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變通攷/卷十七

卷十六 常變通攷
卷十七
作者:柳長源
1830年
卷十八

題主

编辑

題主之儀

编辑

【本註】執事者,設卓子於靈座東南西向,置硯筆墨,對卓置盥盆帨巾,《書儀》:盥盆帨巾於靈座西南。○旅軒曰:「對卓云者,謂與筆墨卓相對處,置盥盆帨巾,非別有小卓也。」如前。【案】此以前設盥在東南而云,如前者,謂盆巾各二,東者有臺,西者無臺而言歟。主人立於其前北向。祝盥手,出主,臥置卓上,使善書者,盥手西向立,先題陷中。父則曰『故某官某公諱某字某第幾神主』。粉面曰『考某官封諡府君神主』,其下左旁曰『孝子某奉祀。』母則曰『故某封某氏諱某字某第幾神主』,粉面曰『妣某封某氏神主』,旁亦如之。題畢,祝奉置靈座,而藏魂帛於箱中,以置其後。○《禮輯》:《家禮》只云『使善書者題之』,今必擇尊貴者,蓋所以崇重乎親,於義亦得。○《備要》:卓二,一置筆墨,一置盥盆帨巾。明齋曰:「《家禮》無盆巾設於卓上者,《備要》二卓,似誤。」

題主人服色

编辑

寒岡曰:「《家禮》,無題主人吉服之文。故東岡以爲必會葬之人題主,則旣無變服之節,似是仍素服。然曹先生題主時,論議不一,題主者以黑團領爲之。此則非所敢知。蓋嘗疑此一節,而未有考。」○《輯覽》:當以其時所著之服,而只令蠲潔可也。

謝題主者

编辑

《丘儀》:主人再拜,謝題主者,題主者,答拜。○《問解》:問,「《儀節》,『主人再拜,謝題主者』,此禮可行否?」答,「行亦可,不行亦可。」

陷中書諱

编辑

寒岡曰:「婦人之諱,明知亦難,不書,何至甚妨。」○愚伏曰:「婦人陷中,書姓太泛,不足以依神。依禮書諱甚得。今知禮之家多書之。」○《問解》:問,「陷中諱某之諱字,無乃不稱於卑幼乎?」答,「死而諱,無尊卑。」

陷中第幾之稱

编辑

退溪曰:「陷中第幾之說,卽慰人祖父母亡疏中,所謂『彼一等之親有數人,卽加行第,云幾某位ㆍ幾府君ㆍ幾丈ㆍ幾兄』之類也。蓋行第稱號,人各有定。如溫公爲司馬十二,坡公爲蘇三,山谷爲黃九之類。生以是爲稱,故死亦因以爲稱而書之耳。」○今人,生時旣無第幾之稱,神主不用此稱,恐無不可。

陷中書國號

编辑

旅軒曰:「陷中之題,我國人以『有明朝鮮故某』書之者,以別於中國也。或於朝鮮下,有國字。」

削奪者陷中不可書官

编辑

問:「有官者,被譴死,其銘旌與題主,不可書官。陷中一體書之耶?」眉叟曰:「葬時恩命未下,則書官未安。凡喪在罪謫者,陷中主面,皆以及第書之。後有追雪復官之事,則題主當改,陷中則不改。」

陷中不改

编辑

退溪曰:「陷中誤書云者,謂第幾爲世數之誤耶?此本稱行輩,而今爲代數,其誤明甚。然改之亦重難,姑仍之如何?」朱門人有神主違尺度者,有製喪服失古制者,問欲追改,先生皆答以不當改。故云恐難改。○改題神主,不改陷中,古禮爲然。今雖贈諡,亦陷中不改耳。○問:「雖有陷中不改之說,若姓名封諡字有漏誤,則改書,未爲不可耶?」先師曰:「姓諱封諡有誤,未安誠甚。恐當如示。」

粉面稱顯考妣

编辑

〈卷首圖〉註:舊本,於祖考上,皆用皇字,大德年間,省部禁止。今用顯,可也。○《韓魏公祭式》:位版題云,『顯曾祖考某官ㆍ顯曾祖妣某夫人神座』,祖考妣考妣,亦如之。《周元陽祭錄》云,「禮稱所尊皆皇,今避皇之號。」孟詵云,「言顯,可也。」

題主字數多則兩行書

编辑

問:「職銜字數多,則所餘字書于神主左邊,何如?」退溪曰:「職銜餘字,書神主左旁,懵未前聞。」○問:「職銜字數多,則陷中書以兩行,牛溪已有說,而前面兩行,則未見有可據之文。」明齋曰:「粉面陷中,何以異也?」

無官者神主稱號

编辑

【本註】無官封,則以生時所稱爲號。○《問解》:無官而死者,無他稱號,勢不得已當書學生處士秀才,各隨宜可也。

婦人封號從夫職

编辑

見『襲』章。

無官婦人稱孺人

编辑

《問解》:丘氏謂『無官婦人,宜從俗稱孺人』,蓋禮窮則從下之義也。

削奪者之妻當用無職之例

编辑

寒岡曰:「夫無職,借用孺人。削奪者之妻,當用無職之例。」

婦人不書姓鄕

编辑

問:「婦人只書姓氏,不書姓鄕,而擧世皆書,抑有據歟?」南溪曰:「《家禮》本無書姓鄕之文,不可從俗。」○明齋曰:「書婦人姓貫,恐以國俗雖姓同而貫異,則不嫌於通昏,故書姓貫,以別其非同姓也。從俗書之無妨。」

