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50

卷一百四十九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
  宋 樂史 𢰅
  隴右道一
  秦州
  秦州天水郡舊上邽縣今理成紀縣禹貢雍州之域所謂西傾朱圉鳥䑕至於太華是也周以前為西戎地至孝王時其地始為秦邑按秦本紀云造父之後有非子好馬善養息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續嬴氏祀按徐廣云今天水隴西縣秦亭是也至厲王時西戎反王室殺非子之曽孫秦仲其長子曰莊公伐西戎破之宣王乃復秦仲為西垂大夫及幽王為西戎所殺莊公子襄公將兵救周有功平王賜襄公岐豐以西之地故春秋時為秦國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此為隴西郡漢武帝分隴西置天水郡為六郡之一也王莽末隗囂據其地初即據平襄後即保冀縣為此地建武中平後更名天水為漢陽郡故地道記云漢陽有大坂名曰隴坻亦曰隴山是也至靈帝中平五年分貊道立南安郡魏黄初中分隴右為秦州因秦初封也兼立涼州領郡國十理於此以為重鎮蜀漢時諸葛亮引兵至南安漢陽皆應亮是也西晉又分其城為天水略陽二郡之地後魏亦為略陽郡至隋開皇初廢郡為州煬帝初廢州為郡唐武徳二年平薛舉改置秦州仍立總管府管秦泯洮疊文武成康蘭宕扶等十二州秦州領上邽成紀秦嶺清水四縣四年分清水置下邽六年廢邽州以清水來屬八年廢文州以隴州來屬其年又廢伏州以伏羌來屬九年於伏羌廢城置鹽泉縣貞觀元年改鹽泉縣為夷賔二年省夷賔縣六年省長川縣十四年督秦城渭武四州治上邽十年廢秦嶺縣開元二十二年縁地震移治於成紀縣之敬親川天寶元年改為天水郡依舊都督府督天水隴西同谷三郡其年復還治上邽乾元元年復為秦州祿山反陷入吐蕃大中三年八月鳳翔節度使李玭收復今理於成紀縣元在舊州南一百里皇朝為雄武軍節度使
  元領縣五 今六 并四寨
  成紀 隴城 清水
  大潭 本良恭大潭二鎮合為一縣
  長道成州割出 天水新置
  二縣廢
  上邽廢為鎮 伏羌為寨
  州境
  東西四百一十里 南北一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二千一百里 東至南京一千六百六十里 東至長安八百里 東至隴州三百里西至渭州三百里 東至成州四百三十里
  北至原州五百里 西南至成州三百里
  東北至原州四百七十五里 西北至會州五百一十里
  
  唐開元户二萬四千八百二十七皇朝户主
  一萬九千一百四十四客二萬四千百七十
  
  風俗
  天水隴西六郡良家子以才力選焉君子有勇而無義即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即為盜故此隴右數郡人俗質木不恥寇盜
  姓氏
  天水郡七姓 權 趙 尹 莊 龍 狄
  
