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三
卷之四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順治十八年。辛丑。閏七月。戊寅朔

  • 己卯。吏部議覆、工科給事中胡悉寧疏言、大選急選之日、令吏科河南道、各滿漢官一員、赴部驗明缺簽、公同封固。臣部堂官掣名簽。科道官掣缺簽。從之
  • 雲南貴州總督趙廷臣疏言馬乃土司、應改設流官。俟三年後、風俗漸移。人心漸正。立之學宮、以廣文教。從之
  • 庚辰。轉戶部尚書車克、為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阿思哈、為戶部尚書
  • 以原任副都統福喀、為世祖陵總管
  • 工科給事中王曰高、疏請、舉行經筵大典、以光聖德。以端化源。下部知之
  • 壬午。戶科給事中彭之鳳疏言、徵糧名目繁多。請將各州縣、額徵起解存留銀兩各款、匯算總數、均派每畝該徵若干、某部某寺額解若干。各州縣總徵分解。各部寺按額查收。其繁雜款項名目、盡行除去。既便稽查。亦免影射。下部議
  • 癸未。工科給事中胡悉寧疏言、紳衿抗糧、已定新例。無不凜遵。其大小衙門吏役、倚勢規避、甚於紳衿。請令有司、直申督撫、解京治罪。得旨、這所奏衙役抗糧情弊。宜立畫一之法。該部速議具奏
  • 安南將軍內大臣達素疏報、據海澄公黃梧、招撫鄭芝龍屬下偽都督萬儀、萬祿等。擒偽中匡伯張進、偽總兵朱受、拆毀所據銅山城垣房屋、率偽官一百八員、兵四千四百名、兵民家口萬餘、渡海來歸。得旨、萬儀、萬祿等、識時向化。傾心投誠。殊可嘉尚。著從優議敘。海澄公黃梧、實心效績。招徠有方。著並議敘
  • 予陣亡拜他喇布勒哈番西爾泰、祭葬如例
  • 甲申。月祭世祖章皇帝
  • 升廣東嶺西道金鋐、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 乙酉。諭吏部、戶部尚書王弘祚、因其前奏、請詞懇切。特准暫歸。今思部務殷繁。王弘祚素稱敏練。急需綜理。著於康熙二年春、即到京供職
  • 己丑。偏沅巡撫袁廓宇、以病乞休。命加兵部右侍郎、致仕
  • 予故致仕工部侍郎段國璋、祭葬如例
  • 刑部等衙門覆奏、鑲黃旗溫插佐領下、巴徒等二十五人、告家主鄂齊爾九款。內六款皆虛。應照奴僕告主、輕罪是虛、重罪是實、原告斷出例。將巴徒等二十五人、斷出鄂齊爾之家。得旨、奴僕告主、所告事情俱實、始應斷出本主。今巴徒等、告鄂齊爾事款、虛多實少。原被告俱各有罪。巴徒等、著各鞭一百。不准斷出
  • 庚寅。兵部議覆、京口鎮海將軍劉之源、請補漢軍缺甲一疏。得旨、劉之源等帶去閑甲、著仍充入綠旗兵數。其漢軍向系五丁披甲一副。今著四丁披甲一副
  • 辛卯。諭吏部、兵部、海寇入犯江南時、提督梁化鳳、奮勇效力、同滿兵擊敗賊眾。及賊奔竄、往犯崇明。梁化鳳星往應援。保全孤城。功亦不小。敘功時、授世職阿達哈哈番、止足償其江寧捷功。應再敘崇明捷功、加授世職、以示鼓勵。至於崇明守城文武各官、堅心竭力、拒賊全城。深為可嘉。亦應各加世職、以示鼓勵。俱著察明從優議敘。彼時江南地方數百里內、從賊者多。惟安慶固守城池、不肯從逆。亦屬可嘉。守城各官、亦著察敘具奏
  • 癸巳。升禮部右侍郎寗古禮、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 甲午。升工部左侍郎傅維麟、為工部尚書。以原任吏部左侍郎郝惟訥、為戶部左侍郎
  • 丙申。以原任兵部侍郎額黑裏、為光祿寺卿
  • 吏部題、奉旨行查事件。各省督撫、因無限期、任意遲延。今量其遠近、酌定限期。自文到日為始。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限四個月。江南、浙江、湖廣、江西、限五個月。福建、廣東、廣西、限六個月。雲南、貴州、四川、限七個月。有繁大事件、許令題明寬限。違限者、按年月處分。各部院題覆違限、亦照此處分。從之
  • 丁酉。以原任延綏巡撫周召南、為偏沅巡撫
  • 予故鳳陽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趙福星、祭葬如例