左旁書奉祀

编辑

退溪曰:「題奉祀左旁,以神主左旁爲是者,不勝其多。何氏《小學圖》等書,亦有之,故金慕齋亦從之。然朱子於題主後,旣明言『其下左旁題』云云。此必以先所寫一行爲上,故以次行爲其下,以在上者爲右,故以在下者爲左耳。然則其分左右,正與《大學》序次如左之說同,皆以人對書而稱其方位。况於書標石處,謂『刻自左旁,轉及後右而周焉』,豈可謂自標石左始而乃及後右邪?此亦爲證,無可疑也。」○《問解》:《兩程全書》所圖,亦與《家禮》圖同。程門諸子所纂,豈無所見而然乎?馮氏善所謂「凡言右,皆是上文,言左,皆是下文。詳觀《大學》『右傳十章』及『別爲序次如左』,則左爲下文,不待辨說而自明云」者,近之。

長子病廢次子攝主旁題用長子名

编辑

問:「親喪長子病廢,次子專主喪事,題主何以爲之?」寒岡曰:「長子雖病廢,不得不書長子名。」

兒名旁題

编辑

李繼善問:「孝述先兄,未及有子而沒。將葬,求從兄之子,爲之後,在襁褓,孝述自主,祠版之題,只從弟稱,及領尊敎,始悟其非當。以所立之子主喪,而孝述爲之攝否?」朱子曰:「攝但主其事。名則宗子主之,不可易也。」○問:「人死而有子年纔一二歲,神主旁題,以兒名書否?」寒岡曰:「當以兒名書之。」○問:「幼時喪父者,旁註多以小字,是不忍棄父之所命也。然其所命,或多賤俚,恐不可以此題主。」南溪曰:「《問解》云『乳下兒,則定其名,卽書旁題』,所謂定其名,卽正名也。」

攝主旁題

编辑

問:「長子死而無子,其弟爲攝主,則旁題當稱攝祀事子否?」葛庵曰:「當云介子某攝祀。」

旁註施於所尊

编辑

問:「妻喪,奉祀者,題其子?」朱子曰:「此亦未安。且不須題奉祀之名亦得。旁註施於所尊,以下則不必書也。」○問:「人有子死,而主牌書父主祀字,如何?」曰:「禮中說得不甚分曉,此類且得不寫。」○寒岡曰:「妻喪,旁註不書爲是。父在子不得爲主,則亦不可以子書之。」

妻喪神主屬稱

编辑

退溪曰:「朱子以亡室書之,某意亡字似迫切,非不忍致死之義。以故字書之,恐無妨。」○寒岡曰:「曾見宋朝有一祭禮,書嬪於妻,書辟於夫。今好禮之士,非不欲倣焉,而嬪嫌於宮中所用,辟嫌於惟辟之辟,所以皆不用也。」

本生父母神主屬稱

编辑

葛庵曰:「出後大宗者爲本生父題主,當稱『顯叔父某官府君』,旁題書『從子某奉祀』。」

伯叔父母神主屬稱

编辑

問:「伯叔父母,當以伯考妣叔考妣書之,註其旁,曰姪子某奉祀耶?」寒岡曰:「恐當曰顯伯考,若書旁註,則恐當曰從子某。」

外祖父母神主屬稱

编辑

問:「妻母之喪,無喪主,粉面以外孫之名書之乎?」寒岡曰:「不知當如何而爲得宜也。如不得已,則當書曰『顯外祖妣某封某氏神主』,旁題則姑勿書。」○《問解》:問,「世俗或有以外孫主祀,神主當以『顯外祖考妣』書之,旁註亦書之邪?或傳於外孫女,則亦將何以書之?」答,「外孫奉祀,猶爲不可,况外孫女邪?何必書奉祀,闕之可也。」○南溪曰:「嘗聞顯字乃虛字,雖旁親伯叔及兄皆用之云。然則雖用於外祖,恐不至大妨。」○問:「祭父之外祖父母,則改題將何以稱之耶?或曰,稱以外幾代祖,或曰,只書官封而識之,何以則可?」曰:「牛栗兩家,皆稱以外幾代祖,四世而埋主,此出於後孫者如此。然世人必以此藉口,殊可慮也。」○問:「奉外家祀者,易世後,改題旁題,當何稱歟?」明齋曰:「此於古無文。鄙人累奉外家祀事,而題主只云,『某官某公神主』,又不書旁題。雖易世,無改題一節。祀事時,只以其中最長者主之,此亦非有可據之禮。」○問:「有人依於女婿而身歿,其外孫雖幼,似當主喪奉祀,而或云,『父在父爲主』,則當以女婿主喪題主,此則尤似非禮,如何?」曰:「所示得之。奉外家祀者,題以外孫,亦出於情之不得已,安可有女婿之稱也?以哭婦兄弟之喪,以子爲主之禮揆之,則此處不得用父爲主之文,可知矣。」

姊妹屬稱

编辑

問:「妹在室而死,題主屬稱,旁題將何書之?或云,『無旁題,則神無所依,或欲設紙牓祭』,此說如何?」退溪曰:「書故妹而無旁題。蓋旣稱爲妹,則固神之所依,何必旁題,而可依耶?旁題乃尊敬之禮,不宜施於此等也。紙牓之說,亦恐太忽略。」『攝主祝式』條參攷。下二條同。

