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宦海升沉錄
◀上一回 第五回 改電文革員遭重譴 練軍營袁道拜私恩 下一回▶

  話說袁世凱改裝附輪之後,直抵天津,求見李相。時李相正因軍務棘手,滿胸積悶,忽門上傳上袁世凱名刺,心中正恨他不把軍情報告,方要傳見,好當面申飭他,便傳出一個「請」字。袁世凱即昂然直進。行禮之後,李相即厲聲道:「你在朝鮮好清閒!卻把軍情不顧,誤國不少。」袁世凱道:「卑道正為接得尊電,蒙丞相責備,故千辛萬苦回來,要見中堂一面。卑道自問沒一事不盡情報告,今蒙丞相責備,望中堂指示卑道的罪名。」李相道:「你還說?日本調許多兵馬到了韓境,你如何不告我?」袁世凱驚道:「中堂甚麼話,那有一次不報告的?」便把自己第一次是什麼報告,第二次是什麼報告,一概說出。李相道:「難道老夫是不識字的,連電文也看不出不成?」

  袁世凱道:「既然如此,卑道發來的電文,中堂還有存下否?請賜回卑道一看。」李相聽罷,此時仍不知是張佩綸作弄,即檢出擲至袁世凱面前,並道:「你且看!」袁世凱接在手裡,一頭看,一頭汗如珠點。看罷即道:「奇極!卑道甚望中堂查究此事。」說了,即在身上拿出自己發來的原電文,當面一對,隨又道:「卑道因為中堂見責,特檢原電回來,呈中堂一閱。今見中堂接得的電,與卑道原發的不符。中堂一看,便知分曉。」

  李相此時已放下幾分怒氣,即把袁世凱獻出的電文,對覽一會,滿面通紅,又露些慍怒之色。然後低頭一想,不覺將案上一拍,一言不發,隨令左右,轉令文案員發札,傳電局總辦張佩綸到衙相見。搖首歎息一會,謂袁世凱道:「若張某到時,你且暫避他。老夫盡可查悉此事。你見著那姓張的,也不必生氣。」袁世凱謝過李相,心上盤算,仍恐張佩綸是中國人,又受中國薪俸,且為李相姻親,何至如此,難道他受了日人賄賂不成?只怕未必有此事,又不免疑朝鮮電局作弊。

  正籌度間,忽報張佩綸已到,袁世凱便轉進後邊。及張佩綸到了,袁世凱在裡邊細聽他翁婿有何說話。再從門縫兒偷看,只見李相全無怒容,張佩綸見了,反覺驚慌。坐猶未暖,李相卻道:「你總辦電報局的事情,所有官電往來,可是自己經手,抑是統通委付他人?你快說個詳細。」張佩綸沉吟了一會,才道:「不知岳父問那一件?若是尋常電報,只由經理的人譯妥送交;若關於國家事件,統由小婿過目的。」李相到這時,發怒道:「既是你過目的,自不能責備他人。你今已犯了殺身之罪,誤盡軍情,負了國家,又陷了老夫,你知得不曾?」

  張佩綸到這時,已知是朝鮮發來的電報,自己所塗改的已發作了;又不知袁世凱已經回來,只自忖:「自己改了電文,也沒有對人說過,何李相便知得?」心中捋上捋下,只得硬說道:「岳丈此話,從何說起?小婿有何罪名,總望實說也好。」

  李相見他如此硬說,便再發狠向他說道:「駐韓委員發來的電文,你盡把來竄改了,你究懷著什麼用心?老夫有何虧負於你?卻誤老夫至此!」那時張佩綸已面如土色,仍硬著說道:「所有駐韓袁委員來電,統通是照原文譯出送來,並無一字改易。岳丈不要聽別人的話,小婿實為感激。」李相見他還矢口不認,便心生一計,即道:「已從朝鮮電局,查出原電底回來,與你送來的電,總不符合。你獨把日本調兵的人數塗改了。你若不是受了日人賄賂,如何肯乾此事?你快些說個原故,或可原諒。若是不然,便是老夫不殺你,朝廷還容得你麼?」一頭說,一頭拍案大罵。又將袁世凱呈出的原底電文,及張佩綸所屢次呈上的電文,擲至佩綸跟前,怒道:「你且看袁委員的原底電報。同他不同,若不是你將原文竄改了,誰敢竄改?你還好說!」

