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塢集

1872年
卷一

關以北。人文之闢。後於他方。而風氣質直厚重。故至其成就。貞固篤實。卓爾可觀。他方所莫及也。我朝崇儒重道。家論孟而戶程朱。有若石潭,華陽兩夫子出。而吾祖三洲先生。實承其傳。淵源端的。門路純正。爲四方學者所取法。反是則皆邪說曲學也。吉州儒生金璣衡,金鍾善抱其師屯塢處士遺書。謁余以弁卷之文。余嘗聞關北之學。自崔鶴庵始而猶未著。三洲先生宦遊北方。松巖李章簡公從而受學。以是道傳之龜巖。龜巖傳之屯塢。使關北之人。變弓馬爲絃誦。開蒙荒爲賁明。吁亦盛矣。余於屯塢。幷世而不相遇。未嘗不嚮風馳義。今得遺書。盥而讀之。皆樸實用功。躬行心得者。而論學講禮。往往發前人所未發。北方之學者未或之先。而三洲之學。至是而大張矣。嘗曰程朱後孔子也。栗尤後程朱也。學孔子必自程朱始。學程朱必自栗尤始。雖微言細行。必經程朱栗尤定論。然後可以夬履而無疑。可謂知明而信篤矣。及其聲聞益達。屢有徵命。而固守東岡。年幾大耋。律己益嚴。自警益切。豈非敦本務實。安於不求知者耶。今其歿十餘年。門徒裒書鳩財。裹足千里。圖所以繡梓。亦可驗其敎之入人深也。自中土而視吾邦。則可謂拘於小矣。自吾邦而視北關。則可謂愈拘矣。然自屯塢而溯松龜。可學三洲。自三洲而溯栗尤程朱。可學孔子。此書豈非斯文之密符。後人之指南乎。苟遵是路而力行不已。則其進不可量矣。凡爲屯塢之學者。可不勉哉。三淵文康公。三洲先生之弟也。見松巖而歎曰。吾仲氏之道。其在北乎。老洲吳文元公詡屯塢以北士之冠。梅山洪文敬公許以千里神交。余雖無眞知實見。亦惟吾祖與先儒之言是述。於是乎言。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安東金炳學序。

客有裒衣博帶。抱十數卷書。造余門而言者曰。吾師屯塢處士篤學力行七十九年而卒。其言曰程朱兩夫子後孔子也。李文成,宋文正後程朱也。學聖人必自程朱始。學程朱必自文成文正始。雖微言細行。一經朱宋定論者。决意邁往。罔敢疑貳。此其遺書而言行略具焉。願惠邀公一言以弁首。徵信於後世也。余旣無眞知實踐。可能發揮儒者業。且株守前賢戒。不喜藻餙空言。遂揖而謝之。客不信余言。旅食數月。謂不可徒手而返。其意有足感人者。夫天之生斯民也。農工商賈以業自食。而惟士之食於人者。以其有治人之道也。王公大人以至凡百有位。其以道治人。雖職有小大。爲士則一也。乃有蓽門圭竇。砥礪廉隅。以自修厥躬者。人或謂一鄕之善士。而殊不知以道治人之功。不讓於有位之君子也。葢余昔聞諸學士醇溪李公。夙知屯塢處士學有淵源。踐履篤實。蔚然爲北方人士宗。今閱其所與往復前脩諸公書牘。益知其造詣之精深。而於醇溪公。爲千里神契也。其門弟子謁余者。又皆重厚質愨。動止有容儀。豈非處士之學。敦本務實。躬行心得。足乎己而及於人者乎。集中諸詩文。特餘事耳。所著日籍二編。起自六十七歲。迄其沒凡十有三年。晝日所爲言行動靜悉記之。其讀某書幾葉。見解新得悉記之。以之體驗而自警焉。律己用工之刻苦精嚴。老而彌篤乃如此矣。嗟呼君子之於學也。非欲獨善其身也。譬諸規矩準繩。先自治而後治人。處士屢被論薦除職不就。雖終老林壑。而表卛矜式。使一方之學者。觀感起勸。彬彬焉讀聖賢之書。興孝悌之行。涵育於煕朝聲明之化。若處士者。可謂無其位有其事。不負其爲士者也。後之君子讀其書。自當有辨之者。來余謁文者。李綱洌,許侖,林煕曾也。

正憲大夫禮曹判書兼知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朴珪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