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肆考 (四庫全書本)/卷033

卷三十二 山堂肆考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山堂肆考卷三十三   明 彭大翼 撰君道
  聖德
  商書明王慎德四夷咸賔又曰咸有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欽明文德
  虞書若稽古帝堯曰放勲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温恭允塞
  虞書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𤣥德升聞
  克勤克儉
  虞書帝曰來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克明克類
  詩大雅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不邇聲色
  商書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已改過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
  不侮鰥寡
  周書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祇祇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無逸文王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
  恭黙思道
  商書王庸作書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徳弗類兹故弗言恭黙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夙夜毖祀
  周書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
  好謀能聽
  漢髙祖有大度不事家人生業而性明達好謀能聽
  雄才大畧
  班固曰孝武初立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興太學脩郊祀改正朔定厯數協音律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如武帝之雄才大畧不改文帝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穪何以加焉
  躬脩𤣥黙
  漢文帝躬脩𤣥黙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凖
  總攬權綱
  東漢光武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
  詔恤饑寒
  漢景帝詔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工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女工害則寒之原饑寒並至而能亡為非者寡矣
  事從寛厚
  東漢章帝每事必從寛厚感陳寵之義除慘獄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之令平徭簡賦人賴其慶而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故蕃輔克諧羣后讓德
  幽枉必達
  東漢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内外無倖曲之私在上無矜大之色
  倜儻不羈
  唐髙祖倜儻不羈豁達有大度且至性剛直無所矯⿰飠⿱𠂉布 -- 飾凡有委任推以赤心
  聰明英武
  唐太宗聰明英武綽有大志求士若不及從諫如轉圜
  剛明果斷
  唐憲宗剛明果斷志平僣叛能用忠謀不惑羣謀卒收成功
  孝友節儉
  宋太祖享年五十性孝友節儉質任自然不事矯節
  忠厚惻怛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恭儉仁恕忠厚惻怛所以培國本者厚矣諡之曰仁誠無愧焉
  篤好文籍
  宋太宗親録囚徒洞察微隱斷決庶事日旰忘食抑祥瑞之獻郤尊美之稱樂忠讜之言徴遺逸之士其於文籍尤所篤好
  表章理學
  宋理宗表章理學使濓洛考亭之道大明於天下
  聖孝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虞舜大孝
  中庸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廟享之子孫保之
  武王達孝
  中庸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進藥先嘗
  漢文帝居代時母薄太后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先嘗弗進仁孝聞於天下
  進御親試
