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姜氏秘史
◀上一卷 卷五 全書終

壬午四年春正月甲申朔,都指揮葛進帥兵渡滹沱河,遇靖難兵,戰不利,奔還真定。丙申,省杭州府昌化縣丞、簿各一人。增置仁和、海寧二縣主簿各一人。

丁酉,增設各衛經歷知事一人,理刑。

置錦衣衛經歷,優給武學,設教授一人,啟中等十齋訓導各二人。革柳州永昌縣稅課局。置西安府同官縣金鎖送巡檢司。靖難兵拔兗州府鄒縣。

戊戌,靖難兵拔東平州,通判鄭華死之。

鄭華者,台州臨海人,洪武丙子貢士,丁丑進士。官行人,謫東平州判,將赴任,聞靖難兵至,時鄉人趙次進丞無錫,華以妻托之,馳至東平,力疾戰死。

庚子,靖難兵克汶上縣,遂攻濟陽縣,庠生高賢寧以書諫。城陷,教諭王省死之。

王省,字子職,吉水人。洪武壬子領鄉薦,明年詔免會試,命吏部次第擢用之。省以親老乞歸養,復以文學應徵。高廟親試稱旨,例當殊擢,自稱才薄學疏,親老乞便,遂授浮深教諭。尋丁外艱,赴,改睢陽。八年,改濟陽。靖難兵至濟陽,省為遊軍所獲,從容引譬,辭義慷慨,眾舍之。省乃升明倫堂,召諸生謂曰:「若等如此,當如何名?明倫堂今日且都不說,祇說君臣之義一節如何?」遂大哭,諸生亦哭,遂以頭觸堂柱而死。後有司立祠學宮院祀之。

高賢寧者,濟陽人,建文中國子生。文廟兵至濟南,城未下,以箭書射城中,使亟降。時賢寧適在城中,乃作《周公輔成王論》射城外,請罷兵。未幾城下,賢寧被執,文皇帝曰:「此作論秀才耶,好人也!」欲官之,固辭。其友紀綱勸令就職,賢寧曰:「君是學校棄才。我食稟有年,不可也。」綱言於上,全其志而遣之。後卒,年九十有七。棄才云者,以綱被黜庠生也。

癸卯,革荊州府鬆滋縣、襄陽府穀城縣、兗州府魚臺縣、福州府連江縣四稅課司。丙午,增設金華、蘭溪二縣主簿各一人。

丁未,革保定府神州、辰州府漵浦縣、彰德府武安縣、鳳翔府寶雞縣、太原府寧鄉縣、平陽府浮水縣、敘州府高縣、西安府耀州。

庚戌,靖難兵攻沛縣,守備指揮王顯迎降,知縣顏環、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皆死之。

環,字伯瑋,以字行,吉安廬陵人,唐魯公之後,以賢良徵授徐州沛縣知縣。文廟舉兵靖難,所過郡縣皆歸附,環獨以死守會。曹國公李景隆出師,駐於德州,環率淮北民給軍餉,措畫有方,未嘗缺乏。辛巳六月,靖難師直搗濟寧,過沛,沛民竄匿,環招來之。九月,設沛豐軍民指揮司,集民壯五千人築堡備禦,尋調三千益前軍。壬午正月,靖難師駐沙河,二十二日攻沛。環遣縣丞胡先詣徐州告急,而度不能支,頂送其子有為使歸,且告之曰:「當還家白太太,子職勿克盡矣!」題察院壁曰:「太守諸公鑒此情,只因國難未能平。丹心不改人臣節,青史誰書縣尹名。一木豈能支大廈,三軍空擬築長城。吾徒雖死終無憾,望采民謠達聖明。」夜二鼓,師入東門,指揮王顯迎降,環冠帶升堂,南面拜,大哭曰:「臣無以報國矣!」乃自經死,時年五十。其子不忍去父,復還,已死矣,遂自刎以從。俄擒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至,亦死之。縣丞胡先收環父子屍,葬南關,題曰「顏公墓」。正統初,監察御史彭最巡邑,詢諸戶部主事致仕孟式,得其葬處,令有司起墳,立祠祀之。

靖難兵入蕭縣,知縣鄭恕死之。

鄭恕,台州仙居人,由訓導舉升直隸徐州蕭縣知縣。靖難師至,力拒焉,被擒,死時年五十六。二女當配,亦死之,子濂、湜、侄皆從坐。恕之戮也,在壬午八月十七日云。仙居建祠祀恕及其二女,春秋祭之。

