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度經/卷第四

大明度經卷第四 编辑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不可計品 譬喻品 分別品 本無品 不退轉品 恒竭清信女品 守空品

不可計品第十一 编辑

善業白佛言:「極大究竟明度,無極無量、無與等者。」

佛言:「然!如來無師一切智,是故明度不可稱量,安隱究竟,無與等者。」

善業白佛言:「云何,天中天!如來無師一切知無量無邊?」

佛言:「五陰不可計量,諸法亦爾。五陰無邊,諸法邊幅無獲其際者。用何等故,五陰、諸法亦盡處。云何,善業!虛空可計盡不?」

對曰:「不可盡,天中天!」

佛言:「諸法亦然。用是故,如來法、諸法無邊量。用法無量故,發心起學無量明度。如是本無心念。譬如虛空,無心無念,有心有念。」

因隨作是說不可稱計時,五百比丘、二十比丘尼得應儀,六十清信士、清信女皆得溝港,二十闓士逮得無所從生法樂,皆當於是賢劫中受決。

對曰:「甚深,天中天!明度,極大安隱究竟。」

佛言:「如爾云矣。出一切智、諸闓士、緣一覺道,悉從中出。譬若轉輪聖王,一切國土皆為臣隷,王無所憂。佛法、緣一覺法、應儀法皆從中出。

立五陰不受不入,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一切智道,不受不入。」

善業問:「何等一切智不受不入?」

佛言:「云何,若見應儀等所入不?」

對曰:「不見也,天中天!」

佛言:「善哉,善哉!我亦不見如來所入處。如我無所入,一切智亦無所入。」

愛欲天子、梵天子俱白佛言:「甚深,天中天!明度難了也。正使三千國土人民,過去佛時所作功德,一切皆信已具足過一劫,方是深明度中樂一日念不可量,深出彼德有餘。」

佛告諸天子:「正使復有賢人,聞是深法已得證,疾使彼輩所信樂過一劫,其功德不及是也。」

諸天子聞是,頭面著佛足,繞稍稍却遠,俱不復現,各自還去。

善業白佛:「若有闓士大士信是明度者,從何所來生?」

佛言:「譬如新生犢子不離母,如是闓士大士聞明度已,終不離經師,為從人道中來生。」

善業白言:「若有逮是功德,有從他方佛剎來生者無?」

佛言:「有他方佛剎供養已,從彼來生。若於兜術天上從慈氏闓士問慧,今欲求是法不懈,持是功德,復還得是經。若有前世時聞,不問中慧,今生聞是經,於中有疑、厭、不信樂,其人前世不從師問中事。復次,闓士大士前世時聞是,問其中慧,若一日二三日至五日,持是功德,今復還得是經,便信樂之。若有欲樂聞時,用是亂故,其心數轉,如稱乍低乍仰,從新學來,如是少信樂,當墮兩處——應儀、緣一覺道中。」

譬喻品第十二 编辑

佛告善業:「譬若大海中船卒壞,其船中人不取板檣,不能得渡,必於水死。若得板若檣,有健者乘騎,便不死。當知順隨海水出也。闓士大士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得無上正真道而不得明度,變謀明慧不得學,當中道得應儀、緣一覺道。其有信樂、定行、精進,欲逮無上正真道,得學明度權慧者,終不中道懈,過出應儀、緣一覺去,正在無上正真道中立。譬若士女持坏瓶取水,知不久必壞。所以然者,未成故。學不逮此深法,終不能逮一切智,便中道厭却,墮二道中。譬若持瓦瓶行擔水,安隱歸至。何以故?已成故。學得深法,知終不中道息,恣心上無上正真道。譬若大海中船,不善護,以財物着中,至於道壞,財物離散,亡其重寶。如是闓士大士正使至意學,不得深法,當知中道厭,便亡名寶,中道懈怠,墮二道中。

譬若有人施張大海中故船,補治,持財物著中,有所至,不中道壞,必到其處。如是闓士大士有信樂、定行、精進學,又得深法,終不中懈,正上無上正真道中立,終不墮兩道,正向佛門。譬如人年老而身病。云何,是人能從床自起不?」

