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為善法第五十二

“真人前,天下之人凡有幾窮乎?”“何謂也?”“謂平平無變,人有幾迫窮乎?”“所窮眾多。”“其所窮,獨無有名字邪?”“不可名字也。”“子未知也。天下之人有四窮。”

“何謂也?”“謂子本得生於父母也,既生,年少之時,思其父母不能去,是一窮也。適長,巨大自勝,女欲嫁,男欲娶,不能勝其情欲,因相愛不能相離,是二窮也。既相愛,即生子,夫婦老長,顏色適不可愛,其子少可愛,又當見養,是三窮也。其子適巨,可毋養身,便自老長不能行,是四窮也。

四窮之後,能得明師,思慮守道尚可。高才有天命者或得度,其次或得壽,其次可得須臾樂其身,魂魄居地下,為其復見樂。”

“何謂也?”“地下得新死之人,悉問其生時所作為,所更,以是生時可為,定名籍,因其事而責之。故事不可不豫防,安危皆其身自得之也。真人慎之,見此誡耶?”“唯唯。天師乃敕以不見之言。”“然,所以敕教子者,見子常有善意,恐真人懈倦,故明示敕之耳。”“唯唯。”

“真人今學,以何自期乎?”“以年窮盡為期。”“善哉子誌,可謂得道意矣。然凡人行,皆以壽盡為期,顧有善惡盡耳。”

“何謂也?願聞之。”“然,守善學,遊樂而盡者,為樂遊鬼,法復不見愁苦,其自愁苦而盡者為愁苦鬼,惡而盡者為惡鬼也。此皆露見之事,凡人可知也,而人不肯為善,樂其魂神,其過誠重。”

“何謂也?”“人生乃受天地正氣,四時五行,來合為人。此先人之統體也。此身體,或居天地四時五行。先人之身,常樂善無憂,反復傳生,後世不肖,反久苦天地四時五行之身,令使更自冤死,尚愁其魂魄。是故愚士不深計,不足久居也,故令欲使其疾死亡,於其死不復恨之也。精神但自冤憐,無故得愁恚於此下士。是故古者大賢聖,深計遠慮知如此,故學而不止也。

其為人君者,樂思太平,得天之心,其功倍也,魂神得常遊樂,與天善氣合。其不能平其治者,治不合天心,不得天意,為無功於天上,已到終,其魂神獨見責於地下,與惡氣合處。是故太古上聖之君,乃知此,故努力也。愚人不深計,故生亦有謫於天,死亦有謫於地。”

“可駭哉!弟子愚暗,不欲聞也。”“善哉!子既來學,不欲聞此,即且努力為善矣。”“唯唯。天師處地,使得知天命,受教敕深厚,以何得免於此哉?”“善乎!子但急傳吾書道,使天下人得行之,俱思其身,定精念,合於大道,且自知過失所從來也,即承負之責除矣。天地大喜,年復得反上古而倍矣。”“善哉善哉!”

“行,辭小竟,真人努力勉之,異日復來。”“唯唯。”“得書詳思上下,學而不精,名為惚恍。求事不得無形象,思念不致精神,無從得往。”“善哉善哉!”

右天師誡人生時不努力卒死尚為魂神得承負之謫

◎分解本末法第五十三

“真人前,子既來學,當廣知道意,少者可案行耶?多者可案行耶?”“然,備足眾多者,可案行也。”“噫!子內未廣知道要意也。今天,一也,反行地二。其意何也?今地,二也,反行人三,何也?”“愚生願聞其相行意”。

“然,夫地為天使,人為地使,故天悅喜,則使今年地上萬物大善。天不喜悅,地雖欲養也,使其物惡。地善,則居地上者人民好善,此其相使明效也。故治亂者,由太多端,不得天之心,當還反其本根。

夫人言太多,而不見是者,當還反其本要也,乃其言事可立也。故一言而成者,其本文也;再轉言而止者,乃成章句也;故三言而止,反成解難也,將遠真,故有解難也;四言而止,反成文辭也;五言而止,反成偽也;六言而止,反成欺也;七言而止,反成破也;八言而止,反成離散遠道,遠復遠也;九言而止,反成大亂也;十言而止,反成滅毀也,故經至十而改,更相傳而敗毀也。

夫凡事毀者,當反本。故反守一以為元初。是故天數起於一,十而終也,是天道自然之性也。是故古者聖人問事,初一卜占者,其吉兇是也,守其本也,乃天神下告之也;再卜占者,地神出告之也;三卜占者,人神出告之也;過此而下者,皆欺人不可占,故卦數則不中也,人辭文多則不珍。”

“善哉善哉!今緣天師常哀憐其不及,願復更乞一言。”“平行。”“數何故止十而終?”“善哉!子深執知,問此事法。然,天數乃起於一,終於十,何也?天,初一也,下與地相得為二,陰陽具而共生萬物。始萌於北,元氣起於子,轉而東北,布根於角,轉在東方,生出達,轉在東南,而悉生枝葉,轉在南方,而茂盛,轉在西南,而向盛,轉在西方,而成熟,轉在西北,而終。

物終,當更反始,故為亥,二人共抱一為三皇初,是故亥者,核也,乃始凝核也,故水始凝於十月也。壬者,任也,已任必滋日益巨,故子者,滋也,三而得陰陽中和氣,都具成而更反初起,故反本,名為甲子。

夫天道生物,當周流俱具,睹天地四時五行之氣,乃而成也,一氣不足,即輒有不足也,故本之於天地,周流八方也,凡數適十也。真人寧解知之不乎?”

