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淺說
作者:謝元淮 

詞為詩餘 詞為詩餘,樂之支也。樂府之名,始於西漢,有鼓吹、橫吹、清商、雜調諸名。六 朝沿其聲調,更增藻豔,與詞漸近。唐人清平調、鬱輪袍、涼州、水調之類,皆以 絕句被笙簧。於是太白、飛卿輩創立憶秦娥、菩薩蠻等曲,而詞與詩遂分。至宋而 其體益備,設大晟樂府,領以專門名家,比切宮商,不爽銖黍於依水和聲之道,洵 為盛矣。迨金變而為曲,元變而為北曲,而曲又與詞分。明分北曲為南曲,愈趨愈 靡。是知詞之為體,上不可入詩,下不可入曲。要於詩與曲之間,自成一境。守定 詞場疆界,方稱本色當行。至其宮調、格律、平仄、陰陽,尤當逐一講求,以期完 美。

南北聲音不同 聲樂之有南北,非始近日也,文心雕龍云:〔塗山歌於候人,始為南音。有娥謠於 飛燕,始為北聲。夏甲為東,殷犛為西。〕然則古者四方皆有音,而今但統言南北 耳。以辭而論,南多豔婉,北雜羌戎。以聲而論,南主清麗柔遠,北主勁激沉雄, 南宜獨奏。及其敝也,北失之粗,南失之弱。此其大較也。

十七宮調 詞始於唐,原無所謂南北。及元盛北曲,明尚南詞,而宮調始分。宮有六,調有十 一,總之為十七宮調,專為歌詞而設。其歷代時餘亦間有採入南北曲者。既已分隸 各宮調下,即不能不類從南北,另為一體。此余碎金詞譜南北宮調之所由分別編集 也。

今詞協律 古詞既可協律,今詞何獨不然。吾嘗欲廣徵曲師,將歷代名詞,盡被弦管。其原有 宮調者,即照原注,補填工尺。其無宮調可考者,則聆音按拍,先就詞字以譜工尺 ,再因工尺以合宮調。工尺既協,斯宮調無訛。必使古人之詞,皆可入歌,歌皆合 律。其偶有一二字隔礙不協者,酌最改易。其全不入律者刪之。彙成一代雅音,作 為後學程式。至於自製各詞,雖照依古人格調、句讀、四聲、陰陽而填,然字面既 異,即工尺難同。亦令善謳者,逐字逐句以笛板合之。遇有拗嗓不順處,即時指出 其字應換某聲字方協,隨手更正。縱使詞乏清新,而律無舛錯矣。

論四聲 平仄者,沈休文四聲也,平聲謂之平,上去入總謂之仄。平有陰陽,仄有上去入。 倘用乖其法,則為失調,俗稱拗嗓。蓋平聲尚含蓄,上聲促而未舒,去聲往而不反 ,入聲逼側而調難自轉。北曲入聲無正音,是以派入平上去三聲中。南曲不然,入 聲自有入聲正音,不容含混。

陰陽 天地自然之理,輕清上浮者為陽,重濁下凝者為陰。乃中原音韻反以清為陰,濁為 陽。陰陽倒置者何歟。蓋周氏之韻,專為北曲而設。北音重濁,凡唱重濁字皆揭起 ,唱輕清字皆抑下,正與南音相反。南音唱輕,清字皆高唱,重濁字皆低。其仍以 清聲名陰,濁聲名陽者,亦緣周氏之書,遵用已久,驟難更正。如沈約韻,後人雖 明知其謬,而千餘年來遵為功令,竟成不刊之典,因沿錯誤如此。其實南曲自有南 方之音,若遵周氏北方音協,而歌龍字為驢東切、歌玉為御,綠為慮,宅為柴,落 為潦,責為哉,不為補,角為教,鶴為號,聽者有不掩耳而走哉。詞曲既播管弦, 必高下抑揚,參差相錯,引如貫珠,而後可入律呂。倘宜揭也,而或用陽字,則聲 必欺字。宜抑也,而或用陰字,則字必欺聲。陰陽一欺,則調必不和。欲詘調以就 字,則聲非其聲。欲易字以就調,則字非其字。窘矣。故凡填詞者,先辨宮調南北 ,再遵南北音聲,斟酌下字,為知音齒冷。

