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42

 卷之四十一 康熙朝實錄
卷之四十二
卷之四十三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十二年。癸丑。八月。戊戌朔。祭大社太稷、上親詣行禮

  • 己亥。調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哈克山、為滿洲副都統
  • 庚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諭都察院左都御史多諾等曰、爾衙門職系言官、凡事宜各抒己見、豈可以公同具奏、充數已乎。爾衙門所奏之事、雖皆曾經列名。但副都御史岳諾惠等、畏懦瞻顧、竟無建白。嗣後應公奏者公奏。若事應獨奏、其各出已見以聞
  • 辛丑。升護軍參領擴爾坤、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 壬寅。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 蘇尼特多羅杜楞郡王公額故。遣官致祭
  • 癸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予故副都統王國雄、祭葬如例
  • 裁宗人府覺羅啟心郎一員漢軍啟心郎二員
  • 議政王大臣等會議、平西王吳三桂具題請撤安插。應將王本身、並所屬官兵家口、均行遷移、在山海關外、酌量安插。雲南地方、有土司苗蠻雜處、不得稍疏防禦。今既將王遷移、應暫遣滿洲官兵戍守。俟戍守官兵到日、該藩起程。滿洲官兵、如何派撥。及四營綠旗官兵、作何歸併。該藩沿途須用錢糧人夫等項、俱聽該部詳議。又一議、吳三桂鎮守雲南以來、地方平定、總無亂萌。今若將王遷移、不得不遣兵鎮守。兵丁往返、與王之遷移、沿途地方民驛苦累。且戍守之兵、系暫居住、騷擾地方、亦未可定。應仍令吳三桂鎮守雲南。得㫖、吳三桂請撤安插、所奏情詞懇切。著王率領所屬官兵家口、俱行搬移前來。其滿洲官兵、不必遣發。如有用滿兵之處、該藩于起行時、另行奏請、然後遣發。俟官兵到後、王來亦不至遲誤。餘依議
  • 甲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乙巳。升宗人府府丞嚴沆、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丙午。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 諭兵部、茲因地方底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具疏請撤安插。已允所請、令其搬移前來。地方應行事務、及兵馬機宜、必籌畫周詳、乃為善後之策。應各遣大臣一員、前往會同該藩、及總督、巡撫、提督、商確。作何佈置官兵、防守地方、並照管該藩等起行。應差官員職名、開列具奏
  • 丁未。遣大學士杜立德、祭先師孔子
  • 試漢軍漢人科道官於保和殿
  • 升左通政趙祥星為大理寺卿
  • 戊申。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 己酉。諭吏部、國家設立言官、專司耳目。凡政治得失、民生利弊、必須詳切條陳、直言無隱、斯為稱職。若但敷衍虛文、浮冗剿襲。或以不急之務、草率塞責。非朕廣開言路之意。今將科道官、親加考試。其留用各員、著益加勉勵、殫心盡職、以副委任。內石文郁范時起、何名揚、才庸無文、不稱言職。著革職。爾部即遵諭行
  • 庚戌。秋分。夕月於西郊。上親詣行禮
  • 山西巡撫達爾布、以病求罷。慰留之
  • 旌表浙江節婦、仁和縣吳氏、嘉興縣鐘氏、嘉善縣蔡氏、石門縣楊氏、陸氏、歸安縣王氏、德清縣陳氏、趙氏、慈溪縣劉氏、孫氏、山陰縣商氏、蕭山縣蔡氏、義烏縣倪氏、駱氏、永康縣朱氏、浦江縣陳氏、常山縣魯氏、各給銀建坊如例
  • 辛亥。予故副都統安泰、祭葬如例
  • 壬子。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 差禮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折爾肯、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傅達禮、往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往廣東。吏部右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
  • 癸丑。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升太僕寺卿於可托、為宗人府府丞
