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滇、蜀兩省遠離海濱,舟車艱通,形勢高上,其鹹脈即韞藏地中。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圓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性。故造井功費甚難。

其器冶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碓梢,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鐵盞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餘,乃得一井成就。蓋井中空闊,則鹵氣遊散,不克結鹽故也。

井及泉後,擇美竹長丈者,鑿淨其中節,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用長緪系竹沉下,其中水滿。井上懸桔槔、轆轤諸具。制盤駕牛,牛拽盤轉,轆轤絞緪,汲水而上。入於釜中煎煉(只用中釜,不用牢盆),順刻結鹽,色成至白。

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絕無火氣。但以長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鹵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啟竹而視之,絕無半點焦炎意。未見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間大奇事也!凡川、滇鹽井,逃課掩蓋至易,不可窮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