一年建 本朝順治六年修康熙五十年雍正六年乾隆四

  嘉慶五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高明縣學在縣治東明成化十二年建 本朝順治

  八年修康𤋮元年雍正二年乾隆十一嘉慶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恩平縣學

  在縣城東門外康熙五十一年由縣治西遷建雍正五年修乾隆五年十三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

  廣寕縣學在縣治東南明嘉靖三十九年建 本順治十五年修康𤋮六年雍正十年

  乾隆五十九年修入學額數八名開平縣學在縣城東康熙六年乾隆二十七年

  入學額數九名鶴山縣學在縣治東南雍正九年建入學額數八名徳慶州學

  在州治東宋元豐四年建舊爲徳慶府學明洪武九年改爲州學 本朝康熙六年雍正十年

  隆十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封川縣學在縣城外東北康熙三十八年建雍正十一年

  乾隆五十年修入學額數八名開建縣學在縣東半里明嘉靖三十九年建 本朝

  順治四年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十三嘉慶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星巖書院

  在府城内康熙中建端溪書院在高要縣學西康熙四十七年建綏江書院

  在四會縣學宫側嘉慶三年以舊濂溪興文兩書院改建古筠書院在新興縣城内西街

  雍正三年以守禦所公署改建瑞雲書院在陽春縣城内明萬厯中建原名育英 本朝

  雍正初重建改今名濂溪書院在陽江縣城内康熙十三年文昌書院

  明縣城内康熙七年建南平書院在恩平縣北門外乾隆二十三年桂輪書

  院在開平縣城内乾隆十九年鶴山書院在鶴山縣治東乾隆七年崑陽

  書院在鶴山縣古勞砂砰乾隆十九年青雲書院在德慶州北門外康熙五

  東城書院在徳慶州忠順門乾隆元年景奎書院在封川縣城内

  乾隆五十年建儲元書院在開建縣城内新街甘棠義學在新興縣天堂墟康

  熙五十二年建恩平義學在恩平縣北門外康熙二十五年蟠光義學

  山縣古勞村乾隆十九年建會龍社學在新興縣東七十里嘉慶十二年建 按舊志

  載嵩臺書院在高要縣東明宣徳中建蓬山書院在高要縣南明建濓溪書院在四會縣金雞山下

  宋景定中建明嘉靖中改為興文書院羅陽書院在高明縣城内明萬厯中建蜕齊書院在高明縣

  城北宋建敷文書院在恩平縣學前三洲書院在德慶州城内亦名濂溪書院今並廢謹附記

 ︹戸口︺原額人丁十三萬五千五百七十六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百五十一萬六千一百四十九名

  口又屯民男婦三萬三千七百九十九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四萬二百七十一頃三十六畝三分有奇額徴地丁正𮦀銀十四萬二千五百七

  十八兩六錢四分遇閏加徵銀三千九百七兩六分四釐米三萬四千六百二石二斗七升八合四

  勺屯田共六百九十二頃三十六畝二分有奇額徵屯丁銀四兩七錢一分米八千六百九十四石

  五斗二升二勺

 ︹山川︺高峽山在高要縣東水經注引王氏交廣春秋步隲合兵二萬下取南海蒼梧人衡毅

  錢博興軍逆戰於高要峽口博等軍敗元和志零羊峽在縣東三十里即博等敗處寰宇記引沈懷

  遠南越志云零羊峽一名高要峽山高百丈江廣一里華翠之樹四時葱蒨古有峽山寺唐沈佺期

  峽山寺賊稱端溪妙境即此明統志謂之高峽山相傳山有羊化石因名羚羊峽舊志延袤二十里

  與爛柯山對峙夾束江流為郡之鎭鑰中有亞㜑頂釣魚臺皆最湍急處横石山在高要縣

  東七十里北捍大江勞山輿地紀勝在高要縣東一百五里山徑險狹樵者勞焉因名府志在

  縣東百里周三十餘里高五百餘丈爛柯山在高要縣東南五十里寰宇記在府東三十六

  里崍山南即王質遇赤松子與安期生棋而斧柯爛處輿地紀勝一名腐柯山舊志在縣東南四十

  六里高一百餘丈周五十里其西麓與高峽山相對中有硯坑即唐宋採硯處蓬萊山

  要縣東南接高明界一名南蓬嶺高二百餘仞延袤二十餘里東麓為官棠山支委為古耶等岡南

  為小蓬洞有甘泉雲從山在高要縣南二十里周五十里層巒疊巘秀出天表雲見則雨

  故名新宅水經其下又有泉流五六里鄉人引以溉田又南十里有一埠高三丈曰寶蓮臺

  鼓山在高要縣西南輿地紀勝府治之對山有四埠新志在縣西南三十里高千丈周三十餘

  里有赤石如鼓扣之有聲故名苟徑山在高要縣西南接東安縣界輿地紀勝府南五十餘

  里有苟徑山相傳為陳高祖壠掘鑿之處砌石存焉湘峽山在高要縣西續通鑑宋皇祐四

  年儂智高犯端州州守李寶臣曰若得兵數千人伏小湘峽可必勝也輿地紀勝峽山在縣西二十

  里羣峰列岫連延環繞水經其下多良材美竹舊志小湘峽在縣西二十里又西五里為大湘峽皆

  羣峯矗天峭東江流通名曰湘峽山望夫山在高要縣西八十里盤亘數十里屹然天際中

  有猺人接陽江縣界又陽江縣西一百四十里亦有望夫山接電白縣界騰豺山寰宇記高

  要縣有騰豺嶺南越志云騰豺沐猴之𩔖也頭正方髮長尺餘嘗覆面欲有所視輒兩手披開之舊

  志在縣西一百里騰豺一作騰豻定山隋書地理志高要縣有定山元和志石室山在縣北

  五里寰宇記嵩臺山在縣北五里南越志云高要縣有石室自生風烟南北二門狀如人巧意者以

  為神仙下都因名嵩臺中多石燕北海李邕有記鐫石存焉輿地紀勝引圖經云石室山唐天寶六

  年改為嵩臺山府志嵩臺即定山也有七星巖七區曲折列峙如北斗中有石室巖可容數百人有

  斗魁臺唐初所築巖之左為石洞又東逾⿰氵厯 -- 𤁋湖半里許曰屏風巖又東半里許曰閬風巖從石室而

  西半里為天柱巖又里許為蟾蜍巖又西二里許為仙掌巖西北二里曰阿陂巖延袤凡數十里⿰氵厯 -- 𤁋

  湖環流其下可通舟楫北山在高要縣北寰宇記州北七里至北山其山重疊山北即四㑹

  縣界府志謂之北嶺在縣北十里高千仞盤亘百餘里為府治後扆峯巒連屬宛若屏障其中一峯

  屹立名將軍嶺其前為雙源洞洞口石如堵崖高丈許緣崖下過淺水炬而入有泉自南洞石根出

  殊清冷涉而西又有水微温多敗葉流出旁多怪石紆入里許水漸深不可涉嶺南為辟支巖即七

  星巖之一也頂湖山在高要縣東北四十里高千餘仞周數百里為一方巨鎮道書以為

  第十七福地東北有飛泉洞瀑布飛流如萬斛珠上有方石下有鷹打潭九坑山在高要縣

  東北五十里出泉九派舊有茶園四十四所猺人居之思子山輿地紀勝在四會縣東二

  十五里隋末有老姥思子登此山望之悲哽而絕因名新志又東五里為六士山六峯聳列又龍子

  山在縣東少北三十里高百餘丈扶盧山寰宇記在四會縣東四十里高千丈上有湖輿

  地紀勝謂之扶蘆山舊志山周四十里陶冶山在四會縣東南十五里綏江水至此分流

  塞水山在四會縣南五里形𫝑平坦一名牛眠嶺又南五里為千𡻕嶺形𫝑峻拔縣之案山

  烈女山輿地紀勝在四會縣西南十里高千餘丈昔有貞女潛遁此山居於絶巘自藝

   蔗芉績織蕉莞以自給傳以為仙去又曰縣有廣正山亦曰貞山上至絶頂可十餘里葢即烈女山

   之别名也明統志絕頂有三池旁有巨石如壇石前又有龍池倉岡山輿地紀勝在四會縣

   西三里岡巒聳秀相傳南漢時嘗建倉貯兵儲於上因名縣志山西南俯瞰綏江白華山

   在四會縣西北三十里高數百丈延亘數十里金岡山在四會縣北一里元和志金山一名

   金岡山在縣北六十五里出金沙又北十里有白馬山連亘廣寕恩平兩縣界百僚山

   志在四㑹縣北五十里山形高聳旁有崇岡疊巘四面拱峙若百僚然宋李積中詩前朝千嵗嶺後

   擁百僚山三貴山明統志在四會縣北五十里三峯峻㧞高千餘丈周三十餘里左環右抱

   為縣境羣山之租石燕山在四會縣東北八十里接廣州府界輿地紀勝山有巖穴内有

   烏石山在新興縣東一里一石孤立道旁刻字曰特秀羅秀山在新興縣東十

   羅陳山在新興縣東南二十里高百餘仞周四十里居民多羅陳二姓上有薦福院唐

  武德二年建天露山在新興縣東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在義寕縣西十六里九城志新興

  縣有天露山輿地紀勝在州東南二十里高甲諸山有巨石泉出其旁深丈餘魚牣其中寰宇通志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俗名鐵爐山雲秀山在新興縣東南四十里明統志相傳山有五色

  雲縣志相連有熙隆山又東十里為雲石山巉巖多石龍山在新興縣南三十里周五十里

  蜿蜒如龍之蟠方輿勝覽山有龍山寺後有峯曰三寶頂兩岡夾峙左曰在天王嶺右曰右天王嶺

  右嶺大石上有一小石狀如負子曰舁子山距山里許曰香燈岡有瀑布下注石坪筆架山

  在新興縣南四十里高三百餘仞周百餘里三峯並峙中峯卓立宛如筆架錦山在新興縣

  西南三十里其山花木如錦有水流入新江名錦水桐山在新興縣西十五里雲幹山

  在新興縣西高二百餘仞直如木幹上聳雲霄下有桄榔古寺東山在新興縣西壁峙千仞南

  俯高州北瞰肇慶頂有靈石方丈石面有泉隆冬常温祈雨輒應崖樓山在新興縣西北

   三十里一名崖牢山聳峻壁立上有龍崖𫝑若樓臺縣志又鐵嶺山在縣西北六十里二山已割屬

   羅定州東安縣惟南面猶屬本縣又舊志縣東二十里有思防山三十里有碧雲山又五里為慈雲

   山三十里有嵐岡山六十里有鳳華山縣西五里有寶蓋山縣西少南二十里有碧岡山西八十里

   有石羊山縣南十里有相思山縣北六里有端峯山縣東南五里有寶冠山又東南五十里有雙官

   山縣西南二十里有新安山八十里有儀峝山縣西北二十里有宜路山巨福山在新興縣

   北二里與峽岡對峙為縣北鎮雲斛山在新興縣北十五里山谷幽深常有雲氣又北十里

   為雲塢山高廣與雲斛相埒利山在新興縣北五十里高三百餘仞周七十餘里崚嶒多草

   木與高要高明接界南越志利山上多香木亦謂之老香山鐵坑山在陽春縣東南二十

   里山𫝑𥂟旋古木森蔽産鐵宋胡銓遊其處有留題馬鞍山在陽春縣東南二十里高百餘

   丈山頂有古瓦𥂟圍八尺許内載清泉亳無塵垢登者掬飲將半次日復滿雖積雨不溢磁石

  山在陽春縣南五里四面平陂一峯特起産吸鐵石射木山在陽春縣南十五里巍峩

  嵡鬰為縣治案山上有射木神祠南漢封儲侯相近有雲靈山雲幕其上則雨立至諺云雨未晴看

  天馬山在陽春縣南三十里高百餘丈周七十里一峯插天有馬蹄石蹄跡宛然

  碌山在陽春縣南三十里上有亂石其色淡碧每雨過山下常生石碌又西十里有旗鼓山

  珠環山在陽春縣南九十里羣峯相連如殊纍纍周五十餘里接陽江縣界旗山

  春縣西南七里高百丈勢極逶迤登之可覽一縣勝㮣又名望州嶺鸚鵡山在陽春縣西南

  四十里明萬厯九年大雨山裂下成深潭羅湖山在陽春縣西南五十里上有天湖碧淨如

  石人山在陽春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峯巒平坦上有巨石如人又西十里為丫髻山一

  名白水山上有天池龍井飛泉一派凡十餘疊稍西為木欄山羅黃山在陽春縣西南一百

  四十里頂有石巖别峯有瀑布下注成川即羅水也山下多羅黄二姓因名元和志羅水縣有蘇羅

  山疑即此西山在陽春縣西通志縣境猺山西南有陳村茶場雲洞清湖榕木黃麖等二十二

  處正西有栗子湖峝雲霧南埇坐羅龎峝等五十八處西北有黎澇通根參峝等五處共九十四處

  統名曰西山明嘉靖初西山猺賊及德慶新興賊為亂侵掠高州幾數十年十二年都御史陶諧討

  平之搗巢一百二十有五勒石西山巨石山在陽春縣西北寰宇記引南越志云甘東縣西

  二里有巨石山其山有二石室有懸泉飛渚金膏銀燭靈芝玉髓之異其石自然成樓臺柱棟

  壁山在陽春縣北四十里巨石攢簇水次凡數十峯者人避亂結石寨其上稍東為那烏石古

  良巡司治此又十里為潭葛石石峯數十西達水次雲浮山在陽春縣北輿地紀勝雲浮山

  一名泉山在陽春縣北七十里舊經云陳霸先嘗居此舊址存焉通志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接東

  安縣銅石山在陽春縣北七十里有石室向西深廣大餘高明軒朗中有池輿地紀勝

  謂之峒石山咸平初以太宗御書賜藏石室舊唐志銅陵縣有銅山葢即此鼉山在陽江縣

  城内東北隅脈由東山來突起平陂延迤半里許東山在縣東一里怪石林立為近城勝槩

  鳥山元和志在陽江縣東二十里輿地紀勝又有博泥山在縣東下有鹵田潮平山

  在陽江縣東九十里接廣州府新寕縣界又崑山在縣東五十五里峯如卓圭大坑山

  江縣東南十里有泉西北流一里入洗脚陂溉田數百畝海朗山在陽江縣東南五十里臨

  海一名鎮海山有拳石洞南望大海紫蘿山在陽江縣東南九十里高四百餘丈周六十餘

  里一名烟蘿山又名瑞靈山接新寕縣界元和志縣有羅領山出沉香木疑即此三汲山

  在陽江縣東南大海中外即大洋又東百里有小鑊中鑊大鑊三山皆在大海中新寕南界相去各

  數十里望之俱如覆釡輿地紀勝有大鑊洲小鑊洲在州東南即此尖山在陽江縣南少東十

  五里峯小而鋭蓮塘河流經其下北津山在陽江縣南三十里屹立海門為縣之障對峙

  者為南津山二山之間有獨石高十餘文周四十餘里出海口二里許其下深淵不測又銀坑山在

  南津山側有十八井相傳宋南恩州知州余久大鼓冶于此海陵山在陽江縣南寰宇記

  陽江縣有羅洲在海口𮞉環三百里乃百姓魚鹽之地輿地紀勝羅洲一名海陵在陽江縣西南通

  志海陵山在縣南少西七十里大海中舊名羅洲又名羅島有數峯其中峯名草黄山東峯為平章

  山下為平章港受山中漲潦以達于海即家張世傑舟遇颶風祝天赴海處也西南峯為馬鞍山下

  為戙船澳明初立戈船戍于此以防番寇西北峯為鶴洲山又西北為馬龍渡山四面皆大海

  鉢山在陽江縣西南二里為縣水口西有龍潭又鳫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雲覆必兩農家以

  為占羅岑山在陽江縣西五十里一名羅琴山與地紀勝昔羅含嘗𢹂琴遊此故名舊

  志山周八十餘里衆峯攢列四面相似東為羅琴西曰磨刀南曰射龍北曰茶水中皆有猺

  官山在陽江縣西一百里東有龍潭南麓濱海近雙魚所輿地紀勝縣西有郎高山南際大海

  疑即虎頭山在陽江縣西一百二十里近太平驛又鷄籠山在縣西一百四十里

  峒山在陽江縣西一百二十里周一百里以産梅故名石坑山在陽江縣西北六十

  里數峯相接竹樹茂密猺居其中其東北為烏石雨霖羅嶺𥂟龍珠環等山皆與陽春縣接界

  山在陽江縣北一里為縣治後山高三十丈周二十里山頂有石如掌可容十餘人名仙人石四

  旁大石多宋元以來詩刻鳳凰山在陽江縣東北石壁千仞有瀑布飛下猿猱不能至相傳

  嘗有鳯凰巢于上因名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自鳳凰而北為石龍山相連為槧峒山自鳳凰而南

