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32

 卷之二百三十一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二
卷之二百三十三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丙子朔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戊寅。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己卯夏至祭。地于方澤。遣領侍衛內大臣尚之隆、行禮。
  • 辛巳諭大學士等朕南巡閱河、見洪澤湖風浪危險、堤岸陡立。商民船隻觸石損壞、傷人甚多。朕心時切軫念。因特令河臣、沿湖堤創設救生木樁。自設樁以來、數年內、並未損船。傷人于商民大有裨益。此樁應時加增修、愈多愈善嗣後著江甯蘇州、杭州三處織造每嵗於節省銀內各捐五百兩解送總河衙門。以備救生樁之用該省逐嵗增修存案不必奏銷如不實行修理、于別項支用者、從重治罪。
  • 壬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以兵部右侍郎恩丕充經筵講官
  • 甲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調工部尚書王鴻緒、為戶部尚書。
  • 以內閣學士舒圖為甘肅巡撫。
  • 以內務府郎中尚之傑、署內務府總管。
  • 予故漢軍都統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李正宗、福建汀州總兵官張應金、各祭葬如例。
  • 乙酉。上奉皇太后自暢春園回宮。
  • 升左都御史富甯安為禮部尚書仍兼管倉場事。
  • 以青海故多羅貝勒盆蘇克子博碩克圖戴青阿拉布坦鄂木布襲爵。
  • 丙戌。上巡幸塞外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多羅直郡王允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禵、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皇十七子允禮、皇十八子允祄、隨駕。是日啟行、駐蹕順義縣南石槽。
  • 丁亥。上駐蹕密雲縣。
  • 古北口提督馬進良等來朝。
  • 戊子。遣官祭關聖帝君。
  • 上駐蹕遙亭。
  • 己丑。上出古北口駐蹕兩間房。
  • 辛卯授和碩顯密親王丹臻庶出子成仁、和碩簡修親王雅布庶出子李生額俱為三等奉國將軍固山貝子福存庶出子德全奉國將軍勒塞禮子赫勒布、俱為奉恩將軍鎮國公普貴子名保、為三等鎮國將軍
  • 升吏部左侍郎穆和倫、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內閣侍讀學士金寶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壬辰。上駐蹕鞍子嶺。
  • 癸巳。上駐蹕花峪溝。
  • 乙未。以通政使司右通政劉謙為四川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王鳳孫、為副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年羹堯、為廣東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劉曰烓、為副考官。禮科給事中郝林為西鄉試正考官吏部主事潘錦為副考官。河南道御史戴夢麟為福建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蔣書升為副考官。
  • 命增雲南鄉試中式舉人額數五名。