  • 己亥。諭戶部、漢人節婦、曾經賑給米糧。滿洲、漢軍、節婦、應否給與。爾部議定畫一具奏。尋議、滿州、漢軍、節婦、已經給銀建坊。其動常平倉米賑給之處、應停止。得旨、滿漢節婦、俱准一體給米
  • 敘剿獲土酋龍吉兆功。加雲南貴州總督趙廷臣、兵部尚書。貴州巡撫卞三元、兵部右侍郎
  • 庚子。升直隸石匣副將柳同春、為江南狼山總兵官
  • 先是、安南黎維祺、于順治十七年七月、奉表歸順。部臣以其但稱表貢、未請繳換敕印。行令廣西督撫檄查。至是、黎維祺回稱、前代舊制、原不繳換敕印。惟待奉准貢例。依限上進。巡撫于時躍具題。並請另頒敕印。永為藩臣世守。下部議行
  • 辛丑。轉吏部右侍郎宜理布、為左侍郎。以內國史院學士折庫納、為吏部右侍郎。內弘文院學士布顏、為禮部右侍郎
  • 禮部題、金黃帶、紅帶、所以分別宗室、覺羅。親王以下、宗室以上、系金黃帶。覺羅、系紅帶。其異姓王、內外額駙、及各官、俱不許系。若欽賜者許系。壞破後、亦不許自行換系。固山貝子、戴三眼孔雀翎。鎮國公、輔國公、戴二眼孔雀翎。內大臣、一等二等三等侍衛、入內大臣額駙、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前鋒參領、護軍參領、諸王府長史、一等護衛、戴一眼孔雀翎。俱根綴藍翎。貝勒府司儀長、王府貝勒府二等三等護衛、貝子、公府護衛、及護軍校、俱戴染藍翎。內外額駙、俱不許戴。諸王府散騎郎、有阿達哈哈番以上世職者、許戴一眼孔雀翎。根綴藍翎。其餘雖加級、不准載。得旨、凡系世祖章皇帝所賜者、俱著仍舊。餘如議
  • 壬寅。敘崇明守城功。授提督梁化鳳、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襲替八次。文武官弁、各依功次、授世職
  • 丙午。升參領傅格、為甯古塔左翼副都統
  • 宗人府府丞王天眷、以親老乞終養。允之
  • 喀爾喀土謝圖汗、遣使進貢。賞賚如例
  • 以翁牛特故多羅杜楞郡王博托和子畢禮袞達賴、襲爵

八月。丁未朔。秋分。夕月於西郊。遣都統特晉行禮

  • 遣大學士覺羅伊圖、祭先師孔子
  •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都統宗室羅托行禮
  • 諭吏部、理藩院職司外藩王貝勒公主等事務、及禮儀刑名各項。責任重大。非明朝可比。凡官制體統、應與六部相同。理藩院尚書、照六部尚書、入議政之列。該衙門向無郎中。今著照六部設郎中官。爾部議奏。尋議覆、理藩院見設錄勳、賓客、柔遠、理刑、四司。今應增設各司郎中共十一員、員外郎共二十一員。得旨、依議。理藩院尚書銜名、著列於工部之後
  • 諭工部、河間、冀州、趙北口等處堤岸、從前修築未堅、處處皆圯、致水氾濫。爾部速議具奏。其堤工、遣都統副都統等官監修
  • 己酉。諭吏部、禮部、兵部、國家用人、文武並重。職任雖異、效績維均。明朝陋習、偏重文臣、以致武臣灰心、不思報效。國祚傾覆、實由於此。今應將文武職掌、分別更定。向來滿官考滿、賜羊酒緞疋。漢官考滿、賜羊酒、蔭子入監。滿漢之例互異。滿官已故、恤典止給紙張羊酒、祭一次。漢官已故、恤典祭至九壇、造葬。此外又有加祭。及父母妻室、亦有祭葬。滿漢參差、殊非一代典制。宜酌議畫一。以垂永久。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速議妥確具奏
  • 庚戌。予故義王孫徵淇、祭葬以年幼、不賜諡立碑
  • 增設貴州湄潭鎮。以投誠右都督王友進、為湄潭鎮總兵官
  • 辛亥。以吏部左侍郎伯宜理布、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壬子。吏部遵旨議覆、尹大器舉首鄭芝龍、在獄私與逆子鄭成功、往來通信、密行事款。鞫勘俱實。應授拖沙喇哈番。得旨、尹大器、著授拜他喇布勒哈番
  • 癸丑。月祭世祖章皇帝
  • 甲寅。升護軍參領希佛、為鑲白旗滿洲副都統