中原音韻論陰陽 中原音韻論陰陽字,惟平聲有之,上去俱無。吳江沈君徵,議其尚欠精詳。乾隆中 ,昆山王履青著音韻輯要一書。於平聲陰陽之外,又增出去聲陰陽,較證反切,極 為允當。然每字皆具四聲,平去既分陰陽,一入何以獨闕。再四推尋,而後歎周氏 之專論平聲陰陽,非無故也。蓋平聲字,陰陽清濁不同,出口便可定準。其上去入 三聲字,則皆隨平聲而定者,雖亦可分陰陽,而其聲由接續而及,介在兩間者居多 ,即如東同韻中,風字,陰平也,其調四聲曰,風唪鳳拂。是唪鳳拂三字,隨風字 牽連而屬陰聲矣。而馮字陽平也,其調四聲,亦曰馮唪鳳拂,是唪鳳拂三字,又隨 馮字牽連而為陽聲矣。將何從而定其陰陽乎。他如蔥蟲通同烘紅等字,皆陰陽同調 。此外各韻,難以遍舉。前明會稽王伯良著曲律,謂平聲字亦有陰陽兼屬者。引元 燕山卓從之所著中原音韻類編,每類於陰陽二聲之外,又有陰陽通用之一類。如東 之類為陰,戎之類為陽。而通同之類,則陰陽並屬。謂為五音中有半清半濁之故, 其說亦頗有理。愚謂四聲中,平聲字可高可低,故陰陽必分。其去聲字最高最長, 故亦須分別陰陽,俾歌者有悠揚綿邈之致。若上聲字低而短,稍加高長,便非本聲 。而入聲字則最低最短,出口急須唱斷,方肖入聲字眼。是以皆不必再分陰陽,並 非上入二聲無陰陽也。

曲應用詞韻 詞韻與詩韻不同,曲韻又與詞韻有別。古詩用古韻,有通協轉注等法。近體用今韻 ,不許稍有出入。詞韻則三聲互協,上去並押,已較詩韻為寬。曲為詞餘,自應用 詞韻。乃周氏中原音韻出,而作北曲者守之兢兢,奉為金科玉律,其實罅漏甚多。 即就其所取東鐘二字立作韻目而言,已欠妥協。夫詩韻之一東二冬,只取一字,豈 非以聲有陰陽之故耶。若然,自應取一於陰,取一於陽,方洽立韻之旨。乃東鐘、 支思、先天、歌戈、車遮、庚青,皆兩陰字。齊微、魚模、尤侯,則兩陽字。寒山 、桓歡、廉纖,則陰陽兩倒。僅江陽、皆來、真文、蕭豪、家麻、侵尋、監鹹七韻 不誤,要亦偶合,非真有定見也。昆山王氏音韻輯要,為二十一韻,分東同、江陽 以至監咸、纖廉為二十一卷,陰陽各取一字為韻目,得其要矣。

沈去矜詞韻切當 詞韻寬於曲,而曲韻反嚴於時,殊為失當。詩賦均以韻為限,雖雒誦疾徐隨人,然 至押韻處,必須頓斷,故不許出韻。取上下諧協,令讀者聽者,鹹有鏗鏘和洽之美 。詞付歌喉,抑揚頓挫,其板眼不必定在押韻處,是以三聲通押。北曲本弦索調, 字多聲促,與今之弋陽梆子二簧等腔,筋節略相類。故押韻處亦嚴,此中原音韻之 所由作也。至若南曲聲調宛轉悠揚,一字有下數板者,讀之知其有韻歌之殊,不以 韻為斷也。乃李笠翁深訾出韻,王伯良於琵琶、荊釵、還魂等記,亦病其用韻太雜 。至謂元明諸劇,無一合者,持論何苛也。夫琵琶等記,傾倒聲場,已數百年。幾 於無日不歌,未聞有以用韻不類而斥之者。且其人皆在周德清之前,彼時尚無所謂 曲韻者,焉能預料數十年後,有中原音韻一書,而先揣摩韻腳,以相符合耶。此論 與今之奉沈韻為宗,而妄議漢魏古詩為失韻者,又何以異。鄙意用韻謹嚴,乃詞曲 中之一事。若僅於韻腳無舛,遂稱良工,而遇俊語佳辭,概以出韻見擯,豈公論哉 。又嘗讀內典經偈,見有四五六七字為句者,與歌謠相類。連編累牘,全不用韻。 順口誦去,毫不覺其格閡。即梵唄諷誦,亦有節奏可聽。於此悟曲韻之無甚緊要矣 。填詞家遵用沈去矜詞韻,極為切當,本不必旁及曲韻。惟既以笙簫度所著詞,即 與歌時曲無異,故牽連書之。