癸丑,革東昌府臨清縣臨清閘。靖難兵次徐州,城守不下。置四川英武前衛。何福、陳暉、平安帥師追靖難兵,次於濟寧,盛庸次於淮河。

刑部尚書侯泰督運通濟寧。

泰,字順懷,南和人,累官刑部尚書。靖難師起,泰主抗禦之策。壬午二月,運糧至濟寧諸郡。五月復運糧至淮安,京師已告急。六月赴京,行至高郵,被執,七月十二日就戮。弟敬祖、子玘尋坐死。

蘇州府知府姚善以郡兵入衛京師。

善,字克一,湖廣安陸州人。初姓李,後復今姓,居魚寶。為人志行純篤,學識高遠。為書生時,遍讀書,所曰「待旦軒」,會稽唐之淳為之銘。善工詩,與唐相唱和。洪武中,由鄉舉歷祁門丞,同知廬州、重慶,所至有能聲。三十年,擢同知蘇州。初,上以吳民薰染夷俗,僭靡違法,明法以齊之,囂者或更籍,持短長,賊譎蜂起,號難理。善洞達政體,周悉人情,張弛寬密,各協事宜。每數造諸郡賢哲,考治道,商界民生休戚,俗尚淳漓,以期消息自革。由是吏民頗尚禮義,轉稱大治,為列郡最。隱士王賓獨居陋巷,善往候見,舍車躬詣門。賓問為誰,應曰:「姚善。」乃開門延語,及賓報謁面府門,再拜而去。善自邀還,辭曰:「非公事不敢入也。」又將候韓奕,避入太湖,善歎曰:「韓先生可謂名可得聞,畫不可得而見也。」己卯,靖難師起,善畫策勤王,與有勞焉。壬午,京師平,時黃子澄朝廷索之急,避於善所,約與航海。善曰:「在公則可,在善則不可。善守土之臣,當與城存亡。」子澄去,竟仗節而死。其見危致命,節義可稱云。長子節發戍賀千戶所,幼子繼兒蘇州隨母給配,保兒、頂兒送工部習匠。善以壬午六月二十一日逮問,七月十一日就戮,時年四十三。又考之《太宗實錄》,云燕師日迫,建文與方孝孺用漢破七國之策,貶齊、黃於外。善言於朝曰:「有文武才略可以扶顛濟危者,反置之散地不用。今事狼狽,須急召之。」詢其姓名,不對;再三詢之,則曰:「於今人才豈有過於黃太卿哉!」遂復召二人,不至。則是善嘗在朝也,然其詳不可考矣。正德丙子,巡撫都御史秦金祀之鄉賢祠。

二月丙寅朔。己未,增置蘇州府推官一人。丙寅,論征伐功,榜於德州,升賞有差。雲南左衛副千戶關慶升楚雄衛指揮使。

辛未,改瓊州府寧遠縣藤橋巡檢司為臨川巡檢司。癸酉,革沔陽景陵縣僧會司。

甲戌,革鳳陽府太和縣、延安府宜君縣、鞏昌府寧遠縣、太原府崞縣、潼川州安岳縣四稅課司。

乙亥,改田州府向武縣、都康州直隸廣西布政司,革武林縣,以其地附富勞縣,改隸向武州。丙子,改福州府古田縣穀口巡檢司為水口巡檢司。丁丑,革邵武府泰寧縣道會同。

己卯,省楚雄府稅課司副使一人。更定品級階勳。

尚書為特進資政上卿,侍中資政卿,侍郎資政亞卿,郎中資政中大夫,員外讚政大夫,給事中嘉正中士。三月甲申朔。丙戌,革廣平府廣平縣、真定府趙州二稅課司局。

靖難兵自徐州趨宿州。

丁亥,革武昌嘉魚縣、辰州府辰溪縣,濟南府齊河、長清、肥城、新城、新泰,萊蕪六縣,兗州府巨野、東阿二縣,肇慶府陽江縣,凡十一稅課局。

丁酉,右副總兵都督平安帥師次淝河,擊敗靖難兵,復戰不利。

時安部下胡騎指揮火耳灰素驍勇,及北兵敗,持肖直趨文廟,不敢有加,欲執之,北兵童信引兵射之,蹶其馬,遂降。而復與安戰,安敗績。丙午,改九江府德化縣龍開河鎮巡檢司為瑞昌縣白石巡檢司。

