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咫偶聞/卷一
目錄 | 天咫偶聞 | |
全書始 | 卷一 皇城 | 下一卷▶ |
●卷一
◎皇城
编辑本朝大內之制,全因明舊無所損益,但易大明門爲大清門,餘正衙便殿皆仍之。惟各朝房舊在午門外者,今皆移於景運、隆宗二門外。蓋國初御門之典,在太和門。後改御乾清門,因亦移入,即唐代之常朝也。常朝五日一舉,故御門五日爲期。凡題本大除授皆於此降旨。 《居易錄》婁書其事。咸豐中,因聖躬違和,此典久輟。及同治親政,無請行之者。乾清門左右置木箱二,聞其中皆藏御門儀物,不開已五十年矣。
御門之典,六部堂上官及司員均得侍班。故人才賢否,堂陛熟知。自此典輟,而司員黜陟,惟憑曹長一言。祇於外轉時,一覲天顏而已。似非慎重人才之道,故此典宜復也。
太和殿,古之正衙,有大典則蒞之。光緒庚寅正月,上親政,並大婚、遣使。余官水部,得綴班行之末,恭睹盛儀。正使爲高陽李相鴻藻;副使爲禮部尚書昆相岡。由太和門外持節乘馬而出,鳳輿前樂設而不作,法駕鹵簿前導,群臣彩服夾路。考本朝自康熙、同治至此,凡三舉行此典。
大朝筵宴,內務府設朱漆反坫於丹陛之中。坫方可八尺,上陳碧玉洗一,徑可二尺,厚可二寸。中鐫御製玉盂聯句,于文襄公敏中書。玉勺二,長二尺,交陳洗上。玉壺二,高亦二尺。碧玉盞八,徑九寸者二,徑七寸者六。此高廟所製。陳之殿廷,極唐皇偉麗之觀,亦庚寅所瞻也。唐人早朝在日出後,朝罷議政。今則不御門而但辦事、引見,或有升殿亦必先辦事。國初趨朝皆在辨色後,嘉慶中有卯正入值之旨。同治初以垂簾,漸晚至辰刻。光緒以後改用寅刻,朝退才卯正耳。康、雍以前,皆以乾清宮爲寢殿。乾隆以後,改御養心殿,在月華門外,凡召對辦事皆於此。每日軍機大臣先入,然後引見。
內廷奏事之制:每日子正,部院各以一筆帖式持摺至東華門外。少俟,門啟,隨奏事官以入,至景運門內九卿房,以摺匣及本衙門印片一紙,同交奏事官,奏事官登之於薄。少頃,乾清門啟,奉之以入,至內奏事處,交奏事太監以達御覽,時不過丑正也。乾清門石欄上置白紗鐙一,遞事者以此鐙爲表綴。若鐙移至階上,則事下不久矣。少頃,奏事官徐捧摺而出,高呼曰:接事。則群集以俟。奏事官呼某衙門,則某衙門人前。奏事官手付口傳曰:依議;曰:知道了;曰:另有旨。雖百十函無一舛誤,不須開匣視也。然此亦有訣,以爪划痕,俗謂之:橫知豎議。後移西苑,則接事在西苑門外,侍衛處檐下。
劉若愚《酌中志》言:明代禁城內皆有路鐙,自魏奄專權後盡廢之,以便夤夜出入。此制至國朝遂不改。禁城以內,除朝房及各門外,絕無鐙火。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惟親王及堂上官有鐙引至景運、隆宗二門;軍機大臣以角鐙入內右門,此原慎重火燭之意。然光緒初一夜大雨,有持摺筆帖式某,竟溺死御河,由夜暗故耳〈(乾清門內,則有路鐙)〉。
軍機處,在內右門之西,隆宗門之北,創自雍正初。軍機大臣無定員,視事繁簡,近古之樞密而權實過之。軍機章京則由中書部曹考取,分滿漢員。滿章京向不擬旨,惟司翻清。蓋其初擬旨原軍機大臣之責,章京惟司繕錄。久之,大軍機習於宴安,遂交章京代擬。乾隆以前,廷寄清文多,故滿章京事繁,近來多改漢文,滿章京遂成閑曹矣。
軍機大臣皆兼方略館總裁,章京皆兼纂修。每日散值後,輪章京一人在館住班。凡此日之摺奏,亦歸方略館收庋,擇要入方略升殿之儀,樂先作,殿後戶闢。駕將入,殿後戶御前侍衛,左右交互往來於殿門之內,內侍二人執二紅鐙盤旋而舞。少頃,各肅然就列,樂亦頓闋。上已端拱座上矣。陛下鞭聲起,三鳴鞭而贊作,此定制也。
御前有刀名小神鋒,長二尺餘。每駕出,侍衛一人,負之而行,此與神槍皆置御座之旁,頃刻不得少離。
諸王、貝勒、貝子、公皆於丹墀上行禮。行禮處,橫布椶毯,由東而西,一字列之。元日皆貂服,二品以上同,三品以下朝服,餘日則皆朝服。召對引見皆服天青褂、藍色袍。雜色袍概不得服,羊皮亦不得服,惡其近喪服也。故朝服但有海龍、猞利、孫貂、灰銀鼠,而無羊皮。夏不得服亮紗,惡其見膚也,以實地紗代之,皆所以崇敬,此定制也。
