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經名: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明朱權編。二卷十九章。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序

  琦歟。盛哉!余謂世有非常之人,而能為非常之事,不然,則天道之幽玄,道源之深邃,孰能究其實哉?夫破白雲,攀倉藤,躋翠阜,登層巒,涉萬仞之險,升泰岳之巔,下視寰塊,自以為高也,孰不知披天風躡鴻毛,履長虹跨蒼虬,遨游乎太虛之表,捫日月,握星斗,舐青冥,俯視塵壤,其志又何其大也!自非咀三靈之華,吸九光之芒,漱紫瓊之腴,嚅元氣之真者,安能遊神玄閫、駕景閬風、履空青而闡天道哉?今是書之作也,若義馭之出滄溟,杲日之破昏暝,可以滌凡塵之俗陋,藻太華之神英。是以駐心靈域,探至道於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樞於紫極。而日嘗迹至真之神奧,究造化之樞機,亦有年矣。於是剖玄黃之未造,劙混茫於先天,泄泰鴻未露之機,明太素生物之始,上自溟涬之未判,下至人文之始著,自有道教以來,三皇建極,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備,言奧有未宣,制度有未傳,儀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則孰能為焉?於是三沐熏修,質於神明,告於天帝,大發群典,鑽類分徧,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統之始起,儀制之式,器用之備,衣冠禮樂之制,天心靈秘之奧,道門儀範之規,立為定制,舉道門之所用,皆載此書也。於是命其名日《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自開闢以來,至於今日,上下百千萬億斯年,有國有家者,莫不上奉天道,下修人事,所以建圓丘以祀天,立方丘以祭地,皆以天道為尊也。凡誥命之端,必曰:奉天承運。《周書》曰:上天眷命。《湯書》曰:明王奉若天道,未嘗不奉天道而承天運也。吁!玄風之不振也久矣。余於是,使道海揚波,再鼓拍天之巨浪;神光驟發,重開絕域之幽陰。正所謂望洪濤之暨天,非起於垮池之中;睹玄翰之汪穢,非出於章句之徒。余豈敢自矜者哉!是書也,乃若叱咤風霆,鞭蒼龍而沛時雨;其宣道也,若翱翔天宇,駕黃鶴以凌空明。其制度也,若恍兮振靈籟於丹霄;其製物也,若豁兮發神颱於銀漢。一新玄造,何其壯哉!遂壽諸梓,使天下後世知夫天皇之大道有如此之盛者,不亦偉歟!皇明第二甲子正統之九年正月之九日也,南極遐齡老人臞仙書。

  原道

  南極遐齡老人臞仙撰

  臞仙曰: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備天命。我道祖軒轅黃帝,承九皇之運,乘六龍以御天,代天立極,以定三才。當是時也,天地尚未昭晢,無有文字,結繩以代政;無有房屋,巢居以穴處;無有衣裳,結草以蔽體;無有器用,汗尊而杯飲。我道祖軒轅黃帝,始創製文字,製衣服,作宮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備。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內,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黃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黃帝之教焉。且夫老子謂: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必有所生者。曰: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強字之日大,故日大道。其教日道教,世方有道字之名。以是論之,凡言修道學道者,是皆竊老子之言以道為名也,豈非老氏之徒乎!又若老子所謂:玄之又玄,為眾妙門。玄妙二字,又皆竊之畏名,用之於經者,是皆用老子之言也。又若莊子書曰:有大覺而後知聖人。所立之名此大覺二字,乃莊子所立之名,徽宗取之而封金仙,其經皆用之,是皆出於吾道家之書、黃帝老莊之教也。昔西伯以二童子侍老子,老子與其名一曰吉祥,一日如意。後人皆用之,是皆竊老氏之言也。豈非老氏之徒乎!其黃帝之為教也,創制萬物以宣天道,為治世首,君自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見乎《陰符經》。老子之為教也,按《爾雅》及《藝文志》曰: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人君南面之術也。合於堯舜之克讓,《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故以國為身,治國如治身,是謂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托天下,皆修齊治平之道也。見乎《道德經》,此皆中國聖人之道也。故曰:正道。所謂正道者何?中國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氣,其人形貌正,音聲正。其教也不異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無翻譯假托之辭也。不異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黃帝之衣冠,是以有黃冠之稱也,不毀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飛騰就天,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不去姓,不忘其親,不滅其祖,人子之孝也。朝修有儀,行君臣之禮,臣事上帝,人臣之義也。讀聖人之書,行聖人之道,循乎禮義,儒道一理也。其道在天地未分之先所有,其教在三皇之世所立,又非孔子所謂後世有述焉,異端起而大義乖也。其徒,中國者列之於上,外夷者列之於下。教有先後之別,人有夷夏之分,貴賤之殊也。其女真之修道也,不出閨門,不群聚於宮觀,不藏匿於女男,衣衫有辯,教無邪僻也,不以因果禍福報應之說惑世誣民也,不以捨身捐資布施為福逼人以取財也,不悖所生之天,不忘所生之土,生於中國,奉中國之道,不忘乎本理也。反此道者,則不正矣。其教也,施諸四海,行諸天下,極天所覆,極地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生之民,所稱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國聖人黃帝老子之所製也,豈非皆出於吾道教哉!《周書》曰:域中有四大:日道大,天大,地大,王大。三界之內,大無加於此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乎。凡有修有為之法,聖人之所不取,故不為大,昆非在開闢,與天地並立而有者乎,是以道教以天為主,日天道者何其盛歟!余嘗見滅儒道之書,有云:其滅道也,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于三清之上等語,惡言蜂生,難以筆述。其滅儒也,謂孔子之教,治世少用,不達性命,惟說見世,止可稱賢人,不足稱聖。又云:孔子名位同俗,不異常人,祖述先王,自無教訓,止可修述。非為教源。孔子所言矯世法也,孟軻所言疾專一耳,儒宗齷齪,但釵俗中之一物耳,是皆用黃帝所製之文字而作書,反滅黃帝之教,詆孔老之學,毀天帝而自尊,不亦過之甚矣!噫,老子曰:上士不爭,下士好爭,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聖人已有見於先也。余年方十有一,在齠此時遇一青衣老媪,謂曰:爾切勿忘夙念,六十年後方可許開口。余故直書其事;日于昔在少昊之四十七年,當昭陽赤奮若之歲,奉太清之命,封河東□□之主,至商武丁三十一年,桑兆崦茂之歲,一千二十九年,上升太清,特進南極沖虛妙道真君,居南極九十四宮之位,在天二千六百九十九年,太清授以蓬萊玉璽、太陽金符,令予下降人問,以匡天道,使振玄風,握靈樞而闡玄化也。於是,立勛三界,注名天府,又何偉歟!乃作是書。發天地秘藏之奧,襲日月霄漢之光,彼燐火之縱橫,妖芒頓息,令玄風之普扇,大道開通,使千載之幽陰,重開於化日,繼萬年之道統,再續於今時,以明吾中國聖人之道焉。謹執筆焚香,告於高厚而書之。

  南極沖虛妙道真君遐齡老人躍仙頊首書。

  原道終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目錄

  上卷

  開闢天地章  道教源流章

  天皇龍文章  斡運造化章

  醮事儀範章  天心玄秘章

  道門官制章  赤文天律章

  清規儀範章

  下卷

  宮殿壇憚章  奉聖儀制章

  天樂仙仗章  全真儀式章

  冠服制度章  修真器用章

  玉笈靈文章  朝修吉辰章

  數目紀事章  醮獻祭品章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上卷

  南極沖虛妙道真君遐齡老人臞仙製

  開闢天地章

  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獨存,歷萬劫而不朽。

  天道

  臞仙曰:其道也,老子所謂:昔在天地未判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強為之名,日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受無形,源流泏泏,沖而不盈,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張三光,山以之而高,淵以之而深,獸以之而走,烏以之而飛,星曆以之而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嗚焉,無味而五味生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無,實生於虛,以一之理,施于四海之嘏,察於天地。其全也敦兮若撲,其散也渾兮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氾兮若浮雲,若無而有,若存而亡,韋氏得之以摯天地,伏羲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太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以處北極,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百。傳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上為列星,是以孔子問於老子曰:今日宴閒,敢問至道。老子曰:汝齋疏淪而心,澡雪而精神,培擊而知,夫道官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涯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主於道,其來無邊,其往無涯,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歟!使道可以進人,則人莫不各進之於其親矣;使道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之於其兄弟矣;使道可以傳人,則人莫不各傳之於其子孫矣。然而,不可者,無他術也,因中無所主,則道不可得而知也。子若歸而求之於其身,則道不遠矣。孔子歸,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曰:夫子見老聰,亦將何規哉?孔子曰:烏,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飛者,吾可以熷;游者,吾可以綸;走者,吾可以網。至於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上天,吾所不能測也。今見老聰,其猶龍乎!.吾口張而不能嘖,神錯而不知所居,吾又何規老聃哉!是以顏子贊聖人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然在後。與夫老子所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即此道也。故曰:皇天無二道,聖人無兩心。然如是,予當整襟肅容,抗手高揖,為智者一言之且曰:劫外有香應不遠,吹入玲瓏仙子家。若向這裹認得親切,只須這一個道字。若不具眼,又向鼻孔裹翻身去也。咄因開口為君笑,不覺西山生白雲。

  元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未有天地之時,其氣混沌如鷄子,瞑津始芽,鴻濛滋明,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之氣為人,芒雜之氣為物。昔在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是太初、太乙也。《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即此太極之元氣也。

  太極

  無極而生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謂天理之尊號也。極者,至極之義。樞紉,根柢之名。所謂天之樞紐,根柢也。

  天地

  元氣既分,陰陽始判,無聲無臭,輕清者上浮為天,重濁者下沉為地。天行健,運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天大地小,表裹有水。地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天運如車轂之運,如笠之冒地。表裹元氣之上,譬覆奩以抑水而不流者,氣充其中也。《天論》曰: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天旁轉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東行,天西旋入于海,牽之以西,如蟻行磨上,磨左旋蟻右行,磨疾蟻遲,不得不西。地常動而不止,譬人之在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不知,此則元氣之剛健,浮游而不息也。《通鑑外紀》曰:天地混沌如鷄子,盤古氏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然則生物始於盤古,天地萬物之祖也。其死也,頭為五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又曰: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喜為晴,怒為陰。秦漢問俗說,盤古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後乃有三皇。此天地人之始也。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天地度數

  天體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每一方八□ 萬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萬里,以日照陽城之半為中,乃體正圓也。南極七十二度,隱而不見為下規,北極七十二度,見而不隱為上規。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總而論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輪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壘,上至星天九萬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淵,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萬里,黃帝考之數也。

  方隅里數

  東極日出之所,西陲日沒之所,徑過二億二萬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極至北陲,徑過二億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東西少二萬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數也。

  中央

  得天地之正氣,兼備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聲音正,故軒轅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黃,故其教也以天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運,欽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東方

  日出之所,發生之氣在焉,主春屬木,其人仁,名東夷。夷從人,乃得天地之氣清者也。蓬萊三山,方壺十洲在焉,故人以長生為樂。

  西方

  日落之所,肅殺之氣在焉,主秋屬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從羊從犬,乃得天地之氣濁者也。鬼戎鬼陰類在焉,故以死為樂。

  南方

  離明之所,炎熱之氣在焉,主夏屬火,其人狡,變詐萬狀,名田蠻。從蟲,苗獠 瓠之屬,乃得天地駁雜之氣者也。剪髮跣足之國在焉,故以賊殺為樂。

  北方

  積陰之所,嚴寒之氣在焉,主冬屬水,其人勇,名北狄,曰儼狁,日突獗,從犬,乃得天地陰晦之氣者也。契丹、匈奴在焉,故以病終為不祥,戰死為吉利。

  日月

  《帝王五運歷年紀》曰:盤古死後,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山海經》曰:東南梅之外甘水之問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日羲和。羲和者,帝之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蓋天地始生日月者也。日者,《山海經》曰:犬荒之中,暘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浩,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有烏於中。《淮南子》曰:日實也,大明盛實,日中有跤烏,謂三足烏也。《山海經》

  曰:鐘山之神,名日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身長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又曰燭龍。天不足西北,無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也。月者,《淮南子》曰:月,天之使也。積陰之寒氣,久而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月者,陰之東,是以月毀而魚腦減。《呂氏春秋》曰:月群陰之本。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揫。

  星辰

  星之為言精也。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氣上為列星。又曰陽精為日,日分為星,故其製字以日生二字為星。辰者北辰也,謂之北極,辰星焉總。《通曆》曰:地皇氏定星辰。《後漢天文志》注曰:黃帝分星次,常明者百二十四,古名者三百二十,微星萬一千五百二十,黃帝創制之也。《禮記》乃云,帝譽能序星辰。蓋地皇氏始定為星辰,黃帝

  又名之,至帝譽而又序之也。

  北辰

  北極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極星也。辰非星,只是中問界分也。夫辰極居中則列宿齊,其軌自開闢有之。

  星次

  《帝王世紀》曰:黃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漢志》亦日,黃帝定星次,即今《爾雅》所記十二與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黃帝創之也。

  宿度

  庖犧視五星之文,分略之度。《史記曆書》曰:黃帝名宿度。驗臣瓚謂 名宿度,候察進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驗也。又曰:漢武招致方術士,唐都分天部。《漢書音義》云:謂分部二十人宿為距度。而《晋書天文志》 亦曰:庖犧氏立周天曆度也。

  雲

  《埤雅》曰:天地之氣,噓而成雲,噫而成風。雲之為言運也,觸石而起謂之雲。

  霧

  騰水上溢,故為霧。又曰:陰陽之氣亂則為霧。又曰:地氣上升,天氣下應為霧。

  雨

  陰陽之氣和而為雨,水從雲下為雨。雨者輔也,輔時養也。

  八風

  《白虎通》曰:風者,何謂也?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陽立於五,極於九五,九四十五日變,變以為風。陰合陽以生風,距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者,迎眾也。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者,清芒也。四十五日景風至,景,大也。陽氣長養。四十五日凉風至,凉,寒也,行陰氣也。四十五日,閶闔風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者,不交也,陰陽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廣莫風至,廣莫者,大也,同陽氣也。故日條風至地煖,明庶風至萬物產,清明風至物形乾,景風至棘造實,凉風至黍禾干,閶闔風至生薺麥,不周風至墊蟲匿,廣莫風至則萬物伏。是以王者承順之,條風至則出輕刑,解稽留;明庶風至則修封疆,理田疇;清明風至出幣帛,使諸侯,景風至則爵有德,封有功;凉風至報地德,化四鄉;閶闔風至則申象刑,飾困倉;不周風至則築宮室,修城郭;廣莫風至則斷大辟,行獄刑。

  天漢

  起于東方箕尾之間,謂之天河,亦謂之漢津。乃分為二道:其南經傳說魚星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經龜貫箕下次絲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夾匏瓜絡人星杵造父騰蛇王良附路閣道此端門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車經北河之南入東井水位而東南行絡南河關丘天狗天紀天稷在七星南而沒。張衡云:津漢者,金之氣也。其本曰水漢,星多則水,星少則旱。

  雷電

  《淮南子》曰: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電。《述異》曰:電者,天公與玉女投壺偶矢不接,天為之笑,所以為電。

  霜雪

  天地之氣凝肅以露,氣為霜,雨水為雪。

  霰雹

  陰陽相脅而成,負陰抱陽於中。

  虹蜺

  陰陽不正之氣,純陽之攻陰也,雄日虹,雌日蜺。

  陰陽

  《春秋內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陰陽五行。《史記曆書》曰:黃帝建立五行,起五部。應助曰:金、木、水、火、土也。孟康謂天有四時,分為五行。火始於燧人氏,上古之人皆食果蓏蚌蛤,生啖之害腹胃而多疾,聖人乃鑽木取火,教民炮生為熟而食之,故號燧人氏,立傳教之臺,為日中之市,與交易之道,人情遂通。傳世諸書所載不同,太史司馬光、劉恕有天下百餘氏八萬年,或云萬二十年,或云傳四世,未知孰正。

  十二辰

  黃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獸屬之。

  生人之始

  《風俗通》曰: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搏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象帝生陰陽,土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許慎注云:象帝,古天神,所造人時化生陰陽。土駢、桑林,皆神名,又日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群,若菌生聖人,聖人生庶人。凡庸者生庶人,突人之先,此人始也。

  歲星

  木星也。降於人問為貴人。東方朔乃木星之精也,自生而木星不現,解幘飛去。翌日太史奏,歲星現,即其事也。熒惑,火星也。降於人問為兒童,歌謠嬉戲。填星,土星也。降於人問為婦人。太白,金星也。降於人問為狀夫,處於林麓之問。辰星,水星也。降於人問為婦人,吉凶晦吝休咎之徵,天垂象以在。凡降必有所主。

  靈星

  漢有天下,高祖制詔,御史令天下立靈星祠,蓋祈穀也。

  道教源流章

  道教之來,自太始太素之先,鴻濛未兆之初,天地溟滓,混沌始芽,於是時也,必有主乎造化者存乎其問,方能肇造天地,建立三才,當其日月未生,山川未著,事物未形,理象未顯之時,其為象也,渾渾噩噩,大易所謂未盡之前即有主宰之者,然而無形無名,杳杳邈邈,畢竟莫知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者,何物也?老子始發其妙,包舉二儀,乃強立其名曰道。開闢天地,始肇萬有者,必有其神,莫得其名,乃強名曰元始。故有元始天尊之名,為開天闢地之祖。按《洞元靈寶真誥元符經》,其略曰:昔天地未分,陰陽未判,溟涬大梵,寥廓無光,太上以三炁化生三境,至老君而傳經傳教,然後萬範開張。天真皇人見八角垂芒經文,麗天九霄煥爛,則而寫之,科始有傳,歷古迄今,道教所以垂萬世而無窮焉。凡帝王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為父,故仲虺之誥有曰:欽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日,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運,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日奉天,門曰奉天。承天,未嘗不以天言也。是以道之為教,以天為主,故日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上三皇

  天皇,即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盤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萬重正炁,結而化生妙無聖君,歷尊號曰大羅元始尊,無為自然妙無上帝,後人謂之無上道寶,為萬炁之祖,元象未著之初所謂道生一也。一云未有盤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彌為元始,又非盤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炁,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後人謂之太上經寶,傳經傳教,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萬教之祖,妙有上帝,後人謂之玄上師寶,垂法演教,使萬象具備,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者也。

  中三皇

  天皇,即天寶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靈寶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寶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紀號日東華至真蒼天上帝,仰觀俯察,得龍馬負圖而畫卦命象,始制書契以開萬有。

  地皇,即神農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紀號日南極朱陵丹天上帝,始嘗百草,教人醫藥,播降百穀,始有飲食。

  人皇,即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紀號曰太乙黃天上帝,始製衣服、宮室、禮樂、文字、舟車、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備矣。帝鑄九鼎於荊山,丹成有黃龍垂髯下迎,帝與御女八十一人、從臣七十二人乘雲龍而登天。按太史玉曆觀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軒轅十七星,是其驗也,後世始有煉丹飛升之道傳於世。

  太上老君

  按《聖紀》云: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之上,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於至寂至虛之內,太初太始之先,開闢天地,化生萬物之主宰也,推數御運,布氣融精,開化天地,所歷成壞二儀,不可量計,其化身周遍塵沙世界,非可以數紀極,開闢之後,觀世道之澆淳,隨時立教,代為帝師,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傳四海,自三皇而下,歷代帝王咸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炁之內,皆老君之所化也,垂億萬之法,無不濟度。蓋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此太上老君之垂號,於此見焉。

  老子

  名耳,一名聃,字伯陽父,真人李靈飛之子也。在周之時,有大德者皆稱父,如孔子稱尼父是也。非太上老君,按商史,謂老子,楚人也,當殷陽甲十七年庚申,始示誕生之邊,自太清道境乘太陽日精,化五色玄黃之珠,大如彈丸,玉女晝寢,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懷八十一歲,至武丁九年庚辰自玉女左腋而生,生皓首,號日老子,生於李樹之下,即行數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三界之內,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皆道之所化。故惟道獨尊,指李樹曰:此吾姓也,遂名耳,字伯陽。自武丁九年庚辰下生,厥後大闡其道,後世見其道之大,遂亦以為太上老君之稱。君者,帝聖之稱。子者,男子之通稱。蓋老子所闡之道,即老君之道也。-若其前後化生下降之迹,則世代有之,故能垂範立教,太崇玄風,萬世又以老子為教主矣。所以後之宗其教者,亦尊之為老君,不知者因誤以為三清之老君也。當商之時,老子為西伯之柱下史,在周武王時為守藏史,歷商至周九百年而西昇崑崙。按太史公《史記》曰:莫知所終,孔子謂老彭商之賢大夫也。劉甸紀老子乃商人也,此儒典之所載明矣。其滅道之書忌其老子於昭王之二十三年出關西化之說,乃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其《通鑑》載幽王之時已有老子嘆河竭之說,幽王乃定王之十代祖也,相隔十世已有老子之名矣,其訿謬不可掩也。按梁武帝與昭明太子所編《文選》一書,乃取齊王簡栖之碑文以證其偽矣,此萬世不易之公論也,孰先孰後則可知也。其文有曰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鑑;漢晋兩明,並勒丹青之烯。五臣注曰:二莊而生,兩明而興,此儒典之所載,非道家之書所有。魏明帝有序,歷代帝王有贊,老子之生皆載之簡冊,其證明矣。又按唐八學士之議狀,考論又明矣。將欲欺人,安能欺儒典乎?嗚呼,艱哉!按列傳,老子至秦昭王九年當周赧王之世,周道衰,赧王入秦獻地,而大周革命,老子知秦暴虐,其道不行,乃西升崑崙,而莫知所終,此其實也。莊子得老子之道,通神明之德,操天地之玄,知運會之數,明天地升降之理,察世態治亂之機,謂齊人鬱禎曰:後一百五十七年,周運當亡。一百七年,當甲寅之歲,老子知周之將亡於秦,至秦道運否塞,老子必隱,老子日老聃,口秦佚吊之,三號而出,死者道喪也。故以秦佚為人之名,佚者,以立人旁加失字,日佚。故以秦佚二字為人之名,謂秦失人也。乃日秦佚吊之。三號而出者,一日,吾道喪矣;二曰,我何為矣?三日,秦失人矣。此莊子通神明之道,見於此也。

  秦始皇時,老子降於下邳圯橋,授張良素書,號黃石公。

  漢文帝時,老子降于陝河之濱,號河上公,亦日河上文人。帝親訪之,太上授以《道德經》。

  成帝時,老子平經並明。

  安帝時,老子降于泰山,名江夏,定天下。

  順帝時,老子降于盟威秘籙。

  桓帝時,老子降于注生之法,又降于邪之法。

  靈帝時,老子降下天臺山,授葛玄上清《靈寶》、《太洞》等經。

  魏陳留王時,老子降于隴右臨洮郡,謂王始曰:天下不久當太平。

  後魏明帝時,老子降于嵩山,授道士冠謙之《雲中音誦新科之戒》。

  太武皇帝時,老子降于嵩山,命謙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號,遂改元太平真君。

  隋煬帝時,老子降于終南山,語山人李淳風以唐公受命之符。

  唐高祖時,老子降于羊角山,語吉善行,言唐祚事,五月告以成業。

  高宗時,老子降于太極殿,諸王大臣及妃御咸拜禮之。又降于陽清廟。

  武后時,老子降于號州,言武后不可革命事。又降于春明門。

  玄宗時物老子降于蜀。又降于五鳳樓之通衢,告錫靈符在尹喜之故宅。又降于乾元閣,遂改閣為降聖閣。又降于太白山。又降于和州,以示收祿山之兆。

  肅宗時,老子降于通化郡雲龍岩。

  敬宗時,老子降于太清宮。

  宋徽宗時,老子降于茅山。

  欽宗時,老子降于洛陽,告李若水母,其子忠感天地,上帝陛之為天官矣。

  自金虜亂華,變夏為夷,世不一出矣。以是考之,老君化身之迹,渺渺萬州劫,升降往來,杳乎不測,歷代尊崇封鎰,垂伕帝王,所以昭其教於無窮焉,此老子之事實也。其教傳漢張道陵,為天師,代天宣化也。

  天師六合無窮高明大帝

  天師姓張,諱道陵,字輔漢。沛豐邑人。其先出自姬姓,軒轅子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造弓矢,主杞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周宣王時,有張仲,其後傳八世,相韓昭侯。其後生平,平生良、字子房,仕漢封留侯,留侯子不疑,不疑次子高,高子通,通子無妄,無妄子里仁,里仁子覺,覺子起,起子大順。天師乃大順長子也。漢建武十年甲午正月十五日,生於吴天目山,暨長入龍虎山,合九天神丹,太上授以經籙秘文,是為玄教之宗。

  玄帝

  妝《道犧□ 真誥□ 稽神樞》曰:玄帝者,昔斬轅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陽,德號顓頊,頊父居弱水之鄉,項身陶七河之津,是為玄帝也。仗萬靈以信順,監眾神以導物,役御百氣,召致雷電。於是乘結元之輦。北巡幽陵,南至交阯,西濟流沙,東至蟠木,動靜之類、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屬焉。四行天下,周旋八外,諸有洞臺之山,陰宮之丘,皆移安息之石,封而填之,鑄羽山之銅為寶鼎,各獻以一於洞山神峰,不獨句曲一山而已。此所謂玄帝,其《真誥》之所載也。又按古史云:古者民神異業,少嗥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揉,不可方物,顓頊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始作曆,以孟春為元,是為曆宗也。去古既遠,其《道藏》雖為胡火所蝕,而《真誥》一書事邊尚存,蓋亦天道之有在也。且古有黃帝、玄帝之稱者,謂軒轅黃帝、顓頊玄帝也。

  南極老人星

  共工氏之子勾龍爽,得道千有餘歲,上升居南極為壽星,去極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度,在弧矢星之南,一日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于丙,春分之夕,沒于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明大則主壽昌。主天下生民壽算。蓋北極在丑艮,故南極在未坤。南極入地三十六度,不可得而見也。故其精神出地,以見乎南,謂之南極老人。然其出地,亦不甚達,故隱見不常,見則為祥,其勢位等威。蓋與中斗相並,以輔上帝,故雖在井宿之南,不在井宿之次,常以二月二日以大牢祀之,八月二十六日下降人問,為有德者增壽,此天文志所載也。

  南派

  自漢始,鹿堂趙升、華陽李亞、鍾離權、呂岩、劉海蟾、張紫陽、沖昭王、馬自然、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玉蟾等始之。

  北派

  自宋始,王重陽至東海,見海中金蓮七朵,師曰:此處當有七真出,於是度丘、劉、譚、馬、郝、王、孫七真,今全真之教自此始。

  天皇龍文章

  道藏三洞經目籙

  大乘上法洞真寶經,九聖之道一十二部,無極大道元始天尊以龍漢劫初,居清微天玉清境,所出號《洞真經》,計二十四萬九于三百八十卷:

  太玄部八千卷,

  妙林部五百卷,

  太清部八百卷,

  徹視部八千卷,

  上清部八千卷,

  開化部八千卷,

  元陽部一萬八千卷,

  妙真部一萬五千卷,

  開山部七千卷,

  十仙部八萬八千卷,

  玉林部八萬四十卷,

  黃老部五千卷。

  中乘中法洞玄寶經,九真之道一十二部,三界醫王太上道君以延康劫初,居禹餘天上清境,所出號《洞玄經》,計八十五萬八千一,百二十卷:

  靈和部八千卷,

  靈寶部一百二十卷,

  通神部十萬卷,

  無量部一萬卷,

  集仙部十萬卷,

  內秘部十萬卷,

  至真部十萬卷,

  集善部八萬卷,

  煉精部八萬卷,

  生死部八萬卷,

  官圓部十萬卷,

  煉魔部十萬卷。

  小乘初法洞神寶經,九仙之道一十二部,十方道師太上老君以赤明劫初,居太赤天太清境,所出號《洞神經》,計七十七萬四千卷:

