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面論姜宜人奇證與交腸不同治法迥異

目錄 寓意草
◀上一卷 面論姜宜人奇證與交腸不同治法迥異 下一卷▶

姜宜人得奇證。簡本草經疏治交腸用五苓散之說。以為神秘。余見之。辨曰。交腸一證。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專為通前陰而設也。若此證閉在後陰。二便俱從前陰而出。擬之交腸。誠有似是實非者。況交腸乃暴病。驟然而氣亂於中。此證乃久病。以漸而血枯於內。有毫釐千里之不同。安得擬之。原夫疾之所始。始於憂思。結而傷脾。脾統血者也。脾傷則不能統攝。而錯出下行。有若崩漏。實名脫營。脫營病宜大補急固。乃誤認為崩漏。以涼血清火為治。則脫出轉多。不思天癸已盡。潮汛已絕。萬無是病。其年高氣弱。無血以實漏卮者。毫不念也。於是胞門子戶之血。日漸消亡。勢不得不借資。不仰給矣。借資於大腸。轉將大腸之血。運輸而滲入胞囊。久之大腸之血亦盡。而大腸之氣。附血而行者。孤而無主。為拳為塊。奔疼渙散。與林木池魚之殃禍同矣。又如救荒者。剝鄰國為立盡之墟所罔顧矣。猶未也。仰給於胃脘。轉將胃脘之血。吸引而滲入胞囊。久之胃脘之血亦盡。下脫之血。始無源自止。夫胃脘之血。所以榮周身而灌百脈者。今乃暗歸烏有。則苞稂失潤。而黍離足憂。血盡而止。較之血存而脫。又倍遠矣。故血盡然後氣亂。氣亂然後水谷舍故趨新。舍寬趨隘。江漢兩渠。並歸一路。身中為之大亂。勢必大腸之故道復通。乃可撥亂返治。與五苓一方。全無干涉。又況水谷由胃入腸。另有幽門泌別清濁。今以滲血之故。釀為谷道。是幽門辟為坦徑矣。尚可用五苓再辟之乎。又況五苓之劫陰。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見一病輒有一藥橫於胸中。與夫執成方奉為靈秘者。大率皆誤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問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媼曰。時時泣下。乃知髒燥者多泣。大腸方廢而不用也。交腸雲乎哉。今大腸之脈。累累而現於指。可虞之時。其來春棗葉生乎。棗葉生而言果驗。

胡卣臣先生曰。此等證他人不能道隻字。似此河漢無極。而更精切不可移易。為難能矣。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