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論
作者:李亦民
1915年12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新青年/卷1

 

今天下問題之最大者。莫“安全”兩字若也。四年以來。維持現狀之政象。一以是為指歸。帝制論興。至以籌安標黨會之名。 “非是不足以策安全。”即其揭櫫之根本義。反對者流。又為種種危言以相抗。群言糾紛。而各以安全為鵠。則初無二致。然則安全者。殆國論之中心也歟。

  趨安避危。人類公有之性向也。國家建設之目的。即以保持安寧秩序。為其初步。 [ 國家之目的本不止此特不可不以保持安寧為基礎以進圖發展向上政治學者之通說也]吾人之進路。誠以遠大之安全為指歸。詎不甚善。第見夫吾國社會之所謂安全。與世界全般所愛重之安全。其內容確有商榷衡量之餘地。世界全般所愛重之安全。為自求生存發達。而以人力積極求之者。吾人所嗜樂之安全。非有所謂目的。只任其自然。而以消極承受之。故同稱安全也。人得之。足以資生存長養。吾居之。反足以自斃。是推論安全之真面目。與吾人所需於安全之真效能。為今日所不容已者也。

  安全者。吾人對於現在或將來事象。想像其狀態。用以與危險對稱者也。依人間性向。爬剔其內容。可得兩義。 (一)外界事物。不妨害吾人生存活動。斯可謂狹義之安全。 (二)外界事物。不妨害吾人滿足慾望之活動。斯可謂廣義之安全。本義既定。則進述生存活動與滿足慾望之活動。而安全之範圍自明。吾人所嗜樂者。是否真正之安全。亦即不言而喻。

  德儒修謨拉就人間行為。述其內部剌戟之衝動。通為六種。就中以自己保存、及交接之衝動。為經濟生活及全社會組織之出發點。斯說也。與吾國飲食男女。人生大欲之說。先後同孚。東西學界。已公認之而據為定論者也。而謂自己保存之衝動。其最顯著者。即為飢渴之欲。以次及於寒暑風雨。及外界暴力之防禦。凡直接所以保存其生命之行為。又以自己為目的。而與自然界所有競爭。並一切勞動。皆以此衝動為其根因。交接之衝動。即兩性相求之欲。一切蕃植子孫。及親族關係。皆緣此生理自然快感而生。德儒哈托勒氏。謂自己與家族。寫像上常相連合。而不可分離。此與吾國文語。身家並稱之理。亦無二致。此兩種衝動行為。在進化論者。即名之為生存競爭。蓋生存者。不限於本身。大部分為種族生死之關係。此固進化論者所明言也。為圖生存而從事於競爭之狀態。即名之為生存活動。設外界事物。有妨害此活動者。則吾人之生存。直接或間接必減少其分量。或自此斬絕焉。於此。吾人精神上肉體上。胥感痛苦。而恐怖臲屼之印象。遂起於吾人之腦中。自心理上懸擬此恐怖之對象而稱之。即為危險。反是則安全也。慾望滿足。為所有人間行為之目的。非獨經濟行為為然。此又一般學者之定論也。慾望之內容。不外快苦之感情。使吾人轉眼於外界。摸索、探求、商量。以脫離痛苦。享受快樂之心界現象。故曰慾望者。因外界之接觸。欲驅除不快。增進幸福之必然性也。 [語本修謨拉]吾人既被迫於快苦之感情。必利用外界事物。以達於慾望之境。設外界事物。不為利用。反為之梗阻。即不至害其生存。而吾人之肉體及精神。立感當時之痛苦。或豫想將來之痛苦。腦海中兀起不安之象。亦事所必然者也。

