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舊聞鈔/大宋宣和遺事

(《百川書志》五史部傳記)《宣和遺事》二卷。載徽欽二帝北狩二百七十餘事。雖宋人所記,辭近瞽史,頗傷不文。

(《古今書刻》上)福建書坊:《宣和遺事》。

(《也是園書目》十宋人詞話)《宣和遺事》四卷。

(《七修類槁》四十六)宋徽欽北擄事迹,刊本則有《宣和遺事》,抄本則有《竊憤錄》。二書校之,大事皆同,惟虜人悔慢之辭,醜污之事,則竊憤有之也。至于彼地之險,彼國之事,風俗之異,時序之乖,則宣和較錄爲少矣。二書皆無著書人名。且遺事雖以宣和爲名,而上集乃北宋之事,下集則被擄之事,首起如小說院本之流,是蓋當時之人著者也。錄則竊遺事之下集,造飾其所多之事,必宣政間遭辱之徒,以發其胸中不逞之氣而爲之,是不足觀也。觀其年月地方死生大事俱同,惟多造飾之言可知矣。故《齊東野語》辨《南燼紀聞》之事爲無有。予意竊憤或即紀聞,後人讀之而憤之,故易此名也。觀周草窗歷辨之言,阿計替之事,似與相同。故予特揭宋家大事,錄于左方,使人瞬目可知其概,餘不必觀也。靖康元年丙午二月初二金人圍汴城。三月初三日金人北去。十一月十九日粘罕元帥再圍京城。二十五日,京城陷,金人入城。二十六日,粘罕遣使求兩宮幸彼營,議和割地事。二年正月十一日,粘罕遣使入城,請帝車駕詣軍前議事。二月十一日車駕出城,幸彼營。十七日,帝還宮。三月初三日,再幸彼營;次早,帝見太上皇亦至彼。初四日至十五,皇族后妃諸王陸續到營。十六日,粘罕令以青袍易帝服,以常人女服易二后服;侍衛番奴又男女呼帝。十七日,金以張邦昌爲帝,國號大楚。十八日,上皇及帝二后乘馬北行。二十一日,次黃河岸。二十二日,入衛州。二十三日,入懷州。二十四日,至信安縣。二十六日,至徐州。二十七日,至泉鎮。四月一日,過真定府。五月二十一日,至燕京,見金主。六月二日,朱后死[1]。十三日,至安肅聽候。六月末,移居雲州。紹興二年,鄭后崩[2];二帝移居五國城。紹興四年,金主死,孫完顏亶即位。五年,移居西均從州。六年,上皇崩於均州[3];又移少帝往源昌州。八年,金人僞齊劉豫召少帝於源昌;本年十月九日少帝復至燕京,與契丹耶律延禧同拘管鳩翼府。十三年,賜帝居燕京之寺。十八年,岐王完顏亮殺金言亶並后,自即位。紹興十五年,徙少帝出城東田玉觀。二十年,復徙少帝入城,囚於左院。二十二年春,帝崩,乃爲彼奴射死馬足之下。[4]

(《少室山房筆叢》四十一)世所傳宣和遺事極鄙俚,然亦是勝國時閭閻俗說。中有南儒及省元等字面;又所記宋江三十六人,盧俊義作李俊義,楊雄作王雄,關勝作關必勝,自餘俱小不同,並花石綱等事,皆似水滸事本,倘出水滸後,必不更創新名。又郎英類稿記《點鬼簿》中亦具有諸人事迹,是元人鍾繼先所編。然則施氏此書所謂三十六人者,大概各本前人,獨此外則附會耳。郎謂此書並三國謂羅貫中撰,大謬。二書淺深工拙,若霄壤之懸,詎有出一手理?世傳施號耐菴,名字竟不可考。友人王承父嘗戲謂是編《南華太史》合成;余以非猾胥之魁,則劇盜之靡耳。[5]

案:《西湖遊覽志餘》以水滸傳爲羅貫中作,而不及施耐菴,胡蓋誤記。

  1. 方二十六歲
  2. 年四十七歲
  3. 年五十六歲
  4. 年六十歲
  5. 施某事見田叔禾《西湖志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