中和殿,惟大祀看祝版一蒞之。保和殿,則筵宴外藩蒞之。殿試、覆試、朝考、大考、考差皆於此,監試皆以王公。先伯祖恭慎公,乾隆甲寅舉鄉試,年十六。覆試日欽命題爲“山節藻稅”二句,“於季桓子”六句,詩題“窗明几淨”得行字。日未午,忽監試者命眾跪,則上出也。詢有完卷者否?時無一完者,惟一人以完卷未謄真對,命取其草呈。御筆爲改詩一韻,其人竟以此獲首列。又覆試題例命會元、解元謄寫,其原題仍恭繳。鄉試,解元或不到,則旗魁代之,皆跪而書。午間例賜松餅四枚、奶茶一甌。殿試例設高几,餘則矮几也。
乾清宮之東廊爲端凝殿,西廊爲懋勤殿,天府圖書皆庋於此。乾、嘉兩代,命翰林編錄爲“石渠寶笈”、“天祿琳瑯”、“閟殿珠林”、“西清古鑑”等書。詳阮文達〈(元)〉《石渠隨筆》、胡以莊〈(敬)〉《西清札記》,入值者皆南書房翰林官也。南書房則在乾清宮南廊下之西,最爲清要之地。或代擬諭旨,或諮詢庶政,或訪問民隱,或講求學業。國初不必定用翰苑。故查初白、李復堂以舉人入;梅文穆、高江村、何屺瞻以諸生入;王白田以教官入。蓋天下人才,皆如燭照,故所取悉當如此,其禮數亦非他臣所敢望。賜賚與王公軍機大臣同。若上書房,雖亦在內廷而禮數不逮矣。然書房之制,實超越前代。蓋前代人君自爲太子時,已養尊處優,侈然自肆。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幾不知世間事爲何若。及其爲君,復安望其悉天下利病耶?國朝自太宗以後不立太子。皇子之幼,與諸王世子共學於上書房。選詞臣有學行者,訓迪加嚴,與民間延師無異。又有清文師傅,日習清文,而於騎射技勇皆兼習之。故嘉慶癸酉之變,宣宗在書房親以鳥銃殪賊。文宗及恭邸、醇邸皆善舞刀,有御製刀銘。此所以我列祖、列宗皆度越百王也。上書房階下爲習射之所。上政事之暇,輒呼皇子、王子習射,諸師傅善射者亦與。中輒賜帛或賜翎枝以爲常課。
唐宮中植花柳,宋宮中植槐,本朝宮門以內無枝木。惟午門外六科廊下,有宮槐數株耳。若太廟、社壇中,松柏蔚然矣。
太廟中多灰鶴,社壇中多蛇,天壇產益母草,此皆地秀所鍾,聚於一處。一牆之限,外此求之不得,足異也。廟社之中,宮鴉滿樹。每日晨飛出城求食,薄暮始返,結陣如雲,不下千萬。都人呼爲寒鴉,往往民家學塾以爲散學之候。
景運、隆宗二門及東、西華門,例有護軍值班。每王大臣出入,高呼:“伊里!”國語云立也,蓋示人致敬之意。
坤甯宮爲神板所在,每日祭神用雙豬。祭畢,輒傳內廷及諸侍衛賜食。食者先向神板一叩,隨席地而坐,自以刀割肉食之,每人一方。
諸大臣賜紫禁城內乘肩輿者,以二人肩椅,即古之腰輿也。例得至景運、隆宗二門外;乘馬者亦然。惟近支親王得乘四人輿。
光緒己丑十二月,太和門火,自未至酉。是日餘以事至地安門,南望黑煙如芝蓋。市井喧傳爲正陽門火。明日始知爲太和門。明年庚寅,正月二十六日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爲之。高卑廣狹無少差,至榱桷之花紋;鴟吻之雕鏤;瓦溝之廣狹;無不克肖。雖久執事內廷者,不能辨其真僞。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風,不少動搖。技至此神矣。
是年大婚,先進妝奩二日。今敬載奩目,以備掌故。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四進上賞金如意成柄; 進上金如意二柄; 帽圍一九一匣; 領圍一九一匣; 帽圍一九一匣; 又一匣; 各色尺頭九疋一匣; 又一匣; 又一匣; 銅法瑯太平有象卓鐙成對; 紫檀龍鳳五屏風銅鏡台一件〈(大紅緞繡金雙喜字套)〉; 紫檀雕福壽鏡支一〈(隨金卡子鐙)〉; 金大元寶喜字鐙; 金福壽雙喜執壺〈(杯盤成對)〉; 金粉妝成對; 金海棠花福壽大茶盤成對; 金如意茶盤成對; 金福壽碗蓋成對; 黃地福壽瓷茶盅成對; 黃地福壽瓷蓋碗成對; 金胰子盒成對; 銀胭脂盒成對; 銀喜相逢檳榔盒成對〈(金點翠紅白瑪瑙桂花,紅碧㺨玉堂富貴)〉; 盆景成對; 紅雕漆太平有象餑餑榼成對; 脂玉夔龍雕花插屏成對〈(紫檀座)〉; 黃面紅裡百子五彩大果盤成對; 