  • 戊戌調戶部左侍郎穆丹為吏部左侍郎。
  • 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羅察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升前鋒參領達爾褚、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 予故河南河北總兵官閻定國、原任四川建昌總兵官杜明義各祭葬如例。
  • 旌表廣東烈婦何廣珍妻蒙氐、拒奸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 己亥。上駐蹕喀喇和屯。
  • 庚子諭九卿詹事科道昨侍郎穆丹等審訊盜案內有賊犯王昭駿受偽兵備道銜擬淩遲處死其嫡伯叔兄弟照例坐罪朕念太倉王氏大小官員甚眾今因一人不肖照例坐罪朕心殊覺不忍爾等會擬但坐王昭駿本身妻子其嫡伯叔兄弟俱著寬免
  • 喀喇沁和碩端靜公主來請安。
  • 壬寅厄魯特輔國公丹濟拉等來朝。
  • 甲辰科爾沁和碩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喀喇沁鎮國公善巴喇錫等來朝。
  • 調禮部右侍郎赫壽、為戶部左侍郎
  • 內閣學士音達禮、以病乞休。允之。
  • 予故漢軍都統李林隆、祭葬如例。
  • 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故賜馬四匹銀二千兩發引時遣皇三子允祉、皇五子允祺往送。

六月丙午朔科爾沁多羅郡王代布來朝。

  • 丁未上駐蹕熱河行宮。
  • 庚戌。土默特因山貝子頒弟等來朝。
  • 辛亥予故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福善內大臣明珠各祭葬如例。
  • 癸丑升內閣侍讀學士馬禮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乙卯科爾沁台吉吳勒木濟等來朝。
  • 丙辰升內閣侍讀學士達壽、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兵部議覆、太原總兵官馬見伯疏言、火器鳥槍、久奉明禁。近來商民尚有私用私造者。請敕該地方官、將民間見存鳥槍限期繳官入庫、永行禁止。如有必用鳥槍之處先令呈明地方官止許長一尺五寸刊刻地方姓名。違者照律治罪至硝磺乃火器中所用請嚴禁私賣以杜奸宄均應如所請從之。
  • 丁巳九卿議覆、侍郎穆丹等所審浙江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二十九人俱擬淩遲處死朱㞷等三十三人俱擬立斬僧洞然擬斬監候巡撫王然不豫行嚴察盜賊又不能盡行拏獲應降一級調用提督王世臣以千總婁汝初被賊殺害捏報墜崖身死應革職又江南賊犯錢保等五十人俱擬淩遲處死張世侯等四十二人、俱擬立斬上諭大學士等曰、擬正法之人太多但將首惡正法其連坐人犯等從寬改為流徙至朱三父子不可宥朱兆琦系旗下人乃附從朱三亦不可宥俱著再議具奏王然降一級從寬留任王世臣人材壯健從寬免革職降。五級留任其捕賊受傷官兵俱照例議敘。
  • 戊午巴林和碩榮憲公主科爾沁和碩端敏公主來請安。
  • 庚申。乙太僕寺卿李先復為浙江鄉試。正考官山東道御史李紹周為副考官翰林院編修吳廷楨為江西鄉試正考官戶部員外郎王澄慧為副考官廣東道御史王企埥為湖廣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張如緒為副考官。
  • 辛酉柰曼多羅達爾漢郡王垂忠等、來朝。
