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6

卷十五 廣東通志 卷十六 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廣東通志卷十六
  學校志
  學校之設所以明人倫敦實學夫豈為衿佩子鞶帨地哉我
  朝右文重道廣厲師儒多士捧誦
  聖祖仁皇帝訓飭文漸漬沐浴者六十餘年恭際皇上丕承大統雅化聿昭
  聖人追王至于五代
  聖諭廣訓極于萬言懸之學宫木鐸鏗鍧乃及遐宇風聲所樹瀕海之士彬彬乎有鄒魯風矣辟癰鐘鼔豈得專響於前歟大道之行也三代之英人各有志焉志學校
  各府直𨽻州附府下各卷倣此
  廣州府儒學在郡東南正南門内少東初西城番市通衢舊有 孔子廟宋慶歴中詔興學校即廟為之規制未備皇祐二年經畧使田瑜徙于郡東南隅熙寧元年經畧使張田展東城復徙于國慶寺東程
  師孟蔣之竒相繼成之紹聖三年諸生以市廛非絃誦之地請于知廣州章栥又徙于城東南隅番山下即今學也熙寧四年程師孟再任經畧使始置學田以贍學徒乾道三年經畧使龔茂良建御書閣淳熙四年轉運使趙澣増創亭齋泮池嘉定五年教授許巨川建觀徳亭于番山下淳祐四年經畧使方大琮改建飛閣中塑聖賢燕居像位旁列文行忠信四齋為番山書院尋建本源堂于閣北元至元十六年學燬于兵大成殿獨存後宣慰副使吕恕余璉重修大成殿建明倫堂及兩廡三十一年提舉王獻熊炎教授陳黄裳建養賢養䝉堂及倉廪祭器庫延祐五年監司卜天璋改創廟學及東西齋泰定元年憲使宻拉教授陳性存復建雲章閣于堂北元季復廢明洪武初征南將軍廖永忠重修廟學闢射圃宣徳元年巡按御史金濓左布政使張渙修建殿廡正統三年提學僉事彭琉闢鹽倉餘地建廨宇神廚庫房及省牲所㑹饌堂六年巡按御史宋良暹復闢射圃仍建觀徳亭景泰五年巡按御史楊進復闢鹽倉地以廣學基天順二年知府李恕重建殿廡三年巡撫都御史馬昂創杏壇燕居亭于番山北七年提學僉事胡榮重修廟學成化三年參政張瓚復闢前街直抵南門㡬二百餘丈徙射圃于學西仍建觀徳亭四年知府吴中創櫺星門及左右廟垣皆石之八年巡撫都御史韓雍重為修飾露臺角道護以石欄嘉靖十九年重修徙敬一亭于番山萬歴二十八年教授董應舉請于督學副使袁茂英重修殿廡亭閣及啓聖名宦鄉賢諸祠復學西侵地建學舎廓射圃闢城為正門顔曰文明南枕城濠環繞如帶 國朝順治十三年平藩尚可喜靖藩耿繼茂總督李率泰巡撫李棲鳯知府黎民貴等捐修康熙十年巡撫劉秉權布政使徐坦按察使佟養鉅知府汪永瑞等重修並建觀徳亭于射圃雍正六年布政使王士俊鹽法道黃文煒公捐養廉銀八百兩重修大成殿及東西兩廡擴殿東地改建明倫堂舊明倫堂易為崇聖祠復修名宦鄉賢射圃㦸門及周圍垣墻又于學西地别闢一門横過櫺星門直出以便行人布政使王士俊有碑記
  韶州府儒學在府治南通衢之東宋景德三年始建先聖廟至和二年知州胡牧始建學宫熙寧七年知州王之才廣而新之建閣曰稽古元祐七年提刑李孝博奏置學田元符元年知州譚粹増置學田紹興十年權郡連州判官廖蘧修廟學淳熙十四年教授林震移稽古閣于明倫堂後紹熙三年知州汪大定修學嘉定四年教授張篪修大成殿五年知州張思忠大修學舎淳祐六年權學謝新賢教授湯露重創明倫堂元大徳三年總管張傑曲江令程準重修學舎至大二年亷訪僉事張昕増置學田延祐六年路判田克終造祭器至正二年學正陳以道鑄爐明洪武初知府錢旭建復明倫堂二十年知府王世安復建大成殿永樂二十三年知府王琰修正統二年知府湛禮創齋房天順六年教授方玭建兩廡八年參政劉煒修補官書祭器成化三年知府陳爵貨居民房屋改創學門増創齋房四年同知方新修四齋推官余鐸造㑹饌堂五年知府蘇鞾重建大成殿七年修大成門明倫堂先賢祠二十一年知府詹兩易櫺星門以石𢎞治十三年知府曾煥建泮宫坊嘉靖元年知府周叙新建大成殿㦸門明倫堂併兩廡四齋號舎六年知府唐昇置學田射器書籍通判黄豫建啓聖祠大成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萬歴十八年知府陳竒謀修三十年文廟災南韶道張徳明捐俸重建 國朝康熙九年知府劉世豸修併建復尊經閣十年知府馬元修濬泮池十二年重修明倫堂及清復居民侵占射圃地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知府黄文煒重修學宫教授翁廷資建復祭器庫
  南雄府儒學在小東門外宋慶歴間剏治平二年知州陳侁奉詔建大觀二年知州范處厚修嘉泰中知州劉篆重修元至元十七年總管楊益置學田至正七年通判孫三寶修崇文閣兩廡齋舎尋燬于兵二十一年總管錢旭修明洪武元年知府李廷貴重修十八年知府左孟誠構明倫堂四齋三十年知府凌守誠徙射圃于西北建文元年知府文徳逺建大成殿永樂十三年知府陳賜同知李汝舟通判程規推官王遜教授彭朂各捐俸修之正統六年提學僉事彭琉清復塘池建號房公廨七年知府鄭述修天順六年知府姜約置樂器成化十二年知府江璞合兩學為一𢎞治十七年知府鄭炤正徳二年知府吴珍相繼修之七年知府張嵿復兩學于舊址工未畢遷去八年知府李吉踵成之 國朝康熙十年教授袁必得重修尊經閣知府陸世楷教授袁必得重修觀頤堂敬一亭奎星閣二十三年知府黨居易重建名宦鄉賢祠四十三年知府何勲通判馮槐訓導關綖捐修五十九年知府范光曦通判蕭元昇知縣汪𢎞度及紳士等捐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六年知府王鉽重建明倫堂東西齋所修大成殿兩廡
  惠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南宋淳熙二年知州張孝賁始建學寳慶三年文學掾王胃建學門于東南隅為亭其上曰麗澤淳祐二年燬于火元至元二十七年重建三十一年亷訪僉事張處恭修之泰定二年教授劉為清修大成殿及明倫堂天厯中教授張廷實修㦸門教授石巖立進士題名記明洪武八年知府楊巴延布哈重建永樂八年知府龍淵修之正統二年提學彭琉始復學西故基購地廣之六年知府鄭安始為尊經閣景泰二年知府滕康修櫺星門泮池天順八年燬于火知府李叔玉重建規制偉備𢎞治十年僉事王相知府涂疇修兩廡及㦸門正徳元年知府吕大川修饌堂號舎作射圃立觀徳亭七年知府梅吉易櫺星門以石十年知府陳祥闢故地于東南隅為門嘉靖二年知府蘇輔顧遂相繼重葺九年易大成殿曰先師廟始建啓聖祠十一年知府蔣塗建敬一亭并重修學宫四十五年知府姚良弼修廟學萬厯五年吳晉置聖廟祭器二十五年知府程有守重建啓聖祠明倫堂尊經閣名宦鄉賢二祠修飭聖殿及櫺星門崇禎八年知府周世盛修十一年知府梁招孟重修 