  為隨峒山翼峝山又南為官山諸山連延環周百餘里皆羣猺錯居馬銜山在陽江縣東北

  五十里其東南有金花嶺自嶺攀躋而上十里至山頂絶頂有巨石如砥可容數十人泉出石𨻶如

  馬受勒山因以名其泉下注為上中下三龍潭皆清澈深杳合門山在陽江縣東北六十

  里夾蓮塘水對峙如門稍北為秀石山頂有平石可坐百人又三龍山在縣東北九十里碧玉

  山在高明縣城内東隅又蒼玉山在東北隅青玉山在北隅縣治扆之水蕉山在高明縣

  東南二十里中有大石澗水盤流多生水蕉鄉人于其下築陂溉田鳳山在高明縣南二里水

  石清麗林木葱蒨又開平縣北二里亦有鳳山龍虎山在高明縣西南十里兩峯對峙左峯

  一石蹲如虎中一穴有泉右峯一石盤如龍有岩深𮟏俗呼龍虎頭鹿洞山在高明縣西南

  十五里一名鹿峝尖延袤四十餘里拱向縣治羅列如屏又千𡻕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粟砦

  山在高明縣西南四十里中有石壁飛瀑下流成潭一名武陵溪明統志粟砦山崖山𬃷葉似梅

  杲似荔枝九月熟又多錦烏鮫魚又有懸鉤鳥鳴則雨至表山在高明縣西二十里高出衆山

  之表故名相接者為蟾蜍徑歌樂山在高明縣西二十五里與表山岡壠相接輿地紀勝

  在平興縣東二十五里風起聲如音樂文儲山在高明縣西五十里高五百餘丈周一百

  五十里羣峯崚嶒有飛泉下流成淵名曰聖潭按寰宇記有奢山在高要縣南九十里山有丹砂

  夷人語訛砂為奢其南有粟砦山今文儲山正在粟砦之北去高要約八九十里蓋即奢山也明統

  志以皁幕為奢山誤老香山在高明縣西北寰宇記引呉錄云端州有端溪山産五色香木

  輿地紀勝老香山在平興縣西一里周五十里蓋即呉錄之端溪山也縣志在縣西北五十里接新

  興高要二縣界多産香木猺人結巢其上春富山在高明縣北一里壁立崚嶒上有石崖春

  時花草尤盛故名少西為慶林山朋峯山在高明縣北十里兩峯並峙形如朋字少東北

  為官徑山脈自老香山來東西連亘數十里中有通徑二十里為入郡必經之地五龍山

  在高明縣東北十里五峯奔伏中有員阜如珠俗名五龍爭珠山又五里為鶴山與五龍相接

  雲山在高明縣東北三十里舊名師姑山頂有石泉下有徑通高要麓有三峯又名三台山

  龜峯山在高明縣東北四十里山體皆石突出江畔西江萬里之水皆滙于此其麓有蟹眼

  泉右數武有犀牛洞獅子山在恩平縣東八里上有巨石如獅又鳳凰山在縣南十里為縣

  治案山又白馬山在縣南二十里蓮塘河出此藍坑山在恩平縣東南三十里延亘三十餘

  里崖壑深杳林木叢生又十里為石徑山金鷄山在恩平縣東南六十里接新寕縣界

  婆山在恩平縣南稍東三十里岡壠連亘東逹灣雷海龍鼉山在恩平縣西十里寰

  宇記山形如龍下有龍穴往往興雨云是鼉洲縣志在縣西二十里一名大人山高三百餘丈周六

  七十里中有龍潭號聖水東面有穴清泉瀉出名曰水磜旁有紫霞洞一澗縣流有巨石橫障澗半

  水從石頂瀉下若機絲然去紫霞里許有碧雲島澗從石落下注為池折而東兩山東之懸崖絕壁

  莫可攀躋循澗而出十步一池池石奇磊萬狀石圍口山在恩平縣西北二十里卓立江

  口巉崖峭絕又十里為温泉山一名馬頭岡其形峭峻下有温泉雲立山在恩平縣西北

  四十五里山南有孔出温泉其氣上蒸蓊然如雲鼓角樓山在恩平縣西北七十里通

  志岩巒層疊下有流泉瀉十餘里至牛岡渡其後為鴻嘴山上有雙石頂形𫝑險峻亘數十里至獨

  鶴水上又雲岫山在縣北八十里茶山在恩平縣西北八十里林木茂盛凡有工作咸取木

  平城山在恩平縣西北案宇記恩平江出平城山輿地紀勝山在陽江縣東北廢恩平

  縣西北縣志有觀音山在今縣西北八十里茶山之北連亘陽眷縣界少南為雙穴徑即恩平江所

  出疑即平城山也君子山在恩平縣西北一百里接新興縣界左有仙塘下有仙池古木

  交翠石澗奇絶一仙島也良猺居之南為上水竹峝恩平江别源出此石神山在恩平縣

  北二里一名鼇山擁縣治後潭圃山在廣寕縣東南六十里連山峻險至此稍平縣治初

  建于山下旁為春水山上多材木春水出馬三台山在廣寕縣南十五里三峯鼎峙為邑

  石澗山在廣寕縣南三十里有石澗官埠陸路逹縣山有泉自石竇中出東流五里入

  高望山在廣寕縣西南五十里林木蒼秀澗泉澄澈絶頂一望羣山皆在其下

  穴山在廣寕縣西南元和志在化𫎇縣西六十里出鉛錫落鞍山在廣寕縣西一里一

  名樂安山明統志相傳有青SKchar人乘白馬出山中俄墜地人馬俱失因名又烏石山在廣寕縣西二

  三足山在廣寕縣西七十里一名三宿山明統志上有三峯若列宿森洞山

  在廣寕縣西一百里山洞巖險森秀多林木北通膺峝山延亘百餘里舊皆為猺藪花山

  寕縣西北八十里又西二十里曰赤坑山路通懷集縣福星山在廣寕縣城北形如覆釡

  城跨其上又北二里曰龍異山峽山在廣寕縣北四十里兩山夾峙綏江從中出圓領

  山在廣寕縣北五十里横亘十五里有九十九坑坑皆相似多産筍行者失道三日乃得出

  書山在開平縣東七里又東八里為遊魚山梁金山在開平縣東二十里又北曰獅

  子山以象形得名東去新㑹縣八十里左有雲虬峯右為五坑徑前有大神嶺古州岡其下沃壤延

  袤七八十里南接新寕止間一水北出嶺西僅數十里為一方險要之衝明成化中僉事陶魯于山

  徑中立營開塹數百丈以禦西寇雙飛蝴蝶山在開平縣東南十里又馬山在縣東

  南十五里與游魚山隔岸對峙為縣之捍門水口䕶冲山在開平縣南四十里又南十里

   有石井山接恩平縣界其下一井四面石壁北獵山在開平縣南少西二里一名北立山

   又名百立山東去新會縣一百里西南去恩平縣一百二十里産白雲茶脈自恩平北來與羅漢山

   相接明嘉靖三十二年僉事杜璁敗賊于此東𪋤有山曰游魚羅漢山在開平縣西南三十

   里接恩平新興二縣界有五尖峯上有天池不竭百足山在開平縣西南三十里下有二

   山如龜西接蜆岡獨鶴山在開平縣西三十里相傳有一鶴棲鳴峯頂故名府志南去恩

   平縣一百里西北去新興縣七十里址山在開平縣北五十五里鶴山在鶴山縣城内

   其形如鶴故得名因以名縣大雁山在鹤山縣東四十里周四十里東北臨大江峯巒高

   峙為海門之捍頂有清潭飛瀑而下又北五里曰三重頂有泉冬夏不竭雲粟山在鶴山縣

   西高百仞周一百四十里頂上有巨石壘垣開四門或曰仙子所製棋𥂟仙跡尚存寰宇記封水出

   雲粟山南中風土惟稻無粟此山種粟即成因名輿地紀勝山在新州東八十里縣志在縣西六十

  里一名雲宿山西去新興縣七十餘里東北去高明縣五十里巍然天際雲常幕之東為雲獨山雲

  益山皆其支隴也曹幕山在鶴山縣西北十六里接開平高明二縣界脈自崑崙山來高

  千餘丈延袤百餘里左右岡隴如張幕然一名皁幕山前有獅子岡大石嶙峋百餘丈鄉民結寨其

  崑山在鶴山縣北四里為數縣雄鎮與崙山並峙人合呼之為崑崙山崑山高千仞至其

  上則南海順徳新會高明新興開平四面山川皆見崙山在縣治正西輿地紀勝崑山上有天井崙

  山上有白龍池茗山在德慶州東十五里産茶西源山在德慶州東六十里八峯相連

  一峯高出雲表為州東鎮頂有池四時不涸下注為溪分二派東為恩夫水西為夫號水高良

  山在德慶州東七十里上産鐵竻木其下田膏土肥樵雲山在德慶州東七十里高二

  百餘丈周三十餘里高秀盤蔚有瓊響水飛流數十丈聲若鳴珂峽山在德慶州西二十里

  周九十里南北峯對峙甚隘江水中流春夏多雨則水峻急舟行甚險錦石山在德慶州

  西寰宇記端溪縣有三鼎石今名三奠石輿地紀勝端溪有錦石陸賈使南越時設錦帳于此又名

  濯錦山州志錦石山在州西五十里接封川及西寕縣界即鼎石也又名羅經石高一百餘大明萬

  厯中征羅旁賊嘗駐于此禮嶺山在德慶州西北四十里周百里産籬竹一名藜山

  山在德慶州北輿地紀勝香山一名利人山産五色石上多香草舊志在州北二里周四十餘里

  為州主山下有潄玉泉端山在德慶州北二十里元和志在端溪縣北一百二十五里有樹

  冬榮其子大如杯炙而食之味如猪肉通志在州東北五十里其形端正因名大廣山

  慶州北六十里高五百餘丈周七十里有瀑布泉飛流如練其左有雲眉山靛湖山

  慶州北一百里稍西相連為金釵山藿山在德慶州東北五里峯巒秀蔚有草如藿稍東為櫨

  山多産楂棃文筆山在德慶州東北八十里俗名象牙山頂上有池稍北為竇嶺周三十

  里兩山壁立中通一徑如竇焦石山在徳慶州東北一百三十里一名社山周五十餘里

  蒼翠盤鬰寰宇記引異物志云悦城縣北百餘里有山中出焦石每𡻕人採之𤥨爲燒器東山

  在封川縣東一里形如列屏一名挂榜山相連者爲紗帽嶺又東四里爲先鋒嶺仙鳳山

  在封川縣東十里又十里有仙人山又十里有圓珠山又十里有鳳凰山産鶴滕竹又青霧山在縣

  東九十里天馬山在封川縣東南三里拱抱縣治西江滙其下多白沙一名白沙嶺又東二

  里爲綠衣嶺與紗㡌先鋒諸嶺相連稍北爲羅客山豐夀山寰宇記在封川縣東南四十里

  多藏雷電霹靈土人呼爲霹𮦷山縣志在縣東北五十里上有石池泉湧其中明嘉靖三十一年

  會龍山在封川縣南隔江二里層巒疊秀爲縣案山錦錢山在封川縣西南

  十里隔江一名西山明統志山石上有巨人跡遇旱鄉人洗而禱之即雨名曰聖石縣治又有大嶺

  山在縣西南修泰郷高千仞下有馬嶺路爲鄉人入縣總道又鶴籠山在縣西南三十里接廣西界

  下有分界村登高山在封川縣北半里一名北山邑人九日於此登高猿居山

  在封川縣北三十里一名猿嶺平岡漫坡或起或伏上多林木猿狖所居有猿嶺徑龍石山

  在封川縣北七十里少西即鑼鼓岡寰宇記龍石山出石膏騏驎山寰宇記在封川縣北

  八十里以居人莫騏驎姓名爲名通志山高三百丈秀出天表爲縣鎮山留連山在封川縣

  北一百三十里重巒疊巘蹊徑深杳有林泉巖壑之勝又三峯山在縣少西一百三十里山多奇石

  少南爲螺髻巖石門暗狹中乃明敞容數百人石乳凝結瑰奇爲諸巖之冠封門山

  川縣東北二十里峯巒秀蔚兩崖如門又相思山亦在縣東北二十里羣峯連屬下有相思大徑

  嵐岡山在封川縣東北四十里一名班石山寰宇記班石山在縣東六十里其石五色上有

  甲子山在封川縣東北七十里與騏驎山相連有烏添徑又白馬山亦在縣東北與騏

  驎山對峙石坂甚長飛泉如練舊有獞巢其上明正德中叅議周用等𠞰平之改名白鶴山東爲老

  似龍山在開建縣東十五里蜿蜒如龍昭埇山在開建縣東二十里路通懷集

  野埇山在開建縣東二十五里石山峭拔東麓有洞寛明洪敞泉自東口流出相傳潛通懷

  集縣燕岩灌田千餘頃大水山在開建縣東三十里其下澗源深廣故名稍南曰羊梯山

  為牛羊徑道有石磴若梯然皆猺山也黎水山在開建縣東南二十里兩山對峙水從中

  大玉山在開建縣西三十五里青碧如玉稍北為小玉山皆猺山也圓珠山

  在開建縣西北五十里圓竦如珠相近有古令山旁為黄沙嶺雁山在開建縣北十里形勢頗

  平有如雁行為邑後扆有水南流五里入水母塘潭霜山在開建縣北三十里潭霜水經

  忠讜山在開建縣東北五十里接懷集縣界周八十里與圓珠山皆為縣境之望上有

  白鷺池廣圓十里四時不涸石室山在開建縣東北六十里萬石巍峩有如庭軒者有如

  奥房者亦名萬石嶺相近有石壁山亦以羣峯峻削而名新婦嶺在高要縣南四十里嶺𫝑

  岩嶤頂上平濶内有池水仙嶺在四㑹縣東六十里又牛眠嶺在縣南五里龍子嶺在縣東三

  望州嶺在新興縣東五里道通恩平又東五里有十里峯岡巒嵯峨草木葱蔚

  辰嶺在新興縣東四十里路通高明又馬侯嶺在縣東五十里沙鄺嶺在縣東六十里皆為險

  員嶺在新興縣東南四十里或訛為賢嶺又東南十里為大面嶺路通高明猫爪

  嶺在新興縣南五十里相近有李峝嶺皆極險要古岱嶺元和志在新興縣西南三十里

  冬瓜嶺在新興縣西南連亘陽春縣及羅定州東安縣界牛軛嶺在陽春縣北一

  百里與新興縣分界潭來嶺在陽春縣東北二十里博麻水出此人三十里為白木嶺羅鳳

  水出丞相嶺在陽江縣西南六十里相傳宋丞相留正紹興中嘗為陽江尉游憩於此

  退前嶺在陽江縣西南六十里以山路險峻行者難前因名王公嶺在陽江縣

  西一百三十里山徑舊壘石不通緣崖艱苦明萬厯四十八年叅將王揚徳始闢嶺路行者便之因

  名相近有雞骨嶺多虎高嶺在陽江縣北六十里有石洞洞門迂曲僅容一人内寛廣可容

  千人泉出其下響如鳴珂昔人嘗避賊于此轉入又有一洞上透天日石壁峭削不可上鄉人名為

  斜嶺在陽江縣東北九十里昔為官道所經蹊徑險惡盜賊藏聚明正德九年御史高紹

  改營通道避險就夷人以為便雲峋嶺在高明縣東南四十里南接廣州府新會縣界其東

  麓與南海大查嶺相連又狗坑嶺在縣東南五十里亦接新㑹縣界地極險峻水槽嶺

  寕縣東南九十里又破鐵嶺在縣西北三十里先鋒嶺在縣北四十里北顧嶺在開平縣

  北二十里岐嶺在徳慶州西五里又西十五里曰杉嶺産杉木佛子嶺在德慶州北三

  十里嶺𫝑嵳峩路通封川縣雙鶴嶺在德慶州東北一百三十里近焦石山自高要入徳

  慶北鄉孔道崎嶇峻險多虎及盜續嶺在封川縣北二十里斷而復起延亘七十餘里

  嶺在開建縣東南二十里形𫝑險惡上多豺狼有徑通封川縣王侯峯在高要縣東南

  十里宋元豐中郡守王泊葬其下因名文峯在高明縣南二里形如卓筆為縣學面山

  頭岡在高要縣東一里臨江突起十餘丈府城第一重下關也又東四里爲石頂岡巨石縱横

  浮出水際爲第二重下關進唐岡在高要縣東南五里爲學宫面山又東二里爲榕岡又九

  州岡在縣東南二十里金洲岡在高要縣東少南九十里小龍水口巨石嶙峋高數十丈

  屹立江濱旁爲大頂岡又十里爲羅鬰岡横屹江面潦漲時旋渦頗險西江捍門也三台岡

  在高里縣西一里三岡鼎峙狀若三星少北爲龍頂岡林木蓊蔚軍民環居其下又白沙岡在縣西

  八里秀㧞高聳爲郡之來脈相對岡在四會縣東南十里兩岡相對屹峙河濱各高十餘

  丈周里許縣治之襟喉也醉翁岡在四會縣東南十七里其前又有小岡曰壺缾岡

  嶺岡在四會縣西北十五里俗名豸嶺岡明嘉靖中鄉人立砦其上塌岡在四會縣北四

  十里明天順中鄉人屯此爲寨又北十里爲獅子岡高百餘丈又鳳頭岡在縣東北十里蟠龍

  岡在新興縣西南一里盤旋如龍其脈至縣南一里又突起一岡曰接龍岡峽岡在新興縣

  北一里突起水濱為縣後障有水西入錦山水榖岡在陽春縣東南四十里山多綸木似榖皮

  可為鳳皇岡在陽春縣西南六十里因形似名寰宇記縣有鸞山山有鸞徑疑即此

  黃泥岡在陽春縣西十五里頂上平坦多石少南為白猪岡上有白石如猪涼繖岡

  在陽春縣北十里周數十里盤旋宛曲為縣主山有石骨透過白瀧河將軍岡在陽春縣

  北一百里峯巒起伏宛如波浪輿地紀勝唐時有李將軍屯兵於此因名鉛坑岡在陽春縣

  北一百二十里接新興縣西南界舊出鉛鐵砂礦今絶望海岡在陽江縣南二里上有望

  海臺岡北有甘泉俗謂之神井麒麟岡在陽江縣北四十里明時為八所軍屯仙跡

  岡在高明縣東四十里龜峯之南石上有跡宛如人足白鶴岡在高明縣東南五里又十

  里為𧰼岡龍岡在高明縣南三十里一名龍峝有石方二丈餘曰聚仙臺上有雲竇水注而下

  飛瀑如簾分流左右左逹鐵橋澗入大小龍井右繞聚仙臺出於天池馬鬃岡在高明縣

  東北二十五里步洲竇水出其麓金臺岡在恩平縣南八十里接開平縣界寰宇記岡在

  信安縣東北九十里海中形如覆船號覆船山行人惡之改為金臺岡馬頭岡在開平縣

  南十五里登高岡在德慶州北二里一名侍郎岡州人九日登高于此又北為青雲岡

  符巖在高要縣南五十里一名神湖巖土山戴石峭立如壁名勝志有南北二巖南曰大巖高

  廣三丈餘深十餘丈南有穴深黑匍匐入二丈許方可行穴愈深風愈猛冷氣襲人不可久留北曰

  小巖深廣減大巖之半内有石罅仰視見天河鼓巖在高要縣北二十里高不及石室山

  廣僅三之一有兩門皆南向中積水如疊鼓石室諸巖皆水環石獨此巖石環水崆峒巖

  在陽春縣西南十五里舊名酆洞巖自前巖入直透巖背石壁穹窿深廣十餘丈分前後洞追光生

  明後洞一穴尤深𮟏入者須以火再入則半壁又一大竇攀援而上仍可外眺響石巖

  春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山多石無草木有穴三四圓敝如屋其東北接新興縣之冬𤓰嶺潭西