  • 乙丑。九卿遵㫖再議、侍郎穆丹等、所審浙江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議其立斬朱㞷等三十三人內董克昌等二十六人改發甯古塔。僧洞然、仍監候秋後處決江南賊犯錢保等五十人仍照前議其立斬張世侯等四十二人內張世侯徐四仍即處斬王齊七等四十人改發甯古塔得㫖匪類稱朱三者甚多著將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王朱在朱坤伊孫朱鈺寶等帶至京城問明正法泊江賊犯案內董春園張念一張念二等七人俱著即淩遲處死朱兆琦依擬立斬董彩奇等二十一人擬淩遲者俱著改為立斬僧洞然依擬應斬監候秋後處決餘俱從寬免死並伊等妻子發往甯古塔江南賊犯案內錢保王柏陸升王斌俱著即淩遲處死張世侯徐四依擬立斬施先等四十七人擬淩遲處死者俱著改為立斬餘俱從寬免死並伊等妻子發往甯古塔
  • 又諭穆丹所遣奏事郎中樂拜等曰江浙兩省正法賊犯著侍郎穆丹會同督撫監視處決聞朱三同眾犯謀欲放火希圖越獄內中朱飛虎隨即出首按察使武國楹往查見虛套鐵索鎖內無簧因將鎖灌鉛朱飛虎如在擬斬之例停刑請㫖爾等往傳諭穆丹所擬正法罪犯內有另當取供羈候者即留下監候至應誅之人雖奉朕㫖從寬如有情罪不可宥者即行正法奏聞。
  •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多勒濟子沖林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李正宗子李淑德各襲職。
  • 戶部議覆江蘇巡撫于准疏言、江寧等府屬入夏久雨米價騰貴。請將前截留分貯各州縣米石盡行平糶發賣至本地戶口繁庶產米不敷所食全賴外省額客米接濟今湖廣江西等省俱嚴禁販米出境以致米商裹足米價愈增並請特敕各督撫開禁聽商販賣庶江南米價可平均應如所請得㫖、速依議行
  • 丁卯清文鑒告成。上親制序文曰朕惟自古聖人易結繩以書契用使天下之義理悉歸文字天下之文字。悉歸六書六書備而義理無不畢具苟不為講習修明則形聲點畫之制雖存其義幾息矣我太祖高皇帝創業垂訓至仁合於天地肇造清書大文炳如日月太宗文皇帝上聖之資開天之運繼志紹聞丕宣文治世祖章皇帝神靈首出智勇天授秉英斷之資持以恭儉擴寬仁之量濟以憂勤朕以涼德膺祖宗之鴻圖即位多年未嘗晷刻不以法祖為念兢兢自守宵旰靡遑萬幾之暇惟以讀書窮理盡吾之志凡五經四書已經繙譯之外如綱目講義等有關於治道者靡不譯盡近老成耆舊漸就凋謝因而微文奧㫖久而弗彰承訛襲舛習而不察字句偶有失落語音或有不正國書所關甚钜、政事文章皆由此出。非詳加厘定何所折衷。非編輯成書何以取法爰詔儒臣分類排纂。日以繕槁進呈朕親禦丹黃逐一審訂解詁之疑似者必晰同異於毫芒引據之闕遺者必援經史以互證或博咨於故老或參考於舊編大而天文地理小而名物象數十二字母五聲切音具載集中名曰清文鑒用探音聲之本原究字畫之詳盡為部三十有六為類二百八十為書二十一卷清文得此而無餘蘊凡以明祖德之源流敬本之深意也易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朕仰承列祖創造之弘謨。深惟國家同文之盛典。嵗月數周。匯成全帙。誦是編者尚其體朕曆載之勤劬因音聲以求字畫。因字畫以求文章。繼自今詔令之出納章奏之敷陳以及達於遐陬勒諸琬琰者大經大法咸有據依一話一言式循典則庶幾國書永貽於千百禩而與日星河漢長垂天壤也夫
  • 庚午以左春坊左庶子顧悅履為陝西鄉試正考官吏部員外郎段曦為副考官吏科給事中屠沂為江南鄉試正考官。翰林院檢討王景曾為副考官。
  • 科爾沁台吉畢裏克圖來朝。
  • 癸酉。喀喇沁多羅額駙門都來朝。

秋。七月乙亥朔。享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尚之隆行禮。

  • 丁丑。諭刑部凡減等流徙者俱系死罪豁免之人理當在流所安靜守分若仍不改過逃回作惡情罪殊為可惡嗣後流所逃回不犯罪者仍照原定例完結外逃回後又復犯罪不論罪之輕重並將舊案查出立時正法庶匪類知所警戒著為令。
  • 鄂爾多斯台吉喇錫塞楞來朝。
  • 庚辰工。部議覆江南江西總督邵穆布疏言臣等遵㫖親勘各屬水道如蘇州府太倉州常熟縣為通江入海要道應建閘啟閉以資蓄洩灌溉田疇其劉河等舊閘亦各損壞理應修葺常州府武進縣鎮江府丹陽丹徒兩縣共計舊閘六座年久坍圯均當修葺至蘇松常鎮四府屬各支河小港關係水利處率皆淤淺宜逐一疏浚共計修建閘座並挑浚河工需銀一十七萬八千九百餘兩應如所題從之。