  太真部八千卷,

  至德部九萬卷,

  黃庭部八萬卷,

  煉炁部八萬卷,

  道德部八萬卷,

  元神部八萬卷,

  大劫部八萬卷,

  內簡部十萬卷,

  神咒部八萬卷,

  三皇部八千卷,

  按摩部八萬卷,

  小劫部八千卷。

  自黃帝演道,老氏傳經,至.宋上下百千萬億餘年,所有道藏經書一百八十八萬一千五百卷,自經胡火,今止存者五千一百三十四卷。

  昔在金虜蒙古之時,當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邁,妒中國道藏內有藏天隱月之經,玉緯、九天等經,皆上天極玄至秘之書,乃設胡主蒙哥忽必烈,盡令燒毀。其令有曰: 漢人則興漢人之教,蒙古必興蒙古之教,豈可使漢人的經書勝俺蒙古的,凡有一書一字見,疾燒毀,勿留人問。今故絕而無傳焉。亦問有存者,未入經藏,今我大明麗天,其中國人必尊中國之道,故紀其名目于左:

  《 藏天隱月經》 ,

  《玉緯經》,

  《九天經》,

  《上清經》,

  《赤書度命經》,

  《赤書經》,

  《靈寶二十四生經》,

  《聖紀經》,

  《十三虛無經》,

  《五公問虛無經》,

  《謗道釋經》,

  《道先生三清經》,

  《南斗經》,

  《西升經》,

  《化胡經》,

  《太上實錄》,

  《混元皇帝實錄》,

  《玄元內傳》,

   《高上老子內傳》,

  《樓觀先生內傳》,

  《辟邪歸正議》,

  《辯仙論》,

  《欽道明證論》,

  《輔正除邪論》,

  《道佛先後論》,

  《明真辯偽論》,

  《十異九迷論》,

  《三破論》,

  《齡邪論》,

  《十小論》 ,

  《歷代帝王崇道記》 ,

  《三天列記》,

  《青陽官記》,

  《出塞記》,

  《三教根源圖》,

  《歷代應現圖》,

  《帝王師錄》,

  《猶龍傳》,

  《紀勝賦》,

  《霤雷經》,

  《太上化胡書》,

  《至正辯偽錄》,

  《唐八學士議狀》,

  《心傳玉堂初階宗旨》,

  《心傳玉堂宗旨》,

  《太清玉冊》,

  《太清天籙》,

  《太清玉譜》,

  《重編猶龍傳》,

  《重編龍虎經》,

  《闡道論》,

  《三教本末》,

  《造化鉗槌》,

  《神隱》,

  《太極》,

  《丹髓》,

  《庚辛玉冊》,

  《遐齡洞天誌》,

  《蓬瀛志》,

  《玉宸玄範》,

  《玄範行移式》,

  《北辰奏告儀》,

  《水火煉度儀》,

  《禳五部儀》,

  《玉樞會醮儀》,

  《園堂儀》,

  《水府撥幽燈儀》,

  《祈天懺》,

  《保命燈科》,

  《肘後神樞》,

  《肘後靈樞》,

  《肘後經》,

  《運化玄樞》,

  《乾坤生意》,

  《壽域神方》,

  《神應經》,

  《十藥神書》,

  《天地卦》,

  《北斗課》,

  《涉世圖》,

  《茶譜》,

  《洞天神品秘譜》,

  《神功妙濟丹方》,

  《注解道德經》,

  《注解清靜經》,

  《注解大通經》,

  《注解洞古經》,

  《注解太上心經》,

  《注解素書》,

  《注解長生久視經》,

  《唐聖祖傳》。

  劉基曰:元者祥邁等,妒中國道教之經典,皆天章龍文之書,琅函玉笈之典,時儒者多尚之,釋氏歸道者十有七八,祥邁

  乃論胡主忽必烈,盡焚中國道藏經書,其令有曰:敢有收執片紙隻字者,勿赦。自是中國道藏經書始絕,時值宋遇傾圯,胡虜亂華,離明有晦,幽陰侵陽,故也。

  自靖康徽欽北狩,當金虜亂華之日,羌胡乃作,滅中國大道之書,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問,所作妖書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滅中國之道,其辯偽錄有曰: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於三清之上,萬天教主羞赧難神,九府洞仙慚惶無地,毀天帝,滅孔老,眨黃帝之惡,言不可盡書。蓋黃帝乃繼天立極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當時之人自滅時君之祖,豈中國人自滅中國之道,實遼金胡元之人所作。宋理宗端平間,因胡寇鈔邊,乃得 是書一二卷,帝覽書嘆曰:縱爾百千萬卷,只以中國夷狄之道論之,其高下不待辯而可知矣。故紀滅道妖書名目于左:

  《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續佛道論衡》一卷,

  《甄正論》三卷,

  《辯正論》八卷,

  《破邪論》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法苑珠林》內第五十五卷,

  《至元辯偽錄》五卷,

  《佛祖通載》二十二卷。

  正一諸品籙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籙》,一部三卷。

  總二十四品,此錄威禦萬魔,超騰九祖,欵真仙於蓬戶,拜列聖於瓊都,進職陞階,言功遷賞,精虔佩奉,感應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職籙》,一階。

  此籙職可進於仙階,體不千於邪氣,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內教秘籙》,一階。

  《太上紫虛自然秘籙》,一階。

  二籙,籙諸天之隱諱,輔八景之玄樞,可以咀嚼太和,詠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證仙階。

  《太上中天北斗七元秘籙》,一階。

  此籙總璇璣之奧旨,運斗極之玄樞,覆育群生,陶熔萬化,至心佩受,景福大來。

  《太上遷山破地九牛秘籙》,一階。

  此籙可以遷墳立宅,賓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為祥、使二十四向而獻瑞,資扶至術,溥濟群倫。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秘籙》,一階。

  此籙隱虛危之內篆,藏水火之元精,默運至神,潜消魔障,奉持不息,福慶無涯。

  《太上正一金橋度化秘籙》,一階。

  此籙過度星津,辟除天狗,躋虹橋而無阻,吋熊夢以開先,永保後昆,益綿家慶。

  《太上延生保命護身秘籙》,一階。

  此籙三元保命,五斗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慶有餘。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籙》,一階。

  此籙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諧吁夫妻,增延壽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詛秘籙》 ,一階。

  此籙解釋冤由,杜除咒詛,怨結冰消,福齡川長。

  《太上正一童子將軍護身秘籙》,一階。

  此籙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護孩童,開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條》,一階。

  《太上正一斬邪華蓋秘籙》,一階。

  些一籙,結蟠瑞氣,召集眾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惡,精虔修奉,永遂闡揚。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殺鬼秘籙》,一階。

  此籙總制群魔,部勒神吏,揮斥八極,剪誠萬邪,志心佩受,衛正除妖。

  《太上洞淵三昧神咒秘籙》,一階。

  此籙凡疫毒流行,妖氣傳染,死亡相繼,無地禬禳,宜受此籙,五瘟遠卻,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靈寶預修九真妙戒秘籙》,一階。

  此籙義出洞玄,經參靈寶,悟九戒者超凡入聖,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運應滅度,證此日生前預修,福報無邊,人天永賴。

  《太上洞玄靈寶金錄度命生身受度十宮束岳預修黃籙》,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籙重宣妙典,分隸真司。此日參傳,無再三瀆蒙之咎,他時證驗,有十回度人之功。增福壽於今生,佈津梁於異日,至心信受,妙利無邊。

  《太上洞玄靈寶金籙度命冥府十官東岳拔亡魂黃籙》,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籙洗愆拔罪,救苦度亡。誰無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參秘笈,繳達冥司,頓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車畢道秘籙》,一部八卷:

  《靈寶中盟秘籙》,一部八卷。

  些二籙,玉清瓊札,太霄琅書,內誥密言,中黃秘語,開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餌黃華,捲舒元氣,玉田花滿,徜徉三島,烟霞金鼎,丹成嘯味,九霄日月,致虛抱一,飛步凌空。參受者仙藉登名,天宮進職,宿愆對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遊璣洞陽天仙秘籙》,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陽神仙秘籙》,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飛仙紫陽真仙秘籙》,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護命保仙秘籙》,一部,

  此四籙,神霄秘札,玉清真文。聲動震官,克廣好生之德,神司巽戶,全持代惡之機。修之躡景沖虛,用之濟人利物,興雲致雨,馘毒除妖,篤志修行,靡不嚮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飛魔演化飛仙上陽五雷秘籙》,一部。

  此籙括玉樞之徽妙,運金虎之神通,動蕩威聲,參贊造化,至心佩受,隨事請檮,轉乖珍而致豐年,禳天昏而齊仁壽,至誠勿怠,妙應無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煉形生天寶籙》,一階。

  此籙九龍示篆,十極垂慈,落滅惡根,疾除罪薄。若有孝子順孫,欲超上世先亡,時刻升仙,功德無量。

  《高上神霄敕赦寶章三元三官輔化寶籙》,一部。

  此籙玉清敕赦,三官分治。佩受之人,靈官天丁護衛身形,應有陽誅陰譴,赦恩所到,悉令清爭。或為先亡參受焚繳,即遂超升。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保生真籙》,一部,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拔亡真籙》 一部。此籙元始流傳,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獄,經傳陝石之名。凡世女身難逃生育,或前身惡果,或現世冤仇,落孕傷胎,珠隨蜂碎,身辭陽世,魂墮陰池,若有信女早發善心,躬參寶籙,或孝子順孫代為參受,即得書名玉籙,削籍幽官,現居人世,福壽增崇,異日冥途逍遙無礙,濟生度死,功德無邊。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龍虎玄壇金輸趙元帥秘籙》一階。

  此籙玉府玄機,金輸秘典,自祖師煉丹於龍虎,而元帥下鎮於玄壇,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奮五方之勇,興雲致雨,拔厲除邪。敬而奉之,則保己寧家;體而行之,則濟人利物。既崇香火,宜佩靈文。

  《太上正一趙侯驅邪辟瘟正竅秘籙》,一部。

  此籙正竅靈文,真形寶篆。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聞風即遁。延生保命,護正除邪,神化無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斬邪秘籙》,一階。

  此籛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岩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至心佩奉,感應無方。

  《高上太洞九天開化文昌司祿紫陽寶籙》,一部。

  此籙九天奧旨,七曲靈章。秘於紫陽雲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筆。宏敷道妙,益闡儒風。佩之者,心地開聰;悟之者,性天頓徹。桂籍名標,棘圍神助,文學之士,篤志參傳。

  正-諸品仙經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經》,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經》,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籙度命冥府十宮束嶽預修黃籌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籙度命冥府十宮東嶽拔亡魂黃籙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九真妙戒金籙度命妙經》,一部。

  《太上靈寶濟度血湖真經》 ,一部。

  《太上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經》,一部。

  已上真經,丹臺玉笈,雲篆天書,太上所宣,天師所受。經乃條之體,籙乃經之用。可相有,不可相無。既參法籙,更佩真經,體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樞院品秩

  天樞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幹天樞院事,從九。

  天樞院,左左大判官,管幹天樞院事,正九。

  天樞院右左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天樞院事,從八。

  天樞院右左領兵執法真官,主管天樞院事,正八。

  天樞院掌籍法仙官,同會書天樞院事,從七。

  天樞院領籍法仙官,食書天樞院事,正七。

  天樞院斬禦邪使,同行天樞院事,從六。

  天樞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樞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樞院事,從五。

  上清翊衛仙士,同知天樞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執法真士,同知天樞院事,從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樞院事,正四。

  九天執法仙士天樞院副使,知天樞院事,從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樞院副使,同判天樞院事,正三。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使,判天樞院事,從二。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大使,判天樞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樞機內外事,從一。

  九天洞靈上佐,兼樞機內外事,正一。

  驅邪院品秩

  驅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煉典者,伺管今驅邪院事,從九。

  驅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幹驅邪院事,正九。

  驅邪院左右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從八。,

  驅邪院左右領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正八。

  驅邪院掌籍法仙官,同余書驅邪院事,從七。

  驅邪院領籍法仙官,會書,驅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極斬禦邪使,同行驅邪院事,從六。

  上清仙士北極考召使,同行驅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極伏魔使,行驅邪院事,從五。

  上清姍衛仙士九天遊奕使,同知驅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糾察使,同知驅邪院事,從四。

  九天太華司勛九天採訪使,知驅邪院事,正四。

  九天靈陽司勛,同知驅邪院事,從三。

  九天洞陽上佐,同判驅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靈上佐九天禦魔使,判驅邪院事,從二。

  九天執騰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驅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闕,對泰玄都省兼樞機內外事,從一。

  九天金閱令,判泰玄都省兼櫃機內外事,正一。

  玉府品

  上清籙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幹雷霆都司事,從九。

  上清籙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幹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籙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從八。

  上清籙事斗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籙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從七。

  上清司命南宮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斬禦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從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從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玉府真士五雷使,領雷霆都司事,從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領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樞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從三。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樞御魔使,判雷霆都司事,從二。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闕,判泰玄都省兼樞內外事,從一。

  九天金闕令,判泰玄都省兼樞內外事,正一。

  神霄品秩

  太平輔化典者,神霄傳吏,從九。

  平輔化仙士神霄執法仙官,兼西臺風雨吏,正九。

  太平輔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師,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從八。

  神霄宮掌籍仙官兼紫微侍衛,正八。

  玉府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從七。

  神霄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兩宮校籍金部尚書,會書南北二院事,從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書,同知南北二院事,正六。

  神霄宮驅邪使水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從五。

  神霄宮伏魔使火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贊真士土部尚書,判南北一院事,從四。

  九天翊衛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衛真士五雷大使,判諸司府院事,從三。

  九天執法真官玉樞大使,判神霄玉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衛仙官神霄玉樞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從二。

  九天執法仙官神霄玉樞伏魔使,同知雷霆諸司事,正二。

  九天金闕,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內外事,從一。

  九天金闕令,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內外事,正一。

  女階仙秩

  左右侍爭女,從九。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女,從八。侍香靈女,正八。

  左右真靈女,從七。掌善玄女,正七。

  崇輔真玄女,從六。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從五。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從四。上玄仙女,正四。

  上清內院捧香玉女。

  侍香玉女,知紫微內殿事。

  璇璣斗府掌籍瓊真,同知紫微內殿事。

  昔天師受錄女真,皆有天妃天嬪之名,今授籙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稱,但干礙妃嬪等字,并不許遷補。

  一、初階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遷右大判官。又一年救度十人;遷左判官。又十人以上,遷左大判官。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八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七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六品。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遷五品。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遷四品。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遷三品。又五年積十二功,遷二品。又十年積百二十功,升一品。自三品以上係極品,非可輕受,自是功高行著,仙籍紀名,非品格

  可述。

  一、前項年內,如年內功多,即該雙轉,但不得過兩官。如功多不願受遷轉,許回補將吏。

  一、如年內若無功無過,守職如舊。

  一、如年內有功有過,止可自贖。

  一、若虛度歲月,有過無功,將吏無有,自劾校錄難私,所當自劾,况可冒進乎?

  一、救人謂之功,積德謂之行。所謂一功,約有百人也。折分計算,救十人以上,可謂一分,為國延壽,及解大難,事關利濟,折二功。為民祈晴禱雨,驅除蟲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強祟盤錯,顯形現迹,眾所不伏,能絕其根,折一功。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輕重推折,為人消灾請福,醮功克就,或煉魂解冤,為民請命,報應分曉,委實利濟,折一功。非此色,目以輕重推折。救產難,母子全活,折一功。母子一損,自一分以上比折。其該載不盡,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極院、伏魔院、黃錄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宮,受煉司及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稱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稱兼提舉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稱兼提點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宮受煉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黃籙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帶統攝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帶提點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帶提舉城隍司。

  六品以上,帶提點九州城隍司。

  五品,帶節制嶽隍兵馬。

  四品,帶都督嶽瀆兵馬。

  三品,帶節制九天兵馬。

  二品帶,糾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廬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籙,許補從九品。其正九品,未受錄人不許任之。

  一、凡行齋醮,雖有他品,復而未受,都功籙無祭酒職者,謄誠不達。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籙,不許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淵籙,不許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籙,不許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籙,不許任之。

  一、法與籙相須,不可相違。

  天心法,宜受都功籙。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籙。

  靈寶法,宜受紫虛陽光籙及靈寶中盟錄。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籙。

  天樞法,宜受上清回車畢道籙。趙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趙侯籙。

  一、天心乃萬法之祖,都功盟威,總二十四品,先可進受。

  一、南北二院,謂之文階,雷司謂之武階。初真先宜參文由入武階易,武階入文階難。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衛之司;神雷,雷霆號令之所;龍雷,海藏之拱衛;水雷,雨澤之所司;社令雷,則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上奉帝命,下親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四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 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專司玉樞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萊都水司,專司水澤。三司皆總於玉府五雷使院,諸解送刑獄,毋得僣素於樞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額,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須擇當代明師,行淳學正者拜之,師亦當擇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齋誠申狀,取保應分曉,方與依式,奏申,撥度授以神霄照帖及版券等,次與設醮,謝師受將歸壇。

  一、如年內有功,合該與循資升擢,即召同品法官保狀,繳申度師如前,奏申付度,非可慢褻,若師非正學,弟子躁妄,苟簡行之仙籍,未必紀名,則天將不臨,惟淫祠下鬼,纂名妄興灾禍,真司檢察,貽罪非輕。

  一、初真受法,有功及遷轉既投師傳受,仍須詳述始末、年月、師資、姓名,所職某法,所積何功所遷該何品秩,具狀投嗣,教天師正一玄壇,敷奏給帖,庶得玉籍紀,名神人皈仰,其或不揣,己功蠟等,以夸世及不務投師、輒便詭撰階位,妄加升擢,及有不經師付,謾寫職階,視同虛文,有誤玄壇,敷奏給牒,有何效之?科律照然,戒之!謹之!

  斡運造化章

  三五飛步罡品

  師曰:三五之秘,夫豈易知?自一生二,二生三。蓋三氣分而三光明,三光明而三才具。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備而五行全,五行全而五星明,五星明而五嶽峙,是以在道則為三清,在世則為三才,在神則為三元,在人則按三部,又在道則為五老,在天則為五星,在地則為五岳,在人則為五臟。人有天地,貌分陰陽。氣道備一身而兼有之,自不能使三田孕秀,五臟納靈,則去道始遠矣!能修之者,三田聚寶,五氣朝元,魄制魂拘,神全氣滿,是謂仙道貴生也。不修之者,使三魂為三尸,五氣謂五賊,五賊為五苦,是鬼道貴終也。是以天地之問,人為萬物之靈。故手指足履,莫非合真,步呈之法,所由生也。夫步呈者,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氣齊并,一切鬼神轉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轉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故一步象太極,二步象兩儀,三步象三才,四步象四時,五步象五行,六步象六律,七步象七星,八步象八卦,九步象九靈,乃萬呈之祖也。

  師曰: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蓋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之不專,故多不驗。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樞要。總河圖錯綜之數,豈可輕視為尋常,但所傳差誤,而不能變化通靈,余今特正其訛,以傳其直。

  師曰:一氣分三,號玄、元、始。三氣分判,則立三才。人身象之,清濁之體,分為三部,部各有神,亦日三田。田各有寶,故一而二,二而三,吾身之真也。總謂之三元。元者,大也,首也,故《易》、《乾》卦謂元者,善之長也。

  師曰:二五之神,貫通天地,總歸一身,運用之間,有生克制伏之法,應期求禳謝則相生,制伏驅治則相克。凡步歪之際,先運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後迹履也。

  師曰:五行之祖氣,是為五老。老者,始也,祖也。引五老之精為五星,流五星之精峙而為五岳。配人之身,是曰五藏。上應五星,中應五岳,故神住其間。

  五行五德相生,木生火;

  五行五氣相殺,金克木。

  上元屬天罡

  步上元罡咒:步天之精,役使萬神,上元蔽身,唐宏將軍,輔吾正氣,辟伏魔神,敢有害我,還着本人,邪魔見者,化作微塵,急急如律令!

  中元屬人罡

  步中元罡咒:步人之精,長陽消陰,強我三魂,滅鬼除精,禍不能及,灾不能侵,中元隱影,葛雍將軍,領兵千

  萬,來衛吾身,急急如律令!

  下元屬地罡

  步下元罡咒:躡地之靈,人道安全。天回地轉,上魁下乾。陰闔陽開,正氣綿綿,鬼不能害,人不能傷。天為我蓋,地為我載。敢有加害,押送魁罡,下元藏形,周武將軍,隨吾所到,速衛喜真,急急如律令!

  師曰:凡有制伏凶惡,克代灾危,當先步上元罡,順例返畢,再入中元罡,次變為下元罡,若有制伏凶惡,則又變五行相殺歪,克制天龍,鬼神隨心感召,萬無失一,秘之!

  五行相殺罡

  師曰:凡有制伏凶惡,克復灾危,則步此呈。謂水能克火之類,故臨時加治也。如制伏火殃,則步金步水,至火制之,餘皆仿此。如後學未曉,則準步成罡而已,不必增損。

  咒曰:五行相滅,土水相絕。水火相滅,金木相伐。鬼妖見者?斬頭截腳。魔王恐懼,上下推裂。敢有犯者,永沉幽穴,急急如律令!

  此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此制伐則用之。

  五行相生罡

  木師曰:相生罡是木生火也。一生一煞,皆按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計,一十五步三五之道也。

  咒曰:五行相生,萬事吉昌。水木成就,火土相得,金木同行,禍變為吉。鬼不能害.-人不能侵。死者復生,枯者復榮,急急如律令!

  禹步九靈斗罡

  日月明,乾坤配,吾從天蓬入天內。略過天衝逢輔退,反歸天禽與心對。抱天柱兮任英會,斗道通兮鬼道潰,急急如律令!

  師曰:豁落,斗也。乃謂之小三五罡。世多不知其詳,亦以習見為常,不知其玄妙也。此罡可伏狂邪,指揮鬼神,破廟等用世多,返用之,今正誤矣。

  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光明兮威武陳。氣仿佛兮如浮雲,七星變兮上應天,知變化兮有吉凶,入天宿兮度天門,合六律兮持甲乞,履天英兮乘天任,清泠淵兮可陸沉,倚天柱兮擁天心,從此過兮登天禽,倚天輔兮望天衝,入天內兮出天蓬,斗道通兮剛柔濟,添福祿兮留後世,出幽冥兮千萬歲,千鬼萬神自回避,急急如律令!

  師曰:此罡世所行以出斗入斗,相反用之,所以不應,今特正之則可以役使鬼神,驅邪魔道。秘之!秘之!

  金光範圍罡

  師曰:凡登壇闡事,存己身為神禹,口念咒,手拾訣,從玉文起午文終,足步罡,遍履天地之內,金光繞身,化形制魔,口作啼吟吒琍之聲,存面前虛空中有紫炁一團,須臾見青炁自天而下,沖開紫炁,忽見雲中有金殿樓閣,心叩頭,三禮朝謁,請奏如儀。

  步此罡,當念金光咒,一句一步。咒畢,仍加斗罡。

  禹王三步九迹

  是師曰:存己身立在禹鑿龍門之上,在風霆雲氣之中,承上帝命,左手玉訣,右手劍訣勑召萬神,隨事發遣。

  埳訣

  師曰:掐訣者,所以通真制邪,役訣各不一,罡訣有七百餘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維八方,自四指根逐節數,共十二目,以按十二辰,於內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官、三臺,各主其所行之事,又當約而言之,惟中指中文為玉清訣,側左為北帝訣,名大煞文,此二訣總三界萬事,宜按行之。

  叩齒訣

  師曰:凡叩齒者,是集真而集神,凡人體炁散,心炁耗,真炁不應,須用集之。所以叩齒者,擊動天門而神炁應,故左叩為嗚天鐘,右叩為擊天磬。凡制伏驅降,用之,至於當門齒,上四下四,共八齒相叩,謂之嗚法鼓者,所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上下三叩,成二十四通,謂之嗚法鼓,常當知此。

  入戶訣

  師曰:凡立壇有戶在東南,乃巽地戶。若靖中入戶,則以靖門為戶,舉步從此入,先於巽上叩齒十二通,心三拜,右足先進,左足隨之。先存功曹使者四人,龍虎君二人,立左右。又存滿室青黃白三色雲炁,次存香烟成五色,氣直上至金闕前,次九拜或心拜亦可。

  燒香訣

  師曰:先以左足入戶,勿得回顧, 回顧則致邪。當一念寂然,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功曹玉女乘

  吾五臟五色之炁,竟上三天,當一舉思之,更無滯礙。覺身中燠燠然微暖,是真炁合德也。凡燒香,並令烈火,次多捻香入爐中,謂之費香。豐者,多也。令烟炁猛一舉上達,無留滯。若香烟虱斷滅,火力微眇,不能超真達靈矣。應

  捻香尚左手,左手者,摩手也。右手親穢,不可拈香也。

  奏香訣

  師曰:當存心無外思,內無雜想,只見目前皆是真光梵炁,紫碧之炁彌滿前後,一切不思,直上十方,香十方,真炁下映,與香煆接於炁中,仿佛見無鞅真仙官君,細雨密霧,來降各方。次至洞案前,見香成五色,功曹符吏在空中,已身恍如升上三天,親見三清玉帝,叩齒三十六通,咽掖九過,然後依科行事。師曰:初階入道,性易流蕩,則心疑,不可示以繁文也。於簡易中存觀,妙在不言之表矣。若能進品升玄,自此而至嗣宗,神仙不難學也。

  啟奏訣

  師曰:凡啟奏,治病,行符,先存上丹田元始,中丹田道君,下丹田老君。次三宮三真,並如己形。先存下丹田內君,與心中道君合而為一,立在頂中,如金殿中坐,己身跪拜,密奏所行之事,立有感應。

  朝真謁帝訣

  師曰:一小兆凡人也,飲食男女,其欲與人不異,今乃得佩籙行法,稱為法師,或星冠霞倨,欲似仙聖。蓋心未寧一氣,仍肴亂淫愛,觸穢葷污,躁腥,當知若何可以謁上帝於虛無之表也,苟無清明之法,則不能感格,反以招愆耳。故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亦可以事上帝,此之謂也。

  齋醮對越訣

  師曰:凡醮中朝謁,須按儀式,及身與心混融,常存見金闕於高穹之上,己身不覺在壇,惟覺在九霄之上,凡口誦心存,絕一切妄想。如此則大有感格,非止外儀也。

  祈請訣

  師曰:宜於常時數數點檢,己身入靖,默坐,不思凡俗之事。氣宇既定,頂中虛闊有金樓玉殿,見天尊金容坐其中,久久存之,覺真炁映頂門嚮內微熱,此常時訣也。有事之時,亦如之存運己身,恍然跪于天尊前,默禱所祝之事,萬無不應。此宗師節文,訓後學之士,初階,此乃升堂入室妙訣,宜秘之,毋泄凡俗也。

  書符訣

  師曰:書符者,惟要心定,不思外事,又要點紀散形,庶幾下筆時神不走,炁不亂。若對本念誦,下筆成符,眼動意隨,心馳筆亂,必不能感應。須心與符一,符與心俱,取炁不必回顧,吹炁不得作聲,下筆書符謂之自傳喜神,蓋言心定而端的也。後品亦言之甚詳,凡初階先宜知此。

