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004

 卷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卷五 

監 修 官 資善大夫 太子少師  姚廣孝

      資政大夫 戶部尚書  夏元吉      

總 裁 官 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 奉政大夫  胡廣 等奉敕修



  丙申春二月壬子朔,張士誠陷平江


  ○丙子,上率常遇春等擊蠻子海牙於採石。時敵舟聯絡江上勢甚盛。乃命遇春設疑兵以分敵勢,而以大兵薄之。及戰,遇春率舟師沖其中,敵舟分為二。我師左右縱擊,飛礟中敵舟,輙糜碎。自辰至午,戰益急,敵大敗,俘獲萬計,盡得其舟艦。蠻子海牙以餘眾走集慶。


  三月辛巳朔,上率諸軍取集慶,自太平水陸並進。


  ○癸未,至江寧鎮。先攻陳兆先營,大破之。進拔其栅,擒兆先,盡降其眾,得兵三萬六千人。擇其驍勇者五百人置麾下,五百人者多疑懼不自安。上覺其意,至暮,令其悉入衛,屏舊人於外,獨留馮國用侍臥榻旁。上解甲,酣寢達旦。疑懼者始安,乃相語曰:「既活我,又以腹心待我,何可不盡力圖報?」及攻集慶,多先登陷陣。

  ○庚寅,上進兵集慶。未及城五里,諸軍鼓噪而進。元兵皆破膽。行臺御史大夫福壽督兵出戰,我師擊敗之。福壽閉城拒守。大軍傅[1]城下,將士以雲梯登城。城中莫能支,遂克之。福壽猶督兵巷戰,兵潰,坐伏龜樓前指揮左右,更欲拒戰。或勸之遁,福壽叱而射之,督戰不已,遂死於兵。平章阿魯灰、參政伯家奴及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等皆戰死,獲其御史王稷[2]、元帥李寧等三百餘人,蠻子海牙走投張士誠水寨元帥康茂才。苗軍元帥尋朝佐、許成、劉哈剌不花、海軍元帥葉撒及阿魯灰部將完都等各率眾降,凡得軍民五十餘萬。上入城,悉召官吏父老人民,諭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紛擾,兵戈並起,生民塗炭。汝等處危城之中,朝夕惴惴不能自保。吾率眾至此,為民除亂耳。汝宜各安職業,毋懷疑懼。賢人君子有能相從立功業者,吾禮用之。居官者慎毋暴橫以殃吾民。舊政有不便者,吾為汝除之。」於是城中軍民皆喜悅,更相慶慰。

  ○辛卯,上周覽城郭,謂徐達等曰:「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倉廩實,人民足。吾今有之,諸公又能同心協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達曰:「成功立業,非偶然。今得此,殆天授也。」乃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置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命趙忠為興國翼元帥,以守太平。得儒士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皆錄用之。
    ○置上元江宁二县

  ○上既定金陵,欲發兵取鎮江。慮諸將不能禁戢士卒,為民患。明日,召諸將,數以嘗縱士卒之過,欲寘之法,李善長懇救乃免。於是命徐達等將兵以往,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汝等將兵往,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殺[3]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諸將皆頓首曰:「謹受命。」

  ○丙申,徐達、湯和、張德[4]麟、廖永安等進兵攻鎮江。

  ○丁酉,克之。苗軍元帥完者圖出走,守將叚武、平章定定戰死。達等自仁和門入,號令嚴肅。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己亥,以鎮江為淮興鎮江翼元帥府,命徐達、湯和為統軍元帥,改鎮江路為江淮府。

  ○置秦淮翼元帥府,以俞通海為元帥。


  夏四月辛亥朔


  ○壬子,張士誠將趙打虎陷湖州。

  ○乙丑,克金壇縣。


  五月庚辰朔,太平府當塗縣民獻瑞麥一莖二穗者,凡二本。


  六月庚戌朔

  ○乙卯,元帥鄧愈、邵成、總管湯昌率兵攻廣德路,克之。改為廣興府,置廣興翼行軍元帥府,以鄧愈、邵成為元帥,湯昌為行軍總管。

  ○辛未,置行樞密院於太平,以總管花雲為院判。

  ○元帥湯和、總管吳德興等帥廣興、淮興二翼兵攻加山富莊[5]寨,平之。

  ○壬申,降人陳保二叛降於張士誠,誘執詹、李二將以去。保二,常州奔牛壩人。初,聚眾以黃帕首,號「黃包頭軍」。湯和等兵下鎮江,徇奔牛呂城,保二以眾降。至是,復叛。

  ○乙亥,遣儒士楊憲通好於張士誠。書略曰:「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吳郡。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士誠得書不悅,拘留憲不遣。


  秋七月己[6]卯朔,諸將奉上為吳國公。以元御史臺為公府,置江南行中書省,上兼總省事,以李善長、宋思顏為參議,李夢庚、郭景祥為左右司郎中,侯原善[7]、楊原杲、陶安、阮弘道為員外郎,孔克仁、陳養吾、王愷為都事,王璹[8]為照磨,欒鳳為管勾,夏煜、韓子魯為博士。