  巖在陽春縣北二十里有三峯出水下注成潭潭西有巖石乳結為人物仙釋狀奇詭甲於他洞

  少北有龍蜕巖一名南巖石中多龍蜕土人鑿石出之有元至正時碑稱為古良上里巖又有赤豹

  巖深處炬而後入相近有那虹石大瑯石皆有洞穴石角巖在陽春縣北八十里舊名石脚

  巖周三十餘里穴廣五十丈中有石泉後巖尤深入必以火雲森巖在陽春縣北九十里

  巖穴深𮟏前明後暗前巖深濶十餘丈内有石田石池清冽可飲鄉人有警常避于此後巖深數百

  丈入必以炬可達巖背石窟巖在陽春縣北一百三十里有上下二巖上岩軒豁陸路直

  抵雷廉下巖水從中過可通小舟石壁奇絶薛公巖在開平縣東北二十五里獅子山後

  一名寶光巖一名寂感巖石室天成有二泉出石罅不竭三洲巖在徳慶州東七十里一名

  玉乳巖一名龍巖明統志三洲巖取蓬莱第三洲之名巖中有石室室有石乳蒼綠色間𩔖佛像鐘

  磬玉麟游魚之屬宋周敦頣蘇軾李綱並有題識通志巖後有穴可登山頂上有居人數家天造石

  門宛然仙境東西往來者皆道出巖下雲巖在封川縣北九十里中可容三百人石牀磴道

  殆若天造泉自石出混混不竭稍南為荔枝巖中有水穿巖而出白沙晶瑩如冰雪然石洞

  輿地紀勝在高要縣北十五里巖穴幽邃南北二門上虛通天與星巖相去不遠西水泛漲巖之没

  者數丈惟洞隆然屹立水中世傳其洞能浮平頭徑在高明縣西北十五里一名鸕鷀峽

  高二十餘丈老香山之水流經此入高要縣界大唐坳在新興縣東南四十里路通恩平為

  一方險要風門坳在新興縣南五十里王高尖在新興縣南五十里南屬陽春為雨

  縣險雙魚角石在陽江縣西南一百三十里雙魚所東側臨大海頗險又西南五里

  有筶杯石雙峙海中中通一門雙魚所舟航從此出入極為險要金雞石在陽江縣北小

  洲上寰宇記在恩州西北毎見有雞金色鳴于石上仙人石在陽江縣北寰宇記恩州東北

  有湖闊一里北有石云是仙人飛下此亦曰仙人牀鼠石元和志在開建縣東北二十四里周

  𮞉五里旁有三穴皆容人居止寰宇記謂之靈鼠石舊志石在昭埔山在陽江縣南三十里

  東接廣州府新寕縣西接高州府電白縣界寰宇記引投荒錄云恩州濱海最爲蒸溼當海南五郡

  泛海之路凡自廣至勤春高潘等七州舊置傳舍自廣州泛海行數日方登陸行人憚海波不由傳

  舍故多由新州陸路云輿地紀勝有浮弄州在陽江縣西海中又有孤洲在縣西南葛州在縣南海

  防考海西南自電白入陽江縣界厯雙魚所海陵山北津港至海朗城爲陽江縣之門户自大澳而

  東北即新寕縣界中有柳渡三州大金門上下川皆倭夷停泊處春汎秋防皆有水師哨守

  雷海在恩平縣東南八十里海水灣曲濤聲如雷蜑户居之南通大洋西江即鬰水也

  自廣西梧州府蒼梧縣流入封川縣經縣西靈洲合賀江環城四十餘里少南復折而東入徳慶州

  經州南與西寕縣分界又東入高要縣經縣東入廣州三水縣界在封川縣曰錦水在德慶州曰大

  江在高要縣曰端溪異名而同源者也水經注鬰水東經蒼梧廣信縣灕水注之又東封水注之又

  東經高要縣牢水注之又東南至廣州南海郡元和志端州當西江入廣州之要口又云西江水經

  端溪縣南去縣二十五步又經悦城縣南去縣十步寰宇記西江水在封川縣西一百三十步鬰水

  灕水封水所會之地謂之三江口輿地紀勝封川據邕桂賀三江之口是也綏江一名滑水

  又名綏建水又名清岐水自廣西梧州府懷集縣流入廣寕縣西又東南經四會縣南又東南經高

  要縣東之清岐鎮流入西江元和志滑水經化𫎇縣南去縣三十步寰宇記綏建水在四㑹縣西二

  百步源出洊水縣昔置綏建郡於此輿地紀勝滑水在四會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悦城界合新

  招水注於江四會縣志綏江在縣南一里自廣寕縣屈曲而來江面空濶可通舟楫又東南至陶冶

  山下分爲二派一派西南流由高步出高要縣青岐鎮入西江一派東南流由金釵灣出南津口入

  新江俗謂之牢水自新興縣東北流入高要縣南入西江漢書地理志合浦郡臨允縣有

  牢水北至高要入鬰過郡三行五百三十里寰宇記端州南有新江源出新州東南山谷間泝洄而

  上三日至新州新興縣志縣南瀘溪諸水流經縣城東又北流合錦山水謂之新江又北五十里至

  東安縣腰古驛又北九十里出高要縣界入西江曰新江口 按新江出新興為古臨允縣地其入

  江處又適在高要故説者以為即古牢水然總計新江源流不滿二百里與漢志不合或以羅定州

  之瀧水當之近是寰宇記引南越志允吾縣南有三章溪溪有三源允吾即臨允今新江有裏峝筆

  架思龍三源疑此即古之三章溪也龍江在四㑹縣東二里府志源出石港深潭去縣百餘里

  逶迤而下南出金剛山後繞縣東入綏江北江即古湞水在四會縣東南六十里自廣州府清

  遠縣東南入於海 按寰宇記云湞水在縣東自清逺流來即此漠陽江一名雲浮水源

  出陽春縣西北雲浮山經縣西東南流入陽江縣又南入於海陽春縣志雲浮水有二派一自山巔

  東下過容郎村南流為漠陽江滙諸水經縣西入陽江界一自山嶺西下流經柳峝七十里過羅定

  州西南入記峝水陽江縣志江自陽春出大撑灣厯灘南下東受輪水沙河西受羅黄小水經古良

  司樟木灣其𫝑始大至陽江縣西北三十餘里麻橋歧爲二派東派東流至縣西北十餘里獨洲激

  而成淵相傳有龍躍其中因名龍濤水南至縣城西百步滙爲大江面潤一里一名鼉江又名恩江

  又南流二十五里滙爲石潭西派南流隨地得名曰黃江曰牛馬海曰蛟龍灣亦東南至石潭與東

  派合流至縣南由北津港入海恩平江一名南門河一名規岡水源出恩平縣平城山流經

  縣南又東經開平縣南又東入新會縣界恩平縣志南門河有二源一出雙穴徑一出上水竹峝合

  流東南受漈頭水瀦爲相公潭又經縣西又東南受横槎水迤東達于開平縣蜆岡受開平諸水至

  新會入海府志蜆岡水在開平縣南三十五里自大步渡東流至赤水口合黄泥潭水又東至長沙

  與縣水合流東岀其黄泥潭在開平縣南七十里三丫河在陽江縣東南六十里源出紫

  羅山西南流三十里入海石河在陽江縣西三十里源出羅琴山東流二十里入黄江又棉羊

  河在縣西南二十里受雁山之水入蛟龍灣蓮塘河舊志在陽江縣東北六十里源出恩

  平縣白馬山一名崑水西南流經縣東北百里那龍村曰那龍水又西南過蓮塘驛曰蓮塘河又西

  南過合門山又西南至縣南尖山下曰尖山滻合漠陽江入海又籬竹徑水源出縣東北九十里籬

  竹徑諸山那吉水源出縣東北八十里那吉洞皆流入崑水安塘水在高要縣東四十里

  源出鼎湖九坑諸山俗名羅隱埇南流二十里入江又長利水在縣東五十五里源亦出九坑山東

  南流五十里入江古婪水輿地紀勝在高要縣東七十里新志源出四會縣界南流入縣

  界經横查都一名横查水入大江宋崇水在高要縣東南二十里源出良村都諸山西北

  流經宋崇故郡與鸕鷀峽水合流至宋崇渡口入江其鸕鷀峽水一名金雞水即高明釣源水也源

  出老香山東流七八里過金雞營至平頭村析爲二派一西過白土井灣頭至三合與宋崇水合一

  東過鸕鷀峽流合都含水蒼梧水輿地紀勝在高要縣東南四十里源出腐柯山初爲瀑布

  飛流屈曲二十里入西江新志謂之典水古霸水在高要縣東南五十里有二源一出茅徑

   烏石諸嶺東北流一出爛柯山南麓東南流至古霸村合流又東至雙竇入復源水其復源水在縣

   東南九十里自大江金利水口分流西流三十里復入大江故名又小龍水在縣東南一百里源出

   古道徑諸山亦西流入復源水北港水府志在高要縣東南一百十里自羅鬰岡分大江水

   繞范州都諸村南流至牛圍口入高明蒼步水古有竇通大江𡻕久湮廢明萬厯中太守王泮復疏

   通之又官棠水在縣東南百二十里源出官棠山南流至阮埇青溪為𣽸水又二十餘里入蒼步

   水舊時亦通大江每泛浸泰和秀麗二圩民居元至正中始塞之至今無患博峒水

   要縣西南七十里源出東安縣書山東北流八十里經博峒村入西江又示峒水在縣南五十里源

   出老香山西北流七十里入新江又孔峝水源出縣西南山澗新宅水源出東安苟徑山俱東北流

   入新都堰水在高要縣西七十里又筍峝水在縣西五十里源俱出徳慶州界又大湘

   水在縣西四十里源出雞籠山小湘水在縣西三十里源出北山羊梯石俱南流入西江又隘峝水

  在縣西南五十坙源出南坑大灣水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東安苟徑山俱北流入西江⿰氵厯 -- 𤁋

  水在高要縣北五里縣志北山諸間之水滙為黄塘上𭣄塘至岩前都環繞石室諸岩之水皆流

  合焉春夏潦漲極目浩𣺌多浦魚菱芡之利湖水環流過岩後東為小渠謂之後⿰氵厯 -- 𤁋水繞北山石子

  灘三十里出羚羊峽入江明萬厯中知府王泮分引其水經城東石頭岡出大江以洩漲名曰新⿰氵厯 -- 𤁋

  安南水輿地紀勝在高要縣東北七十里源出四會縣界山南流經縣界入江新志謂

  之貝水在縣東八十里一名飛水一名鴉雀水源出四㑹縣高沙陂南流四十里入大江文脈

  水在新興縣城内源出佐隍山宋知州梁立則決貝嶺導流自西南入城釃為二渠一環州治曰

  繞州水一環學宫曰文脈水出太師橋下合流從縣西出城溉田通利水在新興縣東源

  出通利山西北流入盧溪又允河水源出布辰嶺西流合通利水又索水源出開平縣懷政鄉諸村

  東北流過囘龍至縣東八里入通利水盧溪水在新興縣南源出李峝嶺下北流過龍山

  又北繞縣東門又北至洞口與錦水合即新江之上源也又青溪水源出筆架山思龍水源出思龍

  山俱北流至縣南入盧溪又天露水源出天露山西北流四十里至縣東門入盧溪峽岡水

  在新興縣西輿地紀勝源出錦山流至東津口合盧溪縣志源出錦山大嶺脊下西流至縣西南七

  十四里河頭與天塘水合折而北流十里與藍坑水合又東北五十里至山口即二十四山路口也

  又東北二十里至洞口與盧溪合即新江之别源又高公喉水在縣西南五十里源出龍徑流合河

  頭又鴨(⿺先母)陂水在縣西南七十里天塘外源自那康三廟徑流合高公喉水客朗水

  興縣西北四十里源出羅定州東安縣界芙蓉都東流至腰古驛下入新江博澥水輿

  紀勝在陽春縣南流出射木山西流繞縣南入漠陽江一名博馬水新志謂之舊學水在縣南二里

  石碌水在陽春縣西二十里源出石碌山水淺而急東流五六里與渡口水合入漠陽江

  羅永在陽春縣西八十里源出羅黄山東北流合麻逢水又五里經大沙灣入漠陽江麻逄水

  一名麻陳水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電白縣東嶺諸山水清而淺流百餘里合羅水木柵

  水在陽春縣西一百二十里一名黄槁水源出太平都亷山脚水清而急東北流穿岩底過合富

  林水入漠陽江縣志一名甘婪水夷語以穴為甘以穿為婪甘婪者即中州人所為穴穿也

  學水在陽春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霜黄山南流至博學村合勤州水入漠陽江勤州水在

  縣北八十里源出狼狂山流十里合雲霖水入博學水雲霖水在縣北八十里源出盤龍諸嶺繞舊

  銅陵縣至雲霖砦入勤州水羅鳳水在陽春縣北五十里源出白木嶺西流五里經龍岡

  灣亦名江腰河又西入漠陽江又烏那水在縣北四十里源出縣東北五十里大峝諸山西南流十

  里至那烏石又西流入漠陽江博麻水在陽春縣東北三十里源出淡來嶺東南流過博霜

  村亦曰北瀧水又西入漠陽江又高遼水在縣東北二十里源出臺嶺其流曲折經留村灣入漠陽

  輪水在陽江縣南五十里源出南鄉榖岡麥峝經流蓮塘河抵黄沙灣入漠陽江又沙河

  水在陽江縣東北六十里源出烏石山南流經南河都居民資以灌溉又四十餘里入龍濤水

  濛水在陽江縣西三十里源出羅琴山南流至縣西南四十里豐頭港入海又丹陽水一名單

  孃水在縣西八十里源出梅峝山東流十里經大墟渡一名大墟河又東南五十里至豐頭港入海

  又丹城水一名織籠水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源亦出梅峝山東南流厯太平驛六十里至豐頭港入

  儒峒水在陽江縣西一百六十里源出望夫山一名望夫河南流九十餘里由北津港

  沙埇水在陽江縣北十里源出石龍山西南流入漠陽江又南金埇水在縣北二里源

  出海洪山流繞城北一由朝麗橋一由觀光橋入漠陽江步州竇水一名古霸水在高明

  縣東二十里源出鶴山馬鬃岡諸處南流經陳村至步州竇入倉步水范州水在高明縣

  東三十里源出靈雲山南流經范州都上接北港水下滙牛圍水入倉步水縣志元初北港自府界

  羅鬰港引大江入境鄉民病潦至正四年因請塞之以港為魚池而内潦無洩處新羅范州都復受

  其害明萬厯九年太守王泮復通港設竇名曰騰蛟港其後又嘗濬之清泰水在高明縣

  東南十五里源出皁幕山北流三十里與暗竇水合又數里與黄沙羅溪水合又北十餘里入倉步

  水俗名楊梅水又名獅子水以水中有石如獅也其暗竇水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龍洞深谷中

