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101

 卷之一百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一百一
卷之一百〇二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夏。四月。戊寅朔。享太廟。遣輔國公葉伯舒行禮

  • 上於松花江網魚。賜外藩諸王、台吉、並內大臣、侍衛等
  • 奏太皇太后書曰、臣於二十六日、曾將情節詳行陳奏外。烏喇等處地方、於二十六、二十七日、又經大雨、道路甚是泥濘、河渠水漲、渡橋盡行沖決、一二人尚可行走、行營人眾、跋涉殊屬艱難。故臣與諸臣公同商議、少延數日、俟水勢稍掣、即當速回、總不越八十日之限也。為此恭請萬安
  • 奏皇太后書同
  • 己卯。兵部議覆。甯古塔將軍巴海疏言、巡躧采參官兵、請議給賞定例、以示勸懲。應如所請、視緝獲多寡、分別議敘。得旨、盜采人參、官兵蹤跡緝獲者、視所獲多寡議敘、甚為允當。但恐非系采參之人、妄有拘執、奪其資財、俾孑身採捕他物者、無故罹害、亦未可知。嗣後有犯此者、作何處分。爾部再議以聞。尋議、巡蹤章京兵丁、誣拏無辜之人、將章京革職。兵丁、枷號兩個月、鞭一百。若奪取財物者、將章京革職、交與刑部議罪。兵丁、枷號三個月、鞭一百。其打蜂蜜水獺人等、執信票在分內地界行走、如巡蹤章京、兵丁、圖功誣拏、奪取財帛等物者、亦照誣拏無辜之人治罪。或無信票、或有信票而不在分內地界行走、往別地界行走、或於信票內人數之外、多帶偷刨人參等行走者。仍照常緝拏。從之
  • 辛巳。上回鑾。駐蹕烏喇吉林軍屯地方
  • 壬午。調刑部左侍郎杜臻、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多爾濟故。無應襲之人。以其堂弟巴琅、襲職
  • 補行貴州鄉試。以編修沈旭初、為正考官。戶部主事陸鐘呂、為副考官
  • 癸未。賜烏喇將軍、副都統、佐領等宴。並袍服、紀疋、鞍轡等物有差。兵丁均賜銀兩。賚烏喇致仕官員、及中傷殘疾、老病告退、甲士人等
  • 甲申。上駐蹕薩隆畢喇地方
  • 乙酉。上駐蹕伊爾門畢喇地方
  • 丙戌。上駐蹕蘇瓦顏畢喇地方
  • 丁亥。上駐蹕伊巴旦噶山
  • 加欽天監治理曆法通政使南懷仁、工部右侍郎銜。以製造炮位精堅議敘也
  • 升河南河北道趙進羙、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 宴衍聖公孔毓圻等、於禮部
  • 禮部題、雲南土司副將、因殉難贈左都督徐升耀、家口在雲南武定府、靈柩在四川保甯府、應遣官前往保寧致祭。得旨、徐升耀招撫逆賊殉難、深為可憫。著該地方官、將骸骨、馳驛送回原籍。到日、爾部遣官致祭
  • 兵部題、偽將軍王公良、王仲禮、偽巡撫吳讜、偽侍郎劉國祥、偽太僕寺卿蕭應秀、偽員外郎劉之延等、值逆賊吳三桂變亂、即助惡反叛、擾害地方。應行文將軍馬緝、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即行處斬。至原任鎮遠副將、從逆為偽將軍鎮遠伯江義、不思皇上擢用封疆之任、以圖報效、乃背恩反叛、助吳三桂行惡、情罪甚重。及大兵恢復雲南、仍隨逆賊胡國柱逃匿、勢窮始來歸誠。應行文將軍馬緝等、即淩遲處死。並王公良等首級、懸示。伊等十六歲以上子、亦俱在彼處處斬、家產藉沒、其妻並未及年歲之子、查交內務府。其餘微員、該督撫等、分發山東、河南、湖廣、江西省安插。投誠偽總兵以下人等、應歸入凱旋官兵六起內赴京。從之
  • 兵部題、原任經略中軍總兵官吳石珊、系留軍前效力贖罪之人、今雲貴恢復、應令吳石珊同大兵來京、到日再議。得旨、吳石珊、系包衣佐領下舊人、順從王輔臣、深為可惡。著拏送來京
  • 兵部題、逆賊胡國柱、王緒、李匡等、各處抗拒大兵。及恢復雲南、潛身逃竄、屢次招撫、不即投誠。被大兵迅追緝拏、情極始行自縊蹈火而死。情罪重大。伊等子弟、法難寬宥。應行文將軍、總督等、悉行處斬。妻女、家口、財物、藉沒、送交內務府。從之