善業言:「不能,天中天!或時起無力,不能自致,正使病愈能自起,會不能行步。」

佛言:「如是,闓士大士具如上所行學,不得深法而欲逮無上正真道,終不至佛,當中道懈,墮二道中。譬如老病人除愈,欲起行,有健人來扶持之,告曰:『無恐,我自相送,終不中道相棄,送著所樂處。』如是,具有上行闓士學得此深明度無極、變謀明慧,當知終不中道懈,必能究竟於中得無上正真道。」

分別品第十三 编辑

善業白佛言:「云何阿闍浮闓士學明度無極?」

佛言:「當與善友從事,以善意隨明度教。何等為隨教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棄定、智慧,當施與作無上正真道,莫著五陰。何以故?明度一切智無所著。莫得樂於應儀、緣一覺道。如是,善業!阿闍浮闓士稍入明度中。」

善業言:「闓士謙苦,天中天!欲索無上正真道者。」

佛言:「如是謙苦,安靖於世,為十方護、為自歸、為舍、為度、為臺、為導。何等為護?生死勤苦悉護教度脫,是為護。生老病死悉度之,是為自歸。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如來,為說經,無所著,是為舍。」

又問:「何等無所著?」

佛言:「五陰不著不縛,是五陰無所從生、無所從滅,是為闓士得佛時為世間舍。何等闓士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為世間度?度五陰非五陰,五陰為度,度為諸法。」

善業言:「如佛說度為諸法,諸經得最正覺。何以故?無所著故。」

佛言:「如是無所著闓士謙苦,念法不懈,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因說經如是,為度世間。何等為世間臺?譬如水中臺,其水兩避行。如是五陰,過去當來今現在斷,五陰斷者諸法學亦斷,諸法斷者是為定,是為甘露,為泥洹。闓士念法如是,便為說法,如是得無上正真道時為世間臺。何等為道?如是具得如上說五陰、諸法空,無來原、無去迹,如虛空。無異無想、無處無識,無所從生,如夢如幻、無邊無異。」

善業白佛言:「甚深,天中天!誰當了是者?」

佛言:「求佛以來久遠乃信之耳。過去佛時,於彼所作功德,如是人者乃明之矣。」

又問:「何謂求佛以來久遠?」

佛言:「去離於五陰以來,不復有之,乃明是深法。如是闓士,為道無量人。」

善業言:「是為人中之導。」

佛言:「然!闓士得如上所行,為無量人之導,是為大盟誓,為無量之人誓。不縛於五陰,不縛於應儀、緣一覺者,不捨一切智,不縛於諸法,是故為盟誓。」

善業言:「闓士求深明度,不愛三處——應儀、緣一覺至佛。」

「甚深,天中天!不有守者、不無守者。不無守者,從明度中為無所出法,為守定,為不守諸法,為守無所有,為守無極,為守無所著。」

佛言:「如是在明度中者,當如是不退轉。闓士於明度中無所適著,終不隨凡夫語,不信餘道,不恐不畏不懈怠。當作是知,其人於過去佛已受斯明也。」

復白佛言:「闓士不恐不畏不懈怠,何緣當念明度中觀視?」

佛言:「心向一切智,是為觀。」

「何謂心向一切智?」

佛言:「心向如空,是為觀視。不視不可計,一切智如不可計,是為非五陰。不入、不得、不知,不有知、不無知,無所生、無所敗、無作者,無來原、無去迹,無所見、無所在,如是不可限虛空,不可計一切智亦然。無作佛、無得佛者,無從五陰中得佛者,亦不從六度得佛。」

愛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甚深,天中天!難曉難知。」

佛語諸天子:「如是如來視,如是安隱甚深。是知悉知不退轉無上最正覺,亦無最正覺。」

諸天子白佛言:「希有信是經者,愍念世間故說之。世人所欲皆著。」

佛言:「如是。」

本無品第十四 编辑

善業白佛言:「諸法隨次無所著,無想如虛空,是經無所從生,諸法索之無所得。」

愛欲天子、梵天子言:「善業所為,如如來教,但說虛空慧。」

善業言:「如來是隨如來教。何謂隨教?如法無所從生為隨教,是為本無,無來原亦無去迹。諸法本無,如來亦本無無異。隨本無,是為隨如來本無。如來本無立,為隨如來教。與諸法不異,無異本無。無作者,一切皆本無,亦復無本無,等無異。於真法中本無,諸法本無,無過去當來今現在,如來亦爾,是為真本無。闓士得本無如來名,地為六震,是為如來說本無,是為弟子善業隨如來教。復次,五陰、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不受,是為隨教。」