  東流入楊梅水輿地紀勝清泰水在平興縣流經古勞山入江又麥圃水在平興縣東南六十七里

  源出曹幕山北流合清泰水倉步水一名凔江一名滄溪在高明縣南門外源出老香山

  東南流二十餘里至合水村合雲宿水又東二十里至更樓村受文儲歌樂諸溪又東十里至米埠

  受鹿峝西北諸溪又五里至南岸受幕田小溪又十里至白鶴岡受鹿峝東溪又東十里至清泰受

  楊梅大溪步洲小溪又十里至牛圍口受范州水又十里至官渡頭受𣽸水總名曰倉步水又五

  里至泥𣽸名泥𣽸水又五里至三洲名三洲水又五里至龍攪灣名都含水又五里受大查山水又

  數里至南海縣界入西江雲宿水在高明縣西南五十里源出雲宿山東北流注倉步水又

  鹿洞水在縣東南五里源出鹿峝山北流入倉步水釣源水在高明縣西北源出老香山東

  流經高要縣東南合宋崇水入江横槎水在恩平縣東南十里源出藍坑山西北流經横

  槎村入南門河又廟子水在縣東四十里源出縣東南清潭角東北流至琅琦埇口入南門河

  頭水一名席頭水在恩平縣西二十里源出龍鼉山東北流入南門河 按輿地紀勝有半亭

  水出龍鼉山疑即此潭流水在恩平縣北二十五里源出雲岫山南流經聖堂築陂灌田甚

  衆又南經縣東入恩平江又牛岡水在縣北六十里源出天露山東南流至牛岡渡又東南二十里

  合開平石榴潭水入恩平江羅源水在廣寕縣東一百二十里源出清遠縣大羅山東北

  之羅源村南流經縣東合石潭坑水又南入四㑹縣界為龍江扶溪水在廣寕縣東南十里

  源出清遠縣羅山岡西流數十里受梅峝葵峝諸水又數十里扶留諸水從縣西北來至縣南注之

  又數十里至扶溪巡司入綏江又舊志有東鄉水水有三源一出黄盤山繞城東一出黄蠟坑繞城

  南一出破鐡嶺繞城西總歸于東鄉水口合扶溪水入綏江春水在廣寕縣東南六十里源

  出春水山西流三十餘里入綏江新招水在廣寕縣南三十里源出高望山東南流數十

  里經廢新招縣入綏江石澗水在廣寕縣南三十里源出石澗山東流入綏江程村

  水在廣寕縣西南一百里源出高要縣界東北流數十里至程村入綏江顧水在廣寕縣

  北輿地紀勝在四會縣北一百五十里源出清遠縣流至顧水口入綏江水之上流有美材巨木商

  人從水口作巨筏而下貨於南海縣志在縣北四十里西流百餘里入綏江赤水口水

  在開平縣東南四十五里源出皁幕山南流厯梁金山東南至水口合大江獨鶴水

  平縣南源出縣西獨鶴山東南流為長靜水又東至縣東南半里與雙橋水合又至縣東南十里為

  長潭十三里為川海十四里為大灣三十里與下廟水合為交羅海三十五里輿恩平縣蜆岡水合

  為長沙海四十五里為水口與新寕縣分界六十里為潭江直達新會厓門入海 按寰宇記信安

   縣有封水在縣東六十里源出雲粟山蓋即此雙橋水在開平縣東北四十里源出阜幕山

   曰水坪海西南流經老虎山與龎村水合又東經縣東門至合水嘴與獨鶴水合靈溪水

   在德慶州東一名温水源出車牛蓋山元和志悦域縣有程溪水東去縣百步舊唐書地理志程溪

   一名靈溪寰宇記秦始皇時温氏媪於水側得大卵生龍子即此處州志在州東九十里源出廣寕

   縣界溪口有崖水落如峯南流百餘里入西江端溪水在德慶州東隋書地理志端溪縣有

   端水舊唐書地理志端山下有溪舊志在州東十里源出州東北七十里之龍潭流經端山下又西

   南流入西江又麻墟水一名馬墟水在州東二十里源出封川縣界東流經金釵山又東南入西江

   蓋端溪之别源也書堂水在徳慶州東四十里源出猺山南流五十里入西江水濱有宋

   進士石處道讀書堂因名夫號水在德慶州東五十里源出金林鄉又思夫水在州東六十

   里源出西源里俱南流入西江瀧水一名晋康水在德慶州東南十五里自羅定州東安縣流

  入西江或以此爲即古牢水榕塘水在德慶州西三十里源出封川縣界南流經州西南

  入西江又陸溪水在州西四十里源出佛子嶺東南流三十里入西江水口有陵賈廟因名

  旁水在徳慶州西四十五里自西寕縣流入西江曰羅旁口又武賴水在州西七十里源出封

  川縣界南流三十里入西江蟠龍水在封川縣東南十里源出蒼梧縣界留竹山東流入

  縣境經修泰鄉入賀江又東安江在縣北二十里亦自蒼梧縣流入俗名小江東流至大洲口入賀

  孔生水在封川縣北一百二十里流入賀江又扶靈水在縣北一百里源出留連山西

  南流至靈口村入賀江又廣信河在縣北一百里源出老鴉徑西流入扶靈水金縷水

  建縣東南輿地紀勝龍吟水在金縷村山水清響人呼爲龍吟舊志金縷水源出野埇山西南流經

  金縷村又十餘里經縣南入封溪又似龍水在縣東十里源出似龍山昭埇水在縣東二十里源出

  昭埇山俱南流入金縷水黎水在開建縣東南二十里源出黎水山西流十餘里入封溪又狼

  嶺水一名交水又名蛟水源出狼嶺西南至白龍岡與黎水合封溪水一名開江自廣西平

  樂府賀縣流入經開建縣西又南經封川縣西十里入西江水經注封溪水自封陽縣西南流入廣

  信縣入鬰水謂之封溪水口元和志封溪水經開建縣西去縣十五里又在封川縣北十五里亦名

  大玉水在開建縣西三十里源出大玉山人小玉水源出小玉山俱東南流入開江

  蓮塘水在開建縣西北五十里源出圓珠山東南流四十里入開江潭霜水

  開建水又名龍潭水在開建縣北二十八里自懷集縣西南流入縣界經萬石嶺又三十里經潭霜

  山下又西入開江又金塘水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金塘村諸山慮村水在縣東北七十里源出縣

  東北諸山梁村水在縣東北一百里源出懷集縣梁村皆西流入潭霜水金裝水在開建縣

  東北三十里源出大水山金雞埇西流經金裝村又西北入潭霜水又羊梯水在縣東北三十里源

  出羊梯山北流六里入金裝水忠讜水在開建縣東北五十里源出忠讜山西南流入金裝

  井干湖在新興縣北二十里其深莫測多巨魚又北五里有車頭湖豐溪

  風溪在封川縣東輿地紀勝風溪在州東南三十里源出豐夀山南入大江通志謂之谷墟水在縣

  東十三里源出騏麟山南流至小村口入賀江又有顓山河在縣東一百里滙縣東北境諸溪澗水

  西流入谷墟水白石港在陽江縣西一百里一名石門港受郎官山龍潭水過雙魚城南入

  烏龍潭在廣寕縣西十里靈潭在封川縣北一百里相傳有龍潛焉中心

  洲一名東沙洲在高要縣東四十里零羊峽大江中即宋包拯擲硯處有居民千餘家 按輿地

  紀勝縣西江中有金雞洲或即此靈洲在封川縣西賀江口廣一里長五里輿地紀勝在封

  川縣西北十四里洲上坦平江流四合雖波濤漲溢未嘗泛没因名洗硯池在府治西北宋

  守包拯鑿聚鱗池在新興縣治西水深魚聚故名温泉有八一在新興縣盧溪旁一在

  陽春縣東南二十里固村一在陽春縣西北四十里單竹村一在陽江縣東百貫都一在陽江縣北

  南河都一在恩平縣西南那吉峝一在恩平縣西北雲立山一在恩平縣北馬頭岡淡泉

  江縣東南三鴉港西海潮溢過其淡如前甘泉在陽江縣治南味甘而香邑人汲以釀酒滋味

  醴泉在開建縣東似龍山下烏石傍自石中流出味甘如醴今堙包公井

  治東宋康定間郡守包拯所開風井在陽江縣西北五十里衆山之巔濶丈餘深不測大風則

  井内先鳴三日鳴止則風起雙清井在德慶州治東









                        協修官許應藻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葉志詵恭 校

大清一統志

 肇慶府

︹古蹟︺高要廢郡今高要縣治梁大同中置高要郡陳書高祖紀太清中為江西都䕶高要

  太守起兵入援是也至今仍為府治陽春廢郡今陽春縣治梁置隋平陳廢為縣唐於縣

  置春州舊唐書地理志春州東南至恩州九十三里東北至新州二百六里宋景德中本道轉運使

  以州城水土惡弱遷於銅石越數歳復歸於舊大中祥符九年併入新州天禧四年復置熙寕六年

  廢縣志故春州治在陽春縣北八十里銅石山南即宋時所移也宋崇廢郡在高明縣

  西北原高要縣地宋書州郡志元嘉十八年以交州流寓立昌國義懷綏寕新建四縣為宋熙郡二

  十七年更名宋隆兼置平興初寕建寕招興崇化𤋮穆崇德七縣屬之隋平陳郡廢輿地紀勝在高

  要縣東南三十里府志今宋崇水口即宋隆郡之故址唐時避諱故曰宋崇南綏廢州

   在四會縣北宋元嘉十三年分四㑹縣置綏建郡隋平陳郡廢唐武徳五年以四會化䝉二縣置南

   綏州貞觀八年改為湞州十三年州廢寰宇記南綏州在縣治北金雞岡上輿地紀勝在府北九十

   五里乂古綏州在城西六十里其地有綏州步云廢新州在新興縣東晉置新寕郡梁兼

   置新州大同八年有新州刺史盧子雄同討李賁于交州隋廢唐復置明初廢舊唐書地理志新州

   東至義寕縣四十一里北至端州一百四十里治新興漢臨允縣地宋史地理志新州新興縣咸平

   六年移治州城西舊志新興舊縣在今縣東五十步廢成州在封川縣北本漢廣信縣地梁

   普通四年置成州隋開皇初改曰封州大業三年罷州以其地屬蒼梧郡唐武徳四年復置封州元

   和志州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西南至康州一百二十里輿地紀勝古州城在今城北六里縣志有

   古城在縣北十里賀江口上遺址尚存今人呼其地之池塘橋埇皆曰古城恩平故縣

   在今恩平縣北本高涼縣地三國呉置恩平縣南齊曰齊安隋改曰海安唐初復曰齊安後改為恩

  平宋廢入陽江縣明成化二年僉事陶魯奏於陽江水東都立恩平堡置巡司十五年奏析陽江之

  水東仕峒二都新興之長居靜德二都新㑹之得行都置縣即治恩平堡仍名曰恩平縣志故縣在

  今縣北二十里恩平鋪 按隋志海安舊曰齊安隋改名輿地紀勝以為即孫呉海安縣誤乂考晉

  宋齊志高涼郡皆有思平縣思恩字形相似唐改齊安為恩平是復晉宋故名而字畫稍譌耳

  林廢縣在高要縣南宋書州郡志新寕郡領博林縣蓋晉末所置也齊為新寕郡治隋改屬

  信安郡唐初屬端州貞觀十三年省入高要縣志今縣西南八十里有博峒村疑以故縣得名又宋

  志新寕郡有撫納縣隋大業初省入博林唐武德五年復置後省其廢縣亦應在縣南界始昌

  廢縣在四會縣北宋置樂昌郡治樂昌縣領始昌宋元樂山安樂等縣齊省樂昌移郡治始昌

  仍領三縣増置義立縣隋平陳郡廢大業初並省入四㑹舊志有化城廢縣在縣西北五十里地名

  岡谷亦宋元嘉中置而宋志不載單牒廢縣在新興縣東二十五里單牒村晉末置宋

  屬新寕郡齊因之後廢唐武徳四年復置屬新州貞觀中省新昌廢縣在新興縣東唐

  武德四年析新典縣置屬新州貞觀中省縣志在縣東四十餘步今新昌驛即其舊址索盧

  廢縣在新興縣南隋書地理志新興縣有舊索盧縣大業初廢入蓋梁陳間所置也唐武德四

  年復置屬新州乾元後省入新興舊志在縣南三十里下盧村舊址猶存臨允廢縣

  興縣南七十里漢置屬合浦郡三國吳改屬蒼梧郡晉永和中改屬新寕郡齊曰臨沇梁陳間廢

  南興廢縣在新興縣東北晉永和七年置為新寕郡治梁陳間廢羅水廢縣

  在陽春縣西南唐書地理志春州南陵郡羅水縣天寶後置寰宇記開寶六年省入陽春在縣西南

  九十莫陽廢縣在陽春縣西晉置初屬高興郡後屬高涼郡宋齊後廢寰宇記縣以

  漠陽江為名流南廢縣在陽春縣西北隋書地理志銅陵縣有舊流南縣開皇十八年

  改曰南流又有西城縣皆大業初廢入寰宇記西城隋分甘東縣置舊志流南縣梁置在縣西北三

  十五里順陽都西城縣在縣西七十里太平都甘東廢縣在陽春縣西北宋置屬新寕郡

  齊改名甘泉隋省舊志在甘婪水東故名銅陵廢縣在陽春縣北本漢臨允縣地宋文帝

  立龍潭縣屬新寕郡隋改名銅陵以界内有銅山也屬信安郡唐書地理志勤州雲浮郡治銅陵縣

  武徳四年析春州置五年廢萬歲通天二年復置長安中乂廢開元十八年復置治富林乾元元年

  仍徙治銅陵寰宇記開寶六年廢勤州以銅陵縣屬春州縣東南至州六十里九域志熙寕六年省

  銅陵縣入陽春通志古勤州在縣西北八十里順陽都銅陵廢縣在縣北八十里思郎都羅州

  廢縣在陽江縣西南宋置屬高涼郡齊因之後廢今縣南海陵山本名羅州疑縣置於此

  涼廢縣在陽江縣西漢置屬合浦郡後漢建安末孫權立高涼郡晉時郡治安寕縣以高涼

  縣屬之劉宋移郡治恩平領安寕而無高凉蓋省入之南史梁呉平侯勵以南江危險表以高涼郡

  置高州隋書地理志高涼郡梁置高州治高涼縣蓋梁時復改安寕為高涼也唐武德五年改高涼

  曰西平貞觀中省通志唐西平縣在今縣西三十里漢高涼縣在今縣北無考杜陵廢縣

  在陽江縣西隋書地理志高涼郡領杜原縣舊曰杜陵梁置杜陵郡平陳郡廢開皇十八年改曰杜

  原唐武德五年復曰杜陵屬恩州寰宇記開寶六年廢入陽江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去海三十里

  義康廢縣在陽江縣西宋書州郡志宋康郡本高涼西營元嘉九年立又越州有永寕郡

  明帝立隋書地理志杜原縣有舊永寕宋康二郡平陳後廢為縣開皇十八年改宋康曰義康大業

  二年二縣俱廢入杜原清泰廢縣在高明縣東隋書地理志梁置梁泰郡及梁泰縣平

  陳郡廢改縣曰清泰大業初廢入平興唐書地理武德七年復析平興置清泰縣貞觀十三年

  縣志在縣東二十里今為清泰都平興廢縣在高明縣西宋元嘉中置為宋熙郡治隋

  屬信安邵唐屬端州元和志平興縣西北至端州八十里本漢高要縣地寰宇記開寶五年省入高

  要縣志平興廢縣在縣西三十里黄村都遺址尚存化𫎇廢縣在廣寕縣東南宋書州郡

  志綏建郡有化䝉縣本四㑹之古𫎇郷元嘉十三年分為縣隋改屬南海郡唐武德五年屬綏州貞

  觀十三年州廢屬廣州宋開寶六年省入四會縣志化𫎇廢縣在今縣東南太平都東鄉水口遺址

  化穆廢縣在廣寕縣東南宋元嘉中置屬綏建郡齊以後廢唐武德五年復置屬南

  綏州貞觀十三年省縣志化穆廢縣在今縣東南五十里大圃都康谷村新招廢縣

  寕縣西南宋書州郡志綏建郡有新招縣本四㑹之官細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隋廢入四會唐武