  玉堂直指

  師曰: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內秘,

  萬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漢天師以來,獨傳心印,別無雜術,惟正而已。正者,不邪之謂歟。天以正而覆燾,地以正而載持,炁以正而運行,鬼神以正而役使,人以正心而正身,心不正則邪念生,六慾起,流為禽獸,沉為鬼爽。在世不正,身為奸邪,為悖逆道,不可入真仙之閫域也,今玉堂大教之出世,原於正一天師。正則不邪,一則不二。嗣吾教者有五等:凡在世厭塵希真之士,初入壇受天心正法十卷,行之三年,無輕師慢道之心,無始勤終怠之念,則許再訶,受階七品,行及無過,進二品,佩玉壇正品印,受高奔玉京,行及一紀,驗得即非編庶市井庸流,及不是輿臺皂隸、刻胥虐吏及非是宮觀愚蠢竊食,方許傳付無上宗旨,二十四品并三奔寶籙、玉堂三景之印。玉景陞堂之印,為嗣教支師。支者,分派別流之謂也。此傳不限名數,但係有官君子、儒墨俊士,皆可佩持,禁傳市井道流也。今世道流多是無告困極,四民不收,始投名進納黃冠,蓋非本心入道,恐輕賤玄文,遺失秘旨,罪罰不赦。已上係四等。傳度。獨於第五等係的傳系,代嗣師惟正傳一人,付二十四禁典玉書,付宣和斬邪劍,降真制魔之印,經三十年方許傳代,今以初品初階傳度,其文省,其用簡,人人皆可奉行,亦可望洋於玉堂也。登壇之日,弟子肘步齎,信誓詞,雖官高位貴,不得慢真侮道,當九拜盟壇而受也。從此佩玄旨,不違師旨,自此登神仙路,入希夷之門也。若或不遵此訓,妄傳輕受,則三官糾愆,四司錄過,天司示憲,七祖受報於風刀考身,充役於長夜,萬懺不洗,千真難贖,在謹於傳付而已。夫行初品宗旨,口傳心印計二十事:

  一、日當虔謹修習,漸與世事相疏,不得混同塵俗,作諸不執事,久久戒行昭著,當次第傳度也。

  一、存服鬱儀結璘之炁,惟勤於存運,久而真炁灌注,噓呵成真,不待容心,而鬼神畏服矣。既受法已畢,當以大道為宗祖,動心正念,勿起邪心。

  一、每旦習誦真經秘咒,蚤作奏香,默而存之,不得出聲,惟心相應,不可以事奪而失其常規也。

   一、遇有凶邪惡祟害民者,當一準正教,務在必行。若有畏心及有諂心,反求告於鬼神者,是執心不專,得罪至大,三官糾罰,不赦不原。

   一、當以正念役使天神將吏,不得稍用血食,以雜靈炁,違者三官罰罪。

   一、當以三光為主。蓋三光者,天地之眼目,陰陽之根本,造化之宗祖。當存心運真,與帝真三景相混為一,不惟制伏三界,束縛魔靈,則自己身有光明,萬神畏伏,辟尸逐病,得道長生,以入仙真矣。

   一、日存三光而服炁,夜間存斗以斗呈使身與神為一,神與身同炁,神炁混融,方可為嗣教之士矣。

    一、當先行三八謝罪之法。凡半月一節氣,當出身中官將,拜表存修,如本法行之不息,則身為無過之人,始可言嗣玄教。

    一、每日服三光符,以俟感應。

    一、戒在淫怒,常以慈善應世,割己周人,不得攻師伐本,妒賢嫉能,口是心非,囂訟爭斗。素或有之二截自今日改行率德,常以一念,遠財利,去奸諂,寡色慾,持齋守戒,為心也。

  一、凡奏香時,存五色炁,自五藏出,結為華蓋,上通空玄,上帝在空中仿佛瞻見,如此則所奏必達也。

  一、凡書符當入室存定,染筆成符,閉息心咒,不得作聲,握固勃然,有勿犯之色,身正而心正,心靜而神應矣。

  一、當以一真合道,當離一切外事,勿得千心見物,莫生貪念,當思世事無常,惟道長久,當在一真則虛無當應一靈矣。

  一、每出入,當存天丁將吏、功曹玉女,右左羅列座下,邪不敢侵正,炁縱私動止,存之如故。

  一、如每月十直、庚申、甲子,本命三元三會,朔望八節五臘,當異寢思真,常能各居,敬如賓友,則尤為至妙。

  一、不得內蘊狡賊之心,外示慈詳之態,不得貪非己之物應,營求當以義合得之,違者許自省愆,改行謝過,不許重犯,忌之。

  一、事父母以孝。不以貧富易其心,順奉常令喜悅。一咈所親之意,是謂不孝,不孝罪大,無所貸原。

  一、父母歿,當隨力精思,祈告上帝,拔度出幽,上生天堂。若父母不出幽陰,自己仙功亦不能成矣。

  一、兄弟宗族、外親遠戚,待以和好,不許各黨其一,而生事生慎怨,以失骨肉之恩。違者,三界鬼神不伏,使役宜謹之。

  一、當行規矩準繩之內,存心一有不合,宜事隨心改,正期與聖賢比肩,不可自卑,常萌妄作之心。

  醮事儀範章

  太乙齋:帝王修之,以展禮配天也。

  九天齋:金籙齋:國家建之,祝延國祚也。

  玉錄齋:修之以保佑后妃六宮也。

  黃籙大齋:皆有品第,要當參考成法,勿得妄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謂之醮儀。

  河圖玄靈等醮:總有數十名目,皆醮也。古謂醮者,祭之別名也。降天帝致萬神,莫大于醮。

  一、國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儀。按《靈寶經》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國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設醮齋,止以一晝夜為則,亦有建三晝夜、七晝夜者,不無褻讀,反為招譴。如官長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經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臨凡俗,豈有經三、七日晝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陳設,至期則以黎明肅啟,深夜解散,庶幾不致瀆聖也。其科儀品格,載諸玉宸、玄範行移等書,臨事取而觀之可也。

  一、開壇建大醮,必須洞天福地官觀之中為上。其立壇須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宮觀元有壇處,坐向方位或偏,別冷宇下依式立壇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須是量力所為,富則備物,貧則隨宜,所市醮需,毋用非義之財,及與人爭較價直之物,及力有餘而苟且營辦,力不及而勉強經營者,皆為不誠,難於感格,如齋主係忠孝之家,誠殫力之。師為代出龍繒之屬,凡事從省,應干文字醮獻等,亦自然感徹矣。

  一、醮儀中修用存思訣法,並載幹運造化章,其樂具仙仗見天樂儀仗章,更不於此詳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範,行移所行,及酌參古式,檢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狀,餘並用申狀,神司用公牒之類。

  一、奏狀並稱臣,申狀稱名,天樞院狀稱本司,前用司額關帖牒等稱當司。

  一、奏申狀前空一掌,後空兩掌,紙高一尺四寸,餘則用展札紙為佳,醮請獻狀止用狀紙,如式。

  一、奏狀內聖位並用黃簽帖,臨時書填。

  一、奏狀前帖黃,高三寸二分,闊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闊三寸為則,分單行寫貼黃後合縫處書臣名用印。

  一、奏狀同倚黃用小黃簽,側貼太歲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狀可漏,單聖位者,用黃簽側貼。兩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闊黃簽當中貼。三位、五位以中為尊,兩位、四位以右為尊。聖中寫御前及聖前,或止寫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狀,用白簽,在人審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並不用貼黃,亦不稱臣,止書姓名,章詞表外函,同此。如申狀內聖位多者,方函止題最前一位。

  一、奏申狀、上帝狀,稱道慈勑旨,帝尊稱聖慈睿旨,二后稱宸慈聖旨,三清四帝稱陛下,二后稱殿,諸帝尊稱御前,諸真稱聖前,下界神祗稱神前,治前之類。

  也。

  黃籙大齋:皆有品第,要當參考成法,勿得妄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謂之醮儀。

  河圖玄靈等醮:總有數十名目,皆醮也。古謂醮者,祭之別名也。降天帝致萬神,莫大于醮。

  一、國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儀。按《靈寶經》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國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設醮齋,止以一晝夜為則,亦有建三晝夜、七晝夜者,不無褻讀,反為招譴。如官長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經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臨凡俗,豈有經三、七日晝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陳設,至期則以黎明肅啟,深夜解散,庶幾不致瀆聖也。其科儀品格,載諸玉宸、玄範行移等書,臨事取而觀之可也。

  一、開壇建大醮,必須洞天福地官觀之中為上。其立壇須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宮觀元有壇處,坐向方位或偏,別冷宇下依式立壇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須是量力所為,富則備物,貧則隨宜,所市醮需,毋用非義之財,及與人爭較價直之物,及力有餘而苟且營辦,力不及而勉強經營者,皆為不誠,難於感格,如齋主係忠孝之家,誠殫力之。師為代出龍繒之屬,凡事從省,應干文字醮獻等,亦自然感徹矣。

  一、醮儀中修用存思訣法,並載幹運造化章,其樂具仙仗見天樂儀仗章,更不於此詳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範,行移所行,及酌參古式,檢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狀,餘並用申狀,神司用公牒之類。

  一、奏狀並稱臣,申狀稱名,天樞院狀稱本司,前用司額關帖牒等稱當司。

  一、奏申狀前空一掌,後空兩掌,紙高一尺四寸,餘則用展札紙為佳,醮請獻狀止用狀紙,如式。

  一、奏狀內聖位並用黃簽帖,臨時書填。

  一、奏狀前帖黃,高三寸二分,闊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闊三寸為則,分單行寫貼黃後合縫處書臣名用印。

  一、奏狀同倚黃用小黃簽,側貼太歲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狀可漏,單聖位者,用黃簽側貼。兩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闊黃簽當中貼。三位、五位以中為尊,兩位、四位以右為尊。聖中寫御前及聖前,或止寫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狀,用白簽,在人審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並不用貼黃,亦不稱臣,止書姓名,章詞表外函,同此。如申狀內聖位多者,方函止題最前一位。

  一、奏申狀、上帝狀,稱道慈勑旨,帝尊稱聖慈睿旨,二后稱宸慈聖旨,三清四帝稱陛下,二后稱殿,諸帝尊稱御前,諸真稱聖前,下界神祗稱神前,治前之類。備受則出官有碼,皆不可行齋事。

  一、都講以下之職,亦須備受三五正一靈寶陽光等錄,方可同預壇席。

  一、請同齋道眾,須是平日耐於拜跪,甘於淡泊,專修香火,不貪貨財,方可結立誓盟,俾登壇席,要與醮主各殫誠慇,祈叩穹旻,以昭感格,若只務聲音韻美,注念不專,非惟枉役精神,虛費財寶,切恐反遭咎責,勞而無功。修建之法全在擇人,不可不謹。

  一、執威儀道童,須要先習步虛詞舉,唱華夏吟令熟,登壇旋繞時,隨聲讚味。

  一、建醮當竭誠恪,營辦龍繒璧劍之類,務在精好,香花油燭,一一所需,並要潔爭,不使穢觸,若臨用有缺,則反招譴矣。凡設醮以精專為先,龍繒為上,香燭虔潔次之,苟若有一闕,亦醮之瑕玷也。修奉之士,尤宜謹守。

  一、若停柩在室,不宜開壇建醮。如屋宇深闊,喪在別處,不干壇界,亦可修奉。若有生死厭穢未經解除者,亦不敢於家庭建立醮壇,深宜戒之。

  一、燒香不得用灶中灰火,焚燎錢幣等不得用油燭火點發。

  天心玄秘章

  昔元始天王懸黍珠於黎土,命皇人以演洞章。太上老君陞玉局於成都,張道陵而受經訣。道法四十二壇,醮科七十二等,流布塵寰,宣揚教化。後之歷代嗣教之士,積功累行,與道合真,心動神隨,法靈教闡,是以道法符章分枝異振,延蔓繁多,流傳于世。法術有三千餘階,不能備載,今以一二,略舉其大概耳。

  天醮一十四壇

  《黃帝醮告章》曰:凡世人禳禱祭告,薦拔祖彌,及禳灾救病,除道家奉天之士,有祈天醮告之儀,其後非奉道教者,若有禳檮薦拔之事,止許召請城隍社令土地地府冥官,毋毋請天帝神祇,是以雷霆乃立斬勘之司,敢有非道教奉天之士而冒干天帝者。斬神誅魂,奪算滅壽,可不畏乎。

  金籙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

  玉籙周天大醮二千四百分位,

  黃籙羅天大醮一千二百分位,

  太乙醮,九天醮,河圖三十六天醮,

  玉匱盟真醮,靈寶自然醮,洞淵三昧醮,消灾醮,祿馬轉案醮,九幽醮,迂拔醮,報孝追薦醮。

  按道門定制云,金籙、玉籙、黃籙三醮,聖位醮狀分數已有定式,其常醮有四十八壇,奏獻錢狀,或設二十四分、三十六分、四十二分、六十分、七十二分、一百二十分、二百四十分、三百六十分位,醮事之禮,像世威儀,道在人弘,不可執拘。

  道法三十九階

  靈寶度人上經大法,

  無上三天玉堂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神烈大法,

  上清天心正法,

  北極天心正法,

  靈寶六丁秘法,

  魁罡六鎖秘法,

  三辟五解秘法,

  六甲祈檮祕法,

  貫斗武侯秘法,

  玄一五雷秘法,

  協神五應秘法,

  梵氣雷法,

  上清靈寶大法,

  玉清真王紫宸大法,

  爭明忠孝道法,

  五雷考召大法,

  玉清總攝法,

  五雷斬勘法,

  洞玄祈禱法,

  先天一氣大法,

  回車畢道正法,

  九老伏魔法,

  天地教燈水法,

  混元攻氣法,

  紫庭追勞法,

  飛神謁帝法,

  通章大法,

  六丁六甲遁法,

  掌心雷法,

  祈晴禱雨祈雪法,

  願蓋法,

  五雷法,

  靈寶法,

  天蓬法,

  天樞法,

  趙侯南法,

  結磨祈禱法。

  考之道法,各有傳振不一。今以世人多行者錄之,及有天雷酆嶽諸將之法,其名繁多,難以盡述。

  煉度法七階

  清微煉度法,

  太極祭煉內法,

  玉陽祭煉法,

  爭明一暘煉度法,

  靈寶煉度法,

  玉宸經煉法,

  三光煉度法,。

  告斗法一十四階

  清微玄樞奏告,

  太乙火府奏告,

  灌斗五雷奏告,

  玄靈解厄奏告,

  清微紫光奏告,

  神霄奔宮奏告,

  清微祈禱奏告,

  神霄火鈴奏告,

  今明奏告,

  璇璣九光奏告,

  允天奏告,

  孫真人鼇告,

  開蕾實現斗奏告,

  擁雲現斗奏告。

  天髓靈章大法一十二階

  混天法:此法能開天門,役使天神,住日留月,變晝為夜,夏雪冬雷。

  移地法:此法能指地地動,指山山揺,指海海竭,畫地成河,移山塞海,降伏鬼神。

  萬勝法:此法能令決勝無窮,變化草木,金石皆能化人,隱體藏形。

  降龍法:此法能乘龍飛空,變物成龍,騰雲入霧,躡氣凌虛。

  伏虎法:此法能伏虎豹、一切猛獸蛇蟲。

  起雲法:此法能興雲起霧,化生五色祥雲,駕雲昇天,遊日官月府,去住自然。

  生風法:此法能生萬里威風,行船遇寇,起塵迎敵,吹砂走石,障蔽太空,隨機而應。

  伏刃法:此法能使刀劍自碎,入兵不傷,萬刃不于。如遇賊寇,能禁止刀劍不能出鞘,弓弩反折,不能為害。

  變物法:此法能生一切草木,及乘駕空中,能使用木人木獸。

  從波法:此法能使山陵變湖,漲溢江河,滔天之濤,拍山之浪,興雲致雨,躡波渡江,入水不溺。

  烈暘法:此法能生烈火巨焰燒天,焚營燻寨,蕩滅妖邪,神火一過,萬禍俱消。

  長春法:此法能頃刻生一切草木五穀瓜果蔬菜之類,能變土成金,化石為玉,隱身入土。

  前十二法,上天秘傳之靈文,出世離塵之妙法,必遇天人授受,方得行之。縱得其書,紙上虛文,枉勞心力。

  玄圃山,金鑲大法三十六階

  發籟,震需,缶覆星,央雲,壅水,凝河,滅火,馭雲震陣,伏申,出泉,火箭,結華陰,草木化人,坐馭,水行,起

  光,隱質,變物,附夢,桔毒,禁層,斬妖怪,金剛札,無礙通,神行,無盡丹,不竭壺,水火瓢,盆取魚,煮水石,佯死,飛空住,紙鶴飛,鐵其身,入壺。

  玉虛天書大法一十八階

  隱形藏體,

  驅神入室,

  遊魂三界,

  超脫生死借屍,

  火假屍體,

  水假,

  金假,

  火假,

  木假,

  土假,

  木牛流馬,

  不用火湯瓶自沸,

  喝石石行,

  煎泥成金,

  化銅鐵為寶,

  移樹移物可至千里,

  木鷄報曉,

  泥犬吠夜。

  通靈秘衛大法一十六階

  變化,

  附夢,

  變形,

  空中飛行,

  入石壁,

  隱形,

  救死回生,

  夜行不照燭,

  長生不死,

  呆賊不去,

  縛賊自至,

  役五通追萬物,

  招神,

  穿地尋尸,

  神怪,

  耳報。

  通天寶籙大法三十三階

  長生久視,

  延年益壽,

  昇天入地,

  出幽入明,

  神遊月宮,

  一葦渡江,

  千里神會,

  借潮生風,

  其舟日可至萬里。

  投胎奪舍,

  日行萬里,

  躡鴻毛騰空,

  騎草龍飛空,

  煎泥成金,

  九轉靈丹,

  乾汞成銀,

  點銅鐵化金銀,

  養砂澆淋,

  湧泉丹頭,

  縮貨成寶,

  糝制點化,

  靈砂寶鼎,

  點辛為庚,

  召鶴,

  圓光,

  附體,

  舞仙童,

  過陰,

  追攝,

  降筆,

  太極鸞,

  筆架鸞,

  懸絲鸞,

  封匣鸞。

  道門官制章

  國朝品級

  正二品

  嗣漢天師真人。

  正六品

  道錄司左右正一。

  從六品

  道錄司左右演法,宮觀提點。

  正八品

  道錄司左右至靈。

  從八品

  道錄司左右玄義。

  從九品道紀司都紀。

  未入流

  道紀司副都紀、道正司道正、道會司道會。

  真人

  漢張道陵以天師賜號真人,唐泌以承相歸道賜號真人,加正一品。

  余酒

  周成王時,以彤伯為祭酒,以主親屬。後宣王時大祀南郊,以仲山甫為祭酒,以主祀事。故後世以道士為祭酒之職,以主郊天祀事之禮,以統道教,此道士有祭酒之職自此始。

  道官

  周穆王以道士高拱宸為祭酒,祀元始天皇於尹真人草樓,此道官之始也。

  道錄

  宋太宗增道副錄、都監、首座、通舊為八員,已上總知教門公事。

  道封

  後周武帝時,衛元嵩封蜀郡公,蓋道士受封之始也。葉法善,玄宗時亦封越國公。

  道贈

  唐王知遠贈昇玄先生,葉法善贈金紫光祿大夫,越州都督,道士之褒贈,蓋自王知遠始也。

  道謐

  陶弘景羽化,梁帝賜謐正白先生。此其始。

  道紀

  老子日,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故以僧官設僧綱。

  道號

  黃帝稱牧馬童子日天師,始也。漢張道陵亦有天師之稱,道家立名立號,皆取老子《道德經》中之旨,道字、玄字、妙字,今非中國之教,外夷皆竊取之。

  衣紫

  唐李泌生而神靈,自孩童時,身輕能舉,母嘗聞空中絲竹之聲,恐飛昇而去,母以蔥蒜為汁灑其首,後代宗時拜相時,李輔國專政,常妒之,泌知其不可久處其位,乃告歸隱,乞為道士,帝乃賜紫衣金帶之服,道士賜紫自泌始也。

  黃冠道士

  《黃帝內傳》曰:凡奉天道者,日道士。周穆王於尹真人草樓之觀,召幽逸人祀其香火,以奉天帝,謂之道士。此道士於官觀祀天帝,自此始。蓋道士之衣冠皆黃帝之衣冠,故名黃冠。所行者黃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不異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不異言,非先王之言,不敢言。不去姓,不忘親也;不毀形,不忘孝也。以道為教,不悖天也,不事外教,不悖土也。以中國人奉中國之道,是體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故能飛昇沖舉,憑虛御風,神超物外,上朝太清,得造化之妙,與天為徒,可以通天地之靈,格神明之德,役鬼神,驅雷電,致風雨,握星辰斬邪精,消疫癘,致太平,此自三皇開闢以來,試之驗者也。道之為教見於此。

  都監

  隋文帝始以玄都觀主王延為威儀之官,如今之監齋之職是也。周避諱,改為道錄。

  監義

  宋真宗時置首座監義,分領本階事。

  上座

  宋太宗始之。

  法官

  漢張道陵始有驅雷役鬼之事,行其法者,曰法官。

  赤文天律章

  止取生人所犯天條者錄之,其鬼神所犯者不錄,見女青天律。

  一、法官四季天地赦日,不得行符咒水,看閱條律,違者先一身,後殃滅九祖。

  一、法官行法,並陽行陰報,不得  始勤終意。違者滅身,殃及九祖。

  一、行法官補奏,弟子銜位,籍注左判官方,許補左大判官,次許補右大判官,違者並各徒九年,知而保奏者,並各除名滅身,罪殃三代。

  一、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燒香進章上表關申天曹者,滅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風刀萬劫不原,非佩籌者滅三等。

  一、行法官非斬鬼,而口中非時稱急急如律令者,減壽半紀。

  一、行法官篆符而以筆頭指左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滅壽一紀。

  一、行法官敕水而以水盂左轉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滅壽一紀。

  一、行法官妄以正法示之非人者,減壽一紀。

  一、行法官不得私祀鬼神,惟二月、八月祭鼇,違者徒三年,故犯者加一等。

  一、行法官所在去處,見水旱盜賊,若為害於民者,狡猾之人許令立便申奏,待天譴誅戮,違者徒三年。若差官誅戮而其人不如所申狀內之意者,加一等。若有人果如申狀內坐說者,加二官。

  一、行法官行持不精,到處行役神吏,不擇紙筆,便寫符敕水者,天司奪養道之資,令使見身窮窘。

  一、行法官非時妄動神吏,侵害生民者,滅壽半紀。

  一、行法官無故不得妄入正神廟宇,及持正法而妄擒正神者,徒二年,如是法官出入正廟,前後不迎送,加罪者非。

  一、行法官受民問詞狀,而不能即時行遣者,徒一年。如狀不合格式者

  一、行法官出入見民問私祀邪神淫鬼者,仰即時遣神吏擒縛,依律斷罪。如或見聞而不根治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持齋奉戒而或犯者,徒七年。

  一、行法官被人陽病而故意行陽符,陰病而行陰符,或左煞而右生,有傷於人,徒九年。如未有昭報,不辨陰陽者,非。

  一、行法官妄以行法增崇一言,毀及同寮應行法者,徒五年。如辨論公事曲直及探正法而爭者,非。一、行法官妄以正法傳之非人,意求財利者,臧壽一紀。

  一、法官職列七品者,錄功不書過,若能進章表知其官職恃而作過者,減壽半紀。

  一、法官以正法而為戲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被民問請符乞水而妄以人情艱阻者,徒六年。被請符而反輕正法,不給付者,非。

  一、行法官篆符,故意倒書橫寫,及朱書不從左,黑書不從右者,徒一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傳法度師,北院出官者,令從北院計銜南院出官者,令從南院計銜,違者徒八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傳法,看其人心術正方可保奏,如或人情或以勢力而亂奏者,並各徒三年。若得其人者,補三官。

  一、行法官奏弟子名姓,用庚申、甲子二日,保奏不論有無品人,並得參佩正法,及便宜申請,令入四五品官者聽。

  一、行法官非庚申、甲子日而輒欲申請,非次遷擢者,並各徒九年,再三申請者,臧壽半紀。

  一、行法官傳弟子正法者,須得已身佩受一千日外,方許保奏,違者除名落職,徒三年。

  一、法官傳受弟子正法,須得給統兵印,并都攝符,令其統制神吏,驅役鬼神,統兵印文、仙都總攝之印,作兩行疊篆。

  都攝符即三元符也。以黃絹篆之,於符兩節寫墨敕給付某人收執,驅斬一切神鬼,後度師寫姓名會押,違此者神吏不聽。傳法人驅使,遂為虛設,非徒行法無益,又且天譴必臨。

  一、法官傳受弟子,有始而無終者,不盡其所學者,徒九年。如弟子學而有始無終者,亦如之。知而故犯者,加一等。若弟子而不問,師而不傳者

  一、法官傳受弟子,不問男官女官,並須得人,而傳不得妄泄,違者徒三年。

  一、法官說話口是心非,徒二年。如事出不得已者,非。諸法官妄以己身尊崇,斥叱弟子者,徒三年。

  一、法官見世問有異常人者,許令上章表,或申狀被坐此人所為,外函上寫朱表,不下天曹,直進太上御前,以待差官超

  擢,填上元八品仙官,見缺如是,常日章表申狀,而不經諸司檢驅者,徒八年。

  一、法官傳受弟子秘訣,而隱真出偽,或傳而留一字,或咒是而訣非,或訣是而咒非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職列仙卿者,許奏斬伏魔等使,違者準前律。

  一、法官職列帝君品者,許辟奏五嶽四讀等官,及充替應有司仙官鬼官者,許。

  一、法官職列高真者,許奏洞陽等帝君,違者準前律。

  一、法官職列上章典者,許進章表,違者徒六年。

  一、法官不受都功籙者,不得申黃刺及進章表,違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滅身。或不知者,積罪愆貫盈,差三官追取,令使萬劫受罪,或入石炭等獄。

  一、法官職列七品,不許牒天曹并五嶽,及六品官,方許。違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職列南司及品官者,許令其便宜申奏。

  一、法官職列北司及品官者,許遷入南司從別計御,違者除名落籍,舉過不論功。

  一、法官職列九品者,不許牒地司,及八品方許,違者徒三年。

  一、法官職列八品者,許奏左大判官,違者準前律。

  一、法官職列五品者,許奏七品官職,違者準前律論罪。

  一、法官職品者,許奏從六品官職,違者準前律。

  一、法官職列四上仙者,許奏上宰,違者準前律。

  一、法官職列真人者,許奏使,違者準依前律。

  一、法官職列四相者,許奏仙卿,違者準依前律斷罪。

  一、法官職九天諸使者,許奏仙卿,違者準依前律。許奏仙

  一、法官職列諸司君者,許奏上宰,及真人并判酆都等使,違者準依前律。

  一、傳法人見度師純懷精粹,不以師禮相待者,徒三年。說謾師保者,徒八年。知而故犯者,加二等。

  一、法官不能相思於人,責望弟子補報其功,徒二年。

  一、法官有功於人,而自稱說者,徒一年。

  一、弟子妄駡馬師保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以勢而欺辱下賤,及不孝父母者,減壽半紀。

  一、法官行符咒水,符篆未曉者,須得務求勝己之師問之。如或未曉為曉,未通為通,妄以己勝他人者,徒三年。

  一、法官進章上表,朝禮而失儀,臧三官。官卑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俗人為人設醮,衣冠不整肅而輒登壇者,減壽半紀。茹葷酒者,永入酆都,七祖受罪,如未開壇而登壇者,非。

  一、法官道士行持滅裂,為人關奏進上表章,而不如式希求財利,及不至誠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入壇關白章表,言語重叠,及朝禮非儀,存念雜真,并以手觸天門,先以右足登壇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道士申狀內坐說某時拜上朱章,而非其時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受三洞大洞籙經者,不論天下極品仙官及鬼神,並可指揮驅使,或受經而無籙,或受籙而無經者,同。