  人物
  李廣隴西成紀人 孫陵 趙充國 段㑹宗
  薛夏 楊阜諫明帝著倡被綾半袖 姜維天水人仕蜀官至大將軍 唐狄仁傑天水人相則天追封梁公 李適字子至隴西成紀人 權徳輿天水人相徳宗 李程隴西人 李逢吉隴西人 李石隴西人文宗相
  土產
  麝香 龍鬚席 芎藭 馬 石斛
  成紀縣舊六鄉今三鄉本漢舊縣也屬天水郡續漢書郡國志云成紀屬漢陽郡漢陽即天水郡也古帝庖犧氏所生之地 瓦亭川水源出縣東瓦亭山水經云西南流歴僵人岐 顯親故城漢為縣廢城南縣東南 羅谷水從大岳山流來今流入於州入夕陽河隴城縣東北一百二十六里舊五鄉今四鄉本漢隴縣即略陽道屬天水郡後漢改天水曰漢陽續漢書郡國志略陽道屬漢陽郡有街泉亭是也按十三州志略陽在郡東六十里即故冀城也魏黃初中改為隴城以縣𨽻之八年廢文州縣來屬貞觀三年省長川縣并入唐末廢後唐長興三年於歸化鎮復置 瓦亭山在縣東北二百里即漢末隗囂使將牛邯所守之地其山亦入今平涼郡界有水經成紀縣過大隴山亦曰隴首山在溪北 漢略陽道廢城在今縣西北 河陽縣故城漢置縣亦在河之西北故曰河陽 街泉亭俗名漢街城在縣東北六十里漢立街泉縣以屬天水郡即三國時蜀將馬謖為張郃所敗之處 大陽山在縣東北五十里有冶銀務
  清水縣東北一百二十五里舊五鄉今三鄉本漢舊縣地天水郡晉太康地志云清水屬略陽郡按其地即秦仲始所封為附庸於此地又周地圖記云成帝和平五年分略陽置清水郡尋廢至永安三年移於天水城唐武徳四年置邽州於清水六年廢邽州以縣來屬祿山亂陷入吐蕃至大中二年始收復勅此縣緣郡城未置權𨽻鳳翔府後唐長興元年移置於上邽鎮即今理所也 小隴山經邑界隴山之事具在隴州 箭簳谷妯娌水出焉去縣六十里下合白砂川入天河 廢上邽縣舊十六鄉本邽戎地秦伐邽戎而置縣屬隴西郡後屬漢陽郡晉太康記屬天水郡後魏以避太武諱改為上邽隋開皇初復為上邽縣唐天寶中陷入吐蕃大中初收復為鎮今為清水縣理所嶓冢山山海經云嶓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江經嘉陵故有嘉陵江之稱經閬中有閬中江之號郭璞云嶓冡山在武都氐道縣南梁州記云漢水發源隴西之氐道縣嶓冡山南漢志云西縣禹貢嶓冡山西漢水所出後漢志亦云西縣有嶓冡山郡國志云上有異草花名骨容若食之無子 渭水西自伏羌縣界流入注水經云渭水又東出岑峽入新陽川逕新陽下城南溪谷赤蒿二水並出南山東北入渭渭水又東與新陽崖水合即隴水也東北出大隴山 段谷水源出縣東南山下蜀志姜維為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衆即此谷也 馬池水源出縣西南嶓冡山開山圖云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水經注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里謂之龍淵水言神馬出水事同徐吾來淵之異故有池馬之號昔刺史張彛得馬頭骨長三尺即此也 始昌城一名西城按城即漢為西縣地也今廢在西南
  天水縣西七十里管七鄉古縣也秦川記郡前有河水冬夏無増減取此名縣唐末廢後唐長興三年以南冶縣鎮置縣界無山有水一派北流入長道縣界
  長道縣西一百二十七里舊四鄉今二鄉本漢上祿縣地後魏分上禄置長道縣於縣置天水郡隋開皇十八年改天水為漢陽郡又改漢陽縣為長道縣屬成州按成州圖舊有長道漢陽上禄等四縣以吐蕃侵擾百姓流移並廢為鎮唐咸通十三年以成州奏人户歸復土田漸濶却置長道縣今屬秦州 祁山在縣東十里有城極嚴固按開山圖云漢陽西南有祁山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蜀志後主建興六年諸葛亮身率諸軍攻祁山即此也山有高樓高涉二神毎嵗郡邑祀之 南岈北岈二岈萬有餘家諸葛亮表言祁山縣去沮五百里有人萬户瞻其邱墟信為殷矣即謂此周地圖記其城漢時所築也鹽官水在縣北一里自天水縣界流來 石堡在縣南十八里高一百丈上有石城中有一石井深一丈四時水湛然故老傳云昔人避難居此開其井飲之不竭人却漏其水又穿鑿不得其水脈大潭縣西一百二十八里二鄉本良恭大潭兩鎮皇朝乾徳元年合二鎮立大潭縣於上木竹谷即今治伎兩山在縣西南六十里連成州界 十八盤山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今有十八盤路在 濁水從長道縣界大潭舊鎮入階州 清水在縣南七十里從蕃界流來合濁水入階州 人頭崖在良恭舊鎮南五里去縣九十五里其崖象人頭 廢伏羌縣本周冀戎之地秦伐冀戎而置縣焉漢書理地志云冀縣屬天水郡西晉大始元年雍州隴西南安天水略陽武都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七郡立為秦州於冀縣是後魏移於上邽改此為當亭縣隋大業二年改當亭為冀城縣武徳初立為伏州仍於伏羌城置伏羌縣八年罷伏州以伏羌縣來屬唐天寶元年後陷吐蕃皇朝建隆三年秦州上言吐蕃尚波于等進約伏羌縣地因以舊城置寨 朱圉山在縣西俗名曰巖山漢書地理志云天水冀縣有朱圉山在縣南梧中聚土地十三州志朱圉有石鼔不擊自鳴鳴則兵起 邽山在縣東南 落門谷水在今縣西龍馬泉源出縣西北平水地下渥洼沙作龍馬之狀
  長老相傳毎春夜放牝馬飲此泉水自然懷孕生駒初無毛不能起以氊裹之經數月内生毛至三嵗與大宛馬略同 平襄城漢縣也屬漢陽郡在今縣南百三十里故襄戎之邑也 大像在廢縣東一里石崖上有大像一軀長八尺自山頂至山下一千二百三十丈有閣道可登
  成州
  成州同谷郡今理同谷縣禹貢梁州之域古西夷地周省梁州故入雍至戰國千畝戎羌氐居之後為白馬氐國又按史記西南夷傳曰自莋以東北居長以什數冉䮾最大在蜀之西自冉䮾皆氐𩔖今州南八十里有山曰仇池其險固即白馬氐之處又按范曄後漢書云河地方百頃左右悉白馬氐秦逐西戎遂統有其地昭王三十八年隴西郡晉武帝時氐豪楊定擁衆仇池稱藩於晉求割天水之西縣武都之上縣為仇池郡置於歴城其地遂為楊氏所據至後魏廢帝元年改武都為南秦州西魏改為成州至隋末州廢置漢陽郡唐武徳元年復置成州領上禄長道潭水三縣貞觀元年以潭水屬巖州又割廢康州之同谷縣來屬州治即楊難當所築建安城也天寶元年改為同谷郡乾元元年復為成州自至徳之後為吐蕃侵擾百姓流散諸縣並廢為鎮咸通十三年人户漸復却置成州并縣又割長道縣屬尋州梁開平初改為汶州後唐同光初復舊仍於栗鎮亭置栗亭縣今理同谷縣
  元領縣三 今二
  同谷 栗亭新置
  一縣割出秦州
  長道入秦州
  一縣舊廢
  上禄
  州境
  東西九十里 南北一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二千二百八十里 東至西京一
  千八百六十里 東至長安一千里 東至
  鳳翔府驛馬四百五十里 西南至良恭縣
  至巖州五百八十里 南至武州三百三十
  里 北至秦州四百三十二里 東南至興
  州三百四十七里 西南至武州三百四十
  五里 東北至秦州三百里 西南至渭州三百八十六里
  
