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齋先生文集/續集卷九

續集卷八 定齋先生文集
續集卷之九
作者:柳致明
1901年
續集卷十

送李參判景寬奉使燕京序

编辑

聖上嗣服之元年秋。戶部左侍郞李公。以副价。謝恩燕京。我朝恪謹事大二百年。孚信素著。又以聲名文物。獨擅左海。常被優禮。甲於諸衛。燕據天下之北。最近東銜命之臣。仗節乘軒。出國門。度西關。水浮鴨綠。陸輦遼左。往則震耀文物。來則膺受賜勞。而已無專對之艱。道塗之憂。以故朝之公卿大夫。樂赴之以爲榮。而遠方之人。雖官或相當。無能與其選者。侍郞素以剛明果敢。著績中外。是選也。葢重其人也。其於使事乎。仗吾君之靈。按禮之故。以出入素所信禮之地無難也。雖然。士之得爲君寄托以專對之責。而觀乎上國。爲任重矣。其於奉幣傳命。周旋進退之間。觀示遠人。而重國勢於九鼎大呂者。其事顧不難歟。天下非昔日矣。二帝三王禮樂文章。無所尋逐。而禮義之稱。惟在吾東魯。其稱也重。則能不愧是稱。而有辭於天下。尤難矣。負此二重而行乎二難。吾知侍郞之臨事而懼。不徒以膺人所不膺。爲榮而已也。侍郞實我東夫子之孫。夫子之道。卽孔孟,程朱之道也。吾道東而北方之學者。無聞焉。試觀於其國。復有誦法洛閩者乎。昔西厓柳文忠公。奉使皇朝。辭闢陸氏。夫子特加嘉奬。此又人紀興廢之關。而侍郞紹承家學之大節也。余觀近日書籍之自燕肆來者。葢多雜而不醇。幾於攪金鐵爲一器。令人有皓天不復之憂。聊以侍郞之行卜之。侍郞勉乎哉。余忝在切偲之末。於其行也。不敢以兒女戀戀之情勞之。而擧其難且重者。以爲贈。

原泉全公逸稿序

编辑

己丑之獄。湛及善類。守愚死於獄。困齋殞於道。幷逮如原泉全公八顧。被聖明委照。脫禍歸田。優游以終老。士固有幸不幸。皆天也。然讀公遺蹟。有記蒙宥之日。悉焚其書籍。願子孫愚魯。是其心寧以出死爲幸哉。直欲滅影人世。又懼貽謨之及於禍。其意絶可悲矣。晩値島夷發難。出米穀以餉天兵。自以一息未泯。臣分所當然。非有爲而爲之也。公初從南冥,德溪學。又從兩岡遊。師友淵源之盛如此。又與從弟源溪公。同堂博約。以愿朴幽貞見稱。其得於躳者。固宜多可傳。旣火矣。無可徵。然聲徽在人。數百年不泯。象德者。知所慕。歲薦芬苾。視誦讀其詩書者。殆有難焉。非感人之深。安能久而不已哉。今其遺亭圖書泉石。猶昔日也。可想見其人云。後孫秉國斗光等。掇拾零言。將以傳於世。徵序於余。余謂是卷之於公。不足爲威鳳之一羽。余又烏足爲匹鴈。辭之而不獲命。謹盥手而書之。

達城趾美錄序

编辑

古人忠朴。不尙文飾。稱揚先德。非公論。莫之貴也。其或有出於史乘賢錄者。亦任其散見雜出。而愈見其爲一世公議之所與也。然有病其得於此而遺乎彼。往往欲聚而觀之。此達城徐君元模之所用意也。裒稡其先祖櫓南,鶴巖,龜溪三世遺蹟。間亦附以後人凡爲公而作之文。爲一冊。名之曰達城趾美錄。以示余。考亥豕。且請弁其卷。視古爲彌文。然亦孝子慈孫之志也。獨恨夫盡是他人記述。凡當日精神咳唾之所寓。莫之徵也。然卽是而其文可知。豈必以聲響韻折之可傳哉。若櫓南公之奬進人才。鶴巖公之直道事君。龜溪公之不私恩賚。卓卓然可以爲法於後人。令聞之施於身。奚啻文辭而已乎。故皆登崇峻秩。廟食百世。以裕後昆。此其大者。若其區區文諭之爲闡揚之方者。皆可略也。故輒敢撮而諗之。未知尙論者。復以爲如何也。

浩亭河文忠公文集序

编辑

世之譚運初賢相者。必稱浩亭先生。世相後矣。游談未必博古也。猶其稱若是。問其人則杳若遼鶴絶影。仰其名則高若喬嶽拄空。是必有其故矣。豈以龍虎之姿。蓍龜之智。傳在我人。流及無竆。有不隨遠而亡者耶。余嘗讀國乘野史。見其二三策。有旋乾轉坤之力。至其文章學術。煥然備具。多在文苑掌故之家。而觝排釋氏。參定聖廟。去夷服華。佐成新化。嘗竊以爲我東儒術。在麗季。惟圃隱鄭先生。爲理學之祖。然猶未昌言導之也。於是時也。談道德而施諸事爲者。豪傑之士也。惜其遺文旣行。而寖遠失傳。雲仍零替。收拾無人。迺者。旁孫鎭達氏。爲之搜訪詩若文總若干篇。附以後之記公行事者。將以付之剞劂。一羽亦可得全鳳矣。以書授大賢氏。千里而命以弁首之文。謹具事之首末。使讀者。知是集之旣晦而復顯。有賴於數君子云爾。

東湖李公文集序

编辑

澹一氣之本也。可以受和。可以有立。和而不病於酸鹹。立而無失於踔厲者。又養之專而持之確者也。東湖李公。質醇而行安。委己處順。不厭而理。可見稟之異。而抑非有得於承受者。烏能全而不害哉。公以茅齋爲父。茅齋實南州高士。世所稱三容之一也。又寒岡先生之妻之姪也。箕裘乎孝友之行。親就於有道之門。因其材而篤之。以成就其德器。故崎嶇亂離。則見生養死喪之至焉。遯跡昏朝。則有爰得依歸之樂焉。雖名登薦剡。間廁朝列。而終不能易其介。逮夫天日重明。彙征有吉。而公又引年告老。眷眷於紹承闡揮之方。而漠然無求於人。以充其所受於天者。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欲者。殆庶幾焉。公旣歿。門人私諡爲德耀。又從祀於檜淵之別祠。可以驗其德行之在人而不可泯者矣。六世孫某收拾遺文僅一冊。附以挽誄狀碣。將以廣其傳也。責致明以弁首之文。余謂公未嘗執筆學爲如此之文。而實德懿範有可以萬一焉。余故特表其得於天者。爲尙論者言之。