  • 兵部議覆、廣西巡撫郝浴疏言、安南都統使莫元清、同弟莫敬光、為安南鄭祚攻逼、投奔內地、並無從逆助惡、擾害地方之跡。但先經原任將軍莽依圖疏稱、莫元清棄高平、敗奔富州。又安南國王黎維𥘺疏稱、吳三桂變起、莫元清同惡相濟、為賊辦糧。莫元清蒙皇上鴻恩、封為都統使、駐防高平、不圖報恩、吳三桂反叛、即從賊助惡、理應從重治罪。但已身故、應免議處。革去都統使之職、莫敬光既經帶領家眷、繳印投誠、免其應擬之罪。系外國之人、不便居於內地。應行該督撫、將莫敬光、及伊帶來家眷、一併發回安南。移咨國王、將莫敬光等、毋致殘害、務令安插得所。從之
  • 勇略將軍趙良棟疏言、臣於二月十二日、抵鎮遠府、已出雲貴之境、而大將軍貝子章泰等、尚在雲南、臣應否先至京師、伏候聖諭。得旨、趙良棟、不必候大將軍、著即先來
  • 戊子。上駐蹕阿濟格雅哈畢喇地方
  • 己丑。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噶哈達巴漢地方
  • 庚寅。上駐蹕葉赫和屯西塔克通阿地方
  • 辛卯。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威遠堡
  • 免湖廣沔陽、潛江等三州縣、沔陽、荊州等四衛、康熙二十年分水災額賦十之三
  • 命翰林院檢討汪楫、為正使。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副使。往封琉球國世子尚貞、為琉球國中山王。詔曰、朕恭膺天眷、統御萬邦。聲教誕敷、遐爾率俾。粵在荒服、悉溥仁恩。奕葉承祧、並加寵錫。爾琉球國、地居炎徼、職列藩封。中山王世子尚貞、屢使來朝、貢獻不懈。當閩疆反側、海寇陸梁之際、篤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殫忠誠、深可嘉尚。茲以序當纘服、奏請嗣封。朕惟世繼為國家之常經、爵命乃朝廷之钜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副使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齎詔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僚、以暨士庶、尚其輔乃王、慎修德政、益勵悃忱、翼載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
  • 壬辰。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三塔堡地方
  • 奏太皇太后書曰。臣於十六日、回至盛京矣。自謁陵望祀長白山以來、經過之處、軍民人等、無不歡忻鼓舞、喜見太平。皆仰賴聖祖母鴻庥福庇所致也。專此恭請萬安
  • 奏皇太后書同
  • 癸巳。上駐蹕盛京
  • 甲午。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 先是、福建提督施琅奏、賊䑸久泊澎湖、悉力固守、當此冬春之際、颶風時發、我舟驟難過洋。臣見在練習水師、又遣間諜、通臣舊時部曲、使為內應。請俟明年三四月間進兵、可獲全勝。上允之。至是、施琅又奏、夏至南風盛發、不可進兵、請至十月大舉。上命議政王大臣等集議、僉謂師期不便屢遷、應檄總督姚啟聖、提督施琅、克期於夏至後、進取臺灣。得旨、進剿海寇、關係重大、總督姚啟聖、提督施琅、身在地方、務將海面形勢、賊中情狀、審察確實。如有可破可剿之機、著協謀合慮、酌行剿撫。毋失機會
  • 丙申。上以回鑾、率扈從諸王、貝子、公等、內大臣、侍衛文武三品以上大臣、官員、及外藩王、台吉等詣福陵、昭陵。奠酒舉哀
  • 以阿霸哈納故固山貝子董宜斯噶卜子滾楚克扎卜、襲爵
  • 丁酉。命皇太子、量帶內大臣、侍衛、文武大臣、官員、從句驪河大路還。上率諸王、貝子、公等、及內大臣、侍衛、文武大臣、官員、往遼陽州。諭大學士明珠曰、朕巡行沿邊地方、見設立界限處、墳墓毀損、枯骨暴露者甚多。著盛京將軍安珠護、遍察瘞埋
