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八 嘉梧藁略
冊九
作者:李裕元
冊十

朝參陳勉啓

编辑

今日卽新年之元月上旬也。我殿下特行朝參之禮。聖志勤勵。禮儀肅穆。凡在薦縉之列者。孰不欲獻可替否。仰副休命也。顧今王政時務之所可指陳者。非止一事。小大臣僚已皆言之。臣無容更事煩複。而第伏念立治之本。不越乎正心。正心之要。亶在於勤學。非勤學而求正心。非正心而能立治者。非臣攸聞。大抵心者一身之主。而萬事之綱也。方寸之微。衆慾伺之。苟不擇善而固執。則易爲外物之所撓奪。故必於學問上。一倍用工。對越方冊。無或放過。常若嚴師在前。強輔在後。則此心一正。而天下之事。亦隨而正。于以立治。治具畢張。譬如挈裘而毛順。表端而影直矣。今我殿下臨門求助之擧。寔出於勤政之盛意。推此心做去。以至於勤學。則萬化之正。不期正而自正。曷不休矣。伏願繼自今日。御經筵時。接臣鄰。咨訪治道。雖在蜎涓蠖濩之中。益加操存省察之工焉。先儒有言曰人主之治天下。必正其治之之主。人臣之相其君。必先正其人主之主。所謂主者卽心也。惟殿下懋哉。

湖南還弊啓

编辑

湖南還弊。無邑不然。而至於昌平縣。年久積逋。便成痼瘼。會付元還。捴十二萬一千一百八十九石零內。戊戌年收逋時指徵無處。猶爲五萬三千八百三十七石零。就其所捧錢中。三萬三千六百兩。减給作糓。五萬六千石。移轉於各邑矣。繼因籌司關。以原詳定。更爲準折作糓一萬一千二百石。則見縮條爲四萬四千八百石。並計當年耗。爲四萬九千二百三石零。以此數還錄於本縣逋案。是與元未捧。尤有異焉。無復可徵之道。統計未捧與移轉縮。合爲十萬三千四十石零。而庚戌冬磨勘時。本縣以未捧報來。至有該縣令經勘之擧。辛亥冬。又如前未捧。故臣已爲狀聞請勘矣。第伏念本縣糴政之枵然。已無可言。而以如斗小邑。十室九空。目下責捧。係是行不得之政。臣非不屢度嚴飭。多講方畧。其勢末由。臣亦惶懔靡措。而如不及今變通。道內京司句管糓。因一昌平縣。不幾年。將有本糓割盡之慮。上項元未捧五萬三千八百三十七石零。移轉縮四萬九千二百三石零。顧今歉歲。徵出無路。在前如此之邑。待年豊收捧。亦多已例。而不敢擅便。

海西三政啓

编辑

田賦

编辑

結揔中。凡良田美畓。多是歇卜也。瘠田下畓。擧皆重卜也。好庄則富豪之所有也。簿土則窮民之墾闢也。自打量之初。勢力不侔。顚倒若是是白遣。逐年浦落。成川之全失田形。而未入永頉。白徵稅納者。比比有之。或不無泥生新起之處。監任輩抵死牢諱。不爲現告。非逐庫踏驗。無以査出。改量作結。非可時月爲期。而雖至正至公。不悅者衆。必然怨讟煽訛。期於敗事而止是白乎旀。且若經紀則先得其人。又辦財力。可以擬議。而非但人與財不多兺除良。左右賄賂。虛實混雜。徒致騷擾。少無實效。必至之勢。不若隨宜以牽補。

各邑結揔。昭載量案。而民被屢百年休養生息之澤。可以起墾者。已盡無餘。而十數年來。歉荒頻仍。水旱備無。浦落未蒙永頉者及流離死亡者之陳廢無主處。責稅末由。甚至有稱以乞卜結民處。分排出稅。已是可悶。而况又加之以還加起名色。不計實起之有無多少。以幾結幾卜。作爲定式。逐年添錄。年積歲久。而便成膏肓。此是虛卜之一條根柢也。若從實抄執。不限數爻。隨現入錄是白遣。如無新起處。不必強責充數。則庶可爲實惠。

年久舊陳田畓之未蒙永頉。而年例狀請以新灾推移俵給者近千結。而此非一年二年所致之數也。年條旣久。難以究覈。然旣已連年俵給。則無異永灾。不若元揔中永爲頉下是白遣。外此成川浦落等未入舊陳者。年年白徵。齎欝未伸。此亦精詳抄執。許令頉給。則實爲恤隱之惠澤。

田畓結所出賦稅外。別無他應役者。而近年以來。名目層出。誅來多端。公用也邑用也。甚至於軍布也。動輒結斂。猶患無厭。吏逋之徵責於結民。哀彼結民。何以支保乎。民心之渙散。實由於是矣。以本道言之。結價多寡。各邑不同。又以許多科外之事。責之於此。則有增無减。殆無防限加結名色。最緊公用外。一切嚴防是白遣。且預結之名。未知刱自何時。而官吏間欲爲紓力。則看作妙方。秋之所捧。捧於春間。明年所捧。捧於今年。無異挪貸。畢竟稅納之欠縮。村里之繹騷。有不可勝言。亦爲嚴禁。

山郡五邑。長山以北十一邑結稅。皆以代錢上納。故都數收捧。而結稅外邑用雜費。隨多少加捧。各邑䂓例。雖爲不一。而不緊名目。亦多有之。夫結稅自有定式。豈容邑邑不同。多寡相懸也。就最少邑例施行。以爲平均之政是白乎旀。許多不緊名目。一傡削减。

長山以北十一邑稅米太之許令代錢。古例也。而近年以來。京司以稅太用下之太。邊不足。責以本色。便成年例。而京差人輩高價執錢。收捧時多取無藝。上納時費用無節。此在結民。不但利害之懸絶。元結錢都納中稅太價。幷爲磨鍊是白去乙。今又本色責捧。而都納之太價不爲减給。此疊徵也。自臣營今方减除之意。行會是白在果。上納改。依前代錢定式施行。而如有不得已而本色上納之時。則勿送差人。專責於本邑。

稅賦之納于惠廳。納于戶曹。法典也。而自戊戌年。司僕寺書吏稅田米中五百五十餘石。受戶曹移劃之關。始爲下來。分定於海州,平山,金川三邑。高價推去矣。其後則專劃於海州。謂以邑例。市直之外。太過分數。定價之時。恐喝備至畢。竟從渠願施行。則結民受害。迄無休時。往在癸丑。特爲革罷。纔過兩年。弊復如前。當節若至。民皆皺額。將有生事之慮。豈以一吏胥之牟利。以致一境之嗷嗷乎。移劃一欵。永爲防塞。以杜無窮之弊。

田賦段。經界制賦。三代之美法而王政之始也。分等執捴。必愼且嚴。雖把束之微。有不敢虛實相蒙者。爲上關國計。下係民隱故耳。本道原結爲七萬六千八百六十六結三十五負八束。虛結爲六千三百四十四結七十五負八束。此非一時之灾傷。年久仍陳。駸駸然累積。以至莫可査起之境者。專由於經界之紊亂是白如乎。改尺釐整。經法所在。而必得人辦財。始可議到。則先從最尤甚之若干邑。試令改量。以爲次次就緖。似是便宜是白乎旀。至於夥數之虛結。年年白徵於無告之民。極爲矜悶是白乎所。宮土免稅結之在於省內者。田畓揔爲一千十二結零。而三手糧外。擧免正賦者也。當初折受之磨鍊。所重自別。有難還收是白乎乃。外他宮私土之漏於正供者數甚不些。或冐稱宮土而莫可收稅者有之。今當大懲創之會。若有一半分變通。則何憚而不爲也哉。有民然後有國。有國然後。亦有宮土。臣以爲白徵虛結。許令永頉。宮土免稅結中可以减省者還屬。漏稅與冐稱者。亦爲一一査括。付之元結。則稍可爲减此補彼是白乎旀。又有不足之數。則每結量宜添加。以充元揔是白乎。則虛卜分徵之結民。有减分之效是白遣。京士夫田土之散在列邑者。惟正之賦。固無彼此之殊。而至於該邑大同之役。一不擧論。有欠均一之政是白乎所。或有不得已因公斂結之時。則宮土與京庄。一軆分排。俾結民紓力。

