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75

 卷之七十四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七十五
卷之七十六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十七年。戊午。八月。己巳朔。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升太常寺卿朱裴、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以禮部郎中葉映榴、為陝西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庚午。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等疏言、海澄公黃芳泰、年少柔懦、不勝兵事。得㫖、海澄公黃芳泰、功臣之嗣、既年少不能軍、而仍授以兵、倘至失律、恐反為彼罪、且於地方無益。可令黃芳泰、及黃芳世之子、並其家屬、俱赴京師、務安置得所、以副朕始終保全至意。其標下官兵、督撫等察其可用者、補入各營。罷老不堪者、量行安插得所
  • 諭兵部、向因靖南王耿精忠剿賊外出、遣鎮平將軍耿昭忠赴閩、暫理旗務。今耿精忠還省城、耿昭忠可攜其祖父骸骨來京
  • 靖逆將軍甘肅提督侯張勇疏言、臣與提督孫思克、及理事官拉篤祜、選擇通事、密行遠探噶爾丹情形。據回報雲、有鄂齊爾圖汗屬下達爾漢哈什罕、曾為噶爾丹擄去、今往西海、遇而問之、彼言噶爾丹既殺鄂齊爾圖汗、今𡻕二月內、令其屬下兵丁殷實者、各備馬十匹、駝三隻、羊十隻、窘乏者、馬五匹、駝一隻、羊五隻、自其地起兵、不知何向。臣向聞甘屬番人、素與僧額輸租、僧額歿、屬於噶爾丹、臣召其頭目永柱等訊之、言噶爾丹居西北金山、距嘉峪關兩月程、即古大宛國也。臣聞噶爾丹遣喇嘛萬春、來召番人頭目、至河套議事、臣密遣人誘問之、萬春言、噶爾丹遴近諸番、有從之者、亦有從之而復去者、噶爾丹向有侵西海之意、因人心不一、西海路遠、恐一動而本地有事、不敢輕舉。臣復遣人至墨爾根台吉所審視之、眾皆寂然安居。第番情難以預料、謹疏奏聞。得㫖、噶爾丹雖無起兵聲息、應仍檄該將軍等、不時偵探、加意防守邊境
  • 西洋國主阿豐素、遣陪臣本多白壘拉進表、貢獅子。表文曰、謹奏請大清皇帝萬安。前次所遣使臣瑪訥撒爾達聶、叨蒙皇帝德意鴻恩、同去之員、俱沾柔遠之恩、聞之不勝歡忭、時時感激隆眷、仰瞻巍巍大清國寵光。因諭凡在東洋所屬、永懷尊敬大清國之心、祝萬壽無疆、俾諸國永遠沾恩等日月之無窮。今特遣本多白壘拉、齎獻獅子。天主降生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奏
  • 辛未。升鑲紅旗護軍參領誇紮、為護軍統領
  • 癸酉。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次西洋國使臣行禮
  • 甲戌。轉戶部右侍郎于可托、為左侍郎。調工部右侍郎田六善、為戶部右侍郎
  • 以翰林院檢討朱阜、為順天鄉試正考官。編修楊瑄、為副考官
  • 禮部議、福建省海氛未靖、鄉試改於康熙十八年八月舉行。從之
  • 先是平南王尚之信疏言、宜章地甚要、防守不可不固。臣於七月初二日、遣都統王國棟、署總兵官寗天祚等、率兵前往。請敕安南將軍覺羅舒恕、同赴宜章、統轄官兵、協同防守。得㫖、南雄韶州、若無虞、將軍舒恕、即赴宜章、否則速以狀聞。至是、舒恕奏南雄諸處、為江西、廣東、湖南、接壤要地、不可輕離。上命舒恕仍駐南雄
  • 乙亥。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予故總督倉場戶部侍郎嚴沆、祭葬如例
  • 丙子。秋分。夕月於西郊。遣戶部尚書伊桑阿行禮