  唐𤣥宗自蜀還御望賢宫南樓肅宗望樓辟易下馬趨進樓前再拜稱賀𤣥宗下樓帝匍匐捧𤣥宗足嗚咽不自勝扶𤣥宗升殿尚食每進一味必先嘗之飛龍御馬必先選視然後進御
  謁陵悲慟
  東漢明帝嘗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既寤悲不能勝明旦率百官上陵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慟悲涕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望陵涕泗
  唐𤣥宗開元十七年謁橋陵至壖垣西關下馬望陵涕泗行及神武門號慟再拜且以三府兵馬供衞遂謁定陵獻陵昭陵乾陵乃還
  必欲終禮
  晉武帝居文帝喪雖從漢魏之制既𦵏除服而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哀毁如初喪者有司奏改服進膳不許必終禮而後服吉及太后之喪亦如之
  不忍為樂
  見聖壽
  送𦵏跣行
  唐髙宗性至孝初𦵏元貞太后遇祁寒跣行二十餘里足皆流血毁頓之極哀感行路有時得珍味必先薦享而後食
  侍疾髪變
  唐髙宗為皇太子時太宗嘗命逰觀習射太子辭以非兒所好願奉至尊居膝下後從幸翠微宫太宗苦痢增劇太子侍疾旬日之間髪有變白者太宗泣曰古之孝者不過文王汝今晝夜不離吾側口嘗湯藥盛年髪變為白則汝之孝敬過文王矣吾雖殞殁亦無所恨
  納履入闕
  唐貞觀十三年帝謁獻陵至小次降輿納履入闕門西向再拜慟哭俯伏禮畢改服入寢宫執饌以獻閱髙祖及太穆后服御悲感左右步出司馬北門泥行二百步
  掖輦至宫
  宋髙宗紹興三十二年傳位於太子眘太子固讓不許遂即位班退上皇即駕之德壽宫帝服袍履步出祥曦門冐雨掖輦以行及宫門弗止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
  朝會慶殿
  宋仁宗欲於元日先上太后壽乃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下以孝奉母儀太后以謙全國體請如太后令帝不從天聖五年春正月朔率羣臣朝太后於會慶殿
  朝景靈宫
  宋神宗以先朝御容多寓寺觀乃作十一殿於景靈宫凡神御皆迎入元豐五年詔歲以四孟月朝獻景靈宫
  思后不寧
  宋宣和皇后韋氏在金髙宗謂輔臣曰皇后春秋髙朕朝夕思之不遑寧處屈己講和正謂此耳紹興七年從朱震請遥尊為皇太后
  事后甚謹
  紹興十二年皇太后至自金帝事之甚謹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輒不勝憂懼常戒宫人曰太后春秋髙惟優㳺無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事有忤意者勿令知第來白朕
  聖製
  楊子曰聖人之言炳若丹青又曰聖人矢口而成文伏羲畫八卦
  漢五行志伏羲氏受河圖則而畫之為八卦
  大禹叙九疇
  周書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彛倫攸叙注云洪範九疇治天下之大法其類有九即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徴五福六極也
  歌薫風
  見風
  唱慶雲
  宋符瑞志舜時景星出房地出乗黄之馬和氣普應慶雲興焉百官相賀而歌慶雲帝乃唱之曰慶雲爛兮糺漫漫兮日月光華旦或旦兮羣后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洪於一人帝乃載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輕萬物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以竭褰裳去之
  湯銘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武誡
  史記武王為誡於席之四端至於几檻盥楹帶履觴豆户牖弓劔皆銘焉又太公陰謀曰武王衣銘云桑蠶苦女工難得新捐故後必寒鏡銘云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人自照者見吉凶觴銘云樂極則悲沉湎致非社稷為危
  文王繫辭
  易八卦伏羲所畫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爻辭也彖者言乎象者也文王所繫爻者言乎變者也周公所繫
  康王冊命
  周書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注云畢公嘗相文王故康王就豐文王廟命之書有畢命之篇乃命畢公保釐之冊命也
  告四方
  周書王來自奄至于宗周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
  訓百官
  周書有周官之篇乃成王訓廸百官之辭也
  大風歌
  漢髙祖過沛召父老飲酒酒酣擊筑而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文中子曰大風安不忘危其王伯之用心乎
  大雪詩
  宋太宗作大雪詩賜學士云輕輕相亞凝如酥宫樹花粧萬萬株宋真宗有瑞雪詩
  秋風辭
  見風
  秋風曲
  唐明皇製秋風髙一曲每奏之則秋風徐來庭葉交墜
  體傷輕靡
  南史梁簡文帝六歲能屬文雅好賦詩其自序云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文體傷於輕靡時號宫體