  一、法官道士能以秘文咒法而身歷天曹進章上表,朝禮上真者,須得經諸司取稟,然後方得前往,如官及七品者,非得。經歷諸司者聽,違者除名。

  一、法官道士能以太上秘文咒訣進章拜表,得報應而泄人者,減壽一紀。

  一、法官道士進上章表,惟天樞院申狀、玄都黃刺、章表頭上,醮意,不得差錯一字,違者醮為虛設,章表不達上醮官關奏名,各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列銜差錯,及冒稱官位者,減壽半紀。

  一、法官、道士、俗人,受正一籙者,方許關行文牒,及申黃刺,違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拜表上章,而不五重下封者,徒四年。

  一、法官,道士申狀不合稱臣而稱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申狀合稱臣而不稱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進章表醮,意不得過一百七十六字,違者並各徒四年。醮詞冒漬聽者同。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宜道士為人申章進表,須得如法,其餘醮筵隨力建功,請行法事,如或貧窮下賤力所不及,一燈一花亦自足矣。但不至誠者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設醮登壇,而不恭謹,反語笑喧嘩,斜目曲視,背立唾痰,呼童叫僕,不以臣禮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進章上表,而不合格式者,徒二年,錯二字者,加一等。錯二字者,不達高功醮主,並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進遷拔章,只填金籙白簡八十副黃籙齋只得奠簡八十副,進八十一說章,只得奠八百副。過此數,副者並不執用醮主關奏,並各徒九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不及五品已上,並不受都功錄,而關行女青,詔書追魂者,減壽半紀。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官及五品,而行詔書者,須得朱書牒內云:伏睹混洞赤文女青詔命,許令告下十方無極世界,禱官之庭,遷被亡人,進人道宮,以副太上好生者,如違此語,詔書陰界,並不執用關奏,醮主各徒三年。

  一、奠簡每面長九寸、厚二分,闊二寸四分。正面寫咒、背面篆符,外用青絹或紗盛之,如力不及,紙亦可用。違此式者,南昌地府並不許執用,遂為虛設,關奏醮主並各徒二年。

  一、民問設醮不得燒檀香、安息香、乳香,但只以百和香,則上真降鑒,有力者燒降真香足矣。違者,三代家親責罪,己身受殃,法官道士減壽三年。

  一、生民毀謗正法,背正向邪者,誅五代,己身萬事不遂,父母妻子感受其殃,身歿之後送下鄧都,萬劫不原。

  一、生民以正為邪,以邪為正,謾駡法官,如此之人身歿之後考入酆都,七祖九先咸受其禍,己身見在必多殃咎,如佩線者加二等,己甚者校罪多寡減壽。

  一、生民恃勢損壞宮觀,毀經罵道,侵尅良民者,減壽。己甚者,滅身殃九祖。

  一、生民狡猾為害於人者,九祖受殃,身謝之後淪沒陰司,萬劫不原,法官道士見滅己身。

  一、生民於觀宇名山及經書符篆所在之處,腥言穢語者,徒一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妄效法官,步履星斗者,徒二年,履真人星者,減壽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咒詛天地日月,躶露三光,呵風指雨,怨咎天地者,徒九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以灶內火燒香,對比小遺,被人持戒者,徒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茹葷飲酒,登上三清殿及對上真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法官道士加二等。

  一、生民妄祀淫鬼,及不干祀典神鬼者,徒二年。

  一、生民病苦求覓符水而不至誠者,徒二年。

  一、生民建齋設醮,反不至誠者,徒三年。

  一、生民將經書文字秘訣符篆入穢污之處者,徒二年,行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不奏名姓,傳受秘法,盜視靈文者,徒三年。

  一、生民不行正法,若家盜藏秘法者,徒二年。

  一、生民怨望君主,不孝尊親,不友兄弟,不信師友,不睦夫婦,不恤貧窮,反憎凌辱者,徒二年,甚者滅身。

  清規儀範章

  太極法師曰:夫齋醮清規,威儀至重。凡此禁制,皆玄都上宮明科舊格,戒其隋慢,檢其愆違,察其行藏,觀其誠志,若有過失,隨事糾舉,蓋不欲使其因齋獲罪,故開糾罪之門,知過能改,罪亦消焉,庶得弘整紀綱,恢宣玄化,登壇之士勉而戒之。

  醮壇職名

  高功 一名左闡道

  其職也,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共瞻,躡景飛章,承領宣德,惠周三界,禮絕眾官。

  都講 一名右闡道

  其職也,洞輔德通,法度明鍊,讚唱儀矩,領袖班聯,玄壇步趍,陞座講說,昭符人望,默契人心。

  監齋 一名左輔教

  其職也,總握憲章,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威儀,周密察非,從容受簡,有嚴有翼,毋濫毋嫦。

  侍經 一名右輔教

  其職也,嚴潔几案,整齊卷軸,開函啟奏,收櫝敷陳,調和眾音,表儀庶職,觀聽允睦,幽顯交歡。

  侍香 一名左拱宸

  其職也,精飾暴彝,潔嚴案席,巡行焚灶,始終芬芳,玄鑒昭彰,丹誠露達,母獲中絕,有越初忱。

  侍燈 一名右拱宸

  其職也,整辦缸篝,嚴潔燈燭,高下照徹,內外輝華,際夜續明,華晨妝焰,上明道境,下煥幽都。

  煉師

  其職也,內外貞白,心若太虛,德體好生,誠推惻隱,致坎離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煉質并真,超凡入聖。

  攝科

  其職也,嚴格威儀,宣揚玄範,端臨几席,密邇道前,音傳金玉之聲,嚮答琳琅之鈞,必敬必戒,以謝以祈。

  正儀

  其職也,通貫科儀,整肅玄綱,務在老成之士,方嚴中正之規,高功對越之有虧,尤資輔協臥齋糾舉之,或失必藉考稽。

  監壇

  其職也,激濁揚清,攝邪輔正。陞壇隸事,先須嚴潔之功;通真達靈,必假監臨之力。事須虔恪,毋令差遲。

  清道

  其職也,肅清雲路,蕩滌塵氛。祛魔魅不侵於黃道,斥妖邪勿近於仙班,母或後貽,屆期先導。

  知爐 一名左司儀。

  其職也,玄教威儀,仙班領袖。從容禮節,持誠必在於端莊;嚴整規繩,臨事勿違於先後,禮宜周備,事勿參差。

  知磬 一名右司儀

  其職也,吟詠洞章,歌揚玄範。調和氣宇,步虛聲徹於雲霄;爭一身心,華夏音傳於壇憚,弘敷至道,會感真靈。

  詞懺 一名左直籙

  其職也,宜堅正念,對越天皇。通誠意於上穹,懺愆嘏於下庶。真儀嚴重,勿致怠荒。

  表白 一名右直籙

  其職也,奏陳虔恪,注念精專。宜罄竭於一光,庶誠通於三界。威儀敬慎,規矩宜遵。

  醮壇清規

  登壇失儀者,清規有例,當罰香油,以贖其過,止罰拜以準之。

  若登壇之士各賚巾褐簡履,不得臨時交換彼我。公事有闕,勿得牽引非己之服。若登壇起居,皆當關白法師,一拜禮香,

  三拜而去,還入如之。

  若陞壇,履屨不整,罰二十拜。

  若坐起不庠序,罰五拜。

  若倚斜不正坐,罰五拜。

  若臨壇唱讚法事與外人交言,罰二十拜。

  若翻覆香火,罰十拜。

  若講及世務,罰二十拜。

  若語言戲笑,罰十拜。

  若綺言互□,罰五拜。

  若翻覆燈油,罰五十拜。

  若巾褐不整,罰十拜。

  若都講讚唱失儀,罰二十拜。

  若執糾見過不彈私隱,罰六十拜。

  若侍經不整飾,高坐觸物有闕,罰十拜。

  若侍香香烟烟中絕。罰四十拜。

  若侍燈燈火中滅,罰二十拜。

  若醮主內外不相檢叱,音聲高厲,罰五十拜。

  若聽經倚據不執簡,罰十拜。

  若不注念清虛,心想意倦,為眾所覺,罰三十拜。

  若出入醮壇,不關白監齋,罰二十拜。

  若垂髮馳步,罰二下拜。

  若誦經或亂請問敗句,罰三十拜。

  若唱讚聲不齊,罰二十拜。

  若陞壇不洗手漱口,罰二十拜。

  若坐起揖遜失儀,罰五拜。

  若旋行不依次第及逆行,罰十拜。

  若起行來及還坐不禮經,罰三拜。

  徑去者,罰二十拜。

  若臨燒香突行,罰十拜。

  若醮主供辦觸事有闕,罰二十拜。

  若受關不啟上,罰三十拜。

  若醮次擅自下壇。罰一百拜。

  若犯威儀彈罰不伏者,逐出醮壇不用。

  若下坐眾官法事有虧,從一至三,

  依科彈罰。從三以上,退出齋次,執糾不彈,與犯同罪。

  若上坐法師於事有虧,自取愆失,

  送簡監齋,從一至三,依科彈罰。從三

  以上,斷功三百日,不得又在法坐。

  宮觀職名

  古制宮觀道士之職:

  真人,祭酒,道錄,道紀,道統,道正,道會,觀主,提點,提舉,副宮,副觀,講師,都監,玄義,知事,書記,諫議,監臨,戒師,上座,掌藉,都表,監齋,法師,副表,真歲,表白,知庫,司綸沙

  南極長生宮新增十五職:

  藏史,管藏殿經籍。

  知院,管道院一切事。

  食院,同前。

  主翰,職專修撰文章教授道童讀書。

  訓師,管教訓道童齋法科教。

  司籍,管錢糧簿籍一應文書。

  直殿,管殿宇廊應一應房屋。

  直堂,管齋堂飲饑之事。

  知賓,管倍迎鸞儔鶴侶之士。

  司廩,管一應糧儲。

  司戶,管門戶出入之事。

  司工,管修造之事。

  司圃,管藥圃菜園果園之事。

  司牲,管犧牲畜養之事。

  社主,管莊田春種秋收之事。

  宮觀清規

  禁言道化賢釋化愚

  晋成帝咸和問,蕾買門等郡有學佛者八十人,告入寺為僧,嵩山等處有道士二百人,告除名入道。帝謂王導曰:嘗謂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今中國之人反奔中國之道,願往生西方為胡人,不願生於中國,何愚之至也。昔漢章帝所謂道化賢、釋化愚,是乎?

  王導曰:誠實言也,可為萬世之戒。故世方有道化賢、釋化愚之說。自此始,雖世常有是言,其道士切不可言,恐生函矢,大宜忌之。按皇甫真人曰:聖人設教,各隨風土,稟受之性,所立性識愚鈍者,本乎地則以死為樂,性識聰慧者,本乎天則以生為樂,《周易》所謂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是也。以死為樂者,《涅盤經》佛謂坐滅,滅矣。寂滅為樂。以生為樂者,老子謂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死生之道,賢愚皆有,其樂又何必究其賢愚哉!此篇極說得有理故取之。

  忌爭論

  一大忌與人爭論,其教《道德經》曰: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清爭經》曰:上士不爭,下士好爭。或有橫逆而來,於言談中用言詆毀,則應之曰:嘗謂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既生中土,正道難遇。我中國人也,生於中國,奉中國聖人之道,是不敢悖所生之天,又不敢悖所生之土,以中國人奉中國之道,理也。若是背了所生之土而奉別教,便是畜生一般;忘了天地生成之德了,豈是修行之人。教之高下,吾不知也,只這等回答,理不出於人上矣。

  道釋坐次

  凡釋氏至於宮觀,道士當讓釋氏坐於上。道士至於寺院,釋氏亦讓道士坐於上。是以生客賓禮之待也。如或他處相遇,道釋皆以年長為尊,讓坐於上,雖教有夷夏之別,其理以和為貴,在人謙退為德。

  僧道之稱

  唐高宗永徽五年,因胡僧與道士爭稱其名,曰:只聞人叫僧道,未聞人叫道僧,胡僧反列於道士之上。帝曰:道士乃朕中國人也,爾胡人也,豈可以夷狄之人列於中國之上乎?中國禮制之所尊;外夷,冠履之不加,貴賤分也,帝謂于志寧曰:且如世之稱夷夏者,夏是中國,反居於夷狄之下,可乎?如言陰陽,.陰是小人也,不吉也,陽是君子也,吉慶也,反居陰之下乎?

  言禍福者,何不先言福而後言禍,豈是禍為吉乎?如言鬼神,鬼是下鬼也,神是天神也,何下鬼反在天神之上乎?如言曲直斜正者,正之與直皆善事也,斜之與曲皆是不善之事也,反以不祥之名而為先乎?凡世之所稱,必用先凶而後吉,是以不吉不祥之事在先言之。其僧之與道,高下之先後,亦猶是而論也。其吉凶之名,貴賤之分,夷夏之別,可得而知矣。舉此例,知道之尊貴何嘗污焉。

  禁說因果

  唐武宗曰:昔在梁武天監間,立義學生之名,每人要編捏地獄因果之事十篇,誑惑世人,以化愚俗而求布施,共八百餘條,散在法苑珠林等胡書之內。原有經教之傳,囱祖跌足,持缽乞食,而為修行之事,豈有誑惑世人而求財利者?其世之愚夫愚婦,莫不俱之,乃傾財蕩產而施之者有之,而道家乃中國聖人之道,切不可言神鬼妖異地獄因果之事,沿街抄化,玷辱宗風,此乃無籍小人無恥之徒,非中國人之所為,大宜禁革。

  禁止陽精舍利

  道士陶元素者,遇一道士自稱皇甫昕,領至一松下,見一白髯者,捫其頂曰:此子頂有奇骨,異日可學道。父母遂舍於昊天宮,與道士滕碧霄為徒,十九遇一老者,授以天髓靈經之書,後遊崆峒,復入太華而居之。至梁天監十三年甲午,年一百八十二歲矣。帝聞有超神太虛之道,遣使以璽書迎之,不就。乃作詩曰:歷晋齊梁將二百,不妨塵務猶相隔。今朝脫卻這皮囊,走入太羅天帝側。遂囑其徒曰:吾今逝矣,當以火化,勿留遺骸。乃解衣跌坐而逝。時天監十四年乙未正月之一日也。其徒遂焚之,其骨上皆有紅白二色之珠。太如上粒者,光瑩耀目,其堅如石,得三百九十九顆。使者奉獻于朝。範雲曰:西胡房中秘密之法,以合氣而採陰者得之,其色紅紫而體重也。胡言舍利。西胡有堅固石,與之無異,多有以堅固石用血竭錎於骨者,燕辯中國善修養者,以童體全陽之精結而成者,有紅白二色,名日陽精,即舍利,皆是死人之穢物,豈可獻于朝耶!既言得道,必飛昇於天,不以枯骨遺于人間。既有其死,焚其尸,穢物尚在,何為得道?其庶人之家,凡有一死人枯骨於宅,謂之伏尸,故氣不祥之物,必用巫祝以驅之,况持之入朝!使者可斬。帝遂不納,於是天師移文天下宮觀曰:中國聖人自黃帝立教,未嘗以死為得道。若言得道,何又有死?不免為下鬼之稱,况留死尸枯骨之上,結成陽精,誑惑世愚,今後敢有以陽精舍利惑人者,當以妖論。

  焚修警語

  按焚修宗旨云:其職也,朝暮焚香燃燈,酌水獻花,誦經禮懺,以求福力,常使殿內聖像器物潔爭齊整,勿令一塵所染,時時拂拭,勿缺灑掃,殿宇房屋勿令有塵垢積地,是謂勞心于天帝之前,委身於清高之境,此道士之職也。苟能如是,必蒙福報。缺此一事,天必殃之。尤當盡力於蔬圃,竭心於炊爨,採薪汲水,苦其身心,勞其體膚,是謂打勤勞之功者,所以報天地生成之恩也。使其功大則福報不淺,若此二者無一於身,則虛負道士之名,暗受天人之福,身謝之後,受畜類報,不免刀砧之苦,拷罰之殃,可不俱哉!今以潭州白謹微所曹《警語應驗》,附示于篇末。

  其略曰:昔寇謙之謂:凡人生于世,值遇晦星,命當貧夭者,皆由夙世業根深重,稔積過譴,應當捨身出家,奉事天帝,以求福力,然後得免貧夭,此焚修出家之說由此盛焉。昔有京兆徐謐者,自幼多疾,術者推曰:此兒非但多疾,尤不兔貧夭,父母且未信。至十一歲相者曰:此兒壽不過十五歲。父母始驚愕曰:願求法以兔之。相者曰:若欲免厄,無非出家,庶免苟免。於是,捨于城東玄元觀為道士。謐乃朝暮勤奉香火,潔掃殿廡。挾箕擁帚,不憚勞於迴廊之問;携鐮荷鋤,常盡力於園畦之內。夜則誦經拜懺,回向端坐,焚香稽首致懇,當日脩牆補屋,勿有虛時,手足胼胝,皆為龜裂。况不食常住之物,自化日糧,不燒常住之柴薪,自採薪汲水而自食,人有伶其勞苦者曰:子何勤苦之多也?答曰:修行之士,為生死事大,豈可用人服事而自不為乎?是以人為我奴,反受天人之福也。如此者四十餘年。一日,遇一道士于松陰,執手謂謐曰:子勤久矣。天帝賜汝壽,錫汝爵,未幾名京師。朝廷擢為景霄宮道錄總領,賜號通玄輔化真人。至南齊廢帝欎林王隆昌元年,壽一百有一歲。北魏主聞之,皆遣使,遺以金帛。道將成,遇三道士呼之同遊,遂往,梁元帝時,有棄佛而學道者,入茅山遇謐,騎巨羊謂曰:汝歸告吾京兆玄元觀諸道眾;吾今為玄天幕府內臺左相,由是傳其事于世。天下出家奉道者,始知勤恪。吁!出家之士始因命運刑沖,父母慮其難養,方捨六親,委身宮觀,後世不知因果,出家者類多慵惰傲蕩之士,食人體饑,受人恭敬,求人施捨,不生暫愧,不顧殿上香火之有無,不視階砌塵埃之潔否,不顧殿屋垣牆之頹漏,徒知幽閑快樂以優遊,不肯勞苦供奉而誠敬。以徐謐之事較之,豈不揣于心乎!况夫天律嚴峻,神目炳窺,暫時得安飽煖,不兔墮為異類!酆都之考,庸可進乎?余自八歲出家,今已白首,常對食思□,無補教門,恐罪戾罙深,殃加九祖,是以普告出家之士,咸宜猛省,毋墮昏慵,庶幾可共躡于仙梯,同振于玄綱也。大宋建隆二年三月既望,嗣三洞正教清微伏魔使潭州壽星觀出家道士白謹微拜書。

  晨昏朝修

  道眾凡柄琳宇,當以焚修祀事為先,官觀之住持,每日集眾陞殿焚香諷經,朝真禮聖,當體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學道之志。

  朔望

  凡遇朔望之辰,先日沐浴,至期清晨住持領眾衣道服壇,簡陞殿序班諷經,一以祝延聖壽,一以敷揚玄範。

  節屆

  凡遇節屆日辰,當行朝真之禮。朝修既畢,宜追上古之風,以禮會筵,恪遵宗範,莫致息荒。

  晨昏啟閉

  宮觀門戶,最為緊要,所以啟閉有時。朝則待明而啟,暮則猶光以閉。其鎖,令所司者掌之,其鑰於常住收掌。凡遇啟閉,依時關領。

  晨昏鐘鼓

  晨鐘暮鼓以召百靈,壯宮觀之威儀,弘山陵之氣象,每日晨昏不可有缺。

  清晨會湯

  道士、道童,每日陞殿訖,須會方丈,擺班請揖於住持前。次分兩班,大眾對揖。道士依次序坐,道童朝上揖,遞湯訖,拱立於下。住持叔一日之事,若有公私等因該管職事,及事千及者,稟知住持對眾從公議擬。事畢,普揖而退,以正清規,勿罕玄教。

  常住

  常住者,宮觀之綱領,必擇碩德寬弘公正之人任之。凡錢糧金穀收支、耕佈田地山園、祇待往來官客,一應等事,分設各職,輪流執掌,或一年、二年、三年更換,務使允當,必盡心於公堂,勿故意於私己。玉蟾真人有云:常住金穀有神司之捨者,取者各獲果報。斯言不虛,宜當戒慎。

  齋堂宴會

    赴堂宴會,坐依次序,其尊卑上下之禮,不得差互。

  齋堂日食

  每人一日常住給米一升,蔬菜魚肉隨其豐儉,三餐依時擊雲板會眾,赴堂食之。如遇雲遊客道,昭依古例,止管飯七日。

  若坐缽過冬過夏者,常住管飯百日。若於本官觀參管職事者,與本宮觀道士支米同,不在是例。京師及上清名山有大德有道之士至本宮觀,款留倍加其禮,供給所需,不拘歲月。

  齋庫

  日支已有定例,不許私為人情,擅自支出,與人食用。或有粗俗無恥之士索要酒食,其管常住者,當執法謹守清規,違者罰設齋一席,自出己財,合宮之眾,禮當要到。

  收養徒弟

  凡收育徒弟,必擇喬木故家聲名昭著鄉里,崇道積善之人子孫,無惡疾違礙者,取之以禮,結為道親,方可與進。若慵俗伎藝之人子孫,及有惡疾、胡臭、嗓臭、瞎眼、疤面、六指、瘸跛殘疾之人,不可為徒。

  請給度牒

  凡道童自幼入於玄門,習本教經書,長立果有道器者,如遇該年請給,預先呈稟道司,申送請給庶不乏人,使代代相承悠久之意。

  醮事

  若有施主賚香詣官觀建醮事干,常住差委該管道眾,分幹一應等事,務要虔恪,宜遵祀天之禮,莫負施主之合。

  化緣

  宮觀興修,須憑檀樾,常住請能事者持疏化綠金谷,以助修造之用。先宜訪問遠方殷實有德之家,能結善綠,果有歡喜布施之心,敬叩題綠。若雖有資財,慳吝不捨者,兔過其門。若不拘高下,多助寡助,隨綠布施者,尤佳。

  修造

  修造一事,常日不可廢弛,委數人時常巡察,殿宇牆垣、溝渠路道,但有損壞,即便修理。其磚瓦、竹木、釘鐵、石灰等件,俱於常住關領。化綠金穀預先準備,上庫收貯,以備修造之用。

  酒掃

  各殿堂去處,若欲灑掃,必先以水灑之,候片時以篇掃,量闊方圓五尺攢灰塵一堆,不得遍亂混掃,不然使塵灰飛揚,蒙蔽聖像幡花,切宜忌之。

  納糧

  宮觀有錢糧者,干於糧里會計,或兌運,或起運,或存留,必先請議定奪,不得遲誤輸約之時,委老誠之人管運赴倉,須先完納,免致催徵。

  守莊田

  田土有離宮觀寫遠者,須立莊屋倉房,收貯谷米農具等件,必要本土誠實之人看守,不得用外郡無藉之人住居,不兔鼠竊狗偷,日久必有異事累及,宜先詳察,免後招愆。

  收田租

  凡宮觀有田地廣多,須召無田之人佃佈,必先立約議定,還淨租谷若干。秋收之時,委人臨田,眼同收割管押登場,昭約依數趁時取討,先禁佃人不得私自割收,如此則租糧無虧。

  放穀

  常住穀積有多餘者,宜放借鄉問本分之人食用,秋收之時照例起息收取,非求利於常住,實周急於鄉民。

  倉庫

  積收常住器用之所,須與住居問隔,不得連瓦接棟,以避風燭之侵。掌其事者,必須嚴謹。

  園圃

  日用家常蔬菜,不可有缺,常宜栽沃。一切菜,皆可食,但不宜栽蔥蒜韮薤萎,謂之五葷菜,修道之士,不可食。《爾雅》云:持齋不食五葷者, 即此五葷也,非魚肉類,修道持齋者察之。

  告假

  凡省親訪交,出外雲遊,必須請假,務要詢問所去之處,果無違礙,方允其請,不得托故非為,夾帶他人,牽引是非,玷辱教門,各宜慎之。

  雲遊

  道家出遊,尋真問道,謂之雲遊。道士奉天之士也。謂本乎天者親上,故曰雲遊。其雲遊之士,必會祈晴禱雨,祛邪斷怪,拯灾拔難,及善風水,能風鑒,會星命,能吟作,會書畫,方可出遊。不然則凡俗之士也不取。

  舉薦

  凡宮觀之主,直事之人,務要擇其有德有道行者,以主其事。不肖者,不可以私恩保之,有德者,不可以私隙妒之,務在從公,可以服眾。

  參職事

  不論遠方近處,有道行能管辦事務者,當以禮請入宮觀,以參職事。

  觀主

  凡宮觀之首領如有過,眾皆舉之,三舉不恢,當退堂以薦有德者繼之。

  道從有犯

  當會眾發落,輕則面諭其非,使之改過遷善。有法所難容者,必以清規治之,紀其過於簿籍。紀三次者,凡叔坐列於末席,如建大醮不許登壇。有惡極重者,難以於宮觀共處,會眾逐出後,以篇隨少掃其地,絕其綜跡,使不復再入宮觀故也。

  教成法

  自古宮觀齊教之法,立規矩有之。其制法:論過擬罪比常人犯笞杖律者,減半論之。如常人犯不應罪笞四十者,道家清規止笞二十,使之政過修省而已。若有他犯,則量其罪過輕重,比律議擬,此道家教戒之法也。若罪犯到官,比常人有犯律加一等,何也?以其修道之士當積行累功,卑體賤身,含垢忍辱,是其職也。故有犯者為無修道之心,處於華屋,不耕而食,以享天人之福,故比常人罪加一等,可不俱乎!