軍籍

编辑

近來軍揔虛額。無邑不弊。無弊不痼。閒散之類。不無其人。而習俗不古。視軍民賤如奴隷。避軍役無異湯火。每當逃老故之有頉。任掌輩一或塡代。則敺打詬辱。甚於仇讐。由是而指山指水。虛充軍案。一年二年。至有全一里無實伍者。所謂如干見存。無非黃口疲癃至賤之類也。一人査定。則操縱幻弄。奸竇百出。十人破産。一坊驛騷。支保奠接之方。惟在於較量戶揔。從長排比。

戶揔爲十二萬八千餘。而京鄕軍揔。合爲十五萬九千餘名。雖排戶出丁。巳不相當。而其中儒鄕閒散。又居其半。則虛伍夥然。固其勢也。毋論京鄕。正軍外納布之軍。抄其不緊名色。大加汰减。庶可省弊。

璿源錄廳之發關頉役例也。而近來軍民輩稍有勢力。則雖傾財破産。或買人族譜。百計投托。賂囑吏胥。圖出公文。一門內數十名之軍伍。一齊頉下。該廳關文。首尾相接。迄無休時。此誠頉役之尾閭也。捧甘該廳。更無得隨訴許頉。而發關一欵。永爲防塞。

本道處在三道要衝。西接燕薊。南通登萊。唐船之往來。洋舶之出沒。水陸戒嚴是白去乙。俗習懦善。指武爲戱。各營邑鎭城之軍器。實備陰雨。而點閱久廢。武備日以解弛。器械隨而毁傷。殆沒一箇完存是白如乎。臣於到營之後。問於守宰。別加探知是白乎。則無邑不然。不知形軆圖式之爲何㨾。眞所謂不可使聞於隣國者也。欲爲修補。則慮致騷訛。未嘗非時措之論。而苟如是軍器。無可修之日。雖當年例聚點。將無可建。軍無所執。况又不虞之所在乎。臣以爲道內所在某司糓中幾千石。許令劃下。各營邑軍器之可以修補者。可以新備者。隨意措辦。庶幾全省一新。而其在詰戒之政。不無萬一之補。

監兵水營別武騎士之設科取試。美法也。而挽近至殘之常賤。勒加塡充。每當都試。只爲逢點而去。軍制之昌披。法意之蕩然。莫此爲甚。大抵業文者爲儒。業武者付騎士。古䂓也。至於別武士。本是班民之錄名赴擧者。則必無恥與爲伍。而擧皆圖避者。沒技見塞之後。莫不解軆而然也。臣於今春。行各㨾都試。而願赴者無幾人。所謂錄名者。昧於弓馬。全不成㨾。言念武事。誠爲寒心。關西海西關防則均一。而獨於本道。尙未蒙沒技許施之命。武士之向隅。技藝之拋棄。容或無恠是白如乎。雖班民另飭入錄於別武士。以爲添額是白遣。沒技段。亟許復舊例之典。恐合事宜。

軍籍段。制軍衛邦。所以戒不虞而禦外侮。卽安不忘危之意也。昇平日久。爲念勞苦。許令停其番而代以布。亶出於恤隱傷保之盛意是白去乙。挽近以來。罔念備豫之重。徒爲收徵之弊。流絶逃老。不卽塡疤。一年二年。所存無幾。原額十五萬九千六百七十六名內。虛額爲九萬三千六百十名之多。及其納布也。責之無處。任掌輩按名出秩。徵於族則爲族弊。徵於里則爲里弊。徵於結則爲結弊。逐日訴寃。卽此虛布一事。全省同然是白如乎。白骨載案。尙矣無論。甚至於不願生男。其情絶悲。實係切骨之瘼而干和之大者也。如欲逐名査疤。必致繹騷。又若全數蠲减。京營給代之需。將無以繼用是白如乎。盖其閒散民丁。非曰古有今無。痛彼狡黠之類。百計圖免。或投托於班豪。或冐錄於校院者。不少是白如乎。今若幷與各宮庄屬。班家墓奴。鄕作廳募屬等許多謀頉之名目。一幷査櫛。則可得幾千閒丁。使之移充於各該邑虛伍是白遣。其餘不足之數。如未蒙朝家曠絶之澤。末由矯整。

還糓

编辑

本道還弊。已到劇處。戶揔統計爲十二萬八千有奇。而其中除却各㨾雜頉。實受還戶。不過爲七八萬。以糓揔言之。會內外與京外各糓折米爲三十九萬餘石。以此七八萬之戶。當近四十萬之糓。雖平均分排。每戶所受。當不下五六石。而糓簿紊亂。列邑揔數。或多或少。雖至賤無依。幾近十包。貧賤鰥寡之類。安得不仳離也。餉糓之仰請蠲蕩。有所不敢。而各司之糓。雖欲代錢捧上移送。糓少之邑。又無收捧之路。必爲大變通。始可有一分之效。

還小米一石價之三兩。卽京外通行之䂓。而獨於本道。有五錢加捧之例。此不過本道支用者。本非京司之所管者也。見今勅需糓婢貢糓等耗條。皆以三兩價會錄而勘報於籌司。且以各衙門言之。戶曹,兵曹,揔廳,守禦廳,訓局,均廳等之作糓於本道者。亦皆以三兩價給本。初無五錢之加給。而耗錢則差人輩倣本道所捧例。以三兩五戔取去而上納。則以三兩磨勘。甚是無理。毋論京鄕糓。民捧中五錢加捧條。一切除减。俾爲紓力。恐是不可已之政。

近來京各司耗糓種種。以時價作錢取去。大非經法。旣有定例則固是不易之典。而乃爲隨時低昂。民受其害。苟究其源。此不過差人輩要利之資。未必有增益於支放之需也。捧甘各該司。從時價作錢一欵。永爲防塞。

營下各庫還耗及月課米之年例會錄者。不下千包。加之以各邑移轉之糓。間間來付。還揔漸滋。今至三萬九千餘石之多。一戶所受。上爲十六石。下亦近四五石。及其秋捧。辦納無路者。以麤糓單代許捧。已有年所。所謂還糓無非虛殼。徒存石子。以此分給而責捧精實。其勢末由。是以仍還卧還等弊。出於還民之所願。卧債仍債防債等名目。亦出於還民之自願。然夤緣增益。爲該掌輩沾漑之資。仍成謬例。較量正斛。按例糶糴。則實爲經法。而責納便是白徵。仍置徒擁虛簿是白遣。若有京司作磨鍊之時。則作錢與戶債。未免疊徵是白如乎。今於原還糓釐整之會。此亦合有變通是白乎旀。各項債錢。爲先痛禁。以示一分慰民之意。