秋露子白佛言:「本無甚深,天中天!」

當說本無時,二百比丘得應儀,五百比丘尼得溝港道,五百諸天人皆得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六十闓士新學得應儀道。

佛語秋露子:「是六十人過世時,各供養五百佛,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棄定、不知空。雖空,不得明度、變謀明慧之護,今皆墮應儀道中。

闓士有道得空,無色無願,不得明度、變謀明慧,便中墮彼兩道。譬若大鳥,其身二萬里,無翅,從天上自投,中欲還,寧能不?」

對曰:「不能。」

「至地,欲令身不痛,寧能不痛乎?」

對曰:「不能。或悶、或死。何以故?其身大而無翅。正使闓士如恒沙劫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求色定,不入空、不入明度,不得變謀明慧,心大起索佛道,一切欲作佛,便中道得應儀、緣一覺。若於佛所,具如上行,又聞佛一切智,皆念求如色,是為不持如來戒定慧,不知一切智,但聞聲心相,如聞耳,便從是作無上平等最正覺,會不能得,便中道墮彼。何以故?不得深法故。」

秋露子白佛言:「如佛所說,念中慧闓士離深法,便得應儀、緣一覺。若真欲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學明度、變謀明慧。」

愛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難曉明度無上正真道。」

善業言:「難了,天中天!如我念是惠者,無上正真道易得耳。何以故?無有,當何從得佛。何以故?諸法皆空,索法不可得。當作佛者,索法無所得。是求佛易得耳。」

秋露子言:「如所說者難得。何以故?空不念當作佛。是法如虛空,設易得者,何以恒沙闓士皆逮?」

報言:「云何,用五陰逮乎?」

曰:「不也。」

「離五陰逮乎?」

「不也。」

「云何?」

秋露子曰:「五陰本無,寧逮乎?」

曰:「不也。」

「離之有法逮者不?」

曰:「不也。」

「云何,是本無使逮不?」

曰:「不也。」

「離之有法使逮不?」

曰:「不也。是法不得何所法使逮者。」

秋露子曰:「如子所說,大士等遊都無逮者。佛說三有德之人求應儀、緣一覺、至佛道。於三不計三,為求一道。如善業所說。」

滿祝子語秋露子:「善業說一道,當問。」

秋露子言:「說一道,我用是故問。」

答曰:「云何,於本無中見三道耶?」

曰:「不見也。何以故?從本無中不可得三事。」

善業言:「本無一事得乎?」

曰:「不也。」

「於本無中得一道乎?」

曰:「不也。」

善業言:「設是諦不可得者,何故復說應儀、緣一覺、佛?如所說道,本無無異,聞本無心不懈怠,是必得最正覺。」

佛言:「如爾無異,持佛威神,使若說本無等無異。」

秋露子問:「何等為覺?」

佛言:「無上正真道即是也。」

善業問佛:「何等為成就於闓士?」

佛言:「一切人皆等視,慈心加哀,不得瞋恚。作是立,當作是學。」

不退轉品第十五 编辑

善業問佛:「不退轉闓士大士,當何以比觀其行相知是?」

佛言:「如逮得禪者不動不搖,如應儀地,如緣一覺地,如佛地,如本無終不動。佛說本無。聞者不言非虛空本無,本無是所有,本無如本亦不言非。如聞已,若轉於餘處聞,終不疑、不言是非。如本無立,其所言誠而重,不說不軌凡夫,逆道之作不觀視。用是比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轉大士。

復次,不形相沙門梵志面貌。是別之諦知諦見,終不詞拜華香施天,亦不教他人。為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終不生惡處,不作婦人身,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不退轉大士持戒,身自不殺、教人不殺,身自不盜、教人不盜,身自不婬、教人不婬,身自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嫉妬、恚、癡。是十戒皆自持,復教彼守行,夢中自護十戒,面見如是,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學諸法,用是心學是法,令群生安隱為說經,持是經受令分德,願群生令得斯淨定以明自立,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大士深法說時,終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所言軟美。少睡臥行步,出入不亂,心徐行安諦,擇地而行。