松塢呂公遺集序

编辑

舊嘗讀國乘。嶺儒請斬普雨疏。二十餘上。其言愈激切懇到。卒能有回天之力。此明廟盛德事也。獨未詳共事者誰某與疏出何人。今觀松塢呂公遺集。公爲八人之一。而疏又居七之一。怳然若睹其人於夙昔慕悅之餘者也。嗚呼。主聖臣直。古有其語。亦能者直耳。况公職非言責。言不知止。方其十疏二十疏。前史之所未有。而古人猶或難之。是其嶺海桁楊。猶非望幸也。與夫一言死職者。不已多乎。公少從周愼齋學。又與南冥,葛川,德溪,大谷諸賢遊。師友講劘之際。所以成就其剛大直方之氣者。可知也。蘇齋盧公。嘗薦於朝。晩擢黃甲。終泥進塗。豈以直聲竟爲時人所憚者耶。托疾丘園。婆娑初服。養得鑑湖峻節。以繼其緖。想其淵源授受之盛。寧不使百世知敬哉。惜其遺文逸於兵燹。十世孫學祖。綴輯僅若干首。雖若可恨。然一羽五彩。全鳳在是。且見三疏。可永有辭於天下後世矣。觀公者。可以止矣。纘祖氏。以剞劂將半。越數百里。責以弁卷之文。顧藐然何敢當。辭之而不獲命。且以托名卷中爲榮。謹盥手書以歸之。

贈持平趙公實錄序

编辑

國朝癸甲之間。天人去就之會也。有謂天可拒。謂人紀可扶。騈死而不悔。得禍最甚者。其忠益顯。當是時。宰相侍從。死於職固也。其有不在其位。不任其事而死者。必其忠誠氣節。有足見憚者也。進士趙公完珪。以藐然一儒生。首先屛裔。旋被戮死。昆季妻子。幷置孥籍。豈當日所忌。不在宰相侍從之下耶。公世卿之家也。祖忠武公翼。聖祖龍興。名在彝鼎。固休戚之所共也。公旣死而子篩。爲奴于星山。嶠南之人。妻之以女。而子孫不失爲士族。義烈之在人心。可見矣。正廟辛亥。命配食莊壇。想其忠魂。肹蠁在王左右。而己未御製忠武公賜祭文。有一句云。賢孫立殣。家聲是式。聖人華衮之褒。耀日星於無竆矣。至純廟戊子。多士上言。贈公司憲府持平。哀榮之典備矣。十一世孫始運。輯遺蹟。上自莊陵誌。以及上言回啓始末。附以歌詠其事者數十篇。爲實錄一冊。徵序於余。余竊恠夫天人之際。甚可異也。一理無間。不可違也。然或乃天之所與而人或背之。力與之抗而以爲義者。何也。豈天有常有變。故守經者成仁。語變者辱義。知義之辱。則知天之果或可背。而終亦不違於有常之天矣。此公之爲公。能終有伸於聖朝也。於是乎言。

慶州鄭氏儒行錄序

编辑

人之類衆矣。不爲農工賈而爲士。士之術多矣。不爲老佛而爲儒。此其最貴者也。我東儒術興行。比於有宋。然以之名家者。率難以世其業。惟鄭氏。自智伯虎。爲羅初六部大人之一。繼以承相年。爲赫居世元臣。其後名於麗氏者六人。顯於本朝者七人。至持平諱某。官不大顯。德裕後昆。有五子。皆以儒行名。長諱次溫。其傳尤遠。子若孫曾玄。世其家者七人。仲諱次恭。有玄孫曰構。亦有賢行。一家十餘人。父授其子。兄勉其弟。或出或處。爲子盡孝。爲臣盡忠。其事不一。而悉本於詩禮之旨。遜悌之行。把來天地間至美而至貴者。將作一部家傳之業。葢其所樂者。有在聲名利祿之外。所以篤於經藝。興於儒行者。若是其專且久也。今其書有曰慶州鄭氏儒行錄者。未詳出自何人。而大抵家門之內。裒稡狀誌。以著持平公之世之美。而又益以默齋,秋巒,孤山,放翁從仕公行錄附焉。則證成家學之正。而爲後孫貽燕之謨者。又有大焉。余謂是篇也。不獨鄭氏一家之光。而實見國家作成之美。又不獨鄭氏一家之敎。而足爲一世勸慕之方也。後孫斗炫。越數百里。徵序於余。余旣感懿蹟之萃在一門。而又嘉其能不沒先祖之德善。樂爲之書。若乃諸公名位標號。開卷瞭然。玆不悉書。

聞慶宋氏世蹟序

编辑

世有隱君子者。篤於內而不求於外。闇然以終身者。其或世濟而爲一家之謨者。在古亦難。况於世降而文勝乎。聞慶宋斯文思敬。自三嘉粤四百里。訪余於岐西弊廬。示其先蹟曰。家世不顯。顧有子孫所不可忘者。思敬採輯以遺後承。非敢爲闡揚也。願得一言。以置卷中。謹受而閱之。一篇之中。父修而子襲者四五世。自敬庵,呑庵兩世。詩章燦爛。翛然塵埃之外。尙愚公推行鄕約。爲善俗之方。不忍里人之失業。買其土而與之糓。使之蓄聚。準直而還與之。梅軒見婢子摘禾血指。而與之刀。以愧其心。慕軒與兄子。互衣新服而無爾我。晩全又篤於質行。偸兒入藏中取物以去。鄰人發其器以證。卽招偸兒數之曰。爾貪於小得。取野外棄器。使人疑汝於盜。爾罪可警。笞之。旣喪。鄰氓。共擊牛爲路祭。此皆世所罕聞。若其孝於親。友於兄弟。敎子孫慈而義。自其家政之大。有不可勝記焉。是其本根所以然者。持是而張大其事。以圖燀爀於人。豈有不可。乃默而識之。以爲子孫之私藏。思敬氏用心。亦可謂世其家者也。吾聞積之厚者。其發也必大。宋氏其將有發於後矣。余不覺首僕僕有感。謹書以歸之。

晉陽鄭氏派譜序

编辑

族之有譜。尙矣。晉陽之鄭。未有譜。非無譜也。未繡梓耳。使家有而序其代。收其族。亦無俟乎剞劂也。然詳吾之所自出。而略於旁支。曷若公其事而廣其傳也。鄭氏自晉山府院君諱櫶。其子政丞諱碩。葢高麗之顯族也。至孫大司憲諱溫。知麗氏將亡。托于盲以避之。及聖朝受禪。松葉刺目以試其眞僞。不爲動以全節。號隅谷。有縣監諱浩。以文章稱。進士諱洲。以孝友聞。皆隅谷孫也。元觀瀾昊贈詩曰。素志園林僻。純心孝友篤。此其能世其家者也。其子孫散處。昆陽本州者。僅以百數。隅谷弟諱澤。尙州判官。子孫留於尙。實文莊公之世也。謀合譜。久不决。晉昆之族。將爲派譜。主其事者東運。命其子洪魯。徵序於余。以俟全譜之日。事則私。而意亦公矣。余嘉其敏而足徵也。於是乎言。

