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28

卷二十七 山西通志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二十八
  山川十二
  絳州
  鼓山即鼓堆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接九原西坡周四里髙五丈穹窿而圓形如覆釡人馬踐履有聲四周胥石磴下有泉又有清濁二泉出鼓山左繇九原山西坡少南石穴下分出二𣲖入蓮池西合鼓水溉諸村田
  姑射山在州西北四十里
  峩嵋山在州南二十里𨽻州境四十里迤邐夏聞喜猗氏臨晉榮河諸縣西抵黄河東臨曲沃坡南𨽻聞喜
  馬首山土人名馬頭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亘數百里東繇太平界入絳西至稷山界出絳凡三十五里山繇臨汾襄陵太平迤邐入州境一峰突出山上山後胥鄉寧地山面東南與姑射隔一峪史記趙盾田於首山即此一名火燄山上有火燄池水最清冽山險難陟又名悔來山
  玉壁山在城西北隅髙二十丈有奇盤踞三里所謂玉壁秋風也
  氷壑在州北四里 李毓秀党氷壑狀北平里北窰莊距州治四里許西枕土阜稍南兩崕對峙一流通中而東注洞壑幽邃前州大夫之凌隂在焉先生暇則徜徉其間寒㓗素守視世俗薰灼泊如也因自號曰氷壑居士
  九原山在州北二十里𨽻州境東西九里山面南平原突起土阜九區上有百神廟山産莞花 檀弓趙文子與叔譽觀於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誰與歸叔譽曰其陽處父乎文子曰行并植於晉國不没其身其智不足稱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我則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晉人謂文子知人
  定境山金志有定境山汾水澮水鼓水
  陽石山開山圗陽石山在絳北
  汾河在南門外繇太平東南吳村流入州境經南關西流入稷山境𨽻州境凡七十里 水經注汾水又西逕魏正平郡南故東雍州治太和中皇都徙洛罷州立郡矣又西逕王橋澮水入焉 水經又過長修縣南 水經注汾水又西與古水合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漢髙帝十一年以為侯國封莊恬也有修水出縣南而西南流入汾汾水又西逕清原城北故清陽亭也城北有清原晉侯蒐清原作三軍處也
  澮水在州南五里源出翼城縣澮髙山西南過絳縣合絳水西過虒祁宫又西南至州境二十里經州西南横橋莊入汾 水經又西至王橋注於汾水 水經注晉智伯瑶攻趙襄子襄子奔保晉陽原過後至遇三人於此澤自帶以下不見持竹二節與原過曰為我遺母卹原過受之於是澤所謂王澤也 通考正平有汾水澮水龍谷水晉虒祁宫
  鼓堆清濁二泉合流成溝隋正平令梁軌曰水動物也順之則下激之則上乃因地宜以激水迄今遵之源出九原山一曰清泉一曰灰泉土人名神泓以滙孚惠聖母祠南也 水經注古水出臨汾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輪西南流故横溝出焉東注於汾今無水又西南逕魏正平郡北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汲郡古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於汾 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水本於正平軌病水滷生物瘠引古沃澣人便古水樊記所謂古沃也當屬鼓堆泉泉掌鎮大泉近鼓堆其大若輪或指泉掌孫冲絳守居園池記序如曰水本於正平軌正平帶郭縣也隋開皇十三年内軍將軍為臨汾令臨汾即正平也十八年改正平焉軌字世謩材令也患州民井滷生物瘠疲因鑿山原自北三十里引古水圗經云鼓堆水地缺絶經濠坎則續之以槽穿城牖入衙注池别分走街衖阡陌汨汨然鳴激溝渠又灌溉畦町訖入於汾河頃縣前有梁軌遺記熟見其蹟則知水本於正平軌由此而發語也喬宇記泉發於九原山之西鼓堆者或曰其北突有二山髙圓如鼓則泉以形似而名志曰泉上有堆如覆釡形履之聲如鼓則泉以聲似而名泉有清濁二穴清在北濁在南北穴為石口尺五許自滙而為池幅𢄙一丈其深稱是池溢而南折而東流南穴為土口尺許亦滙池溢而北折而東合於清流泉之西則隆然髙原南北疇皆資泉而溉其東至於絳州五十里而南竝入於汾
  澤掌在州西北二里有眠窩泉漹泉永和泉東北一里有龍頭泉合流
  蘭村在州西北山半泉水無聲卯午酉湧出有聲土人名溢水
  赤龍潭在大街北俗名泉兒墩
  龍谷泉在州東北十八里龍香村左傳龍見於絳郊即此
  馬首山峪中水 繇稷山三界莊而下分二渠
  泉掌鎮關王廟前大泉分二支至鎮南鎮西 鎮東有溝溝左一泉名大渠溝右一泉名水渠又有活潑泉春口泉王馬庫泉蛇泉
  薛郭泉在古交
  丁村泉在丁村
  龍頭泉在龍頭村
  修水 古水合汾汾水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有修水出縣南西南流入汾
  乾𬃷澗土人名扶蘇水後涸
  天井水後涸
  聞喜縣
  中條山在縣南六十里西界夏縣東界垣曲在邑境者廣袤胥四十餘里山麓有郭堂巖
  湯寨山在縣南八十里夏縣鳳凰山東乃中條分支也寨為中條極險峭壁數千仞上有湯廟湫池禱雨多應土人名湯王山又名景山下有郭璞書堂古産銅隋地理志聞喜縣有景山葢與三嵕胥中條支山水經注涑水與景水合出景山北谷 山海經景
  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草多藷藇秦椒其隂多赭其陽多玉郭景純曰鹽販之澤即夏縣鹽池也按經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於涑水也五朝志聞喜有景山有董澤陂 舊志景山即湯山
  蠶姑峯在湯寨西峯上有鎮風塔蠶姑廟
  秦王嶺在湯寨東相傳秦王屯兵地
  吕巖在縣東二十里吕莊
  紫屏山在縣東四十里姚村後山列如屏其色紫土人名六老峰
  焦山在縣東五十里詳三嵕
  三嵕山上林賦凌三嵕之危郭璞三蒼注三嵕山在聞喜今縣東五十里有焦山髙埓湯寨疑即三嵕
  鳳凰原在縣東六十里乃裴氏墓域也
  雞鳴山裴氏譜鳳凰原墓西至雞鳴山裴氏宰輔十有七人入省者六十一人官至三品者二十四人封國公者十七人封郡縣公者四十人侯二人伯二人子四人男四人駙馬五人皇后二王妃二
  紫金山在縣東七十里盤盤山東二十里接曲沃界山西名為鳳凰原
  香山在縣東南三里巔有裴晉公祠前有三塔又前丘村嶺有塔
  官莊嶺在縣東南五里上有香山寺
  横嶺在縣東南九十里接垣曲界山脊横亘下有三泉出白石罅土人名白石河
  鐵牛谷在縣南三十里相傳鐵牛流峪中水峪有興國寺
  瑶光峯在縣南四十里上有塔髙埒夏縣瑶臺
  盤盤山在縣南五十里秦王嶺東盤旋而上
  觀音山在縣南九十里劉莊隘一峯突出下纎上鉅玲瓏差類落伽
  栢林山在縣西三十里栢林村後石巖蒼翠下為疊水崖再入為藳峪蓮葦清幽
  峩嵋嶺在縣北三里由鳳凰原東而北迤邐漸髙行二十餘里四圍邱隴中為平原所謂晉原也晉城在焉又北數里下瞰絳州其廣五十餘里
  天皇頂在縣北十五里繇五龍廟一綫度峽突起圜巔髙出羣巒之表
  清原在縣北二十里左傳晉蒐於清原杜注在聞喜北又馬融廣成頌采清原注在河東聞喜縣今曰晉原北臨絳西接稷山南俯聞喜廣袤數十里
  稷王山在縣北五十里接稷山界后稷陵廟稷山主之姜嫄陵廟聞喜主之左傳晉侯治兵於稷杜預註在今聞喜縣
  龍頭堡在縣東北五十里山勢似龍頭後周明帝嘗移絳州治此
  仙人洞在界原白石村大堰壑相傳郭璞讀書蹟九龍山 金志有九龍山湯山涑水