  • 遣內大臣公坡爾盆、致奠達爾漢巴圖魯親王墓。和碩額駙訥爾杜、致奠卓爾圖貝勒墓
  • 上駐蹕遼陽州城內
  • 戊戌。上駐蹕吉黃屯
  • 兵部題、懷忠將軍海潮龍咨稱、吳逆叛時、偽總兵劉芝林、將伊舉家擒拏、俱行分散、資財抄洗。應行文鎮安將軍馬緝、並雲貴督撫、將所抄海潮龍見貯家財、及家口、查還。其入在來京六起之內者、亦查明發還。從之
  • 己亥。駕過海城縣。遣內大臣公坡爾盆、往平南親王尚可喜墓奠酒。是日、上駐蹕牛莊城內
  • 庚子。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沙嶺城內
  • 辛丑。上駐蹕壯鎮堡地方
  • 禮部題、廣東節婦海陽縣周氏、夫亡毀容守節。烈婦歸善縣胡氏、海陽縣張氏、夫亡自盡。烈女順德縣李氏簡姑、琔姑、玠姑、潔姑、寅姑、璿姑、不受賊汙、連臂投淵。貞女南海縣譚氏、盧氏、三水縣梁氏、未婚守節。應照例給銀建坊旌表。從之
  • 壬寅。上駐蹕大淩河西
  • 癸卯。上駐蹕七里河地方
  • 甲辰。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寧遠州城西南
  • 乙巳。上駐蹕中後所
  • 尚陽堡流犯王廷試子王德麟叩閽、稱伊父以窩逃充發。今年老、懇發回原籍、願以身代。督捕議不准行。上曰、王德麟控稱伊父年已衰老、願以身代罪、情實可憫。且遇朕來此、得以陳情叩閽、此亦伊難得之遇。其父子又俱系讀書人、著一併發回原籍。後不為例
  • 丙午。上駐蹕王保河地方
  • 丁未。上入山海關。駐蹕撫寧縣鹽務裏
  • 奏太皇太后書曰。臣久別庭闈、急欲瞻仰聖顏。四月三十日、進山海關。五月初一日、留皇太子。同大營按程緩行。臣當先詣宮闕、恭請萬安。初四五之間、必可到都。瞻慈雲之日近。奉教誨之有期。謹奏
  • 奏皇太后書同

五月。戊申朔。上駐蹕永平府

  • 以廣西平南縣知縣周岱生、闔門殉難、贈按察使司僉事。予祭葬。蔭一子、入監讀書
  • 予湖廣長沙陣亡拖沙喇哈番齋薩泰、沙禮、各祭葬如例
  • 己酉。上駐蹕豐潤縣
  • 庚戌。上以回鑾、率內大臣侍衛等、詣孝陵。奠酒舉哀。次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奠酒舉哀。是日、駐蹕薊州
  • 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辛亥。上回京。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以江西建昌府知府鄒嶧、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提調學政
  • 壬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諭大學士等曰、流徙甯古塔、烏喇人犯、朕向者未悉其苦。今謁陵至彼、目擊方知。此輩既無屋棲身、又無資力耕種、復重困於差徭。況南人脆弱、來此苦寒之地、風氣凜冽、必至顛踣溝壑。遠離鄉土、音信不通、殊可憫惻。雖若輩罪由自作、然發遼陽諸處安置、亦足以蔽其辜矣。彼地尚有田土可以資生、室廬可以安處。且此等罪人、雖在烏喇等處、亦無用也
  • 廣西巡撫郝浴條奏、撫標官兵、不應裁去。九卿會議、山東、江甯、河南、山西、直隸、兵丁應俱留一千名。其餘各省、俱留一千五百名。得旨、巡撫舊制管兵、至輔政諸臣時、始行停止。朕思裁兵一事、關係最為緊要。必措置得宜、地方始得安寧。每見武弁額兵、有名無實、虗冒錢糧。又徇情將年老有疾者存留、強壯者反行裁去、則老弱徒然充伍、虗糜兵餉、強壯棄置不用、豈能安靜。若將此情弊清除、則兵自俱心服、而地方亦保寧謐矣。可將此本、交議政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
  • 癸丑。升廣西蒼梧道李世昌、為湖廣按察使司按察使