國朝順治初知府林崇孚教授何調元捐修康熙二十年督學陳肇昌分巡道陳其政訓導衞金章捐修二十二年知府李甲聲修名宦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潮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北隅舊在西郊宋咸平間徙城南慶厯間立于東江之湄元祐四年遷湖山之麓七年又徙州之東南隅建炎二年即神霄宫為學紹興十一年知府徐璋卜州治東北凡五遷至是始定二十一年知州張元振建前中門上為御書閣及講堂淳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創六齋慶元四年知州林㟽増置二齋元至元二十一年總管丁聚建講堂齋舎至順三年總管王元恭甃石為泮池教授鄭暉易櫺星門以石明因之正統三年知府王源修大成殿兩廡天順七年知府陳暄修明倫堂作儀門及東西四齋𢎞治六年知府周鵬置學前地建舎八十間嘉靖九年知府丘其仁建敬一亭闢櫺星門前民地而廣之十五年知府鄭宗古重建明倫堂四齋二十一年同知王貴修號舎二十六年知府郭春震修葺三十二年遭颶風知府陳敘重豎㦸門三十四年知府黎遵訓重豎卧碑三十六年知府陸祐修飾學舎頺壊重拓射圃于學之陽萬歴十三年知府郭子章重建明倫堂并兩廡十五年兵道盧仲佃廢明倫堂後觀頤堂建尊經閣二十一年知府徐一唯改修明倫棟梁二十六年兵備道任可容知府胡喬岱復建觀頤堂為養賢堂移尊經閣建于聖殿之右并重建聖殿卧碑在明倫堂左未幾射堂傾頺兵備道張堯平截池入院建樓改射堂西向仍置號舎神器庫三間在聖廟右宰牲所一間在廟右教授廨一所在聖廟右訓導廨二所一在明倫堂左一在聖廟右天啓間知府樊王家修葺崇禎間知府劉國柱重建儀門國朝順治間知府王廷獻吴穎相繼重修十八年饒鎭吳六竒捐貲重建明倫堂及門廡名宦鄉賢二祠康熙初巡道魏執中知府吴穎重建明倫堂及門廡并名宦鄉賢二祠十八年知府林杭學捐俸重修文廟建啓聖祠雍正元年改為崇聖祠
  肇慶府儒學在城東一里舊在舊縣治東七十步宋崇寧初遷今所知府毛衍經始歴林景章張漸兩守成之紹興間知府李麟鄭起沃増創元季修葺後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府步從信鼎建宣徳間知府王罃撤而新之天順初西寇流刦兩據學宫知府黄瑜奏遷於城中東倉地成化間知府李璲改學門甃泮槁𢎞治間知府黄琥重修通判李敏立射圃正徳元年知府黄顒修大成殿及廚庫十二年通判吕洋修明倫堂嘉靖六年總制兩廣新建伯王守仁飭其堂齋十年易大成殿日先師廟建啓聖祠敬一亭十一年巡按御史吴麟知府錢鐸復遷今所市民地以廣之殿廡堂舎具備十二年都御史吴桂芳建尊經閣隆慶三年同知郭文通鑿廟之左為明倫堂萬歴九年知府王泮買民居開學門臨大江護以石欄接東西街樹坊四十四年廟學圮于洪水知府鄭一麟重修十八年制府劉繼文憲副王泮黄時雨捐俸築髙聖殿二十七年督府戴燿分巡李開芳重修三十一年知府陳濓復買民地闢圍墻遷起鳯騰蛟二坊于街外石欄頺𪵶總督周嘉謨重修廟左為明倫堂為四齋東曰居仁曰立禮西曰由義曰廣智前儀門列號房又前為儒學門堂後為講堂即教授署東西為訓導署四十二年改建尊經閣于明倫堂後而以廟後舊址為啓聖祠東名宦西鄉賢敬一亭在後山頂甃以石周以墻總督張鳴岡知府戴熺建知府陳謨修崇禎五年知縣陸鏊重修明末兵燬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府楊萬春倡率紳士修復康熙六年推官吳百朋教授姚士裘重修八年颶風復圮毀十一年兩廣總督金光祖廣肇南韶道任埈知府史樹駿同知韓世琳通判董敔捐修五十七年知府宋志益捐置學廨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高州府儒學在府治東隅明洪武初知府沈竒建同知岳福重修景泰間知府何盛復葺之成化元年學廢于賊七年副使孔鏞平賊重修廟堂齋舎正徳四年知府陳腆八年知府陳嘉表嘉靖元年知府莊科二十二年知府歐陽烈相繼重修崇禎十年知府姚繼舜捐修 國朝順治十一年巡按趙之麟守道劉繼昌知府蕭嘉熙捐俸鼎建重新康熙六年知府熊啓印七年知府蔣應泰教授黄夢賚繼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府張兆鳯捐修兩廡
  廉州府儒學在府治南門内舊在城東後遷南門外元總管程逖復遷舊址元末燬于火明洪武二年重建成化八年僉事林錦修十年知縣劉烜造樂器嘉靖十七年知府張岳改建于南門内𤣥妙觀并造樂器十八年知縣陳健于學左建號舎二十間二十年署印提舉王宗濬建坊于櫺星門右扁曰聖門二十六年知府胡鰲造兩廡神龕修殿廡門三十三年知府何御修樂器置書籍建庫于明倫堂後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府徐化民倡修五十九年知府徐成棟捐修泮池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兩廡名宦鄉賢祠明倫堂六十年知府徐成棟捐建尊經閣啓聖祠雍正元年改為崇聖祠
  雷州府儒學在郡西宋慶歴四年建于城外西湖之東嘉祐八年知府林昆修靖康元年知府李域遷于天寧寺西紹興十年知府胡宗道復徙于寺西北乾道六年知府戴之邵遷于今所淳熙四年知府李茅新堂齋設長諭分教嘉泰四年知府李皎重修知府徐應龍鄭溫建雲章閣嘉定四年知府鄭公明教授鄭煬修寳慶二年知府陳大紀同知曹宏殳修殿及閣元延祐六年廉訪使布達實哩李元仲展池改建尊經閣于堂之後至正七年亷訪使梁充中經歴樊益峻拓而廣之明洪武三年同知徐麒孫修葺二十三年通判李彥誠訓導黄希寅増修廟及兩廡鑿泮池建射圃永樂五年教授甘摯言于御史周達率士捐俸廩拓地改建正統間提學僉事彭琉重修號舎成化二年郡守黄瑜推官秦鍾建㦸門及櫺星門皆易柱以石二十年知府魏瀚建雲章閣扁曰聚奎堂𢎞治改元知府鄭璩同知劉彬重修廟廡九年知府陳嘉禮修明倫堂及四齋正徳十年知府王秉良増立左右坊嘉靖二年知府王行可重建齋堂創啓聖祠敬一箴亭遷射圃於南十六年知府洪富推官徐逵建兩廡㦸門四齋舎宇闢學前路三十三年知府羅一鸑重修明倫堂崇禎九年知府朱敬衡重建明倫堂修聖宫及東西兩廡殿前豎牌坊一座 國朝康熙四年知府陳允忠重修學宫聖殿明倫堂兩廡八年知府吴盛藻捐修㦸門教授汪澄清捐創廨宇在啟聖祠之左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三年署雷州府事瓊州府同知來銑捐修大成殿崇聖祠兩廡明倫堂