  • 乙卯。命侍衛傳諭福建總督范承謨曰、爾向有賢聲、與他人不同。且福建邊疆重地、海氛未靖。爾其益加勉勵。副朕委任。於常例賞賜外。加賜衣、帽、及內廄鞍馬一匹
  • 諭吏部、兵部、雲南地屬遠疆。今該藩官兵既撤、控制需人。應專設雲南總督一員。添設提督一員。責成專管料理。爾部速議具奏
  • 諭戶部、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請撤安插。已允搬移。該藩及各官兵家口、安插地方、所需房屋田地等項、應豫為料理。務令到日、即有甯居、以副朕體恤遷移至意
  • 升護軍參領吳丹、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 丙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觀德殿。選擇八旗善射者。閱射畢、命記名蒙古都統覺羅朱滿、內大臣舅舅佟國維等、一百八人
  • 丁巳。諭禮部、壇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齋戒處所。稽諸往代、各有定制。爾部詳察典例、酌議妥確以聞
  • 升護軍參領龔圖、為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 河南道御史黃敬璣疏言、旗下僕婢自盡者甚多。請敕官民、量加體恤。或設法勸戒。部議、久奉上諭、應再行申飭。上曰、人命關係重大。旗下奴僕、若撫恤得所、豈肯輕生自盡。嗣後令各加意愛養、勿得逼責致死。爾部通行嚴飭
  • 戊午。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齊爾格申孫石清、襲職
  • 己未。上御經筵。講畢。賜大學士、九卿、詹事、及講官等宴
  • 遣官祭歷代帝王
  • 遣官祭城隍之神
  • 庚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宗人府等衙門、遵㫖議覆、旗下服制。凡王以下、至奉恩將軍。及滿洲、蒙古、漢軍、文官以上。遇有父母喪事。不計閏、准守制二十七月。又承重孫、為祖父母、亦守制二十七月。若長房無子、次房之長子、亦應承重守制二十七月。俱准其百日剃頭。照舊進署辦事。仍在家居喪二十七月、滿日除服。未除服之前、凡穿朝服等處、停其朝會。凡有喜慶事處、不許行走。不許作樂。違者照定律議處。得㫖、著會同兵部、將旗下武官持服之處、一併再議具奏。尋兵部議、旗下在京武官、亦照文官例守制。從之
  • 免直隸青縣鹽山、慶雲三縣、本年分旱災任縣、隆平二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辛酉。上御弘德殿。講官進講畢。諭講官等曰、文章以發揮義理、關係世道為貴。騷人詞客。不過技藝之末。非朕之所貴也
  • 上手詔諭平西王吳三桂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賴師武臣力。及海宇寧謐、必振旅班師、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優遊頤養。賞延奕世、寵固河山。甚盛典也。王夙篤忠貞、克攄猷略。宣勞戮力、鎮守岩疆。釋朕南顧之憂。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齒已高。師徒暴露。久駐遐荒。眷懷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請、搬移安插。茲特遣禮部侍郎折爾肯、翰林院學士傳達禮、前往宣諭朕意。王其率所屬官兵。趣裝北來、慰朕眷注。庶幾旦夕覯止。君臣偕樂。永保無疆之休。至一應安插事宜、已敕所司飭庇周詳。王到日、即有寧宇。無以為念
  • 遣侍衛傳諭折爾肯、傳達禮曰、因爾等遠往雲南、料理遷移事務。特賜朕所佩刀各一口、良馬各二匹
  • 命戶部侍郎達都、前往會同盛京戶部侍郎、奉天府府尹、將安插三藩地方察看。諭曰、爾等前往查看。凡貧民勞苦開荒田地、及其房屋、俱不必看。除駐守官兵分內房屋田地外。有開墾田地、皇莊、馬廠、及王與大臣侍衛等莊田房屋、並空閒之地、務盡行查看。此內如有不足、爾等就近酌量查看。至山海關九門邊牆外、亦不必看。此外若復不足、爾等應于他處邊牆外、酌量查看來奏
  • 壬戌。諭刑部侍郎鄂爾多等曰、嗣後會議朝審、緩決、可矜、可疑諸案、仍如常啟奏外。情實重犯、別用黃冊、匯列罪狀、及司名並犯人旗分、佐領、年貌、姓名、開載於前。其情罪、仍如常分晰、開載於後
  • 議政王大臣等會議、投誠官兵、慕化來歸。若移駐別省、則離故鄉親戚、未免苦累。以後將投誠官兵、停其移駐。從之
  • 喀爾喀厄爾德尼伊爾登臺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癸亥。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弘德殿。講官進講畢。諭講官等曰、致治之道、不宜太驟。只合日積月累、久之自有成效。朕平日讀書窮理總是要講求治道、見諸實行、不徒空談耳