嫂叔屬稱

编辑

愚伏答洪叔恭曰:「前日賢季之主,必書亡弟二字,今當書『故弟妻某郡孺人某氏』耶。妻字似未安,然他無可施穩字。來書用婦字,此則不可。《禮》曰,『謂弟之妻婦者,嫂亦可謂之母耶』,言不可稱婦也。妻字嫌於太朴,則只書故孺人云云,又如何?不敢質言也。」【案】《禮》所云者,謂不可自我而稱婦也。若從弟而稱之,則義似差別。○南溪曰:「主從嫂喪,當曰『亡從弟婦云云』。第退溪欲不用亡字,未知其果得禮意否也。」

殤主屬稱

编辑

問:「兄弟姊妹之殤者,或書殤兄殤弟?」寒岡曰:「神主書殤字,未見於古。」○顧齋曰:「未娶,無爲人父之道,府君之稱,未妥。」

承重庶子所生母題主屬稱

编辑

朱子曰:「今法《五服年月篇》中,母字下註云,『謂生己者,則但謂之母矣。』若避嫡母,則止稱亡母,而不稱妣,以別之,可也。」○葛庵曰:「妾母題主稱謂,朱子有『當稱亡母以別之』之文,遵而行之,可寡過矣。嘗見韓文公爲乳母墓銘,稱乳母李,今依此例,擧姓字,而以貫鄕加之其上,似不爲無據。」○明齋曰:「以不奉私祀之義,揆之,則承重子雖奉祀,題主時,奉祀字,不必書之,如祔位之例,恐無妨。雖次庶子奉祀,只稱亡母,不稱孝,則無異矣。」○庶子承重者,於生母,恐只當稱母稱子,與出繼者不同。其爲母子,則自如也,特服以壓降耳。稱亡母,不稱孝,則有何嫌礙也?

庶孼題主稱號

编辑

見『襲』章『銘旌』條。

子喪題主

编辑

問:「其父主喪,神主何以書之?」寒岡曰:「當曰子秀才神主。」○問:「凡喪,父在父爲主,則庶子之喪,其父亦當主之,而今人多有使其子主之者,何耶?」葛庵曰:「〈奔喪〉所謂父在父爲主若是,但指祔祭與拜賓等事而言。則庶子之喪,凡題主虞卒哭等事,恐不可捨其子而父主之也。」『初終』章『父在父爲主』及『父不主庶子之喪』兩條參攷。

子婦喪題主

编辑

見『初終』章『父在父爲主』條。

題主用婦人屬稱當否

编辑

退溪曰:「妻存無子而夫亡,未詳當何書。都下有一家,書曰顯辟。蓋依《禮記》『夫曰皇辟』之語也,未知是否。」○《問解》:問,「夫亡無子,則其神主以顯辟書之,未知果穩當否。旁註當何以書之?」答,「妻祭夫稱辟,出於《禮記》。《周元陽祭錄》亦曰云云,稱顯辟,似有據。旁題,禮無明文。」○問:「主婦奉祀,則其神主旁題,以孝子某之婦某氏書之耶?」答:「婦人無奉祀之義。《周元陽祭錄》婦祭舅姑者,祝辭云,『顯舅某官封諡云云』,若不得已,或依此題主耶。」○《問解續》:以婦人題主,非古禮。不能立後,則當班祔,而以宗子題主爲當。○南溪曰:「《禮記》雖有皇辟之說,古今諸儒無以此爲稱者,自周元陽始有之。然其說曰『無男主,而婦祭舅姑云云』。蓋示以有男主則不可以此稱也。故《備要》先書從子敢昭告于顯伯父諸條,而其末別錄顯辟一條,其意可見。《問解》雖有似有據之說,而從十分不得已處言之,安有近親當主喪者自在,而徑用婦人之理乎?」『初終』章『婦人不主喪』條參攷。

葬時晩雖未復土當題主

编辑

問:「葬時晩,未及復土於日未昏之前,題主當行於明日耶?」愚伏曰:「〈檀弓〉曰,『葬日虞,不忍一日離也。』鄭氏曰,『虞者,安也。棺已去,恐父母精神,彷徨無所依。故祭以安之也。蓋魂氣已散,孝子欲萃聚之。故虞必於是日,其用意深矣。』然則未實土,而先題主,其未安小,實土而待翌日,其未安大,愚意當看日勢,雖未及復土,不得已先爲題主,依朱子所言『行虞祭於所館』,似得。」

考妣同日葬題主之節

编辑

尤庵曰:「父母同日窆,則當先題重喪之主。蓋葬是奪情之事,故先母後父,而題主是伸情之事,故先父後母。」

父祖偕葬題主之節

编辑

先師曰:「後喪在前喪未殯前,則承重服斬,其於不忍死親之義,似爲未安。題主一款,襄禮時,只書孫某奉祀,以待祫祀時,更加孝字,如何?」

題主奠

编辑

【本註】祝,炷香斟酒,《丘儀》:主人以下皆跪。執版出於主人之右,跪讀之。畢懷之,《丘儀》:懷之,不焚。興復位。主人《丘儀》:主人以下。再拜,哭盡哀止。○《問解》:問,「《家禮》題主,只言炷香斟酒,而今俗別設盛奠,無害否?」答,「從俗不妨。《五禮儀》亦有題主奠。」○澤堂曰:「題主設奠,本無禮文。但奠一爵讀祝,告以神返室堂之意。是憑是依之下,無謹告尙饗等語,則其非祭奠明矣。」○明齋曰:「題主奠,以主人名告之,而使執事獻爵者,主人未澡頮故也。」