  瓊州府儒學在郡城内東南宋慶歴間遷郡始建即今學址後郡守宋守之建尊儒亭躬自講授置學田以贍生徒紹興末始置學宫淳熙帥守韓璧修明倫堂慶元間通守劉漢修廟像祭器嘉定間葺咸淳間教授蔣科重建御書閣元増置學宫至大二年重建大成殿值至正間盗起燬學宫明洪武三年知府宋希顔就舊址創造七年拓城指揮桑昭以其東西營地入學廚庫堂舎以次興築立卧碑造祭器建文二年知府王伯正造講堂宣徳初通判吴正重建正徳間同知楊啓増置號房成化初副使曹輔置祭爵五年知府秦浩建書樓於明倫堂後改建櫺星門七年副使涂棐闢射圃立饌堂倉庫範銅祭器十三年知府蔣琪重建大成殿兩廡復遷號房於明倫堂左二十二年僉事陳英於學後開劍池累土為三元峯以鎭其後𢎞治初英以副使再任建兩廡㦸門増置號舎十年督學宋端儀建仰止祠于儀門東知府石璧増擴之正徳初知府方向復建號舎四十間嘉靖十年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建敬一亭刻箴文七通于石創啓聖祠三十四年知府張子𢎞重修萬歴七年知府唐可封因櫺星門去城咫尺乃徙城逺之外築土屏上置雙龍首開鑿泮池於前改建大門於左建尊經閣於明倫堂後移三元峯碑於鴈塔峰上三十四年署府雷州推官髙維岳重建明倫堂創文㑹館於文廟之右三十六年知府倪涷重修廟廡及門垣三十九年知府翁汝遇去泮池中橋砌左右道四十二年署府推官危純中重建尊經閣知府謝繼科踵而成之 國朝康熙六年分巡學道馬逢臯倡捐重修文廟殿廡衙齋十年颶風摧毁分巡學道王廷伊協同知府牛天宿同知劉永清教授朱子虛捐修三十七年副使成愼泰更新大成殿及兩廡㦸門四十年知府賈棠造啓聖宫明倫堂五十一年副使申大成修泮池創建拱橋于上周以石欄移櫺星門並照墻各展十數武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羅定州儒學在城外舊在開陽鄉元大徳八年知縣陳澤徙於州治南三里明初知縣晉善重修正統六年縣丞魏瑶増修景泰三年周剛徙城内成化十九年林昆建㦸門正徳二年知縣翟觀徙於縣署之右嘉靖十六年鄭復易民居為師生舎四十一年秦紹益復移建城外舊址萬歴五年改羅定州學 國朝順治四年署兵憲李士璉重建十五年知州胡獻珍更換正棟増設門屏修造兩廡㦸門開濬泮池建櫺星門十八年學正梁晨棟訓導黄河源捐倡鼎建殿廡祠宇康熙十二年知州李丹捐建明倫堂五十五年知州王國棟倡建雍正元年改啟聖祠為崇聖祠
  連州儒學在列秀亭右舊在城内東南隅宋崇寧中遷聨璧坊政和中遷東園乾道八年知州陳曄復遷東南隅端平二年知州留元長遷列秀亭右明洪武三年遷巾峯山下尋廢十四年建于四角塘二十一年同知劉本和復遷列秀亭舊址景泰五年知州蔡瑛修𢎞治五年知州廖輔修正徳三年知州張書鯉修嘉靖五年知府何士鰲建敬一亭㦸門十五年判官余勉學修學宫萬歴中知州張聨奎葉肇梓相繼増飭萬歴十三年知州時一新修儒學門在啓聖祠南其東為射圃堂而為學正廨又西為兩訓導廨 國朝學仍舊址順治十二年知州竇必勝王彦賔復修康熙十年櫺星門及泮池橋亭圮毀知州李蕡以次修復十三年同知劉炳修敬一亭建養氣齋二十四年知州安達里修葺改樹前門三十九年署州事王永烈易㦸門木柵以甎石四十一年知州王濟民開泮池六十年知州馬槐修㦸門易以石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攝事知州孫燾重建學宫教諭陳王猷督修
  各州縣
  南海縣儒學在郡西南隅始附于郡學西廡宋嘉定三年知縣宋鈞建于縣東六十步經畧使陳峴増買學田四十餘頃淳祐四年經畧使方大琮捐資改建廟學宋季燬于火元至元三十年復徙建城西髙桂坊明洪武三年詔興學校乃増飾之二十二年訓導張立以廟學湫隘請于御史王驥闢東北民房以廣之始創饌堂二十六年教諭唐善同復請于巡按御史朱希文展華子巷西南民居改門南向永樂七年教授盧昌重新之正統八年提學僉事彭琉建大成殿復拓學後地創尊經閣及東西號舎景泰三年副使韓雍以鹽倉街隙地易學東民房増建之天順元年巡按御史徐瑄始鑿泮池跨以石梁護以石欄成化十年知府吳中易櫺星門柱以石八年巡撫都御史韓雍重修正徳元年知縣楊純重修嘉靖六年提學副使歐陽鐸建聚奎樓于左屏墻于前嘉靖三十年提學副使張希舉易民居改遷學門之南萬歴中知縣蔣汝瑚黄琰相繼修之萬歴三十四年知縣劉廷元請于提學副使朱夑元釐復侵地捐金重建名宦鄉賢二祠于清獻祠後建敬一亭于尊經閣前學左原有青雲路久為居民侵沒崇禎七年知縣黄熙印教諭陳邦奎請于提學曽化龍修復舊址 國朝順治初學宫左右多為旗兵所居康熙二十二年參議蔣伊倡議捐貲稍拓其地巡撫李士正學道于覺世僉事韓作棟知縣郭爾戺教諭陳天柱訓導郭凌霄各捐俸有差重修學宫但内地湫隘前門迫窄其故址未能盡復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劉庶捐修并建復聚魁樓八年劉庶捐資改建崇聖祠
  番禺縣儒學在郡東門内初附郡庠西廡宋淳祐元年知縣諸葛珏建于縣東南五里前俯大江後提學李鑑攝帥事捐贍軍田四百畝以助養士經畧使方大琮臨流築浴沂亭為士子游息之所後燬元至元三十年暫附南海學明洪武三年知縣吴中建于郡東城外十三年展東城學遂在城内即今學所二十五年知縣髙鸞教諭張敬増修之闢射圃于學右建先賢祠于㦸門左永樂二十一年主簿奚琳重建明倫堂正統十二年按察使黄翰重建尊經閣及號舎成化四年知府吳中易櫺星門以石八年都御史韓雍重修廟學及光風霽月亭𢎞治六年左布政使馮俊増修十五年知縣趙繼宗撤而新之萬歴二十四年知縣蔣之秀重修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蔣如松修葺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李文浩重修大成殿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順德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宣化街明景泰三年知縣周亶建皆以茅茨六年知縣崔瑀始瓦之天順四年知縣李先建兩齋饌堂以及倉庫庖湢成化元年知縣錢溥始建奎文閣立卧碑甃泮池名饌堂曰觀頤其後知縣呉世騰建號舎八十兩廡亦重建焉𢎞治間知縣吳廷舉建㦸門及齋範祭器正徳間御史袁仕命曾憲易櫺星門以石莊科修明倫堂於是廷舉來為布政使撤奎文閣之朽腐而新之邱道隆修觀頤堂麗澤亭増號舎至一百三十嘉靖二年提學副使歐陽鐸毀淫祠以修西廡五年知縣林應聰徙建射圃四十三年知縣李有則重修廟學隆慶六年知縣胡友信闢泮池萬歴十一年知縣葉初春大修學廟射圃原在奎文閣東今遷梯雲山麓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王尹與教諭余鼎藩重修堂廡三十二年知縣徐勍捐修並置祭器四十五年知縣何玉度倡修尊經閣經置木石築包臺值去官六十年署縣理猺同知樓儼倡修學宫工乃竣併建麗澤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四年知縣陳鴻熙捐修大成殿七年知縣柴瑋捐修學宫東莞縣儒學在東城外舊在縣東南二里許宋淳熙間知縣王中行遷于今所開禧二年知縣劉棠移建大成殿于學右嘉熙三年知縣許巨川建經史閣淳祐元年知縣趙善郮修大成殿元至元二十八年邑士黎友龍重建經史閣大徳五年廉訪使趙興祖檄縣彭振重修明洪武三年詔興學校五年知縣詹朂徹廟廡堂舎而重建之洪熙元年知縣李正重加修葺正統四年通判王玘重建講堂六年知縣王尚㻞修殿廡闢射圃修觀徳亭及書樓號舎浚泮池建致逺亭天順七年知縣吳中重修成化二年知縣范彦理重修廟學正徳十三年數諭鄒珠重建明倫堂仰髙亭十三年訓導方輅建東西齋十五年教諭劉蘭建儀門及倉庫嘉靖四年知縣李性闢射圃亭於明倫堂東北二十八年知縣孫學古重修廟建敬一箴亭四十年訓導周藎臣建尊經閣四十一年知縣喬誥復修啓聖祠東西廡泮橋學門萬歴二十八年知縣翁汝遇以民居衝射形家所忌築垣于廟學之南以障之崇禎八年知縣汪運光重修建復教諭廨土地祠 