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智度論
◀上一卷 卷064 下一卷▶

大智度論釋歎淨品第四十二之餘(卷六十四)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爾時,釋提桓因問須菩提:「云何是求菩薩道善男子礙法?」

須菩提報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有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取心相,所謂取檀波羅蜜相,取尸羅波羅蜜相、羼提波羅蜜相、毘梨耶波羅蜜相、禪波羅蜜相、般若波羅蜜相;取內空相、外空相、內外空相乃至無法有法空相;取四念處相乃至八聖道分相;取佛十力相乃至十八不共法相;取諸佛相,取於諸佛種善根相;是一切福德和合,取相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憍尸迦!是名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礙法。用是法故,不能無礙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憍尸迦!是色相不可迴向,受、想、行、識相不可迴向,乃至一切智相不可迴向。

「復次,憍尸迦!若菩薩摩訶薩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示、教、利、喜一切諸法實相。若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羅蜜時,不應作是分別言:『我施與,我持戒,我忍辱,我精進,我入禪,我修智慧;我行內空、外空、內外空,乃至我行無法有法空;我修四念處,乃至我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如是示、教、利、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無錯謬,亦如佛所許法示、教、利、喜,令是善男子、善女人遠離一切礙法。」

爾時,佛讚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汝為諸菩薩說諸礙法。須菩提!汝今更聽我說微細礙相。汝須菩提!一心好聽!」

佛告須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取相念諸佛。須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礙相。又於諸佛從初發意乃至法住,於其中間所有善根取相憶念;取相憶念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礙相。又於諸佛及弟子所有善根及餘眾生善根,取相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礙相。何以故?不應取相憶念諸佛,亦不應取相念諸佛善根。」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甚深!」

佛言:「一切法常離故。」

須菩提言:「世尊!我當禮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故,無有能得者。」

須菩提言:「世尊!一切諸法亦不可得。」

佛言:「一切法一性,非二性。須菩提!是一法性,是亦無性;是無性即是性,是性不起不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知諸法一性,所謂無性,無起無作,則遠離一切礙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難知難解!」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羅蜜,無見者、無聞者、無知者、無識者、無得者。」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羅蜜不從心生,不從色、受、想、行、識生,乃至不從十八不共法生。」

【論】

問曰:

若與無礙相違,是名為礙,帝釋何以更問礙?

答曰:

菩薩礙法微妙,入諸善法和合,利根者所覺,鈍根者不覺。以難解故,於佛前更問。

礙法,何者是?所謂菩薩分別慳心、施心,捨慳心、取施心,是名「取心相」。知布施物貴賤,知修集布施能一切與,是檀波羅蜜乃至隨喜福德取相諸善法,雖為是妙,內著我,外著法,墮礙法中;譬如食雖香美,過噉則病。

此中須菩提自說因緣:「色等諸法相畢竟空故,不可得迴向無上道。」

上說礙相,今說無礙相,所謂菩薩若欲教他無上道,應以實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義,如先說。實法者,所謂滅諸憶想分別,是故說「行檀時,不分別我與」等。若能如是教化,得二種利:一者、自無錯謬,二者、亦如佛所得法以化他人。如是等無量礙相相違,是名「無礙相」。

問曰:

佛以讚須菩提說「無礙相」,今何以故,復更自說「微細礙相」?

答曰:

佛就須菩提力中讚歎:「汝是捨眾生人,而能說菩薩礙相。」微細礙相,須菩提力所不及,是故佛自說。

是礙相微細故,汝一心好聽!何者是?所謂菩薩用取相念諸佛等,皆是礙。無相相是般若波羅蜜;佛從般若中出,亦是「無相相」。諸善根著心取相迴向,是世間果報;有盡、雜毒故,不能得無上道。

問曰:

上說麁礙言「取相」,今微細礙中亦言「取相」,有何差別?