  准上二義則安全之名詞。以不害吾人生存。阻吾人慾望為界說。生存與慾望。歷過去現在未來。而總續不巳者。安全乃吾人於一定之時間及空間。所經歷之境遇。吾人為生存及慾望而求之。決非以安全之現在一剎那間為止境也。故求安全者。當就身外事物。及將來事象。何者足以害生存。何者足以阻慾望。熟察而詳審焉。標準既定。然後儘吾力之所能到。以排去之。而安全之境乃見。徵之先民最初事業。如治洪水。驅猛獸。作兵器以遏暴亂。制五刑以詰姦宄。皆深感夫洪水猛獸。暴亂姦宄之足以害生存。阻慾望也。吾人居今日中國之社會。自述其生存條件。及慾望之程度。殆非至難之業。特立言至此。有一重大疑問。不能不先事解決者。即吾國人之慾望。是否與他國人相等是也。慾望之發展。本因所處境地。而不能一致。年來我國政局。固嘗以“歷史特性”“程度不及”兩種論據。為取消代議政治。搖撼共和國體之前矛。外人論評。亦嘗有不適新式政治之嘲諷。斯說而果確。則吾人在政治方面。即不能以所謂慾望。與世界人類並稱。蓋人類為政治動物。除最初步之慾望。為最小限度之自已生存外。大部分之慾望。常亙於政治方面。即不然者。亦必與之相關聯。吾人若政治方面而無慾望。則自根本不能據人類之通性以立論。吾所持安全論之根據。將全然動搖。然試就三尺童子而質之曰。汝非人類。則彼必不肯承。以我固方趾圓顱確為四千年文明華冑也吾。人既與異種民族同具有苦樂之感情。不能不受其剌戟。而轉眼於外界。以求去苦就樂之道。則慾望之進程。亦必與他人同其方向。所不同者。只先後程度之差耳。如得隴者且望蜀。吾則未至隴上。所望在隴。最終之目的。仍不能不及於蜀也。吾今言生存條件。及慾望程度。以“吾人亦人類”為基礎。而為之說曰。

  (甲)積極方面。之害於農事工作及營商。消極方面。無意外之暴力。攘奪吾人貨財及壽命。斯可於此範圍內安身命長子孫焉。此狹義安全之說也。

  (乙)吾人最遠之慾望為黃金世界。最近之慾望。為免於淘汰。因此慾望所從事之營業競爭。知識增進。不受意外之破壞及牽制。得以徇序進行。則吾人之生存發達。當有可期。此廣義安全之說也。

  由甲之說。但能保持現狀。不足以語進步。在古初時代。既已盡量享用之矣。且求生之情。禽獸所同具也。吾人既自以為萬物靈長。則今日所需安全之分量。決不止此。蓋國際種族間之競爭。已為吾人所深感。欲爭存於此競爭之漩渦。決不可故步自封。須取相當途徑。以求進步。然後可以立足。然則吾人需要安全之分量。至少以乙說為本位。今就乙款內容。略述其效能及價值。殆非無益之舉乎。

  吾人所述廣義之安全。其內容可與政治學家所稱之自由。同一理解。美人柏哲士之言自由也。謂個人而欲求一已之發達。達於至高之點。為社會國家謀至大之幸福。則非於一定範圍內。得以自由活動不為功。且自由活動者。又人類普通性中所具有之觀念也。其論法蘭西革命之最大目的也。謂為使人民握有憲法上之權力。以其所好之方法。各自求其幸福。且得憲法之承認。以保證其自由活動之權利。而享有此幸福者也。其論國家之目的。則曰國家欲確保民族天才之發達。不可不制定與個人以自由之製度。更不可不以憲法規定個人自治權之範圍。命政府不得侵害。且保護之。細繹前後所述各旨。則所謂免於淘汰。即吾人心目中之幸福與發達也。關於營業競爭。知識增進之所為。即吾人心目中之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也。有國家焉。為民族計。不許政府之侵害。且命保護之。著於憲法。即今茲所謂安全之保障。防止意外之破壞及牽制也。由是觀之。則安全之效能及價值為何如。西諺有之曰。 “不自由、毋寧死。”蓋視自由為所資以生息之空氣。不可須臾離者也。顧今日吾人所以視安全者則何如。自身所處之境遇又何如。廣義之安全無論矣。即現所執事之農工商。能無妨害乎。貨財及壽命。能無攘奪乎。吾知身受者必以為未能也。此而未能。汲汲以求其可能者。寧非至當之舉。特所以求之者。必設為左列之策問曰。

