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山房文稿 (四部叢刊本)/二集卷四

二集卷三 大雲山房文稿 二集卷四
清 惲敬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同治刊本
言事目録

吳城萬夀宮碑銘

符錄之法盛行於南北朝道家之支駢溢於神仙神仙之

旁劇紛於符錄符錄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馭萬靈禁劾百

物是故道足者氣勝道歉者氣敗聖人用之而周萬世賢

人用之而行一方一州庸人用之而囿一術纖人用之而

災其軀邪人用之而亂及天下夫黃帝敎熊羆𧴀貅貙虎

禹驅蛇龍周公驅虎豹犀象射妖鳥殺水神與後世幻人

詭士所行其得失豈不逕庭哉然所以能通馭禁劾之故

於理無二制焉惟道大則所成者峻博道久則所流者充

長不可誣也

吳城萬壽宮者祀

勅封靈感普濟之神許眞君之廟也眞君遺跡遍嶺北而

在新建者生米游帷觀爲眞君舊宅大中祥符中賜號玉

隆改觀爲宮政和中加號萬夀故凡祀眞君之廟皆號萬

夀宮吳城處新建之東北陬北臨宮亭湖其東贛江挾餘

鄱二水入之西附山爲修水宮亭贛江修水之問有大州

隸建昌相傳爲眞君斬蜀精之地宮亭之東爲鄱陽湖北

爲潯陽江眞君分遣弟子斬蛟之地也其地勢悉與吳城

相附注是以眞君於吳城功最著其食於吳城爲最宜先

是來蘇後顯二坊之間爲萬夀宮祀眞君甚庳陋乾隆八

年改作之加侈嘉慶十一年復斥而大之爲日計八年費

錢至八百萬有畸而後竣事蓋江西之人欣戴歌抃願副

崇高以爲非是不足以飾後觀彰美報也敬權官吳城朔

望祇謁殿下仰眙俯惕有以見眞君之得於斯民者於是

進縉紳先生而告之曰眞君之功赫矣自晉至今垂一千

五百餘年自大庾嶺至潯陽江及二千里自楚塞至閩嶺

及七八百里縉紳大僚牛童馬走婦人稚子無不如親事

眞君燠其寒飫其嗛又况自今以至千萬年自江西以至

薄海振振闐闐日盛日遠此何故也天下萬世之功氣制

之天下萬世之氣道貫之道大者德大故肫然而敦溥然

而遠及道久者業久故優然而裕綿然而不窮黃帝禹周


公之峻博充長如彼眞君之峻博充長如此敬常意眞君


之於道必有望聖人而未及其量率賢人而大得通者故


能涵衍古今廓穹天地考眞君事不見於正史其襍見晉


唐小說者皆𤨏異神靈之說而忠孝之事則以設敎之名


附益焉然未有不忠孝而能餘於道不餘於道而能務於


功不務於功而神於術而無害於人者至於寇謙之杜光


庭之徒依附朝廷驚駭愚賤張角宋子賢劉鴻儒妄作訞

訛毒流無旣有斯世之責者方將搔其芽而揠其心窒其


源而障其潰豈可隨俗接踵陷於阨阱哉旣以語於衆遂

書而碑之庭銘曰

我來斯宮當歲之更天開地除廣場千㝷連翰重牆中周

四隅耽耽翼翼扶日掖月上憑天虛之而爲禽鄂不爲華

鑿堅彫疏旌旄委蛇帷帟跐豸連璧環琚投體崩角肩摩

蹠錯以劬爲愉如核而坼如抱而啄如蟄而蘇神威恪儼

德意洽浹不鞭而驅大矣聖人天覆地持不異智愚眞君

得之一體具體合性之初若執不祥變怪之端乃爲其餘

赫赫明明翼我赤蒼漸濆被嵎

天子之命爲羣祀神品其牢菹豈如厯朝仍不經言妄附

寶書噫嘻後人率土之臣勿誕而誣

光孝寺碑銘

光孝寺在廣州府治迤西北一里所於晉曰王園於唐曰

法性於宋曰乾明於明曰光孝

本朝順治十三年東莞長者蔡元眞重建其時靖南王平

南王𠞰李定國駐師粤中主其事後碑文以違

詔格毁廢垂一百五十七年今

皇帝嘉慶二十年陽湖惲敬至廣州沙門齊方曁諸檀那

咸以爲請敬以光孝寺爲粤中大道場多天竺及支那應

化之節而大鑒禪師於寺下髮秉戒開最初法浮圖之敎

大鑒有功力焉可以發明本末分析源流使後世無所倚

惑於是爲之銘使碑於庭蓋自菩提達摩尊者航海居嵩

嶽二傳得大祖而始尊五傳得大滿而始著六傳得大鑒

而始大入傳至大寂無際而始變十一傳至臨濟洞仙仰

山而始分十三十四傳至雲門法眼而始極大鑒之前皆

精微簡直而大鑒有以昌導之大鑒之後皆超峻奧衍而

大鑒有以孕括之故敬嘗謂大鑒之於浮圖如孔子之敎

之有孟子蓋謂此也大抵西域君與師分治主敎者不治

事故浮圖之教引之而愈高推之而愈徵由律而敎由敎

而宗宗之始至中國也求道之人皆堅持戒律博涉經論

然後竭生平之力歸心正法其意識之障積漸銷除故一

言指示卽契大恉如琴動而弦應山頽而鍾鳴以順得順

者也其後江西湖南元風大行人人求一日之悟東西推

測皆意識爲用故廣設門庭抑之使不得出截之使不得

行庶幾塞極而通閉極而剖如鱗羽之化者必蟄其體草

木之坼者必固其孚以逆得順者也至於大鑒遇言則鏟

遇見則拔縱橫無碍浩汗無極以縛爲解以相爲空如火

之燎不可近如海之泛不可禦兼用順逆者也後世學浮

圖之人上下根皆接大小乘俱圓權實皆滙於大鑒此唐

宋元明以來其徒所不能易也中國則君與師兼治故孔

子之敎以下該高以顯該微其傳之後世也戰國諸子亂

其緒兩漢諸儒拾其膚宋元人以浮圖之實言附孔子而

諱其名明人以浮圖之元言攻宋人而紊其次合之聖人

遺經各有得失是故戰國之言通達通達久則生厭而浮

圖之律乘得行兩漢之言滯執滯執久亦生厭而浮圖之

宗乘得入宋元明之言往復變動往復變動則生疑而浮

圖之敎乘得以游衍附託此則陰陽之屈伸人心之往來

其互相乘除者也其間有大力者於後世儒者之言必求

之孟子之書以定其歸浮圖之言必求之大鑒之書以要

其會然後本末可明源流可見夫元魏滅沙門而菩提達

摩來李唐立南北宗而韓退之李習之出萬物散殊百爲

並起庸人逐其跡聖人明其端庸人爭其小聖人立其大


庸人排其虛聖人修其實孔子之敎明人倫定家國天下


雖五大州各師其師各弟其弟豈能在範圍之外哉雖中


國自漢以來代有浮圖之敎愚者逐其粗智者溺其精又


豈能在範圍之外哉故曰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


幬譬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敬故因論大鑒而詳


述之焉銘曰

有大菩薩來四天力破迷執無重堅巨象行地龍行天有


大䕶法居人王爲

國驅逆如箠羊劃金銀地還道塲有大長者開寶宫浮雲

 翼霞搖虛空上繼無始垂無終顧山居士目雲漢轉一藏

 經止轉半以銘爲筏筏登岸大道無界住色位大法無著

 住道位大人無私住法位

潮州韓文公廟碑文

潮州韓文公廟有二其一在城南宋元祐中知軍州王滌

始建蘇文忠銘之今城南書院是也其一湻熙中知軍州

丁允元遷城南廟于城西卽忠祐廟也自前明至

本朝春秋祀事皆行於城西嘉慶二年知海陽縣韓君異

葺治之陽湖惲敬爲碑文郵之潮州與潮之賢士大夫商

公之故且告後世焉公以諫迎佛骨貶潮州去菩提達摩

入中國二百八十餘年矣其時關東西則有丹霞然圭峯

密河北則有趙州諗臨濟元江表則有百丈海潙山祐藥

山儼嶺外則有靈山巓其師友幾徧天下皆以超世之才

智絕人之功力津梁後起以合於菩提達摩之傳而公之

生也與之同時公之仕也與之同地嗚呼於此而言不惑

不其難歟且其時上無孔子之師下無七十子之友老莊

之所流別管墨之所出入馬鄭之所未攻孔賈之所未辯

嗚呼於此而言不惑不其難歟是故公之闢佛闢於極盛

之時宋人之闢佛闢於旣衰之後宋人之闢佛以千萬人

攻佛之一人公之闢佛以一人攻爲佛之千萬人故不易

也雖然公之闢佛至矣而佛之敎至今存焉何也蓋聖賢

之於天下去其甚而已禹抑洪水而水之氾濫仍世有之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夷狄猛獸之侵暴亦仍世有之孔