答曰:

上說「我是與者、彼是受者」,如是等,今但說「取相」。

復次,今說「諸菩薩念佛三昧」故微細相,微細心人中礙,是故名「微細礙」。

須菩提知佛所說深妙,非己所及,是故讚言「甚深」。

佛答:「一切法常遠離相故。」佛說是般若遠一切法,遠一切法故,微細相不得入般若中。

須菩提歡喜言:「我當為般若作禮!」須菩提意作是念:「我得解是般若波羅蜜甚深相故發心,我應作禮。」

佛言:「是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故,十方如恒河沙佛無能得者,汝聲聞人云何言得?」

須菩提言:「世尊!非但般若,一切法皆無知無得。」

佛言:「諸法一性無二。」一性,所謂畢竟空;無二者,無「畢竟、不畢竟」。一法性即是無性。畢竟空不應著、不應取相。所以者何?從因緣和合生故。

須菩提作是念:「若無性即是性,以不起不作故,後世苦不相續。能如是知般若波羅蜜,一切諸礙皆遠離;若遠離諸礙,則自在得無上道。」須菩提聞是說,作是念:「我以為得,佛謂不得;是般若波羅蜜,難解難知。」

佛答:「非獨汝難!一切眾生無見者、無聞者、無知者、無識者、無得者。」耳、鼻、舌、身所不知,意所不識不得;是般若出過六種知,故言「難解」。

須菩提入深般若中,智力窮極,故言「不可思議」。

佛言:「是般若非心生、非五眾生,乃至不從十八不共法生,無生相故。」

問曰:

若說「不從心生」,何以復說「五眾」?五眾中識眾即是心。

答曰:

先說心,是略說;後說五眾等,是廣說。

五眾乃至十八不共法可與般若作因緣,不能生般若;譬如猛風除雲能令日月出現,而不能作日月也。

大智度論釋無作實相品第四十三

【經】

須菩提白佛言:「是般若波羅蜜無所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應云何行?」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常、無常,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不行常、無常,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若苦、若樂,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若苦、若樂,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淨、不淨,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淨、不淨,是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色無所有性,云何有常無常、苦樂、我無我、淨不淨?受、想、行、識亦無所有性,云何有常無常乃至淨不淨?乃至一切種智無所有性,云何有常無常乃至淨不淨?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行色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色不具足者,是不名色;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羅蜜。受、想、行、識不具足者,是不名識;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不具足者,是不名一切種智;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善說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礙不礙相。」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佛善說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礙不礙相。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行色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眼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耳、鼻、舌、身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意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檀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尸羅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羼提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毘梨耶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禪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般若波羅蜜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行一切種智不礙,是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知色是不礙,知受、想、行、識是不礙,乃至知一切種智是不礙;知須陀洹果不礙,知斯陀含果不礙,知阿那含果不礙,知阿羅漢果不礙,知辟支佛道不礙,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不礙。」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甚深法,若說亦不增不減,若不說亦不增不減。」

佛語須菩提:「如是!如是!是甚深法若說亦不增不減,若不說亦不增不減。譬如佛盡形壽,若讚、若毀虛空,讚時亦不增不減,毀時亦不增不減。須菩提!如幻人,若讚時不增不減,毀時亦不增不減;讚時不喜,毀時不憂。須菩提!諸法相亦如是,若說亦如本不異,若不說亦如本不異。」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修行是般若波羅蜜時,不憂不喜,而能習行般若波羅蜜,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轉還。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羅蜜,如修虛空。如虛空中無般若波羅蜜,無禪、無毘梨耶、無羼提、無尸羅、無檀波羅蜜;如虛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亦無內空、外空、內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四念處乃至無八聖道分,無佛十力乃至無十八不共法,無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無辟支佛道,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世尊!應禮是諸菩薩摩訶薩,能大莊嚴。

「世尊!是人為眾生大莊嚴、勤精進,如為虛空大莊嚴、勤精進。世尊!是人欲度眾生,如欲度虛空。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大莊嚴,為虛空等眾生大莊嚴。世尊!是人大莊嚴欲度眾生,為如舉虛空。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大精進力,欲度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大莊嚴,欲度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大勇猛,為度如虛空等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諸佛,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叢林,諸佛若一劫、若減一劫說法,一一佛度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令入涅槃。世尊!是眾生性亦不減、亦不增。何以故?眾生無所有故、眾生離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諸佛所度眾生,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緣故,我如是說:『是人欲度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欲度虛空。』」