祝式

编辑

【本註】日子同前。但云,『孤子母喪稱哀子。某,敢昭告于考《備要》:顯考。某官封諡府君。《備要》:母則云『妣某封某氏』,承重祖考妣同。告妻云『夫某昭告于亡室某封某氏』,告子云『父告于子某』,孫倣此。○『祔』章『不書亡者名』條參攷。形歸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旣成,伏惟尊靈,《備要》:告卑幼,云惟靈。舍舊從新,是憑是依。』○《周元陽祭錄》:夫祭妻云,『某祭嬪某氏。』嬪,婦人有法度之稱。○退溪曰:「告妻,當書夫姓名,而夫字不必書。敢昭告,亦改曰謹告,恐或可也。」

孤哀之稱

编辑

〈雜記〉: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註:祭,吉祭,謂自卒哭以後之祭也。喪,自虞以前祭也。吉則申孝子之心。故祝辭云孝。喪,痛慕未申。故稱哀也。故〈士虞禮〉稱哀子,卒哭乃稱孝子。○【案】〈士虞〉記,卒辭稱哀子,至祔祭祝,乃稱孝子。○《開元禮》:父祖則孤子孤孫,母及祖母,哀子哀孫。○《備要》:孤子哀子,俱亡稱孤哀子。承重稱孤孫哀孫孤哀孫。禮,喪人雖有官,不稱。餘見『居喪雜儀』章。

攝主祝式

编辑

問:「若有乳下兒,猶以兒名告否?」退溪曰:「兒名,攝主告。」○南溪曰:「宗子幼穉,不能行禮,則兒名,攝主告。祝辭曰,『孤哀孫某幼,未能卽禮,孤哀子某,攝事,敢昭告于云云。』自虞以下,依此行之。」○問:「父不得隨柩,題主旣稱亡室,則祝文如何可合禮?」愚伏曰:「只得從實書之曰,『夫某官姓名,病不卽事,使子某,昭告于亡室云云。』初虞再虞,亦依此式如何?古者,宗子在他國,祝曰,『使介子某,執其常事云云。』」已上有主之攝。○《周元陽祭錄》:婦祭舅姑祝云,『新婦某氏,祭顯舅某官封諡,顯姑某郡某氏。』妻祭夫曰,『主婦某氏,祭顯辟某官封諡。』辟,法也。夫爲妻之所法。弟祭兄曰,『弟某,祭顯兄某官封諡。』兄祭弟曰,『弟某甫。』○《備要》:告伯叔父母云,『從子某,敢昭告于顯伯父某官府君,顯伯母某封某氏。』叔父母同。告兄云,『弟某,敢昭告于顯兄某官府君。』告嫂云,『某敢昭告于顯嫂某封某氏。』告姊云,『弟某敢昭告于顯姊某氏。』告弟云,『兄告于弟某。』姪及餘親,倣此。○《問解》:問,「出繼子主本生父母喪,則祝辭屬稱,何以書之?」答,「當依程朱之言,以顯伯父稱之,而自稱從子。」○愚伏曰:「禮有嫂叔之文,而據此稱叔,亦似泛然。且與今世之所號叔父者相混,無已則書名,不書屬,如何?」○問:「長子死而無子,其弟爲攝主,似有告辭否?」葛庵曰:「題主後,設奠時,略以亡兄無後權攝祀事之意,添入題主祝文中。」已上無主之攝。

懷祝之義

编辑

問:「題主祝文,讀畢懷之之意?」退溪曰:「愚恐此處,禮意精微,不可淺看了。蓋當此時,死者神魂,飄忽無依泊。祝一人,身任招來懷附於木主之責,神依木主,則便有與人相際接之理。故讀畢而懷之,以見招來懷附與人相際接之意,聖人制禮求神之道,孝子愛親思成之義,其盡於是矣。」○頤庵曰:「《韻書》,懷,藏也。今中國俗語,凡藏物,必云『懷了』。其謂藏去祝文,無疑。」○《問解》:告畢,卽反魂,未暇焚之耳。退溪說,語意微奧,人或誤見,有懷神主者,可笑。【案】懷祝之文,始見於《書儀》,而如昏禮告辭小祥卜日及時祭,皆云『懷辭』,或云『卷辭懷之』。《家禮》盡去其文,而獨存於此者,抑有深意於其間耶?

題主奠時主人去杖當否

编辑

密庵曰:「虞杖不入室,祔杖不升堂,所以示殺哀彌敬之節,則題主設奠時,主人亦不當去杖爲是。今人直去之曰,『《家禮》偶未及言』,其率意輕變如此,可懼可憫。按〈喪大記〉曰,『哭殯則杖,哭柩則輯杖。』註,『哭殯則杖,哀勝敬也。哭柩,啓後也,輯杖,敬勝哀也。』故《家禮》奉柩朝祖時,主人兄弟輯杖,蓋其變有漸,其意極精微。以此推之,題主時,輯杖猶可也。直倚杖於外,則恐非禮意也。」○顧齋曰:「題主奠時,主人拄杖,向神位而哭,恐非禮意。《禮》曰,『哭柩則輯杖,哭殯則杖。』又曰,『奉柩朝祖之時,主人及衆主人,斂杖不拄地。』自殯至葬,主人兄弟,宜悲迷惻怛,哀勝於敬,而當見柩出柩之際,必輯其杖。矧惟送形九原,迎精成主,敬爲上哀爲次之時,反復向神位,拄杖而哭,無乃非禮意乎?且神主旣成,主人特未及澡潔,而節次且有漸,故炷香斟酒,則祝猶爲之。而主人已變東方西向之位,北面向神位而立矣。禮中曾有北向而有拄杖之節耶?愚竊以爲不北向則已,北向則不可拄杖矣。」