國朝順治十二年邑人蔡元眞重修 先聖先賢木主康熙十九年知縣裘孔武捐修兩廡明倫堂二十八年知縣郭文炳捐修㦸門櫺星門重建啟聖祠雍正元年改為崇聖祠七年知縣周天成捐資重修正殿明倫堂㦸門櫺星門名宦鄉賢諸祠
  從化縣儒學在縣左明𢎞治七年知縣劉𢎞初創先師廟十三年知縣林晏建兩廡十六年教諭羅懋建明倫堂正徳九年知縣劉鐸建櫺星門嘉靖元年提學副使魏校建堂齋尊經閣二年知縣傅舉修廟創號含省牲所二十四年知縣鄭景昂教諭傅陽明改建廟廡三十年知縣吕天恩建㦸門三十六年知縣曹濬始成之四十三年知縣陳豫章重修四十五年知縣周大柱建啟聖祠于講徳堂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萬歴十二年教諭殷輅増建旁齋四十八年教諭馮應龍重修崇禎二年知縣雷恒重修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劉朝祚重修五十七年署縣蕭大成建二坊于櫺星門外雍正元年改啟聖祠為崇聖祠龍門縣儒學在縣治西南明𢎞治九年始建嘉靖十二年知縣吳宗元建敬一箴亭啓聖祠嵗久傾圯 國朝康熙五年知縣楊熚捐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新寧縣儒學在縣治東明𢎞治十一年建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臣始修敬一亭建啓聖祠及闢射圃于東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縣鄭滋教諭余鼎藩倡修學宫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張殿珠教諭馮五姿訓導林垐倡捐重修雍正元年改啟聖祠為崇聖祠
  增城縣儒學在縣治北鶴子峯下宋開禧中建于城西北登髙峯下初建四齋後合為二嘉定二年復析之以博文果行存忠履信名焉後燬于兵元至順三年縣尹左祥徙建城西沖霄門外面鳯凰臺元季復燬明洪武三年知縣吉添禮建于舊址後燬于賊永樂中知縣董友成黎顯相繼修復宣徳三年知縣蔣謙重修正統三年僉事彭琉知縣諶詢重修成化二年左參政張瓚建堂殿齋廡塑聖賢像甃池以石橋跨之規制漸備嘉靖初知縣朱道瀾重修七年知縣文章建立啟聖祠増號舎于學左萬歴三年知縣王良心重修嵗久傾塌四十七年知縣謝士章即故址重建天啓四年知縣錢忠愛建魁樓于學左崇禎十年知縣陸清流遷建明倫堂於廟左後為教諭廨西為訓導廨 國朝順治十二年屏墻傾圮訓導王徳新捐俸建復康熙二年知縣徐鳯來重修學宫二十七年訓導王啓宏捐置兩廡牌位四十八年知縣沈澄復修學宫建照墻砌泮橋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周天成捐建聖域賢闗牌坊
  香山縣儒學在城東隅宋紹興二十六年始建于縣東蓮峰麓淳祐四年主簿宋之望徙建縣西南濱于濠元泰定三年縣尹左祥改徙蓮峯舊址元季毀于兵燹明洪武三年詔興學校縣丞沖敬重建正統元年僉事彭琉修之正徳十六年教諭顔階别建講堂嘉靖元年御史涂敬建公廨于講堂之北環列學舎七年提學副使蕭鳴鳯檄知縣林士元拓講堂析豐盈倉虛地遷建焉二十六年知縣鄧遷修葺萬歴三十三年知縣王好善申請提學朱夑元遷復蓮峯舊址未竣知縣羅繼宗捐俸成之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署知縣陳廷綸以埠租修葺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新㑹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宣化坊宋慶歴中始建元因之後毀于兵惟存櫺星門石柱六明洪武三年知縣吳拳署學儒士吳汝梅建于故址十八年開拓城垣主簿傅霖徙前百餘步眂舊址稍南宣徳八年知縣林廷芳修正統二年提學彭琉増修天順二年知縣陶魯復新之𢎞治十七年提學副使潘府剏道源亭知縣沈章羅僑徐乾相繼修之嘉靖元年僉事陳剛祝品加飭八年颶風折櫺星門及牌坊僉事莫相樹之十一年知縣張文鳯建敬一箴亭創啓聖祠十二年僉事朱道瀾修號舎講堂十九年僉事李文鳯創尊經閣泮池步雲浴沂三橋及泮宫坊萬歴十二年知縣袁奎建文昌閣于學宫左二十五年知縣周道行重修聖殿明倫堂及兩廡兩齋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二十七年署縣推官陳基虞修櫺星門及左右橋三十六年知縣王命璿教諭賴彩移左右橋于東角上曰化龍橋崇禎十五年巡按栁寅東捐俸重修 國朝順治九年知縣劉象震重建啓聖祠十六年教諭姚士裘重修康熙二十年教諭吳孟璘重修訓導蕭煒光捐建學署雍正元年改啟聖祠為崇聖祠