  唐開元户四千七百二十七皇朝户主三千七百六十客五千八百八十
  風俗
  與鳳州同每耕耘之時即鳴鼓唱歌以樂之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麝香 羚羊角 狨皮
  同谷縣舊三鄉今三鄉本漢下辨道地屬武都郡後魏定仇池正始中於此置廣業郡領白石栗亭二縣恭帝後元元年改為同谷縣 鳳凰山注水經云廣業郡南鳳凰溪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漢世有鳳凰栖其上故謂之鳳凰臺其山蓋亦因此為名 同谷川州治之地
  栗亭縣東五十里二鄉本栗亭鎮地後唐清泰三年六月秦州置栗亭縣 栗亭川縣治之地 廢上禄縣本漢舊縣屬武都郡東晉屬仇池郡宋分西山五羌為十二部由是郡邑成焉隋初為蒼泉縣煬帝改蒼泉為上禄復漢舊名也 仇池山辛氏三秦記云仇池山上有頃池平如砥其南北有山路東西絶壁萬仞上有數萬家一人守道萬人莫向山勢自然有樓櫓却敵之狀東西二盤道可七里上有岡阜泉源史記謂秦得百二之固西晉末為氐楊茂搜所據立宫室囷倉皆為板屋乃氐之所治於此今謂之洛道是也 雷牛山 泥公山五仙山三山歴邑界
  儀州
  儀州理華亭縣本西戎之界秦隴之地鳳翔之邊鎮後魏普泰元年築城置鎮以搤蕃戎之路唐為神策軍後唐同光元年改為義州周顯徳六年置華亭縣於州郭皇朝乾徳二年割秦隴三鎮之地置安化縣太平興國二年改為儀州避御名
  領縣二
  華亭 安化
  州境
  東西五十五里 南北七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八百里 東至西京一千四百五十里 北至長安六百里 東至鳳翔崇信縣九十里 東南至隴州九十里 北至渭州九十里 西南至秦州約五百里隔隴山原無直路 東北至涇州一百四十里内隔鳳翔崇縣及宫坂嶺 北至長安鎮四十里次至新制勝闗城
  
  舊户無籍
  風俗
  人以騎射為事
  人物無
  土產
  貢賦 弩弦
  地接隴山節氣常晩至仲夏花木始開不產絲蠶惟與西戎傳易為利
  華亭縣二鄉周顯徳六年置以華亭鄉為名 隴山在縣西二十五里 望仙山在縣西北二十里 爛柯山在縣北一十五里 秦胡亥陵在縣東南三十里乾湫原上 秦長城在州城内有恬䝉冢
  安化縣西九十里四鄉皇朝乾徳二年割秦隴三鎮之地置西北蕃十里 龍馬山在縣東一十里 隴山在縣西十里接蕃界及連崆峒山
  太平監
  太平監秦州之境内元有銀冶八務皇朝太平興國三年升為太平監冶大賈務門外並不轄鄉里無四至八到分三務為監管之冶所
  元領務八 今領十九
  大賈務所冶都監官主之務五
  大賈務 白石上務 白石下務
  夾箭務 里谷務
  臨金務北至監一百里分監官一員主之管八務臨金務 寨南務 碎石務
  黃蘖務 床谷務 子路務
  青陽務 篚園子務
  小泉務正南去鎮九十里北至蕃界一里分臨監官一員主之管六務
  小泉務 董城務 牛池務
  西谷務 椀子堡務 隔瀍務
  
  皇朝管諸務内主客一千三百九十七
  課利
  每年收錢銀共三萬二千八百四十八貫兩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