三年內立後改題

编辑

《問解》:無子而死者,立後於三年之內,則祭告其由所後,神主亦當改題。○南溪曰:「題主,當於成服日爲之。告辭云,『繼子某,今已成服,敢擧改題之禮云云。』」○祖先神主,幷當於吉祭時改之。蓋方守重制,喪未畢而先擧其禮,似太遽。○問:「葬後始得立後,則神主改題,行於何時?」明齋曰:「似當於成服後,因朔朢行之。」

代父接服者三年內不可改題

编辑

《問解》:問,「祖喪內,其父死,則其孫當代主其祀矣,神主當於何日改題乎?」答,「改題,恐宜在喪畢後,不敢死其親之意也。」

神主不中度不可改造

编辑

退溪曰:「神主尺度不中,改造似當。然昔李堯卿造家先牌子,只用匠尺,其後覺長大不合度,欲改之,問於朱子,朱子云『而今不可動』。以此觀之,神主不可改易。」

追行立主之節

编辑

南溪曰:「追行立主之禮,嘗以爲當行於正廳。蓋以退溪先生答祠堂火改題主之說,爲據也。今更思之,初未立主者,雖其行葬已久,神魂未必尙寓於墓所,而當初旣無立主反魂之節,則今日立主之時,亦無所謂前日安神之所。其義亦不得不往行於墓前,猶有所憑依,如何?」○屛谷曰:「婦未入門而死,未及立主,後娶有子,將欲追造,或云,『夫家旣非平日飮食居處之所,又無作主依神之事,則與失火改題有異。寧就墓所題主爲是。』榘則以爲骨肉歸于土,魂氣無不之,故古人以鑿井得泉爲比。婦人雖未歸,旣以夫家爲重,又其忌日俗節之類,皆已設行於此。今反捨此而求諸原野,似無意義。」

祝奉神主升車

编辑

【本註】魂帛箱在其後。○《書儀》:祝藏魂帛於箱篋,靈轝上。乃奉祠版韜藉匣之,置其前,炷香。○《備要》:韜藉櫝,當於此時用之,而《家禮》至反哭入就位然後,始云櫝之,可疑。『反哭』章『奉神主入置靈座』條參攷。

執事者徹靈座遂行

编辑

【本註】主人以下哭從如來儀。出墓門,尊長乘車馬。去墓百步許,卑幼亦乘馬。

反魂辭墓

编辑

退溪曰:「反魂時拜辭墓前,禮雖未言,人情不得不然。」○問:「反魂時辭墓,於禮無之,微節故略之歟?」沙溪曰:「反魂時不辭於墓者,專意於神主故也。世皆哭拜,恐非禮意。」○明齋曰:「題主後,卽反魂,更無辭墓之文。恐是急於反虞,未遑於他節也。世俗或有題主後,不卽反魂,留看畢役,乃哭辭於墓前而行者,此實委巷之禮,非禮之正也。」○南溪曰:「反魂時拜辭墓前,似無害於義。」

留子弟監視成墳

编辑

【本註】留子弟一人,監視實土以至成墳。○〈雜記〉註:五十者隨主人反哭,四十者待土盈坎乃去。

成墳

编辑

墳高四尺

编辑

【本註】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爲法。○《家語》:孔子爲中都宰,制爲養生送死之節,因丘陵爲墳,不封不樹。註:不聚土以起墳,不樹松柏。○〈檀弓〉:孔子旣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不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註:墓,謂兆域,土之高者曰墳。疏:天子之墓一丈,諸侯八尺,其次降差以兩,四尺,蓋周之士制。父梁紇雖爲大夫,公侯之大夫,再命,與天子中士同。○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註:封,築土爲壟。堂形四方而高。見若坊者矣,註:坊形旁殺,平上而長。見若覆夏屋者矣,註:覆,茨瓦也。夏屋,今之門廡也,其形旁廣而卑。見若斧者矣。註:斧形旁殺,刃上而長。從若斧者焉,註:孔子以爲刃上難登,狹又易爲功。馬鬣封之謂也。』今一日三斬板,而已封。疏:築墳之法,所安板側於兩邊,而用繩約板。令立後,納土於中築之,土與板平,則斬所約板繩,更置於見築土上,又載土其中,三徧如此,其墳乃成。尙行夫子之志乎哉!」疏:庶幾慕行孔子平生所志也。