子成春秋亂臣賊子懼矣然不避於當時不絕於後世孟

子距楊墨楊墨息矣然人或竊其行家或傳其書若是者

皆然矣然而孔子孟子之功終天地盡日月不可没者以

人人知其爲亂臣爲賊子人人知其爲楊墨也今天下三

尺童子抱書入塾卽有公闢佛之説據於胸中甲胄之士

耒耜之夫行商坐賈皆習其說其宦成名立才行出人而

沈溺敎乘者朋友子孫門弟子皆能別擇於其後愚夫愚

婦膜手梵唄隨衆經行其心皆知有孔子之敎是故公之

德揆之孔子孟子有大小純襍之殊公之功揆之孔子孟

子有平頗公私之異而得墜緒於前世收明效於後來未

嘗不如一也且夫天地之道一而已矣而人事自二三以

及千萬焉行之於行見之於言施之於敎皆人事也惟聖

人與道同其餘皆有出入多寡申不害韓非一術也則傳

李悝商鞅一術也則傳孫武吳起一術也則傳王詡一術

也則傳張魯鬼道也而亦傳宼謙之杜光庭鬼道之下也

而亦傳佛者如中國百家之一耳其徒推演師說下者可

以囿凡愚高者可以超形氣故其傳較百家愈遠而愈大

屢滅而屢復蓋將與天地終焉是故世有孔子之敎則佛

之教亦必行此天道之所以爲大也世有佛之敎則公闢

佛之功亦益見此人事之所以爲久也自公斥爲子焉而

不父其父而爲佛者知養其親自公斥爲臣焉而不君其

君而爲佛者知拜其君供賦稅應力役未嘗不事其事世

之儒者知中國之變而爲佛不知佛之變而爲中國知士

大夫之遁於佛而不知爲佛者自托於士大夫人理所同

豈能外哉自公之後儒者好爲微言𣺌論或由孔子之書

失其恉而反墮於偏或由佛之書得其會而忽反於正是

又在乎善學者焉失者不得妄附聖人之遺經得者亦不

必諱言佛乘也嘉慶二十年十月惲敬謹記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

閩南爲儒者世服朱子緒言雖親受業陽明先生之門如

薛行人中離于朱子不敢悖

本朝安溪李文貞公漳浦蔡文勤公益推而明之文勤授

甯化副都御史雷公雷公授同縣光祿寺卿伊公其爲學

以愼獨爲本其推行始於固窮成於成仁取義故其道近

而難至其事質重而光明嘉慶十有九年公之子前揚州

府知府秉綬爲祠堂於學宮之里以祀公門塾堂室皆備

諏日升主於室公之配羅夫人祔焉而寓書於陽湖惲敬

請銘古者士大夫立家廟祀曾祖以下有功德則專立祠

堂於禮甚宜其麗牲之石刻之銘亦應古義惟是敬以後

學操𥳑畢與廟廷之事懼勿任爲罪於後世而秉綬請勿

暇遂不敢辭公諱朝棟字用侯姓伊氏先世自河南遷福

建之甯化縣世爲甯化人曾祖應聚官順昌學訓導

贈儒林郞祖爲皋父經邦

贈中議大夫公縣學拔貢生乾隆二十四年鄕試中式三

十四年會試中式

殿試

賜進士出身厯官刑部安徽司主事河南司員外郞湖廣

司郞中掌浙江道監察御史戸科給事中擢光祿寺少卿

通政司參議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光祿寺卿積階中議

大夫加封資政大夫

予告後就子秉綬養於惠州及揚州卒年七十有九公久

官刑曹持法平素不近要人故無推薦公者以小心供職

高宗純皇帝不及三年卽拔置九列常

召見

諭曰福建理學之邦汝謹厚守繩尺朕所知也會得末疾

未竟其用天下惜焉居家循循然造次必以禮文勤之從

子文恭公新常曰居貧實樂居喪實憂吾於伊比部見之

羅夫人同縣人有懿行例

封淑人

加封夫人卒年八十一子二秉綬其長也次秉徽國子監

生古者銘廟之辭多紀勲伐至北宋以後始有推本所學

爲後世經程者今公之學旣遠有統宗遇

聖天子激揚表暴之誠信不欺如右所紀敬雖淺瞀謹於

銘著古今爲儒之所以然秉綬謹下丹加額如碑法以告

天下後世之有志於學者其辭曰

聖貫天地宙合百家蟲人萬千內外精粗如左右腓相互

而前漢守秦燼負器抱經壘高而堅性天之說波澀瀾渟

纎流涓涓人心蓄靈有𨻶必通汊爲淸言剖精析微沖虛

南華意同語元達摩乘之提第一機無聖廓然曹溪始大

西江八十眩地熏天帝王民氓至智極愚𩑦身重淵韓公

舉幡閧市之中一喙獨拳致彼飾詞淡泊儒門棄爲蹄筌

北宋中葉大儒之生渾渾桓桓就彼所言推之吾書極天

地先堯舜開明遞及子輿旁薄綿延性天之說此挈其總

彼掎其偏如失盜家復已劫資𬻻綏室田如逋訟人直

折辭𥻦竄頑姦雖其所言有過不及軌轍無愆朱子懃懃

江滙於海杓攜於𨇠入聖之要下學上達宣尼所傳存之

存之隱微持之功該本原傳錄漸多遂涉支離溺於言詮

陽明閒氣振臂一呼力破攣牽此如夏冬以反爲成六氣

乃宣此如吸呼以斷爲續百骸以安上五千載下五千載

抑高轉圜新故所代如南北陸如上下弦聖人無我賢者

迭勝以扶其顚其中軒輕得失多寡尙可㝷沿朱子之弊

極於拘曲不溢他端陽明之弊顚倒狂聖反覆坤乾故爲

儒者必始朱子勿怠而遷

資政大夫葉公祠堂銘

南海葉氏遷自福建之同安同安遷自福淸其遷南海者

曰振德

誥封資政大夫

欽賜鹽運使銜廷勲之曾祖也資政公命其子姓爲祠堂

推振德爲始遷祖配王氏祔祭第二世曰興邦

貤贈資政大夫配陳夫人第三世曰長靑

晉贈資政大夫配邱夫人第四世卽資政公也配顏夫人

嘉慶二十年二月乙亥祠堂成整幄升主如公式陽湖惲

敬推明古今之禮而銘之於庭古者別子有二諸侯之庶

子別於爲君之冡子其後世祖之一也始來此國別於本

國之宗子其後世亦祖之二也此立宗法也大夫始祖之

廟有三諸侯之庶子始爵爲大夫一也始來此國又始爵

爲大夫二也別子之後起士庶爲大夫三也此立廟法也

自封建廢而天下無諸侯庶子之宗於是始遷祖之禮起

自田邑廢而天下無大夫始祖之廟於是祠堂之禮行資

政公世濟其勤黽勉於孝弟以昌大其家克襄於軍旅力

役之事

天子嘉之錫爵進階顯於祖父施於子孫其得爲祠堂以