被服衣中常清淨,無蚤虱塵垢亦無憂,身中無八十種虫。所以然者?闓士大士六度功德過於賢聖,稍欲成滿,身心淨潔悉受高志。」

善業白佛言:「云何,天中天!闓士大士心淨潔?」

佛言:「所作功德轉增稍上,心無所礙,功德悉逮,是心淨潔過應儀、緣一覺上,用是比相行具足知。又有來供遺者,不起喜。一切無慳,於深經說未常有厭,深入智中。若餘處欲聞經者,持是明度為說之。其有餘道所不正者,持明度為正之。經中所出法,悉持無常之事以語之,諸世間經書所不能解者,持是明度為解之,用是相行具足知。是弊邪稍稍來到其所,便於邊化作八大地獄,中有諸闓士,便指言:『斯人皆從前佛受決為不退轉。今皆墮地獄中。佛為授,若地獄耳。若當疾悔之,言:「我非不退轉。」設若言爾者,不復入地獄中,當生天上。』」

佛言:「設是心不動者,知是不退轉,用是相行具足知。邪復化作師,被服往至其所:『若前從我聞,所受悉棄之,皆不可用。若疾悔之,隨我言者,我日來問訊。不用我言,終不復來。莫復說此事,我不欲聞。前說皆外事耳,更受我言,是佛所說也。』」

佛言:「聞是,設令動轉者,當知其人不從過去佛受決,未升大士舉中在不退轉地。設令不動轉,念是經,虛空所致,作是思惟,不信邪言。譬如比丘得應儀不受邪言,眼見經證,是為空所致,終不可動。如應儀、緣一覺所念法,終不復還,是大士向佛亦然矣。正在不退轉地立,是為極度,用是相行具足知。弊邪復往到其所,更作異人言:『若所求者,為求苦耳,非求佛法也。若負斯難用之為求,若在惡道歷世彌久,適得為人,不嘗思惟自患厭耶?當於何所更索是軀?何不早取應儀,用佛為求乎?』」

佛言:「設不轉者,邪復捨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闓士在其邊立,復往指言:『若見是闓士,皆供養如恒沙佛衣、食、臥具、醫藥,具足受法問慧,當所行所求悉學,如法住如法求,皆入中作斯學行,常不得佛。汝緣得乎?』」

佛言:「設是不動者,邪去不遠,化作比丘輩言:『是應儀過世時皆求闓士道,取應儀已,若何從得佛?』」

佛言:「用是故,闓士大士作是行,從他處聞,心不轉不異,於是中復覺知邪,為佛所語無異,求大明植志。若茲者,設不得佛,佛語為謬。佛語不欺,當作是學,當作是求,諦護是教心不動轉,從中覺邪。用是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轉矣。又邪嬈言:『佛如虛空,是經行無邊不可得極。何以故?是經義可知,觀其所趣皆虛空矣,為中勤苦不當,覺知邪事邪作是經耳。云何欲得佛?是非佛所說。』」

佛言:「夫賢士女視明慮長,諦議自議:『妖邪多巧,以逆為順。怪來不傾,牢如須彌。』用是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轉也。作一禪、二禪、三禪、四禪,是定隨是四禪不錄禪是所禪,作是定用入欲中故,不退轉闓士大士不隨定教,淨過定上,用是相行具足知。又有共稱其名德者,不以喜,心不動亂,常正心。設在家不有重婬,若時有欲,如過大空澤中飲食時,恐怖畏盜賊欲疾去,自念:『我何時當出是空澤中?念婦人惡露不淨,非我淨法。』當作是念。何以故?念使十方人安隱故。」

佛言:「如是其福具足,得明度威神力,使作是念,用是相行具足知。又惒夷洹翼從防衛,餘鬼神不敢附,不失心志,不妄起心,身無瘡厲,六情雅具,聖雄而不自顯,不誘他婦女,若符呪藥不行之,亦不教人婬穢行,不以歷口,非法惡念無由生哉。用是相行具足知。

「復次,善業!將以何行名為不退轉?不退轉者,不與無道主佞孽臣賊盜偷寇軍謀殘生,非法士女蠱道婬妷,錢穀屠酒祀,繒綵香熏倡優調戲,入海投難求榮採利,如斯之徒終始不友。闓士從事不離一切智,常譽賢者以為談首,遠愚近聖,尊戴三寶。爾故誓曰:『不退轉闓士常願生異方佛剎。』