  • 戶部遵旨議覆、查明季加增練餉。並無舊案。止有遺單一紙。每畝派徵一分。直隸、山東、河南、江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福建、陝西、廣西、四川、十三省、共計五百七十七萬一千餘頃。每畝一分派徵、計銀五百餘萬兩。請敕該撫於十八年為始。限三月徵完解部。至雲、貴、系新辟地方、無舊案可查。敕該撫於見徵田地內、照數徵派。匯冊報部。得旨、如議速行
  • 達賴喇嘛、及幹都台吉、請於北勝州互市以、馬易茶。允之
  • 乙卯。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 平西王吳三桂疏言、遵旨鑄行滿漢字制錢。其雲南厘字錢、應請停鑄。下部知之
  • 平西王吳三桂又疏言、元江克平。其土民糧差、仍照舊例。至酋長私莊、應徵錢糧、請編入元江府賦役全書。下部知之
  • 丁巳。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 戊午。敘安慶守城功。給推官黃熙纘、守備張琦、三等阿達哈哈番。准襲四次。其餘官弁、各授世職
  • 己未。遣官祭歷代帝王
  • 遣官祭城隍之神
  • 諭戶部、前因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瀕海地方、逼近賊巢。海逆不時侵犯、以致生民不獲寧宇。故盡令遷移內地。實為保全民生。今若不速給田地居屋、小民何以資生。著該督撫詳察酌給。務須親身料理、安插得所。使小民盡沾實惠。不得但委屬員、草率了事。爾部即遵諭速行
  • 命直隸各省、各設總督一員。駐劄省城
  • 丁卯。兵部議覆、雲南巡撫袁懋功疏言、衛所屯田、與府州縣同城者、宜歸併有司官催徵。其不同城、如楊林所等處、山阻路遙、難以兼攝。應照舊設衛所官管理。又雲南省全系山路、轉輸必須夫役。差務繁多、軍餉孔急。每堡請加夫一百名。均應如所請。從之
  • 戊辰。浙江總督趙國祚、以病乞休。慰留之
  • 戶部題請改鑄康熙字錢。輕重如舊制。從之
  • 庚午。授四川投誠偽廣平伯陳建、右都督職銜。偽總兵傅汝友等、各授職銜有差
  • 蘇松提督梁化鳳、以病乞休。慰留之
  • 壬申。轉吏部右侍郎折庫納、為左侍郎。升通政使吳達禮、為吏部右侍郎。光祿寺卿額黑裏、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甲戌。諭吏部、父母之喪、天下通義。治喪守制、人子至情。滿洲原有守制之禮。後因文武各官、內外職任不同、姑定限月治喪之禮。今思在內各官、尚得躬親治喪。在外各官不得回家、躬盡送終之禮。揆諸人子之情、殊為未慊。爾部詳察太祖太宗時舊例、參酌時宜、另行確議定例具奏。務于職任無妨、子情克展、以稱朕孝治天下之意
  • 吏部等衙門、遵旨甄別各官。請照例處分。得旨、甄別各官俱如議。內陰應節、于順治十七年甄別時、世祖章皇帝念其曾發江南科場奸弊、留用。今仍著留任
  • 以喀爾喀故卓禮克圖郡王古木布子達爾紮吳喇忒鎮國公白爾圖勒弟白爾圖、各襲爵

九月。丁丑朔。吏部遵旨議覆、湖廣、福建、廣東、三省左布政使員缺、應轉右布政使內、雖無俸滿之人、與其將按察使、及支三品俸加一級郎中優升。不如將右布政使不拘俸滿無事故者、轉補。廣東、陝西、二省右布政使員缺。將應升按察使內不拘俸滿無事故者升補。至山東、兩淮、福建、河東、運使員缺。與其將支四品俸郎中升轉。不如將應升知府、運同、不拘俸滿無事故者、升補。從之

  • 工部議覆、工科給事中王曰高、條奏蘆政利弊四款。一、嚴催徵以懲積欠。一、清踏勘以核實數。一、按地形以清課額。一、酌久任以專責成。俱應如所請。得旨、江南、江西、湖廣、每省差滿漢司官各一員、筆帖式一員、嚴行清查
  • 以鄂爾多斯故固山貝子額林臣子達爾紮、襲爵
  • 己卯。升太僕寺卿祁通格、為內國史院學士、工部郎中羅敏、為內弘文院學士
  • 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苗澄、為左副都御史。兵部督捕理事官阿世熙、為光祿寺卿
  • 辛巳。命阿達哈哈番覺羅絣愛、守福陵
  • 諭兵部、向來提督總兵官缺出。應升各官、俱系九卿會推。今思武官戰守功績、案卷俱在爾部。九卿未必悉知、嗣後專著爾部詳查開列。不必會同九卿