祀其先宜矣自宋以後在朝列者祠堂皆祀及四世資政

公祠堂之制如之允孚於今之人勿違替於古昔禮之盛

也自資政以後傳之永永則始遷祖之祀宜勿暇益䖍葢

古者諸侯與王國之大夫侯國之大夫皆有始祖之廟後

世八品卽當古之再命而祠堂之祭殺於三廟焉是故聚

族而祭始遷祖者議禮之君子許之資政公子三長夢麟

刑部郞中次夢龍戸部員外郞次夢鯤光祿寺署正孫十

有五人銘曰

池東流術環之卜其南㙩爲祠翼如堂赫如墀嚴豆籩肅

尊罍介爾福無不宜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

自古高望華閥品升於朝門地著於天下振振繩繩世服

厥家者其始皆以功德拯其民輔其世以功者多享社茅

廟鼎崇高焜燿之奉以德者必有賢者爲之子孫顯揚中

外不墜其前光今

皇帝嘉慶四年

高宗升祔禮成

覃恩海內於是前

賜同賜士出身

誥封中憲大夫浙江分巡金衢嚴道陳公

加贈光祿大夫工部右侍郞禮得刻銘於神道敬交公之

季子守譽因交公之孫椿冠曾孫效曾敬曾於用光希祖

希曾皆有雅故遂不敢以不文辭公諱道字紹洙世稱爲

凝齋先生江西新城人也江西自鄒東廓聶雙江諸先正

主陽明之學末流放失羅念葊起而正救之爲功於王門

者甚巨公始學於廣昌黃靜山永年靜山力主念葊而公

之友如雷翠庭鋐祝人齋洤皆主朱子故公之學自陽明

入朱子力行以幾於成公之成進士也爲乾隆十三年

四十二孫文定公嘉淦欲以庶吉士薦公公辭讓於同歲

生之年少者後其人以文章名公當選於吏部以養親辭

詔舉經學亦固辭其在家雍雍如也教子孫甚嚴皆以誠

感之不加訶譙在鄕黨於所乏無不給也朋友之急難無

不赴也死生貴賤如一靜山官常州爲人所排去官旋卒

於蘇州公以師禮喪之歸其喪於所籍人齋無子以注禮

在公家十餘年生具皆資之有子六歲而人齋始卒其處

事遠覩近矚無不周也旣成無矜容其言學能別是非而

未嘗黨也公年五十有四卒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已亥也

配楊夫人副室雷太恭人子五守誠守詒守中楊夫人出

守訓守譽雷太恭人出公

始封以子守誠官

加贈以曾孫希曾官公之先世在宋自江州義門遷新城


二十餘傳至縣學生諱一翰爲公之曾祖縣學生

貤贈奉直大夫諱以汧爲公之祖州同知

貤贈資政大夫諱世爵爲公之父始遷縣西之鍾溪自遷


鍾溪而有家之業始大公以爲儒顯於世而名始盛公卒


後數十年子孫守家法言儒言行儒行各以其列服勤於

皇家自立於士大夫且數十人故海內言大家在江西必

日新城鍾溪陳氏敬推其所致皆自於公昔漢世碑陰止

書立碑姓名而柳子厚爲侍御史府君神道并記先友今

公之子孫房次科第階職不勝書於碑之體又不應詳書

謹記之碑陰以見公之遺澤且爲當世勸法而於碑記公

之大行因系之以銘銘曰

仲尼之道八儒歧之去聖益遐道尊人卑千差萬别迭爲

盈虧延及有明遂擾而漓公起嶠西肫然其心得師求友

馨我蘭襟油油春陔穆穆秋琴家徵人瑞

國貢天琛旣對

大廷羣公拭目翩然南返衣縫冠木我息我游我磨我錯

是非之公昔言是服軌物者義及物者仁蔚然其施逮乎

疎親我懷如晝物氣如春百年慕澤千室歸湻明明天道

厥後大昌五子登

朝孫曾鴈行外分絳節內服朱裳訓承柳郢德紹王祥欺

者喪名矯者敗節拘者性梏肆者情裂勤勤躬行以刻爲

平嘵曉立說以混爲别是皆飾已無德於人勉世而已不

及後昆惟公和正所蓄有餘一身觚𥳑奕世簪𥚑凡百君

子視此刻書各敬爾儀毋怠毋渝

新城鍾溪陳氏房次科第階職記

光祿房

守誠浙江分巡金衢嚴道 誥授資政大夫 晉贈光祿

大夫

 子四人長元次奉寬次允恭次觀元子三人長希祖次

 希曾次希孟奉寛子五人長希賢次希濂次希宋次希

 軾次希轍允恭子二人長希範次希岱觀子三人長希

 哲次希顏次希榕希祖子一人紀儒希曾子一人綖儒

 希賢子一人紱儒

 元光祿寺典簿 誥授資政大夫 晉贈光祿大夫

  奉寬 貤贈奉政大夫

  允恭附貢生 貤贈奉直大夫

  觀乾隆庚子科舉人甲辰科進士工部郞中洊擢江甯

  布政使 誥授資政大夫

   希祖乾隆丙午科舉人庚戌科進士刑部主事擢員

   外郞 誥授奉直大夫

   希曾乾隆已酉 恩科第一名舉人癸丑 恩科第

  三名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洊擢工部右侍郞 誥

  授資政大夫

  希孟乾隆辛酉科拔貢生卽用知縣候選同知

   希賢候選主簿

   希濂國子監生

   希宋縣學生

   希軾

   希轍國子監生

   希範縣學生

   希岱國子監生

   希哲嘉慶甲子科舉人

   希顏縣學生

   希榕

   紀儒

   綖儒

   紱儒

陳州中憲房

守詒兵部郞中厯官河南陳州府知府 誥授中憲大夫

 子三人長煦次繼光次用光煦子二人長蘭祥次蘭森

 繼光子一人蘭畦用光子二人長蘭瑞次佛喜

 煦 欽賜丙午科舉人候選光祿寺署正

 繼光甘肅甯州知州 誥授奉政大夫

 用光乾隆庚申 恩科舉人辛酉 恩科進士翰林院

 編修

  蘭祥嘉慶癸酉科拔貢生

  蘭森縣學生

  蘭畦國子監生

  蘭瑞國子監生

  佛喜

內閣中憲房

守中乾隆乙酉科拔貢生庚寅 恩科舉人候選內閣中

書 貤封中憲大夫

 子十二人長應泰次銑次旭次燿次湻次彪次沅次炳

 次炕次魁次汾燿子三人長星緯次廷賜次八官湻子

 三人長四官次六官次七官彪子二人長慶官次九官

