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二 居士傳
傳三
傳四 

居士传三

编辑

  二张王宗周雷传

张莱民

编辑

  名野。寻阳人也。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甘苦与九族共之。州郡屡辟不应。朝命拜散骑常侍亦不就。入庐山白莲社。称远公门人。义熙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年六十九(东林传)。

张秀实

编辑

  名诠。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好古乐道。荷鉏力田。带经不释。以散骑常侍征不起。庾悦怜其贫。荐为寻阳令。亦不应。已而入庐山依远公。研穷佛经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西向念佛无疾而卒。年六十五(东林传)。

王乔之

编辑

  琅邪人。官临贺大守。已而入白莲社事远公。与刘遗民诸贤作念佛三昧诗。而乔之诗独传於世。诗曰。妙用在兹。涉有览无。神由昧彻。识以照粗。积微自引。因功本虚。泯彼三观。忘此毫余。其二曰。寂寞何始。履元通微。融然忘适。乃廓灵晖。心游缅域。得不践机。用之以冲。会之以希。其三曰。神姿天凝。圆映朝云。与化而咸。与佛斯群。应不以方。受者自分。寂尔渊镜。谢彼尘纷。其四曰。慨自一生。夙乏慧识。托崇渊人。庶藉冥力。思转毫功。在深不测。至哉之念。注心西极。远公为作序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然之元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元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於是灵相湛一清明自然。元音叩心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於此哉。所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将颓。惧来储之未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兴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萹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宏明集.卢山集○乔之一作齐之。或其字也)。

宗少文

编辑

  名炳。南阳人。妙善琴书。精於理论。殷仲堪.桓元.刘裕并以主簿辟不就。乃入庐山事远师。筑室依白莲社居之。既而兄臧为南平守。偪与俱还江陵。闲居绝俗。颇营稼穑以给其家。衡阳王义季亲访之。少文角巾布衣引见不拜。王曰处先生以重禄可乎。对曰。禄如秋草。时过即腐。宋受禅。三征不应。雅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冲岳。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不可再登。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悉图之於壁。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尝着神不灭论。其略云。群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粗妙之识。夫舜生於瞽。舜之神也必非瞽之所生。则商均之神又非舜之所育。生育之前素有粗妙矣。既本立於未生之先。则知不灭於既死之后矣。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矣。若资形以造。随形以灭。则以形为本。何妙以言乎。诚能澄不灭之本。禀日损之学。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则无当於生矣。无生则无身。无身而有神。法身之谓也。今黄帝.虞舜.姬公.孔父世之所仰而信者也。观其纵辔升天。龙潜凤扬。反风起禾。绝粒弦歌。亦皆由穷神为体。故神功所应倜傥无方也。夫洪范庶征休咎之应。皆由心来。逮白虹贯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崩城陨霜之类。皆发自人情而远形天事。固相为形影矣。夫形无无影。声无无响。亦情无无报矣。岂直贯日陨霜之类哉。莫不随情曲应。物无遁形。但或结於身。或播於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孰睹其际哉。众变盈世。群象满目。皆万世以来精感之所集矣。故佛经云。一切诸法从意生形。又云。心为法本。心作天堂。心作地狱。义由此也。是以清心洁情必妙生於英丽之境。浊情滓行必永滞於三涂之域。夫神圣圆照而无思营之识者。由心与物绝。唯神而已。故虚明之本终始长住。不可凋矣。今以悟空息心。心用止而情识歇。则神明全矣。颜子知其如此。故处有若无。抚实若虚。不见有犯而不校也。今观颜子之屡空。则知其有之实无矣。且舟壑潜谢。变速奔电。将来未至。过去已灭。现在不住。瞬息之顷无一毫可据。将欲何守而以为有乎。甚矣伪有之蔽神也。今有明镜於斯。纷秽集之。微则其照蔼然。积则其照朏然。弥厚则照而昧矣。人之神理有类於此。伪有累神。成精粗之识。识附於神。故虽死不灭。渐之以空。必将习渐至尽而穷本神矣。泥洹之谓也。夫自古所以不显至道者。将存其生也。而苦由生来。昧者不知矣。且时则无止。运则无穷。既往积劫无数无边。皆一瞬所阅以及今耳。今积瞬以至百年。曾几何时而又鲜克半焉。夫物之媚於朝露之身者。类无清遐之实矣。何为甘臭腐於漏刻。以枉长存之神。而不自踈於遐远之风哉。元嘉二十年卒。年六十九(宋书.东林传.宏明集)。

周道祖

编辑

  名续之。雁门人。父殁。过江居豫章。年十二诣范宁受业。通五经五纬。养志穷居。精研老易。既而入庐山白莲社。以为身不可遗。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朝命征太学博士。不就。刘裕北伐。世子守彭城。迎之馆於安东寺。延入讲礼。月余还山。裕还镇。复遣使迎之。宋受禅。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以礼经教授。或问。身为处士。时践王庭。何也。答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情致两忘者。市朝亦岩穴耳。时号通隐先生。未几移疾锺山。景平元年卒。年六十七(宋书)。

雷仲伦

编辑

  名次宗。南昌人。少入庐山事远师。笃志好学不交世务。精於毛诗.三礼之学。本州辟从事。朝以员外散骑侍郎征。并不就。年五十余。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於所禀之中顺而勿害耳。吾少婴羸患。为性好闲。故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暨於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於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於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晤言之叹。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歹*又)/食]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尝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日月不处。忽复十年。崦嵫将迫前涂几何。及今耄未至昏衰不及顿。尚可厉志於所期。纵心於所托。栖诚来生之津梁。专气暮年之摄养。在心所期尽於此矣。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见关。宋元嘉十五年征至京师开馆鸡笼山。聚徒教授。除给事中。不就。顷之还庐山。二十五年又征诣京师为筑室锺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是岁卒。年六十三(宋书)。

  知归子曰。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居士之可得纪者七人焉。才敏如康乐。欲求入社。远公拒之。诚慎所与哉。而七人之外。流风遗书不可得而见矣。予亦不得而称之也。

 傳二 ↑返回頂部 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