增設西安府稅課司副使一人。改封遼王於荊州府,遂之國。

遼東都指揮帥兵圍薊州,指揮李廣以城降,指揮孫通拒之。北平都指揮陳賢以靖難兵來救,諸軍退送,移師圍保定,不克。遣監察御史魯鳳詔使靖難兵。

靖難兵日迫,朝廷議遣使致書罷兵,無敢行者。風韶獨請,至軍前不納,鳳韶取竹通節入書,鼓風達之,亦不報,既而歸第。鳳韶,江西廬陵人。四月甲寅朔。

丙辰,省重慶府棋江縣訓導二人。

靖難兵次□□,文廟及諸軍戰。自是諸軍及靖難兵按綴行守,互戰不已。庚午,省徽州府永豐倉、池州府、太平府豐積倉副使一人。

革永昌府道州永明縣、郴州桂陽縣、平陽府吉州、大同府沁水縣、廣州府增城縣、嘉定州犍為縣、烏蒙府稅課局。省烏撒、曲靖二府稅課司副使一人。

己巳,置撫州府臨川縣、壇林宗仁縣、□棱宜黃縣止馬、廣信府貴溪縣南津四巡檢司。庚午,總兵官何福帥師次於小河,敗靖難兵。

時上欲還,朱能諫止。小河之戰,指揮同知徐□深入陷陣,連殺十餘人,敵亦辟易莫敢當。忽大風塵起,軍亂,猶奮槊直呼曰:「男兒當於死中求生。」會馬蹶,沒於陣。初,太宗起兵,置勇士一軍自將,皆才力過人者,而徐與焉。永樂初,贈驃騎將軍都指揮使。右見《抑庵文集》。

遼東諸軍復圍保定,積四十日,不克引還。

都督韓觀帥兵次於保定三臺,及靖難兵□都指揮丁□帥師次於小保定縣,靖難兵遂戰,大敗,觀軍還,敗績。辛未,革龍江關副使二人。丙子,何福次於汴河,及靖難兵大戰。丁丑,至齊眉山,復戰。

洪武中,有道士題其門曰「滅煙」,知府聞而從之。至是,靖難兵駐高平坡日,亭午攻城,貴人來覘,以門榜報,文皇大恐,拔營而去。觀此革命之際,豈人謀哉。

丁丑,置雲南府祿豐縣儒學。庚辰,葉蕃寇保寧千戶所,陷之。辛巳,靖難守將敗韓觀於安州西南,及山西右護衛軍。

壬午,靖難兵及諸軍戰於靈壁,悉破營寨,諸軍大敗,執左副總兵陳暉、右副將軍總兵平安,總兵官何福宵遁。

於是文廟慰勞備至,遣將費瓛送暉、安於北,暉中道逸去,不知所終。安後掌北平都司印,後文廟登極,語北平使曰:「平保兒尚在耶?」安遂自經。

五月癸未朔。

戊子,省鳳陽府泗州廣濟倉、廬州府六安州軍儲倉、廣德州和豐倉、臨江府豐儲倉、袁州府永豐倉、吉安府大有倉各副使一人。革貴州都司及福建閩清縣、平陽府汾西縣三稅課司。

靖難兵次泗州,指揮周景以城降。壽州千戶劉源以城降。

辛卯,省泉州府永春縣、興化府興化縣、辰州府辰溪縣各丞簿一人。靖難兵渡淮,都督盛庸敗走,遂克盱眙縣。壬辰,靖難兵據鐵裏寨,及都督韓觀軍戰,大敗。

丙申,置慶陽府靈州巡檢司。遣京衛官軍操戰。戊戌,靖難兵次三河,諸軍迎戰,敗績。

張本,字致中,東河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擢揚州府江都縣知縣。靖難兵及境,衛府皆已歸附,本猶率民治守具。其母曰:「此天命也,可違天以禍人乎!」遂率民詣軍門,朝事平,升知府。後官兵部尚書,宣德六年正月七日卒。

己亥,揚州衛指揮王禮謀叛,御史王彬、守將崇剛覺之,執禮繫獄;弟王宗誘指揮徐政作亂,遂執剛、彬。庚子,靖難兵至,禮迎降。

政係張勝故人。王彬字文質,東平人。革除中為御史。歲壬午,與指揮崇剛知之,執禮及其黨繫獄。五月乙亥,燕將都指揮吳王招諭揚州,禮弟宗與千戶徐政、張勝率舍人吳麟等數人出禮等於獄,執彬及剛,開門以降。惜彬之死狀無可考也。崇、剛鎮守楊州指揮,語見前。