願高誓重,必獲往生。用是故,常見佛得供養。如是願從欲處、色處、空處,從彼來生中國,於闓士家大明卿八正談抱義典,逆事不豫,遠邊地無佛處,性淨真不犯法。如是相行具足知為不退轉。不退轉闓士不言我是、不疑我非、不中疑。譬如得溝港道,於其地終不疑。邪事適起即覺知,寧殞命而不佪心,自於其地終不疑不懈。無應儀、緣一覺心,心不念佛難得安住。其地心大無表、勇而無勝。何以故?如是住,無能過者。用是故,邪愁毒,便化作佛身,往謂之曰:『若於是可取應儀證,若未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決。何以故?若不得是相行,何因得乎?』知非佛也,是邪耳。如佛所說思惟視之,是邪所為欲使我轉。」

佛言:「設不動者,知已於過去佛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決,其悉知法行忠正者,代不惜身命一切法,悉受往古來今諸佛明法,悉護持之。用是故,不惜身命,未常懈,無厭時。如來及諸弟子說經時不疑言非。何以故?逮得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持是功德,悉具足知是不退轉闓士大士。」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 编辑

善業白佛言:「不退轉闓士從大功德起,當為說明度令入深法。」

佛言:「善哉,善哉!居內闓士使入深法。何等為深?空為深,無想、無願、無識、無生滅,泥洹是為限。」

又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諸法。」

佛言:「諸法甚深,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甚深。何等為五陰甚深?如本無爾故甚深。」

善業言:「難及,天中天!安稍去色便為泥洹。」

佛言:「是與明度相應,當作是住,如明教學。闓士隨是行思惟念一日,如夢中教却幾劫生死。」

佛言:「譬如婬士寶彼女色,與之期會。女不自由,妷夫寧有盛想不?」

善業言:「士以色故,想彼面會展其愚情。」

佛言:「一日之中有幾意念?」

對曰:「甚多,天中天!」

佛言:「如彼人念一日心轉多,闓士如是欲學淨行一日,為去惡於罪甚多,若離明度,正使布施如恒沙劫,不如也。又使壽如恒沙劫等,并前行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至佛,不得明度行,不如中教,皆不如此行如中教闓士。又復壽如前,布施、持戒具足,若求明度念起說經,其德出彼上。以經布施作無上正真道,自深入教,其德轉高。自深入者,為明度所護,未常離時,其德甚多。」

善業問:「所識、有著者,天中天!此二,何功德為多者?」

佛言:「闓士所識,若求明度,樂於無所有、樂盡、樂無常念,是為不離明度,得德不可計稱數。」

善業問佛:「不可計,復言稱數。將有何異乎?」

佛言:「稱數者,其數無盡。不可計者,謂無邊量也。爾故,為不可計稱數。」

善業言:「佛說不可計,五陰亦然。」

佛言:「若所問者,有所因使五陰不可計量。」

善業問佛:「何等為無量?」

佛言:「於空中計之,是法不可計。」

佛言:「云何,善業!我不嘗言諸法空?」

對曰:「如是,天中天!如來所說悉空。」

佛言:「如是諸法悉空,不可盡計。經慧無有,各為異流,如來但分別說耳。不可盡量是空、是想、是願、是識、是滅度,隨所喜說,作是說示現教化。如來如是。」

善業白佛言:「難及,天中天!經本空耳。云何復於空中說經?是經不可逮,如我了佛諸法不可逮。」

佛言:「如是!諸法不可逮,計法空耳。」

「如佛所說,本不可逮。願解不可逮慧有增有減?」

佛言:「不也。」

善業言:「不可逮慧不增不減,六度等然。若其不增,何因闓士近無上正真道得為正學?設不減者?闓士求守明度變謀明慧,不念布施,增之與減不作是念,是但名布施度無極耳。所施與念,持是功德與作無上正真道。戒、忍辱、精、禪皆如是。闓士求明度守之,得變謀明慧,不作是念增減,皆但名耳。念發心如無上正真道,我作是施與。何謂無上正真道?」