  當下張佩綸聽得是由朝鮮電局檢回原底,額上已流著一把汗。此時不免滿面驚慌,雙手打戰,拿著幾張電文,又遺失在地,故聽得李相所責罵,已不能對答。李相越發大怒,要責他供出竄改電報的原因,隨又喚袁世凱出來。張佩綸見了世凱,更不能置辯。袁世凱念著前情,一來恐佩綸難以下場,二來又覺李相過不去,即道:「事已至此,中堂發怒亦是無用。兄弟且問張老哥,移改電文,究是何意?想老哥是個廉潔自愛的人,斷不至受外人賄賂,務請細言其故,商量個辦法才是。」在世凱,此言似是護衛佩綸,實則坐穩張佩綸,使他自承改電。那張佩綸心亂之際,如何悟得?自然當袁世凱是好意,即歎道:「我本來為國,反弄成誤國矣。」說罷不覺流淚。

  袁世凱道:「你麼為國弄成誤國呢?」張佩綸道:「兄弟自料己國不能取勝日人,不欲開仗,若把日人調兵實數報告,料李中堂必先發大兵來與日兵相當,恐兩國各恃兵力,必至激成戰事。故先前竄改電文,實望李相緩發軍兵,勉從和議。實不料此次戰端觸機即發也。」

  李相一聽,真是無名孽火高千丈,拍案道:「你這小孩子的見識,你道不派多兵,便易成和議麼?正惟派兵不足,反受敵人挾制,諸多要索,反致和議不成是真。虧你自福州敗仗回來,還敢說軍事!你聽著炮聲不走就好了,還學人籌度軍情麼!老夫治兵數十年,被你牽陷至此,有何面目見人!且你誤國至此,百死不足蔽辜。你快回去自處,老夫今日不能替你設法。」

  張佩綸此時更沒得說,只使個眼色示意袁世凱,求他說句話,便滿面通紅,抱頭鼠竄去了。

  袁世凱暗忖道:「若自己力斥張佩綸,覺自己更為有功。但念著前日交情,意自不忍。且李相又最愛親戚情面的,盡令李相過不去,於自己前程亦屬有礙。」便向李相道:「張老哥這會辦事真誤軍情不淺。但也不過沒見識,一時愚昧,與受人賄賂的不同。以卑道愚見,只合責他擅自決事,貽誤軍機,終不能責他賣國。他一點愚誠,實在可憫。中堂以為然否?」李相歎道:「他以一己的私心,致誤軍情,本罪在不赦。但老夫自問,亦失計太甚。視人派兵多少,然後自己派兵多少,已是誤了;且老夫當初,以自己任大責重,常恐他人誤我,故每事必委自己親人。今卻沒一人可用的,誤老夫至此。恐明日紛以老夫任用私人,還有面目見人麼!」說罷幾乎掉下淚來。

  袁世凱自忖道:「俗話說,丈夫流血不流淚。看李相長成七十來歲的人,說話間至眼皮通紅,真不忍見。」即答道:「勝敗兵家之常,中堂何便煩惱如此。卑道有一言,不知合否?因中堂若置張佩綸於不言,便是自己獨任其過,外人聞之,反貽口實。不如輕輕參佩綸一本:一來見中堂不袒私人,一來見戰前派兵不多,非自己之咎。不知中堂以為然否?」

  李相道:「佩綸不能不參,但責任在我,豈能徒委諸他人?老夫自此必聲名掃地矣。但一己不足惜,恐國事亦自此益艱,則老夫之罪更重也。」

  袁世凱惟再復勸慰問李相一會。李相即留袁世凱住下。自己退轉來,獨自尋思:「自己從前卻錯責了袁世凱。今番若把張佩綸的事切實彈參,那張佩綸自然不免。若是替他隱飾,不特自己的名聲越加壞了,更又對不住袁世凱。」想到此會,更為憤怒,便親自起稿,把張佩綸改易電文,混亂軍情的罪狀,切實參了一本。當時朝廷看了李相那本奏章,十分大怒,發下軍機及刑部會議。時軍機大臣明知張佩綸此次罪情非同小可,但他與李相是有個翁婿之情,且用人不當,實是李相之咎,盡要替他留個體面。把原折細勘,覺得張佩綸竄改電文,不過不欲與日人開戰,恐多派兵時,易開戰禍,故以如此塗改,只是他的愚處,不是他的奸處。就從這裡替他想出一條生路復奏。

