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291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龍門山 太公望 四海神 延娟 齊桓公 晉文公 鄭繆公 晉平公 齊景公 妒女廟 伍子胥 屈原 李冰 土羊神 梅姑 秦始皇 觀亭江神 宛若 竹王 劉向 何比乾
下一卷 

龍門山 编辑

  禹鑿龍關之山,亦謂之龍(「龍」原作「門」,據明抄本改)門。至一空岩,深數十里,幽暗不可復行。禹負火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色犬,行吠於前。禹計行十餘里,迷於晝夜,既覺漸明,見向來豕犬,變為人形,皆著玄衣。又見一神人面蛇身。(蛇身二字原缺。據許本補。)禹因與之語。仙即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於此圖之側。禹問曰:「華胥生聖子,是汝耶?」答曰:「華胥是九(「九」原作「孔」,據明抄本改。)江神女,以生餘也。」乃探玉簡以授禹。簡長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時之數,使度量天地。禹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授簡披圖,蛇身之神,則羲皇之身也。(出《拾遺錄》)

太公望 编辑

  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見有一婦人甚麗,當道而哭。問其故,婦人言曰:「我東海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文王夢覺。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風暴雨去者,皆西來也。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出《博物志》)

四海神 编辑

  武王伐紂,都洛邑。明年陰寒,雨雪十餘日,深丈餘。甲子平旦,五丈夫乘馬車,從兩騎,止王門外。師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曰:「大夫在內,方對天子。未有出時,且進熱粥,以知寒。」粥皆畢,師尚父曰:「客可見矣。五(「五」原作「可」,據明抄本改。)車兩騎,四海之神,與河伯風伯雨師耳。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顓頊、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風伯雨師,請使謁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於殿上,謁者於殿下門內,引祝融進。五神皆驚,相視而歎。祝融等皆拜。武王曰:「天陰乃遠來,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謹來授命。」顧敕風伯雨師,各使奉其職也。(出《太公金匱》)

延娟 编辑

  周昭王二十年,東甌貢女,一曰延娟,二曰延娛。俱辯麗詞巧,能歌笑,步塵無跡,日中無影。及王游江漢,與二女俱溺。故江漢之間,至今思之,乃立祠於江上。後十年,人每見二女擁王泛舟,戲於水際。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間。或以時鮮甘果,彩蘭杜包裹之,以沈於水中。或結五色綵以包之,或以金鐵係其上,乃蛟龍不侵。故祠所號招祗之祠。(出《拾遺記》)

齊桓公 编辑

  齊桓公游於澤,管仲御。公見怪焉。管仲云:「澤有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朱冠。見人則拜其首而立,見之者殆霸乎?」公曰:「此寡人之所見也。」(出《莊子》)

编辑

  桓公北征孤竹,來至卑耳之溪十里,見人長尺,而人形悉(人形悉原作立人則。據明抄本改。)具。右祛衣,走馬前。以問管仲,管仲曰:「臣聞登山之神有餘兒者,長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而登山之神見。走前導也。祛衣前有水也。右祛示從右涉也。」至如言。(出《管仲子》)

晉文公 编辑

  晉文公出,有大蛇如拱,當道。文公乃修德,使吏守蛇。守蛇吏夢天使殺蛇,謂曰:「蛇何故當聖君道?」覺而視之,蛇則臭矣。(出《博物志》)

鄭繆公 编辑

  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人面鳥身,素服,而狀方正,繆公大懼。神曰:「無懼,帝厚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若國昌。」公問神名,(「名」原作「明」,據明抄本改。)曰:「予為勾芒也。」(出《墨子》)

晉平公 编辑

  晉平公至澮上,見人乘白驂八駟以來。有狸身而狐尾,去其車而隨公之車。公問師曠,師曠曰:「狸身而狐尾,其名曰首陽之神。飲酒於霍太山而歸,其逢君於澮乎,君其有喜焉!」(出《古文瑣語》)

齊景公 编辑

  齊景公伐宋,過泰山,夢見二人怒。公恐,謂泰山之神。晏子以宋祖湯與(「與」原作「興」,據明抄本改。)伊尹,為言其狀,湯皙容,多髭鬚,伊尹黑而短,即所夢也。景公進軍不聽。軍彀毀,公恐,乃散軍不伐宋。(出《物異志》。明抄本作出《博物志》)

妒女廟 编辑

  并州石艾、壽陽二界,有妒女泉,有神廟。泉瀵水深沉,潔澈千丈。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俗傳妒女者,介子推妹。與兄競,去泉百里,寒食不許斷火,至今猶然。女錦衣紅鮮,裝束盛服。及有取山(「山」原作「仙」,據明抄本改。)丹百合經過者,必雷風電雹以震之。(出《朝野僉載》)

伍子胥 编辑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於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鮧魚皮裹吾屍,投於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自是自海門山,潮頭洶高數百尺,越錢塘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餘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廬州城內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餘丈,食頃乃定。俗云:與錢塘江水相應焉!(原缺出處。黃本作出《錢塘志》)

屈原 编辑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白日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恒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楝葉及五色絲,皆汨羅水之遺風。(出《續齊諧記》)