佛言:「本無是也。本無不增不減,常隨是念不離,為近矣。」

善業問言:「闓士以初意近無上正真道耶?以後來意近乎?斯兩意無對,何等功德出生長大之者?」

佛言:「譬如燈炷然,用初出明燒炷乎,後來明耶?」

善業言:「非初明亦不離初明,非後明亦不離後明。」

佛言:「如是!不用初意得無上正真道,亦不離初意,非後意亦不離後意得,是為得正覺。云何,心前滅後復生乎?」

善業言:「不也,天中天!」

「云何,心初生可滅乎?」

對曰:「不可。」

云:「當所滅者,寧可使不滅乎?」

對曰:「不可。」

佛言:「寧可住本無乎?」

對曰:「欲住本無,當如本無住。」

佛言:「設令在本無中住,寧可使久堅乎?」

對曰:「不。」

「本無甚深。」

曰:「本無寧有心也?」

曰:「離本無寧有心乎?」

對曰:「不也。」

曰:「見本無乎?」

對曰:「不見。」

「作是求為深求乎?」

對曰:「不也,天中天!作是求,無所求。何以故?是法了不可得見。」

佛言:「闓士大士求明度,為求何等?」

對曰:「為求空。」

「求空為求何等?」

「為求無想。」

曰:「為去想乎?」

對曰:「不。」

「云何想不去?」

善業言:「闓士不作是求妄想。天中天!何以故?闓士求想盡滅者?即可得應儀。闓士變謀明慧,不滅想得證,向無想,隨是教矣。」

秋露子謂善業:「有三事向定守定門。空、不願、無想是為三。有益於明度,不但晝益,夜於夢中亦復益。何以故?晝日夜夢中,佛說等無異。」

善業語秋露子:「若闓士晝日有益,夜於夢中亦有益。」

又問:「夢中所作寧有所得不?如經等之。」

善業曰:「夢中作善者喜為益,惡者慍慼為減。設於夢中殺人,覺已喜歎快之。云何?」

善業言:「心不枯爾,皆有所緣。若見聞、若念為因緣,是故知耳。從是中令人心有所著或無所著,是為不妄爾,皆有所緣。」

秋露子言:「所作為空耳。何因心有所緣?」善業言:「心想因緣,即因緣興矣。」

秋露子言:「闓士夢中布施,持是施與作無上正真道。有施與者無也?」

報言:「彌勒闓士近在前,旦暮當補佛處。子欲知,當從問。」

秋露子問彌勒。

彌勒言:「如我字彌勒,當色解慧耶?當痛痒思想生死識解乎?持是身解乎?若空五陰,解五陰空無力。當所解法不見,亦不見當所解人得道者。」

秋露子曰:「所說為有證不?」

答曰:「我所說不得證。」

秋露子便作是念:「彌勒所入慧,甚深,甚深!何以故?行明度以來久遠。」

佛言:「云何,見若作應儀不乎?」

曰:「不也,天中天!」

佛言:「闓士不作是念:『我受決是法。』若於法中得正覺,亦無得正覺者。作是行,為求明度,不恐我不得正覺。隨是法中教,是故勇無所畏。至大劇處虎狼中念:『設有噉我者,為當布施。行布施度無極,近無上正真道。願我作佛時,令我剎中無禽獸道。』至賊中,設於中死。心念言:『我身會當棄捐,設殺我,我不當瞋恚,為具足行忍辱度無極近佛道。我作佛時,令我剎中無賊盜。』至無水漿處,心念言:『人民無德使爾。我作佛時,令我剎中人民皆得一切、知八味。用一切故,當精進。』至穀貴處,念:『當精進取佛。』願曰:『吾作佛時,令我剎中無穀貴處,皆使人民在所願所索,食悉在前,如忉利天上所有。』用眾生故,當精進。有惡歲,正使身遭惡歲死,我心無異,必當降伏邪官屬,行精進索佛道:『我作佛時,令我剎中人民無惡歲死亡者。我所語,後我作佛時無異。』復次,秋露子!闓士聞是,便呼無上正真道。或却後久遠乃得佛者,亦不恐怖。從本際以來呼,如一意轉頃。何以故?無本際乃得佛者。心安然、不恐怖。」

時有清信女從坐起,前至佛所,作禮長跪言:「我聞是不怖,必除恐怖之處索佛道,得佛已當說經。」佛笑,口中金光出,清信女即持金花散佛上,佛威神故花不墮地。

阿難從坐起,更奮袈裟,前作禮,長跪言:「佛不妄笑。既笑,當有所說。」

佛語阿難:「是恒竭清信女,却後當來劫,劫名星宿,中有佛名金花。是清信女後於此時,棄女為男,後當生無怒佛剎,從一剎生一佛剎。譬如金輪聖王從一觀遊一觀,從生至終足不蹈地。是清信女如是,從一佛剎到一佛剎,未常不見佛,足不蹈地,自致得佛。」