還糓段。還糓設置之法。留而備虞。分而賑貸。固是良法也。耗糓卽不過補其縮。而弊源日滋。以取耗爲緊需。支調漸繁。以盡分爲恒例。奸竇層生。精糓幻爲皮殼。無一粒儲積之可恃。糶糴適足爲倉屬輩射利之資。而實爲生民無窮之瘼也。還民之言曰。勿糶勿糴。以精實米一石或半石。逐戶白納。則無不樂從云者。盖謂弊不在於納耗。在於糶糴故也。本道所在各㨾還糓折米。爲三十九萬石。則耗糓當爲三萬九千石。其價當爲十三萬六千五百兩。每年得此十三萬之錢。則京司上納。本道支放。可以相當。各邑分糶之糓。只捧耗錢。則經用無不足之患。民力有息肩之效是白乎矣。此是法外。不可遽議是白如乎。大抵以道內戶揔計看。各項頉戶。洽過三分之一。以此分排。太不稱停。目下撟捄之方。惟在均分。苟欲均分。先從頉戶而革罷然後。可無偏苦之歎。而頉戶多在於宮庄屯民。或有啓下公事。或有圖署完文。不敢擅便。往在乙卯。以此啓請蒙允。庶幾實惠下究是白加尼。各宮各營。交發公文。旋又仍頉。弊復如前。若以諸般頉戶。特令革罷是白乎。則臣謹當較戶量糓。便宜措劃。使環一道幾萬生靈。均蒙惠澤。得以奠安之地。

事係三政

编辑

京各司各㨾上納與進上時人情雜費。原有例定。外邑擧行。亦有應用實數。而十數年來。所謂情費年增歲加。領納監色。捉囚替徵。未免不食之橫逋。末梢充完之時。必至侵責於還民結民是白乎旀。戶曹納大小米。船價與情費。逐條磨鍊。上納後例於詳定儲置米中。放下會减者。而挽近放下之際。只以船價劃下。人情雜費。全數减削。畢竟害歸於民。依例準下。俾免白徵是白遣。且海州之磗石運納也。當初卜定。自有見㨾。則以小見退。猶之可也。而爲其人情之不爲加給。長廣厚薄之優過於見㨾者。無端點退。恣意侵索。以致該色之蕩敗。推此可知其弊源是白如乎。另飭各司。原情費外。使毋得橫侵。以祛一分之弊。

京營門所屬各屯別將之作弊。不一其端。長淵所在苔灘屯別將。以屯畓收稅之租。散給於浮浪之類。加倍殖利。督責其族屬。發差捉去。困辱備至。民難支保是白遣。海州所在甘水屯別將。再昨年。謂以屯田尺量。傍近元田五十一結九十負。勒執以去。則元結不足條段。勢將再徵於結民是白遣。載寧所在鐵峴屯別將之屯。况所出不爲不多。而作弊尤甚。訓局上納正鐵。本以民戶排定作鐵。而初無不足之歎是白去乙。又有貿鐵名色。作爲私自要利之資。每於九十月間。謂以本錢分給於各處無賴之輩。捧二十兩手標。而只給十兩是白遣。十兩之內。五兩例爲別將所食。二兩五錢。居間懸保之屯屬。亦爲取用。則實所受者。只爲二兩五錢。而至翌年三四月。以二十兩本。添以甲利。幻作貿鐵之錢。又解之以斤兩折價爲四十兩。而及其徵捧也。屯差四出捉去。其父兄族屬。或拘囚或着栲。鍛鍊無比。近境稍饒之民。擧皆蕩散流離。且以火田言之。比平田一日耕。則執以三日耕。以所種粟豆等糓。從市價磨鍊。則火田一日耕之所納。幾爲二緍是白遣。凡他宮屯畓之稅租。以其作洑引水也。故每斗落。收稅二三斗矣。惟本屯初無自屯築洑之處。而皆是民人等。間間引水。各自起畓者。則自當依民結收稅。而乃以一負價八九錢。八月初開倉督捧。此則新糓未出前。以舊糓價折錢之意也。此實由於屯將不爲管屬於本道營邑。故無所顧忌。恣行作弊。而京營亦未盡獨其事狀也。上項苔灘,甘水,鐵峴三屯別將。句管於臣營。使地方官檢察收稅。以給別將。使之上納是白遣。甘水屯勒執結五十一結九十負。還付元結。俾寢民怨。

兵水營本非詞訟衙門。而或聽理債訟。行關外邑。推捉平民。是豈應行之事乎。浮浪之徒。締結營屬。憑托還錢與結錢。以僞標假債。爲分利之計。而挽近成習。尋常呈訴。循例題給。或塡地方官。或塡討捕官。如監營之按例擧行者然。有違事目。莫此爲甚是白乎所。臣於到營之初。已爲另飭防塞是白乎乃。難保日後之永爲遵守。除非軍務事。不得聽理之意。申明舊典何如。

各驛之弊。一則納馬時私囑也。一則無憑而濫把也。每於納馬之時。閒散之人。百計圖囑。以劣馬而受高價。該驛馬錢。因而大絀。自關西上來騎驛人員。至京幾站。不爲替代。仍把越站。又或私行者。圖得監兵水營軍官草料而濫騎。又或大小別星行中。持草料者。以馬換轎。勒徵轎貰於馬戶等處。恐喝責納。棍笞交加。如勅行也使价也。三營門新舊之行也。不但吏卒輩浮費之夥多。臨急貰馬。負債如山。驛復之錢。盡入於報債。而猶且不足。請得捄弊。本錢報償無𧗱。畢竟害歸於疲殘馬戶。支存無路。太半流亡。非徒闕馬之代立無期。各驛位田畓之陳荒見失。職由於此。此其爲弊之大畧也。所謂囑納之弊。兵水營濫把之節自。臣營已爲禁斷是白乎乃。至於別星行中轎貰勒徵。如非別般防塞。無以杜來頭之弊。

金川以殘弊之邑。處在孔路頭站。支應浩繁。殆無虛日。彌縫牽補。專靠助浦。而本浦所聚之各種。皆有都賈。四處之人。來作主人。一人肥已。百人束手。以衆商買賣之大去處。把作別人好基業。而本土之人無所與焉。便同客地。居民漸散。以致虛額之添增。還戶之欠縮。各項都賈。永爲革罷。使本土之人。各自主管。則浦無專管之弊。邑有蘓醒之望。而外此沿海各邑浦口都賈名色。一倂痛革。實爲無窮之惠是白遣。且均廳納海稅。係是沿邑漁塩船人處收捧上納者。而挽近漁箭塩盆之陳廢者居多。稅錢則依前收捧。未免隣族之白徵。漁箭塩盆所在處。一番査櫛。從實執稅。在所不已。

邸吏之設置法意。惟上下來公事緩急間通奇而已。所以有役價有例給。從厚磨鍊。以爲聊賴之資。而官屬之來往盤纏。及時急上納之。過限生梗者。隨處彌縫。當其歲末。以甲邊收捧。則於邑於邸。實爲兩便矣。挽近邸吏輩罔念坐債之朝禁。長留本邑。邑村間浮浪之類。看作奇貨。或七八百兩。或千餘兩。稱以債給。暗捧僞標。必受加倍之利。而及其收刷也。毋論還錢軍錢。先爲移劃取去。則以其僞標之錢。畢竟換作公錢。侵其父兄族戚。推捉鍛鍊。無所不至。蕩敗相續。一境嗷嗷。末流之弊。甚至有結斂之擧。此果一大干和之事。而視若恒例。臣於昨年冬迎勅之路。到黃,鳳之間。則兩邑之民。十百爲羣。擁路呼訴者。邸債是耳。考見文狀。廣加探問。非獨兩邑。列郡同然。邑底潑皮之類。慫惥外村年少輩。雜技債酒麵價。𪢬[1]圇勒標。暗給邸吏。以重邊必捧乃已。寃徵之民。聚會山谷。或哭或泣。將有作梗是白如可。時値勅行之壓境。又當營邑之都會。幸而散去是白如乎。此是臣目覩之擧是白乎。則其足以召亂。的然可知。而統一省論之。兵水營之此弊滋甚。討捕官之收刷尤毒。雖屬過境。聽聞尙駭。嚴飭各邑邸吏債鄕將吏奴令等官屬。外村民推責。切勿聽理。俾村民免橫罹蕩析。實爲莫大之惠澤。