 應泰𡻕貢生候選訓導

 銑國子監生

 燿附貢生

 湻廪(“㐭”換為“面”)貢生

 彪國子監生

 沅嘉慶戊午科舉人

 炳廩貢生候選訓導

 沆

  魁國子監生

  紀國子監生

  汾國子監生

   星緯府學生

   廷錫縣學生

   八官

   四官

   六官

   七官

   慶官

  九官

通議房

守訓刑部郞中厯官江蘇按察使 誥授中憲大夫 晉

 授通議大夫子三人長文冕次雲冕次玉冕

  文冕候選布政使經厯 誥封奉政大夫

  雲冕候選縣丞

  玉冕候選縣丞

直

守譽乾隆辛卯舉人候選內閣中書 誥封奉直大夫

 子一人吉冠吉冠子二人進福增福

 吉冠乾隆己酉 恩科舉人候選都察院都事 誥授

 奉直大夫

  進福

  增福

 右據楊太夫人行述開載皆乾隆五十五年前所增子

 姓也今奉直房共子六人孫三人曾孫八人矣宜并五

 房嘉慶二十年前所增子姓統開載列於碑陰

刑部尙書金公墓誌銘

嘉慶十有七年十一月辛亥刑部尙書金公卒於位明年

正月乙亥公之訃至南昌五月壬午公之孤勇以狀來請

銘先見公爲郞中時敬之弟敷試禮部以薦與弟子籍公

巡撫江西敬爲縣瑞金以計吏出公門是以敬於公之事

最習於公之心推測之最詳謹惟蘇子瞻氏受知於張安

道爲之銘韓退之氏在袁州爲屬於王鴻中亦碑其墓於

是不敢辭公諱光悌字汝恭姓金氏世爲英山縣人十世

祖國寶明太常卿曾祖天爵祖紹偉父序珽進士候選知

縣三世皆

贈如公官妣聞氏

贈一品夫人公年十六補縣學生二十二鄕試中式旋官

內閣中書三十四會試中式

殿試

賜進士出身厯宗人府主事刑部浙江司員外郞四川司

郞中以事降官復起爲浙江廣東司員外郞升陜西司郞

中奉滿奉

旨以京堂官用有吏人坐贓敗妄引公

皇上命待質事白益向用升光祿寺少卿內閣侍讀學士

外轉山東按察使升布政使卽升刑部侍郞巡撫江西升

刑部尙書卒年六十有六

本朝刑部尙書用人最愼部中司官明愼者方總辦秋審

其尙書多取厯總辦並踐中外習故事者擢之公性精敏

自爲總辦時一部之事必關公及爲尙書益自力無所阿

徇而天下讞獄者承

列祖覆育之後以寛厚爲福多稍稍減罪狀上之公以爲

不可懸千里推鞫苟引律當毋更議其直下刑部及法司

會議者公必持律不得減於是部中多以公爲嚴於用法

焉然𡻕斷獄大小以千百計自同官至羣執事無有能執

公所具改從輕比者嗚呼可以觀公矣舊例監守自盜限

內完贓者減等乾隆二十六年改重不減等公主稿奏復

舊例後阿克蘇錢局章京盜官錢計贓五百兩以上主者

引平人竊盜律當章京絞情實公曰盜官錢當擬斬監追

不决絞情實則决矣不得引竊盜律奏平之

皇上覽奏曰官盜罪較私盜反薄耶公免冠謝曰與其有

聚斂之臣甯有盜臣律意如是也嗚呼此可以觀公矣公

爲按察布政巡撫皆如是刑部核名實別功過釐市井飭

軍伍多以一人智斷行之葢公仕宦數十年計必達乎至

微力必摧乎至巨持成格以繩崎嶇數變之情援古義以

削浮沉苟安之習自謂卑獨此心可奉

聖主故嶄然有以自見如此公性好士聞之如恐不見旣

見如恐不得當嘗一爲江西副考官廣東正考官兩爲會

試同考官得士爲盛多才望大僚而公言門下士必首及

故編修張惠言天下之士皆以爲然公疾惡甚不能忍少

時遊江南總督幕府有華士負重名公語總督絶之曰名

教外人不可使汙階前地也在江西有兵官素瀾浪而無

跡可劾求見公公切齒投其謁於地後公旋去官終不見

嗚呼此可以觀公矣公娶懷甯丁夫人子三長宗邵內閣

中書協辦侍讀次嘉國子監生宗邵嘉皆先公卒次勇舉

人女一適山陰李氏孫三震謙泰皆宗邵出公師文成公

阿桂文成奇賞公公常語敬曰欲知文成之爲人乎敬起

立拱而俟公乆之曰心地厚復久之曰魄力大十八年九

月乙亥勇葬公於祖塋銘曰

湛盧之鍔孰咎其銛鞾之𦟝孰尤其堅如吳育剛如姚

崇警淬沼飛雲俯鞍躡景觥觥我公文成之士宿將沈機

重臣引體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氣吞其涯

殊恩特簡拔之庶僚方晉列卿隨𢌿麾旄聽天下成執憲

最久束吏循文治奸斂手好無爾我惡不比人天性所行

理無逡巡好者晨星各守一隅光不相及纍纍可吁惡者

震霆耳之皆應山通谷合走吿相証幸遇

至仁保全終始生安其位死歸其里兹原之山其石峩峩

側行危立有高可歌兹原之水其流泯泯湍旋瀨折有澄

可詠兹原之⿱穴之 -- 窆鑿之深深我公於宅前道後林兹原之銘

故吏所勒日月可移是非不沒

漢中府知府護漢興道鄧公墓志銘

嘉慶十有三年十一月庚辰前漢中府知府鄧公卒於福

建羅源縣之署舍時子傳安知羅源公就傳安養也年八

十有六十四年八月乙𫑗公之喪至本貫浮梁十九年十

月丙寅傳安卜地葬公於浮梁靑峯之原公之配陳恭人

合葬焉先是公以耆德奉

命重赴甲子科鹿鳴宴來南昌敬介公之姻江訓導幼光

謁公傳安又與敬同出戴文端公衢亨之門至是以銘請

敬不敢辭敬觀班孟堅范蔚宗傳循吏皆推本儒術或列

所治經舉其科可謂知爲政之要矣然所載多郡國二千

石縣令惟蔚宗傳王渙一人任峻附見傳中且以明發姦

伏爲未充德禮之敎夫德禮苟不相應則姦伏之心侈矣

何明發之功可紀哉縣令官卑其權不足攝下故爲縣令

視二千石爲難而德禮之效則以能明發姦伏爲治縣符

騐能如是未有不爲良二千石者也公諱夢琴字虞揮姓

鄧氏曾祖國挺自南城遷浮梁祖文諫

貤贈朝議大夫父以忠

贈朝議大夫母石氏

贈恭人繼母吳氏公年十八補縣學附生二十一爲廩膳

生二十二鄕試中式三十會試中式以進士候選吏部授

四川綦江縣知縣縣人相沿呼大府胥吏爲老上司橫甚