  • 升歸化城參領根都思赫、為副都統
  • 甲子。上幸郊外觀獲
  • 河道總督王光裕、丁父憂。命在任守制
  • 丙寅。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升大理寺少卿袁懋德、為太僕寺卿

九月。丁卯朔。調陝西提督桑峨、為雲南提督

  • 戊辰。禮部尚書龔鼎孳、以病乞休。允之
  • 庚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辛未。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 諭吏部、向來定例、外官告病、不准起用原以防其規避。但其中才品優長、政績素著者、迫于一時至情、引例告歸。終身棄置、深為可惜。宜令地方督撫、確行咨訪。果有才品堪用者、據實保奏、以憑擢用
  • 調陝西總督鄂善、為雲南總督
  • 甲戌。諭差往貴州、料理搬移吳三桂夫船芻糗事務、戶部郎中席蘭泰、兵部郎中黨務禮、戶部員外郎薩穆哈、兵部主事辛珠曰、向來驛地困苦。今則困苦更甚矣。爾等慎勿騷擾。若該藩搬移、已至水次、爾等即宜應付船隻、不可遲誤
  • 乙亥。京師地震
  • 諭起居注官胡密色曰、朕適詣太皇太后宮問安。太皇太后問朕曰、頃者地動、爾知之否。朕奏曰、此乃天心垂異、以示警也。太皇太后諭曰、人君遇有災異、固當益加修省。然亦在平時用人行政、敬承天意耳。朕仰繹慈訓、誠為克謹天戒之要也。爾其書諸冊
  • 調工部尚書吳正治、為禮部尚書
  • 己卯。山西道御史馬大士疏言、今者地震京城、天心示警。請敕下大小臣工、洗心滌慮、恪供職業。至於邊疆重地、有當思患豫防者、尤宜綢繆未雨、以為久安長治之謀。庶人事盡於下、天心格於上矣。得㫖、是、變不虛生、地動示警皆由政治未協、朕躬深為怵惕。力圖修省、務期允當。大小臣工、亦著洗心滌慮、省改前愆、恪共職業、共回天變
  • 庚辰。以大學士馮溥、為武會試正考官。侍講學士陳廷敬、為副考官
  • 辛巳。以左都御史冀如錫、為工部尚書
  • 壬午。予故禮部尚書恩額得、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宋希文、各祭葬如例
  • 甲申。諭吏部等衙門、國家致治、首在崇尚寬大、愛惜人才。俾事例簡明、易於遵守。處分允當、不致煩苛。乃符明作惇大之治。向來各部衙門、俱定有處分條例、已經頒行。但其中款項太多、過於繁密。以致奉行者、或以膠執為守法、或以苛索為詳明。或例所未載、援引比附、輕重失宜。徒據成規、罔原情理。大小各官、稍有過誤、動觸文網。雖具才能、弗獲展布。深為可惜。著部院各衙門、將見行處分條例、重加訂正。斟酌情法、刪繁從簡、應去應留、逐一分別詳議、具奏
  • 升江南按察使陳秉直、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李士禎、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山西冀甯道魏執中、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 乙酉。以工部左侍郎哈占、為陝西總督
  • 升參領張思恭、為京口副都統
  • 予故護軍統領參特黑、太子少保貴州安籠總兵官向化侯譚詣、各祭葬如例
  • 丙戌。諭戶部、據山東撫臣奏、寧海州荒蕪地二千七百餘頃、逃亡戶三千餘丁。累年逋賦、小民力難賠補。自康熙九年以後錢糧、如數悉為豁免。仍敕該撫、設法招徠勸墾
  • 丁亥。戶部題、八旗水淹地畝、請每晌給糧二斛。得㫖、依議、著將一半折銀給與
  • 庚寅。升戶部右侍郎劉鴻儒、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 辛卯。兵部督捕議奏、逃人定例。得㫖、逃人在外娶妻、所生之女、若已經聘嫁、不許拆散。亦不必向伊夫追銀四十兩、給與逃人之主。著為例
  • 壬辰。刑部等衙門議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之芳等疏言、臣等往審浙江民孫起士、所告巡鹽御史抗啟、常錫印、私派婪贓各款俱實。應將杭啟、常錫印、擬絞、監候秋後處決。從之
  • 癸巳。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 雲南臨沅澂江總兵官閻鎮、以病乞休。允之
  • 予故奉國將軍能額裏、祭葬如例
  • 予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左敬祖、祭葬如例
  • 甲午。轉工部右侍郎圖爾泰、為左侍郎。升大理寺卿廖旦、為工部右侍郎
  • 乙未。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丙申。歸化城副都統恩克依、以病乞休。允之
