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四雨亭集

1500年

昔余在史院時。謁四雨公於李君度第。余時官益卑。公以宗枝重望。能忘其勢。遇我如布衣交。其後繼見於四雨亭。公左右圖書。匡坐其中。淡然若雲林抱道之士。爲余置酒。吟詩談論。款款不休。余雖不足以當公好士之實。然公之雅尙如此。其爲人可知。公之沒今十餘年矣。而其所贈余詩亦在集中。讀之能不慨然耶。噫。凡人之徇功名富貴以眩耀一時。而死後無聞者。泯泯若浮煙之滅沒也。公生而榮貴。死以其詩傳於後。使後世有以知聖朝文敎隆洽一代。宗英好學能文章。以鳴太平之盛有如公者。豈不偉歟。而或者以文章爲小技。吾不信焉。公之二胤。以余辱先公之知也。索余跋其稿。辭不獲。於是乎書。弘治十三年季夏。通德郎弘文館校理兼經筵侍讀官春秋館記注官姜渾浩浩謹跋。

吾先君天性嗜淡薄。不事紛華。居家日以文墨爲事。博該經史。涉覽諸集。平日著述。不爲不多。而但下世之後。如我輩幼弱。未能收集。散逸甚多。大抵所作非敢雕章琢句。用力於文字之間。而常對賓接事讌飮遊戱之時。優游諷詠。信筆立就。殊不經意。而辭旨超逸。此非天才卓犖者。所不能爲也。第恨天不假之壽。享年纔到三旬。未盡所長。未罄所蘊。安得有文章之大播。道德之廣被乎。是天之與之者雖厚。奪之者甚薄也。嗚呼。孝子之於親。生致其敬。死致其哀。見宮室則思其所處。見車馬則思其所乘。況詩爲精神辭氣之所發。而又其手跡者乎。其哀慕之意可知。今於笥篋中。搜得亂稿。反復詠嘆。如陪杖屨。親聆警欬之音。不覺流淚交腮。遂裒集成帙。分爲上下。號曰四雨亭集。鋟梓開刊。將欲廣布於世。使後人見有德者必有言云。時弘治庚申仲秋下澣。男道安副正轍。拜手稽首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