高敞吳氏族譜序

编辑

古者天子賜姓。姓者。使統于一也。諸矦命族。族者。各隨其近也。合之以仁。別之以義。人之道備矣。後世有族姓書。謂之譜。使各子其子。各孫其孫。以統於己。而又各父其父。各祖其祖。以統于一人之身。賜姓命族之義也。吳氏之譜高敞者。以世則由麗入鮮數十代。以地則自嶺及海數千里。譜刱始於崇禎。而刊於正宗丙辰。又重刊於今年丙午。使不相及者曰。吾與爾高敞氏也。莫不思同祖而屬聯之。不相見者曰。吾嶺之族也。爾海之族也。莫不思同派而湊聚之。吳氏之收姓氏。明譜系。不其勤矣乎。吳氏自翰林學士某。其孫東閣學士某。玄靜先生某。以文章德業。顯於麗代。自後代有聞人。以至弘治嘉靖之間。賢士輩出。或炳幾遐擧。或親近有道。或出入金閨。以紹家聲。而範遺昆。今其散處嶺海。雖未大顯。溯其先則皆名祖之世也。又能無胥以遠。疎者附之。離者合之。一篇之中。千百其數。而繩繩乎雲仍。秩秩乎昭穆。可以盡仁義之道。可以生孝悌之心。吾知吳氏將復振也歟。春塘公之孫某某等。以書來曰。譜旣修矣。願賜一言。遂書以歸之。

金海許氏族譜序

编辑

族姓之書。明譜系。統支屬。厚民風。而又往往勸善扶敎之寓其中。則書之不可以已如此。許氏之肇於駕洛國者。以上世失系。而分爲二本。親親之必賴有譜。尤可驗矣。其冒金海者。亦繁昌於一國。自爲一譜。往在十許年。居圻若湖者。爲派譜。以從簡便。居嶺者又。將譜厥派。以合於彼。則全譜也。固無害於收族。而人人知所本矣。因而按其卷。名賢鉅人。錯落相望。忠穆公之盡心所事。不避艱險。湖隱公之君存抗直。國亡全節。俱可爲百世勸。庸是徽猷懿範。垂裕後昆。忠孝爲箕裘。問學爲茶飯。大抵皆厲廉恥。尙敦素。以名其世者。七八代而趾美聯芳。指不勝屈。嗚呼。其盛矣哉。顧以一副家法。寡儔而鮮合。不苟容以取顯仕。然入其中而溯其韻。豈有不犂然感發。而興起其好善之心者乎。夫以始之明譜系。而終焉勸人爲善者。非家家而能然也。余故於後孫璀焯之來請也。不暇於致讓而樂爲之序。

光山世稿序

编辑

士之不得於時而修於己。謂之獨善。然旣修矣。必有裕於後。不獨專於己也。裕於後。又必矜式於人。不獨專於家也。善者。天下之公也。修於己。裕於後。矜式於人。其及也遠。何必得於時也。余觀光山李氏世稿。自六一軒而瑟谷,聾巖三世也。其言閒靜恬寡。泊乎其無求。葢六一軒。卽世所稱三容先生之一也。幼而致父哀。晩而篤母愛。惟兄及弟。吻爲一體。孝友之外。家無餘事。不就徵辟。嘐嘐焉不以易其志。寒岡先生。托爲兄弟。以篤棐祜。瑟谷少孤遭亂。遠庇有道。克紹先徽。庸迪儒化。聾巖悠然自得於江湖之趣。是其世篤彝好。以成一家之美者。固已薰襲於人。非若一介孤貞之士。塊然自守而已也。至其族契有帖。鄕約有規。推於人而善其俗。則躳行之敎。入人之深。又豈紆靑拖紫。居其位而有愧於其職者。比哉。顧遺徽剩馥。翳然而日就寖寂。則此孝子慈孫之思欲以求其世者。非但篇章咳唾之末而已也。後孫禎運甫。求一言以敍之。余愧無以堪。然觀是稿者。就其澹泊不華之中。而得其恬靜無求之旨。又尙論其行事之迹。而有慕焉。尙亦知爲當世矜式。而可傳於來後也。

二樂堂周公逸稿序

编辑

吾夫子以爵祿可辭。幷稱於均天下蹈白刃之難。而子思引之。以當仁之事。夫萬鍾何加焉。舍則舍而無損於己。何如一天下之廣。捐死生之大之爲難。又何以當仁之體此道哉。誠以脫然無係累。而其心安焉。是豈可易而言哉。二樂先生周公。策名登朝。進塗方闢。而以其世則彙征之吉也。乃以文簿爲覊馽。靑紫爲桎梏。抽身縣寄。歸臥白石淸川之上。亭以浩然名。堂以二樂扁。終身樂而忘之。夫豈有所不得已者。誠達於輕重之分也。士固有志。蹇之六二。卽其人焉。可不爲天下之至難。而當夫子子思之稱也歟。公嘗聘於上國。詠明皇帝盆松韻。有知渠不學干天長。驗得人間直不容之句。是其剛大直方之資。固非諧世取寵者也。公愼齋先生從祖兄子也。周氏。自陶隱,敬軒兩先生。遠有遺緖。至愼齋與公。闡而大之。本之經術。而行之禮法。宜其言之多垂範後人者。而平生著述。逸而不傳。收拾爛脫之餘者。僅有詩文若干篇耳。然其高情遠韻。超然事物之表。則片言足以見之矣。又何必多乎哉。後孫某某等。將以廣其傳也。附以狀碣贊述爲一冊。九世孫宅烈。越四百里。徵序於不佞。藐然後生。何敢焉。特以景行之思。謹書數語以歸之。

光州李氏三世淵源錄序

编辑

榮辱。人情之所趨舍也。然有舍其所趨。而趨其所舍者。人情有不同。榮辱有不一故也。人之所謂榮者利達。而辱者竆約也。若君子以仁義忠信爲良貴。貪冒富貴爲恥辱者。其榮辱。又何如也。一人而有良貴者鮮矣。一家而幷有尤鮮矣。若世有而世守之者。其榮又何如也。余觀光州李氏淵源錄。闇然蓬蓽之中。而無求。於世者。葢三世七賢然。而德義之飽。廣譽之施。播聞於一時。而流及於後人。言不必富。而其行在衆人。文不必工。而其德通神明。人之視之。莫不以其竆可舍。而終亦翕然稱之也。大抵皆篤摯而淳素。謙冲而恬簡。以蓄其尙絅之實者也。洗滌夙生葷血。保養一團和氣。望門知敬。入室薰德。余竊恠而今之俗。喩子弟以趨舍之宜。如大冬之操耒耜。苦其難。而不能以達。何李氏之培根達支之易也。豈不以積之厚而感之深。不言而喩。不肅而成者耶。以是知三容先生之德之大也。葢其至愛根天。幷美齊徽。以致我文穆艶服而委禽焉。則所以講劘者。益純如也。三難同德。吻爲一體。生則不辟子私。歿又不別紀善。安得不合同而化以成一家之美。久而不替乎。書曰。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其斯之謂歟。錄凡爲冊者三。葢將以垂裕後昆。永其柯則。李氏又有孫矣。余得其編於禎運甫。讀而味之。乃吾黨之光。非一家之榮也。余故忘其僭而樂道之。以警世之以利達爲榮者。