  涑水源出絳縣大隂山陳村峪伏流至柳莊復出合洮水景水沙渠水西流縣境㑹温泉水吕莊河甘泉水過東橋經城南門外折而南又折而西過西橋入夏縣界 絳水可以灌安邑當謂涑水以源於絳古亦稱絳水也 水經涑水又西過周陽邑南 水經注其城南臨涑水北倚山原竹書紀年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狄人伐晉周有白兔舞於市即是邑也漢景帝以封田勝為侯國也涑水西逕董澤陂南又與景水合 水經又西南過聞喜縣南 水經注涑水又西逕仲邮𨜩北又西過桐鄉城北 竹書紀年翼侯伐曲沃大㨗武公請成於翼至桐庭乃返者也涑水又西與沙渠白水合西南逕左邑縣故城南故曲沃也晉武公自晉陽徙此秦改為左邑縣詩所謂從子于鵠者也 春秋傳下國有宗廟謂之國在絳曰下國矣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為激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水不能流移束薪耳水側即狐突遇申生處也
  董泊在縣東四十里舜時董父豢龍之所一名豢龍池周數百步蒔荷滋稻浸溉十餘里 水經注涑水西逕董澤陂南即古池東西四里南北三里春秋文公六年蒐於董澤即斯澤也 左傳㕑子曰董澤之蒲可勝既乎 劉昭註聞喜有董池陂古董澤左傳曰改蒐於董澤 路史董姓伯聞喜東有董池陂董澤陂也 竹書紀年晉武公元年尚一軍芮人乗京荀人董伯皆叛者非秦川董 裴晉公湖園趙忠簡公董澤書院皆在泊左明一統志宋相趙鼎先世家於此
  玉蓮泉在縣東二十五里川口南澗舊有蓮池上為白蓮寺
  甘泉在縣東三十里東鎮北黑龍溝水甘南流入涑隋移縣治於甘谷疑即此上為黑龍廟禱雨多應
  温泉二一在縣東四十里官莊村一在南湖村二水相鄰胥冬温即泊泉也流入涑水
  乾河在縣東四十里 史記伐韓到乾河山海經水冬乾而夏流實惟乾河郭璞注河東聞喜縣東北有乾河口因名乾河里今有溝無水
  冷泉在縣東四十五里胡村西夏冷
  黄蘆泉在縣東五十里黄蘆莊南流入汾水地有黄蘆洮水在縣東六十里左傳子産對晉叔向曰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 後漢書郡國志聞喜邑有洮水 水經注水源東出青新山世以為青襄山也又曰涑水至周陽侯城與洮水合 司馬彪曰洮水出聞喜縣故王莽以縣為洮亭也然則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稱乎按自横水來者涑水自磨里來者洮水滙而為一爰名涑洮
  暖泉在縣東南三十里王村冬暖
  沙渠水在縣東南五十里白石村西北流會南山諸水至吕莊入涑水土人名吕莊河 水經注涑水又西與沙渠水合水出東南近川西北流注於涑水 唐志東南三十五里有沙渠儀鳳二年詔引中條山水於南城下西流經十六里溉涑隂田
  勝水溝在縣南四十里栢樊底水出崖間附草而下滴澗如百鈴聲沿溪上陟即郭璞洞
  秦王澗在縣南四十里美陽川相傳秦王三跳地馬跑泉在縣南美陽鄉相傳秦王蹟按馬跑泉蹟太多聞喜與霍州二泉容可信
  瀑布泉在縣西三十里栢林村後水自山峽中三疊而下土人名疊水崖
  野狐泉在縣北二十里南流合社村户頭二泉 李汝寛曰乃白土溝之上游北枕髙阜下臨巨壑四面胥石水自半山中出潺潺有聲至壑底髙數丈其底可容萬馬而南去水口不容一舟
  郭堂泉在中條山之麓有巖焉𥓂砑洞豁縱廣丈餘内有懸泉一滴即郭景純置硯地也
  湫池在湯寨中條削壁千仞上有湫池徑丈許旱不涸澇不溢邑志曰可方華嶽洗頭盆故名靈池
  河津縣
  紫金山在縣北三十里盤踞四十餘里東連雙峰黄頰姑射諸山至稷山界西連韓城梁山界北連鄉寧諸山實胥梁山東袤境也有五峰嶺髙八里有雲中寺古塔數十里外有八十盤砌石為道折旋八十曲麓有雲峰爪峪泉出此 左傳梁山晉望杜預註在馮翊夏陽縣北也 公羊傳梁山河上山 顏師古漢書註梁山在夏陽 括地志龍門山在韓城縣北十五里梁山在韓城縣東南十九里雍州境也 禹貢錐指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所稱吕梁山即禹貢之梁山也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公羊曰梁山河上山穀梁曰壅遏河三日不流水經河水南出龍門口注云昔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矣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巖際鐫迹遺功尚存河水又南逕梁山原東山在夏陽縣西臨於河上謂夫梁山之崩能壅河則俯瞰河流可知信為禹鑿之餘三子所稱吕梁即此山之别名矣酈道元謂吕梁洪巨石崇竦壁立千仞又謂在離石北以東可二百餘里閻百詩為之辨曰道元言吕梁之水勢與龍門無異而以為在離石離石明之石州改名永寧州者必求其地以實之永寧州東北則今靜樂縣岢嵐州之地西去黄河約二百里無所謂河流也土人欲當以河曲縣西南二十五里天橋峽亦有禹鑿之跡天將隂雨激浪如雷㡬相似矣而無所謂千仞巨石又南去離石四百餘里皆與酈註不合當闕疑百詩言甚覈今大同府平魯衛西亦有吕梁山近志以酈氏所言者當之則更在河曲之北去離石愈遠矣總由不知吕梁即龍門之南山而移其名於他處耳且使吕梁果在離石縣北則西南距孟門六七百里未鑿不足為其害三子先言龍門次言吕梁其為夏陽之梁山無疑也列子又有吕梁為孔子所觀者酈道元謂在吕縣泗水之上今徐州東南五十里吕梁山是也其下即古泗水金元以後為黄河所奪而泗殫為河禹河未嘗經此傅同叔以此為禹鑿之吕梁謬極矣
  洞兒山乃紫金之别峯也山勢巍峻縁石磴而上巨石似欲墮巔有佛洞西南為雲中寺山下有井水與井平不涸不盈 文中子登雲中之城望龍門之關曰壯哉山河之固賈瓊曰既壯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以道降而宿於禹廟觀其碑首曰先君獻公之所作也其文典以達
  雙峯山在縣北四十里兩峰竝峙遮馬峪界其中萬山至此豁然開朗為西磑口中有石當山屹立似屏適承其闕薛文清西磑行曰兩峰秀出半空裏錦屏屹立當中尊又入為上馬臺相傳關忠義上馬地道有周將軍倉足跡溝中巨石似駒駒項潏泉前後有二石駒差小又入為大小石峽巉削厲屈曲似犬牙乃秦晉孔道也
  遮馬峪在紫金山西北自西磑村入山歴石棧里餘兩峯牆立五眼泉自北而下中有大石横亘似閫限水齧兩涯似側甕注水成潭曲折東下下復有潭方廣數丈水清見底流為石渠胥亘石底行三十里而逹龍門入於河
  西磑口中有清泉連鄉寧縣界
  爪峪在紫金山中袤二百里兩山對峙峪口西為篩兒崖縁徑陟崖十里崖突出山半距地三丈泉出石壁薜荔者五六似漬米漉篩形北有石龍巔平廣二丈泉潨出薜荔如注下胥巨石北有山半瀑布泉直瀉百尋又繇水石中入兩山如牆亭午不見日月又深入有雙扇門油鍋泉婆婆泉諸勝峪南二里為鴉兒石多慈鴉峪分三澗形如爪字
  𬃷莊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巉巖峭削石磴盤空多虎洞兒棗莊二山胥鄉寧船窩鎮道土人名西山薛文清詩所謂北山崒嵂界天碧也
  午芹峯在西磑口内紫金之支峯也上有五芹洞下為芹溪以産芹菜名一名石峪元稷山二段先生讀書於此 段克己贈答封仲堅詩午芹多奇峰流水出其左又詩序曰吾兄同仲堅采鷺鶿藤於午芹之東溪
  白虎岡在縣東十五里接臥麟山平岡屈曲前臨汾水薛仁貴故里也
  紅蓼灘在白虎岡下百底村一名射雁灘薛仁貴射雁於此
  疏屬山在縣東南十里一峰壁立汾水遶其下 縣志文中子故居在山南十里通化村 山海經疏屬山名枕汾水 文中子曰疏屬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廬可以蔽風雨有田可以具饘粥或云臨河者非按文中子故里臨河固非而通化村亦非姑射之西汾河之北當以傍通峪為正
  黄沙嶺在縣西五里袤二十里有奇廣十里嶺上有后土祠沙積平牆風輒蕩去不侵殿宇
