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寒岡先生續集
卷三
作者:鄭逑
1680年
卷四

答問

编辑

任卓爾問。敬以直內章十三圈程子曰主一之謂敬下小註又曰古人自少下。有曰不奈何。心經

謂不可奈何。如無可奈何也。

此下上蔡謝氏大註下小註。有曰自住不得。此語意未詳。

自不能已之意。

牛山之木章下第七圈曰。起來依前無狀。所謂無狀者。何謂邪。

無狀。猶言無顔面以見人。又罪惡尤大。其狀無可寄言之謂。

公都子問曰章第三圈。朱子曰。須是人自家主張起來云。起來。卽提掇振拔之意邪。

提掇振拔之意。來說是。

孟子曰養心章第十圈註曰。不是僻道理之僻未詳。

僻下當句絶。謂此不是僻也。只是道理合如此。

四勿箴章第四圈曰。這箇是該動之精粗。這箇。指思與爲。而思乃動之精。爲乃動之粗邪。

來說恐然。

求放心齋銘曰。成之在我。未知成之者何事。

成天地之孔仁者。在我爲心。

尊德性齋章十九圈大註下小註曰。別是一般釋書。則已與書各爲一般邪。

然。

其下小註。有曰硬要差排及硬來之意。未詳。

硬。堅牢也。堅强也。以此意參看則加知。

答何叔京條曰。鳶飛魚躍與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云。蓋日用之間。流行之體。自然而然。無少間斷故邪。

來諭。大槪是。其實難言。唯在潛心默會。

自誑誑人之罪。蓋以專主道問學。不務尊德性故云云邪。

恐然。

答黃直卿條曰。見得大意云。大意。指德性否。一二節目。指問學邪。

來諭蓋然。

人心道心章下。朱子曰。堯舜以來。未有議論時者。蓋指心學議論邪。

未有學問議論。

損之象章第四圈下。四十五十而後完者。筋骨始得完全邪。

氣血漸完也。氣血完故筋骨亦覺無損。

忘生徇欲。爲深恥云者。卽指男女財物之貪欲而言邪。

男女之欲最重。

敬以直內章下敬義夾持大註下小註。朱子曰。最下得此兩字好。最下得最字。釋之何如。

最。韻書。極也。

曾祖神主。奉入祠堂之時。父母神主則似不可因在其位。姑避出外而還爲奉入邪。

神主有異於生人。考妣神主。自當仍安舊位。何用姑避。

方祭進饌時。飯羹若有跌仆覆墜之患。則飯羹必俟更作而陳之邪。先陳如蔬果之物待之邪。徹而更設邪。他饌則不至如飯羹之重。雖不更作闕而祭之。亦無欠失邪。

雖蔬果之輕。未祭徑徹。甚未安。不如因陳以待更備。如魚肉之類雖闕而。不如卽祭之爲安。

改葬初喪時。銘㫌亥纁明器。改造而用之否。抑兩位各備否。

銘旌玄纁明器。皆不可不新備。兩位當各備。

冠儀。尊則少進。卑則少退者。尊則少進於主人之列。而不敢竝立於主人。卑則少退於主人之後。而不敢與之比列耶。

恐然。

其父從出迎賓者。從宗子而出耶。

然。

祝時不用板而口號耶。陳設條。無祝版之文。

或書紙片。或書笏面以備忘。恐無妨。

禮賓丁司馬公註曰。贊者。皆與贊冠者爲介。贊者之外。別有贊冠者一人耶。贊冠。未知行何事。

贊有主人之㬱。賓之贊。主人之贊。所謂儐也。贊冠者。賓之贊也。如初註贊者。取櫛𢄼掠。乃贊冠者。卽賓至註。賓自擇其子弟爲贊冠者是也。儐者入吿。卽主人序立註。擇子弟一。入爲儐是也。其所謂贊者。皆與贊冠者。則其贊者。卽主人之儐。而汎稱贊者也。贊冠者之所爲。卽爲之櫛合紒施。掠以巾進賓等事也。