浮浪子弟。不文不農。惟朋飮雜技。是崇是嗜。已不容於鄕黨州閭。晝宵經營。欺其父兄。與京中潑皮。符同和應。饒居族戚。冐名成標。私變爲公。畢竟京外各衙門。不由營邑。直爲推捉。傾家破産。流離相續。十室之洞。一經此患。未免全數空虛。虛額虛還之月添歲增。亦由於此。此不嚴防。則弊將無窮。他道民之不由營邑。直爲推捉。係是法外。前後籌飭。不啻截嚴。而一向不遵行。若尋常。毋論某事。如有推捉之事。則勿送差隷。枚關營門。自營捉送。實合事面。

陳勉啓

编辑

皇天祖宗。眷佑我有邦。殿下禀聖姿而纘統序。慈聖定大策而安宗社。無疆寶籙。自我初服。今慈聖之誨訓。黎庶之祈祝。惟是殿下之爲聖爲賢。歷年之斯萬斯億。聖賢之本。勤學是也。萬億之本。愛民是也。今殿下春秋尙在冲年。古聖心法之授受。歷代制度之損益。未及講習而融會。此學問之一時爲急者也。今百姓産業。方在困瘁。寬力輕徭之節。恤窮伸枉之方。正須講究而釐救。此民事之一日爲悶者也。昔殷高周成卽位之初。傅召之進言。以典學爲修德之本。以諴民爲祈永之本。此誠萬世人主之龜鑑。而尤今日之所宜法者也。勤學則嚴課程而無間斷。必期於涵泳緝煕。日臻高明之域。愛民則若恫已而如保赤。必期於撫恤懷綏。日見煕洽之盛。則上而治敎隆郅。下而和氣洋溢。天心悅豫。福祿來総。臣之攢手頌祝。實在於此。伏願恒留聖念焉。

信字仰勉啓

编辑

治國之要。一信字是已。信如四時。天之所以爲信也。彰信兆民。哲王所以爲信也。信爲五常之本。人受天地之氣以生者。靡有不信而百僞蔽之。鮮不失信。惟聦明睿智之主。發號施令。以信爲符。布德行惠。以信爲寶。一語一默。一事一爲。無非信也。是故王言一出。信於朝廷。信於牧伯。信於百姓然後。中外遠近。莫不一於信。而陰陽調羣生和。邪氣不能行乎其間也。苟或朝出一令。暮變一法。則雖嘉言善行而民不信。法何所施。令何所從。方今殿下一初之政。百弊俱祛。萬化咸新。誠能以信爲政。則治國不難。導民至易矣。臣待罪藩司。每有朝令。則宣布德意於深峽窮澨。而至若昨冬北闕撤鑄也。令初下。訛言胥動。民不信。及夫永撤之命。藹然惻恒。繼有萬兩特下之典。於是乎愚夫愚婦。莫不蹈舞。咸曰信哉王言。信哉王心。我殿下初服示信。非特此一件事。而臣之所目覩者如是。則此所謂治國不難。導民至易者也。人主主乎信則愼發令。令煩則無以信於下。昔唐太宗放囚四百。如約赴期。是篤信於人而導迎和氣也。今殿下不言而信。孚及豚魚。則姦邪日熄。休祥滋至。三代之治。復見於今日矣。懋哉懋哉。

貿銅債四十萬兩蕩减啓

编辑

北關別無爲弊之大者。而旣有指徵無處還糓折米四萬二千一百石零。蠲蕩之擧。繼有山海濫稅都賈等革罷之命。環一道幾萬蒼生。莫不蹈舞於造化之中。而惟獨難醫之瘼。皷鑄餘擾也。鑄事今雖永撤。甲山貿銅債之僞標假券。遍滿一省。無論貧富。無人不相關。京鄕牟利之輩。伺察罅隙。將有網利之慮。凡干貿銅債一欵。切勿擧論之意。分付於本道。而關西之江界等邑。無不有此弊。一軆申飭於關西道臣何如。

雷異後引咎啓

编辑

日昨非時之異雷。又何爲洊至也。向來我殿下求助之敎。亦我慈聖責躬之諭。懇摯惻恒。有足以孚感天心。而曾未幾何。天威斯疊。抑或上下交勉之義。徒歸於應文備具已乎。臣伏見十二條責勵之旨。深加警惕。求聞過關。大哉王言。萬萬欽誦。而第念災異多在於治世。過失難免於聖人。盖其遇災自修。聞過必改。是爲長治之術而益聖之工也。故楚莊以無災爲懼。殷湯以改過爲美。顧今百度修擧。似無衮闕之可言。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凡發一號作一事。一以合天心順天意。求諸可否之間。其所悔過之心。常若降災之時。則居高聽卑。休祥自至矣。臣以匪才。濫廁鼎臣之列。藉曰仰成有所。夾贊是須。愧積伴食。悚極覆餗。惟早卽斥退。爲目下之急政也。昔宋仁宗因水災求言。歐陽修請引用耆舊。置之輔相。誠以輔相得人。則陰陽理而祲咎消矣。臣適在鄕廬。未卽請譴。始借方寸之地。略控淺末之見。惟聖明深思遠覽。亟允臣懇。以爲應天以實之道焉。

慶會樓入侍陳勉啓

编辑

千秋聖節。君臣慶會於法宮新成之初。懽欣攢祝。小大同情。凡壽誕稱觴。省酒食之費。以濟貧民。古人祝壽之上術也。顧今四方豊亨。疆場寧謐。國之上瑞。民不飢寒。固不待仰勉其保恤。而文王以民力爲臺爲沼。庶民子來者。以其如傷若保之澤。浹於民髓也。惟殿下務實惠及下之政。罔俾有周專美於古。寔爲祈天永命之本。

親耕陳勉啓

编辑

今日之禮。百年盛擧也。上以供粢盛。敦孝致恭也。下以成訓化。務本厚生也。我殿下親祼壇祀於吉亥之日。庸寓孔夙之祈。又揀元辰。載𫣭耟靑箱。奏牲歌詩章。以千乘之尊。游場染履。行五推之禮。綸綍渙宣。命布農事。道民躬親。亦聖人順時行化之意。圜堵觀聽。孰不蹈舞於受爵飽德之下乎。昔麥邱老人。獻言于齊君曰。願賜一國之飢者。此頌之善也。顧今農祥晨正協風應律。黃雲紫氣捧抱乎瑞日璇樞。成周煕洽之治。幸而復覩於此日。惟殿下治六府寶九糓。勤身卛下。克懋自強不息之道焉。

重卜後陳勉啓

编辑

見今民憂國計之切急務。不可一二數。而大小臣工之所攢祝者。卽惟曰勤聖學。八域黎庶之所蘄望者。亦惟曰勤聖學。盖國之治亂。民之休戚。專係於聖學之勤與不勤。而勤學者。豈但章句讀誦之謂哉。聖賢心法在乎經。歷代事蹟在乎史。沈潛玩賾。心得軆驗。敬天則思伏羲之茂對。愛民則思帝堯之平章。納諫則思大舜之取人爲善。勤政則思文王之日昃不遑。崇儉而化俗則思衛公之冠大帛。省費而裕財則思漢帝之惜百金。凡一施措一動靜之間。必皆合於經而鑑於史。則雍煕郅隆之化。不難致矣。今殿下春秋鼎盛。聖學當有時敏之效。而一日二日。悠泛暇豫。進講之詩經。召對之通史。亦旣閱歲。尙未訖工。如是而何可望益臻緝煕光明之域乎。雖閭巷韋布記問之學。猶必於二三十歲聦明方旺之時。矻矻孜孜。立其根基然後。始可成就。况帝王修齊治平之工乎。且以至尊之位。御至煩之務。苟或立志不固。課程不嚴。則易致因循而間斷。一或間斷。則歲月如流之歎。豈不大加警省處乎。殿下屢勤辭敎。曲費恩禮。致臣文陛之上。而臣之所懇懇仰勉者。莫先於勤聖學也。殿下若以臣言爲例談文具。而未有採用之實。則未敢知殿下致臣而將焉用哉。自今日頻開講幄。經經緯史。雖於燕濩之中。常對方策。薰陶涵泳。上而有進德修業之美。下而有積誠獻言之效。則此正所謂臣主俱榮也。伏願深留聖念焉。