公察其尤者先予杖後申請治罪遂俱歛貴州遵義有巨

盜亡命過縣公遣捕人跡至二千里外之萬縣獲之以能

署江津江津民宋志聰者與楊在位爭博負在位毆之仆

死置尸黃君相之門江津前政比君相殺人罪已庾死矣

公鈎距得獄情讞之前政因推事官巧請於按察使掎其

獄公力爭按察使遂怒此初獄也而前政在江津事多率

爾民周景康盜樹爲樹主斫顱左旋以他事與周秉魯爭

傷腹下乃死前政以比樹主公請復診之腹下傷重罪當

比周秉魯而按察使挾前怒欲如前政比以傾公此繼獄

也當是時前政已因宋志聰獄去官公復持此獄甚急於

是諸黨按察使有氣力者爲蜚語以爲公好排人人已墜


坑陷尚下石按察使雖知公直而必洩前怒幸其言公𫝑

危甚會公還綦江定遠民譚學海被殺不得主名縣攝民

六人笞服之至府皆不承公奉府檄廉知諸偷鄧理瑤等


實殺人一訊獄具此最後獄也公白府分功定遠定遠得


免議諸大府益信公非排人者適按察使權布政使周景


康獄乃如公讞焉丁吳太恭人艱服闋以

贈朝議年老請養家居十二年後服闋選授陜西洵陽縣


洵陽處萬山中流民賃山種稞自立下手書曰稞莂取木

石耳曰耳莂燒炭曰炭莂黠者不立期遂多訟公令種稞

期五年耳炭期三年民安之山南州縣地日墾大府歲檄

升科公言流民開荒食數年之利不可使失所他徙

國家賦額已定徒飽吏胥耳終公去洵陽不報升科旋署

岐山調寶雞寶雞臨棧道轄陳倉東河二驛冠蓋旁午驛

馬多疲損前政以給里民需其値曰領馬有急復摟私馬

應官曰里馬公令領馬皆交見馬驛遂充非大差不撥里

馬逆囘田五作亂陷通渭公斷仙靈谷石道爲守計後馬

文熹屯底店公料丁壯登陴賊未至而罷旋擢商州知州

署西安府擢漢中府知府護漢興道因事鐫級大府以敎

匪方熾奏留公後病濕累上記乞休年七十五矣始公家

居時知浮梁黃君泌治頗辦而性卞急請益於公公曰聽

訟末也雖然有本焉古之人先治已之好惡矣至聽訟則

察人之好惡爲好惡焉夫天下固有得其辭而失其意者

豈有舍其辭而得其意者哉當官難於愼守官難於和緩

求其難焉可也自公爲州爲府所屬皆喻以此意而公持

大綱不苛察故皆治公年二十四陳恭人來歸孝謹守婦

道年七十有二先公十一年卒子一傳安進士福建羅源

縣知縣女一適國子監生吳篤照孫二世疇世畬皆縣學

生公爲學自少時以小學近思錄洛學編爲宗後從座主

蔡文恭公新遊窺閩中道學源流終身守師說所著有楙

亭文稿十六卷詩稿八卷銘曰

養魚勿煩治民勿殘勿煩者淸其池勿殘者察其辭池濁

而漚浮魚之仇也辭差而聽惑民之賊也登山不可趨學

道不可愚如公者儒術之所與也

國子監生錢君墓志銘

君諱伯坰字魯思自號僕射山人曾祖安世南和縣知縣

祖枝起歲貢生工部營繕司行走父勲著國子監生母莊

氏繼母高氏君未成童卽孤露力學以至於有成敬幼聞

君名後遊京師與張惠言皋文交始見君之書若詩書學

顏平原李北海詩學杜陵兼學誠齋石湖有傳君捐館者

張皋文曰魯思必不死何也魯思事繼母孝今中歲未有

子天豈使之長往傷孝子心哉已而果不死敬再娶於高

君之繼母爲敬妻之祖姑敬妻嘗言祖姑之來君扶輿行

祖姑下輿則執葢隨之嚶嚶如孺子語嘗日坐臥抑搔之

必得喜語方止弟辛才感末疾君在吳中聞之一夕鬚髮

盡白辛才卒大慟曰吾何以慰吾母乎後莊太孺人以九

十五卒君年逾七十舉三子矣君性邁往多飮酒高步雄

視知交遍天下不問賢不肖皆交之然有爲非禮者未嘗

與君從叔父文敏公維城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靑雲君自

少依之歉然自退終於國子監生嘉慶十七年六月十七

日卒年七十五娶莊氏無出子三山簡小晉又男側室潘

氏出銘曰

醇行其陳仲弓乎何氣之不可壓也隱節其梁伯鸞乎何

與世之狎也書人歟詩人歟何言之狹也

孫九成墓志銘

君諱韶字九成自號蓮水居士先世浙江餘姚人曾祖父

光官廬鳳兵備道始遷江蘇上元祖必榮官終廣信府知

府父蒲上元縣學生妣徐氏君年十八補縣學生爲人和

易喜交遊所交皆名公卿而能自矜重無詭隨之習爲詩

以淸雅有藴蓄爲宗嘉慶十六年十月二十日卒於江西

巡撫先福公署中年六十公自守黃州卽與君交至是殮

君助使歸葬君娶楊氏子若霖江甯府學生君少時嘗及

錢塘袁枚子才之門子才以巧麗宏誕之詞動天下貴遊

及豪富少年樂其無檢靡然從之其時老師宿儒與爲往

復而才辨懸絕皆爲所摧敗不能出氣且數十年敬遊京

師時子才巳年老頽退矣而天下士人名子才弟子大者

規上第冒膴仕下者亦可奔走形勢爲囊橐酒食聲色之

資及子才捐館舍遂反唇睽目深詆曲毁以立門戸聲氣

盛衰至於如此亦可歎也子才乆寓白門君生長其地垂

髫束紒卽以詩名不能不爲子才所鑒識君爲詩不學子

才亦未得子才絲粟之力上階雲霄然君至江西髮已斑

白常推子才爲本師不背其初敬與君無間然每見君君

必先言子才之美以拄敬平日之論說嗚呼此可以見君

之所守不以死生而易師門友席推之君父之事豈有異

耶敬前自江西歸常州與君別於章江之濱後返江西過

上元聞疾甚恐有不幸至章江而君之喪已東下矣追惟

往昔深用恤然如君者亦吾同好中不數數然者也會若

霖以狀來將卜葬爰爲銘以詒若霖使納君之扃焉銘曰

嗇其遇昌其詩子居友子才師淄澠之別誰能之

莊經饒墓志銘

莊經饒名雋甲陽湖人曾祖柱浙江按察司副使祖存與

禮部侍郞父通敏左春坊中允母錢氏經饒以縣學生乾

隆五十一年鄕試中式屢赴會試不第大挑一等試知縣

不就改教諭選歙縣教諭在官六年辭歸歸三年卒年四

十五嘉慶十三年十月乙亥也與同歲生張惠言皋文交

皋文言黃叔度漢末第一流在郭有道之右若經饒者可