  三水縣儒學在縣治東鳯凰坑明嘉靖六年知縣程儒建八年知縣汪克思修三十三年知縣周文燫重修萬歴二十六年知縣髙瀛重修天啓四年知縣陳素養改泮池于櫺星門内又于門外髙築照墻崇禎二年知縣沈起蛟修㦸門又于泮池左開一門曰龍門嵗久傾圮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府黎民貴捐修㦸門康熙九年知縣蘇嵋訓導陳大覿重修殿廡及櫺星門聖域賢闗二坊㦸門名宦鄉賢明倫堂啓聖祠二十四年知縣王永名捐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清遠縣儒學在北門外宋淳祐四年知縣楊觀建于邑治東南元季燬明洪武三年詔興學校知縣李鐸教諭岑恕于故址創建三十一年知縣華子厚新之宣徳六年燬于西寇次年知縣陳性初重建殿堂齋廡及門正統六年提學僉事彭琉闢學基増號舎十二年訓導歐陽本徙射圃于城西南景泰三年縣丞駱雍改建明倫堂成化十六年知縣黄諒修之嘉靖三年缺  恩具奏改遷提學副使歐陽鐸遷建于北門城外瑞峰寺故址四年知縣洪子誠重修十八年兵備僉事李文鳯建號舎二十三年僉事何元述遷宋舊地其講堂則在城内北隅通衢之東隆慶五年知縣鄧文學移聖殿向巽峰萬歴二十四年守道鄭人逵建啓聖祠明季兵燹明倫堂祠舎相次傾圯 國朝康熙四年知縣劉堯枝教諭黄許爃卜舊衛故址遷建五年工竣九年知縣馮臯疆修整垣墻二十二年知縣劉士驥捐修殿宇二十三年訓導李滉協修五十九年邑人捐建遷復瑞峯舊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新安縣儒學在東門外明萬歴元年知縣吴大訓始建其教諭訓導署搆于城内二十三年知縣喻燭教諭施孔儉改建于城南知縣李汝祥相繼成之規制比舊加備崇禎十五年知縣周希曜以形勝弗善建復于東門之外 國朝康熙十年颶風大作廟宇傾塌知縣李可成申請修復訓導凌相旌相繼修葺二十二年教諭黄衮裳重新土地祠偏廂書樓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花縣儒學在縣治東 國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王永名創建聖殿兩廡㦸門泮池櫺星門照墻及啓聖祠名宦鄉賢兩祠文昌祠教官住宅規模詳備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右廣州府
  曲江縣儒學在城西宋紹興初建於城東南隅大鑒寺之左元延祐中燬至和元年重建明洪武初知縣謝任毅修天順七年參議王英重修𢎞治十三年知府蔣欽遷於府治之東文廟兩廡㦸門泮池俱備同知李純建櫺星門重修明倫堂通判黄豫建啓聖祠知府符錫建兩齋號舎敬一亭在明倫堂後祭器庫學倉在文廟東隆慶三年知府李渭遷筆峯之麓萬歴八年知府周嘉謨遷于通濟倉故址崇禎八年知縣潘復敏重建敬一亭及射圃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凌作聖重修康熙十年知府馬元捐修㦸門教諭莫松齡捐建學署于聚奎堂廢址二十二年知縣秦熙祚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六年知縣蔡書紳捐修崇聖祠及明倫堂
  樂昌縣儒學在縣治東一里許舊在西門外臨河宋淳熙十五年知縣曾造遷建于東城外拱秀坊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縣丞李鳯重建永樂十四年知縣史彬正徳七年知縣曹徳懋相繼修葺十三年副使王大用因大征駐縣知縣李増始遷于城北門内城隍廟舊址増置民地撤而新之嘉靖二十六年知府陳大綸改遷于城外舊地隆慶五年知府李渭置學田萬歴八年知縣張祖炳遷子南灣崇禎十五年知縣羅銘鼎重修 國朝康熙五十四年知縣任衡重修大殿及明倫堂㦸門前建兩坊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仁化縣儒學在縣治西宋嘉定二年始創後燬於宼改建於縣治東淳祐元年縣丞鄭軫徙舊所元延祐六年亷訪張世榮置學田至正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何初重建永樂四年知縣宋忠修嘉靖六年知縣于祥重修先師廟明倫堂兩齋及射圃十一年建敬一亭于廟東啓聖祠于廟西二十五年知府陳大綸増置學田萬歴十二年知縣翁大賓重建名宦鄉賢祠國朝順治八年知縣王士竒重修康熙八年知縣熊惟祺捐俸倡建通判池鳯翼知縣應瑞相繼重修又十五年知縣佟逢年李夢鸞後先修復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乳源縣儒學在縣治東門外宋乾道三年始建淳熙十四年寇燬知縣曾造復建元至正十二年又燬明洪武元年知縣張安仁復創殿廡齋堂立射圃于學東永樂十二年教諭廖彤修天順元年知縣李鑑重修成化元年知縣陳綬建櫺星門㑹饌堂正徳元年知縣李溥重建齋廡正徳七年知縣楊英重建明倫堂嘉靖五年知縣陳榮柱櫺星門以石建兩齋増號舎十一年知縣何澄建啓聖祠敬一亭隆慶三年知縣洪淇建育賢坊萬歴九年知縣羅元勲重修泮池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縣裘秉鈁教諭龎瑋遷建于登雲坊之左康熙四十九年邑紳士復遷于東門外學宫東南西皆為民所占至六十年知縣蘇璜教諭勞仁始清復學地捐建明倫堂兩廡及櫺星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翁源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北髙嶺下二里元至元十五年縣并入曲江學廢大徳三年復建延祐六年縣復并入曲江學廢明洪武元年復置縣知縣田裕即舊基建學宫十四年寇燬二十五年知縣夏應誠教諭林株遷於今所正統元年始建大成殿天順五年建明倫堂八年知縣陶鼎教諭林永齡建大成門開泮池𢎞治十六年知縣顧節修大成殿嘉靖五年知縣容九經修㦸門建號舎十五年知縣蕭質建啓聖祠于明倫堂西敬一亭于儀門東北㑹饌堂在東齋左射圃在東門外其名宦祠在學左鄉賢祠在學右萬歴十三年知縣陳文熙建文昌祠崇禎十二年文昌祠圮知縣朱景運復建文廟嵗久浸圮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翟延祺訓導賴新科重修二十八年教諭黎士瓊訓導黎士望改建儀門及文昌閣三台坊三十五年監生袁澤捐鑄鐵鼎一座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知縣徐軒集邑士捐修
  英徳縣儒學在城外西偏宋慶歴間郡守王仲達建於大慶山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縣丞王義建永樂四年知縣熊友信重建天順三年燬于寇成化五年遷西門城外按察分司舊基𢎞治六年兵備僉事袁慶祥復遷於大慶山正徳八年知縣黄天錫修嘉靖三年教諭蘇木以大慶山荒僻議以布政舊分司及正陽驛地改遷不果嘉靖五年提學副使歐陽鐸始建之十八年知府符錫増修射圃㑹講堂三十二年知縣諶廷詔修萬歴十七年知縣蘇大用重修名宦鄉賢祠四十三年知縣丁任明即㑹英書院遷建學宫即今址并建文昌閣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楊柱臣署教諭張進箴重修康熙五年明倫堂圮知縣賈光烈訓導邱有璿重修十年訓導邱有璿重修樂育堂十二年知縣張斗修青雲路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右韶州府