  體非純正
  唐太宗作宫體詩命羣臣賡和虞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純正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爾
  獲麟作歌
  漢武帝元狩元年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元鼎四年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歌
  釣魚賦詩
  宋吕正惠公端叅知政事真宗多獨召至便殿語必移時時吕𫎇正為相會宴後苑上作釣魚詩欲餌金鈎深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上意已屬吕端數日罷𫎇正而相端
  羲皇篇
  漢靈帝作羲皇之篇實無救於喪亂
  孔顔賛
  宋太祖視學詔塑先聖先賢像自為賛書於孔顔座端其賛文宣曰尼父挺生河海標異祖述堯舜有德無位真宗亦有文宣王賛
  祥瑞論
  宋真宗作瑞雪詩及文武七條其他軫田夫吟自戒箴祥瑞論對照詩與夫正説十篇真可與典謨相表裏
  攻守圖
  宋神宗慨西方多難北虜未平詔賜王韶御製攻守圖行軍環珠總要神武秘畧風角集占又製景福内庫詩
  箴賜希全
  唐德宗作君臣箴賜杜希全
  論示王旦
  宋真宗作君臣論示王旦
  股肱論
  唐髙宗因許敬宗作股肱論
  元良箴
  宋真宗作元良箴賜太子
  自謂人莫能及
  劉宋文帝以鮑昭為中書舍人上好文學自謂人莫能及昭悟其㫖為文章遂多鄙言俚語實不盡其才也按昭即鮑照李商隱詩有肥烹鮑照葵之句後以武后名曌唐人讀照為昭耳
  不欲人出其右
  隋煬帝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死帝誦其詩曰庭草無人隨意緑復能作此語耶苕溪漁隱曰人君不當與臣下争能煬帝忮心一起二臣皆不得其死哀哉然人臣亦當悟其微㫖如王僧䖍鮑昭者豈非明哲保身之要術乎
  範賜太子
  唐太宗作帝範十二篇賜太子又作金鏡録示侍臣作訓戒六篇示諸生
  詩賜神童
  宋真宗賜神童詩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竒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姿初嘗學步來朝謁方及能言解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
  咏日詩
  見日
  敬天圖
  宋孝宗躬勤庶政每遇災異樂聞闕失乾道中詔輔臣曰朕近日集尚書中所言敬天事編為兩圖以備朝夕觀省名曰敬天圖
  欹器論
  宋仁宗出欹器陳於邇英閣諭丁度等曰朕思古欹器之法試令工制之以示卿等命以水注之中則正滿則覆虛則欹亦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之理朕欲以中正臨天下當與列辟共守正道因作欹器論
  危竿論
  宋仁宗慶厯四年御邇英殿出危竿論二篇以述居髙謹危之意元祐中吕大防劉摰等釋之曰聖意以為人君居至髙至危之地須用正直之人譬如危竿須用正直之木古人謂邪蒿人君不可食食之固無害以其名不正也况用邪佞小人乎
  司馬通鑑序
  宋神宗嗣位之初司馬光首進資治通鑑既為之名又為之序
  東坡文集賛
  宋孝宗賜蘇嶠以東坡文集賛猗嗟若人冠冕百代忠言讜論不顧身害凜凜大節立朝乃見敬想髙風掩卷三嘆
  慰邊詩
  宋太宗作慰邊詩賜近臣又作詩賜趙普真宗即位藏之禁中如太清樓玉清殿龍圖閣所藏聖製是也
  損齋記
  宋髙宗中興親書御製中和堂詩賜張浚又製文宣王及七十二子賛金芝詠又作損齋記聖政序其損齋記大畧以清心寡慾省徭薄賦為主
  喜捷詩
  宋真宗咸平三年范廷召等引兵追契丹至莫州破之遣使奏捷上作喜捷詩又嘗作勸學文
  勤政論
  宋真宗天禧初著祥瑞勤政二論春秋要言又詔築堂為皇太子就學之所賜名資善親作記刻石堂中
  憫農歌
  宋真宗作憫農歌又作十一經詩及賜近臣稼穯倍登詩又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
  用人論
  宋孝宗之聖製若用人論若春賦若新春喜晴詩若原道辨
  寛財論
  宋真宗作寛財論賜李士衡
  恤刑詔
  宋理宗嘉熙中作敬天十二圖淳祐初作十三聖賢賛又作訓亷恤刑二詔中庸大學二賛
  聖翰
  古今源流至論傳稱包羲作龍書神農作穗書黄帝史蒼頡作鳥跡篆少昊作鸞鳯書顓頊作科斗書帝堯作龜書文王作鳥書然此皆不見於經而雜出於緯書未必可盡信也盖自秦𫎇恬造筆蔡倫作紙東漢以來人主始從事於翰墨之工
  賜札皆細書
  東漢光武以手迹賜方國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
  上表令草書
  東漢章帝好杜操等草書令上表亦作草書故名章草
  心慕手追
  唐太宗王羲之書賛煙霏霧結鳯翥龍蟠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煙舒雲卷
  唐憲宗親灑仙毫鸞鳯搴翔煙雲舒卷此皆翰墨之可稱者也
  飛白賜羣臣
  唐太宗始以飛白賜羣臣又以飛白賜馬周又賜李靖詔書數函
  飛白賜侍臣
  唐髙宗嘗為飛白賜侍臣戴至德郝處俊李敬元崔知悌等
  寫詩賜張昭
  魏文帝以素書所著典論及詩賦與孫權又以紙寫一通賜張昭
  書字示吕端
  宋太宗以飛白四字廣盈尺示吕端以下曰昔唐太宗以飛白書賜羣臣劉洎登御榻争取今示卿等與古何異
