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尼溪集
卷五
作者:朴來吾
1893年
卷六

编辑

與成仲應 编辑

近來一何見面之稀也。兄旣已來住近地。則固當逐日從遊於觴詠之塲。以作暮年活計者。此吾輩不可失之會也。世之知吾輩事者。亦必不以是爲訝。而路隔三舍。月且改弦。莫往莫來。有若相持相較者然。到今思之則反不若各在百里之外。望絶於相面之界。而有時馳想之爲愈也。始知設榻而苦待之。貽書而勤招之者。雖出於兩情之難忘。而其爲齊楚之失均矣。每於竆廬獨坐之日。深夜不寐之際。不勝依黯之懷。近搆拙韻若干篇。名曰相思曲四疊。要以此爲傳筒叙懷之計。豈敢有投瓜報瑤之望乎。第其末篇辭意猝。發於情外之口。雖云戱言之亦出於思。而若繩之於詩所謂善戱謔不爲虐之句。則庶或有可恕者矣。其果默會否。

與成仲應 编辑

某曾遭卜子之痛。凡親戚知舊以書慰問。不忍答其書。不以書慰問。疑其薄於我。不如都舍其悲辭苦語。而趁修例訊之殆近於情也。今者兄之所遭。旣與弟之前日事一般其痛。則雖以兄之達觀博識。猶不免爲愛刃所割。而至於對人酬應之節。其意想與弟同矣。若其悲苦之辭。闕之可乎。然而人有七情。哀居其一。而具於性分之內。則當哀而哀。自是人情之常。如或徑情直行。轉以至於傷生。則此不但古人有戒。亦非某之所望於兄者也。幸愼之。而况兄家大事。宜莫如立后一節。而任長之責。都在於兄。幸須擇立其旁孫中年長而穎秀者。專委家事。責其成效。一以慰化者無主之魂。一以爲生人依保之地。如何如何。頃因直夫喪人。聞埋寃之日。距此不遠。萬事已矣。謂之奈何。今則兄與前日無子時同。亦須不思不憂。而以東門子之言爲準也。某衰年心力已無餘地。而多少親友中。年少氣完如來汝者。奄作冥中之人。非但人可惜也。在我失儔之歎。寧有極乎。且聞葬後翁壻幷轡下來之報。此善圖也。願勿負也。

與族弟太圭奎淳 编辑

逖矣涯角。骨肉星散。尙未得接顔容而叙情素。每誦蘇明允相視塗人之語。未嘗不爲之傷神也。卽見兒子書。始得旅履平吉之報。不勝慰喜萬萬。迺若宦業。何其沉埋不振也。聞其文章學術。優餘贍博。於黼黻賁餙之道。綽有餘地。而到今天衢萬里。未展長楸之步者。想由於世無一顧而增其價者。還切慨然。某蟄伏窮巷。自知無用於世者已久。而居然齒髮已到七十稀界。庸是時務凡節。一切廢却。恣意打乖習成閒懶。而唯是一念所係。在於備述先事。要以勅稚昧於來後。而南下以來。元無先錄之藏于家。至於副正公松月公兩世言行事實。歷官序次。無聞不能細也。古所謂不明不仁之責。烏得免乎。曾於丁卯辛未年間。因科事入洛。進拜於抱川叔父。語及此界。相與歎息。而叔父言家有略干先錄。而其卷方在沔川寓所云。故未得奉覽而歸。今焉已矣。悲恨奈何。玆以奉告。如有此錄。聞見之事。雖一二條。隨所知錄示之如何。聞兒子自拜床之後。特蒙親愛之眷。私心喜悅。如得郛郭之可恃者。望須一視以親子侄。隨事指敎。俾無昏愚不進之患。拜奉之路。在於導麾南來之日。而其早晏未可前知。深切欝紆。

答朴國楨天健 编辑

先集奉玩以來。自不覺戀德興感之至。而若其刪讐一節。非不佞妄自承當。顧此僻陋之見。安敢點筆於古君子咳唾之餘。爲吾人羞。然而竊觀世之以此等事付囑於人者。必先於深知分厚之間。而至於彼人之不可堪處。每每歸之於謙讓例談。而其囑益固。想得尊之意。亦如是矣。且僕之於尊家大事。義有所不敢竟辭者。玆以奉置塵案。有時披讀。盖此卷集旣出於亂稿收錄之餘。則於其謄寫之際。或有韻字之逕庭。對聯之傾斜。詞意之不得完備者。其理固然。其處非一。到今釐正之道。來示誠然。而第念旣無舊本。則考訂難矣。塗抹而改之。則非敬也。不敢爲也。若欲別紙付標。如小註列錄。則行密字細之間。無處容手。其將奈何。鄙意莫若與尊團會一處。別修白冊子。傍置善寫手。逐句論撰。凈寫一通。然後可以完事。而一會非容易底事。雖會此非時日之工所可就。此僕之所以入後思量而憂之者也。每欲面議而不可得。適因貴隣韓友便。聊付一書。雖知其不至洪喬。而揆諸論事體貌。殊涉簡卛。還切悚然。不宣。