古銅獸面雙環罐一件; 脂玉葵花御製詩大碗成對; 古銅三足壚一件; 古銅蕉葉花觚一件; 脂玉雕魚龍一件; 脂玉雕松鶴山子一件; 翡翠大碗成對; 漢玉松鶴筆筒一件; 碧玉福祿圓光璧一件; 郎窯大碗成對; 漢玉雕仙人插屏成對; 青花白地西蓮大碗成對; 漢玉雕和合山子一件; 脂玉雕荷葉雙連一件; 雕碧玉鑲脂玉乳璧植成對; 漢玉雙環喜字獸面壚一件; 脂玉雙獸面喜字有蓋瓶一件; 翡翠瓷觀音瓶成對; 漢玉獸面方壚一件; 脂玉雙環獸面雕坐龍有蓋扁瓶一件; 粉地五彩瓷八仙慶壽樽成對; 脂玉雕西番瑞草芳彝一件; 脂玉獸面雙環有蓋扁瓶一件; 古銅週雲雷鼎一件; 古銅週父癸鼎一件; 金轉花洋鍾成對; 金四面轉花洋鍾成對; 銅法瑯龍鳳火盆成對〈(以上均紫檀座)〉; 紫檀雕花炕案成對; 紫檀雕事事如意月圓桌成對; 紫檀茶几成對; 紫檀寶椅八張; 紫檀琴桌成對; 紫檀連三成對; 紫檀雕花架几案成對; 紫檀書格成對; 紫檀雕花洋玻璃大插屏鏡成對; 紫檀足踏成對; 紫檀雕龍盆架金面盆一〈(大紅緞繡花披)〉; 紫檀雕花匣子二十件; 紫檀雕花箱子二十隻; 紫檀雕花大櫃成對〈(以上共百擡)〉。二十五日卯刻進上賞玉如意成柄; 領圍一九一匣; 又: 各色福履一九一匣; 又: 又〈(鍼黹一九,花巾一九)〉一匣; 又: 又: 紅雕漆喜字卓鐙成對; 紫檀雕福壽連三鏡支〈(大紅緞繡帘)〉; 金小元寶喜字鐙成對; 金油鐙一件; 金漱口盂成對; 金抿頭缸成對; 銀胰子榼成對; 銀粉榼成對; 銀牙箸成對; 金喜字羹匙成對; 金喜字叉子成對; 黃地福壽瓷膳碗成對; 金漱口盂成對; 金奓鬥成對; 金洗手盆成對; 銀痰盂成對; 銀漚子罐成對。
內閣之制,唐之中書省也。明代不設宰相,遂不設中書省,改爲內閣,以翰林學士贊襄庶政。至中葉乃有大學士之名,其權依然宰相也。國初改爲內三院,旋復爲內閣。若政事則初由議政王大臣,繼由軍機大臣,而內閣成閑曹矣。聞之友人王逸珊中翰言,內閣之職,主於批本。夷考題本之制,實有深意。每題一事,必先引例載若伺,而今此事若何,查與某例相符。或事於例雖未符而有某例可援。且查曾有某事即照此例辦理,今此事與此例相合與否。凡題一事,必引例數次,聲敘亦數次。初視似繁文,然苟少與例不符,即無辦法。此正韓魏公所謂“雖使一庸人執此,亦可爲宰相”者是也。刑部本尤密,人命至重,不憚詳慎也。自來復仇之案本,必雙請是否抵命,抑可從末減,固無不從末減者,然本則如是也。近某部臣厭其繁瑣,改爲直從未減,此蓋失古人作法之本意矣。復仇固當從輕,然焉知不有借復仇爲名以洩其私怨者。若概入輕比,含冤者有矣。然後知古制未可輕改也。
內閣大堂以有諭旨故不設正座。六堂分左右六位,若遇大挑之年,則欽派王大臣皆面北而坐,挑者南面跪。
軍機擬旨,向來皆大臣之任。傅文忠公始屬之司員,事見《簷曝雜記》,至今成例。章京考試始於嘉慶元年,試論一篇以神速爲貴,限三刻交卷,遲者不閱。初由大臣試補,至嘉慶四年始命帶領引見。
樞廷事件,皆書於冊,標曰“隨手登記”。元旦則裝訂新冊,敬書“太平無事”四字於冊端。
康熙癸丑春,天子御講筵,從容謂學士:欲得文學之臣,朝夕置左右,惟職經史講誦,給內盧以居之,不令與外事,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時舉編修桐城張英。召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諮詢,對者無異詞。遂有內廷供奉之命,賜邸舍於瀛台之西,辰而入,終戌而退。上所舊御讀書處曰南書房,在乾清宮之西南隅。處其中,飲膳給於大官,執書使中涓。紙筆之屬,出自御府;珍果之屬,撤自御饌者,日數至焉。上御乾清門聽政後,則召至懋勤殿。辰巳前講經書,午後講史,率以爲常,此南書房供奉之始。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上諭部院諸臣:朕因天氣炎熱,移駐瀛台。今幸天下少安,四方無事,然每日侵晨御門聽政,未嘗暫輟,卿等各勤執掌,時來啟奏。曾記《宋史》所載,賜諸臣於後苑賞花釣魚,傳爲美談。今於橋畔懸設罾網以待卿等遊釣,可於奏事之暇,各就水次,舉網得魚,隨其大小多寡,攜歸邸舍,以見朕一體燕適之意。誰謂東方曼倩割肉之事,不可見於今日也。
