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文類 (四部叢刊本)/序

國朝文類 序
元 蘇天爵 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目録

皇帝聖㫖裏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司至元二年

    二月初六日承奉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扌⿱彐𧰨 -- 掾史崔適承行劄

    付准

    中書省咨禮部呈奉省判翰林國史院

    呈據待制謝端脩撰王文燁應奉黄清

    老編脩吕思誠王沂楊俊民等呈竊惟

    一代之興斯有一代之制作然文字雖

    出於衆手而纂述當備於一家故秦漢

    魏𣈆之文則有文選㧞其萃而李唐趙

    宋之作則有文粹文鑑掇其英矧在

  國朝文章尤盛宜有纂述以傳於時于以敷

    宣治政之宏休輔翼史官之放失其於

    典𠕋不爲無補伏覩

  奎章閣授經郞蘇天爵自爲國子諸生歷官

    翰林僚屬前後蒐輯殆二十年今已成

    書爲七十卷凡歌詩賦頌銘賛序記奏

    議雜著書說議論銘誌碑傳其文各以

    𩔖分號曰

  國朝文𩔖雖文字固富於網羅而去取多關

    於政治若於江南學校錢糧内刋板印

    行豈惟四方之士廣其見聞實使一代

    之文煥然可述矣具呈照詳得此本院

    看詳授經郞蘇天爵所纂文𩔖去取精

    詳有裨治道如准所言移咨江南行省

    於贍學錢糧内鋟梓印行相應具呈照

    詳奉此本部議得翰林待制謝端等官

    建言一代之興斯有一代之制作參詳

    上項

  國朝文𩔖七十卷以一人之力捜訪固甚乆

    而天下之廣著述方無窮雖非大成可

    爲張本(⿱艹石)准所言鋟梓刋行以廣其傳

    不唯黼黻太平有禆於

  昭代抑亦鉛槧相繼可望於後人如䝉准呈

    宜從都省移咨江浙行省於錢糧衆多

    學校内委官提調刋勒流布相應具呈

    照詳得此都省今将文𩔖檢草令收管

   賫咨順帶前去咨請依上施行准此省

    府今将上項文𩔖隨此發去合下仰照

   驗依准

    都省咨文内事理施行奉此及申奉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書吏馮諒承

    行㫖揮看詳上項文𩔖紀録著述實關

    治體旣巳委自西湖書院山長計料工

    物價錢所需贍學錢遵依

    省准明文巳行分𣲖各處除巳移牒福

    建江東兩道廉訪司催促疾早支撥起

    發外其於刋雕謄冩之時(⿱艹石)有差訛恐

    悞文獻之考憲司合下仰照驗委自本

    司副提舉陳登仕不妨本職校勘繕寫

    施行奉此又奉

    省府劄付仰委自本司副提舉陳登仕

    不妨本職校勘繕冩監督刋雕疾早印

    造完備更爲催取各各工物價鈔就便

    從實銷用具實用過數目開申奉此至

    元四年八月十八日承奉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劄付准

    中書省咨禮部及太常禮儀院書籍損

    缺差太祝陳承事賫咨到來於江南行

    省所轄學校書院有板籍去處印造裝

    禙起解以備檢㝷無復闕文之意數内

    坐到

  國朝文𩔖二部仰依上施行奉此照得

    西湖書院申交割到

  國朝文𩔖書板於本院安頓㸃視得内有補

    嵌板靣慮恐日後板木乾燥脫落卒難

    修理有妨印造況中間文字刋寫差訛

    如𫎇規劃刋修可以傳乆不悮觀覽申

    乞施行續奉

    省府劄付照勘到西湖書院典故書籍

    數内

  國朝文𩔖見行修補擬合委令師儒之官較

    勘明白事爲便益奉此除巳委令本院

    山長方貟同儒士葉森将刋寫差訛字

    様比對較勘明白修理完備印造起解

    外至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准本司

    提舉黃奉政關伏見仐

    中書省蘇參議昨任

  奎章閣授經郎編集

  國朝文𩔖一部已蒙

    中書省移咨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劄付本司刋板印

    行當職近在大都於蘇參議家𫉬覩元

    編集檢草較正得所刋板本第四十一

    卷内缺少下半卷計一十八板九千三

    百九十餘字不曽刋雕又於目録及各

    卷内較正得中間九十三板脫漏差誤

    計一百三十餘字蓋是當間較正之際

    失於鹵莾以致如此宜從本司刋𥙷改