  • 丁丑。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 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戊寅。祭大社、大稷。上親詣行禮
  • 上幸南苑行圍
  • 湖廣總督蔡毓榮疏報、逆賊窺伺糧艘、復犯大營。滿漢官兵、合力會剿、屢敗之、斬首一千餘級。下部議敘
  • 己卯。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 安遠靖寇大將軍多羅貝勒尚善、於是月初四日、以疾薨於軍。固山貝子章泰以聞。上命多羅貝勒察尼、代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赴岳州統其軍
  • 辛巳。升正紅旗參領夏時英、為漢軍副都統
  • 壬午。上還自南苑。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平南王尚之信疏報、高雷廉三府、經臣恢復之後、令副都統金榜選等駐防雷州府、有海賊楊二等、在沿海地方、肆行搶掠、金榜選等、率官兵攻奪炮臺、三戰三捷、斬賊千餘、大獲賊船炮火器械。下部議敘
  • 癸未。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經筵
  • 予荊州陣亡鑲黃旗前鋒參領何爾博庫、祭葬如例
  •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張華山、緣事革職、以其弟張顯仁襲替
  • 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平和失陷、臣會商海澄公黃芳泰、調遣參將呂孝德等進剿、大敗海寇、恢復平和縣城。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甲申。諭議政王大臣等、今日之事岳州最要、不可不速行攻取、乘此民心讐賊、群相內向之時、朕欲親統六師、躬行伐罪。若逾此機、恐滿兵不耐水土、因而挫銳、所遣諸將軍、破賊無期、後雖勉圖、終成掣肘。國家所賴、在於僉謀。此外如有早戡逆亂、救民水火之策、並宜豫籌。爾等其詳議之。尋議政王大臣等奏、吳逆首啟亂階、諸方震擾。皇上特抒神略、命將出師、分路進征、剿撫並用、陝西、福建、江西、浙江、廣東、諸省、以次削平、僅吳三桂困守一隅、旦夕可滅。緣臣等才智疎淺、不能仰副宸謨、議多謬誤。在外諸將大臣、亦不能仰體聖意、迅掃妖氛、逆首逋誅、致煩睿慮。伏讀詔諭、深中機宜、臣等敢不遵奉。但皇上一身、關天下之重。今宸馭所至、雖賊不足平、然京師要地、萬一車駕遠行、奸宄因而竊發、此亦事之未可料者。臣等以為、皇上不必躬臨戎陣、但宜居中、指麾內外臣僚、相機調度。請敕大將軍貝勒察尼、或見困岳州水陸兵之外、更增立營於九貴山、則岳州可下。雖或增立營壘、戰艦不可久泊湖中、若岳州似難克復、則宜掣調水軍、如前固守、而以余兵益安親王岳樂軍、進定湖南。或益順承郡王勒爾錦軍、進定常德、澧州、令王貝勒等、詳議敷陳、再為籌度。從之
  • 喀爾喀車臣汗、土謝圖汗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乙酉。裁長蘆運判缺。其所管事務、歸青州分司兼理
  • 予荊州陣亡正藍旗一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索諾睦、正紅旗拖沙喇哈番顏泰、浙江陣亡鑲白旗漢軍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署參領劉應泰、各祭葬如例
  • 以敘招撫逆賊功、加江西巡撫佟國楨、兵部右侍郎銜
  • 丙戌。以御製詩集、賜講官陳廷敬、葉方譪、王士正、張英、高士奇同觀。諭曰、朕萬幾之暇、偶有吟詠、因爾等在內編纂、屢次請觀、故出以示爾等。中有宜更定者、明言之毋隱。陳廷敬等恭讀訖。奏曰、臣等恭讀御製詩集、伏見奎章巍煥。睿藻精深。吟詠之際時念萬幾。篇什之中、常懷四海。實帝王之傑作。天地之母音。盡善盡美、實無可更易之字句。臣等幸躬逢文明之運會。得睹雲漢之昭回。真千載殊遇也