忌日。着黲布冠布衫而行祭。何如。

朱子母夫人忌日。着黲黑布衫。其巾亦然。門人問今日服色何謂。先生曰。豈不聞君子有終身之喪。

前日所稟朔望奠薦條。答曰。考家禮。正至朔望則參之條爲之云。朔望正至。則依禮行之也。至於小小奠薦。亦依禮行之。而亦必有降神參神辭神之節目耶。人有議之者曰。一物一器之奠。若必如是則。無乃禮煩而瀆耶。大槪大祭則備禮而行。於小薦則從簡而行之。可也。雖先賢。亦有隨時酌損之義。不可一定行之云。未知此論何如。

所論好。

家廟薦新。禮也。而若連得新物而易敗難久者。則雖不待朔望。隨得隨薦。亦無所妨耶。若以煩瀆不敬之失而不薦。則亦傷孝子之心。未知何以則可。

朔望之參。薦以新果。禮也。但易敗而難久。朔望之日尙遠。則勢所難待。隨所得而卽薦。在情難已。然薦有重有輕。禮亦似當有備有簡。

李承問胡文定公云。人於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貴像。然則學者須先除去此等氣像。方可入道。至如乘肥衣輕。亦非有志之士所可爲。願聞格言。

文定公之言。只爲人不當於富貴上着心。惟當攻若食淡。以養其志云耳。古人千駟萬鍾。於義所安。則不以爲泰。簞食豆羹。亦有時而不屑也。惟察其義理之當否耳。如以乘肥衣輕。非有志之可爲。而於己分當然處亦有所未安之心。則殊非素位而行之之意也。如何如何。

朴而章問。禮文。只曰童子不杖乎。不冠則不論乎。

童子於三加之前。豈有絰冠之理。鄙意如是。

崔晛問古者代各有廟。傍親之無後者。班祔祖廟。今無各代之廟。祔祭只祔于祖。而祭畢。奉神主于禰廟。置于東壁。祔位甚多。則亦可分置東西否。若然則嫌於昭穆如何。

恐然。

家長在外未歸而遭喪。若過成服日數。則在家者卽當成服。以待家長之來歸耶。當訃吿于家長。待其奔喪而一時成服耶。

家長在外未歸。則在家自當依禮成服。若待家長之歸。恐未安。設使家長奉使中朝。在萬里之外。則亦當待其歸。而爲一時成服計耶。

改葬緦服云者。以月數言耶。以服制言耶。經營改葬之時。何日始服而何時當脫耶。

改葬成服。以服制言。而月數在其中。當服於舊墓改壙之初。當脫於虞祭葬畢之後。仍藏其服。以待三月以除之。

弔禮。喪主西向再拜。賓東向答拜。旣慰。主人又再拜。賓又答拜。註。以賓不答拜爲禮。何從。

賓不答拜。古禮也。

重服在身。則不得服輕服。然亦有服輕而義重者。如改葬服緦。爲親服也。不可以輕服視也。如遇齊衰期喪未葬。而改葬父母。則釋去朞服而服緦服耶。改葬之後。服緦服以終三月耶。抑臨時服之。旣改而釋緦麻。反朞服耶。

改葬。當服緦麻。葬畢。則反朞服。

李厚慶問妻家遭父喪。其母忌在於未葬前。逾月後欲暫行於外處。如何。

大喪未葬。似難奉行忌祭。然或無服與輕服者。暫行別處。何妨。

夫之喪三年內。行婦之忌祭。則祭羞用魚肉乎否。

魚肉之忌。只生人當然。

庶母之葬也。只有出嫁兩女。而無主喪者。嫡子雖分殊。可以主之耶。若主之則遣虞卒哭祝文。亦當變矣。永訣終天四字。夙興夜處以下八字。何以改之耶。

旣有母稱。又無他主之者。權主之。似不得不爾。永訣終天。泛稱也。仍用何妨。夙興以下八字。斟酌改之亦善。

盧脊問忌祭云。主人以下擧哀。諸姪與孫參祭者。皆哭乎。傍親助祭者則不哭乎。

主人擧哀。則其子姪哭而助哀。何妨。傍親之哭。則未知當否。

黃宗海問。家禮。翣扇無定數。而至於圖上註云。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然則翣凡六也。而今人只用四者何耶。