是時,有一比丘作是言:「我當禮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雖無法生、無法滅,而有戒眾、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而有諸須陀洹、諸斯陀含、諸阿那含、諸阿羅漢、諸辟支佛,有諸佛,而有佛寶、法寶、比丘僧寶,而有轉法輪。」

【論】

釋曰:

須菩提聞佛說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相,是故今在佛前說:「般若波羅蜜無所作。」若無作者,不能斷諸煩惱,不能修集諸善法。此中佛說因緣:「從作者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知者尚無,何況作者?

須菩提言:「若無作者,般若波羅蜜無所能作,應云何行、云何得般若波羅蜜?」

佛言:「若菩薩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所謂若常、若無常,乃至若淨、若不淨,是名行般若波羅蜜。」一切法者,從色乃至一切種智,是菩薩行法。是法中,無智人行諸法常等,智人行諸法無常等。是般若波羅蜜示諸法畢竟實相故,不說諸法常、無常。無常等雖能破常等顛倒,般若中不受是法,以能生著心故。思惟籌量,求常、無常相不可得定實。

問曰:

色等罪法可觀不淨、苦,餘善法云何觀不淨、苦?

答曰:

是名字不淨、苦。如隨意安穩好法,名清淨、快樂;不隨意非安穩法,名不淨、苦。於善法中愛樂悅可者,以為淨、樂;厭惡不喜者,以為不淨、苦。

須菩提作是念:「若離諸觀法者,將無不具足菩薩道耶?」

是故佛說:「若不行色等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羅蜜。」

「色具足」者,有人言:色等法中常、無常等憶想分別,是名「具足」。「不具足」者,是中用無常等觀破常等,是名「不具足」,少常等故。今於色中亦不行無常等,是故言:「不行色不具足,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復次,有人言:具足者,謂補處菩薩能如色實觀,乃至一切種智,是名具足;餘者是不具足。

若菩薩不行色等不具足者,即是行具足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色不具足則非色,色非無常相故。

佛言:出眾生於常中,著無所有中,隨語言音聲故,是故說:「如是實清淨亦不行,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善說道、非道故,須菩提言:「希有!」礙者是非道,無礙者是道。

佛觀會眾心多迴向空,知般若波羅蜜無礙相,是故說:「不行色等無礙,是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行者,於色等法無礙。」

須菩提雖不能究盡知畢竟空理,而常樂說;是空法希有,與一切世間法相違。

佛可須菩提所說:若說、不說,無增無減。是諸法實相,若以身業毀壞,亦不能令異,何況口說!常不生相故。

譬如虛空,虛空是般若波羅蜜。幻人是行者。行者雖罪業因緣生、是虛誑法,般若波羅蜜合故無有異;如種種諸色到須彌山邊,同為金色。是諸法實相,不可知、不可說;故若說、不說,如本不異。

爾時,須菩提作是念:「若諸法畢竟空、無所有,如虛空,乃至無有微細相;而菩薩能修集善法,得無上道,是事難信難受!」作是念已,白佛言:「諸菩薩所為甚難!能為難事,故應禮拜,謂能大莊嚴故。」須菩提希有心說:「是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莊嚴,一切天人皆應禮拜。」

問曰:

云何知是大莊嚴?

答曰:

須菩提此中自說譬喻:「如有人為虛空故,勤行精進,利益故大莊嚴;菩薩為利益眾生,勤精進亦如是。世尊!若有人欲度虛空,菩薩摩訶薩欲度眾生亦如是。」

問曰:

一事何以再說?