  • 平南王尚之信疏言、自漳州海澄告變、惠潮震驚、又郁林失陷、梧州可慮、高雷廉三府逆賊肆行、兼之海賊楊二、侵擾沿海之地、官兵不足分遣、請令都統王國棟、勿赴宜郴。得㫖、今逆賊犯永興、肆行猖獗、宜章郴州、地屬重要、都統王國棟、仍速率兵往援、已命將軍莽依圖等、暫止勿進廣西潮州有警、尚之信隨宜策應
  • 福建提督楊捷疏言、福建水陸進兵、勢不能兼顧。得㫖、提督楊捷、可專轄陸路兵。水師提督、別行補授。當此海寇鴟張之會、統轄水師、非才略優長、諳練軍事之人不可。總督姚啟聖、提督楊捷、巡撫吳興祚、其遴選保奏
  • 楊捷又言、臣向在山東、深悉山東河南兵、熟習交槍鳥槍者甚多。乞各發千人、江南兵有熟習弓箭火礟者、亦發千人赴閩。得㫖、福建土著兵丁、未諳行陣、雖經召募、無禆實用、若得久習營伍之士、隨到即可成功。總河靳輔、山東巡撫趙祥星、其各發標下兵、善交槍鳥槍者千人、河南巡撫董國興、發河南兵善鳥槍者、亦千人、前赴福建。所遺兵缺、速行募補
  • 丁亥。遣大學士索額圖、祭先師孔子
  • 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己丑。升甯古塔鑲紅旗駐防協領薩布素、為甯古塔副都統
  • 辛卯。免江南高郵州、康熙十六年分水災湖地額賦
  • 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言、臣前啟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調提督石調聲等兵、並省城滿兵、同援泉州。臣願親統綠旗兵、協力進剿、而漳州綠旗兵止一萬、攻守不足、請發江西贛州總兵官哲爾肯、廣東潮州總兵官馬三奇、惠州提督侯襲爵、各標官兵共五千名來援。得㫖、泉州地要、大將軍康親王、俟署副都統嶽爾多兵至日、酌發滿漢官兵往援。頃者、已調駐守潮州靖南王耿精忠、侍郎達都等、率兵救泉州、提督侯襲爵往潮州、而江西綠旗兵、屢經調赴湖南、哲爾肯等標兵、不便更遣、可速檄耿精忠等、統率官兵、馳赴漳州、會同將軍喇哈達、賴塔、總督姚啟聖、兩路夾擊、務解泉州之圍
  •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請簡旗下老成歷練總兵官、調補潮鎮、以代馬三奇。其潮州鎮標見在委署各偽員、宜速改調。至將軍劉進忠標員、宜分佈各標、或發廣西將軍軍前效力。又如續順公沈瑞降賊、受其侯爵、結為姻婭、恐其勾連起釁宜黜其公爵、所屬旗兵、分隸督撫提鎮各標、家口宜徙山西諸省。得㫖、康親王曾言馬三奇人甚精強、行間懋著勞績、因擢潮州總兵官、且潮州將士、已發援泉州、今無故妄有猜疑、輒行改調、使效力者、且至心寒。續順公沈瑞、及標下官兵、素懷忠義、緣眾寡不敵、為賊所脅、向者副都統張夢吉等、言伊等身在行間、請發家口入京。朕以道路遼遠、不必遷徙來京、令暫駐潮州、已有成命、所奏請黜沈瑞公爵、分其標兵、徙其家口、俱不准行
  • 壬辰。以原任刑部左侍郎董安國、為工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癸巳。廣東廣西總督金光祖疏言、祖逆敗竄廣西、收集餘黨、勢必糾合大隊、肆行侵擾、況賊既陷郁林、必乘勢犯高州、所關甚钜、亟宜預籌。得㫖、頃命將軍莽依圖等、整頓軍械、以俟機會、今既不急進廣西、如賊犯高州、平南王尚之信、將軍莽依圖、額楚、傅弘烈、總督金光祖等、或增遣滿漢官兵、赴高州協力剿賊。或遣兵攻北流郁林、以分賊勢、俾不得侵高州。其公同酌議、務令高州諸處、勿有疎虞
  • 甲午。月祭孝昭皇后
  • 以出征江西湖廣陣亡及病故官兵骸骨還京、遣內大臣侍衛往奠之
  • 予均州陣亡正白旗漢軍佐領拜他喇布勒哈番鄭朝興、祭葬如例