琴湖世稿序

编辑

國朝相業稱黃,許。名節稱六臣。許卽敬庵文敬公也。貞簡修撰父子。實爲文敬子若孫。而俱六臣可七者。一家文獻。何其盛也。名節之顯。必因國家事變。而捐身殉義。家以破敗。至無所徵。其勢然也。後三百年。李矦憲洛。宰河陽。河陽其本鄕。而琴湖爲世居也。感而爲之。裒稡遺文狀誌若諸家雜識。爲文敬,貞簡兩稿。雖恨於疎略。而大槩具矣。將合之爲帙。徵序於觀察使李公瀰。李分而二之。各成一𢎥。葢以明其德各特。意亦善矣。後人又以分而二之。非所以明著家世之懿。復合之爲一冊。修撰公辦命始末。亦附見焉。名之曰琴湖世稿。於是而許氏祖子孫純忠卓節。萃在一稿。輔理承化之功。死難撐宙之義。一擧目而可以聳人心。而垂無竆矣。貞簡之郤肉流涕。修撰之視死如歸。可謂善繼國士以報之志。豈非文敬禮行爲家之驗歟。後孫銈。從余久。要爲之序。余謂其三世懿蹟。悉在是卷。無俟於區區贊揚。只敍其始分終合之由。以見眇末不敢承當之意云爾。

問月堂吳公逸稿序

编辑

世亂而有能奮於草莽者。必其材可以有爲。而其志可以有立者也。顧不能一得當賊虜。其材其志。卒以埋沒也。則人之不幸也。問月堂吳公。在龍蛇之難。以竆山一布衣。可隨分自如。而視君仇如私讎。投筆奮袂。發跡弓馬。葢將以有爲也。始也艱關行李。視師還報。終焉仕至一縣。受制上將。雖嘗試之于山。忠勇冠同列。而抑而不止。無以展其武矣。及夫解官。此志猶未已。赴李統制於南海洋中。庶幾遇知己。而將星遽隕。公亦遂沉淪矣。始初起來。夫豈徒然。而殆與碌碌全軀者混。則寧不爲志士之憾歟。大亂旣平。壯志已倦。而黨人焱起。厓老去國。彼乃賞馬。不賞人。欲交手如互市。公豈肯受其籠絡者哉。此又公之爲公。而當世如愚蒼諸賢。傾心相與者也。觀其論兵制敵之方。自奏御以及獻策諸公卿間。葢非勇於擊刺者。比。又不爲榮名利祿之拘其人。槩可象矣。公角巾私第。若未始有勞。家世莫能記者。幸一部手蹟。藏在塵箱。出於曠代之後。當日始末。乃可見矣。於是別出其詩若文。爲逸稿。存其記事。爲日錄。其不爲蟲鼠所蝕。而卒以表見亦異矣。後孫某某。請余弁其卷。余固非其人。而所與先祖書。同在軸中。摩挲感歎。不敢終辭。謹書以歸之。

槐堂李公遺集序

编辑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言詩書之於其人。如禮樂之於先王也。然苟非知言者。亦莫之能也。故又曰。是以論其世也。世者。其當世行事之跡也。槐堂李公。承松巖先生令緖。家學淵源之正。固宜多可傳。而所著詩若文。僅若干。殆無以見其蘊也。於是考論其行事之跡。公方五歲。考栢庵公遇毒于湖南千里外。公卽知必報。一釰藏在懷袖。自九歲積八年。而捐生以赴之。剚讎人之腹。而伸大義於弱齡。爲君爲父。事殊而理同。頗與童汪踦相類。及丙子胡人東搶。公將九邑義兵。間道赴朔寧。聞和議已成。慟哭而歸。被薦歷仕。復意不樂。拂袖來歸。敎授生徒。晩而赴孝廟喪。歿于京邸。此其大略也。嗚呼。父子君臣。天性也。蒙難遭險。人之不幸也。苟能以節行。報其君親者。則其心必異。其言必不肯嫵媚。今觀是集。忠樸簡勁。直寫性靈。有足見其心焉。與世之以富麗爲工者。殊科。又可少之哉。後孫賢璣賢坤等。收其藁。圖眎後人。責以弁首之文。不佞竊以觀公者。以集則或失於質。以事則又無以驗其聲響。必須考合。緖論於其跡。遂誦孟氏之訓以復之。

花山世稿序

编辑

世固有同志同道而其跡異者。有蓄之而德厚仁深者。有發之爲貞忠大節者。其發也固貫日月軒天地。百世而不泯矣。其蓄也又曷可少哉。野翁先生權公。忠定公冲齋先生兄也。先生以道學風節。爲國朝名卿。爲儒林宗師。後世仰之若泰山北斗。而公沉沒下僚。抱璞以歸眞。世或莫之知也。然自其幼時。嶷嶷異質。相資以成。相觀以善。則世稱聯璧。葢有以也。今其集中唱酬諸篇。希音雅韻。莫相軒輊。且以霽村公之樸實淳篤。而與爲征邁。少壯登朝。聲徽藹蔚。方將接武聯芳。以續忠定公之緖。而恫深殄瘁。卒夭其天年。梅堂公又以野翁肖孫。承受遺徽。提白徒而抗勁冦。請親征而壯國威。要之皆合下門庭成就得來者也。葢雖出處壽夭之不一。而擧而措之。亦一箇塗轍耳。惜其遺文。幷歸湮滅。梅堂公後孫人夏。掇拾三賢零文逸句。幷狀碣挽誄。爲一冊。名曰花山世稿。命致明以敍其卷。顧眇末何敢焉。然竊覸卷中所載。雖寂寥乎。而槩是忠定家懿範也。敦朴質直。忠孝爲箕裘。理義爲茶飯。出則臨大節而不可奪。入則守正軌而不撓屈。天所以鍾純剛正直之氣者。若或私焉。何其盛哉。三復興歎。有不能自已者。遂書其所感於心者。如此云爾。

晴沙權公遺集序

编辑

權忠定先生。古之所謂大臣也。直道事君。竄逐以終其身而不悔。貞忠大節。輝赫宇宙。至先生五世孫晴沙公。進塗初闢。抗言直士李潛不宜殺死。儒臣金世欽不當黜。投畀六年。然後歸。未幾而公遂歿矣。不復有所陳說。然論者謂是祖是孫。葢其敦本實。勵行檢。自成一家模範。而荷塘蒼雪兩公。又修述家學。蔚然爲士林袖領。公卽蒼雪親弟。荷塘從昆弟也。塤唱篪和。養成志節。而又皆師事葛庵先生者也。今其遺集。雖若寂寥。然處困而亨。衎然乎其安分履正也。守道循理也。大抵諷詠乎其辭。咀嚼乎其文。其忠誠質愨。器量之宏深。識趣之純正。可以見其所存焉。未可但以峭拔敢言。品第之也。世降而彌文。以後進爲君子。已自孔子時。又孰若闇然自守。光乎內而發於所値者之爲可敬也。如公者。豈非彬彬然文質備具者哉。公玄孫邦度。以遺卷示余。責以弁其首。致明藐末後生。何敢焉。固有感於公之大處。於是乎書以自附於尙論之末云爾。