  三體書
  宋太宗淳化中蘇易簡請以所賜詩刻石帝復為真草行三體書其詩
  二幅書
  淳化中上親書二幅云公平行政惠愛臨民奉法除奸方可為勞績又别書二千餘幅賜尹玘等
  太宗法帖
  宋真宗祥符五年内出太宗御書法帖示輔臣曰太宗嗜學實由天縱屬思授翰必極精妙
  仁宗筆勢
  宋仁宗宸翰邁逸筆勢有法飛白書尤精
  八字賜李符
  宋太祖命李符知京西轉運特書李符到處如朕親行八字賜之
  四字付易簡
  宋太宗淳化二年上書飛白玉堂之署四字召蘇易簡付之以為玉堂盛事
  二字賜張錫
  宋仁宗皇祐二年張錫講書禁中上飛白書博學二字賜之
  六字賜秦檜
  宋髙宗嘗書一德格天之閣六字賜秦檜孝宗又書明良慶會之閣六字賜史浩
  書秘閣字
  宋太宗端拱元年秘閣成李至乞賜新額上乃飛白秘閣二字賜之
  書迴鑾詩
  真宗幸澶淵有御製迴鑾詩乃親書之
  勒於碑陰
  淳化中李至請以上草書千字文勒石上曰此無可取孝經百行之本朕當自書勒於碑陰
  寫於座右
  宋髙宗建炎二年親寫旅獒及大有大畜二卦與孟子之言於座右素屏又嘗御書資治通鑑第四冊
  寫字得趣
  宋太宗出御書扇賜羣臣謂宋琪曰朕聽政之外未嘗晝寢惟讀書寫字自得其趣
  寫字為娛
  宋孝宗謂近臣曰朕無他嗜好或得暇惟讀書寫字為娛因取郭熙秋山平遠詩賜焉
  書經史
  宋太宗嘗草書經史三十紙刻石模印詣名山藏之或賜丘園養素好古博雅之士
  書文賦
  宋理宗寶慶初書文賦以賜天下
  書恤刑詔
  宋紹興二年詔以恤刑手詔刻石頒諸郡縣奉使魏良臣曰虜人得上親筆恤刑書墨本曰恤民如此民心安得不歸
  書烝民詩
  寧宗嘉定十四年宸翰書車攻烝民南山有臺及緇衣詩賜大臣
  天章閣召觀
  宋范蜀公東齋記仁宗嘉祐間召羣臣天章閣下觀書并閲瑞物親作飛白書令搢笏以觀歐陽修為記王珪為跋
  化成殿醉書
  仁宗飛白書四民安樂字題其旁曰化成殿醉書邵雍釋之曰帝雖在酒所嬪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故自帝王以來獨以仁諡之也
  賜十二字
  真宗天禧中上在東宫賜張士遜十二字曰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又曰日新其德蘇軾為賛祥符中上又飛白書向敏中張詠姓名付宰相曰此二臣姓名也朕將用之
  書三十軸
  宋仁宗慶厯四年上於邇英閣出御書三十軸凡二十五字
  書賜進士
  宋髙宗嘗親書儒行中庸賜進士
  書賜殿帥
  宋孝宗御書賜殿帥以下曰朕惟將帥之弊每在蔽功而忌能尊已而自任
  書子儀傳
  建炎四年韓世忠兩鎮節鉞髙宗手書郭子儀傳賜之
  寫充國傳
  建炎六年上曰昨在會稽嘗寫趙充國傳以賜諸將七年秦檜乞以御書羊祜傳刋石頒諸宰執及侍從上從之理宗端平中書唐嚴武詩及鶴山書院四字賜魏了翁
  書唐人詩
  宋哲宗元祐中以御書唐人詩賜范祖禹等各一首
  書周易卦
  宋寧宗嘉泰初御封尚書說命毛詩天保周易㤗卦唐七德舞以賜臣下
  書清浄字
  宋仁宗至和中有書待詔李唐卿撰飛白三百㸃以進自謂窮盡物象上亦頗佳之乃特為清浄二字以賜之其六㸃尤為竒絶出三百㸃外
  書恭儉字
  宋仁宗時夏竦為相臺諫交言其非改樞密使上親書恭儉二字賜之按竦字子喬江州人應制舉教仁宗書
  誠齋二大字
  孝宗淳熙十三年召宫僚宴集上索一大研命磨潘衡墨染屠覺竹絲筆揮誠齋二大字及贈侍讀楊檢祥六小字識以清賞堂印
  石湖二大字
  淳熙八年上親御翰墨大封石湖二字以賜范成大
  立石尚書省
  髙宗紹興二十九年御書戒驕惰勵亷節六字詔於尚書省立石以墨本頒之於中外
  刻石國子監
  紹興五年上曰朕無事惟静坐觀書所得甚多時上所寫六經論孟之書皆畢因刻石於國子監仍頒墨本賜諸路州學又書無逸分為二圖設於講殿之壁
  親書石經
  宋髙宗專意經術親書石經命儒臣紬繹其說雖祁寒隆暑畧無倦怠
  御書洞規
  宋理宗淳祐中嘗御封白鹿洞規又書考亭書院嶽麓書院潭州明堂等字及中庸大學賛
  蘇東坡仁宗飛白書記
  畧云抱烏號之弓不若藏此筆保曲阜之履不若傳此書考追蠡以論聲音不若推㸃畫以究觀其所用之意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貶以想見其所與之人或藏於名山或流於四方凢見此者皆當聳然而作如望旄頭之塵而聽屬車之音相與勉為忠厚而恥為浮薄或由此也夫
  歐陽修仁廟飛白書記
  畧云夫玉韞石而珠藏淵其光氣常見於外也故山輝如白虹水變而五色者至寶之所在也今賜書之藏於子履室也吾知將有望氣者言榮光起而屬天者必賜書之所在也
  聖學
  劉向新序子夏對哀公曰黄帝學於大真顓帝學於録圖帝嚳學於赤松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招禹學于西王國湯學于成子伯文王學於時子思武王學於虢叔
  精一
  虞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緝熙
  詩大雅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勝怠勝欲
  武王以尚父為師尚父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武王聞之退而為銘書於席几觴豆
  制事制心
  商書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
  時敏