答太圭 编辑

中秋某日。因上洛便付一書。而兒之行巧與之違。未及傳達。而秪奉寵翰而來。竊嘗彼此裁書之意。可謂不謀同歸。而第鄙帖則姑未知落在何邊。抑或受置者。毋至遺失。而有廣問傳致之道歟。今此幽獨之中。日讀來書。滿紙繾眷。多有所感人者。昔我義谷公與族人詩曰。親盡卽途人。同宗最悲辛。只願吾門族。去去益相親。伏想其詞意諄至。實爲百代傳家之謨。而爲後孫者亦必有所受之也。繼自今愼勿徒歸於親之已盡面之無雅。而使之相至於忽忘焉可也。政目限月不遠。其果趁赴某職。而有離核之望乎。否則京居生涯之淡泊。來示惡得不然。某衰年筋力。已無餘地。而惟幸身無疾病。居甚閒寂。日近書籍。以爲消遣楡景之資。如是而豈有一分補益於治心之道乎。迷兒千里跋涉。僅得無事來省。而今又衝寒上去。此行雖非渠之攸好。而全出於其父之命也。竊自念入穴得子。旣有古語。則已發之矢。不可中止。而將必有脫彀中鵠之日矣。惟是一念所繫。在於策駟亨衢。光復我百年墜緖。而其於止慈之天惟憂之道。或有欠缺而難免於慾動情勝之科。人謂我何。深自瞿然。

答仲應 编辑

阻懷積如丘山。凡某之所欲陳於左右者。兄已於前書先發之。某雖欲重累其辭。諒無居兄之意外者。春花已落。畏炎將近。南來之計。一何稽遲。若謂之適有所掣。則小哉無能爲哉。抑亦着脚於易象觀變之工而然歟。果爾則兄所謂收其走作之念而有得於暮年工程則得矣。而又所謂有味於朋友盍簪之訓。則吾未知其說之不近於夸也。幸須早早下來。從遊於詩社之中。則豈無彼此麗澤之益耶。切企切企。某年來所得。秪是無病二字。而竆居涔寂之懷。與日俱深。新窩之扁之以定字者。盖欲取義於曾傳知止之訓。而第其半生狂疾之行。年老暴棄之習。已至爲沉痼之病。則安知此漢或免爲親知之所笑一世之所棄者乎。尤所不敢者。吾鄕古有三贒。卽安分堂權公淸香堂李公竹閣李公是也。曾未有言行之狀。傳示於後。故三家子孫以記蹟之筆。轉及於某。其囑至三四不已。強循其請。作數月之工而後止。僭踰之極。亦未知人謂我何。想吾兄未及聞知。玆以及之。其果諒之否。且去冬春間所製文字。有癡軒竹窩叔侄詩集序河氏永慕樓記數篇。而其餘誄辭及祭文。亦過其數矣。老年人事。良可苦也。嗟夫。萍蓬聚散。本無定期。而一別數年之間。近處親友多至零落。召南趙友家疊喪。已極慘痛。無復可言。而橘園翁於二月初五。設其回甲晬酌。而四日之間。無疾而逝。人可惜也。年差少矣。遠近親友之痛。當復如何。頃往召南。聞有便信於兄邊。而兄必偕其便下來之報。切欲計其回便日子。携酒把釣。相待於送客亭下。以爲速面之計。而第念曾有近日往遊之約於梅丹諸友。不啻丁寧。决難孤負。今方發行。而還歸之期。不可以時日爲限。望須兄來定之後。與文然兄幷轡來到。作客中之遊。未爲不可。惠章逐日遍讀。紙已生毛者久矣。斗覺故人詞藻。較前長一格。可賀可賀。但所報甚不稱情。詩所謂投瓜報瓊者。今而爲倒用語矣。所送圖章。及於不囑之餘。可尙其逆知故人之心。而第其品劣畫細。似不合於用。豈有其價之可償者耶。好笑。

與太圭 编辑

頃因轉便。得承四月晦日所惠書。細審平報。而居然夏盡而秋矣。爲問近者起居若諸節何狀。繤廳卯酉之役。其果準事退休否。大凡王事奉行之道。莫非寅畏敬謹之地。豈敢致問於勞逸二字間乎。政目限月已過。而朝紙尙未得見。窮巷寂寥之歎。未嘗不爲左右日切也。某身雖無病。而衰年心力。已無餘地。如是而豈望其久於世也。所幸生長太平之餘。國有大慶。禮日不遠。臣民喜悅。當復如何。且冀兒旣在祿仕之列。義當趍走進賀之不暇。而本營催赴關文晩而得見。今方撥忙治發。而適會霖雨屢日不止。遠路窘急之行。姑未知及期而達也。是庸馳慮不已。此行當直向貴所。幸望隨事指敎。俾無臨機踈漏之患。如何如何。

與權季擧𦑧 编辑

老人之作遠道役。非容易底事。而必量吾之力而后爲之。是知矍鑠翁三字。豈獨爲馬伏波之謂乎。壯哉。况今陽和發育。品彙昭蘇。紅白之次第芬榮。禽鳥之下上其音者。莫不悅吾目發吾興。而至若歷路江山之勝槩。到處樓臺之佳致。一一來入於旆塵馬足之間。則吾人今日之行。不專爲孝子專城之養而發也。其視夫蟄伏窮廬。日近書籍。以爲桑楡了債計者。其勞逸何如哉。然而余素知君之不閒於騷墨之工。則拙吟短詠。不足盡其瑰富之觀。幸須細修記行一錄。早晩投示。以解此望風馳想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