成墳祭

编辑

退溪曰:「成墳祭,是不安神於神主,而仍安於墓所,甚無謂。」○《輯覽》:此奠,於禮無之,不必行也。

追後成墳祭告之節

编辑

問:「新墓以癘氣,尙未成墳,今當封役,似有告辭」旅軒曰:「臨作成墳之役,似將厥由爲辭以告之,而成墳之後,歸詣几筵,致一盛奠。」

葬遇喪

编辑

見『聞喪』章及〈國恤〉篇。

葬遇雨

编辑

〈王制〉:庶人縣窆,葬不爲雨止。註:雖雨猶葬,以其禮儀少。疏:威儀旣少,日又促遽,將葬不爲雨止。按,《公羊》『雨不克葬』,謂天子諸侯也。卿大夫賤,不以雨止。《廢疾》云,「在廟未發,庶人及卿大夫,亦得爲雨止。若已發在路,不爲雨止。其人君,在廟在路及葬,皆爲雨止。」○《左》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禮也。禮卜葬先遠日,辟不懷也。註:卜葬先遠日,辟不思念其親,汲汲早葬之也。若冒雨而葬,亦是不思其親,欲得早葬。故擧卜葬先遠日,以證爲雨而止。○《穀梁》:葬旣有日,不爲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註:喪事有進無退。又〈士喪禮〉『有潦車載簑笠』,則人君之張設,固兼備矣。○《胡傳》:或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而雨霑服失容,則廢。」矧送終大事,反可冒雨,不待成禮而葬乎?潦車載簑笠,〈士喪禮〉也。有國家者,乃不能爲雨備,何也?是儉其親也。故《穀梁》曰『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先師答崔汝浩曰:「葬時遇雨進退,出於審愼之義。又不泥陰陽拘忌之說,固爲甚善,而古者卿大夫猶不敢行,似有意義,未知如何。所示將葬當周思審愼,雖前期一兩日,必得淸明日發引。不當以葬不爲雨止爲正,而必待卽日發引,致有窘促之患。此數語,有以洗世俗徇習之失,而暗合於古禮,吾輩當持此以爲準尺耳。蓋《穀梁》說曰,『葬旣有日,不爲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釋之者以爲凡喪事,有進而無退,故不爲雨而止,此禮之正也。然以卜葬先遠日之意觀之,則冒雨行葬,近於不思其親,故避之而少止。禮之原於人情者也。正禮固謹嚴而原於人情者,又近而易行。故《春秋》諸君,皆遵而用之耳。」

石物

编辑

立小石碑於其前

编辑

高四尺,趺高尺許。○【本註】石闊尺以上,其厚居三之二。圭首而刻其面如誌之蓋。乃略述其世系名字行實,而刻於其左,轉及後右而周焉。婦人則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誌蓋之刻云。○《後漢書》註: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開元禮》:五品以上,螭首龜趺,上高不得過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趺,上高四尺。○《書儀》:世人好爲高墓大碑,自誇崇貴,殊不知葬者當爲無窮之規。後世見此等物,安知不多藏金玉耶?是皆無益於亡者,不用尤善也。漢光武作壽陵,裁令流水而已,南唐司徒李建勳且死,戒家人勿封土立碑,聽人耕種其上。及金陵破,王公貴人無不被發,惟建勳冢,莫知其處,此皆能慮遠者也。○《廣記》:封王螭首龜趺,碑高九尺。一品螭首龜趺,碑高八尺五寸。二品麟鳳蓋龜趺,碑高八尺。三品天祿辟邪蓋龜趺,碑高七尺五寸。四品圓首方趺,高七尺。五品高六尺五寸,六品高六尺,七品高五尺五寸。以上幷圓首方趺。○朱子曰:「古人冢廟,有碑。廟中者,以繫牲。冢上四角四箇,以繫索下棺,旣下則埋於四角,所謂豐碑是也。或因而刻字於其上。今會稽大禹廟,有一碑,下廣銳而上小薄。形制不方不圓,尙用以繫牲云。是當時葬禹之物,上有隸字,蓋後人刻之也。」○《丘儀》:豐碑以木爲之,非刻字其上也。秦漢以來,用石爲之,刻字其上,亦謂之碑。晉宋間有神道碑,蓋地理家以東南爲神道,碑立其地,故因以名。墓碣,近世五品以下所用,文與碑同。墓表則有官無官,皆可用,表立墓左,誌銘,埋地中。○南溪曰:「大凡官四品以上,螭首龜趺,而其高九尺,立於墓之東南者,爲神道碑。五品以下,圭首方趺,而其高四尺,立於墓左者,爲墓碣。惟墓表云者,莫知其法。竊嘗推之,墓表與碑碣不同者,以其立於神道及墓左稍遠處者,曰神道碑墓碣,立於墳前近地者,曰墓表。其文體,自柳歐以來,多主議論,頗與碑碣不同。《文章辨體》曰,『墓表則有官無官,皆可,其辭則敍學行德履』,豈緣敍學行德履,而遂成此制歟?』今人必於碑碣之外,更設墳前小石表,又書大字於陽面,刻文其背,與古之制度議論不同。未知昉於何時也。○《明齋喪禮遺書》:墓表最爲切要,而人家多忽之。必於三年內立之,不必有陰記,只刻姓名可矣。碑碣則不必有也。○表石,立於墓前,固是常規,而以地道尙右之義推之,則立於左旁,似是。

墓銘

编辑

〈祭統〉:銘者,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孝子孝孫之心也。論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以祀其先祖者也。疏:酌,斟酌也。祭器,鍾鼎也。若有聲名徧普天下者,則斟酌列書著於君之鍾鼎也。以祀其先祖者,謂預君祫祭也。禮,功臣旣得銘鼎,則得預君祫。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案】此雖非墓銘,而實爲銘之所本。故附於此。○《書儀》:秦漢以來,始命文士,褒贊功德,刻之於石,謂之碑。使其人果大賢也,名聞昭顯,衆所稱誦流傳,終古不可掩蔽,豈待碑誌,始爲人知若其不賢也,雖以巧言麗詞,强加采飾,功侔呂望,德比仲尼,徒取譏笑,其誰肯信?隋文帝子秦王俊薨,府僚請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徒與人作鎭石耳。」此實語也。季札墓前有石,世稱孔子所篆云,『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豈在多言然後,人知其賢也?今但刻姓名於墓前,人自知之耳。○《語類》:陳同父家來求銘。先生是時,例不作此,寫與『有宋龍川先生陳君同甫之墓』十二字。○《禮輯》:孔子過季札墓,大書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朱子葬母於天湖山,墳前小碑題曰『朱母祝夫人墓』,此可爲法。誇功飾美,貽誚後世矣。往往厚賄作者,使之稱揚先世之美,飾貪濁爲潔淸,譽慘刻爲長厚,使人讀之,訕笑羣起。是將以揚祖宗之美,而反彰其惡也。