  清規戒尺式

  用木造,闊一寸四分,厚四分,長三尺。

  正面:

  背面:

  違犯法律

  唐高宗乾封二年戒論爭論勑

  朕承天命,奄有萬方,敢不欽崇天道,以宣天德,比者昊天觀祭酒楊太玄,華嚴院僧人宗敬,爭論後先,亦嘗戒諭,尚不遵行,朕嘗稽之古典,乃命儒生校其優劣,詳知道佛之後先,見夷夏之輕重,準今酌古,貫理窮源,且以天人論之,道乃天地萬物之母,佛乃修道而成,道以天稱,佛在人列,孰敢以人加於天地之上哉?以夷夏斷之,開道教者,朕中國之黃老;始佛教者,彼西胡之罽賓。黃老,中國之大聖,佛乃西胡之善人。以夷夏論之,豈可以外夷加於中國之上哉!又以先後論之,道乃先天而先地,佛乃後出而後興,道始於盤古之先,佛生於周莊之世,上下相距三百萬七千餘年,孰敢以周莊加於盤古之前哉!又以朝代斷之,道闡於軒轅之世,佛出於漢明之時,道在龍馬之先,佛來卯金之末,敦敢以後漢為尊,而以黃帝為卑哉?又照僧家舊例,首明後先,先入寺者雖幼必列於上,後入寺者雖老必列於下,此清規不易之理,天地自然之勢也。况道先佛後,又何疑焉! 朕今敷諭之後,二教咸體朕言,敢有不遵,仍前爭論,重則加以極刑,輕則罰為城旦之舂,令下有司,俱從朕斷。

  弘道元年禁絕黨惡勑朕以菲德,祇紹鴻圖,嘗謂立教不明,弊流萬世,知弊不革,厥罪惟鈞,旁求輿論之詳,大建扶綱之議。昔在軒黃之世,已有道統之傳,迨乎漢季之時,始有佛法之說,原其為教,本以化暴歸仁,誘惡為善。夫何自漢靈帝中平初,鉅鹿人張角,初以符水治病,救濟疾苦,無不應效,可為理矣。及乎期年之內,四方之人,雲輳而歸之,角乃頓發侈心,欲希大位,因是作亂,自稱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弟寶稱地公將軍,梁稱人公將軍,聚眾千餘人,皆以黃巾為號,擾亂天下,漢之國本幾動,兵敗被擒,黨眾伏誅。至若僧徒之弊,梁天監間,僧法慶等與其徒李歸伯作亂,自稱大乘皇帝,以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兵火連互數千餘里,干戈遍野,數年不止,民遭徐炭,社稷動揺,幾至隕國。又若魏太武時,奉佛人蓋吳與長安寺僧眾,僣號稱帝而反,事覺伏誅。隋大業年間,群盜數十人自稱彌勒佛,皆戴昆廬之帽,焚香持花,入建國門奪衛士兵器,驟然為亂,兵交闕庭,血流殿陛,幾至大禍,其可畏歟!至我朝高祖武德元年,僧高曇晟與僧五千人反,自稱大乘皇帝,以尼爭宣為耶輸皇后,改元法輪,攻破州縣,殺戮官軍。近者,又有僧志覺娶陶氏之女,以應桃李之懺,與契丹結謀,自稱天子。又有事佛之徒鐵余等為亂,日聖佛出世,自稱光明大聖皇帝,殺官軍,焚民居。以是觀之,其二教之為天下患,蓋不細矣。朕歷考古典,自開闢至於今日,上下百千萬年,道之所犯者惟一,其禍乃淺。自漢明至於今日,不千年而其禍非一,而亂且大,朕欲追上古之風,復羲農之治,中國之人,則奉中國之教,夷狄之人則奉夷狄之教,欲使中國絕其綜迹,以杜前禍,使道有邪正之辯,人有夷夏之別,奈何以聖人之心而行外夷之教,豈可姑息之意不忍以廢之也歟!今後道釋之徒已有定額,敢有私蓄門徒,藏匿逃亡,誘惑良善,聚為黨類,更相仿效者,許諸人執赴法司,推究其故,苟有不軌,誅族無赦,故勑。

  朝謁禮

  凡朝會,天師當衣法服,冠俯仰之冠,執簡愛烏,如臨上帝。凡為道士者,勿論少長,當皆衣金襴之服、正一之冠,執簡。常日見帝王,不執簡,素服,不拘全真,褐袖如常。譬如僧人,勿論少長貴賤,皆衣金襴袈裟,况道士入朝見君,反不為禮乎?自漢以降,大忌雷巾小衫。小衫,乃流俗之衣也。雷巾,乃野人之巾。山中幽隱之士以護短髮。大槃修道之士存神聚氣,會三華於泥丸,以避泥丸之開,恐風邪之所襲也。豈宜戴雷巾入朝,謂之無禮。出家以簪戴為名,不戴簪冠而戴雷巾,禮乎?謭薄好矜飾者為之,有純德者必不失其簪戴之禮。昔鄭莊公殺子,臧以其冠之不正故也。是以孔子作春秋,首載其事。凡為道流者,不可不知。又見冠服儀制章。

  按元中統四年,中書省劄行下諸路行省云:自宋季喪亂天下,初定禮法,未行其梗化者,獨僧道也。考之僧人,以髠首為修行,道士以簪戴為出家,今僧徒見僧官及師長入其寺,皆去帽,及入朝門反不去帽,見君方去其帽,有是禮乎!且僧官、道官自古例無冠帶,止以髠首簪冠為職,自三公六卿見君尚皆免冠叩頭,死出家修行之士,以卑弱為先,謙退為德,反不去帽而高抗自尊。今後僧道凡見官長不去帽者,笞十七,歸俗;入朝不去帽者,笞七十,徙吐蕃。其服制也,道士不當用蒙古出袖比甲之衣,當用軒黃之冠服。僧人不當唐扮,用武氏之婬衣,昆廬之帽。教僧當用西番之紅氁衫。禪僧當用梁武之皂布納,不得衣絲蚤紗羅綾緞之衣。尼姑止許照依女冠,在家出家不許群居立院,因而藏匿男僧,雌雄不辯,婬風大扇,以致嬰孩枯骨堆於後園事發者,數矣,致使濁亂風化,悉宜禁革,敢有仍前違犯者,斬。

  一、晨昏上殿,當嗚鍾鼓。早在昧爽之時,晚在日沉之後。道士先擊聚眾之鼓,以齊道眾,焚香誦經一過,二禮乃退。不到罰油五斤,準拜五十, 造言不服者,罰油十斤準拜一百不聽拜者,會眾笞四十,不許共食住,支糧-年。

  一、道士有過者,輕則罰之,或香燈之屬;重則鞭之,鞭之不改,罰之以供炊爨飯堂之役,或園圃之勞。又不改再犯罰為直廁之奴,罰削杖以供廁內之用,或一年、二年,以待更過乃免。

  一、道士有累惡不梭,罪之重者,莫大於不服教訓,不守清規,及偷盜賊害,為凶暴不仁之事者,黜之永不許再入本官觀。其本官觀籍冊以紀其罪,傳於不朽。

  一、四方雲水,有慕山川之勝,福地之靈,欲修道於宮觀者,供給所需,與本宮道士同,不可分別,敢有嫁言謗訕、讒毀是非而相問謀者,笞二十,貶計往守莊,不許入宮觀。

  一、雲遊道士至宮觀,倍留十日,供給飲饑,不可有缺,如欲過冬過夏者,聽。如要居住不去者,聽。果有能

  事者,許。參職事若非有淳德性剛躁者,勿許,恐惹禍端。

  一、遊方僧人至宮觀,如欲挂搭,結夏過冬,供給飲饌,常住館穀不可有缺,亦當驗其有無度牒真假明文,方可安下。

  一、凡官觀當置一薄,名曰雲水籍。如遇四方雲遊道士至,主宮觀者驗其度牒,紀其簿,曰:某州某處道士某人幾年月日至,如起單,紀其幾年月日起單,恐有迯亡罪人,隱名逸姓者,以累宮觀。如無度牒者,或有公據帖文,亦當辯驗,不可久留,當紀簿籍,恐宮中挨捕逃亡罪人,以憑查照,庶得無累。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上卷 竟

  宮殿壇墠章

  宮

  宮者,帝王探居之所日宮。黃帝祀上帝於昊天之宮,祀三清於太極天宮,故黃帝之受命上天,眷命凡有天下者,皆曰奉天以承天運,此宮之始也。

  觀

  下仰上日觀,音官上俯下日觀。音貫帝王臨政之所,明堂是也。居高以臨下之意,故日觀音貫。按《黃帝內傳》西王母授帝白玉元始真容,置於高觀之上,此觀之始也。

  殿

  《演義》:殿,法也。取眾屋擁從,摯虞决疑。要注曰:殿則有階陛,堂有階無陛。《春秋》謂之路寢,《禮記》、《白虎通》俱曰:天子之堂。《史記》:秦始皇作朝宮渭南,先作前殿、阿房。《商君書》有言:天子之殿。則是秦自孝公來已云然矣。蓋秦如日殿也。後世祀天帝者,有金闕寥陽寶殿、無極寶殿、太極殿,其名極多,此殿之始也。

  閣

  《韓詩外傳》曰:黃帝時,鳳巢於阿閣。閣亦肇于黃帝也。世有杞天帝宮觀,建通明閣、紫虛閣、玉皇閣等名,此閣之始也。余於長生宮建壽星閣、天皇閣,為民祈壽祈穀。

  樓

  《史記》:方士言於漢武帝曰: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帝乃升幹樓。然則,樓蓋起于黃帝之時。世之祀天帝,宮觀多建鐘皷樓,及有棲真等樓,此樓之始也。

  道藏

  始老子為周文王守藏史,以東觀藏書,後世道家皆有道藏藏經焉,鹿皮公置以轉輪懸閣,動則鐘皷自嗚,中藏其經,外則刻以天神像置之,此其始也。後世有輸藏殿日雲章寶室、天章寶藏,飛天法輪等名,此藏之始。余改藏殿為縱璣殿,謂其斡運天道,如璇璣、玉衡,以行天也。

  堂

  古者羽流建天醮,有演法堂。堂列六幕,設六師位於內,以主醮事,此堂之始也。余改堂為泰玄殿。

  天關

  天關之名,自余始之。余於南極長生宮建玉宸天關,左右列四天帝君,一日承天輔教青靈帝君,一日安邦柱國皓靈帝君,一日保鎮國祚丹靈帝君,一曰制御萬神玄靈帝君。關之前兩楹有對曰:閶闔雲開,來三界朝天之仙侣;穹窿日霽,列四靈輔弼之神君。

  天門

  《皇圖要紀》曰:軒轅造門戶。然則門戶之制其在上棟下宇之後,晨昏啟閉,以禁除暴曰門。古制有用二龍虎君者,有用二天丁者。今余所制,凡有天丁龍虎君者為之天關,無者為之天門,以其祀上帝二清之所,乃太羅玉清之境,故以天門稱之。世俗不明理者,呼為山門。又日三門,去道遠矣。

  缽堂

  其堂乃四方鸞儔鶴侣柄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蹟之所有之。余於南極長生官建造缽堂,名曰柄真館,揭其名于門楣,對曰:世間雲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關。堂之前軒扁曰:華靈隱靄之額。軒柱對曰:闡中國聖人之大道;襲上天仙子之遺風。軒之中立啟關閉關之牌,中祀王重陽真人像,案設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用金蓮七朵,以表七真玄機,供列于前。中立全真缽架,下列水鼎,上懸五鈴一缽。架有對云:五鈴齊振,弘開太極之關;一缽暫停,再入泰玄之室。兩傍對列坐寵一十四,單以鉛汞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為號。堂之柱對句云:默朝上帝昇金闕;靜守中黃閉玉關。左右有二廂房,左日鶴巢,右日麟藪。內設雲床一十四,坐外事身品具、齋饅器用等物,悉皆周備,以俟雲水全真棲息之用。世之作缽堂者,體此為法。

  園室

  以磚砌為室,方圓一丈,無門,止留一竅以通飲食。後留一穴,以便出穢。全真入園,砌其門,謂之閉關。坐百日乃開,謂之開關,此園室之制也。其張道陵,漢留侯子房之後,沛豐已里中人,本太學生,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晚乃嘆曰:此無益年命,遂學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入蜀鶴嗚山坐園,精思煉志,著道書二十四篇。三年丹成,謂弟子王長曰:神丹服之,必當沖天,吾更須為國為民興利除害,即臣事三境,則吾無愧焉。帝聞有道,授太傅,封冀縣侯。永壽元年九月九日與夫人雍氏同昇天,其圓室自此始也。

  庵

  匡續夏禹之裔,弟兄五人,生而神靈。長曰續周。武王時與老子同為柱下史,受老子之道,隱於潯陽,三人結廬于天池之峰,二人結廬於虎溪。道成沖舉,故名其山日匡廬,漢武帝封為大明君。國朝改君為公,此庵之始也。後遁世之士潜修.至道者,結茅於岩壑之問,亦其事也。余故體其製,結茅於遐齡之南峰,其地產靈芝,故名之曰芝

  庵,書其對曰:我居方外當離俗;誰信庵中別有天。其庵內對曰:一室斗大,寸心天寬;默坐凝神,妙思玄造。庵之下建白雲之丹室,書其對曰:柄白雲而煉大還;避紅塵而為小隱,以俟有道者居之。其路自飛昇臺之南地,齡峰之西有松杉之徑,周回曲折,而至其處,其徑中有額曰:白雲深處。書其對曰;一壺天地小;無限野雲深。將至庵所,其徑有額曰:紅塵不到處。書其對曰:靜裹日月長;閑中天地闊。

  臺

  古之修道之士,有功成道,備沖舉者,必隱名山仙地而上昇。余於是立飛昇臺於遐齡洞天遐齡峰之上,以俟成道仙儔,必躋臺上而沖昇矣。臺上古柱有對云:九轉丹成,舉步高奔紫極;大還煉就,騰身直上青旻。

  寺

  寺者,六卿之爵,人臣之位,大夫居之。故秦有太常寺,以主祀天之禮。漢武帝以道士凌太沖為太常卿,乃改太常寺為承天寺,以杞上帝。自是,祀天以道士為太常之官,以主祀事。又設祭酒一員,以掌醮事,以承天寺為道士之官衙。

  祠

  道家古聖之祠,自峨崛山天真皇人之祠始之。古有三山祠是也。蜀之峨呢山,昔天真皇人之宮在焉。潯陽匡廬之天池及虎溪,有大明君二祠在焉。晋之五臺山,有二祠。一祠紫府瘍門君之宮在焉,一祠乃王子晉之弟眉壽修道之宮在焉。其三山皆有放光之石,遇日生白雲,則有五色之光。自五胡亂華,中原雲擾,因其有光,皆為石勒、姚萇所奪為胡廟,而中國三山神祠始絕矣。

  館

  天真有玄館。有道之士所居之宅,謂之玄館。

  院

  道眾聚居之宅曰院。

  天台口

  周穆王太子奉天尊上帝之室名日天宮。自漢晋以下,凡奉道之家,供奉天尊上帝之室,皆名天宮。

  雷壇

  凡行雷法祈禱之家,奉雷神之室名曰雷壇。

  壇墠

  方氏注曰:祭地為墠,築上為壇。《書》金滕武王有疾周公為三壇同墠。《黃帝內傳》乃有築壇墠事,是其始也。

  皇壇

  科曰:齋莊謹肅秘密,混融內真之事也;旙幢旌節折旋,回還外儀之事也。然誠心合真,運用無問,與天地為徒,則猶待外儀以變化境界,凡一俯一仰、一進一退,眼見耳聞,莫非正事,邪心無自而入,則可通天真,格上帝。故曰法天、象地,像世威儀,則無往不肅敬也。凡壇墠,其制三級,蓋分天尊地卑之設。

  上一級,立虛皇玉京山天寶華臺,供三寶帝師,左列建天真命魔之幢,右列建獅子辟邪之節,左之左設通真之符,以降千真,右之右設達靈之符,以召萬靈。中設三晨之符,以通萬氣,辟除妖氛。壇之東,植青龍旙;符壇之西,植白虎旙符;壇之南,植朱雀旙符;壇之北,植玄武旙符。五方又敷鎮安玉符,此上之一級也。若不用三級,則就堂殿依方設之。

  中一級設八門

  西北,標云玉虛通真之門。

  正北,標云清泠玄一之門。

  東北,標云鎮靜自然之門。

  正東,標云青華始生之門。

  東南,標云純和剛陽之門。

  正南,標云純陽烜赫之門。

  西南,標云坤順金和之門。

  正西,標云剛明皓華之門。

  下一級列十二氣

  子位,玄天鬱初之氣。

  丑位,北元自然之氣。

  寅位,辟非蕩邪之氣。

  卯位,始青茂元之氣。

  辰位,黃靈高玄之氣。

  巳位,鎮靜靈寧之氣。

  午位,炎真下明之氣。

  未位,中一凝真之氣。

  申位,厚和肅明之氣。

  酉位,剛堅素和之氣。

  戌位,真元養靈之氣。

  亥位,返陰回真之氣。

  已上三級之壇則成矣。

  皇壇之設,非特度生用之。凡修詞請命,禮聖朝真,禳灾謝過,為國為民祈壽請福,薦拔宗祖,鍊度幽靈,祈天建醮,悉宜用之。

  三級皇壇圖

  奉聖儀制章

  天神尊號

  天尊號

  《書》曰:天曰神,地日祇,人曰鬼。天曰神者,純陽青靈之氣,造化自然,鍾氣之靈,故曰神。地曰祇者,秉天地鍾海岳之靈,自然之妙,故曰祇。人曰鬼者,凡人有死,皆曰鬼,雖修道, 而成,不免有死,遺枯骨於人問者,縱高不妙?終為下鬼之稱,故日鬼。乃以上天之神,尊日天尊。

  元始天尊

  造化之主,生物之始也。莫得其名,老子強名曰道。乃立其神之名日元始。

  昊天玉皇上帝

  即天也。不得其名,乃日昊天,黃帝稱為玉皇,居上天故白上帝。

  后土皇地祇

  其山川海岳,必有神以主之,不得其名,黃帝稱為后土皇地衹。

  日

  黃帝稱為太陽帝君。

  月

  黃帝稱為太陰皇君。

  北辰

  天之樞機也。為萬象之主,眾星拱之,居子位,故號北辰。

  五方五帝

  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以主五方。東方神曰青靈帝君,南方神日丹靈帝君,西方神日皓靈帝君,北方神日玄靈帝君,中央神曰元靈帝君。

  九宸

  九宸曰長生大帝、青華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大乙天帝、洞淵大帝、六波帝君、可韓真君、採訪真君,即元始九炁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靈。

  奉聖儀

  聖像

  中國神像以玉,黃帝以白玉元始真容置于高觀是也。後世無玉,止以土塑。按中央之土也,飾以五彩,兼備五方之屬,以正中國之氣。凡東方之神像以木雕,西方之神像以金鑄,南方之神像亦用木取,木生於火也。北方之神像亦以金鑄,以金生於水也。皆取像於所屬。

  聖像寶座

  龍床之式,屏風用龍頭,口銜五色結綵。屏風皆用一表龍,不許用靠光花草之飾,當以中國體製為正。

  三清殿兩旁,當塑九宸九帝。

  玉皇殿兩旁,當塑三十二天帝。

  二殿之壁上,當畫以萬聖朝元之班像。

  玄帝殿兩旁,當塑雷部諸神。

  殿內壁上,當畫玄帝修真事蹟。

  許真君殿兩旁,當塑列仙。

  殿內壁上,當畫拔宅飛昇沖舉之乘鸞跨鶴、御風馭龍、浮遊仙侣故事。

  祈壽宮觀殿內,正面堂塑長生大帝,左長生保命天尊,右延壽益算天尊為主,兩邊用南北二斗,左南斗益算,右北斗延生,南斗六尊,當用壽星凑七尊,以對北斗。

  壽星閣以福星、祿星置于閣上,其下塑壽星之像。

  龍牌

  道家龍牌,不用玲瓏。余更其制,度實刊如碾玉狀,龍在外,全身現脊為邊粧,用金龍,雲用五色,以表兼備五方之德,

  自余始之。

  龜鶴爐

  丹陛上兩傍,宜用銅鐵鑄成龜鶴二對為爐,凡建醮事,焚香於內,可以通仙靈,香氣可達上蒼。

  旛

  道家所用之旛,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吾更其古製,旛頂用桐梓之木為之,上用日月星辰雲霞,內畫天尊像於上,以表天也。旛腹書天帝之名,腳俱用龍鳳,兩邊帶取象於手,皆以雲龍飛鳳為副之,取象於人也。墜腳亦用桐梓之木,盡山河大地五岳四瀆,取象於地也。自古未有此製,自余始之。世俗之旛,皆用荷葉為頂,蓮花為墜,鄙亦甚矣。

  日月燈

  凡殿兩楹之問,必用魚鯇為燈,以雲霞履之,高聳於楣枋之間,左用紅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自余始。

  供花

  用桐木刻以靈芝,以表仙瑞之物也。牡丹一莖,而花五色,高九尺,飾以金縷,以按韓湘子頃刻之花,自成五色,仙瑞之應也。

  供物

  當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表天地造化相生相尅之治,而合神明之德。

  金 以銅鐵造成錠,金鉑貼之。若用真金,恐盜所窺。

  木 香是也。以香刻成假山供之。

  水 爭水是也,以盂盛之。

  火 燈是也。

  土 以黃土取方,一塊八方,刻以八卦供之。

  供果

  當用木雕壽桃、交梨、火棗、玄圃梅、崑崙瓜。

  供香

  降真香,乃祀天帝之靈香也。除此之外,沉速次之。信靈香可以達天帝之靈。所忌者,安息香、乳香、檀香,外夷所合成之香,天律有禁,切宜慎之。

  信靈香品

  降真鬱金沉香速香各五錢蕾香八錢革本甘松白芷陵零各一兩六錢大黃香附玄參各二錢凡合香,於甲子前一日,於靜室合香之所置五子牌位,以香燈供養,務要潔爭,其神主有五:甲子之神,丙子之神,戊子之神,庚子之神,壬子之神。

  合信靈香法

  甲子日攒香品。丙子日碾,戊子日和於一處,庚子日丸成,供於天壇之上,壬子日裝入葫蘆挂起,至甲日焚一丸,以祀天,其後不許常用,凡遇有急禱之事,焚之可以通神明之德。如出行在路,或遇惡人之難,或在江湖遭風浪之險,危急之中,無火所焚,將香於口內嚼碎,向上噴之,以免其厄。

  天樂儀仗章

  天樂乃殿上陳設之樂也。天樂之始,昔黃帝會草靈於崑崙覃之西山,命伶倫取懈谷之竹,作笙竿簫笛,以引鳳

  鳴。作鐘磬以吋律吕,以定歲之閏餘。取夔之皮作皷,以享天帝。乃取伏羲所製之琴瑟,合之為樂,於是羣神皆集,百獸率舞,鳳凰來儀。至堯大杞圓丘,以享天帝,用之去古既遠,失於其真。漢武帝乃命樂師侯調作箜篌,以配神靈之音,重訂是樂,乃命道士大合天樂於昊天之宮,以祀三清上帝,命其名曰:三清天樂。

  三清天樂章

  仰瞻龍馭兮昊穹,帝陸降兮琳宮。

  霓旌羽蓋兮天人景從,臣率羽士兮下方奉迎。鑒臣遇忱兮精誠上通,謹拜首稽首兮祈生民壽算增崇。祝皇圖萬世兮家國興隆,願千秋王業兮福壽無窮。以此寶香,上告穹蒼,普供養天皇,一縷祥烟繞上方,黎庶音仰望恩光,願賜壽無疆。

  樂具

  震天集靈之皷,焚焚豐皷也。

  碧霄震空之鑰,洪鐘也。

  萬金錚蹤之鐘,架上十六應候之鐘。

  羣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應候之磬。

  瑶池靈明之叢,音桃扛皷也。

  達個通真之磬,手磬也。

  玉霄紫金之鐘,金鐘也。

  玉清天球之磬,玉磬也。

  太昊咸和之琴,

  琅霄遏雲之管,即葭管。

  湘靈空清之瑟,

  太虛仙音之籟,似箜篌而纂弦。

  瑶臺夜月之阮,檄龍命鴉之 ,

  青華瑶天之笙,玄洲洞靈之簫。

  嘯風凌雲之笛,

  靈鼉嘯風之鼙,杖皷也,名玉禮。

  璚臺碧玉之板,震空丹霄之傲,

  叶和眾音之填,保合太和之簾,

  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

  此樂黃帝祀三清之樂也。今之所用但鐘鼓笙簫雲傲仙籟而已。凡陞壇朝真謁帝,則用之,其行道誦經止用常日之仙樂。

  帝鐘

  黃帝會神靈於崑崙之峰,天帝授以帝鐘,道家所謂手把帝鐘,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是也。天丁之所執者,又謂之火鈴。代宗時令胡僧不空設盂蘭會,取道家帝鐘以代磬,後改其首為鈴用之。

  鐃鈸

  蚩至尤,驅虎豹與黃帝戰。黃帝作鐃鈸以破之,其虎豹畏鐃鈸之聲故也,况亦驚逐魔怪。唐武后時,僧懷義謂佛在世日有魔,申日申波旬匿之,眾設毒飯火炕陷佛,以糞血戲佛,以象踏佛,佛欲滅之,其魔有曰:吾種類甚多,日後當破爾道,故懷義凡建齋用之,以為驚逐魔怪之器。武后曰:鐃鈸雖能驚去魔鬼,其所薦祖宗之魂靈,安得來享,魔怪尚爾,况其鬼不驚乎!令道門亦有建陰陽醮者,皆用之,大宜禁革。

  天真皇人曰:昔元始天尊演法,靈寶玄妙,超度法門,會集群仙於虛星天寶之臺。諸天隊仗紛紜,日月星宿、璇璣玉衡、靈獸鸞鳳、丹輿綠輦、幡蓋霓旌來朝。夫行道之士,開建壇陛,亦遵上天之儀,以度下世兆民者也。余嘗於空中見天人之羽幢絳節,龍旂鸞轄,乃體其製,改其古法,創為仙仗,今列其像如左:

  肅清黃道之斾一對

  昭告萬靈之旛一對

  震攝百魔之帗一對

  九皇萬齡之縷一對

  三清神霓之旌一對

  太微命靈之麾一對

  太清極玄之幢一對一面畫龍,面畫虎

  五靈絳霄之節一對

  九天伏魔如意一對

  九霄雲翰之扇一對

  鬱羅慶雲之扇一對

  神諷飛霞之蓋一對

  破暗燭之等一對

  丹霄神焰之等一對

  天衢鬱霄之燈一對

  丹鳳呈祥之輦香亭是也

  神龍捧聖之輅

  已上仙仗,用硃竿寶蓋,珠網綿帛,繒綵為之,務在裝畫整肅,列於外壇四面,每朝奏步虛旋行之際,則道童各執仙仗,和華夏吟隨班, 旋繞皇壇之上,非登壇朝奏不用, 則列于壇之四面架之。後世道運否塞,其教弗興,皆以紙為之,醮終焚化,與冥器無異,大宜忌之。

  天真命魔之爐、

  命魔幢身六面符

  二面

  三面

  四面

  五面

  六面

  獅子辟非之節

  符節

  右天真命魔幢,設於天寶臺左辟邪,獅子之節,設於天寶臺右,用硃竿寶蓋,珠結幢身,桐木造成,六面,每面篆符一道,朱漆裝金,餘各依式造之。凡法師步虛旋.繞之際,二道童執之,侍於法師左右,同行旋遶,是故道以威儀而尊嚴,心因法像而敬畏,不致荒迷妄亂也。夫學仙之士,心虛性靜,道備真王,一念感通,天心混合,亦何假外儀之可通真耶?然古制既有,今豈可廢焉?故取之。

  天壇燈圖

  醮壇所用燈圖,古有一百餘樣,其今取常用者一十,式繁多,難以備載,樣錄之于左:

  玉皇燈圖

  周天燈圖

  本命燈圖

  北斗燈圖

  南斗燈圖

  斗三曜燈圖

  九天玉樞燈圖

  火德燈圖

  九宫八卦土燈圖

  血湖地獄燈圖

  煉度燈圖

  太微迴黃旗

  無英命靈旛

  全真儀式章

  凡坐鉢,一鉢可八人,或十二人,或二十四人,止大鉢堂者,或百人,不在此限。

  設四職

  一主鉢,二副鉢,領左右兩班坐於上座,以主其事。

  又設左右直堂,二人在於兩班,近門向上坐之,以主坐功,進退起坐,安鉢起鉢,以定時刻。

  不巡堂,不提坐,不挂針,不見責。

  既入圓堂,道眾坐鉢之功,自畏生死之大,修煉身心,欲出生死之苦,而躋超凡入聖之階,豈可以勢力逼責而為之?