浙江張氏族譜序

编辑

赤羅而譜浙江氏。何。譜源派也。源於浙江。而派於赤羅。何。王事也。始我國刳於倭。南邊爲甚。中華將士以神宗皇帝命。東征而追至海徼。旣掃淸。西報命。有留家赤羅者。浙江張公海濱是也。未幾而中華全幅。蕩爲氊裘。公豈先見者歟。公葢稱爲漢留矦張良之裔。曾祖孟慶。皇明進士。祖忠源。刺史。考應華。太醫院監。世爲浙江省杭州金華府烏江縣人。萬曆丁酉。公從吳游擊惟忠。爲左部二司把摠。時年二十三。屢立戰功。因留東土。今軍威北山里。其地也。本朝屢官惠民署栗峯郵。輒謝不仕。子孫淪爲編戶。逮英廟朝。錫號華人。俾蠲其役。所以酬公之志也。嗚呼。方其萬里從征。摧鋒陷敵。何其壯也。今也困於蓬蓽。幸於蠲役。又何不振也。九世孫某某等。懼其久而失其所自也。且將序列昭穆。登諸剞劂。徵序於余。余悲其渡淮之感。而嘉其收族之意。書以歸之。

秀巖志序

编辑

聖朝以儒道拊運。人才之興。肇自世宗。迄于明宣之際。可謂盛矣。而其以爲一家箕裘者。亦鮮矣。其或有之矣。而芟夷湮滅者。又何其悲也。若故光州李氏五賢。其毓德蜚英。葢晠世之所稀有也。蓽門。從學陽村。建立門戶。淸心堂。克紹家學。奬進後輩。履素齋。又其兄弟之曾孫也。任道勇敢。爲世宗師。庸是皆騰英館閣。趾美承休。至其子東巖南溪。則淸名峻節。凌跨流輩。而忌嫉之所由生也。己丑之禍。薤粉及其老母稺子。而幷其先世遺跡。蕩然無徵。獨其存乎秉彝之天者。百世不泯。國之人相與築宮廟以祀之。淸心堂十四世孫圭夏。與其族姪宗泰。跋涉八百里。示以建祠始末。且以其先人掇拾片言及所爲屢世家狀。求各爲記德之文。顧致明非其人。且以耄及。廢郤筆硏久矣。謹依以第次之。爲秀巖志一冊。大槩可以證響矣。若其文字之可商可採者。後之人必有掩卷太息。而致其精詳者矣。秀巖其所祠院號云。

壺窩柳公文集序

编辑

士有氣度凝遠。意念恬曠。平居恂恂。無以異於人者。將以稱於世曰。可與有爲。人且不信之矣。然受天下之賞者。在於嗤其不能之卓茂。任社稷之寄者。在於衆事不理之蔣琬。使二子。不見知於君上。則亦鄕里好父老而止耳。今夫生於昇平之世。老於昇平之世。名不出里巷。跡不及城府。而優游以自樂者。安知不有人不識而藏而不市者乎。吾宗古無居大位而享大名者。而以德量稱者。則代有之矣。至壺窩老爺。承受先德。閉門讀論語。晩占一名。不復進取。與同堂上舍公再從姪,樸齋,慵窩二公。共爲瓠谷四老。皆枯孤巖穴。獨慵窩公。仕至緋玉。有宰相之望。而卒亦無識之者。大抵詩酒相酬於風朝月夕。風流韻致。翛然塵埃之外。而與古人謀。决非有意光榮者也。何其遼哉。當時大人如荷塘,蒼雪,玉川,霽山諸公。皆樂爲之稱許。如徐崔之於隆中。夫豈無所以哉。其咳唾之遺。僅二冊。豈足以知公。然其詩澹乎無所求。識者觀之。亦必有感慨者矣。

淸安李氏忠義錄序

编辑

求利器者。必之武庫。觀美材者。必於鄧林。葢以其充積之盛。聳人耳目也。夫家於竆海之濱。未有封疆之守。而一朝倉卒。乃奮發而需用焉。其不可異而可驚矣乎。余觀淸安李氏。當壬辰倭訌。一門義旗。在在俱發。近之則父子兄弟。遠之則功緦袒免。有橫屍陣前者矣。有始終忘生者矣。雖其有幸不幸之異。而要之生不愧天衷。死不慚義鬼。又其奮義之鄕。乃賊首刳之衝也。智不及謀。勇不及展。而惟其强弱不在勢。義勇無其敵。一方賴之以安。葢當是時。布衣之賢。亦多有擧義而倡勇者。如湖南之復讎將軍。苞山之天降紅衣。豈不是魁偉軒亙。而若夫以一室天顯之親。而至於十有三焉之多。則惟淸安氏有焉。而况南創甫完。北矢旋復。父詔其子。母勉其兒。便若以天彝公共之美。作爲一家私物焉。不其可異而可驚矣乎。於乎。利器之多。出於鍛鍊之久。美材之積由於培養之餘。吾於李氏亦云。而今其文獻寂寥。無以徵其積漸之所由來。惜矣。然只此一篇。亦足以不朽於後世矣。日後孫縣監達和。裒稡爲書。使其從子容郁。問序於余。余觀卷中。且有我陶軒先祖姓諱。摩挲感奮。遂忘其拙而書之。

淸香堂李公實紀序

编辑

士之所以徵於後者有三。德行也。師友也。著述也。於斯三者。得有其二。則夫所謂著述者。有之亦可。無亦不妨。而若夫師友非德行。烏能得其盛耶。孟子論獻子之友五人者。姓名亦不傳。天下後世。賢之無異辭。彼五人者。何嘗有文字著述之傳哉。特以獻子友之。孟子書之。則足以不朽於天下後世也。余嘗讀退溪,南冥兩先生文集。得淸香堂先生李公。人品之高。學問之盛。操履之確。而猶以未得見其著述爲恨。迺者。其後孫尙喆,尙敬等。以其實紀一卷來。請余丁乙。且責弁其卷。余敬受而卒業焉。上下三數百載。重經兵燹。文字散逸。殆無以見其全。然其年譜及狀碣諸文字。皆斤斤有據依。又其所附光明室謄本詩軸書札。比集中所載。殆十之七八。於乎盛矣。向使公無德行充養之實。烏能致老先生傾倒至此哉。臥雲高視。契許之深也。自信喫緊。用工之密也。感發鄕閭。制行之篤也。推此以論先生德行之可徵於後者。初未嘗散逸。而因以比諸孟子所稱五人者。其多少詳略。爲何如也。世必有尙論之士。從而慕之者矣。公與兩先生生同辛酉。南冥嘗稱先生以四同。葢同年同道同心同德也。旣得寒棲以契許。又以山海爲四同。公之可徵。尤無疑也。是爲序。

竹閣李公文集序

编辑

日。江城士人李尙喆尙敬甫。袖其先竹閣先生文集幷附錄一冊。跋涉四百餘里。訪余于坪上。責之以亥豕瓿醬之役。余以老病。辭之曰。公生于淸香詩禮之庭。擩染旣厚。少長登山海先生之門。已悟明誠之旨。又拜寒棲老先生講席。抽端啓鍵。特在於理氣天人之奧。因而遍交當世之宗儒鉅工。雖在流離顚沛之地。而不廢講討之工。今卽卷中猶有斑斑可考也。何事於病夫一言哉。旣而其請益勤。則余惟公之學。專在日用朴實頭做將去。孝於親。友於兄弟。服事師門。老而不懈。於一切勢利紛華。泊然無意。旣而拒婦黨之汲綆。又貽書倻山。責以恢張公道。爲斯文命脈。尊德樂義。嘐嘐以自樂。非幾於見大意者能之乎。獨惜乎龍蛇之亂。文蹟散逸。今此寂寥收拾。無以見其全也。抑公之平日戒子弟以不立文字。豈急於實踐。而不暇於論著耶。抑先生初拜。質問於寒棲也。得聞老先生答奇高峯書及論鄭秋巒圖說問答。而淸香年譜。又以此說之喫緊自信。見許於寒棲。夫以公精詣之見。加晩暮探賾之工。則其於師門敎治。家庭講討之旨。宜其有妙契精覈之論。可以闡分合之奧妙。辨子賊之譌謬。而今此卷中所錄。止於如是。此尤可惜也。此尤可惜也。旣以此語兩君。因幷書之。以寓曠世之感云爾。