禮。士用畫翣二。畫雲氣者。謂之畫翣。

俗所謂網巾。古無其制。而今人無故者所着。則是純吉之物。而乃於祥後着之者。似不相稱。無乃有先賢議論乎。

果似不稱。世或有黲布作網巾者。今此國喪。多有用布網巾。

家禮。大祥前一日。有吿遷題主遆遷等節。而按本條下李繼善所問及楊氏註。則吿遷等事。當待祫祭而行之。其將以楊說爲正乎。然而橫渠先生曰。祫祭於大廟。因其吿祭畢祧遷云云。楊氏云。當俟吿祭前一夕。以薦吿遷主畢。乃題主。厥明。祫祭云云。由前之說。則祧遷二事。當在祫祭之後。由後之說。則祫祭前夕已行。遷主之禮。未知將何所適從乎。

楊氏說。最合禮意。吿祭之吿。恐吉字。吉祭前一夕。以薦吿遷主之意。吿畢。乃改題。厥明祭畢。以次遆遷。

楊氏旣以爲遷主事重。不可但以酒果吿。則所謂吿祭前一夕吿遷之時。其不用酒果而吿乎。

楊氏之意。迭薦繼序。其事至重。但吿以酒果而無祭禮。爲不可耳。若吉祭前一夕。以薦吿遷主之意。遂改題主。厥明。祫祭畢。而乃遆遷焉。何不可之有。

祫者。天子祭名。非士庶所當行之禮。朱子亦以爲先祖之祭似祫。而不敢祭。則祫之不可祭明矣。而乃於祔遷時祭之者。何也。又其祭禮。不見家禮。未知當與何祭。同其儀節乎。

謂之祫則未安。而禫後吉祭。則禮有明文。當一從家禮四時祭之儀。

左右昭穆。古有其制。而自朱子定禮以後。遂不分昭穆。但以西爲上。則昭穆之制。不可復見。而高氏祔遷祝詞。乃有昭穆繼序之說。今雖以西爲上。而猶以是吿之乎。

以西爲上。雖出於漢明帝之後。而取愛禮存羊之義。祝稱昭穆繼序之云。何至甚不可乎。

祥禫易服。古有其禮。而家禮則只於大祥。陳禫服。而禫祭則無文。敢問禫祭時。猶着禫服乎。

禫祭時。無陳服之文。但儀禮。祥祭用緇衣素裳。禫祭玄衣黃裳。禫訖。朝服綅冠。踰月吉祭。朝服玄冠。則禫祭時。便着純吉之服。亦似未安。李先生以依丘氏素服而祭。不謂之不可云。今不敢妄言。

家禮。大宗世數未滿者及繼曾小宗以下。皆於祠堂內。虛其西龕。然則繼祖繼禰之宗。亦皆預設四龕。以待後來世數之滿乎。

然。

古人立祠堂。爲四龕。小小祭祀。只就其處。大祭祀則請出或堂或廳。所謂堂者。祠堂之內。而廳者。正寢之中耶。竊見今之所謂正寢。多是狹隘。實不如祠堂。況先賢有請出或堂及分至設於堂等說。則時祭合享。皆當於祠堂內行之。而猶有所可疑者。祠堂三間。秪足以容其四代八卓。而不能容執事之出入。又四代相承。或有前後娶者。而其位數或九或十。則祠堂內決不可容焉。若以丘瓊山所圖考妣共一卓之䂓爲準則。雖無狹隘難容之患。而有違於家禮每位各設之意。且兩位竝設。甚涉疏略。竝下敎。

堂卽王堂。古之正寢也。廳卽廳事也。設位於祠堂。或請出於正寢或廳事。隨一家形勢而爲之。恐皆不甚妨。考妣各設。最危合宜。而緣地勢不便。亦緣一家資力不給。不免依丘禮共一卓者。皆然。

凡有前後室者。旣與前室合葬。而後室則不與焉。此不幾於未安乎。或謂前後室皆隔葬。而三壙共爲一墳。此說其有據乎。

程子曰。合葬。須以元妃。則後室。似當同塋異墳矣。世俗亦有三棺同壙合葬者。然淺見曾亦以爲不妨。竊更思之。似不若同塋異墳之爲合宜。

奉柩朝祖之禮。非惟世俗不行。柩旣重大。遷動至難。又於事勢。有所不可行者。謬意以爲。只奉魂帛朝祖。雖失禮經之本意。而旣曰束帛依神。則人子不可虛視。今欲奉魂帛朝之。是猶愈於已乎。