  ○置江南行樞密院,以元帥湯和攝同僉樞密院事。

  ○置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以馮國用為都指揮使。

  ○置左右等翼元帥府,以華雲龍、唐勝宗、陸仲亨、鄧愈、陳兆先、張彪、王玉、陳本等為元帥。

  ○置五部都先鋒,以陶文興[9]、陳德等為之。

  ○置省都鎮撫司,以孫養浩為鎮撫。

  ○置理問所,以劉禎、秦裕為理問。

  ○置提刑按察使司,以王習古、王德芳為僉事。

  ○置兵馬指揮司,譏察奸偽,以達必大[10]為指揮。

  ○置營田司。

  ○辛巳[11],張士誠誘我斥候以舟師,攻鎮江。統軍元帥徐達等禦之,敗其軍於龍潭。上聞使諭徐達曰:「張士誠起於負販,譎詐多端。今來寇鎮江,是其交已變。當速出軍攻毗陵,先機進取,沮其詐謀。」於是達帥師攻常州,進薄其壘,且遣使來告:賊已窘迫,請益師以破之。上復遣兵三萬往助之。於是達軍於城西北,湯和軍城北,張彪軍於城東南。士誠遣其弟張九六以數萬眾來援。達曰:「張九六狡而善鬥,使其勝勢不可當。吾當以計取之。」乃去城十八里,設伏以待。仍命總管王均用率鐵騎為奇兵。達親督師與九六戰,鋒既交,均用鐵騎橫沖其陣,陣亂。九六退走,遇伏馬蹶,為先鋒刁國寶、王虎子所獲,並禽其將張、湯二將軍。九六即士德,梟鷙有謀。士誠陷諸郡,士德力為多。既被禽,士誠氣沮。上欲留士德,以誘致士誠。士德間遺書,士誠俾降元,以謀我,乃誅之。


  八月己酉朔,張士誠元帥江通海來降。


  ○庚午,上以陳保二之叛由諸將不戢,士卒虐取保二貲,致怨而叛。及攻常州,又久不下。命自元帥徐達以下,皆降一官。以書責達等曰:「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以補前過。否則,必罰無赦。」


  九月戊寅朔,上如江淮府,入城先謁孔子廟。分遣儒士[12]告諭鄉邑,勸耕桑,築城開塹。命總管徐忠置金山水寨,以遏南北寇兵。上遂還。


  冬十月丁未朔,以常遇春為管軍總管,尋昇為統軍大元帥。


  ○戊申,張士誠兵既敗於常州,又以其弟九六被禽,士誠懼,遣其下孫君壽奉書,來請和曰:「始者,竊伏淮東,甘分草野。緣元政日弛,民心思亂。乘時舉兵,起自泰州,遂取高郵,東連海堧。番官將帥,並力見攻,自取潰散,殺其平章實理門、參政趙伯器,遂成深讐。彼乃遣翰林待制烏馬兒齎詔撫諭,餌以爵賞,卻而不受。今春據姑蘇,若無名號,何以服眾?南面稱孤,勢使然也。伏惟上賢以神武之資,起兵淮右,跨有江東。金陵乃帝王之都,用武之國,可為左右建立大業之賀。向獲詹、李二將,禮遇未遣,繼蒙遣使通好。愚昧不明,久稽行李。今又蒙遣兵逼我毗陵,晝夜相攻,咎實自貽,夫復何說!然省己知過,願與講和,以解困厄,歲輸糧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以為犒軍之資。各守封疆,不勝感恩。」上復書曰:「睦鄰通好,有邦之常。開釁召兵,實由於爾。向者,用師京口,靖安疆場,師至奔牛呂城,陳保二望風降附。爾乃誘其叛逆,紿執我詹、李二將;暨遣儒士楊憲齎書通好,又復拘留。構兵開釁,誰執其咎?我是以遣將帥兵,攻圍常州,生禽張、湯二將。尚以禮待,未忍加誅。爾既知過,能不墮前好?歸我使臣、將校,仍饋糧五十萬石,即當班師。况爾所獲詹、李乃吾偏禆小校,無益成敗。張、湯二將,爾左右手也,爾宜三思。大丈夫舉事當赤心相示,浮言誇辭,吾甚厭之。」士誠得書不報。


  十一月丁丑朔


  ○壬午,徐達兵圍常州,久不下。上復益達精兵二萬人圍之。士誠守將誘我長興新附義兵,元帥鄭僉院以兵七千叛去。初,我師四面圍常州。及鄭僉院叛,我師四面去其三。達營於城南,常遇春營於城東南三十裡外。士誠兵挾鄭僉院攻徐達、湯和壘,達勒兵與戰;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自其壘來援,內外夾擊,大破之,生禽其將張德,餘軍奔入城。士誠復遣其將呂珍馳入常州,督兵拒守。達復進師圍之,城中益困。

  ○丁亥,皇第二子生,孝慈皇后出也。


  十二月丙午朔,復以江淮府為鎮江府。


  ○以王志為懷遠將軍、右副元帥,郭子興為管軍總管。

  ○甯國路長槍元帥謝國璽寇廣興府。元帥鄧愈擊敗之,禽其總管武世榮,獲兵千餘人。

校勘記

编辑
  1. 抱本「傅」作「薄」。
  2. 嘉本《國榷》《皇明本紀》作「槐。健按:王崇武《明本紀校註》云,玄覽堂本作「稷」。
  3. 嘉本「殺」作「屠」。
  4. 皇明本紀國榷同。廣本中本「德」作「得」,皇明本紀作「張德林」,疑即此人。
  5. 嘉本「莊」作「壯」。
  6. 舊校本改「巳」為「己」。
  7. 嘉本「善」下有「楊原善」三字,疑沿上下文誤增。
  8. 《國榷》同。廣本嘉本「璹」作「壽」。健按宋濂撰章溢神道碑言,孔克仁及僉事王璹因事被捕,則作「璹」當是也。
  9. 國榷同。抱本作「陶興」。
  10. 抱本作「達大」。國榷作「達必大」。
  11. 嘉本「巳」作「丑」。
  12. 抱本「士」作「生」。健按本卷第三頁前四行各本作「儒士」。
 卷三 ↑返回頂部 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