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部二 太平御覽
卷七百八十二.四夷部三
四夷部四 

東夷三 编辑

编辑

《後漢書》曰: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倭王居邪馬台國,樂浪郡徼去其國萬二千里,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與朱崖、儋耳相近,故其俗多同。土宜禾稻麻紵蠶桑,知識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其山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鵲。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髮,屈紒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并以丹朱坋身,《說文》曰:坋,塵也。音蒲頓切。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宇,父母兄弟異處,惟會同男女無別。飲食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其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眾。國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餘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犯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族。其死者,停喪十餘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而等類就歌舞為樂。灼骨以為卜,用決吉凶。行來渡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若在塗吉利,則雇以財物;如病疾遭害,以為持衰不謹,便共殺之。

《魏志》曰:倭國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舊百餘小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令使譯所通共三十國。從帶方至倭,循海岸水行,曆韓國,從乍南乍東到其北岸拘耶韓國七千餘里,至對馬國戶千餘。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四百餘里,地多山林,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又南渡一海一千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置官與對馬同,地方三百里,多竹木叢林,有三千許家,亦有田地。耕田不足食,亦行市糴。又渡海千餘里,至未盧國,戶四千,濱山海居,人善捕魚,水無深淺皆能沉沒取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有千餘戶,世有王,皆統屬女王。帶方使往來常止住。又東南至奴國百里,置官曰先馬觚,副曰卑奴母離,有二萬餘戶。又東行百里,至不彌國,戶千餘,置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離。又南水行二十日,至於投馬國,戶五萬,置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又南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至耶馬台國,戶七萬,女王之所都,其置官曰伊支馬,次曰彌馬叔,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其屬小國有二十一,皆統之女王。之南又有狗奴國,男子為王,其官曰狗石智卑。狗者,不屬女王也。自帶方至女國萬二千餘里,其俗,男子無大小皆黥面文身。聞其舊語,自謂太伯之後;又云自上古以來,其使詣中國,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地,謂之恭敬。其呼應聲曰噫噫,如然諾矣。

又曰:倭國本以男子為王。漢靈帝光和中,倭國亂,相攻伐無定,乃立一女子為王,名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自謂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以婢千人自侍,惟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其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守衛嚴峻。景初三年,公孫淵死,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言帶方郡,求詣天子朝見,太守劉夏送詣京師。難升米致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詔書賜以雜錦釆七種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之屬,付使還;又封下倭王印綬。女王死,大作冢,殉葬者百餘人。更立男王,國中不伏,更相殺數千人。於是復更立卑彌呼宗女台舉,年十三,為王,國中遂定。其倭國之東,渡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也。又有朱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倭國四千餘里,又有裸國。墨齒國,復在其南,船行可一年至。

《南史》曰:倭國風俗不淫,男女皆露髻。富貴者以錦繡雜釆為帽,似中國胡公頭。晉安帝時,有倭王贊遣使朝貢。宋武帝永初二年,詔曰:「倭王贊遠誠宜甄,可賜除授。」文帝元嘉二年,贊又遣使奉表獻方物。贊死,弟珍立,遣使貢獻,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詔除安東將軍、倭國王。珍又求除正倭洧等十三人平西徵虜冠軍號,詔并聽之。自此朝貢不絕。至順帝升明二年,倭王武遣使上表言:「自昔祖禰躬擐甲冑,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徵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陵平海北九十五國,王道融泰,廓士遐畿,累葉朝宗,不愆於歲。道過百濟,裝飾船舫,而句麗無道,圖欲見吞。臣亡考濟,方欲大舉,奄喪父兄,使垂成之功,不獲一簣。今欲練兵,申父兄之志,竊自假開府儀三司,其餘咸各假授,以勸忠節。」詔除武使持節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至齊建元中,及梁武帝時,并來朝貢。

《北史》曰:隋開皇二十年,倭王姓何每,字多利思比孤,號河輩雞彌,遣使詣闕。上令所司訪其風俗,使者言:「倭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天明時出聽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務,云『委我弟』。文帝曰:「此大無義理。」於是訓令改之。王妻姓雞彌沒官,有女六七百人,名太子為利歌彌多弗利。

又曰:倭國內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義,次小義,次大禮,次小禮,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員無定數。有軍尼一百二十人,猶中國牧宰。八十戶置一伊尼翼,如今里長也。十伊尼翼屬一軍尼。