    正庶成完書今将缺少板數漏誤字様

   録連在前闋請施行准此儒司今将上

    項文𩔖板本刋𥙷改正一切完備隨此

   發去合下仰照驗收管施行須至指揮



      右下杭州路西湖書院准此



 至正二年二月  曰

    施淵

國朝文𩔖序

庀文統事太史之職也史官放失而文學之士得

以備其辭焉古者自䇿書簡牘下及星曆⺊祝之

事屬于太史故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在焉書與易

皆是也而春秋出焉敎于國都州里者詩禮樂而

巳矣觀民風者采詩謡以知俗觀禮樂以知政亦

集于太史後之學者攷六藝之辭發而爲文章是

故文章稱西漢記事宗左氏司馬子長與丗與變

其間必有名者出焉

國初學士大夫祖述金人江左餘風車書大同風

氣爲一至元大德之間庠序興禮樂成迄于延祐

以來極盛矣大凡

國朝文𩔖合金人江左以攷 國𥘉之作述至元大

德以觀其成定延祐以來以彰其盛斯著矣網羅

放失采拾名家最以載事爲首文章次之華習又

次之表事稱辭者則讀而知之者存焉伯脩於是

亦勤矣哉固忠厚之道也文章之體備矣因𩔖物

以知好尚本敷麗以知倩性辭賦第一備六

百代萃稡其言樂章古今詩第二本誓命紬訓誥

申重其辭以憲式天下萬世則之

詔冊制命第三人臣告猷日月獻納有奏有諌有

慶有謝奏議表牋第四物有體體以生義以寓勸

戒褒述箴銘頌贊第五聖賢之生必有功德事業

立于天下後世法𧰼之古今聖哲碑第六核諸實

顯諸華合斯二者不誕不俚記序第七𠂻藴之發

油然恢徹其辨不動者鮮矣書啓第八物觸則感

感則思思則鬱鬱則不可遏有禆于道雜說題䟦

第九有事有訓有言有假有𩔖不名一體雜著第

十朝廷以群造士先生以導學者徴諸古䇿問第

十一爾雅其言燁燁然歸其辭其事宣焉諸雜文

第十二累其行事不憗遺之意其辭慤哀辭謚議

第十三其爲人也沒而不存矣備述之始終之行

狀第十四其爲人也没而不存矣志其大者逺者

将相大臣有彞鼎之銘大夫士庶人及婦人女子

亦得以沒而不朽者因其可褒而褒焉以爲戒勸

焉墓志碑碣表傳第十五緫七十卷出入名家緫

(⿱艹石)干人是則史官之職也夫必有取於是也夫自

孔子刪定六藝書與春秋守在儒者自史官不丗

其業而一代之載徃徃散於人間士之生有幸不

幸其學有傳不傳日遷月化簡札堙没是可歎也

伯脩三爲史氏而官守格限遂以私力爲之蘇君

天爵伯脩其字也丗爲眞定人先丗咸以儒名威

如先生尤邃歷學著大明歷筭法篇以稽其繆失

焉郎中府君以材顯至伯脩而益啓之伯脩博學

而文於書無所不讀討求國朝故實及近代逸事

最詳定著名臣事略(⿱艹石)干卷遼金紀年(⿱艹石)干卷并

爲是書書非有補益子丗道者不爲也自翰林脩

撰爲南行臺御史今爲監察御史元統二年夏四

月戊午朔文林郎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監察御史

南鄭王理序

國朝文𩔖序

元氣流行乎宇宙之間其精華之在人有不能不

著者發而爲文章焉然則文章者固元氣之爲也

徒審前人制作之工拙而不知其出於天地氣運

之盛衰豈知言者哉蓋甞考之三代以降惟漢唐

宋之文爲特盛就其丗而論之其特盛者又何其

不能多也千数百年之乆天地氣運難盛而易衰

(⿱艹石)此斯人之榮悴㮣可知矣先民有言曰三光

五嶽之氣分大音不完必混一而後大振美哉乎

其言之也昔者北南斷裂之餘非無能言之人馳

騁於一時顧徃徃固於是氣之衰其言荒粗萎冗

無足起發人意其中有(⿱艹石)不爲是氣所囿者則振

古之豪桀非可以丗論也我 國家奄有六合自

稱混一者未有如今日之無所不一則天地氣

運之盛無有盛於今日者矣建國以來

列聖継作以忠厚之澤涵育萬物鴻生雋老出於

其間作爲文章厖蔚光杜前丗陋靡之風於是乎

盡變矣孰謂斯文之興不有𨵿於天地國家者乎

翰林待制趙郡蘇天爵伯脩慨然有志於此以爲

秦漢魏𣈆之文則收於文選唐宋之文則載於文

粹文鑑 國家文章之盛不采而彚之将遂散軼

沉泯赫然休光弗耀於将來非當務之大缺者歟

乃蒐摭 國𥘉至今名人所作若歌詩賦頌銘贊

序記奏議雜著書說議論銘誌碑傳皆𩔖而聚之

積二十年凡得(⿱艹石)干首爲七十卷名曰

國朝文𢾗百年文物之英盡在是矣然所取者必

其有繫於政治有𥙷於丗敎或取其雅製之足以

範俗或取其論述之足以輔翼史氏凡非此者雖

好弗取也夫人莫不有所爲於丗顧其用心何如

耳彼爲身謀者窮晝夜所爲将無一事岀於其私

心之外至有爲人子孫於其先丗所可傳者漠然

曾不加意遑及它人之文與天下之事哉覧是編

者不惟有以見斯文之所以盛亦足以見伯脩平

日之用心矣伯脩學博而識正自爲成均諸生以

至歷官翰𫟍凡前言往行與當丗之所可述者無

不筆之簡冊有 國朝名臣事略與是編並著

廷論以文𩔖猶未流布於四方也移文江浙行省

鋟諸梓伯脩使旅書所以纂輯之意于編端庶幾

同志之士尚相與博采而嗣録之元統二年五月

五日将仕佐郎國子助敎陳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