以觀古人之槪矣娶汪氏子縯濟繽澍銘曰

其視端然其立頎然其行圈然其色夷然骨月斃於下陰

爲野土魂氣則無不之也萬物之爭百世之日積而成此

 經饒之所知也而又何所疵乎

林太孺人墓志銘

林太孺人諱桂福建閩縣人祖及父母皆早世無兄弟幼

依族姑之寡者屢徙居稍長求其系姑老耋不復省記遂

亡之年十五爲前恭城縣知縣陸君廣霖側室三十年而

恭城君卽世又三十年而太孺人卒年七十五嘉慶十有

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敬與太孺人之子繼輅交繼輅次

年譜請銘按譜恭城君以進士官福建廣西屢起仆太孺

人所以事恭城君者甚敬恭城君劾官處患難甚勤長子

女甚愛理婚嫁喪葬甚肅祭祀甚誠敎繼輅甚嚴皆有事

實可紀繼輅泣曰繼輅無似無以顯揚太孺人吾子之力

足以及百世者也願備書之無遺敬謹對曰此太孺人之


常德也書之譜足矣若大節則請爲太孺人大明之何也


太孺人歸恭城君嫡正夫人莊宜人已没三年矣太孺人


六十年中未嘗干嫡正之禮至屬纊時尙以勿歛正寢爲

命此始終於禮者也古者人君不再娶夫人卒娣升於嫡


其嫡死不更立者祭宗廟則攝焉夫先王之禮一而巳矣


何以或升於嫡或不升於嫡哉蓋媵之末及事女君者得

爲夫人如聘嫡未往而死媵繼往是也白虎通所謂立其

娣尊大國也媵之及事女君者不得爲夫人如元妃死次


妃稱繼室是也白虎通所謂明無二嫡防簒殺也太孺人

不及事女君矣殆可升於嫡者歟雖然太孺人非娣姪也

敬葢又質之於禮焉古者大夫士皆媵娣姪大夫爲貴妾

緦此娣姪也士妾有子則爲之緦此不必姪娣而視娣姪

也太孺人有子且賢殆可升於嫡者歟自春秋時以妾爲

夫人皆其君夫人之然其端必由妾之自僭始太孺人之

志以爲强附於禮之變而求榮不若退守乎禮之常而去

辱於以成恭城君之賢爲子若孫之令望此閨門之理所

以正推之家國天下而皆順者也太孺人生子繼裴嗣恭

城君之弟廣森次卽繼輅本省舉人女三長未嫁卒次適

儲次適黃恭城君初娶高宜人生子三繼娶莊宜人生女

 三皆太孺人成立之銘曰

 治於讓亂於僭中闈樞蠧不可㼭家如爛魚腹中陷以禮

 已僭宜吉祥恭城之後今其昌

萬孺人祔葬墓志銘

孺人姓萬氏先世於宋政和中由進賢遷南城之靑綏柳

塘遂世爲南城人曾祖維淙祖國甯康熙五十一年武進

士仕終福州左營遊擊父選廣西潯州府同知母崔氏孺

人年十七歸同縣建昌府學生鄧君渶二十九鄧君卒孺

人矢志撫諸孤成立嘉慶十六年九月丁丑卒年八十越

明年八月乙丑祔葬於洛硝石羊角山鄧君之兆子三人

樹槐國子監生樹齡縣學生樹梅國子監生女三皆適名

族古者女史以成法書后夫人之行後世史家外戚傳列

女傳其遺意也周秦以來婦人有彝鼎之銘有箴有歌頌

其卒也有葬記有題墓有石闕而志銘之用最廣宋人入

家事頗有巧縱不應程式者唐人用漢碑法以美言泛頌

之夫婦人教於父母無違於夫宜於家貞於一以順成於

子孫言之從同同爾敬故次孺人家世生卒志之石而不

爲溢辭焉樹齡之子熾昌從敬遊有才行因并以吿之銘

是維五十一年守節萬孺人從夫之穴四正四維應之子

孫其有興焉者乎

卜孺人墓志銘

孺人姓卜氏世爲武進人曾祖一夔祖起鳳父夢齡母賀

氏孺人年十九歸同縣鄭旦興敬舅氏淸如先生之子也

旦興負異才有大志舉於順天再會試不第單車出都欲

遊天下阨塞訪奇士遂不知所之時孺人之子國子監生

良弼甫六歲舅淸如先生及姑朱孺人已老而家甚貧淸

如先生爲儒一錢不義不取其治家儉而急如吳康齋婁

一齋之爲人孺人恆與婢僕之下者同甘苦有加甚焉方

暑煬於竈婢僕反得淸甚寒扣冰滌器色怡然未嘗使婢

僕以爲舅姑之人也其順於舅姑由於中之誠孺人亦不

自知爲順也自旦興去家垂三十年未嘗敢言其夫於舅

姑之前有吿以蹤跡所在者色喜而中夜常與良弼飮泣

積久內傷晨起方舂目眩黑抱杵仆地遂失明尙時時舂

不止也與敬母太孺人相得太孺人嘗慰之孺人曰命也

能與命爭乎且性亦安之無苦也年六十卒嘉慶十五年

八月丁酉也淸如先生前已捐館舍惟朱孺人在堂哭之

慟復念旦興亦失明是年十一月壬戌良弼葬孺人於河

北之祖塋銘曰

夫之生不可知夫之死不可知舅殁姑病不可死而竟死

吾之子孰恃之

黃太孺人墓表

番禺之有學行者推張維屏子樹一日子樹奉行狀頓首

於當⿰木睂 -- 楣曰此家君所次先祖妣黃太孺人行狀也家君主

講新會道遠不得遽至命維屏爲謁以乞銘更月家君歸

治祭事當謹持謁謝敬以子樹賢不敢辭按狀太孺人姓

黃氏錢塘人曾祖曙府學生祖鍾官廣州守備始籍番禺

父騏國子監生母陳氏太孺人生六年而孤二十四年歸

張君元山陰人也張君始娶於王亦山陰人無子早卒張

君侍父載呂府君廷望客番禺後亦籍番禺太孺人歸三

年而張君卒於潮州卒十日而訃至是時子炳文生十日

矣太孺人號踊絕而蘇迨張君之喪至復號踊絕而蘇始

終以載呂府君之命撫孤故不死後八年載呂府君卒期

功之戚無可倚遂攜子居母家共室而自爲爨母及兄軫

之以爲言則涕泣曰吾母子依吾母吾兄惟母兄保䕶之

然苟不自食此髫齡者長無立志矣且張氏之祖宗子孫

何以爲門戸乎如是者十二年始異居嗚呼可謂知大體

矣太孺人卒於嘉慶十有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年八十有

五奉

聖旨旌表節孝建坊於門子一炳文嘉慶六年舉人孫二

長卽維屏嘉慶九年舉人次維翰國子監生敬又按狀太

孺人卒之年十有一月葬於番禺柯木朗之原訖今四年

矣禮不可埋銘世有刻銘於祠堂者非古也婦人無外事

又無表墓之法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