  • 理藩院題鄂爾多斯郡王松阿喇布前請於察罕拖灰地方暫行遊牧奉㫖差穆和倫前往會同巡撫提督查勘今穆和倫回奏臣等會查察罕拖灰系黃河以西內地寧夏居民藉以樵采今松阿喇布既經奏請應令暫行遊牧設理事官二員不時稽察庶樵采居民與遊牧蒙古不致互相生事應如所題從之。
  • 癸未御製親征平定朔漠方略離其文曰朕祗承天眷懋紹祖宗丕基。為億兆生民主。薄海內外、皆吾赤子雖越在邊徼荒服之地、倘有一隅之弗寧、一夫之弗獲不忍恝然視也。西北塞外喀爾喀七旗與厄魯特四部落並號雄藩同奉職貢非一日矣不意有厄魯特噶爾丹者賦性兇殘、中懷狡詐戕賊其兄弟兼併四部蠶食鄰封其勢日張其志益侈朕初聞厄魯特與喀爾喀交惡隨遣親近大臣頒賞賚以和解之迨其後興兵構怨。又命大臣曉譬利害諭令息爭乃噶爾丹抗㫖狂逞致喀爾喀為所潰敗叩關乞援朕收撫之置諸邊內資給餼牽、始皆得所而噶爾丹猶修郤如故所在侵陵忽闌。入我烏闌布通之地。朕授鉞親王大臣問罪聲討大師克捷未即殄除。時賊倉皇宵遁、深懼我軍之窮追。投牒指誓因而釋之。假使噶爾丹能自此悔禍改圖、則雖至今存可也。夫何轉瞬渝盟、包藏不軌窺伺我斥堠搖惑我外藩潛奪我納木扎爾陀音肆虐不止朕深念此寇斷宜速滅於是整飭士馬備峙糧糗決策親征而賊之縱跡飄忽無常又慮其兵至遠揚兵退復入乃授密畫於科爾沁王沙津令其遣使誘賊約至近地旋調發盛京諸路軍禦東路分遣一軍截西路朕躬統六師從中路入比行近賊巢噶爾丹不敢抗我顏行聞風奔竄朕遂親率前鋒軍並日追擊賊窮蹙已極盡棄其子女輜重而遁。會與我西路師遇、大敗其軍。噶爾丹僅以數人跳身走。嗣是朕再駕而至鄂爾多斯。三駕而至狼居胥山麓。宣威布惠兼用互施招徠其黨羽遏絕其歸路其寨桑等接踵向附其子復為我擒賊自料勢不能逭遂爾仰藥授首所親信丹濟喇等亦相繼乞降二十餘年狡悍陸梁之勁寇曾不二載悉皆草薙禽獮而大業克就矣夫烈焰弗戢必將燎原積寇一日不除則疆圉一日不靖方親征之初舉也在廷諸臣多持異議狃于目前之計者謂凶鋒挫衄無足深憂憚於征繕之煩者、謂大漠遊魂難以就縛、不知除惡。務盡制勝在謀曆觀漢唐宋之己事往往罷敝中國之力而不能成廓清邊塞之功良由經理失宜而殲鋤之不早也朕既遠鑒前轍復追維烏闌布通之失。故不避寒暑艱辛親蒞窮邊三勤薄伐惟是逆形巳著然後徂征怙惡不悛然後摉討身先士卒則櫛風沐雨而人皆忘勞指畫軍儲則轉餉饋師而人爭用命茂草茁於荒磧流泉溢于沙陀萬里經行安如枕席非邀神祐曷繇臻此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朕仰憑天道俯愜人情以萬不得已而用兵之意乘刻不容緩而滅寇之機立拯邊境之毒痡永厎中原于清晏昭告郊廟適契成謀使非慮出萬全可輕言師旅哉。茲前後用兵本末、具載卷中覽是編者尚能喻朕心焉。
  • 甲申。孝懿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乙酉厄魯特輔國公茅海來朝。
  • 丙戌。九卿遵㫖議覆大理寺卿塔進泰疏言湖北現用私錢價值甚賤奸徒射利潛於襄陽漢口收買私錢運載糧艘至京城各處販賣以致流布四方。請嚴行禁止並收買銷毀嗣後事發地方文武官員知情立斬家產人口入官不知情革職司道以上降二級調用其私鑄及工匠私販人等分別首從斬絞如糧艘鹽船私裝販賣運弁船戶等照私鑄為首人例治罪至湖北制錢甚少、使用不足請將戶部所鑄重一錢四分之制錢每年發四萬緡、給各府州縣分賣所賣銀兩即作兵餉給撥三年後停止其武昌所鑄一錢重制錢限五年銷毀應如所請從之。
  • 丁亥喀爾喀多羅郡王多爾濟喇布坦來朝。
  • 己丑中元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刑科給事中王懿、疏參提督九門步軍統領托合齊、欺罔不法貪惡殃民等款。得㫖著托合齊明白回奏。
  • 工部議覆福建浙江總督梁鼐等疏言臣等遵㫖親勘杭嘉湖、三府水道惟湖州府逼近太湖有七十二港漊為入湖要道應建閘六十四座、以為蓄洩之計其舊有閘座止須修理至嘉興府去太湖稍遠大流即是運河支流環繞通連無可建閘。惟水道淤淺處急宜疏浚杭州府去太湖益遠雖通錢塘江潮地高不能引水深入亦無庸建閘所有西湖通水諸處各有舊閘以灌溉民田並為鄰邑借潤亦宜修葺其三府支河港蕩內、有淤淺者責令有司勸諭民間及時開浚不煩支帑至三府內應建閘座與應疏通處共需銀四萬一千八百餘兩。俱應如所題得㫖去□山戊不