以遷柩吿者。非謂朝祖而吿。古有啓殯之禮。而當時旣不塗殯。又不可全無節文。故吿以遷柩。而暫爲動棺。有若遷之之意耳。丘瓊山,家禮,儀節。許以魂帛朝祖。故今人多用魂帛之朝。

禮經云。從祥至吉。凡服有六。又云祥而縞。今六服之制。雖不可行。而聖人制禮。其意有在。而人子之心。亦不忍遽黑其服。則祥日着縞冠無疑矣。而家禮陳禫服條。冠衫皆用黲者。何也。今之欲稱黲字之義者。皆着草笠。此則世之無服者所着。惡在其吉凶之別乎。況今日衰麻。明日黑笠。似無漸殺之意。世之或着白笠者。其得於祥縞之說。而今不可行乎。

家禮之黲。卽縞之遺意也。草笠。非縞黲之比也。特不忍直戴絲笠。故姑取草笠之不甚奢華耳。世之或着白笠者。五禮儀。許用焉耳。

大祥着黲冠。雖曰定禮。而今遭國哀。不敢以黲。則其將直着白笠乎。抑有其間節目。如服輕返重之義乎。

不得不白笠。

朱子曰。旣祥徹几筵。其主當祔于祖廟。若繼禰之家無祖廟。則未禫之前。當奉何處。

恐當姑祔于東壁。

葬日題主畢。必卽設奠讀祝。告以憑依。是實奉安先靈之意。而至於改題時。未有其文。只待明日祫祭者。不其綬乎。

改題之前。旣吿以酒果矣。厥明。又有合祭之禮。其間又欲設祭。則無乃煩乎。

前母所葬。雖在祖墓之側。而地旣狹窄。當初營葬亦薄。以此而欲改葬。則一山之內。都無可卜之地。今擬別擇他山。以開新塋。未知於禮何如。而且前母之喪。薄葬三四十年。其於遷動擧措。得無難易之可言乎。

葬雖薄而已經三四十年之久。體魄旣安於是。而遽爲遷動。則無乃未安乎。薄葬旣久之墓。無乃旣啓而有遑遑未安之事乎。如何如何。

曾子問註云。有君之喪。而適子在家。自依時行親喪禮。然則大祥行祭。固當如儀。而未國葬前。不敢用肉。則祥祭具饌。亦不敢用肉乎。

國禁方在屠殺。

或謂若墓近。則几筵設於家。而諸子皆守墓。朝夕上食時來參。至於晨昏省墓。亦可不廢。此意何如。

固爲甚善。但難使墓遠之人皆如之。奈何。

家禮禫祭卜日條。未卜已卜。皆有吿辭。今雖不用擲珓之法。而猶行此二番吿辭乎。

只吿以某日祗薦禫事之意。

金適問。妻喪期而除服。中一月而禫。則其子應服三年者。從其父期而除衰乎。旣爲父屈而期。則當以何服終三年乎。

父在母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練祥禫之服。一如三年之喪。禫後之服。亦自如常。惟用心制。終三年服。不華盛而已。

大祥之祭。其祭服亦如何。其祝辭當如何。大祥之後亦行禫祭乎。其祝辭亦如何。

再期之服。當用忌祭之服。祝辭。夫親祭則不必言爲子而祭。禫旣行於十五月。而心喪無禫。故再期之後。別無行禪之事。

世俗。如祭考則從祭妣。祭妣則以爲卑不可援尊。不祭考者有之。或以爲考妣神主。同藏一龕。獨拈出一位。於情未安。祭考而從祭妣。祭妣而從祭考者有之。或祭考則只設考位。祭妣則只設妣位者有之。當如何折衷。

祭妣而以考合祭。固不一。祭考而亦不當合祭妣。禮旣當然。則奉出一位祭之。何至未安。

父已成服。喪未畢而卒。則嫡孫承重者代服。以終其餘日乎。若代服終三年。則成服節次。當據何禮乎。

此事有問於退溪李先生。先生亦以爲難詳。其節次則古之人。父亡未殯而祖卒。則爲祖服期。以父屍尙在。未可以代重也云。以此推之。父已成服而亡。孫輒代服。於禮如何。不敢强說。當更詳之。如何如何。