移御後陳勉啓

编辑

移御舊闕。已經多日。上奉慈聖。玉度萬安。羣情慶祝。何可容達。此闕卽列聖祖三百年久道化成之所也。謨訓政令。盛德至善。史不勝書。而節用愛民。爲治平之本。日前聖敎中民生困瘁四字。最是目下切急之憂。而民之困。由於財之竭。財之竭。由於用之不節。傳曰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今之用之者。非但不能舒。而太不能節之也。比來物價日騰。視昔倍簁。而一食一衣。不惜其費。至於閭井下賤之流。履絲曳縞。墻屋被繡。無復有韋藩木楗之制。而幾乎貴賤文章無所別焉。然則用之不節。專由不儉之俗矣。此俗不改。則財安得不絀。民安得不困乎。經曰國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見今大農果有幾年之蓄。而能裕斯民乎。惟殿下軆先王之德。行先王之政。先自宮禁。務從節儉。風行草偃。丕變一世。則天心悅豫。民情和樂。禎祥緫集。吉慶川至。龜疇之諸福。麟趾之繁祉。將見於千萬斯之盛。臣等以是爲祝。

日講官復設啓

编辑

今日之最大本急先務。卽講學是也。涵養德性在於學。開廣聦明在於學。裁斷機務在於學。以至洞衆理而應萬事者。莫不在於學。臣前席仰奏。亶在於是。未敢知聖聦槩納。而今殿下春秋鼎盛。聖學日進高明。向有大臣以頻御法講仰奏。而進講之尙今行之。可以仰揣勤孜之聖意也。謹稽宋明之制。經筵之外。每日開講。取其禮貌簡便。課程專一之義。此今之進講䂓也。依先朝定式。進講稱以日講。講官亦以日講官下批。恐好矣。

除濫刑啓

编辑

刑者天下之平。一或差之。無辜橫罹。寃枉而不得伸。有足以干和召灾也。先儒有云人主居深宮之中。而有恤獄之心。則天卽降福。列聖祖兢兢哀矜。靡所不極。近來治盜之法。全非古䂓。乎民往往同被淫刑云。殿下何以盡燭其幽欝之寃乎。非但都下。各道鎭營。無不望風效嚬。以惡刑自以爲能事。莫知警惕。興言及此。良覺凜然而寒心。自今行用刑具外。不得濫施之意。嚴飭京外捕盜營何如。

歲首頌禱啓

编辑

歲籥載新。景籙彌長。慈殿篤愛日之誠。匝域布陽春之澤。懽聲協氣。洋溢區宇。此正迓迎吉慶之會也。大小頌禱之情。惟在於吾君之壽福無量耳。成湯待朝之勤。大禹卑宮之儉。堯帝如天之仁。文王緝煕之敬。皆爲壽福之基。而人主居天之位。代天之工。凡於事爲之間。法祖如詩雅之率由舊章。愛民如書誥之諴小祈永。則上帝春祐。吉无不利。導迎和氣。嘉祥並臻。享悠久無疆之壽。膺昌熾繁衍之福。躋壽一國。錫福庶民。億萬斯年。歌頌太平之盛。伊自今日。伏望殿下懋哉懋哉。

淸錢變通後措處啓

编辑

淸錢革罷。寔出於爲民之聖意。無暇顧念於經費。斷以行之。八域含生之倫。孰不蹈舞。而到今各道上納之正月當外久未收。不可以淸錢追後捧上。故已爲甘飭於錢穀衙門。而上納之規。自有月當。則當初該吏輩多以常平錢。收聚於民間。不卽畢納。而欲以淸錢換納於京司者。究其所爲。節節狡惡。顧今革罷之後。若謂以京司退却。再徵於民。則非但易致繹騷。反作渠輩牟利之階。另飭各道。常平上納之際。必責於該掌。勿及於民。而淸錢通用邑。則不可不區別。自邑善爲措處。必圖公私兩便。如或官吏相應。夤緣滋弊。則該守令先罷後拿。色吏別般重繩之意。先爲行會何如。

節財用啓

编辑

古之聖人養民也。非人人而衣之。人人而食之也。道在制民之産。仰足以事。俯足以畜而已。禮曰。財用足故百志成。若少有窘乏。則蠲徵平賦。恤財厚下之政。俱不得施。前後名臣碩輔之所仰勉於君者。卽惟曰節財用也。殿下爲民之産。先有淸錢之革罷。後有鉅財之劃下。使民成其志而厚其生。損上益下之澤。淪浹八域。此固大聖人養民之德。而一向蕩之不已。以有限之數。資難繼之施。則恐或至恩竭而國用亦隨以艱。莫若默運之化。必在於折衷之間。贏縮得宜。而雖府庫充溢之時。固當謹守法制。况今內外罄竭。國計罔涯者乎。宋臣蘓轍之言曰。所謂豊財者。非求財而益之。去事之所以害財者已。此果節用之要語。而陳恕爲三司。使宋宗命具中外錢糓大數以聞。恕屢促不進曰。天子富於春秋。若知府庫充實。恐生侈心。惟我聖上以大禹勤儉之德。懋孔聖節用之訓。已燭府庫枵然。又燭各司用下之大小囏絀。寧或有侈心之發。而掌財之臣。亦不必不進其大數。臣之嚮日錄上給代別單。良以是也。從玆以往。年糓豊登。財賦日給之際。輒思今日之匱乏。節而又節。有裕其用。措一世於殷富之域。則豈不盛哉。豈不盛哉。臣以是仰冀。

寬刑獄啓

编辑

寬刑獄。是人主恤民之大政也。唐制罪書。遆傳赦書。日行五百里。其欽恤之法如此。故先儒云唐祚緜遠。實由於此。正宗庚戌。行審理之政。傅生者近二百人。年過七十者。引大明律八十勿成獄之文而䟽宥之。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向者罪囚特宥之傳敎一下。萬姓皷舞。不幾何。流傳八方。不啻若日行五百里。發政施仁。允合答天眷之道矣。各道獄囚。今當依下敎。次第狀聞。以俟處分。而第其中襄陽罪囚李啓淳。以朝官繫獄。已多年所。取見其獄案。不過是推治犯葬之墓直。而自㥘服毒之驗。昭著無疑。登聞已久。尙未禀處。非但衆論稱寃。有足干和。謹按大典會通。有久囚年滿七十以上者。區別狀聞禀處之例。則今此大慶之會。宜有减等定配之典。獄軆至重。下詢登筵大臣後。考律文酌處恐好矣。

辭免啓

编辑

臣以凡品措大。過蒙恩禮。且當慶會。不敢言私。拚棄廉隅。冒沒出膺。元輔重任。若固有之。竊不自量。裁决庶務。歲已閱而朔亦屢易矣。是豈臣可行而行之者乎。今則蔞室撤而百祥畢集。大庭賀而萬姓咸欣。人皆欲得遂其願。臣亦是化育中一物。安得無冀幸於天地之大乎。臣本鄕鄙踈逖之蹤。日登文陛。龍光遍軆。其爲榮幸。罕與倫比。更有何可願而可望者乎。日夜所蘄祝者。惟有早自釋負。還他本分。優遊晩景。歌詠聖澤。則是皆我殿下所賜也。向日前席承敎。不啻申複。有足以感木石。而頑不知變。又此面懇。非不知悚惶。其於萬難堪承何哉。亟許斥退。俾安賤私。不任血祝。