  馬鞍山在縣北三十五里髙四里形似馬鞍唐地理志名馬鞍塢一名髙鞍塢水母廟下出泉名神峪塢東有雲頭堡髙阜有羅漢洞
  神峪在爪峪東二里馬鞍山下邃三里峪上水母廟下有巨石孔盈尺清泉沸湧味特甘廟左又有泉名蓮花池
  姑射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接稷山絳州境山麓為卧麟山縣治倚焉 王思誠記縣治北土山也
  黄頰山在縣東北四十里山半有袁逹寨一峰屹峙又有傍通峪峪口東西山對峙入峪二百武山迴磵曲峯巒四合東巖下有新舊石城巖仰出似抱腹城倚巖甃石為之新城北有石壁髙四丈中開罅相距尺許内有石潭似仰甕泉湧滙為池名蓮花池池水流石間循峪出即白牛溪也溪上名和尚纒有永興禪寺明季東山卸今多斷碑即文中子授經地也有東臯子黄頰山詩石刻西山由峪口北上路峻名閻王坡數里復折東北有石樓上狹下廣狀方正似樓東山壁立崩崖尤峻削西崖有文中子洞洞北百武繇佛殿陟石梯而上又架木梁梁西為王績洞峪外壤廣衍即東臯也東隣姑射山接稷山縣界直南汾河似帶東臯下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東臯子棲此賦之獨居南渚時遊北山西窮馬谷北逹牛溪馬谷即遮馬谷也入峪一徑溪水界焉今名牧羊道黄頰山詩别有清溪道斜經碧巖隈賦云往往溪横時時路塞峪内多雜卉又有石韭石茶北山諸峪多奥阻獨馬峪紆邃多巖洞居人耕嶺上并事牧獵縁嶺十里為寺家溝鄉寧縣境 王思誠圗王績棄官隱黄頰山以琴酒自娛貞觀十八年撰隋書今縣東有東臯村
  傍通峪在神峪東三里四山迴合林木蓊鬱有清溪即文中子白牛溪也劉禹錫王通碑在隋朝諸儒惟通能明王道隱居白牛溪游其門者皆天下雋傑王績遊北山賦序西窮馬谷北逹牛溪
  天羅峪在傍通峪東北山五峪西為雙峰之遮馬峪中為紫金之爪峪迤東為馬鞍之神峪又東為姑射之傍通峪又東為天羅峪
  卧麟山在姑射山麓下即縣治
  峩嵋嶺在汾水南即汾原聯萬泉榮河境南五里有髙原亦名峩嵋山
  黄河在縣西十五里北自鄉寧縣船窩鎮南出龍門山西南流入榮河界𨽻縣境共百三十五里西北出鄉寧境古距縣二十五里西南入榮河境古距縣四十里後河東徙今縣西距河十里西南距河二十餘里顔師古注西河即龍門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
  河 錯開河在禹門上河西畔相傳禹欲于此開鑿後復審勢乃改鑿龍門云 禹王墳在龍門南五里大河中石磧廣袤五六里髙尋丈洪濤不能侵巨石嶔崎不相聯屬
  龍門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兩山壁立中通河流形如門闕一名禹門東西闊八十步西與韓城梁山竝峙魏土地記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 正義禹鑿廣八十步 顏師古註積石山在河關西羌中龍門山在夏陽北言治河施功自積石起鑿山穿地以通其流至龍門山也自龍門南流以至華隂又折而東經砥柱 李復曰禹鑿龍門起於唐張仁愿所築東受降城之東自北而南至同州韓城北安國嶺而盡 孔安國曰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又曰龍門之河在冀州西 水經南龍門山在河東皮氏縣西 尸子龍門四旁有山莫能上大魚薄集龍門上則為龍不上輙曝腮水次故曰曝腮 地形志華山郡夏陽縣有梁山龍門山黑水城是梁山龍門山析為二也 五朝志汾隂有龍門山河東又有龍門縣是龍門山不𨽻龍門也 顔師古曰龍門山在龍門縣北 元王思誠圗臨思閣在龍門山頂俗謂之看河樓下有水樓所以汲水於河也 薛瑄龍門記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山下東西皆層巒危峰横出天漢大河至西北山峽中東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為大繇東南麓穴巖構木桴虚駕水為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寛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宫曰明徳制極閎麗 喬宇龍門山記河之西是為陜西韓城之境其山亦自北而來亦號龍門與東岸之山相照而斷三秦記云龍門外懸泉而兩旁有山水陸不通魚鱉莫上今觀之誠若此 龍門山有石洞葢文中子避亂隱居之所 王刁洞在龍門山巖際 王履華山圗聞王刁三洞在山外西崖上中藏古書甚多然無由至龍門王刁洞當繇近華山而名 姜真人善信洞在河西山半崖援鐵絙以登 爾雅註鮪魚似鱣色青黑大者長七八尺岫居春始上而游揚北入河西上龍門得過者化為龍否則㸃額而還 拾遺記禹鑿龍門至空巖得伏羲玉簡長尺有二寸及八卦圗 周太祖狩於龍門帳下楊忠獨當一猛虎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北俗謂猛虎為掩于因以字之 唐盧䖍字子野永泰初舉進士髙第仕至銀青光禄大夫工部尚書幼讀書於龍門深知易著春秋孝經解 魏景明四年公孫崇表臣謹即廣捜秬黍選其中形又採梁山之竹更裁律吕製磬造鐘依律竝就 洛陽西南三十里闕塞山服䖍謂南山伊闕是也一名龍門山吟咏最多其它赤城峩嵋棧閣等地胥易譌
  汾河在縣南八里自稷山縣西逹張家崖合黄河𨽻縣境共五十五里有渡二一曰蒼底渡一曰湖潮渡汾水東自稷山界入縣境西南來至榮河汾隂后土祠下入於河明隆慶四年東徙至縣西南二十里胡盧灘即入河 王思誠總圗汾水渡北張渡在縣東二十里吳村渡在縣東十里修福渡在縣南八里連伯渡在縣西南十里黄村渡在縣東南二十里又云汾水在縣南八里西南十五里入河 水經又西過皮氏縣南 水經注汾水西逕鄧邱北故漢氏之方澤也賈逵云漢法三年祭地汾隂方澤澤中有方邱故謂之方澤邱即鄧邱也許慎說文稱從邑發聲河東臨汾地名矣在介山北汾水又西逕耿鄉縣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為河所毁故書叙曰祖乙圯於耿杜預曰平陽皮氏縣東南耿鄉是也盤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乃自耿遷亳後晉獻公滅之以封趙夙後襄子與韓魏分晉韓康子居平陽魏桓子都安邑號為三晉此其一也漢武帝行幸河東濟汾河作秋風辭於斯水之上汾水又西逕皮氏縣南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孫爰率師伐我圍皮氏翟章率師救皮氏十三年城皮氏者也漢河東太守畨係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縣故渠尚存今無水
  遮馬峪泉水在縣東北四十里一原坡下唐貞觀十年縣尹長孫恕鑿山修為二渠元大德間千澗渠雨衝絶明隆慶五年知縣張汝乾復鑿山通之
  爪峪泉水在縣東北四十里水母廟下亦長孫恕鑿西澗水自遮馬峪西南入河明薛文清故鎮行還復崎嶇歴西澗褰裳競涉波凌亂
  艷掌溝在艷掌村東袤十里有奇入大澗溝多葦篩兒崖泉劉梁嵩記走爪峪逹篩兒崖踰龍神廟少北泉流乳崖亘山半形覆似箕可名箕山土人執為篩殊不可解厓皴類浮山石少堅泉滴胥垂乳聯貫成行而水尤清洌
  東渠王績薛記室收過莊見尋詩憶我少年時携手過東渠梅李夾兩岸花枝何扶疎無功又有夜還東溪詩
  北溪王績晚年叙志示翟處士正師詩歸來南畝上更望北溪頭古岸多盤石春泉足細流
  救命天澗廣一里深二丈袤二十有餘里爪峪千巖萬壑流胥滙此漂巨石似凋葉直瀉汾河
  南下澗 西長澗在鴉石西
  爪谷堰在龍門北三十里唐志貞觀十年築 爪谷析三澗西南為西長大澗南為南下大澗東南瀉汾河為救命天澗
  稷山縣
  稷神山在縣南五十里東連聞喜西連萬泉南連夏縣峯巒層出相傳后稷教稼地一名稷山下有漉漉泉唐志有稷山 水經注汾水又逕稷山北在水南