凡翰林賜燕瀛台,定在暑節。每趁早涼入西苑門,大柳星稀,高槐露下,宮牆緣岸閑安步徐行。菰蒲四面,水禽啁哳,與江南水鄉無異。暨渡板橋則荷香襲衣,閘流滴耳,宛在夢中聽箏築聲。然後復從內苑牆入小紅門,劃然大湖,有紅板長橋,橫跨水面。橋夾朱欄,外雜列魚罾。凡朝官渡橋者,俱許抽罾捉魚,得即攜歸,於是迤邐達瀛台門。惟賜燕時,則從閘口北上直西,浮道通梁中有層亭,兩面帳房,列如號舍。上命登舟泛太液池,即從過船亭登舟。芰荷十里,望如蕃錦,北面望金色搖曳,則別一境地矣。
向例,殿試進士在太和殿丹墀。雍正癸卯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試,天寒硯凍,上命移至殿內兩旁,並令太監多置火爐,俾殿內和煖,使諸貢士得盡心作文寫卷。此移入殿內之始。至乾隆某某年,因御正殿,命移入保和殿,至今沿之。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上諭:新科進士於引見前,朕欲先行考試再引見,一應仍照殿試預備。朕將詩文四六各體出題,視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體俱作,悉聽其便。此進士朝考之始。
向例館選不分省,以致邊省多缺。通江李雪原鍾峨,官太常寺少卿。雍正四年疏言:康熙四十五年至六十年,七科不分大小省俱有庶吉士。至元年癸卯,漢軍及河南、四川進士無館選者。二年甲辰,蒙古及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進士俱無館選之人,請廣儲才之路。上交部議準行,此散館分省之始。
翰林學士習國書,蓋以備翻譯編纂之任。故須專心熟習,辨析精微,積學功深,與年俱進,始爲不負所選。康熙年間,館選之例,庶吉士年四十五以下者,悉皆分讀清書。世宗御極以來,祇擇年少資敏者。每科不過十餘人,蓋取其年富力強,可收記誦翻譯之功也。而翰林甫經散館,遂謂無從考驗,束置高閣,以致教習三年,轉爲虛設。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諭:嗣後庶吉士等雖經授職,或數年以後,或十年,朕再加考驗。若依然精熟,必從優錄用,以示鼓勵。其或遺忘錯誤,亦必加以處分。此翰林大考之始。
錢塘陳仙橋參議〈(鴻)〉嘗建言:請輪班日講。以爲康熙、乾隆間,設官使日繕進經史講義,討論益精,義理愈出,辨別益確,施措益明。兼可鑑其才猷,驗其學識,既備諮訪之具,即儲簡拔之才,云云。其說甚允,竊謂此法實佳,然須有學校一番教育,然後其言始可用,否則以八比文、楷書字爲討論之具,恐非所以儲才也。
《茶餘客話》謂:文淵閣,遍質之先輩博雅諸公,皆無以答。餘意今之內閣大庫,彷彿近之。當時楊廷和在閣,升庵挾父勢屢至閣翻書,攘取甚多。又典籍劉偉、中書胡熙、主事李繼先奉命查對,而繼先即盜易宋刻精本。觀此情形,必非內廷深嚴邃密之地。而沈景倩謂制度狹隘,窗牖昏暗,白晝列炬,當時俱屬之典籍云,則與今日大庫形勢宛然。且紫禁殿閣綺窗藻井,罘罳玲瓏,惟皇史宬爲明季藏本之地,則石室磚簷,穴壁爲窗,蓋以本章要區,防火爲宜。今大庫之穴壁爲窗,磚簷暗室,較史宬尤爲晦悶,則爲當日藏書之所,正與史宬制度相合。
按光緒戊戌、己亥間,內閣大庫因雨而牆傾。夙昔以幽暗無人過問,至是始見其中尚有藏書。如邵康節《蠢子》數堆庋充棟。又有《大輿圖》一張,無處張掛,其大可知。以此知阮氏之言蓋信。若今之文淵閣,乃乾隆中仿四明天一閣所建,非其舊地矣。
明之南內,今已拆盡。按行遣跡,惟普勝、普度二寺似猶是舊殿之僅存者。普度寺殿宇極宏,佛像極奇,皆西天變相。手執戈戟,騎獅象。陳設多寶物,沈香長及丈,雕鏤花紋。明成化中,番僧板的達所貢七寶佛座,即仿其規式造五塔寺者。今尚供寺中,完好無恙,乃木雕加漆者。疑《湧幢小品》記所云“南內最後一殿,供佛甚奇古”者,或即指此而言。國初,睿忠親王曾作府邸,吳梅村詩所謂:“十載金縢歸掌握,月明車馬會南城”者也。今殿極東一間,北牆下番佛五,皆乘獅象。南窗下懸王之甲胄弓矢,甲長七尺餘,黃緞繡龍,鮮好如新。冑徑九寸餘,護項亦黃色。刀劍弓矢長於今三之一,弓無弰而一人之力不能開。旁二護衛像,著甲執兵,皆真物,王之二巴圖魯也。殿外作龍尾道,直抵山門,道旁古松林立,清蔭甚美。
