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寺人民送走了“瘟神”

安福寺人民送走了“瘟神”
宜昌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
1969年7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湖北省枝江县安福寺区,是一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疫区。从一九六六年冬天到现在,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展开了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

开展革命大批判,打一场“送瘟神”的人民战争 编辑

安福寺区处于丘陵地带,血吸虫分布在一条从南到北四十五华里长的玛瑙河沿岸。钉螺隐藏在沟、田、堰、垱、河滩里。旧社会,这里流传着一首悲惨的歌谣:“玛瑙河,玛瑙河,‘摆子’多,‘大肚子’窝。有女不嫁玛瑙河,孤儿寡母绝户多。”据十六个生产队调查,解放前十年死于血吸虫病者三百一十人,家破人亡三十二户。 解放后,安福寺人民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送瘟神》光辉诗篇的鼓舞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搞群众运动,消灭血吸虫病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后来,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湖北旧省委的代理人在血防战线上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这个区的血防工作搞得冷冷清清,广大贫下中农仍然处于血吸虫病的危害之中,生产建设也受到严重影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春雷震撼大地。广大贫下中农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他们狠揭狠批刘少奇、王任重之流在血防战线上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愤怒声讨了他们在血防工作中反对大搞群众运动的滔天罪行。通过革命大批判,广大贫下中农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决心化仇恨为力量,打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把危害人民的“瘟神”彻底埋葬。

一九六六年冬,一场“送瘟神”的人民战争打响了。在玛瑙河畔的灭螺工地上,三千多名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满怀革命豪情,英姿焕发,投入了紧张的灭螺战斗。

大战“君子湖”是这次灭螺歼灭战的缩影。“君子湖”是一个烂泥湖,杂草丛生,钉螺繁殖猖獗,群众叫它“钉螺库”。历年来,有些人“望湖兴叹”,毫无办法。在这次灭螺战斗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不怕天,不怕地,他们豪迈地说:“‘君子湖’中的钉螺和一切反动派一样,都是纸老虎,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填平“君子湖”。在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冷风刺骨的日子里,广大贫下中农怀着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豪情,脱掉衣服,卷起裤腿,跳进冰水烂泥里,就靠着一根扁担两只手,一把锄头两个筐,一锄锄,一筐筐,战天斗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彻底埋葬了“钉螺库”。

在大搞群众运动中,为了保证灭螺质量,区、社血防领导班子遵照毛主席“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的指示办事,在深入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区灭螺指挥部在同德五队选择了一口石渣堰作灭螺试点,经堰内“土埋”、“内帮”五次反复,大家并不灰心,及时总结经验,群策群力研究灭螺的办法。后来,贫下中农提出在“土埋”或“内帮”的灭螺过程中,加用扫帚清扫螺土的办法。这样,“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最后才彻底消灭了这口堰的钉螺。群众总结了保证灭螺质量的六句话:“突出政治,严肃认真,组合妥善,把好四关(挖土、挑土、运土、清扫螺土),分工负责,质量包干。”有效地保证了灭螺质量。

当一九六六年灭螺歼灭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在部分群众中滋长了“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了”的轻敌麻痹思想,区、社血防领导班子及时召开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会议,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教导,认识到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残余的钉螺如果不彻底消灭,就会“死灰复燃”,危害人民。于是,大家一致同意以大队或以公社为单位,组织灭螺巩固队,反复查螺灭螺,坚持“持久战”,把钉螺彻底埋葬。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查螺五字法:即细(认真细致)、深(深入检查,寸土不漏)、反(反复检查)、追(顺藤摸瓜,追根求源)、扩(扩大查螺范围,全面检查)。还创造了新沟铲草防止钉螺孳生的方法。群众的这些创造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它给了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专家路线”一记响亮的耳光!对巩固灭螺成绩起了很大作用。

一九六七年冬天,安福寺人民结合平整土地,逐步完善渠网化,大打灭螺扫荡战;去年冬天,他们坚持在新水系上,围歼残余钉螺。在每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以后,就由灭螺巩固队坚持反复斗争,什么时候发现钉螺,什么时候就地歼灭。

人是决定的因素 编辑

安福寺人民在灭螺战斗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把血防工作、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合理组织劳力,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灭螺工程的胜利进行。

起初,在部分干部思想上存在着“三斤棉,六斤油,粮食吃到秋接秋”,重粮食、轻血防的思想。他们认为,“搞大型水利建设收益快,可以多收粮食。搞灭螺,效果一时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在劳力安排上,强劳力上水库,上渡槽,弱劳力搞灭螺,能搞多少算多少。这种思想实际上反映了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血防工作、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的关系问题,也反映了要人还是要粮的问题。这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问题。于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广大贫下中农讨论。广大贫下中农学习了毛主席“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教导,又对照毛主席《送瘟神》光辉诗篇,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贫下中农是多么的关怀啊!”“重水利,轻灭螺的思想,实质就是要粮不要人,完全是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流毒。”大家反复分析人和粮的辩证关系,认识到要想要粮,首先要人,有了人,才有粮,只要粮,不要人,结果人、粮两空。经过学习讨论,大家得出结论:“既要人,又要粮,水利结合血防,优先安排血防。”灭螺所需劳力与水利用工统一安排,灭螺工与水利工实行同工同酬,保证大型水利建设与灭螺劳力统一安排。在具体安排上,每年八月份以前,组织农业、水利、卫生等有关部门与贫下中农共同进行勘探,确定施工计划,提出劳力安排意见,把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血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同时,根据农业季节特点,坚持农闲大干,农忙小干,巩固队常年干。农忙前抓好查病治病,农忙时抓好个人防护,使血防工作从胜利走向胜利。

巨大的变化 编辑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安福寺疫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旱、涝、瘟三害基本消灭了,人们健康条件改善了,自然面貌改观了,农业生产发展了。

现在,玛瑙河畔沟渠纵横,自流灌溉。过去繁殖钉螺的荒田、荒地、烂泥湖,如今成了一块块的高产良田。真是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兴旺景象。据疫区十六个生产大队调查,灭螺后的一九六七、一九六八两年与灭螺前的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两年比较,粮食增产百分之十六以上。广大贫下中农一提起送走“瘟神”后的巨大变化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老贫农杜仁堂说:“我活了八十多岁,从来没有见过搞这么大的事,又除病根又改田,这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我们贫下中农带来的幸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