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海濱石山傍水處,鹹浪積壓,生出蠣房,閩中曰蠔房。經年久者,長成數丈,闊則數畝,崎嶇如石假山形象。蛤之類壓入岩中,久則消化作肉團,名曰蠣黃,味極珍美。

凡燔蠣灰者,執椎與鑿,濡足取來(藥鋪所貨牡蠣,即此碎塊)。疊煤架火燔成,與前石灰共法。粘砌城牆、橋樑,調和桐油造舟,功皆相同。有誤以蜆灰(即蛤粉)為蠣灰者,不格物之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