  悉皆革去。坐鉢有用六時者,運用不至,多致風癱之疾,莫若止用子午卯酉四時,取天地之正氣為妙。

  入園中者是下死工夫,習以靜定,煉神鍊形,百日方啟,若非真師口訣,自己運用不至者,名致成疾,反為害身之術,切宜慎之。

  坐鉢

  自二月十五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

  自七月十五日起至十月十五日止,

  自十月十五尸起至正月十五日止。

  一年止坐二鉢,夏天炎熱不坐。

  鉢堂外置雲版一、木魚一。

  左右直堂坐單,前置小鐘二:右曰動鐘,左日靜鐘。

  凡每日子午卯酉時,至期陞堂入單,聽直日者敲擊,以定啟關閉關,動靜次序。每日陞堂入單禮,見後。

  外門設一啟閉關之牌,用紅牌金字。如上座,以閉關二字朝於外,一應人等不得入。如下座,聽雲版之警,乃以啟關二字朝於外。

  定鉢之法

  天色晴明之日,先以鉢置於水鼎之上,以日晷定之。如日影方至午時初初刻遠,以鉢置於水鼎之上,至午未交未初時,鉢務要沉,以墜五鈴相擊之聲,方得一時,乃可起座。如至而鉢不沉者將鉢下水眼稍放大,如未至時而先沉者,水眼大也,再整之以小,務要與時相對。如午時初初刻下鉢,道眾上座,至午末將未初,鉢既沉水,五鈴之聲乃振,方可起座,依此定之,則時刻不差,後之作者當體此為法。

  鉢架式

  古制作一小房如香亭樣,用一太極之圈以繩繫於亭之梁上,圈中懸一鈴以鉢擊於圈下,用一水缸以盛鉢而定時刻。余今更其制度,改為一架。架之兩頭懸以彩結,中懸寶蓋,置一磬以五鈴安於內,以鉢又擊於寶蓋之上,如時至,水滿鉢沉,則五鈴齊振,不與世俗所有者同,自余始之。

  全真參堂禮

  全真有雲遊者,初至宮觀,入鉢堂參見祖師司賓者,引領至祖師前,先三上香,司賓白參堂文畢,行九拜禮,然後退堂,與大眾相見會茶。

  參堂文

  為覓知音,飄然湖海。短笻輕笠,半生散誕。無拘野水閑雲,十載遨遊已倦。佩一柄椅天之長劍,使萬靈振服於空中;抱三尺橫睞之枯桐,發靈籟一天之爽氣,使猿驚鶴唳於空山,虎伏龍吟於秋水。乃與太虛為鄰,風月為友,如斯清致,偉矣。仙哉!况仗頭點破了無限青山,腳跟踏破了十方雲水,雖然未能打破虛空,須要煉成凡骨,鐵杵尚可磨針,金丹如何不就!倘投機秘,道合希夷。所學者非傍門不經之異端,所修者乃中國聖人之大道。可以破鬼關,削籍於黑書;可以昇天府,注名於金籙。待他年上青霄,騎白鶴,翱翔於琅風之上;且如今啖黃精,茹紫芝,柄遲於岩壑之問也。曾切清風批明月,曾咀道妙也;曾扣金鐘揮玉塵,曾究玄機。遍天涯去訪高人,頑鐵尚未逢磁石;針芥故未可相投,是以今日特為尋真。偶然到此,敢僣參師祖之園堂,有愧行野人之村禮,謹以信香上告:

  道祖軒轅黃帝,道祖太上老君,南北二派,歷代得道仙真聖眾,恭惟鉢堂上座尊師,琳宮之內,仙倡真儔,道骨已成,仙風久著,某等草木微軀,烟霞賤質,宿以毫釐之根氣,得同無上之妙門,大許陞堂,庸行初禮,暫移瓢挈笠以相從,論道談玄而共處,從玆參禮,敢乞提携,夜寒初共守,庚申與相伴,說來生話。卞拜,禮畢受茶。

  生鉢安單禮

  太香案於鉢前,大香爐一,手爐二。

  主鉢、副鉢,左右直堂同,大眾照依班次,兩座合班擺定,朝上拱立,令一道童白致語。

  入園致語

  伏以金蓮獻瑞,七真傳底蘊之言;雲篆垂芒,萬世仰希夷之妙。蓋園定之設,所以歸根而復命;而鉢堂之坐,所以捨妄而歸真。四大端時,頓覺乾坤在我;五鈴振處,審知體用同源。尚祈天地加默佑之功,造化助精微之念,山靈鎮靜,境界清閑,十方清今瑩無瑕,闡幽微顯,一點紅塵飛不到煉神歸虛。道通象帝之先。身在清都之上。今道眾宿因微善,得處名山,愧無仙葩真乳之奇,徒有夜月碧潭之想。勇於修進,當不讓於他為;非道弘人,乃自加於克己。洞天在平地,看呼鸞喚鶴於青冥世界,即吾身且人馬,拴猿於園室。今日也,試教默朝上帝昇金闕,日一看靜守中黃閉玉關。致語畢。

  左直堂執手爐,引主鉢,詣香案前,三上香退復位。

  右直堂執手爐引副缽,詣香案前,三上香退復位。

  次同大眾,朝上總行九拜禮。

  左直堂引左班,自主鉢起至下座止,一一安單上座,每位止行一揖禮乃退,方自上本座單位。

  右直堂亦執手爐,引右斑,安單上座,其禮同前,止行一揖之禮,不行拜大。

  右直堂擊動鐘三通,畢,直日出單,放鉢出門,擊雲版三聲,番牌閉關,回堂詣香案,上香三大,畢,次上手爐香,執爐至主鉢前,一揖,次至大眾,依次序皆一揖。畢,至香案前,上香三拜畢,左直堂擊靜鐘三下,直日方入單坐,候鈴響畢,右直堂擊動鐘五下,直日者起身開門,擊雲版五下,番牌啟關。

  每日陞堂入單禮:但遇子午卯酉至期直日者先擊木魚六聲,集眾陞堂入單。畢,右直堂擊鐘三通。畢,直日放鉢,出門番牌,以閉關二字向外。次擊雲版三聲,回堂詣香案,三上香,三禮。畢,次上手爐香,執爐至本鉢揖,依次序,各單大眾前皆一揖,不行拜禮,復至香案前,上香三拜。畢,直日方入單坐。左直堂擊靜鐘三下,候鈴太,右直堂擊動鐘五下,直日者起身開門,擊雲版五下,番牌啟關,大眾出單。

  冠服制度章

  冠服古之衣冠,皆黃帝之時衣冠也。自後趙武靈王改為胡服,而中國稍有變者,至隋煬帝束巡,便於畋獵,盡為胡服。獨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黃冠之稱。

  通天冠

  余所製也。內用束髮冠,頂用三台,前南斗後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捲雲之冠,以纓擊之。衣通天服,則戴之,謂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通天服

  余所製也。服用玄色黃裹,上衣下裳,胸前用朱雀,背後用玄武,左肩用青龍,右肩用白虎,以表四靈。皆用織金,前用龍虎二帶,下裳用十二幅,以應十二月。用邊襴所以取範圍之象,乃帝王得道飛昇沖舉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

  結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為之。冬夏各有二樣,不拘紗帛,自成一家,製度不同於俗,非王者不宜用。

  雪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紵絲為之,以天鵝皮為裹。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

  雷巾

  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屬。古無網巾,戴之以籠亂髮,各則護寒以裹其首,豈宜入朝堂見帝王,而為禮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論貴賤,皆戴之,今之護薄之士欲為自尊,以為有直事者戴之。吴草廬有雷巾詩曰:山野猥慵可護寒,豈宜裹卻謁時官,時澆世態非純俗,反奔玄門正一冠。正謂此也。

  網巾

  古未有之,自我朝洪武開創始製有也。圈用大環,不同於俗。

  帽

  帽之製,任用拖巾縵飾,即同世用藤竹輕羅,細紗裝之,亦可。

  漆帽

  如雲笠樣,布台黑漆,不用幕。

  雨笠

  識竹箬及樺皮為之,以禦雨露日光。最輕省,世以藤竹□根作之,亦甚輕妙,而嫌其太華也。其大而置肩謂之井□,此尤為修道全真雲水之用也。

  雪笠

  頂六方,上小檐闊,用皂絹或紗幕,其上以避風紗日色,尋真問師雲遊用之。

  野笠

  以竹為台,用小懈葉鹽水煮過,砌之於上,以隔雨雪,山居可用。

  法服

  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

  上清法服

  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內,帔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裹一法,表當令二十四條,裹令一十五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爾者身佩帝皇之服,故也。無此服,不得妄動寶經。此法服給玉童各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女真衣

  紫紗之褐,用二丈四尺身,袖長短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中二十三條,合三十九條。又作青紗之裙,令用紗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餘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也。無此法服,不得詠於上清寶經。此服給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洞衣

  寇謙之所製。

  袍

  經云:鶴翅森霜之袍,今世人懦之,安下欄廣尺者,其製與鶴氅同。

  鶴氅

  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為之,其尋常道士不敢用。

  裘

  上古之世,皆衣毛革,道士多用鹿皮為裘,取其仙之物,後世多用狐褐。

  襖

  襖者,懦之異名,自古有之。凡出家之人,及居山修道者,既未能逃陰陽卻寒暑,故宜備此以禦風寒之用,不可有缺。

  半臂

  半臂之製,短袖衣也。道家用之,以為灌花種藥之服也。

  抱肚

  其制亦同世問者,綿夾之厚,任其所宜,居山學道之年老者,尤切用之。

  汗衫

  汗衫,乃近身之服,最須洗濯潔爭,使不褻穢可也。

  短衫

  其制以蔽至腰者,名為短衫,山居野外,所以便登涉之用,古之修真者,或指以為採芝之像也。

  欘

  道經曰:青裙羽欘,龍文鳳衣,古有明光飛雲之欘,今謂綽袖耳,蓋大袖而身短,下裙之裝也。學道者必服之。

  裩

  渾如裙形,兩頭各安腰及帶,每日一洗易之。 修道出家之人,夜暫寢息勿脫內裩,大小綿夾皆須清今,常使香氣薰蒸,免生穢氣。

  袴

  單夾綿各時製洗易亦宜勤數。

  臂衣

  衣之所設,一取護净,二則禦寒,修道之士不可缺。

  行滕

  今謂行纏,修行入山飛步,特宜具之,尤緊。

  靴

  圓頭闊底之製,古謂之靴,履諸穢處,未皆勿登堂,蓋人問所用,山中則不宜矣。

  鞋

  鞋以木皮竹苧麻葛芷等,各任所為,不當用結絲錦綵繡綺皮類,過於侈靡,則不宜。

  坐褥

  道士女真體佩經戒符籙,天書在身,真神附形,道氣營衛,仙靈依托,所着之衣名為法服,神靈敬護,從臥宜清今,或赴人問,不可將法身混同俗事。凡人將席穢氣稍多,宜各作坐褥,方四尺,素裹帖綠。若大德法師及具上法者,用紫,餘皆瓖色,不得用綺錦繡畫;盡珠絛帖絡,其道士女真尋常敷設,單拾坐褥以隔爭穢,分別尊卑,應須自隨,不得暫離,及登壇入室,行道就齋,香爐坐褥,亦帶隨之,各宜自勉,毋得妄用。

  修真器用章

  如意

  黃帝所製,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辟眾魔。

  仙鉢

  鉢之製甚古,唯仙家雲水之士有之,多用鐵為。凡入山採藥採芝,終日不返,可以炊飯,居家齋堂用者,皆以木淶為之。

  陽燧

  古者以陽燧取火,熱香降靈也。凡修丹者,皆用此火,不用凡火,故道家皆用之。蓋火出於燧,燧圓而火不圓。《參同契》 謂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以燧向日,以艾承之,可以得火。

  方諸

  水出方諸。方諸方而水不方。《參同契》亦謂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其法以之向月,以盃承之,可得水也。凡道家修大丹,不用凡水,故用此水。

  震靈杖

  其全真皆用净鏟,為便於除糞也,甚鄙之,太俗。余乃以銅為如意,其簳長六尺,下用鐵鑽,有鈎搭,挂包於上,上挂藥壺丹經於如意之上,自余始之。

  臥具

  臥具皆用細布絹為之。其出家之人臥被,不得用緋紫青綠雲碧纈問褥錦繡畫珠絛帖絡,正與科戒相違,不可用之。

  褥

  褥之製,所以卻地尸惡氣也,隨人所用。若坐外之褥,但雅淡典爭而已。

  氈

  氈者,非出家人之衣服。蓋羊毛有膻穢之氣,觸突真聖,深宜慎之。若入壇行道,不用氈矣。此道家科條,嚴謹可知。其常用雨具,則隨人用之。

  被

  被宜取輕細布作之,不帖緣弦。蓋以淡素,不尚華侈也。

  單

  即外單也。以輕細絹為之,不須緣飾,亦不用過闊。

  枕

  枕用木,或純漆,正四方作之,不得斜曲為異形。

  木履

  木履之製,七魄化為龍虎,伏在履屐之下,今道士朝拜宜躡屐舄也。散行則着屐,令七魄有所棲也。

  屐

  凡受七法者,三魂五神之黑常薰於巾服之中,七魄九靈之神常棲於履屐之下。故上道之人,勿令他人犯履屐、弄巾褐者,此也。

  屧

  屧在浴室濯足處著之,餘皆不得著。

  履架

  凡履下皆有龍虎神伏,夜可置於版簀狀桃上,不得遽爾頓地。學道之人,宜持受道冠履衣服,不得輕棄。

  薰衣籠

  衣服常須香氣薰之,務使芳盛香潔,庶得登齋演法,與道合真。

  牀

  坐臥肺,四腳長八尺,正方,高三尺已上,令絕地邪氣,不得雕飾。又謂紫玉榻三素,玉榻高三尺離地。蓋地尸惡氣五毒之薰,常起一尺,不然則烟翳形身,心念不感,徹於上聖也。牀最為柄形之器,大抵欲其高仰明潔也。

  繩牀

  繩牀曲機,蓋吐納導引,安居穩便所,前賢已有。舊制常以白檀香作紫絳絛裝,其制亦佳。道家之風,清高如此。

  席

  席宜用新爭者。席有多種,各隨時所有,笙發之屬,皆須清爭,不限粗細,任意置用。

  梳箱

  髮者,星辰之象也。又玄雲華蓋,血之餘也。亦云髮者,紫館之璚林,腦神依棲之所,而梳理有法。道家故須立梳箱以貯乎梳也。

  梳

  梳者,齒之疏者,以理髮疏通血液之要器也。不可暫時闕之,壯年老日始終梳理,則有延壽之道也。

  枇

  齒之密者,除頭中垢穢用之。以黃楊或柞木、金荊作之。大士適宜道家,其骨、角、牙、玳皆不宜用。

  鑷

  鼻為天門,氣之出入所由,常當開通,令氣流行,則神明隆也。鑷以銅鐵為之,所以拔鼻中毫也。

  刷

  刷,故用之除梳篦中垢膩,以棕絲或馬蘭根等為之最佳。

  剜耳杓

  耳者,魂門魄戶也,使之清爭,則魂魄往來不去身也。耳乃皮之餘,用金銀銅鐵竹牙等物作之,以除耳之垢穢也。

  剔甲刀

  天騶甲卒之神,在手之爪端。甲者筋之餘,道家皆以吉日剔之,則三尸沉零,穢惡不生,故須畜其刀也,以備修甲之用。

  爪袋

  上清經所戒,不得燒除爪髮。《博物志》云:梟夜收人爪,置目中知金吉凶。《千金方》亦曰:甲入腹成病,治之不愈。按《靈書經》十敗不許燒爪髮。或言鬼得人爪髮則繫三魂,多魘魅。以此詳之,故爪袋不可不設。

  髮袋

  身體髮膚,不可毀傷。梳得亂髮,當作袋貯之,多則理之,不可亂自拋擲,歷古所戒。修道之士,切宜記之。

  篦

  登壇入靜,皆洗濯手足,整理鬢髮,然後朝禮。先須篦,以沐略垂髮也。牙、竹、木等,隨宜製之。

  澡豆袋

  世之去油膩者多方,其沐浴所用,皆不如烏豆麪也。契作袋,或盒貯之,以備洗濯之用。

  鹽盒

  齒者,骨之餘。常須洗濯口齒,使諸陽聚首,周旋口齒之問,則自然通格神真也。况鹽者凝血,去風堅齒,所以貯鹽末數揩拭之,為佳。

  拭巾

  梳髮之時,須一巾藉膝,復以一巾拭手面。學道之人,常須澡漱口齒,剪替爪髮,薰香清净,則神靈降附,思念感通。

  鹿反袋

  貯藥物之用,雲水雲遊之士用之,非鹿皮則不宜也。

  水羅

  凡道家用水皆先濾過後用,以緻絹細紗為之。若粗疏物,則漏小蟲,不兔傷生矣。

  鼎

  鼎之制不備言,其詳皆載於丹書,而學道者首當究之,不待載於此也。

  釜

  古者有金釜、九鼎、丹釜之名,凡道家鍊丹藥用之。

  盆

  仙家當用陶治者為佳。

  瓮

  與人家用者同,但以潔今為用,忌其葷腥油膩。

  甑

  金釜玉甑之名,修仙者有是名。《爾雅》:甑謂之甗。又名鬵。京洛用瓦為之,即盆之無底者。江淮、吴楚以木為之,嶺表人有截大竹菌作者,以備蒸炊藥物之用,道門所用亦不可缺。

  瓶

  道經云:玉京金瓶,京洛問呼罌之小者為瓶。瓶則罌甀之異名,其用于人,尤為不可缺也。

  盤

  今世所製之盤,皆方大,其下安牙腳謂之牙盤。供養穩便,又作大圓盤安腳,皆佳。上畫飾雲華蟠龍舞鳳、白鶴翔鸞之彩。

  擎盒

  今世曇下案堂舉者曰擎,上下相蓋曰盒,并天尊前供養器具,其類實繁。

  注盌

  凡道士女真居處,先須備澡盥注盌,或盆器貯净水,舉動運為須漱口洗手,其器金銀銅瓦,任時所有,皆安?蓋,無使風

  塵虫物穢之,令其精潔,尤非常器之比。

  漱盤

  登壇入室,皆清水漱口,吐水壺盤中,勿噀地上。蓋奉天如奉君,事師如事神也。對經像不得涕唾、漱口吐水、高語大聲,恒若對明君焉。且奉師尚如之,况經像乎!登壇入靜,不宜洗漱狼狽穢濁,左右宜畜漱盤以隨之。

  眾生食盤

  古制凡齋堂前置眾生盤臺,每食所出之食,使净人巡行斂之,然後散施於外,一者獻先,二者薦地祇,三者斷邪,謂不出此食,則鬼物競侵,毒入人腹,四者慈仁,憫念一切眾生,同得法味,普皆飽滿,故謂之眾生食盤。自鄭思遠、葛洪諸公以來,有此盤矣。今不可。

  □音旋去聲

  □者,竹器也,圓而淺。江淮問用簸揚簡擇米麥。呼為□箕者,亦此。道門山居之所不可缺。

  箕

  京洛問以柳作之,後勾而圓,前方而綽,用以揀米麥者,日簸箕。深廣其腹,又竹作而蜜,闊腹深肚,大者名為篣箕,楚人呼為筲箕,炊蒸所要,又日撮箕。

  箒

  凡殿堂皆以細箒掃拂,不得雜用。仙家用騏毛鳳羽,亦隨其所有耳。其貴者,用龍鬚。江淮多用茅華,京洛用穄苗,各隨土所出也。然上殿貴乎細膩者,掃殿宇不拘,粗者皆用。殿宇甩者,他處不敢用。

  笊

  今世為筆董也,灑藥及米麥等,俱為山居所用。

  □音鬱

  古謂之竻□,以竹為之,狀如螺,容三二斗,灑米所用。道士修真之處,皆不可缺。

  齋器

  凡齋醮天尊前,皆有供獻,隨時花果,以盡虔心,其器具所用並須清净,不得穢惡,及非法之器,皆不得上齋列供。《真誥》云:道士受齋之食,勿令非士動之,犯則尸注魄刑,餓鬼來侵神也。所以特立齋器者,此也。

  玉笈靈文章

  仙道辯

  南極翁問於遐齡老人曰:儒者謂神仙之說荒唐,渺茫不足論也。凡物之於天地也,有榮必有悴,有成必改,有生必死,豈日神仙可得不死,而與天地齊年,不亦謬乎?道成而有沖舉,升入天闕,列為上真,不亦欺乎?是欲握無影之風,捕難執之影,索不可有之物,行不得到之路,不亦難乎?子學仙之徒也,必知其說,為我辯之。老人曰:吾嘗聞之:草木皆春生而冬枯,獨松柏而不凋;禽獸皆有生而必死,獨龜鶴而長年。草木禽獸尚爾,瓦人為萬物之靈,其若是乎!又若水性涼也,而溫谷有湯泉出焉;火性熱也,蕭丘有寒焰出焉。石沉物也,而南海有浮石生焉;羽毛輕物也,東海有弱水沉焉。此天地生物之理,亦有不凡於常物者。又若雉化為蜃,雀化為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飛,水躉為蛤,荇苓為蛆,田鼠為鴽,腐草為螢,牛哀成虎,楚嫗為龍,鼇能化虎,蛇能化龍,枝離為柳,麥化為蝶,楓化為人,秦女化石,此皆得天地之靈異,世人之所莫測,聖人之所難明。此天地之所神其神,變化之理有也。又何况人稟賦天地川岳三光之靈秀,得其道者,莫若草木無情之物!且如甘矢以藥,置于魚口,烹於釜中,無藥者已熟而食之矣,而有藥者遊於釜中,終日如在江海。又以藥摻於桑葉之上而飼蠶,蠶食之經年不老。又以駐年之藥喂新生之鷄雛及新生之犬子,終身則不長。又以返白之藥喂白犬,百日其毛皆黑。此皆藥之神也,豈庸人得其方乎!此又知丹藥之可至長生之驗也。又若黃帝煉九鼎於刑山,丹成有黃龍垂髯下迎,帝御八十一女乘龍上昇,群臣攀龍髯,抱帝弓,而上昇者七十一人。今星宿之次,有軒轅十七星在焉。共工氏之于勾龍,爽者得其道,上昇南極,今井宿之次、弧南有老人一星在焉。其傳說奚仲皆湯之相也,得其道也,乘箕尾而上為列星,今尾宿之次,有傳說一星在烏,女宿之次、有奚仲四星在焉。王良、造父,周之善御者也,得其道上為列星,王良五星列于奎宿之次,造父五星列于危宿之次,此皆天文之所載,天象之所見,明明日星,萬目可視,萬手可指,豈得無仙哉!且又以變化論之,夏之世,宮中女子化為龍,復化為婦人。商之世,女子化為丈夫。周敬王時,女子化為丈夫。漢哀帝建平中,男子化為女人,嫁其夫而生子。漢獻帝建安中,男子化為女人,此皆變化之理有矣。魏明帝太和問,太原人發古塚,棺中有一女子,年及三十猶生,出之妻其夫,復生子。晋武帝咸寧間,琅琊人顏畿死期年,聞其聲,開棺視之,如生。晋惠帝元康中,梁國女子已聘其夫,其夫戍于邊,經年不歸,女家以更適之,女不樂而死,乃葬之。數年其夫還,至其墓開棺視之,女遂活,娶之。此皆死而復生之理又有矣。死者尚可復生,瓦生者得造化之妙,豈得不仙乎?此皆出於典籍,班班可考也。今又以畜類而論之,龜千歲而五色具焉,其額上兩骨起似角,能解人之言,浮於蓮葉之上。千歲之鶴色純白,而腦盡成丹,能登于木,未千歲者不集於樹。彌猴壽八百歲,變為猿,猿五歲變為玃,玃千歲而不死。蟾賒壽三千歲,騰黃吉光之壽,皆三千歲。麒麟壽二千歲,鹿兔壽千歲,滿五百者其毛變白。狐狸、狼八百歲,滿五百歲者善變為人。鼠三百歲,滿百歲者變之為白,善憑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終之吉凶,及千里外事,蛇有無窮之壽,凡人面烏身之禽,皆有萬歲。此皆禽獸得天地之靈氣者,尚能壽延千萬之歲而不死,又况人為萬物之靈,而不仙乎?此皆出於誌書之可考,只以此而辯之,神仙之說有矣。翁曰:終古以還,未聞有是言也。今聞子之言,則可以破其惑矣。

  得遇道難

  按《真誥》曰: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也。既得為人,去女為男,難也。既得為男,六情四體完具,難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國,難也。既處中國,值中國好道父母國君,難也。既得值好道之君,生好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難也。善心既發,信道德長生者,難也。既信道德長生,值太平壬辰之運,為難也,可不勖哉!

  論道緣

  《金碧龍虎古經》云:凡宿世前生從夷狄中來者,及從禽獸報綠中轉生為人者,不得聞至道也,其宿生不種善根,不積功行者,今世縱遇正道,亦修之難而失之易也。蓋綠分輕淺,隨景而轉,鮮見有所成焉,修無上至真妙道者,由其昔積功德,行陰騭,為人方便,救人患難,天地鬼神自然扶助,贊襄,方得遇至人,易成易就,所謂道有邪正,遇之不難,而守之尤難也。鍾離子曰:人求道易,道求人難,謂不得其人而傳也。後之學道者,雖專於道,尤防邪教異端之外誘,心不專一,則去道遠矣,可不慎而究竟哉!