疊遭重喪者。前喪禫祭之日。以吉服行祭乎。重喪未除而用吉。亦有禮乎。

疊遭重喪。則後喪未畢。似難行前喪之禫。須後喪畢後。行前喪之禫。逑素不詳於禮學。又不帶書冊來。無所考據。只憑臆見。安免舛錯。不任慚懼之至。幸更求問於識禮之處。俾無謬誤。幸甚。

金坽問。家禮大祥章前一日告遷于祠堂註云。族人有親未盡者。則遷于最長房。推以是則最長沒。又遷卜次長。次長沒。又遷于次長。次次迭遷。且族人之衆多者。則神主經歷家家。遷動往來。似近乎煩瀆。今人或於墓所。立祠堂以奉祭祀。未審於禮何如也。

雖嫌煩瀆。親未盡之孫尙在。而經先遷奉於墓所。無乃未安乎。

道南院生問。院在長江大川之間。每遇秋雨大浸。則四方士子至者甚少。竊念書院享祀。國中通用仲月中丁。不敢有異議。而事勢如右。欲用季月上丁。以避水潦。得免闕事之患。此又非全無所據。嘗見周愼齋所定紹修儀範。軌中未穩處。退溪先生多所評改。而祭用季月上丁一段。則不改。若是大段未安。則必不仍存。就季月上丁以行何知。

院亨用季月上丁。亦曾有聞矣。今者見敎。旣出於勢所不得已者。而文契諸君之見。又皆若是。則如來示改卜季月。似無不可。但從前每用仲月之中丁。已成規例。而遽改以季月。則暫似無端。若不得不改。則須於仲月中丁前期。具由以吉。何如。然鄙意則姑循舊例。雖甚苟簡。而勿輕改焉。如何。況今秋則未必有大浸之虞乎。如何。

裵尙龍問。祔葬者破墓。則告由。喪主自行歟。

喪主自告。

前期發引。則遣祖奠。固當行之。而至於葬時。亦將奈何。

遣祖奠。當行於發引之時。葬時。亦當有告意。

發引時。用何物覆柩歟。用壙中柩衣歟。別有他製歟。

柩衣用以衣柩。仍用於墓中。禮又有素錦褚。

遣祖奠。已行於移殯之日。葬時奠儀告辭。下敎。

夫旣已行。禮難再擧。只用酒果。告以奉就葬所之意。

朴明溥問。朔望三獻。乃是俗禮。而或以爲葬前則奠。葬後則祭。而用三獻云。如何。

家禮。朔日則於朝奠設饌。而如朝奠之儀。葬後。亦別無三獻之禮。不敢强爲之說。

李𥳕問。祠堂只有父母神主。則忌祭行於祀堂。而共一卓竝祭。如何。

奉出正堂。而考妣竝祭。非家禮所許。不敢曰可。

蔡夢硯問。昔者。聞諸先生。凡葬玄纁象天地。置於柩上下云。前日有人分置左右曰。先生命也。然則小子昔者之所聞者。必是誤聽。上下與左右。未知孰是歟。

天地之象。左右之置。其出於吾口與否。久已皆忘之矣。但玄置柩上之兩傍。纁置柩下之兩傍。是吾家舊例也。此外。不敢力疾多言。

夙興夜寐箴。何以就應事上。說明命赫然歟。

凡人作事。皆失於動。故聖人敎人。必就動處下工夫。若於這裏。不能照管。則必且錯認人欲以爲天理。而畢竟背畔天理從人欲上去矣。必也於是。深加省察。這箇便是爲人欲。剖判兩段。如分桐葉。天之明命赫然流行。人欲之私。不得以間之。然後所應之事。無少差謬。而有以得其天理之正矣。此所以明命赫然。必於應事上說了也。