請開講啓

编辑

人君之心。百官之所待照也。萬機之所待理也。譬之明鏡。一塵之不集而後其照全。此人君戒逸之語也。今殿下無臺榭之樂聲色之娛。丙枕靡安。矻矻乎民事。無微不燭。物來自照。安有所待而然也。間者夤緣慶會。無暇開講。臣等亦在懽祝蹈舞之中。未及仰勉。而近日好雨知時。民生樂業。仰望於我殿下者。如羣動之煕陽春。究其所以資之之理。則無如方冊上得來。臣未知自內溫繹之工爲如何。而日講之撤。于今屢閱月矣。經史則束之高閣。講官則置之散班。久不聞啓沃進修之䂓。實欠於念玆日新之義。臣敢進言者。卽圖報洪恩之萬一也。古人云官其人。不如納其言。納其言。不如用其說。殿下於臣。曲費恩禮。前後勉留者。但使備其官乎。抑亦納其言乎。如以臣說爲可採用。亟賜講對之命。澄心講劘。自底光明之域。千萬至祝。

武才申飭啓

编辑

古者爲國。有文事。必有武備。此戒不虞而安不忘危之道也。邇來武備修擧。沿邊之墩堠相望。營邑之器械精敹。至於水艦火礟。無不畢具。而顧今將家子弟。不嫺武技。全昧陣法。六鞱三略。不知爲何㨾書。百步七札。不知爲何件物。執策御馬則專恃僕夫。决拾調弓則反爲羞恥。間雖有才識者。以筆札爲美事。以吟哦爲高致。恬嬉爲度。有名無實。縱有墩堠而無可守之人。縱有器械而無可用之人。倘或邊圉有警。使似此之人臨陣對敵。則其將賦詩以退虜乎。折衝禦侮。非曰無人。而見無培養之道。陰雨備豫。踈漏莫甚。夫編伍約束。莫如戚繼光之紀效新書。而我國武事。專靠是書。惟當日講其方略。時習其射御。爲他日干城推轂之材。實是緩急之可仗。以此申飭於京營各道。令介冑之士。依舊式鍊習各技。期有成效似好矣。

論塲屋弊啓

编辑

士者國之元氣也。我東方立國䂓模。以崇儒重道爲根基。列聖朝培養扶植。靡不用極。爲士子者。固當飭躬劬工。琢磨淬礪。薰陶於菁莪樸之中。而挽近以來。士趍不端。儒籍之外。悖類混入。固窮讀書。已無可論。而如逢科時莫重禮圍。看作鬪閧之塲。以今番試所事言之。聖敎何等截嚴。而少無知戢。羣聚無賴。蹴踏塲屋。甚至於侵逼試官。罔念師生之重。豈非士子之羞耻而科䂓之日頹乎。似此不已。將有莫可收拾之境。興言及此。萬萬寒心。悖儒首倡者。已自秋曹牢囚。待用刑時。別般嚴處。以懲惡習。而每當設塲。惹起閙端。專由於爭接隨從輩攔入淆雜之致也。見今大科初試只隔。先事操飭。一切嚴禁。而若有冒犯者。則依律處置之意。分付於四舘所及刑漢兩司何如。

招延山林啓

编辑

帝王求治之要。惟在實學。如求實學。必資於山林宿德。顧今束帛戔戔。招延咨訪。非不勤摯。而尙不見殿下實心聘致。誠敬之道。修齊之方。無所日陳於前者。如臣不學蔑識。裒然充位。聖志之奮發。無以導迪。聖工之緝煕。無以贊襄。而今當講帷日開之時。政須邃學鴻儒。得之於林下。俾輔我聲明之治。克臻交修之美矣。已在登選之人。益加㫌招。更搜巖穴蘊抱之士。禮以迎之。出入經幄。以任啓沃之責。恐好矣。

論明義錄啓

编辑

明義錄一部。炳如日星。嚴如斧鉞。卽萬世不刊之典也。今此處分。有以知廣慶之會。特此䟽滌之擧。然此等逆類。何可擬議於貸罪爻名之中乎。臺閣之言。執藝之章。非不直截。而尤可畏者。百世之公論也。臣等誠未格天。辭不達意。不得蒙允。已是臣等之罪。而一籲再籲。不敢屢煩者。或恐貽累於聖德也。今借方寸之地。安得無更陳明張之義乎。聖人之過。如日月之蝕。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伏乞更加三思。亟寢成命。俾息一國沸騰之議焉。

故儒賢李夢奎,李維泰節惠啓

编辑

崇儒重道。列聖朝傳授之法。而追奬邃學。闡發幽光。亦美典也。贈大司憲成均祭酒李夢奎。仁宗朝儒賢也。贅於忠貞公金克成門。因以師焉。文穆公金正國每論當世學者。必先數之。先正臣李珥稱以先生。撰其狀曰。天姿曠朗。氣度高亢。威武不能屈。勢利不能動。蟬蛻邱園。皭然不滓。獨抱幽貞。特立長往者也。及卒。舂不相農不謳者逾月。文貞公金堉編其言行於東國名臣錄。後賜額于所居之花巖書院。其究學制行。與文正公金麟厚相似。故大司憲兼贊善李維泰。少師於先正臣金長生。得淵源之學。初聘於仁祖朝不就。逮孝宗朝。與先正臣宋時烈,宋浚吉。同爲被徵。登庸於肅廟盛際。遭遇之隆。宗師之重。照耀簡策。誠敬主性理之學。正大明春秋之義。稱爲當世傑人。此兩儒賢。尙闕易名。士林齎欝。今弘文館待開坐。特爲議謚。似好矣。

故經筵官成近默節惠啓

编辑

故經筵官成近默。先正臣成渾之後孫也。學有淵源。從事誠敬。憲廟初服。首膺㫌招。恩禮隆重。所著孝經附傳等書。闡明精義。丁未一䟽。尤有衛正斥邪之功。人皆服其先見。此儒賢扶護斯文。矜式士林。當煕朝聲明之治。不可無表揚之擧。超贈正卿祭酒。仍施節惠之典。恐好矣。

星變後陳勉啓

编辑

雲觀之告星警。有日矣。臣聞天人之際。精祲相盪。事作乎下。象動乎上。今天之若是著象。或有所因而然耶。聖心儆惕。丙枕靡安。向於班次。面下責躬之敎。勉臣以輔導之責。又於日前。誕宣尙儉之諭。克盡消弭之道。此誠周王之側身修行。大舜之責難於臣者也。臣不勝欽仰攢頌。而如臣無似。冒據匪據。旣不能燮理寅亮。終不得對揚德意。乖盭致灾。職臣之由也。顧安有禳灾之術。可以仰副我聖上求助之萬一也哉。臣不暇遠引前代策免之故事。而不能者止。庶僚尙然。况元輔重任。爲百責攸萃者乎。亟賜斥退。以答天譴。區區之望也。臣旣承聖敎。愚忱自激。敢效古人責難於君之義。冒陳一得之見。惟聖明察之。先儒有言曰。徒恐懼而不修省。猶无懼爾。旣知可恐而可懼。則必當修其身省其過。行其應天以實之方然後。灾可使轉而爲祥。否可使回而爲泰矣。苟或灾至則憂。灾已則休。甚至曰是適然也。未必盡驗也。循常習故。姑息偸安。則實非所以恐懼修省之意也。第今國事民憂。難以歷陳。而擧其大本大軆。則紀綱不立而百度解弛。風俗不淳而衆心渙散。千緖萬端。皆從此出。而國弊到十分極處。民窮到十分極處。興言及此。不覺寒心。惟整頹之策。反樸之道。直不過轉移間事。而亶在於我殿下一心上實之一字也。盖天下之實理。萬古之實事。載之聖賢經傳。必須沉潛玩繹。軆驗心得。發而措諸政令事爲。以實心行實政。朝行暮行。無一不出乎誠實篤實之地。則景星德星。其將不日夬覩矣。値玆盛炎。雖不得已停講。而未敢知淸燕之暇。所用工者何書。所留神者亦何事歟。竊伏覩近日筵敎每及於武備一事。文武幷用。雖爲帝王之德。右文爲治。自是煕世之事。故人臣之頌君德。必曰乃文乃武。又曰允文允武。其所先文而後武者。可見緩急輕重之有殊也。惟殿下軫恬嬉之弊。軆弛張之道。益勵立志之工。以盡應天之實焉。