詞調之始 詞有調名,始終漢之朱鷺、艾如張,梁陳之折楊柳、玉樹後庭花等篇。唐宋為花庵 、草堂諸調。大晟樂府所集,有六十家八十四調,後漸增至二百餘調。換羽移宮, 代有新增。今載在欽定詞譜者,共八百二十六調,分二千三百二十六體。有一調數 名,亦有一名數調者。自十四字起,至二百四十字止。其體有單調、雙調、三疊、

  • 四段之不同。其句讀自一字至九字,各有一定格法。

如四字句,有上一下一中兩字相連者。五字句,有上一下四者。 六字句,有上三下三者。七字句,有上三下四者。 八字句,有上一下七、或上五下三、上三下五者。 九字句,有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上三下六者。 難以悉數。大約以整句為句,半句為讀,直截者為句,蟬聯不斷者為讀。毛稚黃謂 十六字至五十八字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未知 何所據依。不若專以字數起算之為簡淨也。

圖譜杜撰 一調數體者,自應取創始之詞,及宋詞之最佳者作為正體。其餘字數多寡不同,或 字數難同,而句韻各異者,概列為又一體。圖譜於正體之外,類錄各詞,強標第一 第二體等目,憑臆杜撰,牽強難從。字數句韻雖同,而一詞數闋,或一人數詞,平 仄互有同異者,必須專指一詞為定體,且指出其詞首句作準。如填臨江仙調,若從 牛希濟五十八字詞,即於題下注明〔從牛希濟柳帶搖風漢水濱詞〕。若從和凝五十 四字詞,亦於題下注明〔從和凝海棠香老春江晚詞〕。若從蘇子瞻六十字細馬遠馱 雙侍女詞,或從尊酒何人懷李白詞,均於題下注出,以免含混。逐字逐句,照本填 入,能四聲陰陽俱講為妙,否則平仄二聲斷不容有錯誤。慎勿因圖譜有可平可仄之 說,任意雜湊,轉致不成聲調也。

自度曲 自度新曲,必如姜堯章、周美成、張叔夏、柳耆卿輩,精於音律,吐辭即協宮商者 ,方許製作。若偶習工尺,遽爾自度新腔,甘於自欺欺人,真不足當大雅之一噱。 古人格調已備,盡可隨意取填。自好之士,幸勿自獻其醜也。

詞禁 詞有聲調,歌有腔調,必填詞之聲調,字字精切,然後歌詞之腔調,聲聲輕圓。調 其清濁,協其高下,首當責之握管者。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 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一調中有數句連用仄聲住腳者,宜一上一去間用。韻 腳不得用入聲代平上去字。王伯良有曲禁四十條,今摘其與詞同禁者十一條列後: 平頭〔第二句第二字,不得與第一句第一字同音。〕 合腳〔第二句末一字,不得與第一句末字同音。〕 上去疊用〔上去字須間用,不得連用兩上兩去,兩上字連用,尤為棘喉。〕 上去去上倒用〔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 入聲三用〔不得疊用三入聲字。〕 一聲四用〔不論平上去入,不得疊用四字。〕 陰陽錯用〔宜陰不得用陽字,宜陽不得用陰字。〕 閉口疊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尋,或又用監咸、纖廉等字。其現成雙字 ,如深深毿毿懨懨類不禁。〕 疊用雙聲〔字母相同,如玲瓏、皎潔類,止許用二字,不許連用至四字。〕 疊用疊韻〔字同音,如逍遙、燦爛類,亦止許二字連用,不得連用至四字。〕 開口閉口〔凡閉口字如侵尋、監咸、纖廉三韻類,不可與開口韻同押。〕

