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溪集

1893年
卷一

嶠南。左海之鄒魯也。元氣之會。儒賢輩出。瑰奇特達之士。又磊落相望。出則爲朝陽之鳳而羽儀於京。處則爲鳴陰之鶴而聲聞于天。其或不遇。則如韞櫝之玉。闇然而章。幽光不泯。尼溪朴公是也。公以古家奕裔。生禀精粹。自幼篤於人倫。天才苕發。爲文章多驚人語。稍長不屑科臼。專心爲己之學。日夕從事於晦菴退陶兩先生遺書。而鉤深玩賾於天人性命之原。動靜理氣之分。主一於敬而以之存養。晩年猶矻矻用工於讀書講禮。明德辨義。文章卽其餘事。故所著述。皆本於格致天命圖說道東諸篇。優入濂翁之室而發其玄鍵。其文如菽粟布帛。知從程門中來也。其詩則不局促於聲病偶儷。純然出於性情之正。而容容若風雅之始。脫略蔬筍。含咀英華。其味腴而長。其色蒼而幽。其音淸而溫。讀而響像。殆令人感發善心矣。嗚呼。士之處嵁巖之中。以薖軸爲樂事。視軒冕如浮雲。超然高邁者。固罕與之倫。未知嶺表賢士之林。如公者幾人也。公早謝塲屋。安分修道。固竆苦學似石守道。隱居行義似董邵南。承家訓而尋孔孟正脉。彷彿乎蔡季通。素所蘊抱。足以展施。而旣不求知於世。世亦不知有公。惜哉。今其玄孫圭浩甫。使從侄憲韶。賫書與遺稿。來諗于余曰我祖文章德行。可以衣被一方。矜式來後。而潛光隱德。今百有年矣。所貯詩文。不謹守藏。蠧編爛簡。餘什之二三。竊懼愈久愈失。將無以傳諸後承。方力謀鋟梓。請爲弁卷之文。以揄揚於絃沉響絶之餘。使我祖不昧之靈。喜得後世之堯夫。惟不佞蔑裂愧不能辭達。然竊有所緬仰於心。又恨夫生晩而所居遠。未得從公於溪上雙白之堂而聞仁智之說。遂感而爲之序。

聖朝開國五百二年癸巳。京兆尹靈川申獻求謹撰。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今距尼溪朴公之歿百有餘年。聲光芬澤。日就澌滅。而其遺文猶在世。就而讀之。怳然若親摻杖屨。周旋於警咳之側。而其心迹之隱晦。出處之精微。皆可得而論矣。公幼時咏鸛竹二詩。其奇逸超驤之姿。直與大年之登樓長源之賦棋相上下。而及其斂然服家庭之訓。受切磋之益。刊刮浮華。浸醲德義。一以朱退爲章程。觀天命圖改摹聖學圖移本等序。其門路之的。見解之明。已躍如矣。其冲曠蕭散之趣。安土樂天之思。仁智錄在焉。追琢乎聚議之林。參停乎羣訟之塗。定著一家之儀式。以爲後代之標準。二禮考證在焉。若公者。夫子之所謂成人者。其庶幾矣。而其所以絶意名韁。甘老衡門者。盖亦有其說焉。夫自丙丁以後。三精霧塞。九寓烟沉。一部春秋。展讀無地。此仁人志士所以裂眥呑聲。不能一日而忘于懷者也。公嘗次張尙書奉和永樂皇帝詩一篇。激烈悲壯。感憤頓挫。若與幽薊孤臣。相與叱咜嗚咽。苟非忠義之根乎性而激于情。其能如是乎。易曰天地閉贒人隱。公之深藏不市者。其微意毋亦不出於此歟。其跡甚隱。其義甚精。後世之具隻眼者。必有辨之者矣。書以歸之。以爲尼溪朴公文集序。昭陽大荒落菊月上浣。宗後生通仕郞前行義禁府都事致馥盥手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