論驛弊啓

编辑

各驛之弊。有不可勝言也。許多痼瘼。不可一一指陳。而西北置郵。尤速於傳命也。近日凋殘莫甚者。位畓盡歸於權賣。雖有年前朝飭。未甞不有還推之擧。其難支之狀。又復如前。此非他故。大小公行。惟事凌勒。濫把仍把。便成恒例。甚至於責出轎貰。反釣其利。馬匹之數。自有定式。卜駄輸致之際。貰牛貰人。鞭朴狼藉。此等科外之費。皆出於驛屬。是豈可行之事哉。海西之金郊驛。專爲關西也。關東之銀溪驛。專爲關北也。臣年前目見其瘵敗。不覺寒心。至若湖南湖西。以至圻內。則以耽羅之歲貢。嶺南之朔膳。奔走疲困。莫可支保。此亦臣所知也。嚴飭各道道臣。進上物種之轉輸外。毋敢濫付私卜之意。措辭行會。如有入聞者。不飭之該道臣。從重譴責何如。

北咨後論兵事啓

编辑

北咨之出來。是飛行之邊報也。上國之視以內服。有此先告。不勝欽誦。回咨當以感謝之意。備盡撰送。而島夷與洋醜。雖云交通。其綢繆之狀。我國之所未的知也。脫有不虞之事。邇來器械精鍊。設砲相望。峙粮亦支幾年之需。然其在安不忘危之道。內而備豫。外而固圉。尤宜申嚴。而古人之言曰。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闘之事。則縮頸而股栗。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而士大夫亦未甞言兵。以爲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此政我國之時病而畏之太甚者也。顧今修封疆守要害。塹蹊隧壘軍營。謹禁防明斥堠。務農以足力。練卒以蓄威。寇小至則遏其衝。寇大至則邀其歸。誠萬全之策也。臣於日前。已飭沿邊防守之臣。使之瞭望馳報。未知擧行之如何。而每以此等事。視若文具。玩愒度日。不無其慮。公付各閫營。俾毋敢稽忽之地何如。

論宿衛啓

编辑

侍衛之於宮闕。猶四肢之於身軆。仁義識理者爲最。勇敢者次之。我國三廳之制。若漢之材官蹶張。唐之虎賁彍騎是已。今武衛所之設。非敢曰無可據。而况有壯勇捴衛之舊制可以援用者乎。臣之前後縷縷仰勉。非昧於故事也。又非欲遏君心而要虗譽也。臣請悉陳於前矣。壯勇之始。臣未及覩。而捴衛之制寘。略於壯勇。爲其簡便而易行也。竊覸武衛之制。當初聖意不過是更日侍衛。捍禦宮禁而已。以今見之。無任不備。靡事不擧。事之張大。其安有過於此者乎。已擧之事。雖難中止。無至別立營門。因其勢而成之。除冗費簡衍役。折弊萌禁侈風。杜倖門抑近習。只以宿衛爲重。而俾侍衛之士。不懈其職。知尊君親上之義。則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身安而事全。有光來後矣。懋哉懋哉。

正田賦啓

编辑

我國田稅。輕於什一。祖宗朝深仁厚澤。浹於民髓。誕啓億萬年靈長之祚。爲守牧之臣。孰敢不憧憧靡懈。敬遵遺制。而近來結價日以增加。古之田七畓八。今則積爲五六十兩。或多至七八十兩。駸駸然莫可捄其弊源。此固無他。所謂邑區處官雜費。面捄弊等許多名色。添付於其間。使終歲畊作之民。收其所蓺。盡輸於官。已極哀矜。該吏輩從中交市。以一人而病一邑。尤豈非節節痛惋。而巡營則任他邑報。不爲减削。守令則曰不如是。無以成邑㨾。是可忍而可行之者乎。見今秋事不遠。作伕有期。更毋敢濫執。自營從實定給之意。先爲行會於三南及京畿海西關東道臣何如。

徵贓啓

编辑

臣於向筵。妄陳徵贓之說。猥蒙允可之音。事關民物者。還給民間。事關公貨者。還充公庫。無係於民。無係於公者。盡補濟邊之需。安民足用。兩行俱宜。孰不欽仰德意。而亦可使貪墨之吏。骨驚而膽寒矣。臣之所奏。非曰無可據。猶有未盡仰白者。故敢此申之。我國徵贓之法。中葉以上。尙矣勿論。以臣所覩者言之。往在丁未。憲廟敎曰。守令還徵吏逋用律。宜合廣詢。故相臣鄭元容曰。法者所以禁止也。禁止之道。莫如還懲。此條本在典律。有曰官物還官。私物還主。此法若行。則夫孰犯贓乎。故相臣權敦仁曰。我朝法文。專用明律。治贓條例。莫詳於此。至於贓物還徵。具載典律。故相臣朴晦壽曰。我朝通編所載贓罪諸條。卽指皇明計贓之律也。本律未行。則幷與通編贓罪而無所准之。憲廟依議施行。有守令以贓聞者。囚家僮徵捧。因著爲式。辛亥。故相臣金興根告于哲廟朝曰。貪贓之禍。甚於水旱搶攘之患。凡有入已之贓。皆一一追計徵出。而及其守令遞任之後。道臣關探其債負有無。移報籌司。犯者仰請直用本律。其時簾敎若曰。還徵之擧。不過申明舊法。仍令擧條與批答。揭之各道。從此囚家僮照數還徵之法。尤爲截嚴矣。臣雖不及故相之經濟謨猷。身在其職。其所以眷眷告君之心亦一也。見今推贓之法。行於八路者。惟有債帳有無之報而已。爲道臣之地。視以文具。只以一張紙爲磨勘法。誠爲慨然。苟如是也。將焉有立䂓之效耶。諸道道臣。幷姑先施以從重推考之典。每於檢債之節。從實修報。若或如前揜置。則當爲重勘之意。嚴飭於八道四都何如。

論武衛軍啓

编辑

武衛軍事。有所仰達者矣。本所之設。亶出於捍衛宮禁之盛意。則臣何敢論其便否。而若使各司各營。視以尋常編伍。凌侮不已。則揆以事軆。不當如是。若使該軍恃而恣橫。仍無顧忌。則揆以紀律。又不當如是。第以今番幸行時楊州結所事言之。當初如無作弊之端。則豈至該牧縛致之境乎。該牧使旣蒙聖上寬貸之澤。臣不敢更爲請勘。至於該軍之彀率。實非自下所可操束。故前日之屢屢仰陳者。良由是也。防微杜漸。古人有語。咫尺侍衛之卒。何可任其所爲。不之禁戢乎。御衆之道。莫如一張一弛。旣恩則威以警飭。旣威則恩以撫恤。不害爲兩濟之術矣。

論內官恣橫啓

编辑

南衙北寺之分。自古截嚴。而至于我朝立國䂓模。定內外朝之別。無敢相通。而近日內班院招各司吏隷。輒稱傳敎。未知上敎之如何。而王言一出。萬人瞻仰。以若汗漫詢問。豈盡有勞聖衷而然乎。此路一開。後弊難言。有識之歎。厥惟久矣。如欲使近習之輩不陷罪戾。莫若先事操飭。不失舊規。不害爲仁愛之政矣。