墳塋石物品式

编辑

《廣記》:墳塋,封王塋地周圍一百步,每面二十五步,墳高二丈,石人四。文二武二。一品塋地九十步,墳高一丈八尺。二品塋地八十步,墳高一丈六尺。幷石人二。文官用文,武官用一文一武。三品塋地七十步,墳高一丈四尺。以上並石虎二,石羊二,石馬二,石望柱二。四品塋地六十步,墳高一丈二尺,石虎一,石馬二,石望柱二。五品塋地五十步,墳高一丈。石羊二,石馬二,石望柱二。六品塋地四十步,墳高八尺。七品塋地三十步,墳高六尺。庶人塋地九步,穿心計一十八步。《丘儀》:貴得同賤,賤雖富,不得同貴。慮遠者,於所當得,縱不得盡去,少加减殺,可也。○《備要》:階砌石,石牀,合葬則具二,或用一。廣狹隨宜,石人二,望柱石二,大小隨宜。

考妣位石物合設或各設

编辑

退溪曰:「雙墓表石牀石,今人率用一件,恐不違禮。」○旅軒曰:「夫婦若雙封一碣,則正面當中題曰,『某國某官某公之墓』,其左旁低其題曰,『某夫人某氏祔』。」○問:「表石左字,俗皆從祔左位地,夫人封號,必書左行,今以文理連看而書之,如何?」明齋曰:「鄙家祖考表石,從寫者之左右而書之,如示矣。退溪先生所論神主旁題之事,分明可據。」○上下墳,同一牀石而合祭之,世多如此。

反哭

编辑

主人以下奉靈車在塗徐行哭

编辑

【本註】其反如疑爲親在彼,哀至則哭○〈旣夕〉記:斂服載之。註:祝斂乘車ㆍ道車ㆍ藁車之服載之,不空之以歸。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亦禮之宜。疏:柩車,旣窆,乃斂皮弁服ㆍ朝服ㆍ簑笠三者之服,載之於柩車,示不空之以歸。卒窆而歸,不驅。註:孝子往如慕,反如疑,爲親之在彼。疏:斂服載之,下棺訖,實土三。孝子從蜃車歸,不驅馳而疾。往如慕者,如嬰兒隨母而啼慕。反如疑者,孝子不見其親,疑精魂在彼不歸。○〈問喪〉:辟踊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註:哀以送之,謂葬時也。迎精而反,謂反哭及日中虞也。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不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註:望望,瞻望之貌。慕者,以其親之在前。疑者,不知神之來否。○〈檀弓〉:孔子在衛,有送葬者。夫子觀之曰,「善哉!爲喪乎足以爲法矣。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孔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

廬墓之非

编辑

胡伯量問:「某旣葬,歸在家間中門外別室,令一二弟宿墳庵,某時一展省,未知可否。」朱子曰:「墳土未乾時,一展省,何害於事?但不須立廬墓之名耳。」○退溪曰:「古人深以反魂爲重且急。葬之日,未及成墳而反虞,所以欲反其平時所居處,所安樂之處,庶幾神魂不至於飄散也。自廬墓俗興,此禮遂廢,仍奉魂帛於空山荒僻,平昔未嘗居處安樂之地,以歷三年而後反之。重體魄而輕神魂,其不知而無稽也甚矣。」○漢唐以下,未有居廬之名,其中或有廬墓者,表旌其閭。由是,廬墓成俗,而反魂之禮遂廢,甚可歎也。但末世,禮法壞亂,反魂于家者,多有不謹之事,反不若廬墓之免於混雜也。然其不謹如此者,名雖廬墓,恐亦不能致謹於廬墓也。○問:「如有無子者,使行者廬墓三年,何如?」曰:「子孫廬墓,猶爲未安,况無子孫,委神主於空山,使奴行祭,甚無謂也。不如反魂而撿奴僕行祭,猶爲少近情也。」○頤庵曰:「朱子居喪廬墓,而朔朢歸拜几筵,蓋朔朢几筵之禮,不可廢也。吾東自圃隱居廬之後,始知慕效,漸久成俗,遂不反主,仍就廬行祭,以終三年,而不知其大失禮經之旨也。」

至家哭

编辑

【本註】望門卽哭。○〈小記〉:遠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後免,反哭。疏:葬在遠處郊野之外,不可無飾。故反哭之時,皆著冠,至郊而後,去冠著免,反哭於廟。○〈雜記〉:非從柩與反哭,無免於堩。疏:道路不可無飾。故孝子非此二條,則不得免於道路也。此謂葬近而反哭者。

祝奉神主入置于靈座

编辑

【本註】執事者先設靈座於故處,祝奉神主入,就位櫝之。並出魂帛箱,置主後。○《問解》:問,「入就位櫝之,則自墓來時不櫝耶?」答,「豈有自墓來不櫝,而就位始櫝之哉?活看可也。」【案】此時,神魂飄散,不知依泊何處。故不櫝而納于靈車。復由柩行之路,至神所依安之寢,然後始櫝之。其義甚微,恐不可活看也。