  過了次日,就有諭旨降下來,把張佩綸發往軍台效力。這一場大案,就此了結。

  且說當時自因水陸大敗,只派李相父子前往日本說和,賠款割地,方能了結。那時朝中文武,又紛紛把李相參劾。朝廷雖念他是個勳臣,但人言嘖嘖,終不免有個處分。前者已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一個北洋大臣,已改令王文韶接充。

  這會因參李相者仍絡繹不絕,便又降一道諭旨,責他用人不當,著他留京入閣辦事。李相當此,覺「用人不當」四個字誠是不錯;但在袁世凱一人,也沒有什麼不當,若不替他設法,實在冤枉了他。恰可和議成否,朝廷因北洋是個緊要的去處,不便委任他人,乃換榮祿繼任,即調王文韶入京。那榮祿不是別人,乃皇太后的內姪子,由西安將軍轉任兵部尚書,並任副相,至此始出鎮北洋。

  自從榮祿到任,看見各路軍營,於戰敗之後,實殘破不堪用,自須再練軍兵。且以水陸軍勢盡喪,水師實不易恢復,惟有從陸軍下手。就把此意奏知朝廷。朝廷亦覺得此意甚是,只惜戰事開時,已耗資不少,弄得庫款一空。及後講和,又賠了二萬萬兩去了。練兵之事,實不易言。便批下來,著榮祿就地設法,籌款練兵。當下榮祿接得這個諭旨,覺練兵之說,是自己發起,今不得不行,但籌款固難,靠人亦難。況自經敗後,所有北洋統兵官員,統通有了處分,革的革,殺的殺,死的死。

  雖是練兵,亦沒人幫助。因此便往訪李鴻章,商議有什麼人才可用。

  李鴻章回想清、日戰事時,各員沒一個不誤了軍情,單是袁世凱還是留心一點,其情可憫,且其才亦可用。便在榮祿之前,一力保薦袁世凱,井道:「自年前軍興以來,沒一個不誤事的。惟那姓袁的報告軍情,沒一點差漏。他平生亦有點本事,盡合用得著。」榮祿聽得,不勝之喜。回衙後,便即傳袁世凱到衙相見。時袁世凱正得李相密報,知道把自己薦往榮祿處。

  忽見榮祿傳見,暗忖:「自己在北洋差遣,今李相不在北洋,正該求榮祿賞識,趁此機會,便圖個升官。」想罷,立進督署而去。

  看官試想,袁世凱是什麼樣人?他巴結上台,用自己的才力,是很有手段的。當下與榮祿相見。榮祿先把李相保薦他的話,說了一番,又切實問他練兵的事,從那處下手。袁世凱聽罷,便壯著膽子,伸張三寸不爛之舌,說道:「卑道不才,自問從前無補於國家,今又辱蒙李中堂保薦,大帥又不恥下問,只怕卑道才力薄弱,不足副大帥之期望。況練兵重事。早道資望亦輕,請大帥另委高明,免誤軍政。」榮祿道:「你不必過謙,便是李相不保薦時,我亦須用著你的了。因為練兵兩字是容易,只就籌款,卻不易言。你在北洋有年,料必熟悉情形,盡可盡說,倘有可行之處,無不彩行。他日成軍,功勞不少。」

  袁世凱道:「以卑道愚見,若重新召募軍人,耗資實巨。日前兵敗之故,不是軍兵不良,不過訓練不得法,加以器械不精而已。且現在北洋,淮軍毅軍若盡行遣散,亦難安插。不如在淮軍毅軍之中,汰弱留強。倘不足額,然後添募,合新舊勇盡行改練洋操。從前所有的軍械,挑選精良的,一概用回。若朽敗的,把來沽去,以資津貼,實一舉兩便,亦事半功倍。且卑道猶有一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於軍營事情縱有些經驗,總不是從專門學過來的,故現在要練陸軍,盡聘一位外人,充做顧問才好。」榮祿道:「適聞高論,實開茅塞。但聘用外人,究聘那一國的才好呢?」袁世凱道:「以卑道愚見,方今陸軍強國,就算德、日二邦。鄙見猶主用日人,因彼此同種同文,目下又言歸於好,且聘日人的薪水較廉。故不如用日人罷。」榮祿聽了大喜,便把袁世凱的議論,奏知朝廷,依著行事。復奏保袁世凱為練兵大臣。正是:

    不必才華能動眾,全憑知遇促升官。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回 下一回▶
宦海升沉錄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