耽津世稿序

编辑

耽津世稿者。安蘆溪,磊谷兩先生逸稿也。其學皆早辨內外輕重之分。一以反躳實踐爲務。其家傳之懿可知也。惜乎。其於進修次第。無以尋其緖矣。然蘆溪所師者畢齋。所友者寒蠧諸賢。磊谷所師者龜巖。所友者兩岡諸賢。孔子謂子賤。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二公之所取。又可知也。雖其文見逸。其行斑斑見於記載者甚悉。行者。言之實也。蘆溪公孝冠鄕閭。節比東漢。已爲南秋江所服。而盧墨齋又以潛心性理。持身謹嚴。同之寒暄。嘗與同門諸賢。泛月,凝川。夜久論道。整襟危坐。風韻灑然。諸賢歎其面背睟盎。直與水月渾然無間。磊谷公幼年。恥句讀之學。願以庸學二書。見敎。大爲師門所稱許。而直而溫。寬而栗。又是梧里相公記狀。其家學淵源。卽是儒門之眞詮也。又以緇塵不染。見稱以朝隱。是其淸標雅操。寔異條而共貫。吁其盛哉。嗟乎。方二公之世。士之所以全其節保其身。而得伸其忠孝之志難矣。而或能爲輪爲郭。超然免於薙獮。或能冒白刃。抱父屍。至使異類。旌表其里。曁乎被徵命。受郡寄。亦皆從容去就。無亢亢自尊之意。苟非資稟異凡。濟以學力。深有見於死生出處之義者。能如是乎。致明藐爾後生。論其世。想其志節。竊有執鞭之願。於其後孫之請。旣不憚爲之丁乙。且道其所感於心者。如此云爾。

孝廉齋李公遺集序

编辑

我朝明宣之際。羣賢輩出。講明斯學。高識卓行。在人耳目。然或有喜於自得而無所資。讀其遺文。不能無餘恨焉。若孝廉齋李公諱擎柱。亦杜門硏究者也。攷之當時。無師友之益。稱之後世。無傳授之實。抵今數百載。文字亦甚寂寥。今其所著靈臺主人箴。或涉太丁寧。而意亦篤至矣。大學八條贊。醇乎無可議也。且其與吳德溪講論及指喩學者五箇條目。與夫尋常遇境寄意者。見造理之深。在當日鮮有能臻斯域者。柰何其懷藏已甚。而無所資於人與己也。公世卿之家也。亦嘗起家紆郡紱。而三朔爲治。旋賦遂初。以永閒中日月九十有八歲。豈其無所作爲。以勞其心思而弊其精神者耶。純廟壬辰。多士享公于平川祠。所謂秉彝之好。久而不泯者也。後孫顔八,顔燦等。越五百里。示以遺稿。且徵序文。顧藐然何敢當。特有感於公之篤於闇然而不求知也。忘其僭猥。而書之如此云爾。

東湖邊公遺集序

编辑

東湖邊公歿三百餘年。其後孫正銖以度等。以遺集。屬余弁其首。但寂寥詩章。文又甚尠。記述且不備。獨有鶴沙金公。以未及掃門爲恨。又言公嘗爲栢府亞長。名動中外。木齋洪公。以公不載溪門錄。疑其有闕。二公皆重於名論。而去公之世未遠也。意其卓行高識。有足慕尙。而有安定弟子之風故也。葢嘗檢其唱酬諸什。當世如鶴厓諸先生。無不與之交歡。又與龜村柳公景深。牧使張公文輔。有安東三傑之稱。其風調器局。又可想矣。公四佩郡符。俱有聲績。至被上恩賚。葢於內外無不宜者。惜乎未究於用。不大厥施。而文蹟又散逸。無以驗其始終也。公有孫簡齋中一。亦以忠孝卓節。旌表門閭。葢當壬辰倭訌。公配李氏年八十餘。方病不能動。而倭冦猝至。抽刃而前。中一乞以身代。冦感其孝。以一旗一劒。懸其門。以防後來者㬥害。逮仁廟賓天。素食踰期。亦有詩文及當時先輩歌詠其事者。葢偉蹟也。別有集將行于世。尤可以見公之遺敎有在云。

安分堂鄭公遺集序

编辑

古人不可見。思欲見之言而已。然言有工拙不一。將何取準。亦觀於氣象意態而已。其有不足於言。而不失本眞。氣象安閒。意態雍容。優游乎道德仁義之府。不病人之不已知者。其人可見也。余讀安分堂鄭公遺集。雖其寂寥乎篇章。而其志意淡泊而眞淳。使其不言。言必稽于古。葢不求人知者也。公諱師夏。蓬州人也。蓬爲海堧最竆處。未聞有以儒行爲事者。公乃獨有志於古人之學。從永之塤篪兩叟先生遊。則其律身事親。接人應物。必準繩墨。可謂學之知所本者也。故其發於言者。一皆無所爲。而抒其所樂於胷中者。至其與子書。戒其或爲得失所動。則其心有確然不移者。豈非賢遠於人者哉。鄭氏。本圃隱文忠公之傍裔。而塤篪二叟。乃其同族也。豈其氣類之傳。有以自拔於耳目習尙之外。而不獨均賦之天而已耶。其可敬也夫。公玄孫斗永。越數百里來。示余卷子。求一言弁其首。余感其言之殊異乎世之工於文辭者。遂忘其僭而書之。

懼齋金公實紀序

编辑

義城金君疇洛甫。越數百里。袖一冊子。示余曰。此吾先祖懼齋公諱得秋壬辰起義之蹟也。家世零替。本末蕩然。只會盟錄及亂中日記數篇而已。然名在勳錄。官授訓鍊判官。從弟院正公諱自平。從姪院正公諱應澤。實與之共義。從姪院正公。立殣戰陣。一室忠義。死生以之。可見矣。院正之亡。爲之招魂祭誄。其文俱在。鶴峯金先生之在晉陽。公有違覆之論。又於慶州公館樑頌。可驗其有文。願爲之參證而惠一言。余以孤陋無聞。屢辭而不獲。則謹拜而言曰。嗚呼。龍蛇之變。奮不顧身。敵王所愾者衆矣。或勒名鍾鼎。或流芳簡策。縱非有心求於當日。亦能使後人。勉慕而想象之矣。若公家提兵扞禦。三賢共作者。其忠義奮發。何詎功成嵬顯者之不若。而卒沉沒而不章。此後孫之所深恨也。雖然。會盟之錄。可見草莽之義勇橫槍。帶礪之券。又是朝廷之褒嘉有在。士生斯世。無愧於大義足矣。又何必以名云爾哉。不佞先祖岐峯公。亦與在盟錄。緬想當日歃血同仇之義。實有百世可講之契。又烏得無情。遂盥手。書其卷端以歸之。