  宜如何而後農工商不受妨害。

  宜如何而後貨財壽命不受攘奪。

  宜如何而後免於淘汰。

  宜如何而後可以自由活動。

  宜如何而後安全有保障。不受意外之破壞及牽制。

  試問今之所謂求安者。於上列策問。有一焉。能為確當之解答乎。不問將來。但觀既往。惟見夫流行之安全說。非有心假託。即苟且目前而已。有心假託者。乃一時之幻象。非本論所欲言。而苟且目前。已成國民之根性。則致命之病源也。外人評吾國民之根性。謂為追求目前娛樂利欲之半開化民族。無遠大之目的。因是無進取敢行之精神。且無主義。無方針。萬事糊塗。苟偷目前之安樂。 [ 語見日人西山榮久所著中國大地理]斯言也。驟聆之。度無不怒為侮我者。然試一反躬自省。殆無半字失其根據。年來我民族淪陷於劣敗之境。實此種根性為之厲階。蓋一念苟偷。則萬事放任於自然。無人為無競進。遂使其自身立足之地。受自然事實之支配。每況愈下。而莫可挽回。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蓋苟安於目前者。其目前之境。必不可保此吾人當發深省者也。

  書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孟子曰。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敬姜曰。沃土之民不才。瘠土之民。莫不好義。此皆數千年以前。經驗有得之格言也。試就此語逐細推勘之。則我民之稍處順境者。絕無進取之思。其孜孜求善者。外界境遇。迫之使然。苟有一息之安逸。則暮氣乘之而入矣。故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則苟且偷安者。實我民族遺傳之惡根性。無可諱也。更就吾國社會事實考之。衣食住及社會交際。應自然之需要。不得不從事營求。於是乎有粒食。於是乎有火化。於是乎有布帛棟宇。以次及於刀貝文字政刑。而政治組織漸具。此等境界。在三四千年前。即已完全無缺。嗣後三四千年之歲月。直可謂無所改良。無所進步。此固徵之歷史而無事諱飾者。蓋粒食火化可以充飢。布帛可以適體。棟宇可以避風雨。貨幣可以通有無。文字可以達物情。政刑可以詰姦宄。而舉國上下。遂視為至安極樂。熙熙攘攘。絕無所用心於其間。以葬送此三四千年之長歲月。雖由儒家學說。壟斷思想界。有以阻塞之。而所以任其阻塞。不能抉破藩籬者。則偷安之根性。為之司命也。

  由前之說。尚得曰。社會事物。實足以供社會需要而有餘。但得年谷順成。國政清明。即有太平景象之可見。民殷物阜。萬國梯航。令人誌滿意足。猶人情物理之常。不足為先民病。至於今日。情見勢絀。以言夫國。則日促百里。以言夫民。則十室九空。較孟子所謂孤臣孽子之境遇。有過之。無不及也。果能困心衡慮。以出水火登衽席為職志。容或有收功之日。乃兩年以來。如醉如夢。習焉若忘。及帝制論興。或以維持現狀為理由。竊竊誹議。不知帝制固難以求安然。名共和而實帝制之現狀。豈終有安全之可言。又焉有維持之必要。實際之帝制則安之。名義之帝制則懼之。始終一苟偷之精神而已。

  不侫於此。非以討論帝制之得失。更非謂安全為社會所不需。特以此種苟偷之精神。處帝制足以召亡。處共知亦足以致敗。於安全之真義。見解未營。縱如何求之。終不能不得其反。即不然者。而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所成斯下。國人而以廣義之安全為志願也。結果或可得一息之安。若眼光僅及於目前狹義之安全。其結果非吾所忍言矣。

  求安全之道。蓋亦多矣。依歷史所詔。則英人之求安全也。始以大憲章。既以權利請願。法人之求安全也。以三次大革命。美人之求安全也。以八年戰爭。比人之求安全也。以背荷獨立。南美諸國之求安全也。以脫西班牙羈絆。德人之求安全也。以組織聯邦。日人之求安全也。以維新立憲。凡此諸般事實。其行動之目的。出於排除生命財產之危險者有之。出於競爭生存。排除進步之障礙。鞏固自由活動之範圍。而防止其破壞及牽制者。實居多數。即今次掀天動地之大戰爭。殺人盈千萬。耗費無紀極。其兩方之根本觀念。各認為“為生存而戰。”所以求其民族永久之安全。今日無量之犧牲。即異日安全之代價也。吾民族之感想則何如。安全云云。實人間無價之寶。決非可以坐享者。我民族顧欲以苟安代之耶。如其不然。非迅自確立其求安之意見不可。英人斯邁爾司嘗詔我矣。其言曰。凡不能確立其意見者。無勇氣而自儕於奴隸者也。吾同胞而果永墮於奴隸之劫運也邪。嗚呼悲夫。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9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