  徳五年復置屬南綏州貞觀元年省縣志新招廢縣在今縣西南橄㰖都新招村故址尚存

  注廢縣在廣寕縣西宋書州郡志孝建元年有司奏化注等縣舊屬綏建中割屬臨賀相去

  既遠宜還綏建齊因之後省唐武德五年復置屬南綏州貞觀元年省縣志化注廢縣在縣西三十

  里橄㰖都綠水村信安廢縣在開平縣東宋書州郡志新㑹郡領義寕縣何志新立元

  和志隋岡州理義寕本漢番禺縣地武德四年岡州開元二十三年州廢屬廣州東北至州五百

  里寰宇記縣本宋元嘉二十七年置今遷理東溪太平興國二年改曰信安東北水路至州七百三

  十里九域志熙寕五年省入新興元祐初復為縣紹聖元年又廢為鎮後復為縣還屬廣州建炎初

  又廢縣志在縣東北一百里今縣東有古州墟蓋即宋時遷理之東溪也封平廢縣

  平縣東宋書州郡志新㑹郡領封平縣齊因之隋大業初廢入義寕唐武德四年復置屬岡州貞觀

  十三年仍省入義寕縣志舊在新會縣西七十里今割入縣界又宋志新會郡有始康縣元嘉中新

  立隋開皇十年併入封平在今縣東南界初賓廢縣在開平縣界宋書州郡志新會郡領

  初賓縣元嘉中新立隋開皇十年廢入義寕端溪廢縣今德慶州治漢置縣明省州志

  廢縣在州治東八十步元溪廢縣在德慶州東本端溪縣地晉置屬蒼梧郡永和七年

  置晉康郡治此宋徙郡治端溪縣仍屬焉梁陳間廢州志在州東五十里悦城鄉今曰舊縣里

  城廢縣在德慶州東宋書州郡志晉康郡有樂城悦城文招三縣隋書地理志開皇十二年

   省文梠悦城二縣入樂城屬信安郡元和志樂城縣初屬端州武德五年改屬康州天寶元年改名

   悦城西至州八十里寰宇記開寶五年省入端溪今為悦城鎮賓江廢縣在德慶州東劉

   宋置屬晉康郡齊以後廢州志在州東夫號水口以賓江為名封興廢縣在封川縣東北

   晉末置屬晉康郡宋改屬蒼梧郡隋夫業初省入封川唐武德初復置㝷廢舊志又有都樂廢縣在

   縣東南坊場鄉都樂村開建故縣在開建縣東宋書州郡志文帝分封陽立宋昌宋興

   開建武化狌狌永固綏南七縣孝武火明元年悉省惟存開建一縣屬臨賀國寰宇記在封州北一

   百七十里宋元嘉三年置隋大業十三年廢唐武德五年復置九域志開寶五年省人封川六年復

   置縣志開建舊址在今縣東又有宋元時舊儒學在縣東三里俗名學門高明鎮今高明縣

   治本高要縣地舊為高明砦明洪武初置高眀巡成化十一年始割高要之蒼步清泰等二十四

   都置縣即巡司址為治因以為名開平屯今開平縣治本新興縣地明成化中割屬恩平

  嘉靖十三年設塘宅堡于恩平之長居都在縣東北一百里防新㑹新寕諸山賊三十六年移廣

  肇高韶叅將駐此隆慶中賊首周高山謝汝政作亂萬厯元年兵備李材討平之二年廢堡改城長

  居都之蒼步村為開平屯置萬户官兵屯守八年分立馬岡合水蒼步土塘水泉灣五營崇禎十一

  年土賊蜂起恩平知縣宋應昇議割縣北之長居靜德二都編為長靜一都及新興縣東之雙橋都

  新㑹縣西之登名古博平康得行四都凑置為縣尋以時詘不果十五年復議十六年巡撫沈猶龍

  題允又以亂未及舉行至戊子年始置縣以開平屯為治以屯為名府志塘宅廢堡在今縣東北半

  里堡披雲樓在府治後宋政和中郡守鄭敦義建可覽一郡江山之勝景和樓

  在新興縣城東南又有瀟爽樓在城西南萬𧰼樓在陽江縣西城上宋嘉定間州守劉碩建

  齊雲樓在封川縣城北又有拱翠樓在縣東致爽樓在縣西皆宋時建雙清閣輿

  紀勝在新興縣琴堂西宋建朝宗閣在陽江縣城西宋建靜治堂在府治東舊名

  清心宋郡守包拯建後郡守商侑易今名相堂在四會縣舊簿尉𠫊宋紹興中丞相梁克家

  嘗館於此故名澄映堂在新興縣舊僉判廳後宋英川通判廖演建隆䕃堂

  志在陽江縣治西喬木隂森⿰忄⿱ス土 -- 怪竒爭聳宋慶元間黄公度建種學堂在高明縣西文儲山

  下宋寳慶中鄉人麥夢協讀書之所宅生堂在封川縣治北宋知州李允建郭祥正有記

  二星堂在封川縣西十里宋州守曹觀建舊名天遠堂後以兩部使者交承於此因易今名

  五友堂在封川縣西宋州守沈清臣建取江山風月與太守為五讀書堂在開建縣

  東輿地紀勝金縷村有莫狀元讀書堂縣志唐大中間莫宣卿讀書之所有片玉亭狀元井世傳宣

  卿所鑿其水清甘不涸鵠奔亭在高要縣南七里新江水口搜神記九江何敝為交州刺

  史行部至蒼梧高要宿鵲奔亭夜半有一女子自稱蘇娥字始珠廣信人到此亭為亭長龔夀所殺

  敞遣吏捕問具服乃斬之元和志亭在縣西八里 按謝承後漢書作鵲巢亭明統志相傳初發蘇

  娥尸時有雙鵠奔其亭故云未知孰是桄榔亭在高要縣西七里白沙岡有唐李翱題名

  仰忠亭在新興縣南百步宋紹興中胡銓謫官新州寓居於此淳熙中州守王揆即其舊址

  作亭名曰仰忠錦阜亭在新興縣西南輿地紀勝在錦阜岡上岡舊名蠟岡紹興間郡守王

  義卿築亭其上取其山自錦山來故名坡亭在鶴山縣東北五十五里石瀑山麓宋紹聖中

  蘇軾謫官過此值江漲留數日居人慕之築亭於上遺址尚存横翠亭在徳慶州城内今改

  名晉松關亭在德慶州香山下其旁多松山前又有覽秀亭登雲亭在德慶州

  東五里登雲橋上凡賓興飲餞及送迎使省皆於此愛山亭在封川縣舊州治東又有吸江

  金鏞二亭又愛蓮亭在縣城東皆宋時建浣花亭在封川縣城西宋封州守沈清臣建又有

  桂岩知津二亭寶月臺在府治北土阜高平望之若雲雲秀臺興地紀勝在高要縣

  西北八里宋大中祥符七年有五色雲見臺峯之上郡守范雍建瑞蓮臺在新興縣北舊

  名雪花臺宋乾道五年濠水生蓮改名熙春臺在陽江縣東山上高跨嶺首宋元祐元年

  望海臺在陽江縣南六里宋胡銓詩木上凌烟閣先登望海樓白鹿臺

  明縣南五里相傳趙佗𫉬白鹿於此望雲臺在封川縣登高山上宋封州守曹覲築以寫思

  親之十仙園在新興縣治内宋時官新州者訟蕳務稀因置此園内有薰風堂延景亭

  明月軒藏仙亭貞里在四㑹縣南寰宇記昔有里女許嫁未成其夫死於虎乃誓不嫁而身歸

  夫家奉養舅姑晨昏不倦人美其行故名太平場輿地紀勝在四㑹縣東三十里宋元豐五

  年嘗置銀冶元祐七年狀元坊在開建縣南門内為唐莫宣卿建明嘉靖中建儲元書院

  

 ︹關隘︺第一關在德慶州西三里演武場橫槎巡司在高要縣東七十里明景泰五

  年置崇禎中裁 夲朝順治九年復置舊有古𫆀巡司在龍池都馮村明洪武初置 本朝雍正四

  祿步巡司在高要縣西北八十里明天順初置在縣西七十里 本朝順治𥘉移治

  南津巡司在四㑹縣東南六十里明洪武初置在縣東四十里黄岡村十七年移治

  於此東通三水南通府城北通南韶又舊有金溪巡司在縣西北四十里明初置尋裁立將

  巡司在新興縣西南八十里明洪武元年置舊有祿緣巡司在縣南三十里明洪武初置尋裁

  古良巡司在陽春縣西二十里明洪武元年建文四年永樂元年復置黃泥

  灣巡司在陽春縣北 本雍正十一年海陵巡司在陽江縣西南一百里明

  正統七年置舊為海陵寨宋史地理志陽江縣有海陵海口博臘遂訓四寨舊志故海陵寨在海陵

  山西北舊有那龍巡司本朝乾隆三年置六年裁太平巡司在陽江縣西一百十里丹

  城墟宋置大墟站本在縣西七十里明洪武初改置太平驛十二年移此嘉靖四十五年築堡 本

  雍正八年驛丞置巡檢司三洲巡司在高明縣東北明洪武初置高明巡司成化中

  改司置縣因遷於縣東北一里太平都改曰太平司 本朝雍正九年改今名沙岡巡司

  在開平縣東南三十五里明洪武三年置在縣西南樂里寨二十七年移此松柏巡司

  在開平縣南松柏山下明洪武二年置舊有四合巡司在縣北四合村明初置萬厯九年裁

  橋巡司在鶴山縣西 本乾隆三年藥徑巡司在鶴山縣西北曹幕山北

  洪武二年置𨽻廣州府新會縣 本朝雍正九年割屬悦城巡司在徳慶州東即悦城

  廢縣州志明洪武四年置於靈溪水口去州一百里東去高要縣祿步鎭六十里嘉靖三十一年

  猺亂築城周二百三十三丈明末城燬 本朝康熙十一年移治於播植埠文德巡司

  在封川縣北七十里文德鄉元至正中置於縣西大洲口明嘉靖二十四年徙此築城周五十餘丈

  又大浩巡司在縣東北歸仁鄉元至正末置明洪武十五年青岐鎮唐書地理志高要縣

  有青岐鎭元和志在縣東八十五里新志曰清岐鎮在縣東九十里清岐水口接三水縣界

  慶衛在府治東明洪武初置守禦所二十二年改爲衞新興所在新興縣治西明洪

  武二十三年置陽春所在陽春縣治東明洪武三十一年置守鎮所𨽻高州府神電衛

  江所在陽江縣治東洪武元年雙魚所在陽江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南去大海四

  里北至太平驛六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守鎮千户所屬神電衛築城周四百八十丈所旁有石

  門南尾山崇禎二年置銃臺併築小城設兵戍守 本朝雍正八年移縣丞駐此又海朗所在縣東

  南五十里海朗山上臨海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守禦千户所屬廣海衛築城周八百五十丈 本朝

  順治十八年裁併雙魚所廣寕所在廣寕縣城内明置德慶所在德慶州治東明洪

  武九年置貝水營在高要縣東八十里貝水村又金雞坪營在縣東南四十里茍徑營在縣

  西南一百里蔡徑營在縣西南一百十里霧徑營在縣西九十里俱明嘉靖中置又舊有白泥營在

  縣西一百三十里明宏治中置其南有雲初營正德中置今廢新志縣境又有祿步大湘新橋新莊

   白土蕉園水坑等營沙田營在四㑹縣東三十五里又大坑營大徑營在縣東北五十里青

   草營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俱明嘉靖中置乂舊有鶴𤓰營在縣東五十里對岡營在縣東南十里

   永寕營在縣東南四十里馬頭營在縣東南五十里羅坑營在縣西南五里太平營黃桐營皆在縣

   東北八十里今俱廢白鳩營在新興縣東四十理雲禮村明嘉靖二十五年置乂東營在縣

   東三里梱村通利營在縣東十二里布顛村高村營在縣東六十里高村平安岡營在縣東南八十

   里雙橋村石子營在縣東南九十里羊盆村俱嘉靖中置縣志縣東舊以馬嶺花石坳為汛地自明

   末割入開平則防險又在長岡古岡為皁幕羅漢諸山寇犯境必由之路 本朝康熙八年嘗撥把

   總駐防白鳩山縣境以白鳩龍徑洞口三處水路為最險要茶岡營在新興縣南二十里

   何村明嘉靖四年置又裹峒營在縣南四十里伯岡營在縣南七十里張公腦營在縣西南五十里

   俱嘉靖中置縣志縣南則甕洞磨口路通恩平鄉底及陽春東山向為賊窟 本朝康𤋮五年八年

  兩次會𠞰始平因撥千總駐防龍徑下洋營在新興縣西為二十四山要地明嘉靖中置又

  藍坑營在縣西六十里萬厯二年増置天堂營在縣西南九十里崇禎中増置縣志縣西北之扼塞

  天堂其總區也天堂之東北由雲稠至東安上下黄沙通小水其上黄沙過嶺即布平通二十四山

  其北則那康嶺上風門⿰土㓜 -- 坳由鴨𨷖至富霖所通船蓬嶺賊巢出金雞通分界其西北由冬𤓰嶺至陽

  春石望白雲寨亦通分界其西則茅徑入菩提深圳賊巢至金坑山通高州廣西其南由第十營至

  陽春田頭白鳩洞徑塘西寨至白花塘賊巢其東由長坑徑東安葉峒出廖坑通裹峒黄茅徑賊巢

  凡新㑹新寕馬岡諸賊俱由此路或田員嶺至白花塘今菩提深圳等處防禦為最切又縣西有白

  馬廟牛牯沙皆有塘兵防守茅田營在新興縣北四十五里明萬厯中增置人良峒營在

  縣西北三十里明嘉靖三十一年賊首梁幸直等據此為巢隆慶六年𠞰平之因立營縣志縣北自

  河頭而下低新冮往往有剽賊竊發宜於洞口立營以防刧掠自洞口而下四十里為茅田其地陸

  路通老香山水路直抵肇慶亦宜立營以防康熙九年添設洞口塘兵十年城守柯正圓中言新興

  為衝繁之地東路白鳩山布臣嶺界於高明老香山南路圖嶺甕洞裏龍徑等處隘連恩開陽春諸

  縣大山西則天堂冬瓜那康猫𤓰等嶺路接陽春東山北路茅田徑通高明降底諸處皆懸崖峻嶺

  林密箐深防守宜嚴狼營在陽春縣西八十里明正德中山猺猖獗知縣黃寛招廣西狼兵二

  百餘家分三營屯守又鳳凰營在縣西南九十里灣口營在縣西北六十里鬪鴨營在縣西北一百

  里岩面營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牛厄曲營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俱明嘉靖中立防瀧水四賀新興

  黄三坑恩平君子山等猺永安營在陽江縣東八十里又馬牯徑營在縣東九十里俱明嘉

  靖七年置防新寕白水山賊又麻思營在縣西一百一十里明宏治十年置防陽春樂安等山賊又

  高嶺營在縣西五十里嘉靖三十九年置又高嶺營在縣西七十里又縣南濵海設有礮臺防禦凡

  四北額礮臺 本朝康熙十年建北津城港口礮臺明萬厯十四年置海陵戙船澳礮臺 本朝康

  熙五十八年建石覺礮臺康熙三年建今皆城守撥兵分防都含海口營在高明縣

  東四十里清溪都近南海新㑹順德諸縣海面界嘉靖二十三年置 夲朝康熙二十四年撥總

  督水師營千總分番值守又山臺營在縣西南五十里道通新興亦嘉靖中置今撥兵駐守

  洲營在高明縣東南三十里田心都 本朝康熙七年置移新㑹縣金岡墟兵防守乾隆四十

  四年建創營房撥外委一員駐防又劬塘營在縣西五十里長岡營在縣西七十里城守皆撥兵分

  防舊有赤木徑營赤麻徑營雞籠營藥涇營古道徑營長圳營古石凹等營皆在縣境今並廢

  茭塘營在恩平縣東三十里官路旁截籬子徑要路明嘉靖三十二年置其籬子徑在縣東

  南二十里東通十三村逹蜆岡又官來徑營在縣東少北五十里接新寕縣界大夾腦營

  在恩平縣西南三十里明嘉靖十一年置又搂徑營在縣西北九十里紅嘴山營在縣西北一百里

  蓮塘頭營在縣北二十里祠堂營在縣北五十里皆明嘉靖間置又白𫎇逕營在縣東南四十里今

  為白𫎇屯蠟逕營在縣東北二十里馬岡營在縣東北八十里花山營在廣寕縣西北一百

  二十里明嘉靖三十九年置防守顧水一帶營後俱是猺獞外接廣西懐集縣界企岡營

  在廣寕縣北一百八十里眀嘉靖三十九年置東南有猺至清遠石坎洞地最險耍又古𫁘營在縣

  東南黄桐營在縣北峽逕營在縣東北皆嘉靖中置黃沙營在廣寕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明

  嘉靖十二年置一名南綏營當大羅山之襟喉各峒猺出入田比又縣西一百里有得勝營明萬厯

  四年長沙營在開平縣東南三十里臨河接新寕縣界明嘉靖三十二年置防北獵山

  船金坑雷公岩等處尋廢 本朝康熙十一年置又舊有五坑徑營在縣東登高都近梁金山徑

  道多岐前通新寕後出嶺西最為要害明成化中陶魯置防甜水坑良金雲永三山賊東攝新會良

  村等營尋廢嘉靖中賊每由此屯劄乃復立營後以地險兵逃遂廢名其地曰鬼子窟蜆岡

  營在開平縣南三十五里赤水口後遷於蜆岡為山寇出没要路相近有壕坪營樟村營

  在開平縣西明崇禎中置西北去新興八十里新興縣志縣東有四險一曰樟村爲新興高要高明

  寇盜往來之衝路村南有三徑曰九曲曰蠟徑曰蠶娥三徑之外爲馬岡一帶東連新會新寕爲盜

  賊淵藪一曰花石坳一望荒岡徑十餘里南有水臺村馬岡之水盡匯於此可通舟楫一曰馬喉西

  去新興一百二十里一曰冷水營在縣東北古博都明萬厯二年置爲新寕四會山行必由之路羅

  村龍馬白水鄉一帶俱爲盗藪雙橋一都與爲隔鄰最宜防禦羊盤營在開平縣北四十里

  近皁幕山土賊往來要路明末置後廢 本朝復設把總防守又有白墳營亦在皁幕山下

  碓營在徳慶川東五十里明嘉靖三十四年置府志州東有二十二營皆在大江北岸分水路

  五哨以防西山諸猺其在江南岸者皆分屬羅定州通志羅旁上下江兩省咽喉數苦猺賊嘉靖四

  十四年都御史呉桂芳奏請自南江口至新村絳水口凡一百二十里沿江岸開山伐木闢地八十

  里爲十營江道始清中軍營在德慶州西二里一名教場營嘉靖三十六年置又西灣營

  在州西十里明正德五年置平封營在州西八十里相近有大塘營又西十里有麻灣營俱嘉靖時

  扶賴營在封川縣東二十里江北岸相近有都樂營明隆慶五年建又待村營在縣東

  南十里蟠龍營在縣東南二十里下塔營在縣東南三十里俱在江南岸又羅峒營在縣南明嘉靖

  三十五年置古都樂營在坊場鄉都樂村明隆慶三年置迪田營在縣北西河營在丈德郷西河村

  菊花營在修泰鄉菊花嶺大灘營在開建縣西南七十里接封川縣界封溪水所經 本朝

  康熙二年置莫羅營在開建縣東北一百里接懷集縣界近連州八排猺山 本朝康熙

  九年置通志有獨住營在縣北三十里防賀縣深埇塞山竒墈磨刀田源諸山賊萬保營在縣北四

  十里防賀縣深埇懷集牛欄羊橋銅鐘皷城諸山賊㑹珠營在縣北六十里防懷集金鵞松柏南水

  上帥下帥諸山賊俱明嘉靖中置又霜潭營在縣北相近又有教場營白蓮營大灣營總旗營又舊

  東營在縣東北六十里又有龍堂中營小水營花頂山寨在高要縣東南又林田山寨在

  縣西大臺山寨在縣西一百里皆猺寨也通志縣境猺寨凡九深坑山寨在四㑹縣北猺

  寨也通志縣東至三水縣界猺山三十一西北至懷集縣界猺山十二北至清遠縣界猺山十五

  黄三坑寨在新興縣西猺寨也通志新興東至蒼步水界猺山四東南至獨鶴驛界猺山

  七南至陽春界猺山四西南至冬瓜嶺猺山一西至瀧水界猺山二十八西北至德慶界猺山七北

  至橫茶橋界猺山三而黄三坑鐵場石人背等巢皆在縣西南境尤為險惡明嘉靖三十七年督臣

  王鈁以徳慶瀧水陽春高要高明新興恩平連界黄三坑鐵場石人背山𬃷坪諸山賊巢盤據萬山

  中岩谷險峻林菁叢宻賊首盤永賢等恃險肆惡乃議征𠞰一軍由瀧水紅沙田登陸進𠞰山𬃷坪

  等巢一軍由高要南岸登陸進𠞰鐵場諸巢一軍亦由南岸登陸進𠞰石人背諸巢賊大窘奔集雲

  浮山復進破之雲浮山在東安縣界上下魚跳寨在陽春縣東北一百五十里接新興

  縣藍坑營界明萬厯中置舊志人有高岡寨在縣北二十五里石壁寨在縣北四十里通志北寨徑

  蕉林徑在縣西南曹洞徑閘白水徑閘蟠龍徑閘在縣東北皆有鄉兵戍守北津寨

  江縣南三十里北津山西麓舊有望海亭明萬厯四年於此置水寨十四年築城周二百二十丈門

  三爲海津要隘海防考明初陽江海朗𩀱魚三所各設備倭官一員毎年駕船汎海劄泊海陵青州

  戙船澳等處春冬二汛嘉靖三十五年撤三所汛守於是海酋朱良寶等焚刼海陵北津地方萬厯

  初設立北津砦爲重地所分汛地東至新寕芒洲上下川與廣海衛會哨西至呉川限門與白鵠寨

  㑹哨既又以海境廣闊分爲三哨中哨泊戙船澳左哨泊新寕寨門澳右哨泊電白蓮頭澳二十八

  年以後復畫界爲守以海朗寨官兵分守信海東至廣海衛界孃澳起西至馬牯石止雙魚寨官兵

  分守信海東自馬牯石起西至蓮頭寨北額港止而北津寨官兵毎至汛期則協同出哨戙船澳蓋

  府境海防惟陽江爲最大人山寨在恩平縣西三十里猺寨也通志縣境猺山凡七

  白沙山寨在德慶州東北猺寨也州志州境猺山五十四大峒寨在封川縣東德

   安鄉相近有平城寨又有下營鳳樓龍田觀地力宅水斗大樂大洋岡八寨皆在縣東北歸仁鄉西

   村黄塘戴村下符百家迪田羅源蛟龍八寨皆在縣北文德鄉明嘉靖中猺亂各鄉居民甎砌繚垣

   以自防守石硯山寨在封川縣北猺寨也九源山寨在開建縣東北猺寨也通

   志縣境猺山凡三十七蓮塘堡在陽江縣東北六十里明洪武初置蓮塘驛嘉靖三十三

   年僉事林名奎築堡城周三百十八丈防陽春恩平大山浪賊白𫎇屯在恩平縣東南四十

   里白𫎇徑口其徑東通白麻徑懷寕縣苔村南通灣雷徑至海西南通陽江縣那龍村北通那䖍上

   洞明嘉靖中設營萬厯初兵備李材築城以扼陽江灣雷那䖍上下峒之要永安屯

   平縣東南四十里明隆慶中恩平會寕界中懷寕苔村三巢賊刧掠恩平及陽江𫝑甚猖獗兵備李

   材分軍一由赤水口一由白𫎇徑出其不意大破之材以縣東十三村與三巢實相羽翼因悉誅之

   而立永安永鎮武定大湴潘村鎮戎豐建鎭平等共二十屯募兵耕守金場輿地紀勝在新

  㑹縣西一百里昔劉氏置場採金於此舊志在廣寕縣南銀場九域志高要縣有沙利一銀場

  錫場在德慶州九域志縣有雲烈一錫場鐵場九域志高要縣有浮蘆一鐵場陽春縣有

  攬徑一鐵場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九域志陽江縣有陽江一鉛場雙恩鹽場在陽江縣東南近廢