道谷亭記

编辑

靑鳧之補道谷。有所謂道谷亭者。中廟靖國功臣濟用監正聞韶金公嘉遯之墟。而後孫某某重建者也。公以布衣參盟會。錄原從勳。其事壯矣。紀功而官監正。酬勳微矣。旣而遐擧六七百里。退居于靑。而有是亭。其跡隱矣。歷世旣久。愈益沉寂。而某等不忘其所遊息。鳩材募工。突兀眼前。山川依舊。風月如昨。昔之起居吟弄。若有見乎其位。曾子謂民德歸厚。豈獨祀享乎哉。其地無瓌奇幽絶之趣可娛人者。而擇里而居於是者。必其勇於引去。而有取於山之高水之深也。夫以中興將相之比肩翊戴。而使其隱忍名途。則功名之際。夫豈多讓乎人。顧乃追蹤隱淪。惟恐入山之不深。闇然而有不沬者存。此後人之所慕而爲之也。余故爲之記。以警夫世之席顯揚而忽於幽隱者。

裴孝子旌閭閣重修記

编辑

淸道郡東雅音里。有故裴孝子世重旌閭閣。事在英廟丁巳。今百餘年而傾圮。後孫尙敦與傍孫就慶相觀等。謀易而新之。徵記於余。按公幼孤致哀。事母孝。稱於鄕。聞於道伯。徹于九重。而其事則但盡其常職而已。而公能致重典。以是知公之果篤于孝而純誠貫徹。非一行一事卓絶之比也。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愉色婉容。常節也。而積而至於兄弟爲一身。娣姒爲一心。一其容。齊其色。而和氣溢於門戶者。誠之至感之深也。父母其有不順乎。公有二兄一弟。二兄聽於公。一弟世斗。與公同其孝。築一室以奉養。晨則諸子諸婦共承歡娛笑。宵則四子環寢。以候氣息。承命析產。則名田畞而均其入。讓婢口而共其使。終亦不分異也。二兄亦賢矣哉。母夫人年八十五而終。每兄弟哀省于墓。蹊壑爲之成路。公歿之七年。朝廷表其閭。又官世斗戶曹佐郞。其後有繼道者。傭賃以供養。父病斷指。喪之以禮。仁孫者。病痿而篤愛。父母病。幷斷指。聖範者。母病嘗糞斷指。父病亦如之。光祿者。亦行傭以養。而致滋味。有飛雉落鼎之異。皆族曾玄也。裴氏。卽武烈公玄慶後也。祖應男。壬辰倡義。官縣監。錄宣武勳。葢其家世有自來矣。至公兄弟。特以孝聞。而四孝又繼之。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公之謂矣。余故牽連書之。以著一門忠孝自成家法云。

廣居安宅記

编辑

廣州居安寢郞公美景禕。有宅焉。疊嶂周遭。瞻眺不能以豁。茅棟樸窄。凉燠不能以適。而扁之曰廣居安宅。居以州名。宅以姓稱也。旣而徵記於余。余謂是扁也。無當於苟完之室。直以俚語呼厥家者。而寓其所志。非是州是姓。而又有是志者。莫能爭是號者矣。是志何志也。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仁而已矣。故又曰。仁。人之安宅也。斯其爲志。可得以言矣。夫仁者。吾人安身立命之地也。其廣也廓然大公。而八荒皆在我闥。其安也居易俟命。而人欲莫能陷溺。千門萬戶。不足爲廣。崇臺細氊。不足爲安。此孟子開示之深者也。患在曠而不居。僕僕然樓臺簾幕之是事。求之甚勞而獨享之爲樂。何失所安而示不廣也。世之人。方且慕彼之爲而不此之求。公乃獨居陋巷。枕曲肱而反求其所以宅心者。其言曰。嘗讀魯論。而有警乎無惡之訓。因而欲勉乎强恕之工。此其智於能擇也。聖門言仁多矣。如告顔淵仲弓。皆升堂入室之域。學者所共希及之矣。乃自視欿然。若不敢慕望者。而就其苟志之一言。有味乎近取之方。斯乃子思所云自邇自卑之旨也。無惡則善有諸己。强恕則施及於人。若是則內外周至而不漏矣。由是而行遠。由是而升高。其有不得其門而入者乎。吾知步步踏實。漸進於高遠。庶乎顔子之不違。而廣居安宅。眞爲吾人衽席矣。若乃求助於人。爲嚮進之路。則又其問寡之盛。而余方自患乎室廬之窘者。何能尋向上梯級。而共趨高明廣大自然之居之安者哉。願公益推其所得而進進不已焉。則不佞只得以苟安之蹤。願借一席而居焉。

晩拙軒記

编辑

拙者。不巧之謂也。故疎迂者謂之拙。以爲無所於用而詆之。余謂是不擇所宜者也。工不巧則器不成。士不拙則德不修。是以工欲巧。士欲拙。何也。夫小道之可觀。巧則巧矣。而致遠則泥。君子之不可小知。拙則拙矣。而可以大受。士固爲此而不爲彼也。下士晩聞道。聊以拙自修。豈眩於所擇哉。安陵李揚叟。葢嘗有意於世。旣蹭蹬不前。則名其軒以晩拙。其意善矣。獨恨其不早耳。公葢我東高陽氏之世也。自夫存,葛兩先生。聲響未遠也。後賢嗣興。耳目可接也。使其早得凈掃閒軒。從事於家學。任天分以養吾拙。人雖以疎迂目之。而吾知其可大受者在此矣。顧今年至矣。聰明日减。智慮日消。吾恐其拙而已矣。雖然。尙平之債已了。而簞瓢之憂未甚。卽浮世一閒人耳。所棲又洛之上流也。曉旭方昇。江天晃朗。夜月初出。白露橫江。臨軒散步。襟韻灑然。魚鳥之自得。草樹之交暎。皆足以怡吾神。悅吾目。則是收天地之精華。歸之肺腑也。其拙也反爲浩蕩而無涯。然是天之餉公。而非公之有所營求也。亦何害其爲拙也。軒在家右數十步。因其所居而名之。亦拙之爲也。

坦窩記

编辑

吾友金矦聖觀。宰茂松之三年。以書來曰。平常患性氣峭峻。思所以矯揉。莫若處心以坦。是庸坦以名吾室。盍爲之記。余復之曰。善乎。矦之名其室也。夫人之患。生於所長。因而遂之。斯爲過矣。矦以剛明果决稱。是其所長。而顧自以峭峻而思矯之。吾見其不至過於所長而補其不足。其於進德也何有。雖然。凡人有過。明者。能知之。剛者。能斷之。是又能用其所長。而善於矯揉者矣。矦旣以坦名其室。名之斯好之矣。好之斯樂之矣。其於所謂峭峻者。去之必果决。是不惟不爲過。而反獲其用矣。抑坦之爲道不一。有去圭角破崖岸。詡詡以同於人者。可謂坦矣。而非君子之所貴也。有包荒納汙。容民蓄衆者坦矣。而循本則末也。葢將自其本源而一歸之坦也。則先須見理明徹。然後可也。故大學言心廣體胖。而曰君子必誠其意。所謂誠其意者。格物致知。以盡善惡之歸而好惡之。如好好色惡惡臭。方可以意無不誠。心無愧怍。而廣胖可幾矣。孔子曰。君子坦蕩蕩。朱子釋之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夫然後眞可謂心廣體胖而盡坦之道矣。惟昔先文忠先生。以誠敬之學。居廣居而行達道。矦其世嫡也。邂逅撥轉之機。安知不有以默誘其衷者耶。然其至於是則有其由。易曰。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請矦味於斯。志於斯。以毋徒得其言。而求以造其理也。