  • 升護軍參領護巴、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 戶部題、請差往湖口收稅官員。得旨、湖口收稅、曾經兩議爭辨。今差滿漢司官各一員、湖口可否收稅、自然明曉。其擇賢能者開列
  • 甲寅。御書清慎勤三大字、頒發直隸各省督撫
  • 乙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兵部題、福陵昭陵兵丁叩閽、懇將伊等頂補撥什庫、驍騎校。得旨、此等守陵兵丁、居住年久、終身並無升轉、殊為可憫。且此若干人、豈無一驍健俊拔之人。或在兩陵、或在京師、有撥什庫驍騎校員缺、應行調用
  • 遣戶部尚書伊桑阿、左副都御史宋文運、戶科給事中王曰溫、監察御史伊喇喀、前往江南、勘閱河工
  • 以原任雲南巡撫朱國治、當逆賊吳三桂反叛之初、抗不從逆、捐軀殉難、贈戶部右侍郎。予祭葬。蔭一子、入監讀書
  • 丙辰。諭刑部、頃以逆寇殲滅、海宇蕩平、朕躬詣盛京、展謁、永陵福陵昭陵、以告成功、因而巡行邊塞、諮詢民間疾苦。東至烏喇地方、見其風氣嚴寒、由內地發遣安插人犯、水土不習、難以資生。念此輩雖幹憲典、但既經免死、原欲令其生全。若仍投畀窮荒、終歸踣斃、殊非法外寬宥之初念。朕心深為不忍。以後免死減等人犯、俱著發往尚陽堡安插。其應發尚陽堡人犯、改發遼陽安插。至於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仍發烏喇地方、令其當差、不必與新披甲之人為奴。以昭朕軫恤民隱、哀矜保全之意。爾部即遵諭行
  • 議政王大臣等議覆、廣西巡撫郝浴所題標兵、准留一半。得旨、這所裁兵丁、著該管大小各官、實心料理、務將老弱者裁汰、強壯者補伍、於二年之內裁完。勿得因循積弊、濫留私人、隱冒充數、令強壯兵丁、不得食糧、以致失所。若經發覺、必從重治罪。通行曉諭兵丁、咸令知悉
  • 鴻臚寺卿陳壽奏、臣兄原任陝西提督陳福、殞命行營、妻子淪陷川中、蒙恩授世襲三等精奇尼哈番之職、暫令臣子陳世怡承襲。今四川恢復、臣兄陳福之子陳世琳等、已經尋獲。應將前職、仍還陳世琳襲替。允之
  • 丁巳。諭戶部、兵部、工部、從前盛京看守陵寢、及山海關等處城守章京員缺、俱令其子弟頂補。後停止此例、悉由京師補授。頃朕以昭告成功、展謁永陵福陵昭陵。因周視所曆地方、見道里遼遠、往返艱難、若章京員缺、盡從京師補授、則家口遷移、重為貧窶者之累。且將前任章京房屋田地、掣給新補之員、以致前官孤霜無倚、不能回京。如欲即留彼地、則田廬既空、資生何策、困苦日甚、深用憫然。嗣後盛京看守陵寢、及山海關等處城守章京員缺、不必自京補授。著于伊等子弟內、令該將軍選擇賢能者、具題此見頂補、以免往返遷移之苦。倘伊等子弟無人堪用、別有補授發往之員、可另撥田房給與。其前任章京田房、仍行留給、不必掣出、令其孤孀得所
  • 升翰林院掌院學士庫勒納、為刑部右侍郎
  • 予故原任福建閩安總兵官韓尚亮、祭葬如人例
  • 山東提督。調補四川提何傅疏言、東省為九省通衢、臣思兵以餉為命、各兵一聞奉裁、號呼失所。臣愚以為、或將通省營兵合算清汰、務足二千五百餘名、以抵所裁提標兵數。或遇老弱逃故、止許開除、候開除至應裁二千五百餘數之後、再准募補。既有節省之實、又無裁兵之名、而地方獲安靜之福。下部議行
  • 遣內閣學士阿蘭泰、冊封朝鮮國王李焞繼室閔氏為妃
  • 戊午。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遣刑部右侍郎庫勒納、侍衛常保、㩦茶酒、往奠故刑部右侍郎葉方藹。賜白金二百兩
  • 升左副都御史宋文運、為刑部左侍郎
  • 調陝西漢中總兵官周球、為直隸真定總兵官
  • 予廣東虎門寨陣亡千總王起龍、把總岑嗣恪、黃德貴等恤銀。各蔭一子、以衛千總用
  • 議政王大臣等議、逆賊彭時亨、譚天秘、先於四川地方反叛、助惡騷擾。投誠之後復叛、抗拒大兵、情急歸降、罪惡重大。應交刑部即淩遲正法梟示。從之
  • 鄂爾多斯多羅郡王索諾慕故。遣官致祭
