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本部行政法规已于1994年被国务院关于废止1993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确认已明令废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1981〕15号
1981年2月27日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

现将《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问题,希及时告诉我们,以利继续研究修订。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和省(市)級機關文書處理工作和檔案工作暫行條例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81年2月27日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有效期:1981年2月27日—1987年2月18日(不含本日)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987年)

第一章 总则 编辑

第一条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法规,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应当发扬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作风,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条 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由文书部门统一收发、分办、传递、用印和归档。

第四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国家机密。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编辑

第五条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指令

发布重要法规,采取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任免、嘉奖和惩戒有关人员,用“命令”、“令”。发布经济、科研等方面的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者要求,用“指令”。

二、决定、决议

对某些问题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用“决定”。

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

三、指示

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指示”。

四、布告、公告、通告

对人民群众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用“布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用“公告”。

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或者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用“通告”。

五、通知

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或者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通知”。

六、通报

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用“通报”。

七、报告、请示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用“报告”。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用“请示”。

八、批复

答复请示事项,用“批复”。

九、函

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等,用“函”。

外交、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公文种类,由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规定。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编辑

第六条 公文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机关印章、发文年月日、抄送单位、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缓急程度等。

一、公文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

二、向上级机关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需要同时报送另一个上级机关,可以用抄报的形式。

三、公文编号,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公文编号。

四、机密公文应当根据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

五、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注明“特急”、“急”。

六、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机关名称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

七、会议通过的文件,应当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

八、文字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

第七条 公文纸一般用十六开,在左侧装订。“布告”、“公告”、“通告”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关系 编辑

第八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第九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抄报越过的机关。

第十条 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第十一条 国务院各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可以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业务部门互相行文;也可以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和有关规定答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的有关业务问题,但无权下命令、作指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业务部门同下一级人民政府之间的行文关系,照此原则办理。

第十二条 经过批准在报刊公开发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如果不另行文,应当在报刊发表时注明。

第十三条 向上级机关的请示,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以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第十四条 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应当根据内容写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应当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单位行文时,应当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五条 国务院的发文,除绝密的以外,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转发。翻印时,要注明翻印的机关和时间。

第十六条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不得对党的组织作指示、交任务。

第五章 公文处理程序 编辑

第十七条 公文处理程序一般包括:收文、分办、催办、拟稿、审核、传递、立卷、销毁等。

第十八条 凡是需要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应当根据内容和性质,送请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

第十九条 各级领导人审批公文要认真负责,文件主批人要签署自己的意见和姓名。

第二十条 凡是已请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催办;对于紧急公文,应当及时催办检查,切实防止漏办和压误。

第二十一条 草拟公文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情况要确实,观点要明确,文字要精炼,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标点符号要正确,篇幅要力求简短。

三、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时间一般要写具体的年月日。

四、数字,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规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五、引用的公文要写明发文机关、公文编号、标题和发文时间。

六、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第二十二条 凡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主办机关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或者地区协商、会签;如果意见不一致,要如实反映双方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发出的公文,重要的或者涉及面广的,应当由正职或者授权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会议通过的文件,根据授权,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可以签发。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协助领导认真做好公文的审核把关工作,重点是:

一、是否需要行文。

二、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

三、提出的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四、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

五、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公文传递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传递机密公文时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二十六条 公文办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根据文书立卷的要求把公文原稿和有关材料整理好,送交文书部门或者主管人员清理立卷。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当存档的公文。

第二十七条 没有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人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机密公文,要进行登记,有专人监督,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第六章 公文立卷 编辑

第二十八条 公文立卷要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有利于保管、查找和利用。

第二十九条 公文立卷的范围要明确划定,根据案卷内容的重要程度确定保管期限。

第三十条 立卷的公文要分类准确,根据发文机关、问题、时间、名称等公文特征,按照公文的历史联系,进行立卷。

第三十一条 立好的案卷要写上标题,编好目录,按照档案工作的规定,向档案部门移交。

第七章 附则 编辑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公文处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或者补充规定。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