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後世而已碑碣之禮取可風示後

世者表之今太孺人不使其子食於外氏以長以成使張

氏至今有卓然之氣此可爲不幸依外氏之式矣能自太

孺人之意推之凡行於鄕黨交於公卿立於

朝廷其不可苟然而食者皆自此始故特表之以吿後世

之有志者嘉慶二十年十月壬子朔陽湖惲敬謹表

南儀所監掣同知署揚州府知府䕶兩淮鹽運使李公墓

闕銘

高宗純皇帝御極之初年大臣以淸直重者在山右曰孫

文定公嘉淦其在

聖祖朝曰于淸端公成龍文定起家侍從天下知其淸而

誦言其直淸端以外吏顯天下知其直而誦言其淸皆

朝廷偉人也文定同年生而爲婚姻者曰南儀所監掣同

知李公暲李公之孫曰今廣東按察使鑾宣按察亦以淸

直聞於時懼同知之事勿永述於後之人且没勿章具狀

請敬銘之墓闕敬不敢辭按狀公諱暲字闇成姓李氏明

洪武中始祖茂欽自南直𨽻鳳陽遷山西靜樂縣遂世爲

靜樂人曾祖耀然祖室明光祿寺署丞父之檀高郵州知

州崇祀名宦鄕賢母劉恭人生母楊恭人公幼有至性長

益以孝友自力年二十六鄕試中式三十七以例授汀州

府同知旋以采買洋銅輕重不如格吏議革職

世宗知公淸參本上卽日

特旨授太平府知府𣙜蕪湖關調池州改調淮安府河決

復革職

高宗亦知公淸發江南以同知用補揚州水利同知調南

儀所監掣同知署揚州府知府旋護兩淮鹽運使乞長假

歸二年卒年六十有九公爲監掣及𣙜蕪湖關人皆視爲

脂膏之地公歲嬴悉歸之官前後且數十萬無入巳者湖

北解京木出蕪湖夾私木公如令式稅之其人飾辭愬於

湖北巡撫遂劾公奉

旨置對欲以侵課罪公使健吏求之無所得後數年公復

𣙜蕪湖關大府令求前事侵課狀公力白之其廉而不刻

皆如此守太平時所屬於歲終持金來謁出之槖其封皆

布政司印也曰此縣中養亷非取之民者願酬知我公笑

朝廷以此養公亷今餽我是養吾之貪也飮之酒而歸之

太平治當塗官中謂之首縣嘗朝夕見後其令調含山爲


舍山民所愬公奉臺檄治其事令以舊屬遺家奴爲公女


治奩公曰汝主貨我巧矣吾發之則含山事雖虛亦實吾

不爲也速持去無汙我嗚呼人之能保其節豈易言哉自


有史傳以來凡以賄始終者餽者必飾其辭爲可餽之說


受者亦必飾其辭爲可受之計是故位可以日增罪可以


日脫使權可以日巧取貨可以日工若號於人曰吾行賄


曰吾受賄此行道之人所不爲也如公者可以爲居官之

法矣敬聞淸端暮年餽人葠少許者必受公有故人子餽


之公辭焉蓋淸端

天子大臣宜通下情且數十年取大信於天下無敢干以


私者公則自守峻絕不可弛卽謂之善學淸端可也公娶

閻恭人繼娶孟恭人子三長翼偗次念祖皆陳孺人出冀


偗副貢生嗣公之兄長楊君恂念祖候選州同知娶于孫

爲文定公女次學夫沈太恭人出候選司務司務亦娶于


孫爲文定公之弟國子監丞揚淦之女是生按察故按察


嘗私淑文定焉銘曰

府於縣如家人近則習習則親涅不緇磨不磷宜民人昌


子孫

浙江提督李公墓闕銘

嘉慶十有二年十二月壬辰浙江提督李公剿洋匪蔡牽

於廣東潮州之黑水洋卒於行間

皇上軫悼封三等壯烈伯謚忠毅予祭葬十四年公舊部

王得祿邱良功殲蔡牽於浙江温州之黑水洋洋匪平二

十年前揚州府知府甯化伊君秉綬以公之事請敬銘之

墓闕公諱長庚字西巖福建同安人也曾祖思拔祖崇德

父希岸皆

贈建威將軍母王氏

贈一品夫人公乾隆三十六年武進士由藍翎侍衛補衢

州都司升提標前營遊擊太平參將樂淸副將因𠞰林爽

文入福建䕶海壇總兵緣事革職公罄家財募精勇捕洋

匪𫉬戕參將張殿魁之林明灼陳禮禮以遊擊起用署銅

山參將丁父憂去官服滿補海壇左營遊擊時浙江福建

洋匪北接山東西通廣東西三面數千里皆盜出沒其內

地曰洋匪蔡牽最大朱濆次之外地曰夷匪多中國人挾

安南人爲之鳳尾最大一艇載數百人洋匪曰匪艇夷匪

曰夷艇夷艇至輒數十艇蔡牽百數十艇朱濆亦數十艇

其大較也五十九年夷艇始入福建之三澎公敗之嘉慶

二年升澎湖副將浙江定海總兵三年擊洋匪於衢港及

普陀敗之四年鳳尾引夷艇入温州洋敗之

賜花翎五年浙江巡撫阮公元以公可任奏請總統浙江

福建水師得

俞旨公申號令嚴標識束部伍信賞罰自偏裨至隊長柁

工水手耳目皆一於是水師皆可用能立功鳳尾引夷艇

入台州松門遇颶風覆溺幾盡登岸者悉就俘獲安南僞

侯倫貴利磔之自後夷艇不敢至鳳尾不知所終是年升

福建水師提督調浙江提督先是匪艇皆高大我軍仰攻

殊失勢而匪艇用晉石及蠭脂浴帆禦火箭帆下渴烏車

發水及數丈滅餘火其舷以𩛿傅之不能傷故不易敗公

與阮公議造大艇凌匪艇上至是成名曰霆船連敗蔡牽

於岐頭東霍𫉬匪目張如茂徐業兵威大振其明年以霆

船大敗蔡牽於定海牽南走福建乞降是時牽已窮蹙糧

盡艇亦朽壞公窮追不日可捦而總督以令箭止公兵牽

得以其間修艇揚帆去是役也功垂成而中廢天下皆惜

焉蔡牽畏霆船厚賂福建商人造大艇高於霆船出洋以

被刼歸報牽得之大喜渡橫洋刼臺灣米數千石分餉朱

濆遂與濆合九年戕温州總兵胡振聲公追之及於馬跡

敗之至盡山復敗之牽以大艇得遁去委敗於朱濆濆怒

於是復分公與阮公議禁商人造大艇牽計不行是年敗

朱濆於全厦調福建提督十年敗蔡牽於龍灣復調浙江

提督十一年蔡牽合大隊攻臺灣別部屯仔尾州沈舟鹿

耳門阻官兵公至不得入諜知南汕北汕大港門可通小

舟遣金門總兵許松年澎湖副將王得祿乘澎船攻仔尾

州敗之其明年復敗之二月已卯朔松年夜率銳師跐海

水登仔尾州焚其寮牽反救公遣師出南汕自後焚其舟