慮亨運問。父在母喪畢。不得已入廟。則當祔於祖妣。而祖妣神主。與祖考神主同室。祔主置之何處。

旣難祔於祖妣之室。恐當安於廟中東壁下。

有人問於退溪先生曰。祥後朝夕上食之哭。皆可廢乎。先生曰。哀漸殺。哭亦漸殺。廢之可也。何以處焉。

先生說已斷矣。寧復有說於哀漸殺哭漸殺之外乎。

葬後以衰服行忌祭乎。

葬後則可以設祭。而衰服則不可。如無輕服代行之人。則以素巾布衣。暫伸追慕。卽還喪服。恐不甚妨。然不如使子孫服輕者代行之便。

韓應南問。有人夫與婦一時俱亡。則葬時先重乎。先輕乎。

葬先輕而後重。其虞也先重而後輕。乃孔子之言也。

孫幾道問。先墓加土。役日早朝。先告由。不用祝辭。維年月日。只如奉主出就之告。而設蔬果脯醢。役畢。具三獻。備庶羞。別祭文。何如。先一日告由。亦何如。

何必先一日告。只於加土之日。具酒果用祭文告曰。維年月日孝幾世孫某敢昭告于云云。一酌而畢。加土畢役後。亦備庶羞行祭。恐無妨。

家禮圖。列魚肉於左右。肉則湯而魚則炙而用之邪。頃在少時。請問先生。答云。魚湯二品。肉湯二品。似可。處訥依此行之。而有人隨所得。湯味多至五六七八品。此則難繼之道。曹芝山不用雞云。有所見而然歟。處訥仲月家間若有故。分至及丁亥日。未及行事。則別行之何如。

賤家今亦用魚肉四品。或人之用五六七八品。則非所敢議也。炙則自有三獻之進。何必更奠於其傍邪。且魚不以湯。而必炙之意。亦未曉。曹君不用雞之意。未知出於何見。人家多事。或不能用分至與丁亥。則擇得宜祭祀日。何至甚不可乎。如何如何。

或問撤几筵之後。未禫祭之前。行朔望奠時。亦依前哭臨乎。

几筵旣撤。恐難哭奠。況行於廟中。則尤有所不敢者乎。

未禫之前。若尊客來臨。則其進飯也。主人時未畢喪。以素饌供饋乎。

不可以一定說。然以常道言之。則主人喪未畢。而設肉待客。無乃未安乎。

先考之葬。與李固城夫人之墓一山。每値節禮。獨薦於先考。似未安。先以酒果奠酌於夫人墓。仍祭於先考。於情義如何。且於家禮。墓祭具饌。如家廟之儀。而近來法家。除米食。只薦麪餠。此亦如何。

如是則意甚厚。近來墓祭之人。羹飯則或不用。未食則未嘗廢。蓋米食卽餠也。

父在母喪。禫後服則用禫服。而中月之事。行於二十七月乎。至於大祥。則亦用忌祭祝文乎。

禫畢則難用禫服。然心喪之服。何可準常時乎。心喪無禫。則二十七月。似無中月之事。三年而第再期。則自是忌祭。非祥祭也。當用忌祭祝文。

靈山校生問。五禮儀圖。從享各位。不用香爐香榼。列邑則於各位皆用之。亦有所據而然耶。成均館東西廡。只用一香榼云。亦可依此例而爲之耶。竝皆下敎。

五禮儀。從享不爲焚香。則列邑緣何各位皆用焚香耶。成均館兩廡。各只用一香榼。則今姑當依而爲之。第未知成均館於十哲。亦只用一香榼乎。或以其殿內從祀而不敢用。則獨於東西廡用之。似未安。五禮儀之從享各位。不許用香者。無乃是乎。賢明府與僉文契諸賢。相議酌定。幸甚。

西溪院生問。火賊之治。已刑六七度而不服。其勢必以死爲限。事涉非干所而至於死。無乃過乎。頃見正言之簡大谷,花潭兩先生。犯墓之賊。累刑不服。法司按以次律定配。皆言此賊可以此律治之。如何。

旣不得執於衝火之時。今若過刑而似之抵死。則寧不爲未安之甚乎。成,徐兩先生犯墓之賊。按以次律。此賊之用此律。亦似有證據。來示得之矣。鄙見亦如是矣。量處之如何。

朴慶新問。來二十五日。乃亡妻小祥。欲設奠除服。顧以官舍設奠爲未安。蓋方伯與守令有異。此亦逆旅。未知如何也。且開月旬後。連有大忌。亦未知設祭當否也。二者俱不得設奠。則只設位而哭。如何。竝下敎。

前方伯亦以巡營行忌事可否來問。曾聞營有衙室。故答曰。旣有營衙。則與守令衙何異。行忌事於衙廳。恐無妨云云矣。今於盛問。鄙見亦如前。不知令意如何。況旣設位而哭。則設奠何至大異。如何如何。

或問小大祥前一日夕上食時。世俗例設殷奠。而此則家禮無據。何以爲之。

家禮無有。不敢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