  論秉賦

  《抱朴子》曰: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必得。命屬死星,則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所樂善否,判於所稟,移易于奪,非天所能譬,猶金石之銷于爐冶,瓦器之甄於陶竈,雖由之以成形,而銅鐵之利鈍、罌瓷之邪正,適遇所遭,非復爐竈之成也。

  道有邪正

  在天地未判之先,與天地並立,化生萬有,一旦萬古而不息。生民日用者,皆道也。故曰:天生烝民。又曰:惟天陰騭下民,故為之正道。是以黃帝乃宣其道,自堯禹湯文武三伐之世,所有周公孔子之世,所行莫不奉天道,正人倫,有君臣之禮,有父子之親,有綱常之道,此所謂中國聖王之道也。故謂之正道,非堯舜周孔之世所有,孔子謂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異端起而大義華也,故為之邪。

  僧義安問道

  晋成帝改元咸康元年,有僧義安問於陶侃曰:世之奉佛者多,奉道者少,何也?侃曰:麟鳳不易出,莫莢不常生。凡物少者必貴,多者必賤,如人之賢者常少,愚者常多。道之為教,出五行陶冶之外,得之者白日上昇,超天地以獨存,歷萬劫而不朽,故其教幽奧玄遠,愚者難學,非人不傳,所以奉之者常少。若爾之教,止是一箇話頭,於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靜中悟得,謂之打破疑團,蓋以色身是幻,貴乎寂滅為樂,大?不欲復生人間,得阿羅漢果謂之不來果是也,其法雖至愚,下士人人可得而為之,所以奉之者常多。義安曰:誠實論也,故棄僧學道,更名日杜守靜。此篇極說有理,故紀之。

  勾庚點茅

  太上丹竃鉗槌云:勾庚點茅,乾汞縮貨,與賊無異不特害己,而且害人尤甚,故以賊名之,可謂痛切矣。而或有為者,而甘心為賊,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吾見其折盡前程,終身益困而已。葛仙筑初學丹竃時,曾有傳點茅之方,用藥點銅,非惟透白,又且軟而不燥,後見仙翕造為酒器,皆就底鑴不堪典賣四字,有客問其故,則曰:此茅銀也。家雖薄,無以備器用,以代一時之用,慮盜者以典以賣,遂鑴而知之,使不致陷溺矣。仙翁晚年悉毀之。後之修煉者,悉宜禁革。

  按宋仁宗景祐二年,亳州僧人福清上言:臣僧徒不務祖風,悖毀本教,皆慕長生久視之道,希望飛昇天闕,乃傳黃老之道,今雖有坐禪之名,實非有觀心究性之旨,內則皆竊道家煉身中之鉛汞,以求長生久視;外則修青黃白之術,貪其財利,原其所為,皆是勾庚點茅、乾汞縮貨,為假金銀,騙許世人,取獲財利,與賊無異,不懼天譴,不畏王法,不避神誅,豈是出家修行之事!其丹道之事,本道士為之,宜也。而道家知其丹經之禁戒,天律甚嚴,故不敢為,獨臣僧家竊而為之,操心險惡,陷害世人,破家廢產者多矣。先儒所謂道家寶藏盡為釋氏偷去,正為此也。悉宜禁革。帝乃下令:道士敢有勾引僧徒貪其財物,傳授道法,及僧敢有不務祖風,竊修道教,私造假金銀,點茅勾庚,乾汞縮貨者,悉皆遷徙遼西邊戍,以備契丹。自是丹道不傳下士者,自此始。

  論尸解

  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視足不青,皮不皺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毀,無異生人,亦尸解也。頭髮盡脫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方諸國

  按《真誥》曰:東海之外有修佛道者,其國日方諸,其人以長生為道,不死為樂,其方諸之國,其國四正,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故謂之方諸,上高九千丈,有長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迥四百里,其地草木茂蔚而華實,有不死草,蒨粲而不凋,萬歲常青,食之不死。有甘泉水,所在有之,飲其水亦不死,人皆長生。其國有青帝君,宮在東華山上,方二百里,中有天仙,上真宮室在焉,金玉譎瑶雜為棟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列為外官,宮室周二百里。中方諸東西二面,各有小方諸,去大方諸三千里。小方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帝君之宮室在焉。中有天真居之。一云開闢有之矣,莫知其歲。其山出靈烏靈獸,莫知其名。大方諸對會稽之東南,看去會稽七萬里,東北看則有湯谷,建木鄉,又去方諸六萬里。大方諸之西小方諸之國,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圖以金玉鏤之,或數百尺而層樓突起,其土人極孝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之精,日月之華,晝服日光,夜服月華,讀夏《歸藏》之經,用之以飛行。大方諸之東小方諸上多奇寶,甚靈異,有玉酒金漿在焉。青帝君畜積天寶之器物,盡在於此,亦多有仙人,食不死草,飲此酒漿,身作金玉色,常多吹九靈簫以自娛樂。能吹簫者聞四十里,簫有三十孔,竹長二三尺,九簫同唱,百獸抃舞,鳳凰群至,嗚舞以和簫聲,此國之樂也,與西胡之佛法大不俾矣。西胡之法,謂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其樂不同,况其法也。《涅盤經》云:生滅減矣,寂滅為樂,是以生為幻,死為樂。方諸國以生為樂,死為患也。故稱佛法,不稱佛道。出真誥

  按《文獻通考》曰:東海之外有浮鵠山者,梁武帝時其山漂至浙東海中,上有修道者,女仙三百餘人,皆三四百歲。有二師,各千歲。其山出朱草,以為蓆,獻於帝。言,草中皆有赤烏,帝命繪其像,乃丹鳳也。旬日其山復浮而去。

  夷狄奉道

  朝鮮之國,自武王封箕子於其國,其中國之禮樂制度、衣冠文物、醫巫卜筮皆在焉。周人有半萬商人渡遼水之說是也。所帶中國五千七百八十八人至其國,至今禮樂制度、詩書文物皆在焉,頗有中國之遺風,非可與夷狄之邦共語也。惜乎天道之秘,不傳異言之域,故無道教。又按《道鑑》載:新羅人金可奇者,恥其國言語之鄙,有夷狄之俗,乃入中國習中國之言,學黃老之道二十四年,忽遇異人,授以天心靈秘之要、飛昇變化之道,於是精思妙道,誦道教諸品仙經,九年不輟,天帝錫以靈範,於是隱於終南山,至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上表於朝,言臣奉玉皇詔陞臣為英文臺侍郎,明年二月十五日臣當上昇。帝異之,遣中侍視之,其飛昇之日,居民環堵而觀者萬計,皆聞空中神人之語。曰:新羅王尚仁柔,多大德,不以強凌弱,侵鄰國之地,無欺大國之心,毋遏中國之貢,不尚戰攻而殘殺生民之命。金可奇者,新羅王之族人也。上帝有詔,白日沖舉,陞英文臺侍郎。其新羅、朝鮮、耽羅、百濟,東海之濱,所有國土皆有王以主之,皆屬東華帝君所掌。凡強國奪其地為屬郡,遏中國之貢為己有,尚戰殺而殘生民之命者,死又九幽,風刀考身,萬劫不赦。侵人之國土者,子孫生則夭殃,其身死則為彼國之狗,過刀砧,百世以償之。除劫各國山川之神往返之報,不赦,獨新羅人有功於世,故能上昇天闕。言畢,忽聞簫皷震空,鸞鶴翩躚,幡幢自空而下,迎之昇天而去。以是論之,新羅、朝鮮、百濟、耽羅,皆在東海之濱,得天地清靈之氣,皆可學道,是其驗也。

  皇甫真人曰:東海之濱,其高麗、耽羅、新羅、百濟等八國,其國與蓬萊之境地脈海泉相接,其人皆可學道。學者皆能長生久視。惜乎反棄東方生氣之國、仙源之脈,而奉西方金氣肅殺寂滅之教,以死為樂,以生為幻,以金尅木之故,自喪真仙道而不能長生久視,獨新羅金可奇者知東方之國皆有仙氣,屬春屬水,其天地發生之所,太陽所出之方,皆可學道,故入中國尋師問道,乃得白日上昇。碧霞翁曰:夷狄之邦,福氣所薄,其人宿生無有修積者,善根淺薄,不能生於中土,故語言不通,其道難以筆舌所言,是皆口口相傳,心心相授,要在心與妙融,道與契合,故言不通故不可傳也。

  回鶻之教

  按回鵲謨素兒馬儀教門之經,漢譯其名日《太上老君往西域化胡得道天經》曰:人子之道在於忠孝,既知忠孝,要知身體從何而來,乃是父母之遺體,以成子身。既有此身,便要知孝道之理。用於君必要盡人臣之義,不敢悖乎天道,其大道也。獨主一元造化為天地日月星辰萬物之主,至廣至大,至尊至貴,無極無一之道,是以包含萬象,萬教千門皆從此出。故為天地萬物之母。其為人也,天之所生,天之所履,只知有一箇天,故曰奉天為教。偈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而為萬象主,天道自昭昭。以是論之,太上之設教,雖蠻貊之邦,異言之域,莫不化之以仁,而教之以義,備見於此矣。故回鵲之人,修其教者,三百歲者有之,是其驗也。故回鶻之人,不悖其天而奉其教焉。其教也,止知有天,更不奉其他神。每日朝暮,向天叫天而求福,以手接之捫之於面,揣之於懷,謂天賜福矣。此回鵲奉天之教也。

  宋理宗皇帝製制化胡辯

  朕嘗觀滅儒道諸書,胡人皆忌其老子有化胡之說,言老子生於定王之世,佛生於老子出關之前,在昭王之日,因與中國儒書所載不同。朕以儒典考之,《通鑑》內當幽王之世,洛河竭,有老子嘆河竭之說,皆載之史籍矣。幽王乃定王之十世祖也,在定王前相隔十世之前,何先有老子之名也。又考之漢劉向所編老氏傳載,老子在商為西伯之守藏史。又考之儒典曰:老彭商之賢大夫也。又考之回回經書,皆載老子化胡成道事蹟,以是推之,老子生於商可辯矣。蓋當是時,受天命而君天下者曰天王,周以文王之德,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其德澤化被萬方,無思不服,是以萬方來朝,皆沐天子之德,澤所致也。其老氏乃周天王之臣也,以天子德化,西出函谷化被羌酉,其治教皆出於中國,如言修道學道者,道之一字,乃老子所起。既日修道,即老子所化而無疑矣。豈非老氏之徒乎?《中庸》曰:修道之為教。既言修道,即是修老子之教也。復何疑焉?其佛也載諸梁武帝與昭明太子所編《文選》,其佛生之日已有證矣。其文曰: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鑑,謂恒星不現也,漢晋兩明,並勒丹青之飾,謂其教始興也,謂佛生於周莊王之九年,當魯莊公之七年,佛法漢明帝時始來,其教晉明帝時始興,故曰二莊而生,兩明而興。此梁武帝命載諸儒典,為天下萬世之證,此萬世之公論,不可改也。豈非天意之有在,是知中國聖人誕生之蹟,化胡之事,天道有不可泯者矣!嗚呼,艱哉!

  今故考之道釋二教,函矢之生者,始於王浮。初為生,因其聰慧絕倫,眾僧妒之,酖之不死,浮遂畜髮為黃冠,陞為祭酒,因與僧家有隙,乃改古本化胡經,增其偽說,互相抗壓,於是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移佛生於昭王之時,在老子西化出關之前,自是函矢之生非一日也。余謂其化胡之事不可憑,道釋二家之書當以儒典證之,則知何人為之立教,為何人所化也,其事見乎《括地志□四夷部》、《魏略□西戎傳》、《隨史□西域傳》裴楷《上漢桓帝疏》及所注全二國志》、崔元山瀨鄉記皇甫謐、嵇康等傳,范蔚宗書《宋雲南行記》、《唐太宗實錄》、《八學士議狀》、歷代帝王之贊、唐玄宗、宋光宗之序,俱有載也,皆出於儒書及見回回謨素兒馬儀經。事之虛實,昭如日星,不可掩也。此天下萬世之公論,明矣。吾復何言哉!校其佛氏之教,導之以慈愛;黃帝之教,導之以仁義;老氏之教,導之以道德,陳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導之以禮樂,陳之以綱常。此三教開化之本,莫過止于一善而已,豈可以同藝相妒而相攻耶?睢夷夏之不同,風俗之各異,而其為善一也。自漢之先,中國止知有儒道二教,儒者尚以楊朱墨翟為異端而攻之,至宋亦以濂洛諸儒為偽學,因其各立門庭,不循先王之軌轍也。蓋聖人立教必有妙理,如孔門尚謂理有未窮,知有未盡,聖人尚爾,况庸夫俗士安能測識哉!豈可妒其所長而毀天帝,貶孔老,而嫉之也。是謂非亂之道也,豈不然乎?

  元學士吴澄諫追薦冥福

  按《吴草廬文集》其略曰:英宗至治三年,劫寫金字佛經,既完乃命中書左丞速速傳旨,令翰林學士吴澄撰佛經序,傳奉勑旨曰:寫經者專為追薦列聖,為人主祈天永命,為萬民祈福,三事可作序。澄曰:主上寫經之意,為國為民甚盛舉也。惟追薦冥福,臣所未知。蓋釋氏因果之說,自古未有蠱惑,世人愚者,莫不喜聞,且國初以來,凡寫經追薦之事,不知其幾!若超拔未效,是無其理矣:若超拔己效,是誣其祖矣,撰為文辭,不可以示後世。左丞曰:上命也,先生請俟駕還,自奏之。英宗至,柳林為御史大夫,帖失弒於行幄,帝即位,澄泣告於帝,謂祈福返至於滅身之速,而死於賊臣之手,梁武齊襄亦其事也,其無益可知矣。配追薦祖宗,要皆往生西戎,不願生中土,誠可為萬世笑,帝乃命道士建祈壽醮,有曰:朕昔荷祖宗之積德,上天之眷命,受天明命為華夏主,奄有,四海,願與生民同躋壽域,使無天札之灾,咸遂天成之德,上帝好生,允玆所請。又建薦祖醮,有曰:朕聞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朕祖生於朔漠,受命上天,朕生中夏,曩者前聖皆薦祖往生西戎,今復因朕所薦,願使九廟神靈悉上昇於天闕,勿使往生西戎,於是令天下諸省每遇節屆,聖壽之日,令道士禱天,為天子祈壽,為萬民祈福,薦祖宗昇天,其薦拔析壽二醮,乃命道錄郝沖霄重編儀式,布諸四方,凡建國醮,當依是理行之。

  修真口訣

  凡服食藥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猜肝、犬頭肉,至忌都絕為上道士,自不可食猜犬肉而交房中,既令藥力不行,又計食一斤損算百日,子其慎之!此彭祖弟子撰傳者。

  凡服神藥,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可唾,亡精失氣,減損年命,藥勢如土。出神仙傳

  凡道士求仙,勿與女子交,一交而傾一年之藥力,若無所服而行房內,減算三十年。出青童君口訣凡修道之士,服食勿食血物。若食之,使不能去三尸,止可食乾肉耳。見葛洪內篇

  凡學道之士,有疾閉目內視,使心火燒身,身盡存之,使精如仿佛,疾病即愈,若痛處存其火至,必驗。出神仙傳

  凡修道求仙,不欲見死人尸,損神壞氣之極,人君師父親愛不得已而臨之耳,所以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無君也。塊然獨存,是無友也,唯父母師主不得不臨喪,致感極之哀,不要性命之傷耳!苟以此故而傷,是以無傷之也。吾其秘之,故口傳焉。出神仙傳

  凡學仙者,三月九日、六月二日、九月六日、十一月三日,是忌日。若入室不可見女子,六尸亂則藏血擾潰飛越、三魂失守、神凋氣逝,積以致死。所以忌此日者,非但塞遏泆逸而已,特以安女宮。女宮在申,男官在寅,寅申相刑,刑殺相加,是日男女三尸出於日朱瞳之中,女尸招男,男尸招女,禍害往來,喪神虧命,雖人不自覺,而形露已損,由三尸戰于眼中,流血于泥丸也。若至其日雖至寵之女子、親愛之令婦,固不可相對。昔先師但修此道而仙矣。復不及至親,無心者矣,子其慎之。

  凡修道之士,夜臥側睡,存斗覆身,坐則存日在泥丸,月在臍,臨臥兩手用雙雷訣閉氣提縮下部九次,如忍大小便狀方睡。如睡覺再作睡,必屈二足,則無走失之患,切宜慎之。

  凡遇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競亂,精神躁穢之日也。不可與夫妻同席,大有所忌。

  凡山居修真學道者,慎勿言,有多為山神百精所試,夜臥閉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令內視身神,長生升天,昔劉京亦用此衛。出神仙傳

  凡山行必用雲笠以皂絹籠之,以障風日塵沙,冬則有雪巾鹿裘,左腋必用鹿皮袋以貯藥餌,丹砂拯生救人之物,不可缺,或步行用震靈杖以辟邪氣,或乘騾則令童子挾其杖而後隨,自是道人標格,不與世俗同也。

  凡山居有幅巾者,俗謂一字巾,以一幅裹於首,布納草屨。長絛是山中幽隱學道之士所用也。

  凡採藥入山,未至山百步,先卻行百步,反足乃登山,山精不犯人,眾邪伏走,百毒藏匿。出神仙傳

  凡行經山及諸靈廟祠問,存口中有真人,字赤靈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華正,一女名攝精,丈人着赤羅袍,玉女二人上下黃衣,所存異乃叱吒曰:廟中鬼神速來,使百邪詣赤靈丈人,受斬死,眾精卻千里,此是三天前驅使者捕鬼之法。出劍經神仙傳

  凡夜行先默念金光咒,出戶存己身之光,籠罩其身,念天蓬咒,勤數叩齒,以兩指捺人中上鼻孔內則,邪鬼不敢犯。若有鬼現形,則日吾奉天帝勑,主管鄭都六天宮門。一日紂絕陰天宮,二曰泰煞諒事宗天宮,三曰明辰耐犯武城天宮,四曰恬照罪氣天宮,五日宗靈七非天官,六曰敢司連宛屢天宮,敢有犯我者,女青有律,勿赦,復叩齒。念天蓬咒,則鬼遠遁百里,魔無干犯也。

  凡修真之士理髮,及飲食、施履屐枕褥,勿令非道之士見其理髮,干其飲食,動其履屐,用其枕褥,彼俗尸魄形中之鬼來侵我神也。所以道士棲山林而幽身者,皆欲遠玆囂穢,絕放人間之業,是恐外物凡百犯其性命也,秘之!出神仙傳

  朝修吉辰章

  正月

  元日,天中節會之辰,元始天尊登九玄天,太極金書于天帝君,太上老君降現,昊天上帝統天神地衹朝三清,東方七宿星君下降,徐來勒真人於會稽上虞山傳經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四日,開基節,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

  初五日,鄧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飛昇。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謂之上會日,可齋戒,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清行,甘真人飛昇。

  初八日,南斗下降。

  初九日,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日,三元集聖。

  十四日,三官下降。

  十五日,上元節,天官賜福之,混元上德皇帝降現,西斗帝君下降,天地水三官朝天,翊聖保德真君降,佑聖司命真君誕生,正一靜應真君誕生,金精山張靈源真人飛昇,上元十天靈官神人兵馬無鞅數眾與上聖高真妙行真人同降人間,考定罪福。

  十八日,三元內奏之辰。

  十九日,北陰聖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日,南斗星君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副元帥下降。

  二十二日,嗣天師張真人飛昇,三屍神奏罪福。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六日,北斗出遊,翊聖下降。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許真君誕生。

  二十九日,北陰下降。

  二月

  初一日,天正節又名中和節。翊聖保德真君下降,沖應太虛王真君,誠應妙遠郭真君同飛昇。

  初二日,鮑翊真人於嵩山遇三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日,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日,北極天蓬都元帥下降。

  初六日,東極東華帝君降生。其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翊聖真君下降,北斗出遊。

  初八日,芳春節,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太素三元君朝真,真武下降,南斗下降,天帝遊東井。

  初九日,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若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尹虔子、張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飛昇。

  十三日,中元葛真君誕生。

  十四日,閭丘方遠真人飛昇。

  十五日,真元節,三教宗師太上老君混元道德皇帝誕生,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大夫下降。

  十九日,北陰下降。

  二十三日,翊聖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五日,新羅金真人飛昇。

  二十六日,北斗出遊,虛靜沖素徐真人誕生。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陰聖母下降。

  三十日,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現。

  三月

  初一日,九壘土聖君上詣波梨答惒天奏陳九地學道德仙人名於四天之主。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蕩邪之日,北方鎮天真武誕生,葛仙翁上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極北斗下降,翊聖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日,南斗下降,天逢元帥下降。

  初六日,玄洲上卿蘇仙君昇仙,天帝遊東井;其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帝君下降,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八日,元始天尊降元陽上宮,集會太羅太梵天帝演說靈寶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靈。

  初九日,真武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蓬萊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元始天尊遊玉京元陽上觀,集會三界神仙真聖演說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日,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宮先天元后降現,后土皇地祇降生。

  十九日,南斗下降,翊聖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翊聖真君出遊,北斗出遊,杜昺真人昇仙。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太乙月孛星君降現。

  二十九日,北陰下降。

  四月

  初一日,天棋節,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日,太乙虛無真君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翊聖真君下降。

  初四日,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帝遊東井。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其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宜春謝真人昇仙。

  初八日,啟夏之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太上老君西入流沙化胡,三天無上尊尹真人誕生,葛孝先真誕生。

  初九日,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遊。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玄中大法師下降。

  十三日,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日,紫極洞天純陽靈寶呂真人誕生。

  十五日,東華洞天正陽靈唯真人誕生,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翊聖真君下降。

  十九日,北陰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北斗出遊。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翊聖下降。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太上老君集會三界十極群仙。

  二十九日,北極聖母下降。

  五月

  初一日,延生節,太上老君傳三天正法付漢天師,天帝遊東井,南極沖虛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

  初五日,續命之辰,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聖真君下降,真武下降,北斗出遊,欻火大神生,葉道元天師降伏婆羅門妖幻救龍尼難。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九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王霄琳房四盼天下,東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寧肌節,天真上聖示現之辰。

  十三日,翊聖真君下降,北斗出遊,崇寧真君降現。

  十五日,太上老君降現鶴嗚山,南極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日,三元採訪下降。

  十七日,北斗下降。

  十九日,天地二氣交造化萬物之辰。

  二十日,翊聖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五日,太平真君昇仙,天蓬元帥下降。

  二十八日,天休節,上元星君下降,北陰聖母下降。

  六月

  初一日,清靈真人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日,翊聖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遊。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崇寧真君降生。其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日,翊聖真君下降,北斗出遊。

  初九日東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日,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日,西斗下降,沖素真人飛昇。

  十六日,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飛昇。

  十七日,趙廣信真人上昇。

  十九日,北陰下降。

  二十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張元化真人上昇。

  二十四日,南斗下降。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二十九日,桐柏真人九華真妃降現,北陰下降。

  七月

  初日,先天節,太上老君上登太極朝元始祖天尊大帝,西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周靈王子喬飛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現於漢武帝,九天應元保運真君降現,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應真君上昇。

  初九日,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天真乾元之節,其日十令威真人救母於北酆,是日奉道者設壇,令道士建醮,薦拔相禰,上昇天界。

  十六日,張元崇仙官昇仙,天曹掠 下降。

  十八日,韋處元真人昇仙,太具母下降。

  十九日,天猷下降。

  二十三日,虞翁生真人上昇。

  二十四日,翊聖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天帝遊東井,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西洛劉真人昇仙。

  二十九日,天真皇人受軒轅黃帝六王式圖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經,北陰下降。

  八月

  初一日,逐甘之日,尹太和真人昇仙。

  初二日,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極北斗下降,翊聖真君下降。

  初五日,雷聲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昇。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八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日,元成節,青華帝君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遊。

  十三日,真武下降。

  十五日,太極玉皇太姥武夷顯道真君下降,軒轅黃帝乘龍上昇,神功妙濟許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飛昇,張諶真人拔宅飛昇。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

  十八日,四海龍王會東方。

  十九日,北斗出遊,翊聖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師昇仙。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南斗下降。

  二十四日,潜惠彭真人舉宅飛昇。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南極老人壽星現。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翊聖下降。

  二十八日,四天奉夏天可歸元。

  二十九日,北陰下降。

  九月

  初一日,太上道君於玉霄璚房金闕上會東華青帝宮案集靈篇,南斗下降。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三日,九壘土皇君上波梨答和天,奏陳九地學道德之人於四天之主,北極北斗下降,栩聖下降。

  初四日,五方雷神下降。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延壽之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東斗下降,北極下降,東華帝君降現,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飛昇,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正一靜應真君漢朝第一代天師、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趙真人、左卿徐真人同昇仙。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超離苦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諸司簿錄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

  十九日,日月宮陰陽宮合通之辰,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宮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間紀算人生命錄善惡事,北陰聖母下降。

  二十日,天帝遊東井。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五日,南斗下降,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陰聖母下降。

  十月

  初一日,成物之日,東皇大帝生辰,王長真人降現,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馬元約天師上昇。

  初三日,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諸龍王聚奏水洞。

  初四日,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萊真人、妙然真人降現。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天曹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其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聖下降,北斗出遊,長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

  十三日,南斗下降。

  十五日,下元日,可行道建齋,修身謝過,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與暘谷神王、水府靈官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下元水官下降檢察善惡事,西斗下降。

  十八日,三天奏錄之辰,天帝遊東井。

  十九日,北陰下降。

  二十日,玄靈通化真人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真武下降。

  二十四日,降聖節,聖母保生天尊降現。

  二十五日,天符節,南極長生大帝降現,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南斗下降,翊聖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七日,紫微北極大帝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陰下降。

  十一月

  初一日,王洪範真人昇仙,北斗出遊,葛仙翁受太一三天金水策書。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北極下降,南斗下降。

  初五日,天應節,郊祀神仙降,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月之安。

  初七日,真武下降。

  初九日,東斗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遊。

  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四日,五帝下降。

  十五日,啟福之辰,天帝遊東井,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天曹掠乘下降照管人問惡事,北斗下降。

  十九日,三天大法師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三日,南斗六司星君奏錄主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四日,南斗下降。

  二十五日,北斗出遊,天蓬翊聖下降。

  二十六日,高真妙果天尊降現。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勇悟施真人上昇。

  二十九日,北陰下降。

  十二月

  初日,群仙會蓬萊。

  初三日,束廚司命府君同總玉京太極真人、東海青童君降現,天曹掠剩下降。

  初四日,九壘土皇君上諸波黎答和天奏陳九地學道德之人名,為四天之主。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樞會,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東斗下降,翊聖下降,北陰下降。初十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七日,太微玄精左輔與太乙夫人降曲勾金壇。

  十八日,三教宗師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現。

  十九日,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日,翊聖真君下降,北斗出遊。

  二十一日,諸天真人朝元始三清,五猷下降,南極沖虛妙真君遇仙。

  二十二日,太平護國天尊降。

  二十三日,九天採訪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靈官,酆都觀王下降考劾人間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紀,昌三世,有功行陰隱者,論功增算昌世,能為人行大方便者,一事增一年,昌一世,百事昌百世,能除害以安眾者,除一害增一年,刑官救十人死罪者,增壽一年,常人救一人死者增壽一紀,棄天道,背皇天上帝,毀諸天真,滅中國之道者,生大戎為畜類,不反人身,不生中土;凡子侄孫不孝祖父母、父母、叔伯、父母者,下雷部滅三紀滅形;血屬相殘者下雷部減二紀;六親不和者,減一紀;人臣奴僕悖主、欺君,風刀滅身,減三紀;僣越享福過度者,遭剖棺伐信,報受刑,於死後子孫丐絕;作亂叛逆殘傷生靈者,滅九族,殃九祖;賊盜殺人,鬼斬其魂,不出一紀,償三世;殺降王將卒,天奪其算,萬神滅形,死無瞧類,殃九族,償百世;刑官害一人至死者,赴瘟司惡疾部,臧壽二紀,償一世,過五人者速滅。償五世,殃三祖;常人害一人至死者,下北酆,減壽一紀,償一世,未死者減五年。

  二十四日,三界集會之辰,司命上朝,北極下降。

  二十五日,三清玉帝同會之辰,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極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極沖處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

  二十八日,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種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遊。

  二十九日,三界上真勝遊之日。

  三十日,司命下界。

  三會日

  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

  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會,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其三會之日,三官考核功過,三魂攢送生人善惡。又謂之三魂會日,宜焚香懺過。

  三元日

  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其三元之日,天地水三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之神,先於三會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奏金闕,以降禍福。其日可行道建齋,修身謝過。

  八節日

  立春: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同梵炁始青天君下降。

  春分:東方玉寶星上天尊同青帝九炁天君下降。

  立夏: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同梵炁始丹天君下降。

  夏至: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同赤帝三炁天君下降。

  立秋: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同梵炁始素天君下降。

  秋分: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同白帝七炁天君下降。

  立冬: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同梵炁始玄天君下降。

  冬至: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同黑帝五炁天君下降。

  其日八極天尊天君同下人問,錄人罪福,觀察善惡。

  五臘日

  正月一日,名天臘,此日五帝會于束方九炁青天。

  五月五日,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于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一日,名民歲臘,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

  十一月八日,名王侯臘,此日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其五帝攢會之日,此日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塗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三節

  天節甲午,地節甲申,人節甲子。

  八會

  天會丙午,地會壬午,人會壬子,日會庚午,月會庚申,星辰會辛酉,五行會甲辰,四時會甲戌。

  其節會宜齋戒焚香,醮告星辰,看經拜懺,祭祀先靈,可以延年益算。

  醮星日

  春甲子己巳,夏丁丑丙辰,秋辛亥庚子,冬癸未壬寅。

  初一日,初三日,初五日,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其日宜醮星告斗。

  考功日

  甲子太乙簡閱神祇,庚申三尸言人功過,本命日計人功行。

  其考功之日,又胎光魂以甲子日上詣爽靈,以庚申日上詣幽精以本命日上詣言人善惡,其日宜受符齋戒,呈章拜表,以祈景福。

  望日宜朝謁懺罪,祈恩謝過。

  六齋日

  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食不過午

  三短齋日

  初八日,十五日,三十日。食不過午六丁齋日《春秋命誠圖》曰:黃帝請問太乙長生之道,太乙曰:齋六丁,可以成功。《內傳》曰:帝誓剪蚩尤,乃齋三日,以告上帝。此齋戒之始也。

  十直齋日按《唐書》云:周伯陽父以此齋授燙賓煩陀阿力王,一月之內要持此十齋。

  初一日,念無量太華天尊,懺殺害物命之愆,免倒懸屠割之報。

  初八日,念玄上玉宸天尊,懺背理循私之愆,免金槌鐵杖之報。

  十四日,念度仙上聖天尊,懺損人利已之愆,免鐵床銅柱之報。

  十五日,念玉寶皇上天尊,懺恃強凌弱之愆,免飛戈飄戟之報。

  十八日,念好生度命天尊,懺自欺方寸之愆,免穿腸耕舌之報。

  二十三日,念玄真萬福天尊,懺面諛背毀之愆,免吞火食炭之報。

  二十四日,念太靈虛皇天尊,懺幻惑愚迷之愆,免鑊湯爐炭之報。

  二十八日,念太妙至極天尊,懺故為不善之愆,免冰戟霜刃之報。

  二十九日,念真皇洞神天尊,懺誤作傷仁之愆,免燒炙焦爛之報。

  三十日,念玉虛明皇天尊,懺三界冤報之愆,免穿腹塞心之報。

  高宗曰:車胤謂胡僧皆以梵音譯之,天尊為佛,罪報為地獄之名,為之十齋。

  正五九月齋

  按竇苹《唐書音訓》,其注高祖正五九月不用刑論曰:天帝造以大寶鏡,昭四大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月鏡照南贍部洲,二月照東勝神洲,三月照北俱廬洲,四月照西牛貨洲,五月又照南贍部洲,如此輪轉,則正五九月俱照南贍部洲,故於三月省刑法,薄稅斂。隋唐以來,具載法律。遇此三月,則禁刑斷屠,後人以其有禁刑斷屠之條,官中請俸,遇此三月,不支羊肉錢,其實沿唐朝故事,後人相傳以正五九月為齋,識者謂此至愚之人為之,稍有聰慧者恥其事甚鄙,自宋以來道家