  • 禮部等衙門遵㫖議覆、查歷代祭祀壇廟時辰、俱無畫一詳定之處。太宗文皇帝時、凡祭壇廟、用黎明。夕月壇、用酉時。再查歷代致齋、俱於別殿。今凡遇祭祀、皇上應於別殿齋戒。從之

冬。十月。丁酉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頒康熙十三年時憲曆
  • 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轉戶部右侍郎宋德宜、為左侍郎。調禮部左侍郎董安國、為戶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戊戌。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弘德殿。講官進講畢。諭講官等曰、人心至靈、出入無鄉。一刻不親書冊、此心未免旁騖。朕在宮中、手不釋卷、正為此也
  • 己亥。皇太后聖壽節。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侍衛等、詣皇太后宮行禮。遵懿㫖、停止筵宴
  • 辛丑。策試天下武舉於太和殿前
  • 升內閣侍讀學士覺羅沙賴、伊桑阿、俱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升太僕寺卿介山、為大理寺卿
  • 喀爾喀額爾德尼魏正台吉、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等、遣使進貢。賞賚如例
  • 壬寅。以巴林故固山貝子滿朱習裏子烏爾占、襲爵
  • 升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哈克山、為護軍統領
  • 以江南提督伯王之鼎、為京口將軍
  • 癸卯。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瀛台。閱試中式武舉芮復光等、騎射技勇
  • 吏部議覆、工科給事中那鼐疏言、嗣後各省總督員缺、將副都統停其開列。從之
  • 戶部議覆、江甯巡撫馬祜疏言、淮揚地方清水潭石堤復決。黃淮水勢彌漫。高寶等一十八州縣衛所被災。請行賑濟。應如所請、敕總漕巡撫、速動庫銀四萬兩買米、委官各處賑濟俟來年三月終止。從之
  • 甲辰。上御太和殿。傳臚。賜殿試武舉郎天祚等、一百人、武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 乙巳上御弘德殿。講官進講畢。諭講官等曰、人主勢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須有一叚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錯。自能省改。若任意率行、略不加謹、鮮有不失之縱佚者。朕每念及此、未嘗一刻敢暇逸也。熊賜履奏曰、聖諭及此、即堯舜兢業之心也
  • 轉禮部右侍郎張士甄、為左侍郎。升內閣學士史大成、為禮部右侍郎
  • 丙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喀爾喀車臣汗、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丁未。調山東提督楊捷、為江南提督
  • 戊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翰林院侍讀學士達哈他、為太僕寺卿
  • 己酉。上幸南苑行圍
  • 上因科臣納鼐疏言、京城內外、時棄嬰兒。命戶部議。凡民間貧不能養、棄所生子、或乳主人子而棄其子者。皆善全之。俾得長育。其棄而不養者、嚴禁。通飭八旗、並包衣佐領、及五城、一體遵行
  • 庚戌。調正藍旗蒙古副都統蘇胡濟、為滿洲副都統
  • 癸丑。調湖廣提督馬甯、為山東提督
  • 乙卯。升參領董振國、為江南京口水師總兵官
  • 戊午。上還自南苑。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辛酉。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次喀爾喀、厄魯特、進貢使臣等行禮
  • 工部議覆、河道總督王光裕疏言、清口應築壩以遏濁流。但恐裏河水涸。今議於重運過完則閉。霜降水落則開。洵為河漕兩利。又七里墩、水勢平緩、應行建閘。其自七里墩閘之內、原有新河一道、年久湮廢、今宜挑浚深通、加幫堤岸。使湖水自七里墩閘進口、即由新河文華寺入運、則黃流可遏、運道無虞矣。應如所請。從之
  • 壬戌。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卷之四十一 ↑返回頂部 卷之四十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