松年出仔尾州㚒擊大敗之庚辰復㚒擊大敗之牽棄仔

尾州屯北汕以鹿耳門沈舟自塞走路也甲申潮驟漲沈

舟漂起牽奪鹿耳門遁去奉

旨革翎頂是役也許松年爲軍鋒前後奪舟大小數十焚

寮及舟無算殺賊數萬人尸橫數十里臺灣𫉬全公所將

止三千人耳是年蔡牽復合朱濆走福甯追敗之

皇上知公臺灣功復翎頂十二年敗蔡牽於廣東之大星

嶼復敗之於福建之浮鷹十二月率福建提督張見升追

牽是時朱濆已爲許松年所擊敗死其弟渥降牽亦屢敗

羣黨散没止三舟矣初公以謀勇耐辛苦受

皇上深知屢立功軍事悉主阮公福建忌之故主招撫後

被紿益恚怒而阮公又以事去浙福建益撓阻公公以

皇上逮治總督代以阿林保公阿林保公初至福建劾公

逗撓

皇上以問浙江巡撫淸安泰公公得直於是

皇上眷公益厚

敕福建不得撓阻責公專捦蔡牽與世職葢公天性忠勇

皇上拔之廢棄之中推心委任不使節制大臣得掣其肘

至是而公不得不死矣蔡牽雖止三舟皆百戰之餘合死

力拒公於黑水洋公自將親軍當蔡牽大艇公前後臨陣

多親搏戰至是自攂鼓合戰良久冒煙火麾火船挂蔡牽

大艇將焚之忽礟彈掠過傷公喉血湧出不可止遂仆而

張見升見中軍舟亂引師退牽得走安南葢見升官福建

毎戰必自全其師不敢縱也然公雖授命後卒遵公部勒

滅蔡牽故言水師良將皆推公第一旣明日潮州知府至

舟歛公得載槥葢公之誓死非一日矣公無子嗣子廷鈺

襲爵葬公於同安之祖塋銘曰

妖鯨叩天飛駁雲長鼉大黿紛輪囷刳匈剔腹搜其羣手

提雙桴桴不歇天狗奔空襲明月誰甕貯之烈士血煌煌

前績銘旗常五等之

邦家光子孫保之噫勿忘

朝議大夫董君華表銘

君諱大鯤字北溟姓董氏系出唐吏部侍郞甲子孫世居

銀城自銀城遷婺源者曰成祖至明而族始大曾祖世源

登仕郞祖起予拔貢生考授州同知父正台歲貢生

誥贈朝議大夫母祝氏

誥贈恭人君兄弟八人次居第三兄弟之子孫皆盛而君

之子孫取科第厯中外者數十人居東門是爲東門董氏

敬與君之孫潮靑同舉於鄕後與鍊金交因過婺源去君

之卒四十七年矣鍊金以狀請書君之行於華表敬作而

曰太史公爲萬石君傳記一二小事耳其諸子乃記建之

誤書慶之數馬訖今盎然諄然之意尙見於數千年之後

蓋孝謹之行累書之皆無奇者也要在得其意而止後人

反油然而動焉若後世史家別爲孝義傳事事實之則無

所餘矣敬觀董氏羣從皆恂恂如不勝衣於父執進退唯

諾必以禮猶可想見朝議之家法而門巷之外朝夕有言

朝議之德者董氏之盛不其宜乎且敬行天下故家未有

不以浮薄敗而以質行興者則請條朝議爲人之大綱而

詳書子孫名爵於左方以實朝議之所以能裕其後亦古

者表墓勸善之遺意也按狀君少補縣學生自祖父爲素

封家君擇人任時而貲益息凡長者之事皆力爲之以行

其德有天幸終不至損其貲貲且至逾萬而德益行事親

定省之節中衣厠牏之役數十年如一日兄弟至老相愛

如幼稚時娣似皆能喻其意撫幼弟及孤兄弟子尤有恩

遇性喜下士同縣汪君紱江君永爲儒有盛名皆折節交

之所著有十三經音畫辨譌二卷春秋四傳合編三十卷

喪服圖攷一卷二十一史編年十卷卒年七十八乾隆三

十五年也

例授朝議大夫候選知府配戴氏

封恭人子三兆熊縣學生候選衛千總兆鳳附貢生兆謙

例貢生銘曰

雙桓之間朝議之阡也知其德者過而下之其孝謹可賢

 兆熊房孫四人邦超候選布政司理問鍊金舉人授太

 常寺博士邦和國子監生朝偉附貢生曾孫十六人桂

 秋候選從九品桂山舉人揀選知縣桂中桂先皆縣學

 生桂丹國子監生桂洲優貢生候補訓導桂標國子監

 生桂莊附貢生桂時桂文桂堂桂海皆國子監生元孫

 二十三人來孫五人

 兆鳳房孫五人國英縣增生邦直國子監主潮靑舉人

揀選知縣朝紱廩貢生銅陵縣敎諭朝勲縣增生曾孫

 十四人桂森舉人揀選知縣桂林拔貢生鑲黃旗敎習

 分發山西知縣桂臺縣增生桂敷翰林院編修桂新翰

 林院庶吉士桂科縣廩生桂開候選從九品桂春桂榮

 皆縣學生元孫二十二人惠笙產彬皆縣學生來孫七

 人

 兆謙房孫二人之屏例貢生朝端縣學生曾孫十一人

 桂攀桂煌皆縣學生元孫六人

翰林院庶吉士金君華表銘

君諱式玉字朗甫姓金氏世爲歙人曾祖茂宣候選州同

知祖長溥吏部主事以君從兄應琦官巡撫

贈榮祿大夫父杲國子監生以君官庶吉士

封文林郞以君之仲兄應城官禮部主事

封朝議大夫前母黃氏母鄭氏皆

贈恭人君以國子監生應嘉慶五年順天鄕試中式考取

景山宮官學敎習明年會試中式

殿試

賜進士出身改庶吉士是年六月三日卒年二十有八配

黃氏子二長讓恩縣學生次書恩金氏自同知公徒步萬

里輦親骨於甘肅之蘭州遂以孝聞於時吏部公與其兄

直公長洪孝而甚友用閎濟其宗葢有至性而兼能取

富貴者也君之伯父養泉先生雲槐以侍從起家檠齋先

生榜繼冠多士推文附質引義合禮而君之尊甫朝議公

墍茨丹艧贊佑華盛葢不忘其祖而能庇其子孫者也自

君之羣從外陟方面內奉省闥玉珂金車照耀門第而君

獨單衣陋食誾誾粥粥從事於竈觚蠧簡之間乃未遂其

志而君竟死矣君美風儀善談詠其學悉宗本師張惠言

臯文君之子書恩爲敬弟敷之子壻敬久交於臯文及君

於養泉檠齋兩先生皆有淵源之誼今過君之里而君之

卒十五年矣朝議公尙康甯君之伯兄應瑔叔兄應珪已

前卒仲兄官京師弟日瑩日璡應玕黽勉侍養敬心爲恤

然爰作銘於華表銘曰

朗甫其有知乎朗甫其有知乎銘君者陽湖惲子居也是

亦君魂魄之所期而凡親君者之所悲也



            無錫宣頴達麗中

            吳縣徐敦仁愛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