□杭州等處地方被災民生疲敝今動支公帑建閘其支河港蕩內淤淺處若勸民自行開浚地方官員或藉此私派害民亦未可定亦著給發正項錢糧開浚。

  • 予故原任蒙古副都統莫禮祭葬如例。
  • 壬辰上行圍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多羅直郡王允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皇五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皇十七子允禮、皇十八子允祄、隨駕。是日啟行駐蹕喀喇和屯。
  • 甲午以大理寺少卿王度昭為河南鄉試正考官。翰林院編修餘正健、為副考官。內閣學士徐元正、為山東鄉試正考官。刑部主事高玢、為副考官。兵部右侍郎鹿祐、為山西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鄒球、為副考官。
  • 乙未。上駐蹕喇門噶山。
  • 以翰林院編修趙申秀充日講起居注官。
  • 丁酉。上駐蹕博洛和屯。
  • 戊戌。九卿等議覆侍郎穆丹所審續獲布散偽劄賊犯一念和尚等三人俱應即淩遲處死其容留一念和尚不行舉首陳賡元等五人俱應僉妻充發甯古塔從之。
  • 刑部等衙門會議學士二鬲審理紅苗一案內殺傷得勝營兵丁苗人廖老宰等俱應立斬梟示餘俱枷責至於擅自遣兵前往苗寨革職守備王應瑞等俱應充發從之。
  • 庚子。上駐蹕張三營。
  • 辛丑。巴林多羅郡王額駙吳爾袞來朝。
  • 暹羅國王森列拍照廣拍馬呼陸坤司由提耶菩埃遣陪臣坤備叭喇插新厲呼喇插禿等奉表進貢宴賚如例。
  • 戶科給事中高遐昌疏言提督九門步軍統領托合齊欺罔不法已經科臣王懿糾參臣又何敢置喙但舊例有宜復者三一巡捕三營請仍歸兵部管轄一民間詞訟請仍歸地方官審理一五城街道請仍歸工部司官管理得㫖從前巡捕三營屬督捕管轄時營官侵蝕兵糧雖兵數具存而京城大臣官員家丁皆充兵冒餉全無實濟積弊沿流極其懈弛以致漢官所居地方、盜賊疊告。外城官民不能聊生。因而漢官具疏陳奏朕下九卿等會議、歸併前任步軍統領等令其清厘營伍選擇營弁盡力摉稽嚴緝攘劫然後盜賊漸減官獲安此眾所共知著有明效者也並百至托合齊任內方令統轄托合齊一人之用舍有何關係但其人一經參劾則該部自據定例具議絕不在於扶同附和相繼續參此風亦斷不可長且巡捕三營官員或于各省營弁或於旗下武職皆經朕親選壯健人才補用若果有一二驕悍不法之人言官即當指名題參乃將百餘員之營弁三千餘名之兵丁一概溷指以為驕悍不法可乎著仍指名具奏況武職兵丁兵部皆可稽察步軍統領巡捕三營、亦隸於兵部誠欲建言則將兵部題參未為不可高遐昌乃謂巡捕三營應歸併兵部所言大謬又街道事務司坊等官管理時畏懼顯要職官朘削裏巷小民止知勒索鋪戶銀錢而街道事務毫不置念因敝壞已極故亦歸併步軍統領管理今既商民受街道之累即著高遐昌兼管一年務令商民不致苦累街道大加肅清若果能綽然辦理誠為能言即能行之人矣下所司知之。
  • 贈故廣東提督黃登太子少保予祭葬如例。
  • 壬寅上駐蹕喀布齊祿昂阿地方。
  • 癸卯。上駐蹕西爾哈達巴漢地方。

八月。甲辰朔。日食。

  • 乙巳。上駐蹕玻璃昂阿地方。
  • 戶部議覆、江西巡撫郎廷極疏言、本省康熙四十六年起運漕米奉㫖截留三十萬石于江南平糶令康熙四十七年秋收購買楚米附搭運通但糧艘負載過重涉險堪虞請分作三年附運抵通應如所請從之。
  • 丙午科爾沁和碩純禧公主來請安。
  • 阿霸哈納多羅貝勒簿昭來朝。
  • 丁未遣大學士陳廷敬祭。先師孔子。上駐蹕噶拜和洛。
  •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都統崇古禮行禮。上駐蹕孟奎和洛。
  • 己酉。上駐蹕孟奎和洛色欽地方。