今按,自建文初年,靖難師興,被執者無慮數十人,不止剛與彬而已。己卯懷來之戰,都指揮俞瑱;莫州之戰,都指揮潘忠、楊鬆;真定之戰,都督寧忠、都指揮劉遂;庚辰白溝河之戰,都指揮何清;滄州之戰,都督徐凱、程暹,都指揮俞琪、趙滸、胡原、李英、張傑;德州之掠千戶蘇瓛;東昌之襲都指揮唐化;辛巳滹河之戰,都指揮鄧戩、陳鵬;真定之圍,都指揮朱榮;定州之戰,都指揮花英、鄭琦、王恭,指揮詹忠;壬午渡衡水,則指揮賈榮;拔東平則指揮詹景;拔汶上則都指揮薛鵬;渦河之戰則胡騎都指揮林帖木兒;淮河之戰則守將丁良、朱彬,都督陳暉、馬溥、徐真,都指揮孫成、指揮王貴等一百八十餘人。及彬與剛見執,則勢已不支矣。又有守將陶銘、胡觀、先鋒孫林、都指揮袁宇、房昭、葛造、何福,皆力戰有功,未嘗被執也,其戰跡與死狀皆未悉,姑備書其姓名以俟知者補之。

靖難兵趨鳳陽渡淮,知府徐安守之,不克。

安,寧波人。洪武中舉人才,官知山東濟南府,後調鳳陽。至是,靖難兵謀自揚州趨南京,微服間道從靈壁出鳳陽。安知之,折浮橋絕舟楫以守,竟獲一漁舟而濟。後上正大統,罷安,放歸田里,年餘舉遺逸,有司以安姓名上,遂得復仕。居數載,鳳陽諸戚里奏安不體朝廷親親大義,庇護細民,奪還莊業。上始怒曰: 「朕昔猶有所困,況若曹乎!」逮安至,謫戍雲南。

辛丑,靖難兵次六合縣,諸軍與戰,敗績。

壬寅,靖難兵次高郵,守備指揮王傑出降,遂以黃旗入城招諭,城中軍民悉降,於是沿江郡縣多降。甲辰,省襄陽府上津、竹山及房山縣儒學訓導各三人。

諸軍至骷髏,□□遇靖難兵,大潰。徵鳳陽府種馬赴京,次大柳樹驛,遇靖難兵,奪之。

遣刑部侍郎金□、禮部侍郎黃觀、園子監祭酒張顯宗、翰林院修撰王叔英等徵兵於江西等處。

《兵部貼黃冊》有朱進,係常州人,跟金侍郎往江西,六月被南昌左衛百戶□□□縛送京。

張顯宗,汀州寧化人。少喪父,其母黃守志教之。洪武辛未進士第二人,授編修,升太常寺丞。建文中,自國子監祭酒升工部右侍郎,往江西招集壯丁,募民出粟。太宗即位,顯宗及江西布政使楊璉、按察司房安、僉事呂升並為軍卒執,告其罪,釋之不誅,謫戍興州。顯宗有文學,多著述,惜其功名不終。於一時皈附之臣,有政事者如大理卿虞謙、侍郎徐宗實,文學者如侍講王景、司業張智、修撰李貫輩,難免於罪咎,然文廟未嘗重之。顯宗後起為交趾布政。

謙字伯益,金壇人,建文中任杭州知府。永樂初,召為大理寺左少卿。詔天下勤王。寧波知府王璉以海舟入衛京師。

璉字器之,莒州日照人。學通經史,長於《春秋》。初任教授,謫遠方。洪武末以賢能薦,授寧波知府。清儉律己,平易近民,杜私謁,革吏弊,政教兼舉。璉自奉儉約,一日見饌有魚肉,大怒,命撒而瘞之,號「埋羹大守。」惟痛繩武人之不法者,以故軍衛銜之。靖難兵進,方造船航海勤王,為軍衛縛之,往京師請罪。上問造舟何為,對曰:「由海趨瓜州以截來路耳。」上義而釋之,得還田里。故鄞人黃潤玉《四明文獻錄》稱云:「獨於軍衛痛抑奸貪,卒罹橫逆。」又讚曰:「富貴不淫,患難奚恤,神明其心,終始一德。」蓋指此云。

六月癸丑朔,靖難兵次浦子口,諸軍迎戰,敗之。高煦至,復戰,諸軍不利。帝遣都督陳瑄率水軍往援,瑄以舟師逃降。靖難兵次於江上,都督盛庸會軍南岸禦之。

時戰敗,文廟欲還,適高煦帥兵至,文廟撫其背曰:「兒當再戰,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爾為太子。」於是高煦殊死戰,竟敗諸軍。

乙卯,靖難兵以陳瑄舟師渡江,盛庸力戰,敗績,遂次於江上。帝遣魏國公徐輝祖、開國公常升等分道禦之,諸宦官喧然謂不如避位,有竊寶敕出見文廟者,李景隆已令金川門守卒解甲,而宮中火起矣。

◀上一卷 全書終
姜氏秘史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