李冰 编辑

  李冰為蜀郡守,有蛟歲暴,漂墊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為牛形,江神龍躍,冰不勝。及出,選卒之勇者數百,持強弓大箭,約曰:「吾前者為牛,今江神必亦為牛矣。我以太白練自束以辨,汝當殺其無記者。」遂呼吼而入。須臾雷風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鬥於上。公練甚長白,武士乃齊射其神,遂斃。從此蜀人不復為水所病。至今大浪衝濤,欲及公之祠,皆瀰瀰而去。故春冬設有鬥牛之戲,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數千家,邊江低圯,雖甚秋潦,亦不移適。有石牛,在廟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驚潰。冰神為龍,復與龍鬥於灌口,猶以白練為志,水遂漂下。左綿、梓、潼,皆浮川溢峽,傷數十郡。唯西蜀無害。(出《成都記》)

土羊神 编辑

  隴州汧源縣,有土羊神廟。昔秦始皇開御道,見二白羊鬥,遣使逐之,至此化為土堆。使者驚而回。秦始皇乃幸其所,見二人拜於路隅。始皇問之,答曰:「臣非人,乃土羊之神也。以君至此,故來相謁。」言訖而滅。始皇逐令立廟,至今祭享不絕。(出《隴州圖經》)

梅姑 编辑

  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廟。生時有道術,能著履行水上。後負道法,夫怒殺之,投屍於水。乃隨波漂流,至今廟處。巫人常會(「會」原作「令」,據明抄本改。)殯斂,不須墳葬,即時有方頭漆棺在祠堂下。晦望之日,時見水霧中,曖然有著履形。廟左右不得取魚射獵,輒有迷徑溺沒之患。巫云:「姑既傷死,所以惡見殘殺。」(出《法苑珠林》)

秦始皇 编辑

  秦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所出處。傳云:「時有神能驅石下海。陽城十一山,今盡起立,嶷嶷東傾,如相隨行狀。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秦始皇於海中作石橋,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於神,求與相見。神云:「我形丑,約莫圖我形,當與帝會。」始皇乃從石橋入三十里,與神相見。帝左右有巧者,潛以腳畫。神怒曰:「帝負約,可速去。」始皇即轉馬。前腳猶立,後腳隨崩,僅得登岸。(出《三齊要略》)

觀亭江神 编辑

  秦時,有中宿縣千里水觀亭江神祠壇。經過有不恪者,必狂走入山,變為虎。中宿縣民至洛,及路,見一行旅,寄其書曰:「吾家在觀亭廟前,石間懸藤即是也。但扣藤,自有應者。」乃歸如言,果有二人從水中出,取書而淪。尋還云:「江伯欲見君。」此人不覺隨去。便睹屋守精麗,飲食鮮香,言語接對,無異世間也。(出《南越志》)

宛若 编辑

  漢武帝起柏梁台以處神君。神君者,長陵女,嫁為人妻。生一男,數歲死。女悼痛之,歲中亦死。死而有靈,其姒宛若祠之。遂聞言:宛若為主,民人多往請福,說人家小事,頗有驗。平原君亦事之,其後子孫尊顯。以為神君力,益尊貴。武帝即位,太后迎於宮中祭之。聞其言,不見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營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時,數自禱神。神君乃見其形,自修飾,欲與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責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潔,故齋戒祈福。今欲為淫,此非神明也。」自絕不復往,神君亦慚。及去病疾篤,上令禱神君。神君曰:「霍將軍精氣少,命不長。吾嘗欲以太一精補之,可得延年。霍將軍不曉此意,乃見斷絕。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衛太子未敗一年,神君乃去。東方朔娶宛若為小妻,生子三人,與朔俱死。(出《漢武故事》)

竹王 编辑

  漢武帝時,有竹王興於(「於」原作「有」,據明抄本改。)豚水。有一女子浣於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去,聞有聲,持破之,得一男兒。及長,遂雄夷濮,氏竹為姓。所損破竹,於夜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嘗從人止大石上,命作羹。從者曰:「無水。」王以劍擊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後唐蒙開牂牁,斬竹王首。夷獠威怨,以竹王非血氣所生,求為立祠。帝封三子為侯。及死,配父廟,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出《水經》)

劉向 编辑

  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說開闢以前。向因受《五行洪範》之文,辭說繁廣,向乃裂裳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教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餘略授子焉。」向子歆,從向授其術,向亦不悟此人也。(出《王子年拾遺記》)

何比乾 编辑

  汝南何比乾,通律法。元朔中,公孫洪闢為廷尉右平,獄無冤民,號曰何公。徵和初,去官在家。天大陰雨,晝寢,夢有客車騎。覺而一老嫗年八十餘,頭盡白,求寄避雨。雨方甚,而嫗衣履不濡。比乾異之,延入座。須臾雨止,嫗辭去,出送至門。跪謂比乾曰:「君先出自后稷,堯至晉有陰德,及公之身,當繼公一人。今天賜策,以廣公子孫。佩印綬者,當隨簡。」長九寸,凡百九十板。以授比乾曰:「子孫佩印綬者,當隨此算。」嫗東行,忽不見。比乾年五十八,有六男,後三歲,復生三男。徙平陵,八男去,一子留。常祭嫗如東行,及終,遺令東首。自比乾已下,與張氏俱授靈瑞。累世為名族。三輔舊語曰:「何氏策,張氏鈞也。」(出《三輔決錄》)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