阿難心念:「如無怒佛剎諸闓士會者,是為佛會耳。」

佛即知阿難心所念,曰:「然,阿難!諸會者,悉度生死已。清信女後作佛,名金花佛。度不可計應儀,令三毒盡。剎中無禽獸賊盜斷水穀處病瘦,及餘惡事悉無有。」

又問佛:「清信女從何佛作功德?」

佛言:「於定光佛所作功德。初發意求佛時,亦持金花散佛上,願持是功德施與作無上正真道。」

佛言:「如我持五花散定光佛上,即逮得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佛即授我決:『却後九十一劫,若當作佛,名釋迦文。』是清信女爾時見我從佛受決,其心念:『我當受決,得無上正真道。』」

阿難白佛言:「是清信女所求已度。」

守空品第十七 编辑

善業白佛言:「闓士大士行明度無極,何等為入空?為空定?」

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空,觀一心,作是觀,不見法。於法中不作證。」

「佛所說不於空中作證,云何闓士於定中立而不得證?」

佛言:「是闓士悉具足念空不得證,作是觀,不取證。觀入處甫欲向,是時不取證。不入定心,所著不失。闓士法本無中道取證。何以故?本願都護眾生,為興弘慈念具功德,不中取證。闓士大士得明度,證致功德,斯大力矣。譬如人勇悍,能却敵,為人端正猛健,無所不能。悉持兵法,六十四奇悉曉習工,為眾人所敬。所至處,無不得力者。從是所得者,轉分布與人,其心歡喜。若有他事,與父母妻子俱去,過大劇道,其人安親曰:『莫有恐怖,今但免難矣。』重讎雖來,其人多變以濟親害,送歸本土,宗門康休,怨亦無損。所以然者,以其巧變備矣。其人勇慧,能幻化,化作士眾。讎覩恐懼,各自流散。鄉土稱德,靡不歡喜者。是闓士大士於眾生行大慈心,過應儀、出緣一覺地去。於定中立,於眾生悉愍傷,無所見,於是中不取證,入空中深,不作應儀。作是行向定向泥洹門,不有想,不入空取證,如鳥飛行空虛中無所觸礙。如是行,甫欲向空至空,向無想至無想,不墮空、無想中,悉欲具佛諸法。譬如人工射,射空虛中,後箭中前箭,續後射轉中前箭。其人欲令箭墮,乃爾墮。如是行明度,為變謀明慧所護,自於其地不中道取證、墮二道行。以是功德,逮得無上正真道成滿便得佛。於經本中,觀不取證。」

善業白佛言:「謙苦作是學,不中道取證。」

佛言:「悉護眾生,守定向滅度門,心念分別。何等為分別?守空定分別、無想定分別,變謀明慧護使,不中道取證。何因變謀明慧護之?心念護眾生。持是所念,不中道取證。復次,深入觀苦空定向滅度門,用是故分別久遠以來人民所因緣想中求無上正真道,為說經。當使棄是因緣,守空定、無想定、無願定,向滅度門,不中道取證。復次,闓士念久遠人民呼常有想、有我想、有好想,各各求。我作無上正真道時,有人民故,為說經,使斷是諸想,悉斷求。云何斷?是常非常,是樂皆苦,是身非身,是好皆醜。闓士思念,為變謀明慧守無願定,向滅度門,不中道取證。若闓士大士心念:『眾生從久遠來求、因緣求、想求、欲求、聚想求、空想求。』闓士言:『我使眾生無斯想。』普慈弘至,故得變謀明慧。是法觀空、想、願、識,無所從生、齊限,不中道取證法。當作是知。闓士云何求明度?曉習法中,心何緣求入守空定,向滅度門。守無想、無願、無識、無所從生定,向滅度門。是闓士不得慧故,守空念——無想、無願、無識、無所從生念定意。有來問者,不即持不可計心為解者,知是非不退轉闓士也。何故?不退轉闓士心,無央數悉知。用是行不具足知,未得不退轉之明矣。」

善業言:「不可計人求闓士道,少有能解者。」

佛言:「作是解者已受決,於功德中極殊。所知法,應儀、緣一覺、諸天人鬼龍質諒神所不能及。」

明度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