“唯唯,善哉善哉!誠受厚恩。”“子勿謝也。”“何乎?”“夫師弟子功大重。比若父母生子,不可謝而解也。”

“何謂也?”“父母未生子之時,愚者或但投其施於野,便著土而生草木,亦不自知當為人也。洞洞之施,亦安能言哉?遂成草木。及乃得陰陽相合,生得成人,何於成草木乎哉?

夫人既得生,自易不事善師,反事惡下愚之師,乃教人以惡,學入邪中,或使人死滅,身尚有余罪過,並盡其家也。人或生而不知學問,遂成愚人。夫無知之人,但獨愁苦而死,尚有過於地下,魂魄見事不得遊樂,身死尚不得成善鬼。

今善師學人也,乃使下愚賤之人成善人,善善而不止,更賢;賢而不止,乃得次聖;聖而不止,乃得深知真道;守道而不止,乃得仙不死;仙而不止,乃得成真;真而不止,乃得成神;神而不止,乃得與天比其德;天比不止,乃得與元氣比其德。

元氣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氣而生,德乃復覆蓋天地八方,精神乃從天地飲食,天下莫不共祭食之,尚常恐懈,不能致之也。是至善師生善弟子之功也,寧可謝不乎?”

“可駭哉!愚生觸忌諱,過言耳。”“何謙不置?真人也。行,覺子使知可謝不耳。”“唯唯。”

右分解本末終始數父子師弟子功要文

◎樂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

“真人前,凡人之行,君王之治,何者最善哉?”“廣哀不傷,如天之行最善。”“子言可謂得道意矣,然治莫大於象天也,雖然,當有次第也。”“何謂也?愚生勤能一言,不復再言也,唯天師陳之耳。”

“然,凡人之行,君王之治也,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汲汲若渴,乃後可也。其次莫若善於樂成,常悒悒欲成之,比若自憂身,乃可也。其次莫若善於仁施與,見人貧乏,為其愁心,比若自憂饑寒,乃可也。其次莫若善為設法,不欲樂害,但懼而置之,乃可也。其次人有過,莫善於治而不陷於罪,乃可也。其次人既陷罪也,心不欲深害之,乃可也。其次人有過觸死,事不可奈何,能不使及其家與比伍,乃可也。其次罪過及家、比伍也,願指有罪者,慎毋盡滅煞人種類,乃可也。

夫人者,乃天地之神統也。滅者,名為斷絕天地神統,有可傷敗於天地之體,其為害甚深,後亦天滅煞人世類也。為人先生祖父母,不容易也,當為後生者計,可毋使子孫有承負之厄。是以聖人治,常思太平,令刑格而不用也。所以然者,乃為後生計也。今真人見此微言耶?”“唯唯。”

問:“帝王諸侯之為治,何者最善哉?”曰:“廣哀不傷,如天之行最善。”“夫治,莫若大象天也,雖然,當有次第。”“何謂也?”“夫人最善莫如樂生,急急若渴,乃後可也。其次樂成他人善,如己之善。其次莫若人施,見人貧乏,謂其愁心,比若憂饑寒,乃可也。其次莫若設法,但懼而置之可也。其次人有大罪,莫若於治,不陷於罪過,乃可也。其次人有過觸犯,事不可奈何,能不使及其家與比伍,乃可也。其次罪及比伍,願指有罪者,慎無絕嗣也。人者,天地神明之統,傷敗天地之體,其為禍深矣。無為子孫承負之厄,常思太平,以消刑格也。”

“真人前。”“唯唯。”“真人真人,不及說乎?但引謙耶?一言之!”“然吾統乃系於地,命屬昆侖。今天師命乃在天,北極紫宮,今地當虛空,謹受天之施,為弟子當順承,象地虛心,敬受天師之教,然後至道要言,可得□□□□□□□。無有師弟子之義,但名為交□□□□□□其才,是名為亂學不純也。□□□□□□□□敕教,使道不明,一是一非,其說不可傳於為帝王法,故不敢有言不也。”

“何謙!吾願與真人共集議之為善,亦無傷於說也。□□□□也。何乎?”“生有先後,知有多少,行有尊卑,居有高下。今吾可說,不若天師所雲也。小人之言,不若耆老之睹道,端首之明也。天師既過覺愚不及之生,使得開通,知善惡難之,何一卒致也,願毋中棄,但為皇天後土。”“然,今既為天語,不與子讓也。但些子悒悒常不言,故問之耳。”“不敢悒悒也,今見天師說,積喜且駭。”“何也?”“喜者,喜得逢見師也;駭者,恐頑頓學不遍而師去也。今欲問汲汲,常若大渴欲得飲。”“何乎?”“願得天師道傳弟子,付歸有德之君能用者。今陰陽各得其所,天下諸承負之大病,莫不悉愈者也。”“善哉!子之言也。詳案吾文,道將畢矣。次其上下,明於日月,自轉相使。今日思行之,凡病且自都除愈,莫不解甚,皆稱嘆喜。”“唯唯。”

右治所先後復天心訣師弟子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