  四十餘里山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髙十三里西去介山十三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春秋宣公十五年晉景公治兵於稷以畧狄土是也
  姑射山在縣北二十里石壁秀峰上有姑射洞北至滴水巖𨽻鄉寧境
  紫金山在縣西北三十里有峪洞時有飛雲
  峩嵋嶺在縣南四十里東西袤二十里遞髙九里八十步盤踞十五里山有兩峰彎環凝翠望若修眉南峰尤髙
  崑崙山在縣西北三里土山空窣中多故蛤
  仙掌峯在紫金山上有掌痕承月狀
  青陽峽在紫金山内段克己有遊青陽峽詩
  馬壁峪中有清泉
  聖王山在縣北三十里西連紫金山又西連姑射山西至河津縣界止東西袤四十里遞髙九里盤踞十二里北接鄉寧縣界山有五峰中峰尤髙有馬壁晉家黄花三峪逈出羣山
  馬頭山在縣東北三十里西連馬壁峪上有袁達寨汾河在縣南二里繇絳州下王村界起至河津縣薛村界止𨽻縣境共七十二里半東界下莊村渡至崔村五里下費村十里上費村五里苑曲荆平李村陽村胥十里薛村渡十二里半 金志有稷山汾水 水經注汾水又逕冀亭南昔臼季使過冀野見郤缺耨其妻饁之相敬如賓言之文公文公命之為卿復與之冀京相璠曰今河東皮氏縣有冀亭古之冀國所都也杜預釋地曰平陽皮氏縣東北有冀亭即此亭也汾水又西與華水合水出北山華谷西南流注於汾汾水又逕稷山北
  魚兒灣在縣東七里汾水之灣魚所聚也
  黄華峪澗在縣西北至河津縣界有東澗西澗乃清水也 水經注汾水又西與華水合水出北山華谷西南流逕一故城西俗謂之梗陽城非也梗陽在榆次按漢故上谷長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倉頡之後踰殷歴周各以氏分或著楚魏或顯齊秦晉卿士蒍斯其裔也今蒲坂北亭即是城也其水西南流注於汾
  葫蘆泉在縣北二里佛閣寺西形似葫蘆
  晉家峪澗在縣北内有浸水遇雨有猛水東曲渠乃猛水也
  馬壁峪澗在縣東北接絳州分東路中路西路乃猛水也
  甘泉在甘泉村東北 元大貞觀碑稱縣為甘泉邑碧水泉在賈家莊㑹葫蘆泉入汾
  白楊泉在小杜村入汾
  絳縣
  太行山在縣東二十里山極髙險西北諸山多其支脉𨽻縣境者髙五里盤踞十里東連紅嘴溝一里南連轍木霍一里西連暗峪溝二里北連石崖有一峰山半有石洞雲時飛出
  絳山在縣西北二十里接聞喜曲沃縣髙三里盤踞六里有西南北三峰北峰尤髙山下有沸水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赤州縣胥取名焉產鐵
  華池山在縣東十五里髙二里盤踞五里東連神溝南連長嶺西連石匣溝北連廟坡有一峰
  沙峪在縣東三十里壁峰峭絶
  河王峪在縣東三十里通沁水縣界
  續魯峪在縣東五十里通沁水縣界
  歪頭山在縣東六十里遞髙五里盤踞七里
  太隂山在縣東南十五里遞髙五里盤踞十二里東連陽家峪南連石崖西連西蒿池北連胡嘴坡中有一峰崖壁峭絶陽光不及
  陳村峪在縣東南十五里垣曲縣界
  紫家峪在縣東南十五里
  青陵山在紫家峪多虎
  湫池山在縣南十五里髙二里盤踞五里東連坑兒溝南連槖駝腰西連崔家凹北連錢家嶺有一峰上有湫池建龍祠
  冷口峪在縣南十五里四時多風盛暑恒冷
  存雲嶺在縣南三十里髙三里盤踞五里南連關牛嶺西連胡凹嶺北連連家嶺一名鳳凰山有姜嫄塚建廟秩祀
  横嶺山在縣南四十里髙一里盤踞四里山胥土石東南跨垣曲縣界名大横嶺聞喜東南九十里乃小横嶺也山下有三泉多白石名白石河
  白雲洞在太行山西面深二丈有奇出石鍾乳洞吼三日輙雨洞外磨崖刻釋氏經一卷後注晉天符五年白雲子書按晉無天符年號疑天福之誤也
  教山金志有太隂山教山絳水
  朝陽洞在牛村東畔溝巖下
  黍葭谷 清野山 唅口
  絳水發源城西溝中至楊村十里引渠溉田 水經注澮水又西南與絳水合水出絳山東至寒泉奮湧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波北注懸流奔壑十一許丈青崖若㸃黛素湍如委練望之極為奇觀矣其水西北流注於澮應劭曰絳水出絳縣西南葢以故絳為言也 通考有絳水明一統志智伯言絳水可灌安邑即涑水上流也
  涑水發源縣東南十五里自陳村峪東辿出復流地中至柳莊復出西流入聞喜界 水經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 水經注涑水所出俗謂之華谷至周陽與洮水合水源東出清野山世人以為青襄山也其水東大𡽹下西流出謂之唅口又西合涑水
  澮水在縣東北四十五里發源翼城縣東北龍爪溝東流二十里至大交鎮又至鎮西三里合故郡水復流至翼城合雲莊二里又至絳州入於汾當是澮交入澮之水澮灘在縣東北澮流環繞羣雁來集
  沸水發源縣北十五里絳山下村名沸泉 絳水即沸泉溢為池方廣半畝池底泉無算涌而突上北至沸泉莊水出石罅流寖巨又北流半里至曲沃景明村界趨青玉峽
  逆溝水源出縣東八里王家窰坡下北流入曲沃閻村莊
  㧞劍泉在縣東四十里晉峪莊相傳晉文公竪劍拔而得泉後涸
  玉龍泉在縣東五十里東賀水村合大交鎮澮水帶溪水在縣東南二十里
  聖水源出縣西十里楊村晉太康間楊斛耕田湧三泉疾者飲之輒愈今甘苦異味禱雨多應
  馬跑泉在縣西十里楊村旁有太隂將軍祠
  故郡水源出縣東北四十里故郡莊方二畝其深不測分三渠一故郡一陳景一大交胥流入澮水
  垣曲縣
  太行山在縣北八十里東北抵陽城延袤八十餘里土人名鋸齒山
  王屋山在縣東北六十里山勢巍峩東北抵陽城東抵河南濟源 禹貢底柱析城至於王屋正義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通典垣東北有王屋山沇水所出 ⿱日黽 -- 鼂氏書注在
  河東垣曲縣山形如屋故名 元和志王屋山在王縣北十五里周百三十里髙三十里 王屋山志在濟源縣西北百里李濂記在濟源縣西百里附考古今輿地名山方七百里髙萬仞本冀州之河陽山也泰山為東頂武當為南頂天壇為西頂王屋山志
  王屋山絶頂曰天壇山峰突兀東曰日精西曰月華上有石壇名清虚小有洞天 壇屋山河南永寧縣西四十五里巔平如壇髙如屋禹嘗叙九疇於此一名天壇山巔曰天壇常有雲氣覆之輪囷紛郁雷雨在下飛鳥視其背為仙靈朝㑹之所麻籠山西九十里天壇山北八仙嶺西九十里天壇山東九芝嶺西九十里
  陽臺宫之前仙猫洞天壇山上王母洞天壇山東北淵深莫測相傳王母修道于此有上下二洞藏花洞陽臺宫前下出泉水四時赤緑紫白異色相傳昔有汲水者見其中蓮花出焉黑龍洞五斗峯内華葢峰西九十里陽臺宫後宋徽宗游幸所濟源池水發源於王屋山頂五斗峯下之太乙池乃伏流地中東行九十里復見於濟源縣西三里滙為二池謂之濟源池太乙池天壇山上濟水出此仰天池縣西王屋里四面髙而中凹煉丹池天壇山頂相傳老子煉丹於此避秦溝王屋山下淇水出焉淇水源出王屋山大峪澗西七十里源發王屋山南入於河望仙溪西八十里源出王屋山北其水伏流南入於河燕家井縣西王屋里燕真人號烟蘿子嘗於此洗參食之關龍逢祠西南百里山志山形如王者車葢故名 博物志山在東狀如垣京兆人韋文秀隱於嵩髙魏世祖徵詣京師問金丹事文秀曰臣昔者受教於先師曽聞其事未之為也世祖遣與尚書崔頤詣王屋山合丹竟不能就 唐開元中天台司馬承禎被召至都元宗詔于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𨽻上命以三體寫老子刋正句文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韋縚至所居按金籙設祠厚賜焉 温造隱王屋山人號其居曰處士墅 水經注教水出垣縣北教山南逕舖山高三十餘里上有泉不測其深頂山周員五六里少草木山海經曰孟門東南有平山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 平山當即王屋支峰或垣曲濟源山别名也 杜甫憶昔行曰憶昔北行小有洞洪河怒濤過輕舸辛勤不見華葢君艮岑青輝慘么麽千崖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坐艮岑石閣胥天壇佳勝也岑參自潘陵尖還少室詩昨詣山僧期上到天壇東向下望雷雨雲間見囘龍 史記魏武侯二年城王屋