  商書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兹道積于厥躬惟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徳修㒺覺
  月將
  詩周頌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此成王受羣臣之戒而自為答之之言也
  學於甘盤
  商書王曰來汝說台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遁於荒野入宅於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
  學於伊尹
  孟子曰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
  表章六經
  班固曰漢髙宗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講論五經
  漢宣帝受詩於東海澓中翁年十八師受論語孝經甘露三年詔諸儒講五經異同於石渠閣蕭望之等平奏上親稱制臨決
  受書倪寛
  漢倪寛見武帝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寛說乃從受一篇
  受書桓榮
  東漢明帝為太子時受書於桓榮及即位躬臨辟雍行養老乞言之禮諸儒執經問難於前
  召公卿講經
  東漢光武隴蜀平後數召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寢故樊凖疏云光武中興投戈講藝息馬論道
  會生儒議經
  東漢章帝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書左氏傳建初四年召博士議郎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作白虎議奏一篇
  銳情經術
  唐太宗身屬櫜鞬銳情經術即王府開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既即位置𢎞文館悉引學士更畨直宿討論古今文籍
  留意墳典
  唐憲宗留意墳典每覽前代興亡得失之書皆三復其言又集前代君臣事迹書於屏風
  刺作王制
  漢王吉上疏文帝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
  詔藏孝經
  唐太宗詔天下家藏孝經
  聚書廣聞見
  宋太祖初為周將時雖在軍中手不釋卷聞有竒書不恡千金購之顯德初從周世宗平淮有譛之者曰趙匡𦙍私有重車數乘世宗遣人察之果然令引入面開之惟書數千卷世宗異之且曰卿方為將帥當堅甲利兵何用書為太祖頓首曰第無竒謀上賛聖德所以聚書者欲廣聞見增智慮也世宗曰善
  讀書鑒廢興
  宋太祖謂宋琪曰朕性喜讀書開卷有益每見前代廢興以為鑒戒每暇日則問侍讀吕文仲以經義侍書王著以筆法葛湍以字學
  惟好堯舜周孔之道
  唐太宗嘗曰梁武帝君臣惟談苦空侯景之亂百官不能乘馬元帝為周師所圍猶講老子百官戎服以聽此深足為戒朕所好者惟堯舜周孔之道如鳥有翼如魚有水失之則死不可暫無耳
  不為言語文字之學
  宋太祖讀書至尚書舜典則嘆近代法網之宻讀史至釋之定國則責御史以不寃以儒臣理財以士人理獄令宰相以讀書勸武臣以讀書朱文公所謂太祖不為言語文字之學而方寸之地直與堯舜合是也
  畢事御經筵
  宋英宗嘗謂侍臣曰凡學之道戒在中止故視事畢不俟進食即御經筵
  退朝看文字
  宋哲宗時起居舍人王巖叟因侍講奏曰陛下退朝無事何以消日帝曰惟看文字對曰陛下以讀書為樂天下幸甚
  炎暑不輟
  宋仁宗天聖四年王旦曰陛下萬幾之下留意經術雖寒暑不輟
  風雨不易
  宋神宗元豐八年史臣曰上聰明英睿聖學髙逺每論經史多出人意表間日一御經筵邇英講讀風雨不易禁中觀書或至夜分一日孫思恭侍讀講孟子至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思恭泛引古今助順之事而不及親戚畔之者帝顧曰微子紂之諸父抱祭器而奔周非親戚畔之耶思恭再拜稱服明睿
  龍圖閱書
  宋真宗景德二年幸龍圖閣閱太宗御書又觀諸閣圖書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即此圖書以自娛耳
  邇英論詩
  宋仁宗慶厯五年幸邇英閣講詩匪風篇曰誰能烹魚溉之釡鬵帝曰老子謂治大國如烹小鮮與此同否丁度對曰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
  質問經義
  宋真宗幼尚文雅專以講學屬詞為樂及即位每召諸王府侍講邢昺等及國子直講孫奭更侍講說質問經義
  善評文體
  宋仁宗謂王曾曰兩漢書文辭温雅唐書終不及也曾退相謂曰上閱經史見前代述作之體且善評之自昔好文之主未嘗留意及此
  日覽二卷
  宋太宗銳意文史每讀書自巳至申方釋卷太平興國中詔李昉等撰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詔集野史小說為太平廣記五百卷類選前代文章為文苑英華一千卷帝日覽二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嘗曰開卷有益朕不為勞也
  日盡一卷
  宋孝宗謂講官曰進讀三朝寶訓幾時終篇朕樂聞祖宗謨訓雖日盡一卷亦未為多
  夜讀周禮
  唐太宗曰朕夜讀周禮真聖作也謂魏徴曰朕思之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