詞禁須活著 詞禁諸條,亦須活看。如一聲不許四用一條, 查程垓江城梅花引詞〔睡也睡也睡不穩〕, 又王觀詞〔恐極恨極嗅玉蕊〕, 又蔣捷詞〔夢也夢也夢不到〕,均連用七仄字,乃此調定格,斷不可易。 至若陸游繡針停詞〔卻恐自說著〕, 高觀國玲瓏四犯詞〔此意等寫翠箋〕, 周邦彥西河詞〔酒旗戲鼓甚處市〕, 陳允平西河詞〔買花問酒錦繡市〕, 秦觀金明池詞〔過三點兩點細雨〕, 曹勳醉思仙詞〔按鏤板緩拍〕, 葛長庚十二時慢詞〔一歲復一歲〕, 辛棄疾蘭陵王詞〔紉蘭結佩帶杜若〕, 鄭意娘勝州令詞〔傳粉在那裏〕,皆用五仄字。 蘇軾醉翁操詞〔翁今為飛仙〕, 史達祖壽樓春詞〔裁春衫尋芳〕, 〔自少年消磨疏狂,算玉簫猶逢韋郎〕,皆連用五平字。 而陳亮彩鳳飛詞〔經綸自入手,不了判斷〕二句,連用七仄字。 蘇軾賀新郎詞〔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蔌蔌〕三句,連用十一仄字。 其餘四仄四平,指不勝屈,豈能盡諧律呂,恐其中不無尚可商榷者。 又入聲三用一條,若程垓摘紅英詞〔殢紅偎碧,惜惜惜〕, 〔幾時來得,憶憶憶〕, 陸游釵頭觀詞〔幾年離索,錯錯錯〕,〔錦書難託,莫莫莫〕,皆連用 一韻四入字。呂渭惜分釵詞〔暝色連空重重,近日情悰忡忡〕, 〔無計遲留休休,清夜濃愁悠悠〕,皆四平連用。 唐氏答陸游擷芳詞〔獨語斜闌,難難難〕,〔咽淚妝歡,瞞瞞瞞〕,則 五平連用。且四平一韻者,此亦定格如是,不能改也。至無關格調者, 仍宜細心點勘,去其太甚,勿令讀者礙眼,歌者礙口可也。

詞宜反復吟哦 四聲平仄呼吸抑揚,均有自然之妙。即平素不習工尺者,能於照譜填成之後,反復 吟哦,自有會心愜意處。大略陰平宜搭上聲,陽平宜搭去聲,不必拘泥死法。昔人 謂孟浩然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詩尚如此,詞可忽乎哉。

宮調 宮調之辨,愈解愈紛,幾於無可捉摸。有一詞而數調兼收者。有詞之字數、句韻俱 同,而分屬兩調者。古譜失傳,今名互異,其何以謂之宮調,何以有宮,又復有調 ,不得不追溯其源,為初學先路。按王伯良宮調論曰:宮調之立,蓋本之十二律五 聲,古極詳備,而今多散亡也。撮其要領,則律之自黃鐘以下凡十二也。聲之自宮 商角徵羽而外,又有半宮半徵,共為七也。古有旋相為宮之法,以律為經,復以律 為緯乘之。每律得十二調,以七聲合十二律,共得八十四調,此古法也。然不勝其 繁,後世省為四十八宮調。四十八宮調者,以律為經,以聲為緯。七聲之中,去徵 聲及變宮、變徵,僅省為四。以聲之四乘律之十二,於是每律得五調,合為四十八 調。四十八調者,凡以宮聲乘律皆呼曰宮,以商、角、羽三聲乘律皆呼曰調。列其 目於左: 黃鐘〔宮俗呼正宮。商俗呼大石調。角俗呼大石角調。羽俗呼般涉調。〕 大呂〔宮俗呼高宮。商俗呼高大石調。角俗呼高大石角調。羽俗呼高般涉調。〕 太簇〔宮俗呼中管高宮。商俗呼中管高大石調。角俗呼高大石角調。羽俗呼中管高 舟涉調。〕 夾鐘〔宮俗呼中呂宮。商俗呼雙調。角俗呼雙角調。羽俗呼中呂調。〕 姑洗〔宮俗呼中管中呂宮。商俗呼中管雙調。角俗呼中管雙角調。羽俗呼中管中呂 調。〕 仲呂〔宮俗呼道調宮。商俗呼小石調。角俗呼小石角調。羽俗呼正平調。〕 蘇賓〔宮俗呼中管道調宮。商俗呼中管小石調。角俗呼中管小石角調。羽俗呼中管 正平調。〕 林鐘〔宮俗呼南呂宮。商俗呼歇指調。角俗呼歇指角調。羽俗呼高平調。 夷則〔宮俗呼仙呂宮。商俗呼商調。角俗呼商角調。羽俗呼仙呂調。〕 南呂〔宮俗呼中管仙呂宮。商俗呼中管商調。角俗呼中管商角調。羽俗 呼中管仙中調。〕 無射〔宮俗呼黃鐘宮。商俗呼越調。角俗呼越角調。羽俗呼羽調。〕 應鐘〔宮俗呼中管黃鐘宮。商俗呼中管越調。角俗呼中管越角調。羽俗呼中管羽調 。〕 以上所謂四十八調也。自宋以來,僅存六宮十一調,載在中原音韻。其所屬曲聲調 ,各自不同。其六宮仙呂宮,曰南呂宮,曰中呂宮,曰黃鐘宮,曰道宮。其十一調 曰大石調,曰小石調,曰高平調,曰般涉調,曰歇指調,曰商角調,曰雙調,曰角 調,曰越調,此即所謂十七宮調也。