  中條山在縣西南九十里迤邐至縣郭南一里為條山尾下臨黄河南有葛伯古城
  臯落嶺在縣西北四十里相傳東山臯落氏址 水經注清水東流逕臯落城北服䖍曰赤狄之都也世謂之倚亳城葢讀聲近傳因失實也春秋左傳所謂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者也與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礦谷東南流注於清 通典垣有古臯落城西魏於此置邵郡以備東魏 通考垣有古臯落城即周召分陜之地今縣界東北六十里有邵原廟與古棠木西魏於此置邵郡以備東魏 公羊傳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禮記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陳澔白八伯為八州之伯二伯則天下之伯也
  瞽塚山在縣北五十里一名鼔鐘山 山海經鼓鐘之山帝堯之所以觴百神 水經注教水南流歴鼓鐘上峽懸洪五丈飛流注壑夾岸深髙壁立直上徑崖秀舉百有餘丈峰次青松巖懸頳石於中歴落有翠栢生焉丹青綺分望若圗繡矣水廣一十許步南流歴鼓鐘山分為二澗一澗西北出一百六十許里山岫迴阻纔通馬步今聞喜縣東北谷口猶有乾河里故溝存焉一水歴冶官西世人謂之鼓鐘城城之左右猶有遺銅及銅錢也城西阜下有大泉西流注澗教水合伏入石下南至下峽 舜王坪接陽城盤亭山水經注叙景物雅似盤亭河按瞽塚當即鼓鐘之譌舜王坪舜井胥傅㑹至謂舜井旁有匿空旁出井尤鑿一名鳴條山相傳瞽瞍葬此又傳昔有金牛入洞人投石擊之水出後遇旱時投石馬逢造記北四十里大舜浚井在焉東有大阜為瞍塚南有諸馮北有歴山東南有雷澤東北有耕田遺蹟
  鳳凰山在縣東一里形似飛鳳
  黛眉山在黄河南浮嵐似畫
  獅子山在黄河南黛眉山右麓形似獅子
  掛榜山在黄河南
  雞籠山在縣西南三里
  趙家嶺在縣西南十里
  仙人洞在縣西南十五里石柱鐫宋靖康元年避亂行數十武聞水聲
  鷹嘴山在縣西南五十里黄河遶其下
  歪頭山在縣西南七十里登巔望聞喜夏二縣有清濁二泉
  鳳化嶺在縣西五十里小趙村
  風翻嶺在縣西五里小趙村北
  牛山在縣西三十里
  虎兒山在縣西四十里近古青廉城上有風洞相傳宋將楊宗保探穴地
  青廉山在縣西四十里後魏割聞喜夏縣東青廉山北置青廉縣隋廢復置唐廢今名青廉里 金志垣曲有王屋山清廉山黄河清水
  墨山在縣西五十里王右軍讀書語涉傳㑹 五朝志垣有黑山今郡縣志不載疑譌黑為墨
  風山在縣西六十里為横嶺關入口地多風 元宋景祥興建沿革記縣五州二百三十里自冷口崎嶇盤礴行七十里始得民廬
  龍骨山在縣西七十里
  椅山在縣西七十里
  轉山在縣西七十里連横嶺山山勢迴折
  横嶺山在縣西八十里嶺上分垣絳界背有横嶺關巡檢司
  白雲洞在縣西北百二十里洞深二丈内有石鐘白雲子棲此
  栢廟嶺在縣西北三十里
  鞍子山在臯落西一里
  華綠山在縣西北五十里
  懸泉山在縣西北六十里
  聖人嶺在縣西北七十里上有麻姑祠
  火石嶺在縣西北九十里
  蜂腰峽在縣北五里
  神嶺在縣北二十五里墱坂村
  蘑菇山在縣北三十里懸岡過峽
  佛山在縣北三十里上有古刹舊志訛浮山
  寨子山在縣北三十里相傳十八村民避金兵於山上獲全因祀山神焉山即佛山之支也
  牛心山在縣北四十里以形似名
  金牛洞二一在縣北五十里瞽塚山一在寨子山北相傳怪獸踏田形類牛色似金逐之徐隱入洞中洞口有潭人莫能追云歲旱禱輒雨
  諸馮山在縣北五十里山最明秀相傳舜生此
  鑼鼓洞在瞽塚山西
  歴山在諸馮山後巔平廣土人名舜王坪即瞽塚山之嶺也東西十餘里南北十里相傳舜耕於此至今荆棘不生上有石碌軸數百下有舜井暨娥皇女英祠又有淘米泉
  折腰山在縣北七十里劉張村相傳有銅鑛鑿久脊摧魏熙平二年尚書崔亮奏𢎞農郡銅青谷有銅鑛
  計一斗得銅五兩四銖葦池谷鑛計一斗得銅五兩鸞帳山鑛計一斗得銅四兩河内郡王屋山鑛計一斗得銅八兩 銅青谷葦池谷鸞帳山當聯王屋山在垣曲平陸之間垣曲折腰山銅鑛鑿久脊摧恐屬古今殊名爾
  三錐山在縣北八十里方廣五十里三峰如錐産百藥濟源山東北十里遥連王屋天壇濟水發源於此覆釡山唐志有琴瑟穴有銀穴三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釡三錐五岡分雲等山
  馬頭山地形志陜州澠池郡領縣二俱利北澠池太和十一年置有馬頭山俱利城生耳山
  五岡山
  分雲山
  白馬山
  生耳山
  黄河在縣南一里河九曲此為一曲也西南由南門至濟民渡五里北岸乃垣曲之東灘村南岸乃澠池之洋湖村也又至利民渡十里北岸乃垣曲之寨内村南岸乃澠池之南村關也黄河自三門而下兩岸髙山夾流水尤湍急至孟津縣始平 隋開皇初邵州人楊令悊近河得青石圗一紫石圗一皆隱起成文有楊堅名下云八方天心 王邵上書帝任政河曲出者言親任政事而邵州河濱得石圗也
  沇水在縣東半里濟水支流南流入黄河漢時流至東北二十里石家溝滲入不見復繇黄河瀕出 一名湛水祝志湛水出河内軹縣舊名舜清河 水經注鼔鐘城西阜下泉合數水伏入石下南至鼓鐘下峽其水重源雙發南至西馬頭山車載坡下又伏流南十餘里復出又謂之伏流水南入於河 山海經教山教水出焉又南流注於河是水冬乾夏流實惟乾河也今世人猶謂之乾澗矣 沇水當即西馬頭山車載坡下水土人以其伏流似濟故謂之濟水支流鄭𤣥曰地理志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至河
  内武徳入河溢為滎 括地志沇水出懐州王屋縣北十里王屋山頂崖下石泉渟滀不流其深不測至縣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發而東南流為氾水 李濂濟源池記山海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而地理志亦曰王屋山沇水所出㶌沇聲相近葢一水也沇水即濟水故禹貢曰導沇水東流為濟夫濟之為水瑩潔如玉性下勁疾貫大河而不濁故釋名曰濟源也言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 唐文德元年二月汴將丁會牛將節救河陽節度使張全義敗河東兵於沇河
  亳清河在郭南發源横嶺山下繇關店河順流而東經郭南入黄河有石堤䕶城 水經注清水又東逕青廉城南又東南流又㑹南溪溪水出南山而東注清水又東合棗澗水水出左人嶺下南流俗謂之扶蘇水又南歴姧苗北馬頭山亦曰白水原西南逕垣縣故城北 史記魏武侯二年城安邑至垣即是縣也其水西南入清水清水又東南逕陽壺城東即垣縣之壺城東即垣縣之壺丘亭晉遷宋五大夫所居也清水又東南流注於河
  西泉在城内西南隅
  清水泉在縣西南三里辛莊村
  板澗河在縣西南三十里
  清水河在縣西南五十里
  五虎澗在縣西南五十里
  華露澗在縣西南五十里回村
  板澗在縣西南五十里
  孝子泉在縣西一里孝子廬墓前湧出
  滴水泉二一在縣西十里下亳村南懸崖丈餘滴水如雨一在縣北一里
  黑龍潭二一在縣西十五里柳莊村一在縣西三十里南莊村禱雨輒應
  王公泉在縣西二十里王茅鎮
  五龍泉在縣西二十五里相傳白羊化龍於此
  蘇家澗在縣西三十里
  火星澗在縣西四十里
  關店河在縣西五十里
  白澗河在縣西五十里
  沙金河在縣西六十里
  白水澗在縣西下亳村東
  煖泉二一在西王茅鎮一在北墱坂村