奏請復命。入侍陳勉啓。

编辑

南至日。有大典禮議定之擧。臣雖在外。不任攢祝之忱。而東宮封典之請。此時准還。中外慶抃。孰過於是。臣有區區仰陳者。聖人之言曰。登高自卑。行遠自邇。臣於是有以知爲學之道矣。臣辭陛之日。發自畿甸。由海而西。又自灣而涉彼地。始也茫然無歇泊。一日二日。自抵於燕京。又自燕離發不幾日。還渡鴨水。自不知其速而居然到此。以是觀之。推諸行事。亦難拖遅。况學問之力。何可少有間斷乎。連有法講之命。寔出於好學不倦之聖意。臣不勝欽仰。敢將行役之說。益勉進修之工。伏望留神焉。

慶源犯越事議律議

编辑

今此慶源事。卽振古所未有之變恠也。臣罪未勘。情涉難安。俯詢之下。何敢自同無故。循例仰對。而印跡作孽。京咨荐至。其在靖邊圉而尊國軆。不可尋常勘斷。以臣膚淺之見。施以通編禁制條。沿邊犯越斫木之律。無容更議。

廟庭配享議

编辑

綾原之貞忠偉烈。麟坪之勳勞積德。粤若南延君仁厚長發。式克今休。豊恩國舅忱恂勤勩。允合於追腏之列。我家典祀。厥有可據。伏願裁允。

箕尾星與南斗星幷祭議

编辑

我東方在箕尾分野。而祭風雲雷雨靈壽之星。而不擧所主之星辰者。實是闕典。今此宗伯䟽。援引今古。攷據該備。二宿之幷擧南斗。似合幽宗之禮。臣無他見。而祀典至重。不敢臆對。惟願博詢而裁定。至於儀式之節。該曹自當傍照而擧行矣。

關西四郡興廢議擬作

编辑

關西四郡之廢。已涉四百十五年于玆矣。其廢也。以地近山戎。控禦甚難。而今其興也。非爲闢土地而復其廢也。在昔肅宗癸亥。先置兩鎭。以觀其勢。尋又還罷。未知緣何事由。而樹木之叢雜。道路之阻絶。山澤之利。犯越之患。臣固不知形便。不敢忘陳措劃之方。而第伏念我國方三千里。前置四郡而國用不加富。後廢四郡而國用不益絀。挽近以來。國役浩大。經費隨艱。如有一半分補裕之策。實爲國家之幸。而興一利。不如除一害。創新制。不如仍舊貫。臣愚以爲固守彊圉。使外寇莫窺。撙節財用。使邊民安業。不失兩國廢四廢六之本意。則雖無目前之利。必免將來之虞矣。臣謏聞寡識。不足與於朝議之末。而此是列聖朝難愼之事也。古名碩携貳之論也。敢暴淺見。仰陳紸纊之下。惟願博詢而裁處焉。

朴章錫復科議

编辑

朴章錫以一解兩日俱中。縱曰同舍應擧者錯呈其副券。士子之監會大事也。章錫雖或放過。同舍者豈有混雜於渠之試券之理哉。年久之後。托以已勘。縱奴鳴寃。濫存倖望。極爲無嚴。以名載司馬榜。更難赴試云者。容或無恠。許令赴擧。似合䟽欝之政。至於復科一欵。律之典憲。有難臆斷。惟在上裁。

各園墓展拜服色議

编辑

各陵與顯隆園之儀節尊嚴。自有定禮。而至於列聖朝世子世孫墓所節次之有所裁損於各園者。不無輿議之參差。服色則並以黲袍磨鍊。拜位則依各宮展拜例。設於丁字閣當中。恐合儀制。而參班諸臣。自當以淺淡服行禮。臣素昧禮文。無以臆對。惟願博詢而裁處焉。

繼講冊子議

编辑

中庸一書。聖學之淵源也。天下之正理。亶在乎此。而立大本行達道。爲傳授心法之要。則最可着力去看處。今於鄒經畢講之後讀書之序。舍是書何以哉。臣素蔑學問。不敢與議於下詢之末。惟在上裁。

中庸畢講後繼講冊子議

编辑

朱子讀書之序。大學先之。論語孟子中庸次之。而今殿下旣爲畢講矣。大而綱領。小而間架。已盡理會去處。則當以勸懲爲性情感發之要。夫若上自郊廟朝廷。下達於鄕黨閭巷。其言無不出於正者。惟詩之謂也。臣意四書後當講三經。而三經之中。詩當爲首。修身及家均平之道在焉。伏惟上裁。

沁都砲糧米議

编辑

洋醜之出沒我壃。已有年。而犯沁都者再矣。沁都控護京城。最爲海防要衝之地。前後朝家之致意。未嘗非綢繆桑土。而丙寅以後。每一有事。輒徵京營軍發送。使京營半空。有非重京都之策也。今此大臣所奏增置兵糧。實有經遠之慮。臣意三四千兵卒。猶爲不足。五萬石砲糧。尙患不敷。雖不援倣於三手糧。稅外之賦。何憚而不爲乎。古語曰。有民然後有國。其在戒嚴之時。有國然後有民。民結之添排斗米。民必樂爲之助矣。臣先祖文忠公臣恒福當壬辰之後。請均田制奏曰。爲國家者。必先論財用然後。乃可以治兵繕器。鑿池築城。古人問兵數。賦以對者。良以此也。顧今兵糧足則其兵可足。然則內外之鞏固。民國之便安。奚特一沁都而已哉。詢問之下。臣無容更議矣。

萬東廟復設儀節議

编辑

惟我殿下特命復設萬東廟。寓尊周之義。有辭千秋。孰不仰萬折必東之旨也。昔爲茅屋之私祭。而今爲王朝之祀典。則諸般節文。宜有加隆。而禮云至敬無文。大禮必簡。越席䟽布。陶匏茅茨。郊焉而廟焉者也。今於復設之後。尊嚴尤重。省約爲貴。祝式則當遵大報壇已行之禮。而初因輿情而設。則中間措語添入。以慰士民愴慕之誠似好。祭品則仍用前規。獻官則牧使旣兼本令。當爲差定。諸執事。自營門以道內守令塡差。而受香之節。已有北殿陵都受香之例。今可援用。外他儀節。春曹自當別單禀定。至於一年內一享與再享。未敢臆斷。而壇享旣行一次。則廟享亦遵此例。於禮似合。惟在上裁。

詩傳畢講後繼講冊子議

编辑

我殿下十年典學。聖經賢傳。今旣盡講。經幄之臣。臨問繼講冊子。臣不勝懽欣攢頌之至。夫自唐虞三代。精一建中。布在典謨訓誥。帝王之心法治道。昭若日月者。尙書是已。臣意當以此繼進。而如臣蔑學。無以質對。惟伏竢上裁。

北學議

编辑

外國以文武事。入學中國。古規雖存。近日則海外諸國。擧皆留住燕京。非學也。乃通商也。臣於年前入燕也。察其動靜。則俱以其國之䂓模習之。未聞以中原之學習之。皆局於其見。然上國視我邦爲內服。則我國之請學。或有肯許之望。而軍器等事。係於兵部。學習等事係於禮部。貿取之道。指畫之方。公文可憑。則我國之別咨也。禮部之奏聞也。兩國之大事。外夷之所知。其在審愼。有此下詢。出於大聖人經遠之謨。而第念我國人民。不嫺中州事。一或有誤。易致見侮於各國。登諸流行之萬國公報。則不如不始之爲愈。且以財力言之。傾國之力。似無以支。策爲今之計。先得其人。又聚其財。咨以請之。中原之士。可以拭目。海外之夷。亦可以縮首。此所謂知彼知己之法。惟願博詢而財處。

新選武士敎鍊議

编辑

我國無敎鍊局。壬辰後得戚繼光紀効新書。演成兵學指南。別立訓鍊都監。習十八技。此是武藝別監刱設之始也。其時柳成龍爲都提調。趙璥爲大將。尙今學其法矣。因其制。新選武士。付之訓局敎鍊似好。

註釋

编辑
  1. 應該矯正為「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