答曰:

利益者,未得涅槃,但令得智慧、禪定等今世、後世樂。欲度者,令得漏盡,成三乘道,入無餘涅槃。

如虛空無生無滅、無苦無樂、無縛無脫,無所有故,眾生亦如是。是故說:「世尊!為度虛空等眾生故大莊嚴。」

如虛空無色無形,若有欲舉虛空,是為難;眾生法亦如是畢竟空,而菩薩欲舉三界眾生著涅槃中,是故名大莊嚴。

須菩提復讚:是菩薩大精進力、不隨邪疑心故,雖未得佛道、未滅諸結,而能大勇猛,能如是行菩薩道為眾生,眾生亦空。譬如以種種彩色,欲畫虛空。

此中佛說眾生空因緣,所謂十方如恒河沙諸佛以神通力為眾生無量劫說法,一一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入涅槃,假令如是,於眾生無所減少。若實有眾生,實有減少者,諸佛應有減眾生罪。若眾生實空,和合因緣有假名眾生故,無有定相,是故爾所佛度眾生實無減少。若不度亦不增。是故諸佛無減眾生咎!是故說:「菩薩欲度眾生,為欲度虛空。」

爾時一比丘聞畢竟空相,驚喜言:「我當禮般若波羅蜜!般若中無有法定實相,而有戒眾等及諸果報。」

【經】

爾時,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為習何法?」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為習空。」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說、正憶念,我當作何等護?」

爾時,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汝頗見是法可守護者不?」

釋提桓因言:「不也!須菩提!我不見是法可守護者。」

須菩提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羅蜜中所說行,即是守護,所謂常不遠離如所說般若波羅蜜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遠離般若波羅蜜。憍尸迦!若人欲護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為欲護虛空。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汝能護夢、焰、影、響、幻、化不?」

釋提桓因言:「不能護。」

「若人欲護行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亦如是,徒自疲苦。憍尸迦!於汝意云何?能護佛所化不?」

釋提桓因言:「不能護。」

「若人欲護行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亦如是。憍尸迦!於汝意云何?能護法性、實際、如、不可思議性不?」

釋提桓因言:「不能護。」

「若人欲護行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爾時,釋提桓因問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知見諸法如夢、如焰、如影、如響、如幻、如化?諸菩薩摩訶薩如所知見故,不念夢、不念是夢、不念用夢、不念我夢?焰、影、響、幻、化,亦如是。」

須菩提言:「憍尸迦!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念色、不念是色、不念用色、不念我色,是菩薩摩訶薩亦能不念夢、不念是夢、不念用夢、不念我夢,乃至化亦不念化、不念是化、不念用化、不念我化;受、想、行、識亦如是。乃至一切智,不念一切智、不念是一切智、不念用一切智、不念我一切智;是菩薩摩訶薩亦能不念夢、不念是夢、不念用夢、不念我夢;乃至化亦如是。如是,憍尸迦!菩薩摩訶薩知諸法如夢、如焰、如影、如響、如幻、如化。」

【論】

釋曰:

即時帝釋問:「從佛、須菩提所聞是甚深般若,為習何法?」

須菩提言:諸法久久皆歸涅槃故,當習諸法空,是故說:「欲習般若當習空。」

帝釋是人天王,於世間自在,能與所須,願作守護;聞是般若波羅蜜,歡喜白佛言:「我當作何事守護?隨其所須,盡當與之。」須菩提及一比丘,出家法敬禮而已;諸惡鬼常惱是人,魔、若魔民常惱行者。是故問佛:「我當以何事守護?」若自守護、若遣子弟、若遣官屬侍衛,隨佛教勅。

須菩提知般若有無量力,又知佛意欲令般若波羅蜜貴重,不用受恩,故語帝釋:「憍尸迦!般若波羅蜜中皆空,如幻、如夢,汝頗見定有一法可守護不?」

帝釋言:「不也!」

若可見者,不名為般若波羅蜜畢竟空;若不可見,云何說言「我當作何事守護」?