  • 壬午。兵部議覆、吏科給事中何澄條奏、武闈考試之法較射之時、如馬步嫺熟、箭數合式者、選取。其馬步生疎、式樣不如法者、雖幸合箭數、不准選取。仍照舊例、詳注卷面、以便閱卷分別名次。不得專憑策論、定為高下。得旨、武闈著先試策論。後試馬步箭
  • 癸未。月祭世祖章皇帝
  • 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蘇納海為內國史院大學士
  • 甲申。予故總兵官連得成、祭葬如例
  • 乙酉。乙太常寺卿董篤行、為宗人府府丞
  • 丙戌。設兵一千名守護世祖章皇帝陵
  • 諭刑部、近覽爾部章奏。徐勝等、被擄下海。旋經投歸。仍按律擬罪。但念此輩、先雖從賊、乃能不忘故土、乘間來歸。著免罪。以後凡有此等投誠者、俱著免罪
  • 轉工部右侍郎李呈祥、為左侍郎。升通政使冀如錫、為工部右侍郎。兵部督捕理事官杭愛、為太僕寺卿
  • 兵部題、銅山偽都督郭義、蔡祿、羅璫等、率眾投誠。應請議敘。得旨、郭義、蔡祿、俱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仍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襲八次。羅璫、授右都督。仍給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襲四次
  • 丁亥。調雲南貴州總督趙廷臣、為浙江總督。浙江總督趙國祚、為山東總督。改四川陝西總督李國英、為四川總督。江南江西總督郎廷佐、為江南總督。廣東廣西總督李棲鳳、為廣東總督。升江西巡撫張朝璘、為江西總督。山西巡撫白如梅、為陝西總督。貴州巡撫卞三元、為雲南總督
  • 升內秘書院學士劉清泰、為河南總督。廣西巡撫于時躍、為廣西總督
  • 庚寅。吏部遵旨、詳查太祖太宗滿洲守制舊例。吏、禮、二部、並無舊冊可考。惟順治十年三月、禮部覆原任廣東道御史陳啟泰、請行通制一疏、奉有三年喪禮、著照會典定例遵行、有難拘常制者、請旨定奪之旨。又順治十年六月、臣部題滿洲、蒙古、漢軍、各官、不便離任丁憂、奉有依議之旨。遵行已久。今議得在京部院、滿洲、蒙古、漢軍大小文官、仍應照定例、守制一月。服滿、即出理事。私居持服、盡三年喪禮外。其奉差出兵文官、以回京聞喪之日為始。亦照定例遵行。至各省駐防、及在外出仕漢軍文官、伊父母在任病故者仍應照例遵行。父母在京病故者准其解任回京。以到日為始。守制半年。仍私居持服、盡三年喪禮所遺員缺、相應另補從之
  • 辛卯。轉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王孫蔚為左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藍潤、為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河南右布政使祁彥、為廣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廣西右布政使顏敏為陝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升陝西按察使甯之鳳、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河南按察使範廷元、為廣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 吏科給事中雷一龍疏言、三年大計、國典攸關。民生所系。勿得遺大吏而摘微員。懲去位而寬見任。請敕部院定議、閱冊之日、令該藩臬兩司、赴部面同指實、按冊詳察。如大計之後、或有敗類、貽害地方者、即治兩司以徇庇之罪。再藩臬入覲、例有條奏。本省應行應革事宜、據實敷陳。不許浮泛塞責。庶不負表率有司之責。下部議
  • 免山東金鄉、定陶、二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壬辰。裁江安提督、廬鳳提督二缺。改蘇松提督梁化鳳、為江南通省提督
  • 添設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雲南、五省提督。調江安提督劉良佐、為直隸提督。廬鳳提督楊捷、為山東提督。湖廣提督柯永盛、為山西提督。升隨征福建中路總兵官許天寵、為河南提督。雲南臨元廣西總兵官張勇、為雲南提督