東安門內,東安橋上有關帝祠,地極狹隘。相傳此廟如災,必出大工,故工部吏胥奉之極虔。
左文襄入都,僦居東安門內。 《盾鼻餘沈》自記有石鼓閣,即此。公入軍機,銳意欲有爲。曾聞一章京云:公雖欲有爲,而成例具在,絲毫難於展佈。陳奏發行,急於星火,無暇推敲。且有明日拜章而今日甫定稿,了無更正之暇。有所建白,亦多中輟。所以文襄入直未幾,即力疏求去,有以也。然而京官之箝制堂官,亦見於此。
八旗春秋試,例於試前兵部請欽派王大臣校試。馬步射向在東安門內南箭亭。蓋明之南內,今爲正黃旗侍衛校場。其期:春闈二月下弦以後,秋闈七月下弦以後。於時衣冠竟會,旌麾並舉,駿馬驕風,雕弓替月,餓鴟互叫,靈黽時振。翼翼濟濟,猶想見辟雍校士之盛典焉。
國家創業,以弧矢威天下,故八旗以騎射爲本務,而士夫家居亦以射爲娛。家有射圃,良朋三五,約期爲會。其射之法不一。曰射鵠子,高懸棲皮,送以響箭。鵠之層亦不一名,最小者名羊眼。昔果益亭將軍專工射鵠,有“果羊眼”之稱。然工者仍不事此,或一箭諸圈皆開而不落,如花籃式,此爲至難。曰射月子,滿語名艾杭,即畫布爲正也。曰射綢,懸方寸之綢於空而射之,此則較難。又有於暮夜懸香火於空而射之,則更難。然皆巧也,非力也。聞之開國之初,其射也,弓用八力,箭長三尺,鏃長五寸,名透甲錐,所中必洞,或連貫二人而有餘力,是以南京太和門箭遂沒羽焉,此國初所以能威天下也。
定制,賭有禁,惟以射賭者無禁,故有大書於門曰“步靶候教”者,賭箭場也,然往者寥寥。
自開國至乾、嘉,田狩蓋爲重典,非以從禽,實以習武也。聖祖於熱河建避暑山莊,以備木蘭巡狩行圍之制,一用兵法,圍時以能多殺者爲上,皆以習戰鬥也。又殺虎之制,以二侍衛殺一虎,得者受上賞。故嘉慶癸酉之變,京營兵皆能戰,遂以殄除巨寇,滅此朝食。道光以後,不復田狩,於是講武之典遂廢。後生小子既不知徵役之勞,又不習擊刺之法,下至束伍安營,全忘舊制,更安望其殺敵至果乎?迨同治中,穆宗奮欲有爲,親政後曾畋於南苑。諸環列至有預購雉兔,至臨時插矢獻之,而蒙花翎之賜,可爲嘆息也。
熱河行圍,前人多有詩紀之。以甌北爲最佳,然尚未備。成倬雲侍郎〈(書)〉《多歲堂詩集》有《避暑山莊紀事》絕句八十五首,最詳。今錄之云:
端陽節至麥風溫,郊祀初回萬馬屯。避暑年年循例往〈(年例於北郊後啟鑾)〉,千官送駕大東門。
鸞旗翠葆出圓明,近野居民夾道迎。不用羽林傳警蹕,兒童相戒各低聲。
委蛇輦路絕塵氛,旗影徐飛樹影分。正是久晴新雨後,清河橋下水沄沄。
相國行輿步驟遲,每隨雙纛望前麾〈(御纛前,皆御前大臣及乾清門侍衛。扈從諸臣在御纛之後、八桿旗之前。扈從者例皆騎馬,時惟王、董兩相國乘轎)〉。書生也忝從行列,駑馬常先八桿旗。
趲撥如飛健步軍,每經村市避行人〈(乘輿所至,凡遇村市湊集處,則粘竿拜唐阿及綠營健步在前,步行警蹕,謂之走噶山。噶山者,村也。亦謂之走撥,凡走一撥即乘馬從寬轉馳向前以待,謂之趲拔)〉。道旁樵牧多如織,不近鑾輿總不嗔。
白褶前驅後赭黃〈(虎槍營皆衣白褂,乾清門侍衛皆衣黃褂)〉,行宮將近趲行忙。營門下馬看林立,射虎將軍蠟杆槍。
沙孤堆上望行旌,萬騎如雲按隊行。豹尾遙分成小駐,藺溝河畔有尖營〈(沙孤堆在藺溝河之南,積沙成阜)〉。
草軟沙輕輦路平,石槽南畔認行營。下門列帳還相勞,屈指濼陽第一程〈(駕入行宮,百官齊集,謂之上門。晚膳後散歸帳,謂之下門)〉。
風山口內路迂迴,土壁中間一徑開。轉過坡陀三四里,青山如面向人來〈(至此始見山)〉。
已近懷柔風候殊,山城如斗勢盤紆。鸞輿過後街衢靜,閑坐農民說免租〈(詔經過地方特予免租)〉。
歲歲居民望翠旄,密雲一帶沐恩膏。迎鑾父老能追憶,六十年來世八遭〈(逆旅老人記憶甚悉,亦絳縣之儔也)〉。
屈蟠妙筆寫荊關,鐵幹虯枝翠靄環。誰識百年培養力,九松山作萬松山〈(山初有九松,故名。今則不下萬株矣)〉。