  保昌縣儒學在府學西南宋淳祐元年知縣汪應午自光孝寺東改遷于此十二年知縣趙崇徊撤而新之元至元十六年教諭譚瑩修元季兵燬惟文廟獨存明洪武三年知縣方仲容創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永樂十一年知府宋玒十五年通判程窺十九年知縣徐子善相繼修之正統六年提學僉事彭琉按復侵塘建號房饌堂十一年知府鄭述建明倫堂兩齋成化十二年知府江璞遷府學右正徳七年知府張嵿遷故地嘉靖十年更正廟號二十三年知府李而進周南修三十一年提學副使張希舉知府王宏重修四十一年知縣楊士中遷泮池于櫺星門外四十三年知府歐陽念重修萬歴四十三年知縣翟鑑重修四十五年知縣姚一瀚重修 國朝康熙八年訓導鄭遜重修明倫堂敬一亭建文昌宫九年知縣馬文繡訓導鄭遜捐建啓聖祠十七年知縣陳旭修正殿二十年知縣余一鐸復修大成殿四十四年知縣毛徳琦重修四十九年知縣李䕫龍修復泮池㦸門展擴照墻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知府王鉽知縣吳錡偕紳士捐修學宫
  始興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嘉定間建元至元間建于郭頭天歴間遷于縣西元季兵燬明洪武二十四年知縣顔孝先教諭汪士搏重建正統元年知縣翟琳修二年提學僉事彭琉塞前後路七年知縣韋義増號舎景泰四年知縣歐琳修堂齋天順三年知縣苗實修殿廡成化二年知府江璞修𢎞治十年知縣夏舜重修嘉靖五年知縣髙輔廓而新之萬歴三十九年知縣楊大潤遷建今所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于大猷捐修學宫二十一年知縣鮑復顯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教諭陳東海修葺文廟五年知府王鉽知縣楊于位捐修
  右南雄府
  歸善縣儒學在白鶴峯之東南元泰定元年惠州路同知按達拉始建學後署郡學事郡博士黄光祖徙建今所元季復遭兵燹明洪武二年知縣木寅權以豐湖書院令諸生習業具中三年寅即今學基建殿堂齋廡後圮十七年署學事訓導黄復奎重建宣徳四年知縣李文修之正統十四年知縣徐琦建尊經閣景泰七年知府段鑑知縣李寛復修成化五年參議王英提學僉事胡榮檄推官龍臯修殿廡堂齋知府吳繹思改學門修㦸門及廨舎甃垣而飭之嘉靖五年知府顧遂知縣黄琳重建易櫺星門以石十一年教諭黄暉建敬一亭十七年提學吳鵬檄知府史立模新之二十年教諭袁大綸率諸生具祭器二十五年知府吳至知縣陶情重修三十五年知府姚良弼通判吳晉修殿廡堂齋重建敬一亭及號舎嘉隆之間兩遭兵燹官徙寓府學堂序傾圯萬歴五年分守參議李盛春知府宋堯武知縣林民止重修明倫堂以諸生葉萼等議興復侵地重建教諭訓導廨官始復居焉二十二年署府事同知邱一鵬署縣事推官廖如龍建尊經閣于明倫堂後徙教諭廨于閣之西隅 國朝順治十六年邑人駱鳴雷姚子莊等捐修殿廡堂門康熙八年知縣連國柱捐修櫺星門及門外東西兩垣墻二十年知縣盧光祖教諭吳策訓導李敏邑人檢討龔章倡捐重修二十四年知縣佟銘捐修殿廡廨舎圍墻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博羅縣儒學在浮碇岡之麓宋端平間知州劉煥始建學淳祐中知州謝籧修之知縣王亘建瑞光樓咸淳中知縣洪伯清闢地而新之元至元三十一年亷訪張處恭知縣劉亨重建元末迺廢明洪武四年知縣任志剛重建永樂二年知縣林和始立學門知縣昌祚修大成殿正統三年提學僉事彭琉檄通判鄭述復修之天順中同知蘇潤修櫺星門及前衢知縣邵銅始建尊經閣𢎞治元年知縣歐陽瑎移置瑞光樓二年修櫺星門十三年知縣林若周建仰髙祠合祀名宦鄉賢嘉靖二年知縣雷啓蟄建東號房射圃亭十四年知縣李憲重建明倫堂及敬一亭二十二年知縣經彥寀復修學 國朝康熙七年教諭何龍春捐修正殿及建復學前牌坊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長寧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東城之内明萬歴六年知縣陳茂蕙從諸生議改遷今所明末兵燬國朝康熙十八年合邑紳士捐貲重建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永安縣儒學在金山下明萬歴十一年督學副使支可大知府黄時雨從教諭陳文華議建于金山下署縣通判木叢竒始建 先師廟兩廡明倫堂兩齋㦸門名宦鄉賢祠知縣郭之藩始建櫺星門内為泮池引城東流泉注之祀啓聖于明倫堂後東為尊經閣又東為文昌祠北為敬一亭又東為道義門東為訓導署門左為宰牲亭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趙平格經始邑人貢生范章等捐建聖殿東西兩廡大成門名宦鄉賢泮池櫺星門復建啓聖祠文昌祠尊經閣二十四年署縣沈掄英捐建明倫堂教諭毛天翀訓導陳簡命捐建儒學門儀門學廨典史劉之珏捐築照墻二十五年知縣張進籙捐貲増髙尊經閣購書蔵閣内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海豐縣儒學在縣治之東南隅舊在邑西偏宋康定二年縣令譚昉始徙建今所淳祐十一年主簿鄭夢翀修之元季兵燬明洪武十三年知縣鄧源重建嘉靖元年教諭周鼎改建文廟於東徙明倫堂於西鑿泮池建禮門九年知縣陳一善建敬一亭三十三年知縣張濟時修明倫堂闢禮門易柱以石及重建東齋萬歴三十年知縣葉惟榮教諭林中梧建尊經閣于文廟後改啓聖祠于文廟東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阮士鵬教諭黄夢賚捐修六年邑紳士同修十一年教諭王佐訓導蔣煜董修學宫康熙六年知縣阮士鵬教諭黄鼎捐修十年知縣范逢春捐倡重修二十一年總兵苗之秀知縣佟永清教諭簡良臣訓導蘇上璉重修二十三年知縣姚徳基繼修五十六年知縣熊大樊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二年邑人陳璵捐建學署龍川縣儒學在縣城之東建鏊山之麓即宋崇寧故州學徽宗賜辟雍詔碑存焉淳熙嘉泰端平嘉熙間循守宋煜梁克俊宋詡縣令倪應時相繼修之元至元二十年燬于兵厥後即城東李守舊宅權為廟學延祐二年知州徐震復建學于城北至正間又燬于兵明洪武初典史黄九成因城遺址修建縣學成化十三年提學僉事趙瑶復建于城北嘉靖二年僉事施儒檄知縣韋邦憲隄嶅湖改建十一年建敬一亭啓聖祠二十一年因學宫圮壊通判楊茂深知縣蔡鴻漸請于提學副使林雲同僉事雍瀾復建于城東即今學知縣歐陽深建尊經閣于明倫堂後萬歴二十二年署縣通判唐體元置祭器 