  • 己未。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杜立德、以病乞回籍調理。得旨、卿輔弼重臣、端醇恪慎。簡任機務、效力有年、勤勞素著、倚任方殷。覽奏年邁患病、情詞懇切。准解任調理。乘驛回籍。著差官護送、以示眷懷
  • 免河南靈寶縣包荒地、康熙十七八九年分應徵銀兩
  • 庚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遣官祭關聖帝君
  • 癸亥。夏至。祭地于方澤。上親詣行禮
  • 甲子。命工部尚書薩穆哈、同順天府府尹熊一瀟、察看石景山至蘆溝橋堤岸。確估修治
  • 乙丑。候補布政使崔維雅、奏呈所輯河防芻議、兩河治略二書。上曰、治河之道、順水性以治之、易於成功。古之治黃河者、惟在去其害而止。今則不特去其害、並欲資其力以挽運漕糧、較古更難。崔維雅所奏、著差往勘閱河工大臣、將伊帶往、會同總河靳輔、確議具奏。書併發
  • 丙寅。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甯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瓦禮祜等、朕幸吉林地方訪詢民隱。見兵丁役重差繁勞苦至極。此等情由、回鑾之日、將軍以下至於兵丁教諭大意、已有特旨。朕自至京師、復為思繹、不將各種無益差徭、顯與革除、兵丁人等、終無裨補。且不得沾實惠矣。一、鷹鸇窩雛、於三月尋覓、四月內捕取、最妨農事、兼屬無益。況所得鷹鸇、不諳呼飼、難至京師、徒勞人力。應行停止。一、自八月放鷹、原欲令之熟習、以便齎送。數年以來、並無名鷹、貢至京師、在烏喇地方兵丁、於冬寒之時、尋覓山雞、人馬勞頓。應行停止。一、圍獵以講武事、必不可廢、亦不可無時。冬月行大圍、臘底行年圍、春夏、則看馬之肥瘠、酌量行圍。令貧人採取禽獸皮肉、須預先傳明日期、以便遵行。所獲禽獸、均行分給。圍獵不整肅者、照例懲治。不可時加責罰、苛求瑣屑。遇有猛獸、須小心防禦、以人為重、勿致誤有所傷。一、打鱏鰉等魚、既有專管西特庫等。烏喇兵丁、應停差役。其搬移新滿洲、採取造房並船隻桅木等項、及偵探巡羅等差、俱系軍務、乃駐防官兵專責、不可寬假。應照常行。此外偶爾差遣大臣、侍衛、督看採取東珠、砍伐木植、尋覓鷹鸇、不涉每歲定例所行之事。似無過勞。此後將軍以下、撥什庫以上、應念兵丁遠居邊境、無市貿易、身冒嚴寒、往采山木、妻子汲水操作、備極艱辛、時加憐憫。吉林烏喇、田地米糧、甚為緊要。農事有誤、關係非細。宜勸勉之、使勤耕種。朕軫念滿洲人民生理、欲遣人專往、以驛遞疲弊、故因筆帖式來奏、特諭
  • 調潮州水師總兵官劉顯芳、為廣東左翼總兵官
  • 雲南提督桑格、以衰病乞休。慰留之
  • 兵部題、查看陝西應留應裁兵丁、開列差往大臣。得旨、著折爾肯去。但折爾肯議行。間情罪、多姑息輕縱。軍法從來尚嚴、故簡親王到日、朕將失機上三旗包衣佐領下、護軍校以上官員、盡行拘禁。前螺子山之戰、賊沖王中營、失去蜈蚣旗。折爾肯等、將王府。長史、護衛、及包衣佐領等官、並不奏請拏問。此非顯然徇情乎。所議簡親王疏、著交議政王、將朕旨盡行傳諭、令其再議具奏
  • 福建將軍馬九玉、疏請罷職。得旨、馬九玉于耿精忠叛時、曾哭勸再三。及歸正後、又甚效力。非他人可比。著以原官解任來京
  • 丁卯。升詹事府詹事牛鈕、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
  • 宗人府題、奉國將軍哈爾薩、告稱曾襲父謙郡王瓦克達爵、封鎮國公、於康熙八年、因夤緣鼇拜、革去公爵、食奉國將軍俸、撤去兩佐領。但念父爵、系軍功所得。不准承襲、實屬冤抑。應將哈爾薩、仍襲鎮國公。其兩佐領、亦仍給還。從之
  • 戊辰。戶科給事中孫蕙、條陳臺灣進兵宜緩。上諭大學士等曰、朕昨覽此本、意以其言為當。今據報總督姚啟聖、提督施琅、於五月初四日、已帥師進取臺灣。大兵啟行之後、金門廈門、及陸路諸隘口、所關甚要。速移文福建將軍、巡撫、陸路提督、總兵官等、務期有裨地方、協志和衷、嚴加防禦、以固守要隘
  • 以原任兵部尚書王熙、為保和殿大學士