萬馬連鑣靜不聞,千山盤折翠旗分。南天門上傳朝膳,遙見金輿入五雲〈(南天門在萬山之巔,乘輿小駐,從行仰視,黃屋翠蓋皆在天半)〉。
小邑當衢百貨陳,連宵鐙火聚行人。傳言石匣藏靈怪,欲訪奇聞說未真〈(傳聞有石匣在巡檢署,堅不可開,故名。問之土人,或云不知,或云有,倉卒一宿,不能往窮其怪也)〉。
白鶴澗溝風日晴,山頭澗底白雲平。下山卻望來時路,人在長空木杪行。
邊風颯爽陣雲屯,古北雄關鎖斷垣。十萬貔貅齊勒馬,元戎擐甲立軍門〈(時古北口提督陳兵迎駕)〉。
一色鵝黃孔翠斑,北來嘉客覲天顏〈(蒙古於本朝爲客,見御製詩注)〉。問安才畢齊乘騎,便入乾清侍從班〈(蒙古諸王公多有在御前行走者)〉。
關城回望五雲中,路入平川馬首東。千里濼陽分別派,雙橋如虹駕晴空。
竟日看山眼漸明,一山未盡一山橫。欲窮絕塞峰嵐秀,清曉來過巴什營〈(巴什營直南一山,峰嵐秀絕)〉。
關門內外隔溫涼〈(出口後氣候稍寒)〉,七站中間此站長。路轉峰迴迷向背,御營近在兩間房。
茅屋石牆處處皆,山家留客小安排。晚餐莫漫愁沽酒,御道中羅買賣街〈(御營前,多支布帳,貨食物酒果,謂之買賣街)〉。
小戶編籬逐徑成,村莊兒女善經營。晚涼動我歸農興,羨煞山田帶月耕。
雨後泥深馬不前,解鞍小憩古城川。行人說虎日將夕,榛莽無邊風颯然〈(地多虎)〉。
駝裝深夜走前營〈(部院百官,下門後無事,輒先一日啟行,謂之走前營)〉,鈴鐸相聞歌笑膺。寬轉莫愁官道失,路旁懸得火球鐙〈(墊夫於路之兩旁,隔數步懸一紅鐙,夜行甚便)〉。
石嶺盤空一徑開,爭塗隔夜苦喧㒮〈(青石梁,路仄陡險,車行甚艱)〉。驀看車騎分頭避,向導先鋒躍馬來。
鹿角杈丫當道橫,鸞輿過後放人行。山頭地底遙相應,盡是鳴鞭叱馭聲。
老嶺才過又陡坡〈(過青石梁數裡,即黃土岡,路亦陡險)〉,兩峰相望鬱嵯峨。中間平坦無些子,銜尾駝裝絡繹多。
常山別殿午陰濃,謖謖寒濤靜院松。誰識九重無限意,雨憂行旅旱憂農。
侍從清班愧不才,橐鞬日日上門來。黎明忽失前宵路,此處宮庭向北開〈(常山峪行宮,背南山而建,北向)〉。
雨氣空濛夜氣涼,嚴裝夙駕曉行忙。侵晨忽散千山霧,策馬先過三道梁。
遠山隱隱見週牆,望近誰知路尚長。盼到河屯營裡住,計程明日是山莊。
斷嶺回坡路折盤,曉行人在畫圖間。濼平迤北無喬岳,一帶倪家平遠山。
雙塔山頭處士祠,躋攀無路到今疑。曾聞有詔蒐奇跡,野韭盈階木主欹〈(一土台在山半,高十餘丈,中分爲二,四圍立如削,上有瓦屋三楹,歷無登之者。聞往歲乘輿經過,詔遣人梯而上,室中設香壚木案,塵積數寸,一木主題曰:王先生之位。屋前地半弓,種野韭數畦,甚叢茂,不知爲何人之祠。問之土人,亦不能知所自始也)〉。
邊城寧虞生計微,八旗蕃富似京畿〈(熱河設八旗駐防,副都統領之)〉。健兒站道誇身手,一色鞭刀短後衣。
齒發雖衰精力存,黃衣諸老沐天恩。道旁稽首還相告,矍鑠應須遜至尊。
輦路和風塞草熏,提壚香篆氣氤氳。廣仁嶺過山莊近,望見山頭五色雲。
十里長街馳道通,遙聞仙樂入離宮。內臣傳旨千官散,麗正門前日正中。
草創規模質不雕〈(山莊爲聖祖所建,榱、楹皆本色,無丹雘之施)〉,茨茅階土仰神堯。文孫繼武無增飾,弈葉欽承儉德昭。
禁扁當門手澤垂〈(“避暑山莊”額,仁廟御筆)〉,百年堂構系深思。兩旁素壁無多地,盡刻今皇感舊詩〈(二宮門壁閑石刻最多,皆御筆也)〉。
日午當天火繖張,薰風前殿送微涼。戟郎侍值輪番入,內藥仍頒祛暑湯〈(門側置朱漆桶,貯暑湯冰水)〉。
遊豫何嘗慰睿思,每憂水旱問瘡痍。從臣召對無虛日,纖細都勞聖主知。
楠殿薰風婆律芬〈(山莊正殿棟宇皆楠木)〉,小臣曾此切瞻雲〈(臣書壬子扈蹕,蒙恩召見於此)〉。今番更荷如天寵,獨聽君王論典墳〈(臣書今歲召見,蒙詢及詩賦製義,並問能爲古文否?因論古丈法度。聖學淵深,茫乎莫測也)〉。
傳餐已下引諸曹,虎衛拿門執錦條〈(駕未出以前,門盡闔,侍衛執環條以俟駕至,門闢,謂之拿門)〉。閶闔未開人語肅,正中黃帕御床高。
校射宮中集俊髦〈(駕時出看諸臣習射)〉,舊家風俗習弓刀。書生合作千夫長,三發親蒙睿語裒〈(臣書中三矣,得賜金焉)〉。
親王挾矢御墀頭,龍種英雄厭輩流。孔翠鵝黃新賜得,天閑騎出紫驊騮〈(鄭親王連發五矢皆中,詔賜三眼花翎黃褂、內厩馬)〉。