  園子河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横嶺南流入黄河白馬泉在縣西北六十里上王村
  懸泉在縣西北六十里懸泉山半
  凝碧泉在縣北十里峪子村山麓湧出一名消癭泉金瀾泉在縣北四十里瞽塚村發源石旁
  帝鄉泉在縣北四十里以舜生鄉名
  舜井在縣北四十里舜王坪山後又有一井相傳為匿空旁出處
  連莊澗在縣北峪子村
  淘米泉踞瞽塚三里歴山下泉水似米汁
  春水泉在亳城村東山半
  清濁二泉在歪頭山清泉觀
  馬跑泉三一在北羊里一在平原里一在下亳里吉州
  壺口在州西七十里每春秋時有氣如虹横浮水上河水奔放而下懸注五六百尺漩窩如壺故名禹貢既載壺口即此 水經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東 通典壺口山在今文城郡吉昌縣通考同金志吉鄉有壺口山孟門山黄河蒲水 吕柟龍門山記懸流山級浪或曰在金門五七十里或曰在吉州百餘里地理志壺口在河東北屈 括地志壺口山在慈州吉常縣西南五十里通考慈州晉之屈邑獻公子夷吾所居壺口之山在焉
  孟門山在黄河中流山海經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堊湼石 淮南子龍門未闢吕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髙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穆天子傳北登孟門九河之隥 通典文城縣有孟門山與龍門相對龍門之上古龍門禹所鑿 南鵬詩聞說孟門小來看大似拳生成書案景疑在畫圗懸
  雲臺山在州東五十里半𨽻鄉寧縣奇峰千仞一名雲臺郊
  髙田山在州東百里髙出天半一名髙天山
  錦屏山在州南半里舊傳尉遲敬徳出師至此掛甲於山一名掛甲山按吉州土人名秦王掛甲山山下棘刺胥直無曲鈎傳為唐太宗遺蹟云上有晉文公祠
  髙祖山在州西三十里峰巒奇拔與人祖山遙相雄峙舊有漢髙祖廟
  夀山在州西南山半有觀音洞西有一山層次如級名九龍堰
  管頭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接髙祖山茂林數十里内有六甲土地廟
  庖山在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又三十里至巔上建伏羲廟塐伏羲女媧二像相傳為庖犧氏故宫又傳伏羲始制婚姻之禮名為人祖一名人祖山
  風山在州北九十里大寧孔山迤南界有穴如輪風氣蕭瑟又名明孔山 五朝志吉昌有風山
  石洞在州北百二十里可容百人中有泓
  包山在州東北五十里祝志當即庖山
  明珠山在州東北九十里東接鄉寧縣界
  吉山在州舊城半枕山麓相傳古不被兵
  石鼓山唐志慈州文城縣有孟門山石鼓山
  石門山五朝志文城有石門山
  金剛嶺在姑射山
  秦王嶺元史吉州有秦王嶺乃鄉寧界也
  黄河繇大寧西南流經州境西南流東注州志乃九曲之一也大天灣河中有石豚 唐慈州志禹鑿山河水下趨峻急深七尺經行之處元禁捕魚今山中鑿空架槽濶五十步河水東流懸注七十餘尺魚鱉所不能游號石槽東岸有石槽祠禹之施功始此
  𫎇泉在州治東發源學宫前又潛伏地底至山下石罅流出入清水河相傳尉遲恭飲馬於此一名飲馬泉味甘而永
  明珠川在州東百里相傳昔有明珠耀川為望氣者所獲
  南澗在州南西流入黄河
  甘泉在西街深八尺味甘
  蒲峪小水河在州西五里
  寛靜河即鄂水也由寛靜村西流五十里入於黄河當即崿谷水 水經河水又南至崿谷傍 水經注東北窮澗水源所導也西南流注於河按鄉寧鄂水自為一河
  清水河遶州城北東南流會州東門外環流小水河又經州城南數十武迤至三官廟前會州東小水河又迤會錦屏夀山峽小水河西流五十里入於黄河
  根水路史卷章取根水氏今土軍縣有根水是史多作郳水非
  縣底河發源髙田山下經桑阿窰頭囘公諸村北流入大寧縣川當即金志蒲水
  石孔飛泉二泉繇石孔中湧出湍瀑飛瀉
  鄉寧縣
  岱山在縣東十里上有嶽廟
  麥家峪在縣東出泉
  栢山在縣東十五里孤峰蒼栢上有荀息廟
  鄂山在縣東三十里峰嶂巑屼突峙平原中鄂侯之封以此名 五朝志昌寧有壺口山崿山是壺口山古𨽻鄉寧也
  髙天山在縣東四十里髙出羣山雲氣時繞
  髙嶺在髙天山西
  豁都谷即官水峪在縣東百三十五里夏秋霖雨西山諸水胥滙於此下通襄陵太平界
  三官峪在縣東南四十五里通太平縣界
  安分峪在縣東南通絳州稷山界有靈石寺
  馬壁峪在縣東南有劍泉由五龍宫通絳州界
  尖山在縣南二十里孤峰特出上有廉頗祠
  馬頭山在縣南八十里形似馬首山上有黄龍洞雲丘山在縣南九十里有龍宫
  白雲洞在南山石壁鏤佛像殊奇古昭遠寺佛龕下出白雲泉
  莊頭峪在縣南有馬跑泉通稷山縣界
  石門峪在縣南由東郊村通絳州界 五朝志文城有石門山
  桑平頭峪在縣南由郭家集通稷山縣界
  林山在縣西南三十里上有白起廟
  兩乳山在縣西南七十里雙峰兩乳 周齊王憲入兩乳谷襲克齊栢社城
  滴水崖在縣西南八十里有滴水神泉崖髙千仞中有石洞懸崖滴水多取不竭不取不增有唐時佛龕
  塔子山在縣西南百里盤峰侵雲上有雲中寺石塔髙踞山尖
  青石峽在縣西南百里巉削峭厲屈曲似犬牙
  龎統峪在縣西南通河津縣界古碑作龎通峪又名傍通峪峪在姑射山東三十五里黄頰山之中兩峰削立石前覆山半石城風雨矢石皆不能及中有清泉不涸不盈峪東髙阜曠衍唐王無功隱於黄頰所謂東臯也 河津至鄉寧諸峪胥奥阻惟傍通峪内豁然開朗山迴壤邃林茂溪冽古崖壁上有永興禪寺龕東臯子石刻明崇禎間山倒寺壓石刻遂亡崖下為牛溪所謂别有清溪道也土人名牧羊道
  雙栢樸峪在縣西南有滴水崖文中子洞通稷山縣界香爐崖在縣西百里形似香爐俯臨黄河
  秦王山在縣東北西有五條腰
  金剛嶺在縣東北近秦王嶺
  黄河在縣西百里繇吉州南流下入河津縣境河中有龍尾磧
  鄂水在縣東三十里源出鄂山隂宋家溝流經縣城南合羅峪水煖泉龍王池水西流至西北境八十里師家灘入黄河 水經河水南至崿谷傍又南出龍門口崿谷龍門地近當指鄂水鄂侯城豈以鄂谷傳譌耶
  暖泉在東門外百武冬不氷南入鄂水
  蒿地溝在縣東
  馬圏澗在縣東
  金剛嶺泉流入縣東
  龍王池在縣東南半里石罅流出西入鄂水
  馬跑泉在縣東南八十里流入莊頭峪
  劍泉在縣東南相傳唐太宗以劍斫山泉隨湧出流入馬壁峪
  温泉在城南半里髙山陽湛然深碧循山麓西流白雲泉出南山白雲洞淵澄秀澈禱雨時應
  柳渠泉在縣西南七十里源出柳樸渠經流上馬臺澗中入河津縣界
  劉家原泉在縣西入縣川
  屈家溝在縣北四十里相傳屈産之乘
  羅峪河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髙天山流經縣城東北繞城東南合鄂水
  温泉張季霖温泉亭記鄂山腹有温泉自石潭出迤流而西半里至昭遠山門栢隂下從石龜口出淙淙有聲下滙為池池牣西流折而北下沿山麓圃人分引之資灌溉可愛也
  隰州州在萬山之中山髙若干暨盤踞若干里數難覈就縣志縣冊録之
  蒲子山在州東北五十里蒲縣界遞髙十五里盤踞三十里連妙樓山蒲伊子隱此相傳為帝堯之師漢以山名蒲子縣
  堆金山在城東遞髙二里盤踞十里
  白衣山在州東三十五里逓髙十里盤踞三十里有白衣居士棲此上建廟
  暖水窊山在州東六十里遞髙二十里盤踞三十里山半有泉泉側有寺
  紫荆山在州東七十里極髙峻遞上三十里巔可望五百里盤踞百里連暖水窊山東有龍泉寨上有潤民侯廟 明龍泉院記山在諳眞鄉迤東十里勢接雲霄東覽霍山汾水南瞰五鹿髙峰西望華岳恒河北連上殿山頂乃普照龍尾古刹
  飲馬山在州東九十里遞髙四里盤踞三十里相傳漢文帝馬至此乏水跑地出泉飲之山生草似韮可食