國朝康熙七年知縣彭峻齡倡捐重建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長樂縣儒學在縣東紫金山麓宋紹定中縣令葉拳始建于七都之龍岡淳祐初縣令林朝孫修之元至元二十九年徙今縣治乃建學于西至順初縣尹程願學成之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教諭廖伯舟重建成化元年知縣黄瑜以其地湫隘始徙建今所十一年知縣李顒改建櫺星門以石𢎞治中知縣黄坤始鑿泮池正徳中知縣楊繼宗修殿及㦸門吏目陳淳増修垣墻始徙山巔旗纛廟嘉靖元年僉事施儒導水于泮池明年建尊經閣増號舎十年僉事吴彦築地増修學宇擴明倫堂十一年建敬一亭十四年知縣于寳増建正殿十五年僉事江滙改儒學向甃泮池建青雲橋十九年立科貢題名二十七年僉事徐緝重建三十三年知縣李徳川重建鄉賢名宦祠明年修進徳修業二齋及學門訓導黄應舉倡諸生増建禮門義路坊修東西號房萬歴二十年署縣通判蔣杞増置祭器 國朝順治八年知縣孫廕光捐修康熙二年教諭溫如璠訓導屈宋重修明倫堂十二年訓導夏際盧倡修啓聖祠二十四年知縣錢巍業教諭劉文著訓導王懋徳署縣沈掄英前後繼修二十五年知縣孫蕙修兩廡及大成門四十五年知縣母儀修泮池圍以石五十二年知縣田祖捐修兩廡五十六年署縣徐愼重修明倫堂五十八年知縣張梁改正照墻教諭何璿訓導何怡修復儒學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署縣馮嵤捐修東廡併設牌位
  興寧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嘉定中始建于縣東百步咸淳四年主學盧龍躍飭之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縣丞劉昭輔重建八年知縣張成増飾之正統中知縣朱孟徳重搆堂宇知縣蔡徳義教諭林璟建尊經閣天順三年同知蘇潤知縣舒昭修文廟㦸門櫺星門五年寇焚號舎頒書祭器咸燬知府吳繹思檄知縣鄭遜教諭吳文澄重建成化十年知縣董英建庫房號舎十三年提學僉事趙瑶改門東面雞靈山遷射圃於學東立觀徳亭十八年御史徐瑁以諸生請始即舊嶺東道徙建今學𢎞治八年知縣黄縉建尊經閣兩齋號舎易民地及池以拓之是嵗僉事李徳美建學舎十五年知縣陳孔明修兩廡㦸門易櫺星門以石嘉靖九年知縣吳悌建敬一亭十四年知縣施幹修明倫堂十五年知縣方述修文廟建啓聖名宦鄉賢祠三十年知縣黄國奎建啓聖祠三十四年知縣羅衣建宰牲所國朝康熙十七年訓導陸文蔚修啓聖祠二十三年知縣李清鋐教諭李長倩訓尊李杜重修學宫二十五年教諭李長倩重建明倫堂五十八年邑紳重建正殿㦸門名宦鄉賢祠六十一年重建啓聖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連平州儒學在州治左明崇禎六年建中為正殿兩廡翼焉南為㦸門内開泮池引北門源泉注之 國朝康熙十年知州髙光國重建學宫十六年署州顧士美重建兩廡二十一年學正歐陽英騎修啓聖祠二十二年知州佟國瑞重建明倫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八年知州盧俊義修禮門義路兩坊河源縣儒學在城西北隅舊在城東南隅明洪武二年建歴二百餘年舊城濵海屢遭水患學宫廟廡堂門悉圮萬歴十年復古城遷縣治號曰新城十三年知縣歐陽詢始遷學於今所二十年知縣周炳建名宦鄉賢二祠于㦸門之左建敬一亭于文廟之後前為鱷湖秋冬水涸知府林國相為請于制府斥餉金濬源築隄水始滙焉 國朝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和平縣儒學在縣治西明正徳十六年嘉靖二年知縣劉琰増官廨増號舎甃露臺立名宦鄉賢二祠嘉靖二十六年僉事范推一檄縣修之踰十年始成崇禎十年教諭易昌第改建 國朝康熙十八年知縣韓師愈重修四十二年知縣盛洪重修五十四年知縣李煚修學宫増建聖域賢闗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知縣王植倡修六年知縣王暠重修文廟 雍正八年海豐縣請析縣設學現候部議
  右惠州府
  海陽縣儒學在製錦坊舊在府治西偏附郡學右宋紹興中知縣陳坦遷于今所紹定間知州孫叔謹知縣張煥増修景炎三年燬元不復建附生徒于郡齋明洪武二年通判張傑始建學永樂間參政鄭阜義重建大成殿兩廡宣徳八年御史丁寧重修兩廡㦸門櫺星門正統元年知府王源以官地易民居廣之徙櫺星門外臨于街内鑿泮池甃以石明年知縣李衡建明倫堂興賢育才二齋天順八年知府陳瑄重建大成殿及饌堂易櫺星門柱以石嘉靖間知府王袍丘其仁重修又立啓聖祠于大成殿前左隙地地在訓導齋後教諭陳察復以學後卑窪買民池實土議建尊經閣未就遷去二十四年同知王貴始闢閣垣而一之二十五年知府郭春震繕修二十七年知縣褚宗祿建敬一亭于尊經閣二十八年知縣李竒俊復徙于明倫堂前二十九年分守馮皋謨四十二年署縣通判揭鴻萬歴二年知縣馮笏俱相繼修葺九年大成殿復壊知府張敷潜知縣徐申重建十五年明倫堂圮知府勞遜志知縣林繼喬新之復増起教諭學舎一座明年復徙啓聖祠于訓導齋地仍以祠地為訓導齋天啓間副使周維京重建殿廡儀門崇禎間知府黄日昌教諭黎崇宣重建啓聖祠 國朝順治年間巡道魏執中重修殿廡及櫺星門康熙二十年知縣劉永重修文廟建文昌祠二十三年同知滕天綬捐建啓聖祠二十七年知縣金一鳯建土地祠重修明倫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潮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紹定三年知州孫叔謹建景炎中燬元知縣崔思誠建大成殿至正九年知縣雷杭建明倫堂及兩齋明洪武二十八年教諭李文政修兩齋曰進徳修業正統五年主簿黄容建號舎十間十年知縣劉源洪創膳堂景泰四年知縣何晟重建明倫堂天順七年參政劉煒知縣陳瑄易櫺星門柱以石砌泮池造祭器成化二年僉事戈立増建號舎十一間𢎞治八年知縣姜森購民地建拓教諭廨及號舎十間正徳十二年知縣宋元翰建海濱鄒魯二坊及修明倫堂嘉靖十二年同知劉秉鑑修號舎十三年教諭周朝任鑄祭器十六年通判胡裕建啓聖祠典史陳公陞重修文廟祭器十七年御史王徳溢委主簿嚴賔修明倫堂饌堂十八年颶風殿堂祠宇門齋住廨⿰土冊 -- 𡊢散是年知縣胡景華修復三十七年知縣蔡明復重修明倫堂隆慶中知縣黄一龍復修廟學三年始成 國朝康熙三年知縣王渫重修聖殿兩廡明倫堂六年知縣張𢎞美教諭吳廷縉續修明倫堂十八年知縣徐而㤗教諭吳廷縉倡修聖殿兩廡明倫堂二十五年知縣臧憲祖捐修聖殿兩廡㦸門并泮池垣墻五十一年知縣彭象升重建明倫堂五十三年知縣支森重修㦸門及鄉賢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閔黯倡修大成殿兩廡㦸門及泮池
