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妝鈿鏟傳
◀上一回 第一回 出三綱奇男降生 鑽雲道遺留讖語 下一回▶

  卻說充金山下出三綱村,有一人姓弓,名長兩。其父弓伯子,草號「夾榆頭」,原是莊農起家。他承了先世所遺妝鈿鏟一把,置有萬貫家產,卻無兒子。他妻看經好善,背著弓伯子,這裡蓋堂廟,那裡修寺院,濟急恤貧,齋僧飽道,大約一年也捕三五十金,有此積行,後來果然產生一男。其像貌甚是醜陋,一個捫著頭,模糊臉,照前不顧後的眼,今年張開、來年合不上來的嘴,不緊的手,超大步的腳。一生下來之時,他父將他的身子用尺子量了一量,不多不少,看看的兩尺長,所以名為弓長兩。

  及長至五六歲,他父一日引他在門前頑的,有一道士到門上,一見弓長兩,便曰:「此子不應在紅塵住腳,到有一了精光之緣。」其父尋問根由,那道士說:「天道昏暗暗的,人事黑漫漫的,豈是易見得?亦豈是易說得?我留《頌子》,以為此子後日之驗罷了。」寫云:

    非有為有,道無是無。

    無則非有,有則非無。

    知無不無,雖無亦有。

    知有不有,雖有亦無。

    終歸一空,是為淨了。

  道士寫完,遂遞與弓長兩之父。弓長兩之父接過來,遂問道士曰:「老師從何處來?是何道號?」道士曰:「我是從苦海鑽雲洞裡來的。當初我一出門修行之時,我即將塵世間事,一切丟得清清的,一心攀上苦海去了。修到如今,修成個丟清祖師。」言罷而去。

  弓長兩之父,亦不解《頌子》上的意思,將道士之言。一一說與他妻,亦把《頌子》遞與他看了。他妻沉吟了半晌。乃猜疑說:「咱這個孩子,後日或有個功名。或成仙了道,或破壞家業,我終不曉的是怎麼說哩。語云:但行好事,草間前程,憑他怎麼看,他只成個人就罷。」弓長兩之父也就將《頌子》高高抬擱起了。

  松月道士曰:天生奇男兒,像貌真罕稀。起做弓長兩,卻非無憑無據。可腦那苦海鑽雲的道扒,無故的留《頌子》。夫妻疑猜胡打算,豈料是敗家緣的讖語!

  江湖散人曰:苦海道士何處來?自名丟清實哀哉。特來留下一《頌子》,恰與長兩種下災。

◀上一回 下一回▶
妝鈿鏟傳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