  海朗所宋元時設管勾官於此明洪武二十年設鹽課司又有鹹水場在縣西南近雙魚所亦明

  初置萬厯九年併入雙恩崧臺驛在高要縣城西水馬驛也宋景定中建明洪武二年遷於

  城東一里臨江成化六年仍遷城西新昌驛在新興縣治東又腰古驛在縣北五十里今割

  入東安縣樂安驛在陽春縣南九十里明成化十八年隆慶五年築土城周二百丈今廢

  獨鶴驛在開平縣西四十里西北去新興七十里明洪武初置今裁夀康驛

  慶州東迎恩坊水驛也明初置在州西門外萬厯二十八年移此今裁麟山驛在封川縣

  西二里面江枕塘元至正中置於縣西錦衣坊明洪武六年遷堰塘埇口宏治十二年徙此有驛丞

  金利墟在高要縣東北一百十三里接高明四㑹三水清遠各縣界為通邑扼要之區

  嘉慶二十一年移縣丞駐此

 ︹津梁︺夀仙橋在高要縣西崧臺驛左舊以木為之明萬厯二年知縣張延𤋮始伐石重建改

  今名又景星橋在縣西一里宋知府鄭敦義建又西石橋在縣城西濠上玉蝀橋在高要縣

  北七星巖前有二橋南曰玉蝀北曰彩虹中承石墩以跨⿰氵厯 -- 𤁋湖俱明隆慶間建通㑹橋

  㑹縣東門外舊名普濟橋亦名龍橋宋淳熙中建 本朝康熙十三年修易今名三登橋

  在四㑹縣西北二里宋士人二林一薛同時登科因名文昌橋在新興縣東城外跨盧溪

  闊三十餘丈宋紹興中建名仁義橋明萬厯中重修改名青石橋在陽春縣北三十里跨青

  石小觀光橋在陽江縣西北一里觀光村宋紹興中建潮麗橋在陽江縣北門

  外水通海潮宋紹興間建竹園橋在高明縣東太平都又石龍橋在縣東清溪甲路通南海

  朝陽橋在恩平縣東門外又歇馬橋在縣東二十里接龍橋在廣寕縣南門外相

  近有都港橋龍蟠橋在開平縣南二十七里路通蜆岡又有古宅橋在縣南平康都極險

  得月橋在徳慶州西二里明統志上有亭可以延月府志亭名步蟾久廢化龍

  橋在德慶州西五里白石溪上有石刻醉石二字潄玉橋在德慶州香山潄玉泉上

  平橋在封川縣南門外明洪武元年知州薛明理因舊址修龍吟橋在開建縣南一

  里明隆慶間建又蛟水橋在縣南十五里

 ︹隄堰︺水磯隄在高要縣東三十里明洪武初築長三萬五千四百丈有竒捍田七百餘頃又

  横槎隄在縣東八十里洪武二十七年築周一萬一百丈捍田八百餘頃相近有豐樂大圍隄東北

  連四會縣界明永樂中築捍田一千餘頃又金西隄在縣東一百里宋至道中築周一萬三千餘丈

  捍田一千二百餘頃羅鬱隄在高要縣東南接高明縣界元至正十五年築周三千一百丈

   捍田二百五十餘頃又大演隄在縣東南接廣州府界宋淳熙八年築周八千餘丈捍田八百餘頃

   新江隄在高要縣南三十里明永樂三年周三千七百餘丈捍田五百餘頃大沙

   隄在高明縣東十里西北受香山潦西南受皁幕黄沙潦東受西北二江潦元至正間築周四千

   七百九十六丈包上倉清泰楊梅羅塘田心五都田停步隄在高明縣東十五里明成化中

   築周一千七百餘丈捍田六十餘頃又小零隄在縣東三十里元至正中范州古壩二鄉民築周九

   百餘丈捍田八十餘頃白鶴隄在縣東四十里周一千八百餘丈捍田七十餘頃 本朝嘉慶四年

   決大塘村基村民捐田移築一百餘丈石竒隄一名秀麗隄亦在縣東四十里元至正中青溪羅格

   阮埇等都民築分上下二圍周二千五百餘丈捍田三百六十餘頃羅馬陂在新興縣東三

   十餘里廣五十畝水源出老香山溉田四十餘頃又觀登陂在縣東六十里廣五十畝水源出雲石

   山溉田七十餘頃社墟陂在新興縣東南二十里天露賢嶺二水至大河口合流築土陂

   溉田五百餘頃馬港陂在新興縣南三十里寛一百畝引盧溪水溉田百餘頃相近又有黄

   莫陂引天露山水溉田一百二十餘頃羅塘陂在高明縣東南楊梅都明永樂中築鑿石

   為川水流二十里溉田一百五十餘頃逢逾陂在德慶州東五十里廣二十畝溉田四十

   風料陂在德慶州北十里廣十餘畝溉田六十餘頃乂古龍陂在州北五十里廣九十

   畝溉田二百餘頃高車陂在德慶州北一百三十里廣五十畝溉田一百餘頃又黄滑陂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廣十五畝溉田八十餘頃清水塘在開平縣東五里納諸溪之水清深