復次,「憍尸迦!若行者如所說般若中住,即是守護。」若菩薩如般若中所說,一心信受、思惟、正憶念,入禪定,觀諸法實相,得畢竟空智慧,應無生法忍,入菩薩位,如是人不惜身命,何況外物!是人不須守護。守護名遮諸苦惱,令得安樂。是人離一切世間法,故無有憂愁苦惱;得世間事不以為喜,失世間事不以為憂,所謂常不離如所說般若波羅蜜行。若人少時應行、後還失者,宜須守護;若常不離如所說般若波羅蜜,則不須守護。

如伽羅夜叉以拳打舍利弗頭,舍利弗時入滅盡定,不覺打痛。般若波羅蜜氣分即是滅盡定,是故若人、若非人不能得便。

略說二種因緣,不須守護,若人、若非人不得便:一者、從身乃至一切諸法,皆厭離;無我、無我所故,皆無所著;如斬草木,不生憂愁。二者、得上妙法故,為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守護。

復次,譬如人欲守護虛空。虛空,雨不能壞,風日不能乾,刀杖等不能傷;若有人欲守護虛空者,徒自疲苦,於空無益。若人欲守護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亦如是。欲令此事明了,故問:「汝能守護空及夢中所見人,及影、響、幻化人不?」

答言:「不也!」此法但誑心眼,暫現已滅,云何可守護?行般若菩薩亦如是,觀五眾如夢等虛誑。

如無為法——如、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無能守護者,亦無所利益。行般若菩薩,知身如如、法性、實際,不分別;得供養利時不喜,破壞失時不憂。如是人何須守護?

爾時,帝釋貪貴是如夢等智慧,菩薩得是智慧力,不須外守護;故問須菩提:「云何菩薩知是如夢等空法?」

「如所知見不念夢等」者,夢等喻五眾。五眾,人所著,不著夢等;欲令離著事,故以不著事為喻,欲令觀五眾如夢。於夢亦復生著,是故帝釋問「如夢」,亦不著是夢。

凡夫人,以夢喻五眾,即復著夢,作是言「定有夢法眠睡時生」,是名「念夢」。是夢惡,是夢好,如是分別,是名「念是夢」;夢得好事則心高,得惡事則心愁。又用此夢譬喻,得是如夢實智慧,是名「念用夢」。聞是譬喻,我因此夢得知諸法如夢,是名「念我夢」。餘喻亦如是。

爾時,須菩提答帝釋:若行者不念色,是色——人色、非人色,樹色、山色,是四大、若四大所造色等。不念是色若常、若無常等,不以色故心生憍慢。不念色是我所、非我所,入無我門,直至諸法實相中。

是人能不念夢、不念是夢等;用是夢等譬喻,破著五眾;破著故,於夢中亦不錯。若不能破色著,是人於色錯,於夢亦錯。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幻、焰、響、影、化等亦如是。諸菩薩知諸法如夢,於夢亦不念。

◎ ◎【經】

爾時,佛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少光天,乃至淨居天——是一切諸天以天栴檀遙散佛上,來詣佛所,頭面禮佛足,却住一面。

爾時,四天王天、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梵天王乃至諸淨居天,佛神力故,見東方千佛說法,亦如是相、如是名字,說是般若波羅蜜品;諸比丘皆字須菩提,問難般若波羅蜜品者皆字釋提桓因;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如是各千佛現。

爾時,佛告須菩提:「彌勒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亦當於是處說般若波羅蜜。如賢劫中諸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亦當於是處說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彌勒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用何相、何因、何義說是般若波羅蜜義?」

佛告須菩提:「彌勒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色非常非無常,當如是說法;色非苦非樂、色非我非無我、色非淨非不淨,當如是說法;色非縛非解,當如是說法。受、想、行、識非常非無常乃至非縛非解,當如是說法。色非過去、色非未來、色非現在,當如是說法;受、想、行、識亦如是。色畢竟淨,當如是說法;受、想、行、識畢竟淨,當如是說法;乃至一切智畢竟淨,當如是說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色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受、想、行、識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色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云何受、想、行、識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若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名色清淨;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名受想行識清淨。復次,須菩提!虛空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虛空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虛空不生不滅故清淨,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復次,須菩提!色不污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受、想、行、識不污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色不污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受、想、行、識不污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如虛空不可污故,虛空清淨。」