天藻頒來雪日光,詞臣奉詔愧枯腸。烏絲繭紙剛謄得,中使傳宣進和章〈(皇上萬幾餘暇,聖製詩章,日有程課,率命扈蹕詞臣和韻。隔數日輒一匯寫呈進,以單紀數。前詩甫繳,次單即下。奎文炳煥,富有日新,實曠古所僅見。臣書以翰林講官隨行,亦得一體恭和)〉 。
射生人集曲城隈,白鹿黃羊攟載來。內侍迎門先導入,御前都尉打鮮回。
山雨吹晴不作泥,侵晨有詔幸須彌〈(寺名札什倫布,蓋梵語也,譯言“須彌福壽”,見御製詩)〉。流杯亭外排仙仗,水長沙平輦路移。
梵宇浮圖高出霞,下瞰城市如塵沙。撞鍾吹螺迎大駕,輦前無數金蓮花。
氈裘君長沐殊恩,泥首宮門聖語溫。六十年來勤教養,諸蕃一體等兒孫。
巴林盟長已華顛,拜跪依然禮數虔。聖主非常賜顏色,念他侍從幾多年〈(巴林王爲諸蕃盟長,年近古稀,瞻覲時猶跪拜如禮,無衰遲之態。仰徵聖人久道化成,故一時壽寓同登,蔚爲世瑞如此)〉。
無數明駝臥近郊,殊方貢使面顤顟。沙堤十里平如掌,一例排支蒙古包。
朱輪黃蓋傍天門,中使傳宣哲木尊〈(哲木尊,西藏剌麻名號,秩亞呼圖克圖)〉。召對出門還默坐,西來大意本無言。
九齡稚子悟前因,又見章嘉萬劫身。逢著舊交都色喜,可知渠是再來人〈(前章嘉呼圖克圖住世時,道法神異,最蒙優眷。示寂後,復轉輪闡教,今九歲矣。來行在,見前身所素識者,仍慰勞如平生歡)〉。
捧詔名卿見佛回,法輪自轉不須推。丹書未遞行程緩,堪布先期進馬來〈(剌麻來覲,進梵書通帛,頂禮志虔,名丹書,堪布亦刺麻之有品秩者)〉。
振古奇功一日收,捷書驛遞看星流。宰臣入賀天顏喜,曠典頒來如意舟〈(如意舟乃御園中別所,於水中疊石爲洲,全作舟形,故名)〉。
會龍山色曉空濛,萬壑朝宗一派通。錫以嘉名應爲此,荒唐野語付齊東〈(會龍山下水,爲眾水所歸,故有是名。傳言下爲群龍所聚,殊屬荒誕)〉。
矗矗孤疣插斷崖,山靈也是費安排。依然頑石和沙礫,笑殺談詩薩質斎〈(磬椎峰,俗名棒椎山。孤峰拔起,上豐下儉,別無環拱,狀極奇偉。同官薩質斎曾有詩云云)〉。
山勢高低一徑開,石城內外隔塵埃。遊人莫傍牆根語,聖駕方從西峪來。
羅漢山頭羊骨灰,回官作法召風雷。傳聞札韃生牛腹,能致蛟龍送雨來〈(遇旱時,回人輒於山頭,燔生羊,誦回呪,祈雨,頗有驗,蓋其國俗也。札韃,似石卵,生馬腹中,亦回人禱雨所用)〉。
簫鼓喧天達禁宸,士風祈雨走比鄰。柳圈帕首胡旋舞,寡婦童男笑殺人〈(俗間祈雨,多折柳戴首)〉。
惟有山田望澤殷,經旬不雨便如焚。忽聞好語傳鄰叟,僧帽峰頭望白雲〈(僧官帽,山名也。土人每瞻峰巔,雲起爲雨候)〉。
宮牆下視小西溝,退食宗藩羽衛稠。忽地下輿騎馬過,始知天子在樓頭。
吹面西風酒力微,好山無限澹秋暉。碧天雲點長空靜,望見宮庭白鶴飛。
荒山如赭碎秋菅,游牧兒童驅犢還。望見仙園規矩草,始知雨露勝人間〈(塞外土肥草長,高不見人,然俱離披,蒙密可憎。獨御園內所生,修僅數寸,一望如翠泔平鋪,略無半莖參差錯出者,可異也。俗呼規矩草)〉。
中元法食集群僧,迎水堤前梵唱興。十里長渠通禁苑,御溝牆外看河鐙〈(中元節施食、作佛事、放河鐙,一如都下)〉。
花炮聲中璧月圓,中秋煙火二更天。居民都向山頭望,紫電金蛇滿碧天。
離宮秋曉瑞光寒,壽域宏開萬國歡。禁尉鳴鞭仙仗肅,二層門外拜鷯鸞。
鷸冠奇服遍城闉,盡是梯航祝嘏人。萬樹園中開御宴,湛恩亦許到陪臣 〈(八月十三日爲聖壽節,每年祝嘏後,例於萬樹園中賜宴諸王公大臣,有外藩使臣,亦恩許入宴)〉。
廣場回望靜無塵,走索跳丸百戲陳。侲子僊倡排兩列,御前先喚撂交人〈(開宴時,百戲具陳,輒宣善撲高等人員,令於御前相撲,以角勝負)〉。
名是吳歈及越吟,踏歌運袂走相尋。熙朝樂舞聲容備,不廢兜離僸佅音〈(大樂奏時,亦有回部樂舞,用鄉語聯臂頓歌。其樂器形製絕奇古,非所習見。我朝聲教遠訖,樂備萬方,夙儀獸舞之盛,虞廷不得擅美於前矣)〉。
甫田秋宴仰同仁〈(“甫田秋樾”亦御園別所)〉,金帛頳肩異數頻。拜賜向來皆九列,君王特旨入詞臣。
鈴索無聲晝漏稀,時平微物亦忘機。一雙白燕衣如雪,來傍宮牆故故飛。
邊城五月似春陽,盡日山行挹眾芳。饒有風姿草芍藥,略聞芬馥野丁香〈(草芍藥,草本小花,鮮紅灼灼,劇可愛,絕不類芍藥也。野丁香,亦口外野花,形差近似,香遠遜)〉。