又曰:倭國男子服飾,衣裙襦,其袖微小,履如屨形,漆其上,系之腳。人庶多跣足。不得用金銀為飾,故時衣橫幅,結束相連,而無縫頭,亦無冠,但垂發於兩耳上。至隋時,王始制冠,以錦彩為之,以金銀鏤花為飾。婦人束發於後,亦衣裙襦,裳皆有襈。縴竹聚以為梳,編草為荐,雜皮為,裘,緣以雜文皮。

又曰:倭國兵有弓矢、䂎斧,漆皮為甲,骨為矢鏑。雖有兵,無徵戰。其王朝會必陳設儀仗。其國樂戶,戶可十萬。俗殺人、強盜、及奸皆死;盜者計贓酬物,無財者沒身為奴,自余輕重或流或杖。每訊冤獄,不承引者,以木壓膝;或置小石於沸湯中,令所競者探之,云理曲者即手爛;或置蛇甕中令取之,云曲者即螫手。人頗恬靜,罕爭訟,少盜賊。樂有五弦琴笛。男女多黥面、文身。沒水捕魚。無文字,惟刻木結繩。後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知卜筮,尤信巫覡。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戲、飲酒。其餘節略與華同。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戲。氣候溫暖,草木冬青,土地膏腴,水多陸少。以小環掛鸕鶿項,令入水捕魚,日得百餘頭。俗無槃俎,藉以槲葉。性質直,有雅風。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悅者即為婚。婦入夫家,必先跨火,乃與夫相見。婦人不淫妒。死者斂以棺槨,親賓就尸歌舞,姜子兄弟以白布制服。貴人三年殯,庶人卜日而瘞。及葬,置尸船上,陸地牽之,或以小輿。

又曰:倭國有阿蘇山,其石無故火起接天者,俗以為異,因行禱祭。有如意寶珠,其色青,大如雞卵,夜則有光。新羅、百濟皆以倭為大國,多珍物,并仰之,恆通使往來。

又曰:隋大業三年,倭國王多利思比孤遣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不悅,謂鴻臚卿曰:「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倭國。王遣小德何輩台,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後十日,又遣大禮歌多毗,從三百餘騎刺郊勞。既至彼都,其王與世清來貢萬物。此後遂絕。

《唐書》曰:倭國土風頗類新羅。貞觀五年,遣使獻方物。太宗矜其道遠,敕所司無令歲貢。又遣新州剌史高袁仁持節往撫之。袁仁無綏遠之才,與王子爭禮,不宣朝命而還。至二十二年,又附新羅,奉表以通起居。

日本國 编辑

《唐書》曰:日本國者,倭國之別種也。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或云: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或云:日本舊小國,并倭國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實對,故中國疑焉。

又云:其國界東西南北皆數千里,西界、南界咸至大海,東界、北界有大山為限,山外即毛人之國。長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來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中國戶部尚書。冠進德冠,其頂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錦為腰帶。真人好讀經史、解屬文,容止溫雅。則天宴之於麟德殿,授司膳卿,放還本國。

又曰:開元初,日本國遣使來朝,因請儒士授經。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就鴻臚寺教之。乃遺玄默闊幅布,以為束修之禮,題云「白龜元年」,調布人亦疑其偽為此題。所得錫齎,盡市文籍,泛海而還。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仕歷左補闕。儀王友衡,留京師五十年,好書籍,放歸鄉,逗留不去。

又曰: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遣使來朝,留學生橘免勢、學問僧空海。元和元年朝貢,使判官高階真人上言:「前件學生藝業稍成,願歸本國,便請與臣同歸。」從之。開成四年,又遣使朝貢。

《南海經》曰:南倭、北倭屬倭國,在帶方東大海中,以女為王。其俗零結衣服,無針功,以丹朱塗身,不妒忌,一男子數十婦。

紵嶼人 编辑

《外國記》曰:周詳泛海,落紵嶼。上多紵,有三千餘家,云是徐福僮男之後,風俗似吳人。

蝦夷國 编辑

《唐書》曰:蝦夷國,海島中小國也。其吏須長四尺。尤善弓矢,插箭於首,令人戴觚而立,數十步射之,無不中者。顯慶四年十月,隨倭國使入朝。

 四夷部二 ↑返回頂部 四夷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