十三調 自元以來,北亡其四,曰道宮,曰歇指調,曰角調,曰宮調。南又亡其一,曰商角 調。自十七宮調而後,又變為十三調。

宮聲不用 十三調者,蓋盡去宮聲不用。其中所列仙呂、黃鐘、正宮、中呂、南呂、道宮,但 可呼之為調,而不復呼之以宮,如曰仙呂調、正宮調之類。然惟南曲有之。變之最 晚,調有出入。詞則略同,而不妨與十七宮調並用者也。

今樂不全應古法 其宮調之中,有從古所不能解者,宮聲於黃鐘起宮,不曰黃鐘宮,而曰正宮。於林 鐘起宮,不曰林鐘宮,而曰南呂宮。於無射起宮,不曰無射宮,而曰黃鐘宮。其餘 諸宮,又各立名色。蓋今正宮實黃鐘宮,而黃鐘宮實無射宮也。此沈括所謂今樂聲 音出入,不全應古法,但略可配合,雖國工亦莫知其所因也。

南北九宮譜 南詞舊有九宮十三調二譜,九宮譜有詞,十三調譜無詞。今之南北九宮譜所載,六 宮十八調:一曰南仙呂宮,二曰北仙呂調,三曰,南中呂宮,四曰北中呂調,五曰 南大石調,六曰北大石角,七曰南越調,八曰北越角,九曰南正宮,十曰北高宮, 十一曰南小石調,十二曰北小石角,十三曰南高大石調,十四曰北高大石角,十五 曰南南呂宮,十六曰北南呂調,十七曰南商調,十八曰北商角,十九曰南雙調,二 十曰北雙角,二十一曰南黃鐘宮,二十二曰北黃鐘調,二十三曰南羽調,二十四曰 北平調。按曲譜所載,亦與九宮譜略同。惟多南北般涉二調,暨仙呂入雙調。九宮 譜以仙呂雙調聲音回別,不可強合。仍將仙呂歸仙呂,雙調歸雙調,惟用南仙呂、 北雙角合成套數,以存其舊。而般涉調與中呂調,互相出入,故不另列調名也。

引子 引子即登場第一曲,北曰楔子,南曰引子,本於詩餘。原可加板作曲,向來唱引子 者,皆於句盡處用一底板。今照九宮譜填出工尺,各宮調皆有引子。獨羽調無之, 借用仙呂引子。

過曲集曲 引子下第一曲為過曲,南曰正曲,北曰雙曲。南又有集曲,俗稱犯調,以各宮牌名 彙集而成曲者。九宮譜以其名欠雅,改為集曲。

尾聲 引子曰慢詞,過曲曰近詞,中曲曰換頭,煞曲曰尾聲,或曰廢餘,或曰意不盡,或 曰十二時,以凡尾聲皆十二板,故名,其實一也。古曲有豔有趨,豔在曲前,即今 引子。趨在曲後,即今尾聲。

板眼 詞字之右,詳注工尺。照依納書楹曲譜。、者紅板為頭板。 × 者黑板為頭贈板。□ 者紅閃板為腰板。IX者黑閃板為腰贈板。─者為底板。者為中眼。△者為閃眼。

詞注四聲 詞字之左,詳注平仄四聲,遇平去陰聲字,則加,以省筆黑。

碎金詞譜 以上諸論。因近日詞人,專求俊句,每置平仄宮調於不問。所謂佳者甚多,而是者 絕少也。前刻碎金詞譜,皆有宮調可尋,即自作各詞,亦字斟句酌,務求復古,故 不得不瑣屑推敲,覽者幸勿嗤為膠柱也。其一切論說,詳載碎金詞譜凡例中。茲不 復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