  • 癸巳。以侍講學士楊永甯、為武會試正考官。侍讀熊伯龍、為副考官
  • 以禮部郎中孔印樾、為河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兵部郎中王成功、為陝西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刑部郎中李可喬、為湖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侯良翰、為廣東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孫允驥、為湖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吏部開列本部司官、內升外轉職名具奏。得旨、吏部司官、與各部例應一體。此內升外轉不必行。以後著與各部司官、一體升轉
  • 戶部題、民間地土房屋、禁止旗人置買。已于順治七年三月內、定例遵行。後順治十三年、奉有順治七年未禁以前、所買地土房屋入官、戶部給發原價、其錢糧行文地方官除免之旨。應將未禁以前、所買地土房屋、發覺者、請不給原價、免其入官。禁止以後、所買地土房屋、仍照定議盡行入官。買者、賣者、一併治罪。從之
  • 甲午。轉理藩院尚書明安達禮、為兵部尚書
  • 以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國柄、補原官
  • 以內國史院學士董衛國、為江西巡撫
  • 升隨征浙江總兵官董學禮、為湖廣提督
  • 乙未。以原任侍讀學士楊熙、為山西巡撫。順天府府尹羅繪錦、為貴州巡撫
  • 喀爾喀車臣濟農、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戊戌。刑部遵旨議覆、各省審結叛案內、流徙入官家產人口、應令各省督撫、以文到為始、定限一月起解。仍將起解日期報部。違者、督撫以下各官、從重議處。其臣部移咨應解者、立限兩月起解。途間定限起發。違者聽本部題參。從之
  • 己亥。吏部左侍郎石申、以病乞假。令解任調理
  • 庚子。諭吏部、兵部、向來文武各官、捐助銀米。各部議定有紀錄、加級、授官之例。今思捐助急公、雖應激勸、但大小臣工、各有職業。必實著勞績、方可加級授官。若止以捐助銀米、遽行加級授官。非慎重名器之意。嗣後凡捐助銀米者、俱不必加級授官。仍與紀錄。除有事故准其抵銷外。若後有應加恤賚者、作何定議。爾等酌議具奏
  • 以內大臣博羅色冷、為理藩院尚書
  • 辛丑。升通政使司左通政劉鴻儒、為太常寺卿
  • 癸卯。孝慈武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 戶部議覆、江南總督郎廷佐疏報、江南旱災。應委官履畝踏勘、分別分數。得旨、時已入冬。苗禾俱無。爾部猶雲履畝踏勘。殊屬無益。著該撫詳加分晰、取具官民甘結、明白造冊報部
  • 兵部題、推升總兵官、銜缺相當、俸滿合例之人甚少。得旨、以後總兵官員缺、著並將副都統推舉
  • 乙巳。吏部題、查順治十六年、奉上諭、人才經歷外任、然後諳練事情、克稱任使。科道官、俱照舊例、按年內升外轉。今後翰林官、除照常升轉外。亦與科道一體按年外轉。臣部議、每年外轉二次。講讀以參政道用。修撰以副使道用。編檢以參議道用。今翰林已歸併內三院。本年秋季、例應外轉。將侍讀以下等官、開列職名引見。得旨、翰林院官、見在無多。且皆經酌量選用。以後不必外轉
  • 禮部題、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正室、及女、封誥、冊文內、請用滿、漢、蒙古、文字樣。從之
  • 予故甯古塔副都統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鐘繼達、祭葬如例
 卷之二 ↑返回頂部 卷之四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