  • 以翰林院編修吳廷楨充日講起居注官。
  • 以翰林院檢討潘宗洛為順天鄉試正考官江南道御史李永紹為副考官。
  • 旌表山東烈婦張顯存妻張氏拒奸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 庚戌。上駐蹕烏闌哈爾哈昂阿地方。
  • 辛亥蘇尼特多羅貝勒西禮來朝。
  • 壬子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上駐蹕土城地方。
  • 以故雲南隴川宣撫使多治國子多世臣、襲職。
  • 癸丑。秋分夕。月於西郊遣禮部尚書富甯安行禮。
  • 甲寅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 喀爾喀扎薩克多羅郡王納木扎爾等來朝。
  • 丙辰上駐蹕永安拜昂阿地方。
  • 喀爾喀和碩恪靖公主來請安。
  • 丁巳蒿齊忒多羅額爾德尼郡王達爾瑪姬裏迪來朝。
  • 以湖廣故五峰安撫使田燿子田鳴南故石樑安撫使田焜子田輔南各襲職。
  • 厄魯特扎薩克輔國公丹濟拉故遣官致祭。
  • 戊午阿霸垓多羅卓禮克圖郡王畢穎等來朝。
  • 己未喀爾喀車臣汗吳默赫扎薩克輔國公根敦等來朝。
  • 庚申。上駐蹕森濟圖哈達地方。
  • 奉差祭告南嶽內閣學士宋大業疏參偏沅巡撫趙申喬輕褻。御書及遏糶苛徵等款得㫖著趙申喬明白回奏。
  • 壬戌先是皇十八子允祄抱病留住永安拜昂阿地方調理至是病篤上回鑾臨視駐蹕永安拜昂阿地方。
  • 諭戶部據寧夏民黃品奇等叩閽言都司何卜昌在任時開浚唐漢兩渠連年大獲自伊罷任後兩渠淤塞每遇旱嵗米谷歉收從前何卜昌如何疏通河渠有益於民今應如何措置俾得永遠裨益地方。著行該督撫詳察議奏。
  • 癸亥。免浙江仁和、武康二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丁卯。上駐蹕森濟圖哈達昂阿地方。
  • 己巳上駐蹕森濟圖哈達之南。
  • 喀爾喀多羅郡王盆楚克來朝。
  • 庚午上駐蹕森濟圖哈達之北。
  • 喀爾喀扎薩克鎮國公顏朱卜多爾濟來朝。
  • 辛未上命侍衛吳什暢壽治儀正存柱傳諭隨從諸大臣曰近日聞諸阿哥常撻辱諸大臣侍衛又每尋釁端加苦毒于諸王貝勒等諸阿哥現今俱未受封爵即受封後除伊屬下人外凡有罪過亦當奏聞候朕處分伊等何得恣意妄行捶撻乎朕為天下元後凡事但遵大義而行無罪之人未嘗枉法處治。國家惟有一主朕日禱祝於天亦欲眾皆無事以享太平耳八議內三品以上官員雖犯死罪不遽擬斬擬絞而必奏聞者所以敦國體非為臣下也諸阿哥擅辱大小官員傷國家大體此風斷不可長伊等不遵國憲橫作威勢致令臣僕無以自存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豈知大權所在何得分毫假人即如裕親王恭親王皆朕親兄弟也于朕之大臣侍衛中曾敢笞責何人耶縱臣僕有獲罪者朕亦斷不輕宥然從未有輕聽人言橫加僇。辱之事且。太祖。太宗曾降訓㫖戒勿濫行捶楚荼毒無辜煌煌。實錄紀載甚明。不意今日竟流而漸下不法多端也。去年朕幸洮爾河時喀喇沁之護衛茅欣管理圍場因科爾沁之人行列不整意欲撻之朕尚遣人往諭茅欣雲爾乃喀喇沁人而責科爾沁之人恐科爾沁人眾寒心喀喇沁之人尚不可責科爾沁之人諸阿哥何得妄將大臣侍衛尋釁捶撻加以苦毒嗣後諸阿哥如仍不改前轍許被撻之人面詰其見撻之故稍有冤抑等情即赴朕前叩告朕且欣然聽理斷不罪其人也至於爾等有所聞見亦應據實上陳若一切隱諱後來漸至殺人亦將隱而不奏乎爾等隱而不奏即爾等之罪矣。若吳什暢壽存柱三人將朕斯㫖或隱一言不宣諭明白使眾咸知即將伊等正法。
  • 壬申。湖廣巡撫劉殿衡丁父憂令回旗守制。
  • 予故護軍統領桑阿禮祭葬如例。
  • 癸酉。上駐蹕克勒木台昂阿地方。
  • 科爾沁多羅貝勒阿必達來朝。
  • 調浙江溫州總兵官崔相國為臺灣總兵官。
 卷之二百三十一 ↑返回頂部 卷之二百三十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