「世尊!云何如虛空不可污故虛空清淨?」

佛言:「虛空不可取故虛空清淨,虛空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復次,須菩提!虛空可說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虛空可說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因虛空中二聲出,般若波羅蜜亦如虛空可說故清淨。須菩提!虛空不可說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虛空不可說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如虛空不可說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復次,如虛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如虛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如虛空無所得相,般若波羅蜜亦如虛空無所得相故清淨。復次,須菩提!一切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云何一切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佛言:「一切法畢竟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論】

釋曰:

是般若波羅蜜雖皆甚深,是品中了了說諸法實相故。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持諸供養具來供養佛,一面立。

問曰:

即是上諸天,今更來?

答曰:

有人言:事久故去,竟更來。

有人言:更有新天來者。欲令信般若故,十方面各千佛現。是人福德因緣,應見千佛故;佛神力故,在會眾人皆見十方佛。人天所見有限,非佛威神,無由得見彼諸佛。

佛前說法者,皆字須菩提;難問者,皆字釋提桓因,取其同字者有千人。是時,須菩提、帝釋皆歡喜言:「非獨我等能說、能問。」

佛欲證其事故,廣引其事,說:「彌勒及賢劫菩薩,於是摩伽陀國王舍城耆闍崛山,說般若波羅蜜。」如經中說:「彌勒菩薩將大眾到耆闍崛山,以足指開山頂,摩訶迦葉骨身著僧伽梨,執杖持鉢而出。彌勒為大眾說言:『有過去釋迦牟尼佛,人壽百歲時,是人是少欲知足,行頭陀弟子中第一,具六神通,得三明;常憐愍利益眾生故,以神通力令此骨身至今。因此小身得如是利,何況汝等大身、生於好世而不能自利?』爾時,彌勒因是事廣說法,令無量眾生得盡苦際。」以此事故,知彌勒在耆闍崛山中說法。是般若波羅蜜,過去、未來、現在佛所說,應當信受。

須菩提問:「彌勒菩薩以何相、何因、以何法門說?」

佛言:「如我說。」色等諸法非常非無常、非縛非解等,如先說。亦不說色過去、未來、現在。如涅槃出三世,色等諸法亦如是,如先說「一切法如涅槃相」。彌勒所說亦如是。

爾時,須菩提歡喜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第一清淨。」

佛言:「色等諸法清淨故。」因果相似故。

色等法清淨者,所謂色等法不失業因緣故,及不得諸法生相定實故不生不滅;諸法相常不污染故不垢不淨。

此中說譬喻,欲令事明了故。如虛空塵水不著,性清淨故;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不生不滅故常清淨。如虛空不可染污;般若波羅蜜亦如是,雖有邪見戲論不能染污,刀杖惡事不能壞,無色無形故不可取,不可取故則不可染污。

復次,諸菩薩住辯才樂說無礙智中為眾生說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皆是般若波羅蜜一事,而分別為說,是故說:「般若波羅蜜可說故,清淨如虛空。」

因虛空及山谷,有人聲從口中空出,因是出聲故名響。如響空,口聲亦如是,是二聲皆虛誑不實,而人以聲為實、以響為虛。般若亦如是,一切法皆畢竟空,如幻、如夢,凡夫法、聖法皆是虛誑;小菩薩以凡夫法為虛誑、聖法為實。

問曰:

是二皆虛誑,何以故小菩薩以凡夫法為虛、聖法為實?

答曰:

聖法因持戒、禪定、智慧,修集功德所成,故以為實。以凡夫法自然有,如響自然出,非是故作以為虛。眾生無始世來,著此身故,聲從身出以為實;小菩薩深樂善法故以為實。

復次,如虛空中無音聲語言相故無所說;是語言音聲皆是作法,虛空是無作法。般若波羅蜜亦如是,第一深義、畢竟空,無有言說,一切語言道斷故。

復次,如虛空無所得相,不得有、不得無。若有「無相」,如先破虛空相;若無,因是虛空造無量事!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有無相不可得故清淨。

復次,般若波羅蜜因諸法正憶念故生。正憶念者,畢竟空清淨,故一切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四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