  五鹿山在州東南七十里遞髙八里盤踞三十里上有五鹿大夫廟 五鹿姬姓風俗通衛邑也晉公子重耳封舅犯於五鹿支孫氏焉代郡成陽縣有五鹿氏又曰凡氏於職三烏五鹿
  昇仙洞在州西北六十里仙洞山土人傳時聞仙樂云水簾洞在州西北七十里
  千佛洞在州北十里佛陀灣
  海架山在州北十五里髙一里盤踞二十里
  神峪山在州北五十里遞髙十五里盤踞三十五里有千佛洞像以千計佛座下有風洞
  暖占山在州北五十五里逓髙十五里盤踞七十里連神峪山
  妙樓山在州北七十里逓髙五里盤踞四十里石巖髙廣内有石室又石崖髙壁有龍泉冬夏不竭隰州石樓山指此
  野峰山在州北七十里王家溝逓髙六里盤踞三十三里
  風子山在州北八十里龍神店逓髙十五里盤踞四十里
  黄崖山在州北八十里黄崖村遞髙二十里盤踞五十里連石樓縣界
  黑龍溝山在州北九十里逓髙四十里盤踞百五十里五龍鬬寶山在州北百里交口河逓髙二十里盤踞八十里
  寺鄄山在州北百里逓髙三十里盤踞八十里在韓村里
  貨郎山在州北百五里化窊裏逓髙二十里盤踞六十里
  聖天山在州北一百十里遞髙二十七里盤踞五十八里連石樓縣界上有興教寺
  抱兒峪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逓髙三十里盤踞百里石窰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逓髙三十里盤踞百三十里石壑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逓髙七十里盤踞二百里連靈石縣界
  玉皇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逓髙十五里盤踞六十里王家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逓髙十里盤踞三十里巒岩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逓髙二十里盤踞百八十里連東窊山
  東窊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逓髙九里盤踞五十里桃花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逓髙五十里盤踞百二十里連寧鄉縣界
  石花山在州北百八十里逓髙七十里盤踞百七十里連孝義縣界
  鳳凰山在城北李呈祥千佛菴碑出北門而望有山翼然面繞城堞背擁岡巒大河平涵旁溪縈帶山形倚伏脉絡縱横燕僧道亮住錫此山更名鳳凰取其似也
  慈閣山在州東北五十五里逓髙二十里盤踞四十里下埱山在州東北六十里逓髙二十里盤踞五十里石馬山在州東北六十里逓髙七里盤踞五十五里連下埱山 金志隰州有石馬山石樓山 水經蒲川石樓山當指此 明一統志山形如馬
  石秀才山在州東北六十里逓髙八里盤踞四十里大樹嶺在州東北八十里
  樺樹山在州東北百里逓髙三十里盤踞百五十里孔家莊山在州東北百二十里逓髙九里盤踞四十里南陽山在州東北百二十里逓髙八里盤踞四十里連汾西縣界
  許家嶺在州東北百三十里
  龍尾山在州東北百三十里逓髙九里盤踞五十里連汾西縣界
  翠屏山在州東北百三十里逓髙十里盤踞六十里連汾西縣界
  誤兒山在州東北百三十里逓髙五里盤踞四十里金華山在州東北百四十里逓髙六十里盤踞百四十里
  鵰石巖山在州東北百四十里逓髙三十里盤踞百里連靈石縣界
  玉堂山在州東北百五十里逓髙四十里盤踞八十里連汾西縣界
  中華山在州東北百五十里逓髙十五里盤踞七十里相傳劉武周屯兵於此
  永遠山在州東北百五十里逓髙五十里盤踞二百里連孝義縣界
  西莊山在州東北百六十里逓髙四十里盤踞九十里連孝義縣界
  靈巖山在州東北百六十里逓髙七十里盤踞百八十里連靈石縣界
  馬港山在州東北百六十里逓髙十里盤踞八十里連靈石縣界
  盤龍山在州東北百六十五里逓髙十里盤踞五十里連靈石縣界
  火臺山在州東北百七十里逓髙三十里盤踞百二十里連靈石縣界
  董家塌山在州東北百七十里逓髙二十里盤踞八十里連孝義縣界
  百花山在温泉南距州百三十里逓髙七十里盤踞一百十里
  鄭家嶺
  洪福山
  雞山唐志仵城有雞山
  青灰山宋大中祥符初隰州兵馬監押趙振捕盜于青灰山殺獲甚衆
  白蓮洞在土同里
  土同里磵石洞内有仙蛻
  紫川源出州北諸山南流經仵城鎮至大寧馬鬬關入黄河岸不生草木水不産鱗介以川側巖石色胥紫故名
  義泉河在州東自路家溝至仵城合蒲縣隰州二水入大寧縣昕州
  龍子湫在州南十里西流入昕川一名瀑布泉水出山谷昔嘗有龍見因建祠焉 宋崇寧三年賜豐濟廟額大觀四年勅封順民侯
  衛家峪河在州西自羅真堡至普周橋入紫川
  刁家峪河在州西自龍鳳堙至胡城村入紫川
  蓬門河在州西北自石樓縣界羅兒溝村至縣境車家坡五十里入紫川
  明月泉在州北八里蒼崖下崖上白石如月影石壁蒼黑中有白石光瑩似月照水故名
  龍泉在州北七十里妙樓山石崖前泉水注池冬夏不竭禱雨多應
  温泉在州北二百里唐置温泉縣於此 通考温泉有湯泉天井關置三寨
  温凉河在州東北陶化里源出靈巖寺南冬温夏凉康城河在州東北源出中村里水神頭流入汾河易涸迴龍河在州東北發源興儒里水頭流入汾河
  西曲河在州東北由和古里至靈石縣入汾河
  古城河在州東北自穆家河至北門外入紫川
  降龍溝在州東北土人傳二龍鬬神人降之
  滴水泉在土同里過陶化里入汾河後涸
  寶岩寺石泉 靈岩寺石泉胥在陶化里冬暖夏凉蒲縣
  蒲子山在縣東北五十里跨隰蒲境 蒲伊子一名蒲衣子以衣蒲故名一說姓伊名蒲渾渾噩噩抱道而潛居蒲谷山中堯聞其賢躬往師之又云舜以天下讓蒲衣遂隱此山講道臺在蒲縣 路史蒲蒲衣之故國河東西二里之蒲津關也按蒲州蒲津蒲城皆以蒲子山名
  龍頭嶺在縣東三里嶺上有龍頭眉鬚胥肖
  東神山在縣東五里盤迤數十里山多松栢繇山麓而上里許盤旋至巔上有岱嶽行宫故名東南三里侯家莊有隱龍泉
  荆坡在縣東南一里
  南屏山在縣南一里一名蛾眉山有聖水泉東南一里有南澗泉 新志東南有東神山西南有翠屏山朝對又有峨嵋山且二水合成一巨流繞城而西
  放馬嶺在縣南六十五里吉州界
  翠屏山在縣西南一里山聳峰圓松栢鬱茂上有晉文公祠東突起一峰上有棲雲閣明一統志山有經閣崖半湧泉相傳有疾者禱之飲水汗出輒愈有汗水祠
  行駕陂在縣西南二里相傳晉文公居蒲行駕於此常安原唐志西南有常安原
  七佛峽在縣西
  龍母洞在縣北四十里洞啟羣山中有泉冽而甘産五色花乳石洞内有風穴風起雅似龍吼禱雨獲秋水輒應一名龍興洞下有飲馬池
  五鹿山在縣北五十里髙八里盤踞十里跨隰蒲二境通考有五鹿山蒲谷川水上有五鹿大夫廟
  𡵴峪山在縣北七十里通汾西隰州
  喬家灣山在縣東北七十里通平陽
  栢谷上有荆叢生 國語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栢谷卜適齊楚狐偃曰無卜焉夫齊楚道遠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逺難通望大難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逹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以共憂今其休憂於狄以觀晉國且以監諸侯之為其無不成乃遂之狄蒲栢谷近狄故之狄水經注以𢎞農縣之栢谷當之道太迂遠矣
  孤石山
  横木嶺金志蒲有孤石山横木嶺
  第一河即東大河也以諸山溪澗所滙故名源出七佛峽西北流至大寧縣入於黄河相傳晉公子重耳避難漲平獲濟曰第一者靈之也
  東大河在縣東發源分水嶺西流七十里繞城之南經隰州界過大寧入黄河
  東小河發源五鹿山之北南流七十里繞城東至南屏山下合第一河而西