  革去。。

  帝煞日十名月忌

  此日忌燒香,犯者奪算。正月初二日及庚申,二月初九日及辛酉,三月初十日及庚戌,四月十一日及癸亥,五月十一日及壬子,六月初十日及癸丑,七月十二日及甲寅,八月十三日及乙卯,九月十三日及丙辰,十月初八日及丁巳,十一月十五日及丙午,十二月十三日及丁未。

  天忌日

  丙寅丁卯道父忌,丙申丁酉道母忌,壬辰壬戌北帝忌,戊辰戊戌南帝忌,絕命本命絕日,歲星行年到日,六害本命到日,月晦月窮三日,年破歲衝日。

  老子拔白日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一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六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七日。

  太明萬曆三十五年,歲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誠至道闡玄弘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張國祥奉旨校梓。

  數目紀事章

  其天文地理,陰陽造化,古今人官制,禮儀人事制度,冠服音樂,經史文籍,丹道醫藥器用等類,皆有數紀。蓋事類繁多,難以盡述,止取玄門當用者一二,錄其大?,條列于左,以為道門之須知。

  一數

  一理

  太極。

  一大

  王者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曰至尊。

  二數

  兩儀

  天,地。

  兩曜

  日,月。

  二氣

  陰,陽。

  商二賢大夫

  老子,彭祖。

  商二老

  太公,伯夷。

  二親

  父,母。

  三數

  三太

  太初,太素,太始。

  三才

  天,地,人。

  三界

  天,地,水。一云上中下

  三光

  日,月,星。

  三天

  清微天,禹餘天,太赤天。

  三清三境

  玉清聖境,元始居之;

  上清真境,道君居之;

  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三寶

  道,經,師。

  古三皇

  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三垣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三台上台,中台,下台。

  三省

  泰玄都省,天樞省,天機省。

  雷霆三省

  張天師判都省,葛仙翁判玄省,許

  真君判泰省。

  浮丘三仙食書三省事。

  三師

  天師張道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

  又云

  經師,籍師,度師。

  三炁

  始炁青,元炁白,玄炁黑。

  三華

  金華,玉華,九華。

  三洞:

  洞真,洞玄,洞神。

  三古

  上古伏羲時,中古周文王時,下古孔子時。

  三乘

  大乘,中乘,小乘。

  三皇

  大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

  三子

  老子道德經,

  莊子南華經,

  列子沖虛經。

  大火三星

  中星,前星,後星。

  三正

  子為天正,丑為地正,寅為人正。

  三朝

  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三朔

  平明,鷄嗚,夜半。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

  三社

  大社,王社,亳社。

  三令節

  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

  三元

  上元,中元,下元。

  三會

  正月七日天會,七月七日地會,十月十五日水會。

  三茅君:

  大茅君名盈,次茅君名固,小茅君名衷。

  三山符籙

  上清籙出茅山,靈寶籙出閣皂山,正一籙出龍虎山。

  三神山

  蓬萊山一曰蓬壺,方丈山一日方壺,瀛

  洲山一日瀛壺。

  海中三島

  扶桑島,蓬萊島,崑崙島並神仙所居。

  靈光三山

  峨媚山天真皇人之宮在焉,五胡賊李雄入蜀稱帝,奪為胡廟。

  匡廬山大明君之官在焉,僧惠遠詒江州刺史,桓伊將天池之庵,與虎溪之祠,皆奪為胡廟。

  五臺山紫府雁門君之宮在焉,五胡劉淵奪為胡廟。

  三水府

  馬當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采石山中水府順聖平江王,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

  三河伯

  洛河伯,黃河伯,淮河伯。

  三關

  口為天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

  三丹田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三魂

  臺光,爽靈,幽精。

  三花

  精,氣,神。

  道家三車

  聚火而心行氣,使以治疾病,日使者車;陰陽合,水火同,靜中聞雷霆之聲,日雷車;心為境役,感物氣散,以成衰老且病,日破車。

  三河車

  採藥進火添汞抽鉛日小河車,大藥漸成上補下煉日大河車,還丹鍊形合道入仙日紫河車。

  醫家三車

  牛車,自尾問運氣上昇泥尾鋒宮者鹿車,小腸膀胱運小水者羊車大腸運大數。

  三尸一日三彭:

  上尸彭琚,名青姑,伐人目,居人頭,令人多欲,好車馬;

  中尸彭質,名白姑,伐人五臟,居人腹,令人好食,輕恚怒;

  下尸彭蹻,名血姑,伐人胃命,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殺。

  三塗一日三惡

  一色欲門,上尸道天塗界;

  二愛欲門,中尸道人塗界;

  三貪欲門,下尸道地塗界。

  三壽

  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又云

  上壽百二十,中壽百歲,下壽八十。

  三芝

  石芝,靈芝,肉芝。

  四數

  四炁

  天,地,日,月。

  四界

  天界,地界,水界,陽界。

  域中四大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四象

  太陽,少陽,太陰,少陰。

  四恩

  天地,國王,師尊,父母。

  四極

  東華,南極,西靈,北真。

  四輔

  太真,太平,太清,正一。

  四時

  春,夏,秋,冬。

  四孟

  孟春,孟夏,孟秋,孟冬。

  四仲

  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四季

  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四氣

  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冥。

  四天

  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

  四府

  春為生物之府,夏為長物之府,秋為收物之府,冬為藏物之府。

  四時取火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四方

  東,西,南,北。

  四維

  東南,西南,束北,西北。

  四荒

  東口下,西王母,南北方,北航竹。

  四表

  距齊州以南戴日為丹水成智,北戴斗極為崆峒其人武般,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著來,西至日所入為太蒙芒太祥。

  四極

  東至泰遠,南濮沿,西邠國,北祝栗。

  四夷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天四德

  元,亨,利,貞。

  天曹四司

  司命,司錄,司非,司危。

  地府四司

  司命,司錄,司功,司殺。

  海中四山

  蓬萊山,東海中。扶桑山,東海中。方丈山大海中。滄浪山。大海中。

  四海龍王

  東海水府仙官,萊州東海。

  南海水府仙官,廣南南海。

  西海水府仙官,江中府西海。

  北海水府仙官。孟州北海。

  四讀源王

  江讀廣源王建寧縣,河瀆靈源王龍門縣,淮讀長源王桐柏山,濟漬清源王濟源縣。

  四靈名

  青龍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監兵,朱雀帝君靈光,玄武帝君執明。

  王母四侍女

  董雙成,許飛瓊,婉陵華,段安香。

  攝生四要

  少思以養神,少慾以養精,少勞以養力,少言以養氣。

  四德

  仁,義,禮,智。

  四端

  側隱,辭讓,羞惡,是非。

  四計

  一日之計在晨,一年之計在春,一生之計在勤,一家之計在身。

  立身四好

  讀好書,近好人,說好話,行好事。

  五數

  五太

  太虛,太無,太素,太質,太極。

  五帝

  少昊,顓頊,帝譽,帝堯,帝舜。

  五星

  歲星,熒星,鎮星,太白,辰星。

  五神

  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五儀

  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

  五士

  秀才,選士,俊士,造士,進士。

  五氣

  溫,凍,寒,燥,濕。

  五色

  青,赤,黃,白,黑。

  五紀

  歲,月,日,曆數,星辰。

  五方

  東,西,南,北,中。

  五常

  仁,義,禮,智,信。

  五音

  宮,商,角,徵,羽。

  五穀

  禾,麻,菽,麥,豆。

  五土

  丘,陵,原,隰,墳。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福

  壽,富,康寧,攸好德,考命終。

  五官

  耳,目,口,鼻,心。

  五竅

  目,舌,口,鼻,耳。

  五液

  肝為泪,心為汗,脾為涎,肺為涕,腎為唾。

  五藏之氣

  肝氣凍,心血次之,脾氣溫,肺氣熱,腎氣寒。

  五藏所主

  心主臭,肝主色,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

  五藏所藏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

  五藏所通

  心通舌,肝通目,脾通口,肺通鼻,腎通□ 耳。

  五藏所好

  心病好妄言,肝病好叫呼,脾病好歌,肺病好哭,腎病好呻昤。

  五炁天地之始炁

  東分青九,南受丹三,西成白七,北歸玄五,中主黃一。

  五劫配五行

  龍漢屬木,赤明屬火,一皇屬土,延康屬金,開皇屬水。

  五殿

  東日蘂珠,西曰碧玉,北日青華,南日凝神,中日長生。

  五岳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方五帝

  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協光紀,黃帝含樞紐。

  五湖大帝

  青草湖水神太湖水神,丹陽湖水神,謝湖水神。

  五祖

  東華帝君,鍾離權,吕純陽,劉海蟾,王重陽。

  五仙

  一日天仙,二曰地仙,三曰神仙,四日人仙,五日鬼仙。

  五等道士

  天真道士高玄皇人之流,神仙道士杜仲伊軌之儔,山居道士許由巢父之七,出家道士宋倫彭諶之匹,在家道士黃瓊錢鏗之倫。

  五力

  忠孝君親,正身處物,慈救眾生,先人後己,薄味戒葷。

  五苦一日五尸

  一色累苦心門,二愛累苦神門,三貪累苦形門,四華競苦精門,五身累苦魂門。

  五臘

  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七月七日道德臘,十月一日民歲臘,十二月臘日王侯臘。

  五芝

  龍伯芝似交龍相負,參成芝赤色而有光,燕拒芝色紫,夜光芝夜視如月光,玉芝色瑩如玉。

  六數

  六合

  天,地,東,西,南,北。

  六親

  父,母,兄,弟,妻,子。

  六氣

  陰,陽,風,雨,晦,明。

  六府

  金,木,水,火,土,穀。

  南斗六司

  天樞,天機,司祿,司命,天梁,天同。

  六氣

  春食朝霞,秋食淪陰,冬飲沆瀣,夏食正陽,并天地玄黃之氣為六氣。

  六神

  心神丹元,肝神龍烟,脾神常在,肺神魄華,腎神玄冥,膽神龍曜。

  呬,主肺呵,主心虛,主肝呼,主幼吹,主腎嘻,主三焦

  六腑

  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六氣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少陽相火,少陰君火,陽明燥金,厥陰風木。

  六道

  天道,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酆都六天宮名

  紂絕陰天宮,

  泰煞諒事宗天宮,

  明辰耐犯武城天宮,

  怙昭罪氣天宮,

  宋靈七非天宮,

  敢司連宛屢天宮。

  六職

  高功,都講,監齋,侍經,侍香,侍燈。

  六時

  寅,卯,巳,午,申,酉。

  七數

  北斗七星

  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七真

  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都大通,孫不二。

  道士利

  經法,講論,長白,文章應制,焚修,聲贊,道科。

  七魄

  尸拘,伏矢,省陰,天賊,輩毒,除穢,臭純

  八數

  八風

  不周西北,廣漠北,明庶東,作谷風,融風東北,一作條風,清明東南,凱風南,一作京風,闖闔西,涼風西南。

  唐八仙

  天皇真人,廣成子,洪崖先生,錢鏗,赤松子,育封子,馬師皇,赤將子輿。皆黃帝時人也,至唐堯之時,八人游於終南,人見之,以唐堯之世故稱唐八仙,後世以唐李氏之朝洞賓等亦為八仙。

  淮南八公

  蘇飛,李尚,左吴,田由,晋昌缺。二名其名無傳,人以二被為之,謬矣。

  漢淮南王安,高帝之孫,淮南王長之子也。好儒學方技及神仙飛騰變化之衛,著《淮南子內書》二十卷,作《鴻寶萬年書》 三卷,《火蓮經》五卷,論天道造化之理,得長生久視之道。每歲煉為黃金三百鎰,獻於上國,以代民問租稅之半。帝命劉向求其方,五徵不起,帝怒乃動橫目之志,王不得已,授劉向丹書,向繫之肘後,夜扣宮門,以為金丹可成矣。數年丹不成,糜費鉅萬,蓋不得其口訣,乃紙上之虛文耳。帝怒,欲責之,其王之臣雷被與伍被二人,王素親甚,被乃與太子舞劍為戲,誤傷太子左股。王怒,被乃求擊匈奴以贖罪,王不許,欲誅之,被俱誅,乃上書言王反帝,以親親不忍加罪止,削二縣,伍被亦以奸私得罪於王。王怒而未發,伍被俱誅,以扶雷被之前狀而告王反。廷尉執王之臣煅煉而成之,乃作招詞,其反是實。司馬公取之入於《史記.淮南世家》,欲掩神仙荒唐無有飛騰之說,帝乃遣宗正持節欲治王,八公至,謂王曰:今二被之害王者,實天之所啟王也。王既道成,不可久留人問,為人臣誣告。君父者,天律當滅其身,於是置以木,假之法,以木杵懸王之冠服,懸於梁問,與王登山大祭,埋金於地,舉家白日飛昇。宗正至,見王之尸自縊於庭。忽有告曰:非真死矣。王與家屬遁於淮南之山,舉家白日飛昇矣。宗正追至其地,但聞鸚嗚天上,犬吠雲問,乃回報於朝。天子悵然,乃誅二被,果應八公之言。漢《史記》王自殺,祕其飛昇之說,恐日後人君皆慕神仙飛騰之衛,廢棄大寶,故為後世戒。蓋雷被五被二人者,王之臣,誣王之罪人也。後人不知八公之名,乃以二被為八公中之二人也,故書此以證之。

  八涎九州之外,邊際之處也。

  東方沙海,

  東南沉澤,

  南方浩澤,

  西南丹澤,

  西方泉澤,

  西北海澤,

  北方塞澤,

  東北無通澤。

  八紘天下之綱紀也

  東北之紘日荒土,

  東方之紘日桑野,

  東南之紘日眾安,

  南方之紘日反戶,

  西南之紘日火土,

  西方之紘日沃野,

  西北之紘日沙所,

  北方之紘日委羽。

  八極地之窮盡處也

  方土之山日蒼門,東北。

  東極之山日開明門,東方。

  波母之山日陽門,東南。

  南極之山日暑門,南方。

  編駒之山日白門,西南。

  西極之山日聞闔門,西方。

  不周之山曰幽都門,西北。

  北極之山日寒門。北方。

  八方

  東,西,南,北,束南,西南,東北,西北。

  九數

  九天

  嗥天,陽天,赤天,朱天,成天,幽天,玄天,變天,鈞天。

  九天

  鬱單天,兜率天,不驕天,禪善天,梵輔天,應聲天,須延天,高虛天,無想天。

  九霄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

  九宮九星

  天蓬,天內,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枉,天任,天英。

  北斗九星

  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

  九靈

  天生,無英,玄珠,正中,子丹,回回,丹元,太淵,靈童。

  九氣

  始氣生混混氣蒼,

  混氣生洞洞氣赤,

  洞氣生皓皓氣青,

  元氣生旻旻氣綠,

  旻氣生景景氣黃,

  景氣生遁遁氣白,

  玄氣生融融氣紫,

  融氣生炎炎氣碧,

  炎氣生演演氣。

  月行九道

  青道二,赤道二,白道二,黑道二,并黃道為九道。

  九齋

  一太真,二金籙,三黃籙,四明真,五自然,六三元,七塗炭,八洞神,九神咒。

  九轉還丹

  十一月第一轉,十二月第二轉,正月三轉,三月四轉,四月五轉,五月六轉,六月七轉,七月八轉,八月九轉。

  又云

  一轉降丹,二轉交媾丹,

  三轉養陽丹,

  四轉養陰丹,

  五轉換骨丹,

  六轉換肉丹,

  七轉換五臟六腑丹,

  八轉育火丹,

  九轉飛昇丹,

  神霄九鼎

  大極飛雲洞劫之鼎,

  蒼胡祀天貯醇之鼎,

  山嶽五神之鼎,

  精明洞淵之鼎,

  天地陰陽之鼎,

  混沌之鼎,

  浮光洞天之鼎,

  靈光晃耀鍊神之鼎,

  蒼龜大蛇虫魚金輪之鼎。

  學仙九難

  一者衣食逼迫,

  二者尊長邀難,

  三者恩愛拘纏,

  四者名利拘絆,

  五者灾害橫生,

  六者背師約束,

  七者議論差別,

  八者心志懈怠,

  九者日月蹉跎。

  學道九患

  有志無時,有時無友,有友無志,有志不遇其師,遇其師不覺,覺師不勤,勤不守道,守道不固,固不能久。

  九宮出洛書

  一白,坎正北二黑,坤西南三碧,震正東四綠,巽東南五黃,中央六白,乾西北七赤,兌正西八白,艮東北九紫。離正南

  大九州

  東南曰神州,

  正南日次州,

  西南日戎州,

  正西日拾州,

  中央曰冀州,

  西北曰括州,

  正北曰玄州,

  東北日薄州,

  正東日揚州。

  九江水帝

  浙江水帝,揚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吴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刑江水帝,漢江水帝,南江水帝。

  十數

  太乙十神

  五福太乙,君基太乙,臣基太乙,民基太乙,九炁太乙,大遊太乙,小遊太乙,四神太乙,天一太乙,地一太乙。

  十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干歲陽

  甲日關蓬,乙日旄蒙,丙日柔兆,丁日彊圄,戊曰著雍,己日屠維,庚曰上章,辛日重光,壬日玄黓,癸日昭陽。

  十干月陽

  在甲白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日圉,在戊曰厲,在己日則,在庚曰窒,在辛日塞,在壬日終,在癸日極。

  十方

  四方,四隅,上下。

  十大洞天

  王屋山小有清虛洞天,

  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

  西城山太玄極真洞天,

  西玄山三玄極真洞天,

  青城山寶仙九臺洞天,

  天臺山上清玉平洞天,

  羅浮山朱明耀真洞天,

  句曲山金華紫陽洞天,

  林屋山左神幽靈洞天,

  括蒼山神德隱玄洞天。

  海上十洲

  瀛洲,東海中

  玄洲,北海中

  長洲,南海中

  流洲,西海中

  元洲,北海中

  生洲,東海中

  祖洲,東海中

  炎洲,南海中

  鳳麟洲,西海中

  聚窟洲。西海中

  十仙

  一日地行仙,二日飛行仙,三日遊行仙,四日空行仙,五曰天行仙,六日通行仙,七日道行仙,八曰照行仙,九日精行仙,十曰氣行仙。

  十魔

  六賊魔,富魔,貴魔,六情魔,患難魔,刀兵魔,恩愛魔,仙樂魔,驕奢魔,貧賤魔。

  十一數

  十一曜

  日太陽,月太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紫炁,月孛,羅喉,計都。

  十二數

  十二歲

  子日困墩,丑赤奮若,寅攝提格,卯日單關,辰日執徐,巳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日協洽,申日滬灘,酉曰作噩,戌曰閹茂,亥曰太淵獻。

  十二月名

  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余,五月為皐,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涂。

  十二屬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鷄,戌狗,亥猜。

  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律

  正月大簇,二月夾鍾,三月姑洗,四月中吕,五月蘿賓,六月林鍾,七月夷則,八月南呂,九月無射,十月應鍾,十一月黃鍾,十二月大吕。

  十二月卦

  正月泰三陽,二月太壯,四陽三月夾,五陽四月乾,六陽五月姤,一陰六月遲,二陰七月否,三陰八月觀,四陰九月剝,五陰十月坤,六陰十一月復,一陽十二月臨。二陽

  十二宮分

  寶瓶子,磨竭丑,人馬寅,天蠍卯,天秤辰,雙女巳,獅子午,巨蟹未,陰陽申,金牛酉,白羊戌,雙魚亥。

  十二辰所次日月所會之次謂之辰

  玄枵子,星紀丑,析木寅,木火卯,壽星辰,鶉尾巳,鶉火午,鶉首未,實沈申,大梁酉,降婁戌,娵訾亥。

  十六數

  日山入十六所

  暘谷,咸池,扶桑,曲阿,曾泉,桑野,衡陽,昆吾,烏次,‘悲谷,女紀,淵隅,連石,悲泉,虞淵,蒙咎一作蒙汜。

  十九數

  丹法十九訣

  採藥,結丹,烹鍊,固濟,武火,文火,沐浴,丹砂,過關,分胎,溫養,防危,工夫,交媾,大還,聖胎,九轉,換鼎,太極。

  二十四數

  二十四治俱在蜀

  陽平治,

  鹿堂治,

  鶴嗚治,

  灕沅治,

  葛墤治,

  庚除治,

  秦中治,

  真多治,

  昌利治,

  隸上治,

  涌泉治,

  椆梗治,

  北平治,

  本竹治,

  蒙秦治,

  平蓋治,

  雲臺治,

  儘口治,

  後城治,

  公慕治,

  平岡治,

  主簿治,

  玉筍治,

  北郁治。

  三十六數

  三十六洞天

  霍童山閩之寧德,

  東嶽泰山在魯,

  南嶽衡山衡陽,

  西嶽華山秦之華陰,

  北嶽恒山在趙

  中嶽嵩山洛陽,

  峨媚山在蜀,

  廬山潯陽,

  四明山越之明州

  陽明山越之會稽,

  太白山秦之長安,

  鍾陵山即豫章之遐齡,

  太溈山刑之醴陵,

  潜山吴之龍舒,

  鬼谷山吴之信陽,

  武夷山閩之崇安,

  玉筍山江右之清江,

  華蓋山浙之永嘉,

  蓋竹山天臺之黃巖,

  都嬌山普寧,

  白石山廣之容州,

  勾漏山廣之容州,

  九疑山荊期道州,

  洞陽山荊之長沙,

  幕阜山楚之鄂州,

  大酉山荊之辰州,

  金庭山越之平郊,

  麻姑山江右之建昌,

  仙都山浙之縉雲,

  青田山浙之青田,

  鍾山金陵,

  良常山金陵之句容,

  紫蓋山楚之當陽,

  天目山浙之餘杭,

  桃源山荊之桃源,

  金華山浙之金華。

  七十二數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秦之終南,

  蓋竹山天臺之黃岩,

  青遠山廣之黃陽,

  逍遙山即豫章之遐齡,

  石磕山浙之天臺,

  東仙源浙之臺州,

  青嶼山東海中,

  郁木洞江右之新淦,

  赤水山西梁國,

  丹霞山江右建昌,

  君山岳陽之洞庭,

  桂源閩之建陽,

  靈墟山浙之天臺,

  沃州山越州,

  天姥岑越州,

  若耶溪越州,

  金庭山明州,

  馬嶺山廣西之柳州,

  天光壇在廣,

  洞真墟楚之長沙,

  清壇山楚之岳陽,

  鵝羊山楚之長沙,

  陶公山南海之璚州,

  洞真山秦之長安,

  洞靈源楚之衡陽,

  三皇井浙之瑞安,

  爛柯山衡州,

  芹溪閩之建陽,

  龍虎山江右之信陽,

  靈山江右之信陽,

  泉源山廣之惠陽,

  西山源浙之天臺,

  閤皂山江右之清江,

  始豐山江右之劍江,

  金精山江右之寧都,

  東白源洪都,

  缽池山在楚,

  論山金陵之丹陽,

  毛公壇安吴,

  鷄籠山金陵之歷陽,

  桐柏山蜀之忠州,

  平都山蜀之忠州,

  綠羅山荊湖桃源,

  彰觀山楚之醴陵,

  南田山東海生洲,

  大面山蜀之青城,

  虎溪山江右之潯陽,

  元辰山江右之星渚,

  馬跡山金陵之丹徒,

  善卷洞楚之武陵,

  玉峰河中府,

  藍水秦之藍田,

  德山荊胡之武陵,

  天目山吴之歷陽,

  商山商州,

  張公洞吴之常洲,

  漁湖洞越之明州,

  中條山晋之河中,

  司馬海山天臺之北,

  綿竹山蜀之綿江,

  甘山濟陽,

  瑰山漢陽,

  金城山古限成,

  雲山楚之武岡,

  北部山洛陽,

  武當山楚之均州,

  女几山蜀之三峽,

  少室山洛陽之鄧州,

  廬山江右之潯陽,

  玉瑁山山接蓬萊,

  抱福山在廣之湟川,

  安山在遐荒越裳之域,昔為中國郡,有刺史主之,各街其境,報為福地無取。

  醮獻祭品章

  按《通靈秘要》,醮獻祭物,名,開列于後:

  白鵲脯蘑菰,桑蛾,

  猴脯香蕈,

  鷄脯木耳,

  白象脯蓮子,

  白馬脯款冬花,

  龍脯麥教,

  鹿脯牛膀子,

  海中電脯大黃,

  山堵脯蓊菜,

  知腸脯車前子,

  林中馬髓脯酸棗,

  芽中脯山裹紅,

  水中魚脯若蓮菜,

  蒼薹脯百合,

  白脯樟柳,

  地脯莒蒲,

  山鹿脯麋鹿,

  細鱗,

  油蜜餅子,

  大牢牛,

  少牢羊,

  天酒泉水。

  大羹

  肉汁也。不和,無盥梅也。太古初變腥,但煮肉而飲其汁,未知調和,後人祭也既重古,故但盛肉汁,謂之大羹。

  玄酒

  凡祭祀之時陳列酒尊,玄酒在三酒之上,是玄酒之尚,謂尊尚其古,設尊在前也。

  鬱曾

  周人尚其灌,用鬱皂合也,真陰達於淵泉,灌以珪璋,用玉氣也。

  芻狗

  祭天禱雨之物也,三代以前有之。其食用皆與世俗同,止酒、荼、椒花酒、屠蘇酒、千日酒、千里酒、豆腐,皆是道門所始。

  酒

  《黃帝內傳》曰:王母會帝于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全液流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然黃帝時已有矣。但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

  屠蘇酒

  屠蘇,《博雅》云:孫思邈庵名,謂屠絕鬼氣,蘇省人魂故也。孫真人始之。食與椒花酒同

  椒花酒

  《歲時記》:元日進椒花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走,延年益壽,進酒次第,以年老少為先。

  千日酒

  劉玄石從中山沽千日酒,一醉千日。

  千里酒

  梁劉杳曰:桂陽陳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醉,自鄉始。

  茶

  周昭王時,老子出函谷關,令尹喜迎之於家,首獻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後世俗凡客至家者,必先獻茶,此其始。茗者,茶也。一日茶,二日檟,三曰蔎,四日茗,五日荈。

  豆腐

  淮南王得飛騰變化之道,鍊五金成寶,化八石為水,得草木制化之理,乃作豆腐。其時長安豆一斗值千錢。今世之齋素者,皆用之,其詩曰:舉家學得淮南衛。後世人喫豆腐,自淮南王始之。

  龜桃

  黃帝祀天以緬為龜桃,以表仙家之獻撰也。後世凡齋醮者,皆用之,自黃帝始也。

  壽旦慶毒

  錢鏗于堯壽旦之日獻香,雉羹一,手帕一,為堯慶壽,堯封鏗為彭城君後世人生辰遞手帕慶壽自此始。

  是書之作也除章聞

  天闕表陳

  南極凡下士有刊行是書者悉免過愆記功一級於本命數上增壽一紀福昌三世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下卷 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