石洞飛泉一道斜,坡陀背轉少人家。平岡十里無行道,開遍空山桔梗花〈(桔梗花,山間彌望俱是,初不產水澤也)〉。
僦居多在兩山頭,退值還爲蠟屐遊。芳草鋪茵榛子峪,石林飛雨水泉溝〈(峪中平岡迤邐,芳草芊眠,饒有畫意。退值後,同人相與攜尊藉草,竟日忘返。水泉溝,有瀑泉傾瀉亂石間,繁響琤琮,如琴筑競奏)〉。
禁院風清絕點塵,冷官無事稱閑身。朝朝太僕朝房裡,揮塵清談似晉人。
炎威尤畏日西斜,邊地無冰酷暑加。夜半酒蘇肺疾作,床前留得枕頭瓜〈(地產瓜,形皆橢圓,頗不類,故有枕頭名)〉。
詩情畫意總相關,退值離宮鎮日閑。數點斜陽紅樹晚,碧峰門外看秋山。
滿地清暉興未闌,孤吟無奈夜鐙殘。中秋節到歸期近,御製詩交第四單〈(年例聖駕以八月望後回鑾)〉。
山村茅屋自高低,荒草連天曲徑迷。黃葉滿街秋巷靜,隔牆聲喚賣酸梨〈(土產酸梨劇佳)〉。
勝跡都從遠處搜,一官羈絆苦相留。秋涼一枕遊仙夢,夢入朝陽洞裡游〈(朝陽洞,爲此地名跡。遇駐蹕時,遊人甚夥。餘以去舍遼遠,竟未得一遊)〉。
此詩蓋仿元人《濼京雜詠》而去其瑣褻也。
扈從行圍,例服行裝。《會典》所云,行袍、行裳,色隨所用。行裳,冬以皮爲表,佩帉、素布視常服,帶微闊而短。按:行袍,即缺襟袍。行裳,俗呼戰裙。佩帉,滿人名荷包手巾,漢人名忠孝帶。梁茞林《南省公餘錄》稱,聞之松湘圃相國謂:國初以代馬絡帶,此恐偽。聞之前輩,此所以馬上縛賊之用。凡隨扈,倉卒有突儀衛者。無繩索則以此縛之,蓋備不虞之用云。
旃檀寺,本名宏仁,以旃檀佛像所在,俗呼爲旃檀云。其像元代供大內,明代供鷲峰寺,國朝乾隆間移此。此像與石鼓皆起於周代,至今三千年,巋然無恙。庚子之亂,寺毀,像不知所在。
天慶觀,在旃檀寺南,俗稱劉鑾塑。神像皆出元劉供奉鑾手。今已頹敗零落,蔓草塞門,過者瞻望太息。
西十庫,始明代。康熙中,檢查封禁。近倒盡,幾如土阜,而庫藏猶有存者,惜竟無人過問。
大光明殿,本明萬壽宮,成祖潛邸也。嘉靖後改此殿,今爲設醮祈雨雪之所。道士例取於江西龍虎山,籙壇陳設法器、幡幢、帷幔、冠帔、紳笏,皆康熙內府舊制。星羽輝煌,錦綺焜耀,睹之者如入八景宮中,觀法駕導引也。例月給內倉米三十石,仍有香鐙銀兩,今皆停給,道士遂稀有存者。每臨事,取足於各觀而已。
雪池冰窖,在北海陟山門內,爲諸冰窖之冠,御用取給於此。都城內外,如地安門外火神廟後,德勝門外西,阜成門外北,宣武門外西,崇文門外東,朝陽門外南,皆有冰窖。以歲十二月藏冰,來歲入伏頒冰,各部院官學皆有之。掌以工部司員一人;以數寸之紙,印爲小票,名冰票,爲領冰之券。然年久弊生,雖有此票,而給冰絕少,殆不能供一人之需。故亦不復領票,而冰多售於市矣。樂部,在西安門內。初沿明制,用教坊司,有奉鑾。其屬左右韶舞、司樂共四人,協同官十人,俳長無定員。雍正時改和聲署,禮部、內務府、太常,鴻臚皆領之。乾隆七年,始命王大臣總領樂部事。王一人,侍郎一人,皆兼官也。其神樂署仍隸太常。和聲署則隸內務府,俗呼爲南府,其優伶皆內監也,亦即古教坊司。又有蒙古樂舞、回人樂舞、緬甸樂舞等,惟大燕則用之,以示徠遠。
乾隆中,以舊譯佛經,多失本真。詔開清字經館,以唐古特文譯西番文,又以蒙古文譯唐古特文,再以清文譯蒙古文,於是經之真面目始出。又彷譯經潤文之例,董以親王,總以章嘉國師,置翻譯生若干員。惜其經世無傳本,相傳《金剛經》之“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句,原本甚長冗,凡十數句,唐人譯本節之耳。又西藏獨無《楞嚴經》,章嘉國師乃以唐古特文翻之,俾流布藏中。
光緒乙酉、丙戌之間,京師謠讖甚眾。時王侍郎〈(文錦)〉密陳於兩宮云:將有西狩之兆。以侍郎夙精天官家言也,且請移蹕西苑以禳之,遂詔修儀鸞殿而遷居焉。然庚子之變,侍郎已前死,不及見矣。
甲午六月十五日夜,大雨雷,烈風拔木。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門閂齊斷,多年大樹偃覆縱橫,自來無此烈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