   無際又八丫塘在縣西二十五里出諸山之麓周十餘里流分八丫深不可測新村塘

   廢州東一百里東去東安縣楊柳塘三十里其西二十里為田心塘又二十里為石嘴塘二十里為

   辣頭塘十里為西演塘二十里為麻墟塘二十里為皆春塘十里至西灣塘二十里為榕塘二十里

   為白石塘十里為芙蓉塘十五里至封川縣都樂塘皆 本朝康熙間修水母塘在開建縣

  北五里廣十餘畝水源出雁山南流入塘明天順三年守備黄芳等疏城濠因浚源鑿塘以豬水又

  自塘築渠以灌城濠水常不竭

 ︹陵墓︺︹秦︺龍母温媪墓在徳慶州東寰宇記在悦城郷東州志在州東一百里舊在州

  城江南岸一夕龍子移於江北有廟曰孝通︹漢︺陳元墓在封川縣北六里野矮岡上

  ︹唐︺馮盎墓在陽江縣東山之陽劉謙墓在封川縣北十里劉王岡劉隠墓亦在此

  ︹五代︺︹南漢︺劉王女墓明統志在陽江縣東王女名素馨葬於此冢上生那悉茗

  花因名素馨劉王墓在開平縣東白柱坪︹宋︺李積中墓在四㑹縣東清塘村

  江日新墓在四㑹縣東社山下日新萬里子宋駙馬都尉李喬木墓在陽江縣

  東二十里官山喬木汴梁人官尚書征黎經南恩州卒因葬此張世傑墓在陽江縣南赤

  坎村相傳諸將亟骨葬之於此︹明︺區益墓在高要縣東南古𫆀甲横岡葉禎墓

  在高明縣西南大朗山

 ︹祠廟︺昭忠祠在府城北門外本朝嘉慶八年包公祠在高要縣西門内祀宋州

  守包拯舊在府治儀門内宋熙寕中郡守蔣續建明宏治中以祠在郡署弗便謁者始遷今地

  尹祠在高要縣城東祀元高要尹陳忠衛濓溪祠在高要縣東三里嘉靖四年知府

  曾廷直建祀宋周子又陽江縣西南亦有祠忠節祠在高要縣北祀唐中書令張東之太

  尉李紳宋少師劉摯侍郎鄒浩胡演胡銓少師留正少傅張世傑本淨明寺故址明嘉靖二年提學

  魏校毁淫祠知府曽廷直改寺為祠以祀八賢焉澹菴祠在陽江縣西南宣化坊祀宋胡

  張太傅祠在陽江縣西門外祀宋張世傑二忠祠舊在恩平縣南祀明副使

  毛吉布政使陶魯後増祀豐城李材為三忠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移建學宮内忠景祠

  在徳慶州東瀕江宋建祀知州趙師旦陸大夫祠舊在德慶州西五十里後移香山明

  嘉靖十五年重建於錦石江濵九城志州有陸賈廟曹忠肅公廟在封川縣治東祀宋

  封川守曹觀

 ︹寺觀︺峽山寺在高要縣高峽山唐沈佺期有賦今名羚山寺白雲寺在高要縣東頂

  湖山宋建寺産佳茗名曰雪茶寶光寺在高要縣東臨江宋康定間建龍華寺

  㑹縣西三里宋建秀羅寺在新興縣東唐武德初建龍山寺在新興縣南思龍山

  一名國恩寺唐建花果寺在陽江縣西四十里宋至道中建安國寺在陽江縣

  北山唐武德初建乾明寺在德慶州北香山上今名香山寺白鶴觀在高要縣

  東南五里宋建有白鶴巢於庭樹因名梅庵在高要縣西宋建中有六祖井金粟庵

  在高要縣西南五十里宋時僧祖泰歸真處

 ︹名宦︺︹漢︺何敞九江人東觀漢記元始中敞為交州刺史行部至高要宿鵠奔亭夜有女子自

  稱蘇娥來告夫人亡有𮦀繒與婢往就旁縣亭長龔壽來以刀刺脅死并殺婢取財物去敞問今欲

  發汝尸以何爲驗曰妾上下皆白衣青絲履猶未朽也敞驗果然捕誅壽王莽之亂棄官歸︹南

  北朝︺︹宋︺劉勔彭城人元嘉末爲綏建太守蕭简據廣州爲亂勔起義討之简平刺史宗

  慤又命爲軍府主簿以功封亭侯︹梁︺杜僧明廣陵人大同中盧安興爲廣州刺史南江

  督䕶僧明與兄天合及周文育並爲安興所啟請與俱行頻征俚獠有功爲新州助防︹陳︺區

  伯虎南海人爲新州刺史撫綏民獠政得人和陳寶應留異爲亂伯虎從都督長昭達討平之

  ︹唐︺魏元忠宋城人武后時爲張易之等所譖貶高要尉至任治戎旅備峒宼居期月民獠

  許遠杭州鹽官人以事貶高要尉深得民心凡赴訴皆歸之後放還民遮道留幾不能去

  竇漢扶風人爲端州長史厲志臨政日昃忘食民甚便之竟以勞瘁卒於官崔嘏

  人大中間貶端州刺史盡心民事笞榜不加獄市自清張裼河間人咸通末貶封州司馬封

  民語不可解以文義教之遂漸知讀書劉瞻桂陽人初貶驩州僖宗立徙康州刺史政平訟

  理民甚德之︹宋︺張錫漢陽人知新州初建學於州自是人始知學陳升之

  人知封州有能理才遠近稱其賢曹覲建安人皇祐中知封州儂智高叛兵及境州士卒纔

  百人不任戰鬬又無城隍以守或勸覲遁去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賊者斬麾兵擊

  賊不勝被執徒置舟中不食者兩日探懷中印章授其從卒曰我且死若求間道以此上官賊知其

  無降意害之事聞贈太常少卿妻劉氏避賊死於林峒追封彭城郡君包拯合肥人知端州

  𦲷事明察不遺隱伏人稱神明端土産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才足貢數歳

  滿不持一硯歸趙師旦武城人皇祐中知康州儂智高破邕順流東下賊薄城師旦止有兵

  三百開門迎戰殺數十人會暮賊梢缷與監押馬貴部士卒固守城破無一人逃者矢盡與貴俱還

  據堂而坐智高麾兵入脅師旦師旦大罵賊怒并貴害之贈光祿少卿同時有王從政者以東頭供

   奉官閤門祗候與智高戰於太平場被執罵賊不已賊以沸湯沃之終不屈而死贈信州刺史

   祥正當塗人熙寕中知端州留心政術以靖蠻方民樂其化梁立則分宜人熙寕中

   知新州興修水利於州西南一里得白蟮坑決其水溉田民被其利呉與漳浦人元豐中知四

   㑹縣興學省罰有循良風李朴䖍州興國人徽宗時爲四㑹令有奸民言邑東地産金寶遂立

   額採買破田疇發墟墓大爲民害朴至請罷之張䕫海陽人高宗時知新州時學校自舍法罷

   士習委靡䕫修郡庠厚加餼廪暇日與諸生徒執經問難學者聞風而至又築陂瀦水灌田民䝉其

   澤稱張侯陂云王冶太原人紹興初知南恩州值歳荒發粟賑濟存活甚衆暇則詣學課勵生

   徒以厚風俗殁後州人立祠祀之孔元勲番禺人父粹熙寕中知封州有善政元勲於紹

   興中復知封州值寇亂薄城率屬力守每事以身先之募善射士連斃賊酋餘黨奔潰轉知新州撫

   字有黄公度莆田人紹興中通判肇慶府復攝南恩守尤留心學校增學廪擇秀民與

  之登降揖讓士風大振邦人肖像以祀黄濟靜江人紹興中新州守時多盜賊濟令種刺竹

  圍城一千三百餘丈又新子城樓興利𥙷弊户口覈實賦役均平民以不擾胡寅為記稱其政績甚

  留正永春人紹興中陽江尉先是邑之下田木折錢深為民病正白於漕司請罷之時龔

  茂良守番禺正語之曰在法劫盜贜滿五貫死海盜加等小民餌利率身陷重辟請鏤梓海上使戸

  知之民始知避劉爚建陽人孝宗時知德慶府大修學校奏便民五事乂嘗奏罷兩縣無名租

  李維泉州人淳熙時守南恩弟綸提舉廣東常平酌别江濬兄弟相朂以清白矢言曰儻

  員君民有如此水投杯於江杯停不流者久之民為作歌應分寕人景定中知德慶府

  前守政不立縱豪吏漁獵峒獠遂大為變偪城六十里而營應澂未入境馳檄諭之獠感悟欲自歸

  惑謀主不果衆稍引去應澂知其𫝑解即厲士馬出不意一鼓擒之乃請諸監司誅豪吏之潡禍者

  初屬縣租賦諉道阻久不至郡應澂為之期曰首輸者與減分末至則償所減民惟恐後不一月訖

   事凡諸綱官廪稍軍券前政積不得者悉補還之上下欣附應澂亦極力摩撫與為簡便期年報政

   奏罷抑配鹽法及乞用楮劵折銀綱等五事以紓民力詔就升本道提舉常平兼轉運使︹元︺高

   芝濟南人大德中知新州愛民禮士修整學校嘗於驛路栽松以便行人風流善政久而猶存

   倉振真定人延祐中知新州時猺賊蠭起振諭以威福羣猺帖然暇日名諸生講解經義又於

   驛路夾植松榕先是高芝守新州有善政及振繼之故州人歌曰高松倉榕一道清風韓元

   善太康人為新州判官明達政體︹明︺裴源籍未詳洪武初肇慶府經厯以公事赴新興遇

   山賊執之脅使跪不屈遇害贈官二等梁潛泰和人洪武中知四㑹縣縣有瀧橋河相傳吏

   廉平則水清自潛至迄去河水澄清可鑑改陽江又調陽春猺獠環處潛待之如子民皆盡誠供命

   每去任無不遮道攀留徐均籍未詳洪武中為陽春主簿以强直知名猺洞酋莫大老家居

   不法均廉得其實捕繫獄以金珠餽均不一視械送之府民猺懾服顔寶龍溪人永樂中知四

  會縣寛猛得宜奏除詭名田糧九百石克鹽鈔十二萬貫王瑩鄞縣人宣德中知肇慶府興利

  除弊切於愛民於獄訟尤矜恤民皆頌之饒秉鑑廣昌人景泰中為肇慶府同知時兩廣多

  盜秉鑑什伍其民日加訓練盜侵軼其境輙破走之奸民羣聚為亂秉鑑單𮪍譬曉即時解散以征

  瀧水猺功増秩一級黃瑜臨桂人天順中知肇慶府時蒼梧鎮未建猺寇猖獗堬練民兵城屬

  邑曉示諸蠻許自首服境内𫉬安在任十五年剔蠧釐好政無不舉士民戴之黄瑜南城人天

  順中為開建知縣邑無城嘗有寇患瑜改建甎城親挾弓矢禦寇邑賴以安范鑣㑹稽人成

  化中知封川縣始至家僮治圃得遺金亟掩之縣猺獞雜居鑣孚以恩信慈惠邑以不擾黄琥

  豐城人宏治初知肇慶府府舊有漁利三百緍以供守土中貴琥奏罷之積粟備荒至萬餘石又築

  隄二百里以捍潮㝷擢廣東叅政張吉餘干人宏治中為肇慶府同知地當蒼梧下流仍歳

  苦澇吉築長隄三載乃成甚為民利總督秦紘為總兵官柳景所誣被逮吉抗疏代辨紘卒得白時

  議壯蕭棟宣化人嘉靖初知高要縣廉明莅衆愷悌作人舊志稱卨要賢令以棟爲最

  林恭章莆田人萬厯中知陽江縣以教化爲光每至折獄多哀矜盛暑必躬閲囚日夕存恤

  及去任泣送者塞道韓國藩江寕人萬厯中知高明縣公平廉介市無奸宄獄無繫囚

 ︹本朝︺鮑之竒浙江人順治七年以明經知恩平縣縣先爲賊據遂即任於凹頭村單騎入城

  宣布德政賊憚之竒得民殺之祀名宦張至隆漢軍鑲紅旗人康𤋮三十二年知肇慶府

  郡當牂牁下流歳三四月西流𭧂漲豐樂長圍一決其害更甚至隆親駕小舟躬先負土日夜督率

  隄以永固黄江厰税胥吏多横索至隆悉裁抑之商民立碑記焉蘇浵汲縣人康熙五十九

  年知陽春縣民毎以假命誣人動至傾家浵重懲反坐其弊得息辛丑三月偶旱奸民倡亂搶奪立

  治其魁餘黨消散奉檄丈田不事紛擾民立生祠祀之張國誠舒城人康熙進士十三年

  授高明令視民如子甫下車遇隣寇恣擾國誠請兵滅賊安全甚衆在任二年辭職去攀轅者不絶

  於道卒祀名宦鈕琇呉江人康𤋮三十七年知高明縣縣境曹暮鹿峒諸山羣盜出没琇招致

  盜魁二十四人請於上官使守禦贖罪由是諸盗斂跡邑賴以安尤好奬勵士𩔖設義塾教之爲課

  其甲乙士皆振拔至今頌之黃大鵬上元人知平遠縣雍正十年析置鶴山縣以才調任

  始至無城郭𪠘署僑止土屋百務蝟集悉心區畫其年冬築城明年建學宫立祠廟創官署邑故盜

  區也民流亡田汙萊攘除安集襁至者如市請豁雙橋都墟賦四百餘兩并積年逋賦一千九百有

  竒邑人就雙橋立祠祀之郭大鐸旌德人任鶴山縣藥逕司巡乾隆三年夏霖潦颶風衝

  擊古勞圍址幾陷大鐸披笠冐風雨率鄉人力禦之卒無虞上官嘗因私繫人大鐸亷其無辜輒釋

  去卒於官貧不能斂民醵金助之有十數人襄糧送櫬至庾關而後返者

 ︹人物︺︹漢︺陳元字長孫廣信人傳父欽業習左氏春秋建武初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爲學者所

  宗時議立左氏傳博士范升奏以爲淺末不宜立元乃詣闕上疏爭之與升辨難凡十餘帝卒立左

   氏學後辟司空李通府大司農江馮上言宜今司𨽻校尉督察三公元又上疏以為不宜帝從之後

   以老病击卒於家︹三國︺︹呉︺士爕字彦威廣信人少遊學京師師事潁川劉子竒台左

   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後舉茂材除巫令遷交趾太守燮體器寛厚謙虚下士中國士人避難往

   依者以百數是時道路阻絶夑不廢貢職後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燮率兄弟奉承

   節度變耽玩春秋為之注解時人稱其學問優博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人𫎇

   其慶雖竇融之保河西何以加之︹唐︺何如瑛新興人從江右觀察便李勉為折衝都尉

   以平盜功遷左威將軍充桂州防遏使吕太一之亂𡚒勇先登擒其禆將嶺表遂平及楊慎徾代勉

   如瑛以讒死後觀察使徐浩為訟冤代宗下詔褒贈厚恤其家莫宣卿字仲節封川人大中

   五年對䇿第一授台州别駕以母老乞歸養賜其鄉名錦衣云︹五代︺︹南漢︺陸光圖

   四㑹人劉鋹時為郴州刺史撫恤窮民招輯士卒境賴以安及宋師來伐光圖樹柵𮪍田嶺以拒之

  㑹大雨黄溪水瀘潘美順流破其柵遂取郴州光圖與大將暨彦斌力戰敗績被執抗罵不屈俱死

  ︹宋︺李英字子厚高要人天聖中同學究出身厯任欽州推官夏人攻城陷之一家死者

  十三人贈比部郎中錄其子弟梁順孫字景樞高要人元豐問厯桂州觀察判官監邕州横

  山田州等峒金坑撫以恩信不較其金諸酋長聽服歸之如市州人徳之卒於官詔官其一子

  積中四㑹人元豐進士厯官御史以直言入元祐黨籍綦母慮字深之高要人宣和

  五年提舉廣東西路茶鹽事再除轉運判官奏令税户買町户鹽田依原竈額送納由是歳額無虧

  町戸復業譚惟寅字子欽高要人紹興進士讀書一覽终身不忘嘗夜入衢州祥符寺閲古

  碑待燭不至以手摸之歸錄所記不差一字後官至江西提刑李大性字伯和積中子以父

  任入官累遷太府寺丞時陳傅良彭龜年等以直言相繼去國大性抗疏論諫遷户部尚書朝議將

  用兵於金大性條論利害忤輯𠈁冑遂出外尋引病丐祠卒於家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文惠︹明︺