  蒲峪川發源東山西南流二十餘里至夾村伏流至洛陽村再見又西南流二十餘里至城東會東大河
  南川河發源鄉寧縣之牛王廟北流八十餘里至縣南三里會東大小二河繇南而西折入黄河 水經河水又南合蒲水 水經注西則兩源並發俱導一山出西河隂山縣王莽之山寧也隂山東麓南水東北與長松水合水出西三陽山東東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東北與北溪會同為一川東北注河
  南澗泉在縣東南一里
  飲馬池在東神山下石坡有馬蹄痕
  聖水泉在縣南一里南屏山下
  隱龍泉在縣東南八里侯家莊
  古寶泉在縣北五里龍興寺前
  汗水泉在翠平山半
  古寶泉在縣北五里下軍村
  大寧縣
  孔山在縣西北四十里髙五里盤踞十里東北連永和山西連黄河岸上有數峰中峰壁立挿雲迤西一峰巨竅通明一名風山東崖石上有聖水泉 水經注河水南經北屈縣故城西十里有風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當其衝飄畧無生草葢不定衆風之門故也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 五朝志龍泉郡樓山有孔山 元和志風山在慈州吉昌縣北三十里明一統志山之西唐時有馬鬬關 唐志金志有孔山 晉天福七年建孔山神廟
  孔山洞山半一孔前後明光似車穿轂圓匝似輪恒轉禪峰洞在孔山麓土人傳宋太祖避兵於此有蜘蛛布網洞口以蔽之兵至不見而去後勅建禪峰寺
  翠微山在城南數百武明一統志在澗河南二里髙千數百仞亘一里昕水繞麓山勢似旗似屏松柏蔚秀
  龍窩洞在縣南二里翠微山石壁上丹壁嶙峋髙可百尺上有龕深廣胥丈有奇洞深杳莫測石際隆起形似龍鱗爪胥具崖下石似斗印一爪人間見之相傳唐大厯時黄龍破壁飛去一名龍眠洞又名二龍窩
  石子山在縣西南四十里髙四里盤踞十五里山勢嵯峨東連蒲縣山南連吉州山西連黄河岸北連永和界一名小石山又名石子神山相傳衛石碏裔封子爵者廟食於此後有雙石山二石對峙成趣
  筆架山在縣西南山峰竦拔 宋大祖嘗建筆峰寺於其上下臨氷玉磵
  屈山在縣西南隅形勢屈曲有氷玉洞昕水至此逆而西流
  氷玉洞在屈山澗洞深莫測澗凝氷光瑩似玉夏猶存石城寨在縣西十里 曹續祖臥雲洞記洞在城西十里石城寨之巔寨其山而砠者也巖石戴土土踊起形如槖駝脊中凹而兩在隆南隆之峰東南豐圎而西漸囘曲下臨碧水面古寺前對栢峰於是穴山為洞適在囘曲處
  鎮關山在縣西七十里憑臨馬鬬關故名
  捕狐山在縣北三十里永和縣界孔山之東邑治發脉傳為晉獻公捕狐處麻束溝水源此上建捕狐神祠
  東山在縣東北捕狐之支髙二里山有石室今名龍泉山 王維藩詩阿頂如秃翁兩竅張雙瞳窘步從竅入蟄身縮蠶叢豁然晨光啟引我造琳宫
  昕川發源一自東北隰州曰紫川一自東蒲縣曰蒲川胥滙於隰州城東三十里仵城鎮為昕川西南流繇縣羅曲舖合永和麻束溝至縣治東經城南翠微山麓合吉州義亭川水縣境小道溝水西流經縣西十里阜城寨下石峽為梵王掃又經黑城舖又經縣西四十里桑俄村險石為白馬掃又西北入於黄河按金志有黄河白斤水今無白斤水昕字當即白斤之譌水經河水又南至蒲川石樓山南逕蒲城東 水經注即重耳所奔之處也又南歴蒲子縣故城西今大魏之汾州治徐廣晉紀稱劉淵自離石南移蒲子者也闞駰曰蒲城在西北武谿置其水南出得黄盧水口東出歴蒲子城南東北入谷極谿便水之源也又南合紫川水水出東北紫川谷西南得江水江水出江谷西北入紫水紫水又西北入蒲水蒲水又西南入於河水河水又南黑水出定陽縣西山二源奇發同瀉一壑東南流逕其縣北又東南流右合定水俗謂之白水也水西出其縣南山定水谷更逕定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定水之陽也定水又東注於黑水亂流東南入於河
  義亭川在縣南四十五里發源吉州姑射山之金剛嶺轉流而北經茨落舖入縣境會蔡家川至翠微左麓合昕水一名羊求川 水經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注東出羊求川西逕北屈縣故城南其水西流注於河
  麻束溝發源捕狐山南流達昕河
  梵王掃在縣西十里阜城寨下石峽巉巖川流淜湃即昕川西流者也水勢飛濺洶湧若箒之掃掃上懸壁石龕中有梵王像故名
  白馬掃在縣西四十里桑俄村昕川徑此險石對峙水勢湍激淵深莫測相傳昔有白馬出没石印蹄跡不磨云一名屈産泉
  黄河在縣西七十五里馬鬬關控帶諸山為縣西界之扼塞南逹孟門壺口接吉州界
  聖水泉在孔山有石洞深廣胥三尺有泉自洞齶涓滴而下似連珠下滙為池似玉盤恒盈不溢禱雨輙應
  小道溝
  永和縣
  仙芝谷在縣東北五里芝河源舊名東峪川常産芝草舊唐志武徳二年永和移治於仙芝谷 山堂肆
  考仙芝谷在平陽府永和縣北谷中産靈芝草
  佶北山在縣東少北三十五里髙八十八丈厚五十三丈亘一里盤踞三里縣志髙八里盤踞十二里是概指左右山也有龍王巖上有寨舊有佶北神廟
  北樓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髙一百十六丈逓髙三里厚七十二丈亘二里盤踞五里隋置樓山縣取名以南北樓也 五朝志樓山有北石樓山有孔山 金志有樓山黄河仙芝水
  雙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南九十四丈逓髙七里厚八十五丈亘三里盤踞七里經過一十五里兩山對峙有洞洞中有石佛
  仙人洞在雙山南上有避世石城
  捕狐山在縣東南七十里髙八十九丈逓髙五里厚八十五丈亘三里盤踞九里經過七里乃大寧縣界也上有捕狐神廟捕狐嶺至劉家嶺五里號為險隘
  臥牛山在縣南四十里髙三十九丈厚二十一丈亘一里盤踞三里形似臥牛
  南樓山在縣南六十里髙百三十四丈逓髙五里厚八十六丈亘二里盤踞五里對北樓山南北兩山相對其形如樓 明一統志縣南四十八里
  龍巖在縣南七十里上有石洞相傳宋太祖避亂於此山一名宋龍巖一名避世窰
  烏龍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髙四十二丈逓髙五里厚二十九丈亘一里盤踞三里相傳北齊時有黑龍見於此因立廟焉土人名閣山上有閣王廟閣王墳碑記泐蝕一說山多栢栢為烏龍故名
  烈鳳山在縣西十五里髙三十八丈厚二十丈亘一里盤踞二里形似鳳翔
  大寨嶺在縣西三十里乃永和開道也
  馬脊山在縣西四十里髙五十九丈厚四十八丈亘一里盤踞三里形似馬一名馬頭山
  龍洞泉在縣西北五里流入榆林河
  石窰溝在縣西北二十里有神洞徑道崎嶇人跡少至窰内水滴如珠下有清泉禱雨輒應
  香巖在縣西北七十里巔有清泉流入古刹
  泰山頂在縣北二里危峰突兀芝水環流
  𡵴峪在縣北七十里峪口設鎮
  羅漢洞在縣北七十里巖頂有清泉流入香巖寺内黄河在縣西南七十里北自石樓界六十五里至縣境永和關南流六十里入大寧境 水經河水又南為采桑津 水經注春秋僖公八年晉里克敗狄於采桑是也
  仙芝河在縣東北二十里源出仙芝谷經東峪溝曲流二十里會城西五花泉又至縣西門外又西南流九十里會諸水為千枝溝入黄河 縣諸山胥有水繇石崖流合小川入千枝溝
  靈液池在縣治東南仙芝坊 古碑北齊河清二年有龍自泉中出遂立祠池上池側有井亦名靈液
  甘露河在縣西南東流至縣西南二十里會仙芝河五花泉在縣城西隅亦傳北齊時龍出泉中其水入仙芝河
  采桑津其縣西劉昭註北屈有采桑津左傳僖公八年晉敗狄於采桑杜預曰縣西南有采桑津
  榆林川在縣西北三十里經後河村㑹龍洞泉至縣治西入仙芝河南流
  索陀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西流復折而南至縣西入仙芝河 通考有索陀谷永和關













  山西通志卷二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