主人以下哭于廳事

编辑

【本註】主人以下及門哭入,升自西階,哭于廳事,婦人先入哭於堂。○〈旣夕禮〉:乃反哭入,升自西階,東面。衆主人堂下,東面北上。註:西階東面,反諸其所作也。反哭於其祖廟,不於阼階西面。西方,神位。疏:先朝禰,後朝祖。反哭則先於祖,後于禰,遂適殯宮也。西方神位者,〈特牲〉‧〈少牢〉皆布席于奧,殯又在西階,是西方神位,主人非行事,直哭而已。故就神位。○【案】阼階,卽親所行禮之處。西方,卽祖廟神位之所在。反哭之禮,當向親所行禮之處,而不當向祖廟神位之所在。故註謂西方神位,其意謂神位故不向之也,而疏家反以爲神位故就之也,恐失註意。且適殯宮之後,主人位堂下,直東序西面,則疏中滾說殯在西階,又恐未當。婦人入,丈夫踊,升自阼階。註:辟主人也。疏:婦人不升西階者,由主人在西階。故云辟主人。主婦入于室,踊,出卽位,及丈夫拾踊三。註:入于室,反諸其所養。出卽位,堂上西面。疏:主婦等位,皆在阼階上西面。○〈問喪〉:求而無所得之也,入門而不見也,上堂又不見也,入室又不見也,亡矣!喪矣!不可復見已矣。故哭泣辟踊,盡哀而止。註:說反哭之義也。疏:喪亦亡也。重言之者,丁寧之也。若似人之逃,不復來也。故哭泣辟踊,盡哀而止矣。○〈檀弓〉:反哭升堂,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于室,反諸其所養也。疏:葬窆訖,反哭升於廟。所以升堂者,反復於親所行禮之處,謂平生祭祀冠昏在於堂也。主婦反哭,所以入於室,反復於親所饋食供養之處。此皆謂在廟也。○《書儀》:古今堂室異制,又祖載不在廟中。故但反哭於廳事,如柩在廳事之位。○楊氏曰:「古者反哭于廟,《家禮》反哭于廳事,與古異者。後世廟制不立,祠堂狹隘,所謂廳事者,乃祭祀之地,主婦饋食,亦在此堂也。」【案】哭于廳事,以柩車將行,遷于廳事。故其反哭也,神主先入于正寢之靈座,而主人哭于此,然後乃入。此意儘有曲折,而楊氏以正寢廳事,混看爲說,恐失之矣。

遂詣靈座前哭

编辑

【本註】盡哀止。○〈旣夕禮〉:遂適殯宮,皆如啓位拾踊三。疏:如啓位,婦人卽位于堂東面,主人卽位于堂下,直東序西面。○【案】啓殯,疏云『如朝夕位』,則此婦人東面之東,恐西字之誤。

有弔者拜之如初

编辑

【本註】謂賓客之親密者旣歸,待反哭而復弔。○〈旣夕禮〉:賓弔者升自西階曰,「如之何?」主人拜稽顙。註:賓弔者,衆賓之長也。反而亡焉,失之矣,於是爲甚,故弔之。弔者北面,主人拜於位,不北面拜賓,東者以其亦主人位也。疏:弔賓,皆在堂下,今升堂釋辭,故知賓中爲首者。主人拜于位者,仍東面位也。亦主人位者,〈特牲〉ㆍ〈少牢〉,助祭之賓主人,皆拜送于西階東面。故東面不移,亦主人位故也。賓降出,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案】賓弔在反哭于廟之時,適殯宮之先,故曰仍東面位也,以在廟主人西階東面故也。今依《家禮》次第,附于此。○〈檀弓〉:反哭之弔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於是爲甚。○殷旣封而弔,周反哭而弔。孔子曰,「殷已慤,吾從周。」註:封當爲窆,謂下棺也。○陳氏曰:「殷就墓所弔,周俟主人反哭而後弔。孔子謂殷禮太質慤者,蓋親之在土,固爲可哀,不若求親於平生所居之所而不得,其哀爲尤甚也。故弔於墓者,不若弔於家者之情文爲兼盡。故欲從周也。」○問:「反哭有賓客之來見,雖已弔者,主人亦可哭而拜之否?」南溪曰:「反哭之弔,哀之至也,恐當依本文行之。雖出郊,而迎至家行弔,恐得之。」

乃就次

编辑

〈旣夕禮〉:衆主人出門,哭止闔門。主人揖衆主人,乃就次。註:次,倚廬也。疏:主人拜送兄弟衆主人,因在門外。闔門者,鬼神尙幽闇。○〈問喪〉:成壙而歸,不敢入處室,居於倚廬,哀親之在外也。

朞九月之喪者飮酒食肉不與宴樂

编辑

〈喪大記〉:朞之喪,三月旣葬,食肉飮酒,朞終喪,不食肉,不飮酒,父在爲母爲妻。註:九月之喪食飮,猶朞之喪也。食肉飮酒,不與人樂之。

小功以下大功異居者可以歸

编辑

〈旣夕禮〉:兄弟出,主人拜送。註:兄弟,小功以下。異門大功,亦可以歸。疏:此兄弟等,始死之時,皆來臨喪,殯訖,各歸其家。朝夕哭則就殯所,至葬開殯而來喪所,至此反哭,各歸其家,至虞卒哭祭,還來預焉。故〈喪服小記〉云『緦小功虞卒哭則皆免』,是也。異門大功,亦可以歸者,大功以上,有同財之義,爲異門則恩輕,故可歸也。○〈喪大記〉:五月三月之喪,比葬,食肉飮酒,不與人樂之。○婦人九月者,旣葬而歸。註:歸夫家也。疏:本是朞,而降在大功者。

反服其服者不報虞則除服

编辑

〈小記〉:爲兄弟旣除喪已,及其葬也,反服其服,不報音赴。虞則除之。註:小功以下。疏:不依時而虞。○《孔叢子》:子思曰,「朞大功之喪,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旣葬除之。」『卒哭』章『緦親除服』條參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