淸溪院記

编辑

生人之道。必待賢智。而制衣食。又其大者。故報賽之典。先農先蠶爲重。我東僻於左海。風氣晩開。自麗季以來。純綿遍於國中。以易羽皮之蒙戎。冠帶衣履畢備。禮無不及。又不但庇軀卒歲之爲功而已。寧可不識其所自耶。世皆知忠宣文公可幷先蠶。而不知退軒鄭公。實共其績。葢種之來文公。而樹而遍。鄭公也。去核而繅。又鄭公也。雖有嘉種。不樹。不殖也。雖有嘉花。不繅。不織也。樹而遍。借陰陽之功。而核而繅。發神運之巧。遂令東土含生茹毛之倫。竆宇宙受其賜。吁其偉矣。世代旣遠。文獻無徵。獨有姓名幷載於麗史文公列傳。禮儀判書追封晉陽府院君贈諡文忠公。載於丹城縣誌。其立身致忠。槩可想矣。至其世事淋漓不欲見。滿庭松竹任淸閒之句。又可爲全鼎之一臠矣。休退之志。發於吟弄之際。而考其時。則罔僕之節也。世以爲與三隱。同其標格者。有以也。公爲官亭殷烈公五世孫。而考判書公。以冒刃衛父。載在三綱行實。忠孝之傳。有自矣。始忠宣公之祀于丹之道川也。議幷享公于一祠。以公於忠宣爲妻之父。難其序列。遂已。後西南儒生。請于禮部。建別祠于晉西之淸溪以報公。葢非但以衣我蒸民也。院在江岸。擅煙雲之勝。祠之外。爲講堂,齋樓,庖厨之具。歷十餘歲而工告訖。後孫東奎。粤五百里。徵余文以述公事。余惟公之始末不可詳。略誌之。以效景仰之私。

明臯取義堂記

编辑

英陽縣北釜谷里。舊有所謂明臯里塾者。故壬亂死事臣贈參判鄭公雲仍之所置也。公寧人也。而往來棲息於其地。子孫家焉。歲戊子。縣之人士。移鄭公之祀于寧者。而廟于是。陞之爲院。粤十七年甲辰。新其堂。命余揭號。余惟鄭公之貞忠大節。有辨別熊魚。樹立人紀之功。有蔽遮江淮。沮遏强冦之力。廟食百世宜矣。寧之祀公也。在官府鄕射之傍。如潮之祀韓公。誠至而禮或不虔。此縣人之移其祠改其堂者。而以公之舍生取義。請名之曰取義堂。且諗于衆曰。夫尊賢立祠。在盡誠蠲祀而已。似若無事乎宏其瓦桷棟宇者。然祠之斯慕之矣。慕之斯崇之矣。夫禮樂不備。則賢者不處也。况乎春猿秋鶴之迎送神也。朝墻暮羹之若或見也。苟不大其居尊其貌。以稱其情文者。何以發焄蒿而冀肹蠁也哉。又况祀賢。所以尙德而勸效也。是將使士之處是院者。序齒以養老。崇敎以養賢。儀則乎孝弟忠信之行。優游乎敬業樂羣之塲。凡其升降揖遜。洗爵奠斝。又烏可不增其制哉。是其堂之設。不可已也。抑庠序學校。其來尙矣。前有法令之拘。後有誘奪之害。此書院之設。所以優於彼者也。其或競趨而有徵逐之擾。羣處而忘攸攝之儀者。與拘於令而害於誘者。奚擇哉。是堂也。境僻而勢阻。事簡而跡稀。苟有志於希賢者。誦習歌詠之暇。有不專精暢神而嘐嘐焉尙志者乎。公懷奇負氣。縱不屑屑於呻呫之間。而自其幼少。已恢然非俗下士。竟能成就志節。卓卓焉。貫日月而薄秋霜。則其素養可知已。此士之所宜自勵焉。而其所從事。則又不過耽飫經傳。辨義利。明人理。無負公之義而已。諸君盍亦反求而實體之哉。是爲記。

無名窩記

编辑

上洛金君以鳴。余世交也。請記其所居室。問其名。曰無名。余曰。窩旣無名。苟欲記之。表揭先德足矣。余嘗拜先掌憲容淵公於是窩。蕭灑數間茅屋。別於正堂。認是爲謝塵宂也。公以龍虎之姿。擅山林之樂。宜其居也有稱。顧無懸楣之扁。是公不欲以自名也。先公嗣而居之。亦守其義而不侈之。今子又居之。仍其世可矣。吾見夫容淵公。儘不欲名於世者也。懷抱利器。謝明時而臥丘壑。以爲吾與逐逐於名塗。曷若澹澹乎無求也。於是乎天倫知己。則有川沙先生。主盟斯文也。推之而不自居。朋友相將。則有數三諸公。蜚英臺閣也。讓之而不自與。使人無得以稱焉。所樂者彝倫日用。所事者課農訓兒而已。是無名。所以有其德也。今子以其孫而居其室。所宜以先德示後嗣子孫。且余及見舊日者也。竊自附於稱其父兄師友之義云。

始祖考妣墓齋重修記

编辑

崇廟簡原古也。而體魄之地。感慕之誠。亦孝子慈孫所不能已也。此祭之所由起也。旣祭矣。齋庖之所從而具焉。秦漢出寢事。亦近乎情矣。况神事已畢。丘壠獨存。所以徘徊瞻眺。永其孝思者。可不於此乎盡誠哉。我始祖考完山伯府君。妣三韓國大夫人崔氏。積慶于家。以食其報五百年矣。巾舃之奉。實惟在高山縣之粉土洞。全州府之表石洞。子孫報祀無替。齋之建置。有舊記可考。今上七年辛丑。州之後孫璨養慶秀甫。與𣋆瀅諸族。謀重新之。蓄力鳩材。募工而趨事。棟樑之腐壞者。瓦桷之破折者。墻壁之毁劃者。咸得易而葺之。以復其舊。旣又馳書數千里。徵記於西塞之郡齋。余時僕僕於吏役。不能也。五載而復越五百里而申命之。余惟均是人也。或不憚勞勩。躳親其事。或倦於筆硯。自歸忘忽。其於爲祖先。誠不誠何如也。况老於文學。如璨養氏而不自爲。而索於余。將使遠近諸宗。共其事也。余旣感是意。而又愧久無以報。遂爲之記。其由湖而嶺。申之以命者。𣋆也。可謂誠勤也哉。齋實就墓下。兩設之相距五十里而近。葺之時同。其人又同。遂牽聯書之。俾一記而兩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