  夜讀尚書
  宋髙宗曰朕居常禁中自有日課夜讀尚書率二鼓乃罷
  講大學衍義
  宋理宗端平元年詔真德秀進講大學衍義又臨太學御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講禮記大學篇
  講通鑑綱目
  宋理宗嘉熙元年詔經筵進講朱熹通鑑綱目
  聖治
  易繫辭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諸乾坤造書契
  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造書契以代結䋲之政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厨
  教耕種
  神農氏斵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耕種嘗百草始有醫藥作五絃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平章百姓
  虞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表正萬邦
  商書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纉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又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
  齊七政
  虞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重五教
  周書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九功惟叙
  虞書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按水火金木土穀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為三事合六與三為九功
  六府孔修
  夏書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咸和萬民
  周書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用咸和萬民
  永清四海
  周書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従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除秦苛法
  漢髙祖還軍霸上召諸父老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乆矣吾當王闗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皆除去
  用夏正朔
  漢武太初中大中大夫公孫卿太史令司馬遷等言厯紀壞廢宜改正朔倪寛議以為宜用夏正乃詔卿等造漢太初厯以正月為歲首
  幾致刑措
  漢文帝承髙祖掃除煩苛與民休息之後加之恭儉以養天下是以當時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幾致刑措
  掃除亂畧
  唐髙祖承亡隋之𡚁舉晉陽之兵命將出師掃除亂畧
  上下相安
  漢宣帝興於閭閻厲精為治五日一聽政事樞機周宻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
  户口滋殖
  東漢明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所變更是以吏得其人民安其業逺近畏服户口滋殖焉
  置九郡
  見地
  分十道
  隋末豪傑據地自相雄長唐興相率來歸上皇割置州縣以寵禄之至是太宗以民少吏多悉併省之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曰闗内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注云闗内以京官遥領河南治陳留河東治晉陽河北治魏郡山南治漢中隴右治西平淮南治廣陵江南治吳郡劔南治蜀郡嶺南治南海
  旌循吏
  東漢光武以卓茂為太傅封襃德侯斷曰光武即位之初羣雄競逐四海鼎沸而獨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於草萊之中寘諸羣公之首宜其光復舊物享國長乆盖由知所先務而得其本原故也
  念功臣
  東漢章帝建初七年封蕭何末孫熊為鄼侯史斷曰念功也
  比迹湯武
  唐太宗稟聰明之性抱文武之才比迹湯武庶幾成康
  無讓漢唐
  宋太祖建隆以來釋藩鎮兵權繩贓吏重法州郡司牧下至幕職躬自引對務農興學慎罰薄歛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傳之子孫世有典則遂更三代而降論聲名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無讓於漢唐云






  山堂肆考卷三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