  • 上召伊桑阿等至御座前。諭曰、黃河潰決、關係運道民生、深切朕懷。曆觀史書所載、及從前條議章奏、治河不在空言、而在實行。慎未可輕言河工之易也。若以為易、恐難刻期成功、即收實效。若以為難、由楊家莊至清口、一百二十餘里、系漕艘往來必由之要路、修築堤堰豈容稍忽。爾等前去、務與靳輔公同商酌、加意看驗。勿各執己見。凡有會議事宜、必逐一陳奏
  • 喀爾喀額爾克戴青台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命陝西巡撫鄂愷、將楊起隆案內所獲逃犯王建中、解送來京、嚴審楊起隆情由
  • 庚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差勘河工戶部尚書伊桑阿等曰、淮安等處河道、頻年沖潰、靳輔作何修築、工程堅否、特遣爾等往勘。若到彼處各宜秉公持正、悉心詳畫、庶稱任使。如有通同徇私或行欺罔者、必加重處。又顧侍郎宋文運曰、伊桑阿前曾閱過河道一次。今爾系初往、如有確見、務必堅持詳議。毋以伊桑阿為尚書、已為侍郎、阿意順從。治河最為難事、崔維雅所奏款項、爾等帶往、會同靳輔、詳加確議。務期堅久、以濟河工。除河患、勿視為尋常、玩忽貽誤也上御乾清宮。講官牛紐等、進講暌卦彖象畢。上曰、講義雲、一國非之而不顧、天下非之而不顧、此必認得道理真、乃為無弊。否則反為乖戾矣。牛紐等奏曰、誠如聖諭
  • 升順天府府尹熊一瀟、為刑部右侍郎
  •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李光地、以送母回籍、乞假。允之
  • 辛未。副都御史馬世濟條陳、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屬下為外官者、咸宜罷黜回京。上諭大學士等曰、前大兵進剿時、有本身陷在賊中、其子弟仕宦各省、亦有備辦草料、轉輸糧餉者。今事平輒行追論、奪其官爵撤回、殊覺煩擾。況漢官如曹申吉、羅森等、亦有子弟親戚。若皆不許仕宦、應鄉會試、可乎。照此旨傳諭。將原本給還
  • 壬申。升貴州按察使李輝祖、為湖廣布政使司布政使
  • 廣西巡撫郝浴疏言、粵西武生、僅得百名。請暫停武闈鄉試。從之
  • 兵部議覆、浙江總督李之芳疏言、仙霞重地、岐路叢雜、實屬浙閩咽喉。應將楓嶺營、循照舊制、仍聽兩省分轄、兩省支餉、改為浙閩楓嶺營。庶汛守各有責成。應如所請。從之
  • 甲戌。升河南南汝總兵官周邦寧、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 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傅臘塔、充日講起居注官
  • 吏部題、編修杜訥、呈請復勵姓。允之
  • 三法司議、偽大學士方廣琛之弟方廣揚、反叛情實。應行立斬。從之
  • 乙亥。安塘筆帖式報稱、大兵進取臺灣、以風大不得前。總督姚啟聖、尚駐銅山。提督施琅、移泊雲霄。聞海賊劉國軒等、扼守澎湖諸隘、瞷我兵前進、即抄襲其後。於是議政王大臣等會議、請檄總督姚啟聖、提督施琅、若目前風大、未便進剿、即統官兵回汛、整飭舟師、相機再舉。從之
  • 丙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大學士等曰、朕觀部院衙門大小官員、俱分班啟奏。甚或一部分作數班。朕與爾等、皆每日曉起。部院官員、分數班啟奏、殊非上下一體、勵精圖治之意。嗣後滿漢大小官員、除有事故外。凡遇啟奏事宜、俱著一同啟奏。都察院衙門、及科道官員、無逐日啟奏本章、著每日黎明、齊集午門。如滿漢部院官員、有怠惰規避者、即行察參。又大小各衙門滿漢官員、雖該衙門無啟奏事宜、亦著每日同啟奏官員、黎明齊集午門、俟啟奏事畢同散。有怠惰規避、不于黎明齊集者、亦著都察院及科道官員、察出參奏
  • 升內閣侍讀學士圖納、為詹事府詹事
 卷之一百 ↑返回頂部 卷之一百〇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