  李質字文彬徳慶人元末兵起質募民二萬餘保障鄉里洪武𥘉同何真歸附授中書省斷事

  累官刑部尚書斷獄平恕出為浙江行省參政有惠愛终靖江王府右相質好書史其文學為時所

  梁軫高要人永樂中由鄉薦授御史肅清風紀巡按直隸有指揮抵法餽以金珠不受按

  湖廣劾臬司匿賊及武臣不法事後為忌者所中謫雲南典史陳鼎字重器新興人永樂進士

  擢監察御史宣徳中出知建昌府蒞政明斷民不敢欺升右僉都御史進刑部右侍郎留心刑獄務

  崇矜恤卒於官賜祭葬梁致育字遂初高要人洪武中鄉薦為紹興建昌訓導致仕家居

  天順二年流賊掠蓮塘被執令講書厲聲罵曰蠻奴若曉禮義必不為此時年九十有六賊不忍害

  以竹輿舁之行語舁者曰至徑口深淵即白我遂投淵死時有楊楚者高明人素負氣聞之曰梁先

  生人望也率衆往救戰不敵亦死葉禎字夢吉高要人宣德中舉於鄉任慶遠府同知天順

  三年賊至指揮與知府方酣飲禎獨督兵抵㧕青鋪遇賊力戰不勝與子公榮從子官慶民兵璩用

  和等三百人俱死之事聞贈朝列大夫廣西布政司右叅政詔立忠義祠祀之盧宅仁

  居四㑹人宏治進士授都水主事時劉瑾專權有所需同列皆曲徇宅仁獨不應厯福建廣西桉察

  使善決冤獄以父憂歸終喪遂不起李津字濟之四㑹人宏治進士知寕海州時劇賊劉七流

  劫本境津先繕守備夜遣卒四出張疑兵以懼之賊遂引去擢南京刑部郎中厯守南寕鄖陽俱有

  治績遷兩淮都轉運使搜剔釐正一裁以法國課倍昔而羡餘悉歸於公爲權貴所忌罷歸南海呉

  允禎繼任亦以廉介稱每自訟曰得母愧吾鄉濟之否其爲人敬服如此區益字叔謙高明人

  少力學博覽羣籍嘉靖中由鄉薦厯都昌泰順知縣皆有惠政遷慶遠同知從征古田賊有功改温

  州以抗直忤上官歸益生平孝友清廉自持去官篋無長物子大樞萬厯中舉於鄉大相大倫並萬

  厯進士大相官中允大倫擢御史以諫神宗不親郊祀坐削籍里居後起爲光祿丞厯南京户部右

  侍郎爲魏忠賢所忌罷歸卒嚴相字汝弼高明人嘉靖間厯興安荔浦知縣厲清操三十年

  賊掠豸岡戒曰母入嚴荔浦家莫如士字子元恩平人嘉靖進士厯官監察御史端直敢言

  嘗竒張岳翁萬逹有用世才遂疏薦之後俱以功業顯仇鸞將為不利劾之㑹鸞病卒復偕臺省諸

  臣追論其罪直聲動海内遷大理丞理冤決滯人以為有于公風羅成功字惟一高要人

  萬厯舉人崇禎時為永平推官時兵餉叢𮦀成功綜核廉平三輔𠋣以為重城破自縊死乾隆四十

  一年賜謚節愍 陳 立字子綱德慶人父宗錫以事之遼不返立七歳自知讀書後告

  其母曰父久去不訪天地一罪人也襄糧書情狀於背至開平中屯衛一父老攜至家出其父遺稿

  因𫉬殯所齧指滴血負歸

 ︹本朝︺蘇應新興諸生順治七年值賊亂應夢率勇敢士殺其魁里黨藉以安全雍正六年

  祀忠義祠江子勉陽春人順治七年白毛氊賊為亂挾子勉使呼陽春縣城佯應之及金雞

  岡賊藏伏令呼北門乃大呼我後皆賊伏從幸固守我不以一身誤衆人城𫉬全遂為賊害

  應四㑹舉人嗜學甘貧獨傳横渠之學知寕鄉縣創書院設義學内擢給事中疏請舉人准

  考中書厯陳學政叢弊卒祀鄉賢甘怡新興諸生康熙十四年為盜騷擾怡奉父母奔匿

  山谷晝伏夜出母病𥸤天請代及殁哀毁骨立廬墓三年父喪亦如之友于兄弟雍正四年舉孝子

  建坊卒祀孝弟祠李苑芝新興人長大有膂力豪俠好義因地方多故破家募士衛鄉里

  康𤋮十四年偽逆寇新興逕口寨貢生陳桐遷告急苑芝以衆至大呼曰八老在誰得至此賊方縱

  火焚樓急擊滅火救出男婦甚衆復追賊中礮死賊亦大創不敢復犯逕口至今人稱李義士不衰

  顧天顯新興諸生由教習任廉州府教授訓育英髦粹然師範滇逆之變被擒不屈篤於友

  愛置宗祠義田卒祀忠孝祠劉啟銘陽春貢生㓜失怙事母孝友于兄弟教子弟以禮法

  䰞田供祭施槥成梁康𤋮六十年祀鄉賢蔡廷標高要人官督標右營把總雍正十三年

  征貴州古州苗連破高婆高表色同清江八妹九董各寨奮不顧身㑹病將領今其少休對曰等死

  耳裹馬草不愈於斃床策乎馳入敵賊攢矛刺之鉛子如雨洞其袴復瞋目大呼斬一人賊辟易乃

  還病益甚遂卒同官有藍文彩亦高要人勇與廷標埒並積勞成病先後没事   聞均𫎇

   恩廕李震時新興諸生性孝友館榖養親善事後母誨育諸弟雍正六年祀孝弟祠

  鄭獻圖恩平貢生有志畧邑多土寇獻圖密訪賊中虛實及出没要隘上𠞰賊策於當事賊

  聞惡之攻殺獻圖卒祀鄉賢莫愈光陽江人春江協把總乾隆五十三年隨征安南陣亡

  同邑陳志勇為香山協把總出洋捕盜溺於海均   于邮廕何曰佩德慶人乾隆進

  士由檢討官大理寺少卿久居臺誎有鐵面御史之稱嘉慶二十一年祀鄉賢祠彭朝勝

  陽江人署香山協守備嘉慶十四年岀洋緝盜陣亡同邑外委雷常振亦死之均   予邮廕

  岑現佩德慶人官貴州提標右營守備嘉慶三年隨征川匪陣亡事   聞䘏廕

 ︹流寓︺︹唐︺張柬之襄陽人神龍二年武三思誣與王同皎謀逆貶新州司馬後流瀧州

  幽求武彊人睿宗時為尚書右僕射謀誅太平公主事泄流封州太平既誅即日召復舊官

  郭元振貴鄉人先天二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代國公明皇講武驪山坐軍容

  不整流新州︹宋︺劉摰東光人哲宗時官尚書右僕射紹聖四年陷邢恕之議貶鼎州副圑

  練使新州安置惟一子從家人涕泣願侍皆不聽至數月以疾卒余爽分寕人元祐末章惇

  憾其不附已以瀛州防禦推官除名竄封州崇寕中入黨籍鄒浩晉陵人哲宗時為右正言

  章惇用事浩上章劾其慢上不忠之罪不報賢妃劉氏立浩言天子為天下擇母所立安得不審章

  惇詆其狂妄乃削官覊管新州胡寅崇安人紹興初為中書舍人秦檜當國責授果州團練副

  使新州安置即日就道在謫所著讀書管見數十萬言及論語詳説行於世胡銓盧陵人紹

  興中為樞密院編修秦檜決策主和銓抗䟽言檜可斬乃除名編管新州周勣閩人張浚帥福

  建辟勣幕官時趙鼎貶潮州人莫敢相顧勣為挈家寓居福之外邑坐貶封州鄭剛中

  人紹興中為四川宣撫副使秦檜怒其在蜀專權罷責桂陽軍居住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

  再徙封州卒

 ︹列女︺︹唐︺文貞女四㑹人許嫁鮑生貞元三年生斃於虎女匍匐赴喪服衰三年事公姑甚

  謹邑人名其所居為貞里︹宋︺李以達妻陳氏開建人少寡無子父母欲奪其志慟

  哭引刀自誓乃止︹元︺李從輪妻梁氏恩平人元末賊掠舉家被害與妾麥氏被

  擄至舟中賊欲犯之大罵相繼赴水死又同縣吕師賢妻楊氏亦以寇刧赴水死︹明︺陳鼎

  妻鄧氏新興人以鼎貴封淑人正統問流賊犯新興被掠使之跪大罵曰我為命婦顧屈滕

  於賊耶遂遇害劉英妻彭氏德慶人名亞光天順問流賊攻城時翁夫俱在外姑屬亞

  光曰吾老不能去汝亟去之亞光曰姑在此婦何之寇至亞光出財物求脱寇悦其色并姑繫之亞

  光紿之曰姑老且病若欲我去當釋我姑賊信之見姑去遠乃以頭觸石流血被面自投於河寇援

  之起罵不絶口遂遇害張寅妻蘇氏開平人景泰𥘉黄蕭養賊黨周三為亂寅全家

  被殺睨氏美獨留大罵赴水而死林相妻歐陽氏四㑹人生子世遠而相卒或諷

  以他適氏矢節甚厲撫世遠成進士宏治二年旌蘇州王鏊為立傳蕭秀清新興人蕭能女

  正德間為賊所掠其父往贖女私謂父曰速懷金以歸賊必不釋我我必死不辱父潛去賊逼之秀

  清觸石流血賊怒殺之汪英妻鄧氏陽春人正徳中西山賊攻城執鄧不屈罵賊而

  陳積祿妻鍾氏高要人嘉靖中浪賊入境積祿被執鍾冒刃往救𫉬脱賊因執

  鍾氏强欲犯之厲色罵曰吾有死而已決不𠬢辱賊怒斷其臂而死時年二十有二提學副使蔡克

  廉旌其門梁立妻麥氏陽江人嘉靖中為賊所得不辱遇害同時有鄭念雲女亦以罵

  馮氏二女高明人馮麗女年二十麗弟華女年十六俱未字嘉靖中浪賊攻寨麗妻

  李氏謂二女曰賊𫝑大盛奈何二女曰被辱求活亦復何顔李氏躍身入井二女相繼俱死之

  輔妻梁氏高明人夫亡無子紡績以供舅姑嘉靖中浪賊流刼梁扶姑匿池側遇賊將執

  之梁出其不意推賊入池賊怒亂刃殺之莫疑妻朱氏恩平人疑為錦衣衛中所總旗

  卒於京邸朱氏守節撫孤如善無異嚴父嘉靖十九年旌後如善成進士官兗州知府又庠生杜拱

  陽女許字同里高氏子夫殤斷髮自誓往哭成服止夫家事舅姑後夫族奪其贍田一不與較守節

  李䕫妻張氏恩平人嘉靖中盜破禄洞被執欲自死盜防閑甚嚴至大陂徑大罵

  不屈賊怒殺之提學副使蔡克廉旌其門易氏二婦恩平人一為易鶴妻馮氏一為鶴弟

  大準妻劉氏嘉靖二十七年同為流賊所擄馮抱幼男劉抱㓜女私語曰今當存者子女耳行至蒼

  邊塘紿賊曰吾弱質盍緩吾釋子女遂相挽赴水賊以短戈中馮胸死劉抱馮屍沈而死梁興

  妻區氏高明人年二十七浪賊掠其鄉與姑俱被執區泣謂姑老矣且隨去以待贖遂齧縲

  赴池賊鎗其膊死次日夫贖母母曰汝婦死門前池矣出其屍兩目睅然如怒嚴氏女

  人隆慶中舉家為賊所掠賊欲殺其兄女號泣曰吾父早喪吾母所𠋣惟此請以身代賊不忍殺欲

  汚之女曰請先釋我兄而後可及兄既歸女堅志不從竟致刳腹而死岑統妻陳氏

  恩平人隆慶中為流賊所掠罵賊而死同時有梁惟現女名勝姐亦以罵賊被殺甄氏二

  婦開平人一為甄伯成妻周氏一為伯成兄子朝連妻梁氏流賊周高山掠境二婦被執周自刎

  死梁赴水死又方載女未字賊擄出門大罵赴池死馬尚絅孫女高要人名恭姐㓜許

  字比隣林昂子及絅死家落昂遂以蜚語誣女而隂為其子改聘時合郡爭唾林面女曰吾豈復求

  嫁遂縊死密室譚佳妻羅氏高要人萬厯初富霖賊掠村羅被執度不能免紿賊家有

  厚資入收之因赴水死同時有譚良翰妻梁氏賊見其美掖之上馬氏抗罵投地賊怒刳其腹而去

  羅氏女高要人名秀姑年十六羅旁賊流刧𫉬之見其美爭以馬迎女紿之曰家尚有財待

  取同去遂赴大死梁氏女四㑹人年十八未嫁而夫繫於獄有强𭧂彭姓者刧至其家欲

  犯之女自刎死巡按葛徾竒爲請旌祠之蔡朝綱妻譚氏高明人夫客粤西歸至中

  途疾作譚往迎之至石橋聞夫已卒遽投橋下死同縣嚴挺芳妻洗氏亦以夫死奔喪自投於水以

  救歸終縊而死又楊厯吾女許字黄姓未嫁夫卒閉户自縊死知縣熊德楊申旌之葉氏女

  開建人㓜許聘邱氏其後邱日以貧父母因别締富室女泣諫不從遂於親迎先夕密紉下衣潛赴

  鄧世源妻陳氏德慶人名秋光夫卒父母欲奪其志陳知之潛赴水死

  鳳亭妻鄧氏開平人崇禎末土寇流刧襁負糿兒遇賊恐汚急置兒桑間赴水死

 ︹本朝︺譚介維妻楊氏高明人順治初爲亂兵所掠行至城南遽投於井兵以䋲引之

  出罵不絶口觸石而死同時有譚相國妻李氏投水死陳昌第女高明人順治十一年

  爲西寇所掠罵賊而死又趙細姑許字謝士雄未嫁士雄死欲奔喪不克是夕自經死何氏

  五烈開平人何表琇之女曰三孃其子婦曰鄧氏琇弟表瑛之女曰質孃其子婦曰林氏與婢

  鄒氏同居一室順治十年土賊剽掠琇瑛父子俱逃五女懼為所辱相繼投井死甄任蓮

  妻呉氏開平人順治十三年社賊擾境任蓮赴敵陣亡呉聞即引刀自刎其姑曾氏及從女

  甄二妹同縊死其姒曹氏亦以罵賊不屈死於亂刃一一門四烈人咸哀之同縣司徒女許字余氏

  子未嫁夫死往奔喪遂自經死又梁煥泗妻謝氏夫死遺腹生男紡績養姑鄉遭兵燹挈姑與子逃

  難後復嵗飢盗賊刼殺每相戒曰節婦之食不可奪云張伯璿妻陳氏開平人西

  逆督餉剽掠碧潭村執陳欲犯之大罵不屈而死其女弟金孃亦以罵賊被殺鄭亞保妻

  唐氏恩平人流賊刼其鄉亞保父子俱被害唐殯殮畢遂慟哭自沉同時有鄭大道妻呉氏以

  持刀禦賊為賊所殺馮意恍妻崔氏恩平人意恍早卒父母以崔年少將改適之矢

  志不從慟𡘜數日死鍾報伍妻覃氏高要人夫亡守節康熙四十八年 旌同邑梁

  足仁妻黄氏烈婦陳天章妻李氏陳伯期妻陸氏貞女周頌聘妻梁氏陳接聖聘妻張氏葉標聘妻

  陸氏均康熙年間 旌祝元漸妻李氏高要人未嫁夫亡守貞母家越數載元漸

  兄元聲死其妻譚氏守志撫孤請於翁姑迎李至家一門雙節鄉論高之陳仲勲妻趙

  氏新興人夫亡守節康熙二十六年 旌劉家墉妻黄氏陽春人夫亡守節康

  熙五十二年 旌生員譚登魁妻李氏高明人夫亡守節康𤋮三十一年

  呉烈女開平人名亞姫生員呉御隆長女未字康熙間社賊大刼度不免自刎死又呉

  捷藩妻伍氏一子方在襁褓付其婢賊欲殺之婢以為己子得免伍氏尋亦死之張嘉立妻呉氏夫

  為賊殺𡘜罵不絶賊怒以石壓死李英舒妻劉氏開平人康熙中劉保行掠以姓

  同呼為姑遺以金帛大罵擲於地賊怒刃之同邑李惠先妻劉氏被掠躍入潭死李氏女未筓流賊

  刼之乘以馬𡚒躍奪刀罵賊自刎譚氏女為流賊陸社隆所掠大罵不受辱賊怒剖其腹於松樹下

  至今鄉人稱為貞女松梁熙度妻張氏高要人夫亡守節雍正五年 旌同邑鄭

  榮占妻陳氏鍾興孝妻蔡氏梁乃正妻羅氏李德妻洗氏梁翹選妻張氏黄燦斗妻陸氏蕭俊𢌿妻

  黄氏符應枚妻鍾氏貞女李氏均雍正年間 旌顧兆稷妻黎氏新興人夫亡守

  雍正四年 旌同邑陳俊賓妻葉氏蘇緒妻張氏葉於岸妻甘氏王履元妻陳氏梁以虞妻顧氏

  顧天眷妻葉氏子婦呉氏蘇士焯妻歐氏葉顯曾妻潘氏貞女葉光曾聘妻簡氏均雍正年間 旌

  劉𧰼震妻余氏新興人山賊焚刼鄉村余為所掠不受辱投水死馮貞女

  陽春人名亞羣守正捐雍正十一年 旌蘇浩妻梁氏陽江人大亡守節雍正四

  年 旌同邑林瑞玉妻譚氏雍正十二年 旌楊遵修妻何氏高明人夫亡守節雍

  正四年 旌同邑劉釗妻馮氏何乃鑑妻黄氏業中居妻羅氏楊能泗妻譚氏謝進魁妻羅氏譚聖

  武妻楊氏羅炯尚妻陳氏謝陞良妻嚴氏楊超先妻譚氏譚繼俸妻區氏葉九經妻羅氏貞女曽應

  科聘妻楊氏譚林光聘妻楊氏均雍正年間 旌楊景運妻陳氏開平人夫亡守

  雍正五年 旌同邑貞女李自煥聘妻梁氏周强鼎聘妻蘇氏均雍正年間 旌趙成潤

  妻李氏鶴山人夫亡殉節雍正十三年 旌李為楫妻何氏徳慶人夫亡守

  雍正七年 旌同州李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妻某氏烈婦李運昌妻何氏温和鼎女名月嬌與其嫂某氏均雍正

  年間 旌孔宗尭女德慶人㓜受許氏聘遭亂失散矢志不字後以其父被難捕卒侮之

  絶粒不食死同州許汴妻歐氏年十七歸汴汴染疾歐竭力事之夫卒殉節顔色如生應

  弼妻洗氏封川人夫亡守節雍正六年 旌周士燮妻李氏高要人夫

  亡守節乾隆年間 旌同邑陳上材妻鄧氏黄志尚妻李氏鍾漢章妻劉氏慕容琦妻劉氏蘇奏士

  妻梁氏洗秀林妻黄氏周朝奭妻張氏陳籣清妻謝氏謝瑆妻陳氏梁京輔妻黄氏羅贊公妻陳氏

  羅吉華妻梁氏呉鼎千妻梁氏呉希虞妻陳氏黎耀芳妻黄氏李宜潘妻譚氏伍應基妻黄氏黄拔

  賢妻何氏陳徳昌妻邱氏陳鹿鳴妻陸氏陳丕展妻周氏梁振雄妻何氏呉永𢡟妻王氏李肇邦

  陳氏謝能也妻植氏梁廷錫妻宋氏廖文洪妻蘇氏葉際傅妻陸氏夏鏞妻李氏彭楷妻陳氏倫達

  參妻秦氏梁永材妻陳氏貞女林斐聖聘妻黄氏杜秋貴聘妻呉氏朱聖德聘妻黄氏陳尚寛聘妻

  何氏武應陞聘妻余氏均乾隆年間 旌李蔥妻蔡氏四㑹人夫亡守乾隆三年

  旌同邑李湛妻劉氏龔瑾妻李氏李璣妻劉氏陳成科妻周氏彭廷瑞妻林氏林煓妻梁氏温振標

  妻黄氏李邦彦妻簡氏均乾隆年間 旌歐大猷妻馮氏新興人夫亡守節乾隆二

  年 旌子廷賓妻梁氏同邑歐柟妻黎氏子日烜妻葉氏陳朝章妻劉氏余剛妻陳氏秦瓏妻彭氏

  陳達敬妻劉氏貞女葉崧聘妻梁氏均乾隆年間 旌嚴連妻容氏陽春人夫亡守

  節同邑貞女黃中和聘妻謝氏均乾隆年間 旌謝槃妻李氏陽春人歸謝二年為

  賊所掠李引刀自刎未殊賊奪其刀李嚼舌以血唾之遂遇害阮有才妻關氏

  人夫亡守節乾隆八年 旌同邑呉逢沛妻戴氏黄之求妻蘇氏貞女曾士英聘妻黃氏張天德聘

  妻陳氐均乾隆年間 旌譚氏女陽江人許字林氏子未笄聞夫夭絶粒數日父母欲為别

  字矢志不可乃歸林事舅姑甚恪舅姑父母既殁家貧嵗饑依舅氏家零丁孤苦貞操彌厲食力自

  守年三十七卒同邑陳氏二女一名阿丑庠生宗大女一名阿帶其從妹也賊刧其村兩女被掠舟

  中義不受辱夜潛解纒聯臂投水死楊其能妻嚴氏高明人夫亡守節乾隆二

  年 旌同邑歐超宗妻譚氏劉孟明妻羅氏李景梅妻葉氏謝維康妻劉氏謝纘及妻白氏謝勲博

  妻鄧氏潘存珍妻羅氏區瓊容妻劉氏林憲君妻關氏王思勵妻關氏劉照妻羅氏劉宗連妻楊氏

  羅元度妻劉氏楊述聖妻崔氏楊若丕妻夏氏劉公煥妻楊氏羅振虔妻麥氏羅維常妻劉氏子婦

  麥氏區震䖍妻杜氏杜判然妻謝氏羅廣基妻曾氏貞女梁首祚聘妻利氏謝世福聘妻温氏均乾

  隆年間 旌蔡昌麗妻薛氏恩平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 旌同邑黄緒昌妻蘇

  氏呉榮褒妻馮氏夏亞朱妻陳氏貞女鄭廷進聘妻呉氏呉宗福聘妻張氏鄭亞强聘妻梁氏均乾

  隆年間 旌陳華宗妻王氏廣寕人夫亡守節乾隆八年 旌同邑林泮妻周氏

  蔡璿妻呉氏李肇福妻馮氏烈婦趙奉長妻錢氏均乾隆年間 旌方克懷妻何氏

  開平人夫亡守節乾隆九年 旌同邑戚士賢妻陳氏張士旭妻譚氏張文達妻伍氏羅紫妻陳氏

  馮際可妻李氏楊奕嘉妻呉氏戚士貽妻梁氏楊植魁妻梁氏陳美德妻張氏梁樂昭妻馮氏張煥

  文妻何氏呉徳亮妻周氏張公佑妻陳氏李明周妻謝氏李朝學妻張氏譚大鵬妻張氏張雲好妻

  呉氏譚蓮金妻甄氏何顯燫妻李氏張榮䄎妻謝氏何顯汝妻羅氏李信圭妻張氏張貞籲妻許氏

  司徒熙碩妻佘氏許禮文妻甄氏張洪裔妻余氏何清甸妻梁氏何清源妻周氏張翮翔妻鄺氏何

  壯為妻關氏烈婦雷阿長妻張氏戚欽源妻梁氏司徒信泰妻關氏簡嶐殿妻余氏胡永發妻陳氏

  貞女許雲龍聘妻呉氐司徒見好聘妻關氏均乾隆年間 旌黎烈瑨妻張氏

  人夫亡守節乾隆十年 旌同邑陳國芝妻馮氏貞女何登先聘妻方氏羅聖用聘妻麥氏均乾隆

  年間 旌妻李氏德慶人夫亡守節乾隆九年旌同州呉化江妻温氏温奕緝

  妻梁氏徐濬妻梁氏李聖紹妻謝氏李應桂妻郭氏謝璣妻何氏李廷詡妻王氏徐中矩妻李氏王

  翼妻周氏謝偉纘妻梁氏李曜妻劉氏李梗妻梁氏譚傑妻何氏梁焰妻張氏梁宗𤋮妻李氏謝世

  昂妻温氏梁奮棟妻麥氏温奕梓妻孔氏温烈妻戴氏馮勝魁妻聶氏莫秀成妻黎氏貞女李為綜

  聘妻梁氏李瀞聘妻黄氏李士煊聘妻莫氏均乾隆年間 旌林油然妻黄氏

  人夫亡守節乾隆九年 旌同邑植維翰妻黎氏陳聖佑妻吕氏孔傳純妻蘇氏麥彩珍妻袁氏均

  乾隆年間 旌李振竒妻程氏高要人夫亡守節嘉慶五年 旌同邑葉德裕妻劉

  氏龔沛霖妻胡氏俞鳴鳳妻鄭氏貞女李顯明聘妻何氏陳應聯聘妻何氏烈女譚金杏均嘉慶年

   羅 昌妻黃氏四會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四年 旌同邑鍾宏勝妻余氏劉

  某妻梁氏均嘉慶年間 旌賴達妻温氏新興人守正捐軀嘉慶三年 旌

  光浩妻梁氏陽春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四年旌同邑烈婦周竒妻陳氏何振廣妻

  嚴氏均嘉慶年間 旌阮載寛妻梁氏陽江人夫亡守節嘉慶元年 旌同邑沙

  錞妻楊氏麥世鈺妻李氏王之沈妻沙氏翟上揆妻馮氏陳健妻王氏杜桂標妻林氏杜桂材妻曾

  氏方克㮙妻陳氏方世興妻鄧氏阮擇邦妻張氏許成妻林氏曹日昭妻梁氏朱卓南妻曾氏李以

  義妻朱氏李爾玿妻曾氏陳瑜妻姚氏陳玳妻姚氏利裔璣妻鄭氏謝廷武妻張氏周成妻林氏許

  洪妻張氏駱朝宣妻關氏譚祖尭妻蘇氏羅成琳妻陳氏莫愈燦妻謝氏莫愈瑛妻李氏蔡元芳妻

  譚氏李宗源妻劉氏謝沅妻梁氏烈婦張益明妻曾氏呉某妻朱氏貞女梁秉忠聘妻馮氏曾湛賢

  聘妻陳氏趙銑聘妻許氏黃喬光聘妻徐氏周啟運聘妻盧氏陳鸝聘妻王氏孝女方觀姐均嘉慶

  年間 旌楊朝模妻莫氏高明人夫亡守節嘉慶四年 旌同邑區蕃衍妻譚氏杜

  壯遐妻梁氏區聘妻黎氏貞女陳振基聘妻李氏楊賓門聘妻陸氏均嘉慶年間 旌陳維

  才妻鄒氏恩平人守正捐軀嘉慶八年 旌呉毓昌妻司徒氏

  人夫亡守節嘉慶十六年 旌同邑梁龍發妻余氏伍維念妻譚氏勞允溥妻司徒氏烈婦梁巨源

  妻余氏及女亞蘭均嘉慶年間 旌宋明儔妻胡氏鶴山人夫亡守節同邑王韓泰

  妻譚氏夫亡殉節均嘉慶十一年 旌温廷熊妻劉氏德慶人夫亡守節嘉慶十

  五年 旌同州馮自佳妻莫氏李華文妻梁氏劉顯泉妻梁氏均嘉慶年間 旌石顯瑜

  妻錢氏開建人夫亡守節嘉慶十一年 旌

 ︹仙釋︺︹唐︺希遷高要陳氏子造曹溪得度見清源得法嘗注叅同契天寶初至衡山南寺寺東

  有石狀如臺乃結庵其上時號石頭和尚德宗賜謚無際大師

 ︹土産︺金元和志四㑹縣金岡山出金沙唐書地理志康州新州恩州勤州皆貢金元和志端

  州康州封州貢銀唐書地理志新州春州勤州恩州皆貢銀明統志四㑹高要二縣出銀府志出陽

  江縣南津銀坑山礦脈甚微又高明銀礦山即鉛礦也明萬厯中皆嘗開採尋罷唐書地理

  志銅陵縣有銅明統志高要陽江二縣出鐵府志陽江梅峒山陽春鐵坑山及東南芙蓉都諸

  山皆出鐵唐書地理志陽春有鉛明統志德慶州及瀧水縣出錫元和志端州康州封

  州皆貢蕉布麻布唐書地理志新州貢蕉布寰宇記新州産紵布明統志高要縣出苧布蕉布府志

  葛布出陽春者佳漢書地理志高要有鹽官府志陽江縣有鹽塲寰宇記封州産春紫

  筍夏紫筍茶寰宇記端州出硯石蘇易簡硯譜端溪有斧柯茶園將軍池同是一溪惟斧柯

  出者大不過三四指最津潤難得茶園次之將軍又次之葉樾端溪硯譜肇慶府東三十三里有斧

  柯山峻峙壁立下際潮水自江湄登山行三四里即為硯嵓先至者曰下嵓中有泉雖大旱不涸又

  上曰中嵓又上曰上嵓自上嵓轉山之背曰龍嵓自山之下分路梢東至半邊山諸嵓西南松溪而

  上曰蚌坑石以下嵓為上中嵓龍嵓半邊山諸嵓次之上嵓又次之蚌坑最下磁石明統志陽

  江縣磁石山出乾漆明統志高要縣出府志新興陽春德慶皆有號爲廣漆香木

  記新州山多香木謂之蜜香辟惡氣殺鬼精明統志高要出楓香鮫革唐書地理志封州貢

  黄魚元和志端州貢魚苗府志海中巨魚多散入諸港内生子自封州以至高明五六百

  里民多散魚埠以取之養成小魚販賣内地堊土府志出高要官棠山瑩白如粉又有殊土

  出高明縣純赤者塑畫用之草席府志出高要白土村又一種鬚草席甚精草出廣寕懷

  集龍川諸縣織於高要金渡村者佳唐書地理志端州貢元和志端州貢乳香唐書地理

  志封州春州勤州皆貢石斛春州貢鍾乳寰宇記封州貢牛黄










                       協修官許應藻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黄世銘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