  • 先是、調定南將軍花善、自安仁赴永興、與護軍統領喇賽等、協力固守、剿禦逆賊。既而將軍花善疏言、臣欲移會永興護軍統領喇賽等、因道阻難通、復自郴州大路發檄、迄今尚未得報。且兵力單弱、不能前進、致行期稽滯。上諭、授花善為將軍、調赴永興、為日已久、即宜率兵馳赴、乃籍口兵彈道阻、逗留不前、殊屬不合。應即治罪、但見在行間、暫緩處分、俟事平旋師、再行察議。永興關係重要、花善務設策相聞、約期夾擊、速退逆賊。如未便夾攻、花善可求他道、前往永興、合力而舉。尋征南將軍都統穆占疏言、臣啟大將軍和碩簡親王、速遣將軍花善、星夜馳赴郴州、俟其到日、委以地方、臣遵諭率隨征遊擊馬昇標兵火礟、前赴永興討賊。其總兵官趙應奎標兵、請速發至臣軍。上諭、前以永興地要、曾敕穆占親往、今既稱親率領兵丁前赴永興、宜如所請、移文將軍花善、不必前往永興、率兵馳赴郴州、並移文大將軍簡親王、遣總兵官趙應奎、攜其標兵火礟、速赴穆占軍。令按察使馬思良、催徵郴州諸處糧餉、運至永興、毋誤軍需。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復疏言、若總兵官趙應奎兵、為將軍穆占調往、則茶陵、攸縣、安仁諸處、兵力單弱、請增遣兵防禦。上諭、永興警急、趙應奎兵可速行發往。俟陝西調至副都統誇代所統每佐領兵二人抵岳州日、大將軍貝勒察尼等、視馬罷者、易以岳州兵丁健馬、速遣至簡親王軍、聽其隨宜調遣。已而喇布遵諭、繪圖永興城池、我兵營壘、及逆賊盤踞形勢、進呈御覽。議政王大臣等因奏、省閱來圖、永興殊為困迫、宜再趣。穆占花善等、各率兵星赴所指處所。上諭、前屢敕花善速赴永興、竟不如期而往、殊玷將軍之職。今若更有延滯。不即至郴、兵部題參、從重治罪
  • 乙未。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報、吳三桂初病中風噎膈、有犬登其案而坐、因病甚、口不能張、且下痢、於本月十七日遂死。賊黨閉衡州城門、潛調偽將軍胡國柱、馬寶等、于永興諸處、取吳三桂孫于雲南。越四日、胡國柱等、自永興至衡州、始啟城門、通行旅。征南將軍穆占、亦疏報、據護軍統領喇賽、前鋒統領薩克察巴圖魯、報賊自本月初二、以至二十日、屢逼永興、滿漢官兵、晝夜堅守、屢退賊眾。二十一日夜、賊焚其營遁。上諭議政王大臣等曰、覽大將軍簡親王等奏、逆賊吳三桂已死、渠魁既殞、賊必內變、諸路將軍、宜乘時各統大兵、分路進剿、克復疆圉。永興賊既遁去、簡親王宜由茶陵赴安仁、進逼衡州。其永興官兵、勞苦已久、可駐茶陵諸處暫息。自陝西調來副都統誇代所領每佐領兵二人、不必遣赴茶陵、即留岳州軍前。大將軍貝勒察尼等、務水陸夾擊、速取岳州
  • 禮部議、欽天監治理曆法南懷仁、進康熙永年曆、系接推湯若望所推曆法。應交翰林院、仍著該監官生肄習、永遠遵行。從之
  • 丙申。遣官祭歷代帝王
  • 遣官祭城隍之神
  • 諭諸路王、貝勒、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等、茲據大將軍簡親王等報、吳三桂頃已身斃。吳三桂數年以來、構兵倡亂、荼毒生靈、罪大惡極、故天命殛之。當日許其遷移、本欲保全安插、始終眷寵、不意其包藏禍心、輒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肆凶逆、擾亂疆土。元兇既服天誅、脅從宜施寬典。凡在賊中文武官員兵民人等、皆朕赤子、素受國家恩養必非甘心從逆。或志存忠義、不能自拔。或勢被迫驅、懷疑畏罪、陷身逆黨。朕甚湣焉。其各體朕好生之心、翻然悔悟、爭先來歸、朕必優加恩賚、論功敘錄。爾等即宣佈德意、廣示招徠、務使懷忠抱義之士、順天命以圖全、審事機而建績、撫綏戡定、早奏蕩平、以副朕嘉與維新至意
  • 戊戌。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太僕寺卿焦毓瑞、為太常寺卿
  • 升左通政楊雍建、為太僕寺卿
 卷之七十四 ↑返回頂部 卷之七十六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