  揭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宋紹興十年淳祐六年知州陳圭修景炎三年燬元重建明因之永樂二十年知縣徐貲重修天順七年知縣陳爵買民地以廣學基建學舎進徳修業二齋𢎞治八年知縣彭惟芳修明倫堂十三年知府葉元玉建尊經閣及射圃嘉靖五年主簿季本修明倫堂饌堂齋舎三十九年知縣彭文質重建先師廟東西廡四十一年又重建敬一亭濬櫺星門前一水通于馬山寄四十五年署縣推官鄭良璧建尊經閣萬歴十六年兵備道王民順修建廟署増髙明倫堂三尺教諭陳民極捐俸建文昌祠及齋宿房㑹饌所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張嘉善重修康熙五年教諭黄挺華倡修聖殿及兩廡十七年知縣廖鳴鳯倡建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六年知縣陳樹芝重修殿廡明倫堂置祭器
  程鄉縣儒學在縣治南宋梅州學也初建于大市後徙之東南隅乾道九年知州黄徳俊復遷于城之西北淳熙十二年知州黄畟建梯雲橋學前慶元六年知州劉煥増學宫新十哲像齋舎教授張如圭林若谷相繼建大成殿紹興三年學正鄭竒遷于貢院故址本路使趙師楷知州葉敷榮共建大成殿兩廡㦸門扁講堂曰明道淳祐元年知州李鑑遷于今所元元貞二年僉事張處恭重建未竣大徳元年僉事呼喇濟成之明洪武二年省州三年改為縣學主簿房秉正修大成殿明倫堂㦸門兩廡櫺星門兩齋二十四年典史廖仁重修正統九年知縣文琳建大成殿兩廡成化元年參政龔毅僉事毛吉檄知縣丁傑易櫺星門以石𢎞治三年僉事袁慶祥新文廟創明倫堂正徳八年知縣張欽重建大成殿兩廡櫺星門泮池祭器庫饌堂九年知縣張戩増號舎十六年知縣唐繼仁重建大成門嘉靖四年訓導張賢撤饌堂建尊經閣八年主簿黄騰立敬一亭十年知縣林墰建啓聖祠二十五年知縣黄進建㑹饌堂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葛三陽移建啓聖祠于大成殿後康熙八年訓導吳晉重修十年知縣王仕雲重修聖殿兩廡㦸門明倫堂名宦鄉賢祠及照墻左右兩坊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饒平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成化十四年與縣城並建同知邵有良委官毛文政經始明年知縣楊昱董成之正徳三年聖殿圮壊知縣毛棠鼎建未就九年知縣楊淮甫至成化十三年參議張簡復其地之侵于民者嘉靖秋壊于颶風教諭王魯新之知縣柴喬李士逹重修學舊無泮池二十二年知縣羅凱始鑿池四十年教諭林成綱廣號舎十餘間萬歴十九年兵巡道王一乾又増置號舎二十六間 國朝順治十六年饒鎭吳六竒重建聖殿鑄洪鐘懸殿左又修明倫堂名宦鄉賢祠啓聖祠康熙二十一年訓導侯世祿捐修照墻高八尺兼濬泮池二十六年教諭黄志聨訓導侯世祿合葺明倫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惠來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治北明嘉靖四年知縣蔣恩建十九年知府龔湜改建今所即府館舊址二十二年知縣官徳章修又建博文約禮二齋建號舎㑹饌堂于明倫堂右建廨于堂東西敬一亭在明倫堂後三十年知縣林春秀重修又建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泮池明倫堂神廚祭器三十二年創學塘觀海亭學門儀門宰牲所萬歴年間知縣游之光重修國朝康熙十九年知縣張秉政捐修騰蛟起鳯二亭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大埔縣儒學在縣治左明嘉靖六年知縣歐淮建二十二年教諭劉萬春建講堂増號舎二十四年知縣曽廣翰建學閣修明倫堂齋舎號房二十七年教諭吳箴改建大門三十四年教諭陳堯道修廨三十九年知縣吳思立修號舎講堂敬一亭在儒學左萬歴二十一年推官余炤重建講堂修號舎 國朝順治年間饒鎭吳六竒知縣趙觀光同康熙年間知縣宋嗣京艾十竒相繼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澄海縣儒學在縣治左明萬歴五年知縣顧奕建崇禎間知縣梁髙登教諭胡曰乾修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總督吳興祚捐俸三百兩知府林杭學同知滕天綬通判母鯨知縣王岱教諭余龍訓導徐輯夏邑人僉事楊鍾岳侍讀學士佘志正公捐重建邑人蔡茂植捐建啓聖祠明倫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普寧縣儒學在縣治西南明嘉靖四十二年創萬歴三年知縣劉鈍始建明倫堂兩學舎十三年知縣趙獻建文廟兩廡大成門櫺星門名宦鄉賢祠儒學門二十五年知縣王稷復建啓聖祠重修明倫堂號房三十三年知縣沈知霖捐倡大修三十六年知縣阮以臨教諭黄秉中重修 國朝順治八年知縣李廷樑重建聖殿康熙九年知縣段藻重建大成殿啓聖祠二十二年知縣汪容日教諭潘浩元訓導潘颺臣捐建明倫堂櫺星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平遠縣儒學在縣治東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王化建時屬草創萬歴六年知縣劉印祚修李允懋拓地遷建文廟及明倫堂崇禎間知縣胡有英教諭詹露重修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趙復昌重建文廟十六年知縣葛篤彝署教諭吳鴻磐重建明倫堂康熙九年知縣劉駿名修啓聖祠四十年知縣何寛訓導何曰智移建於文廟後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五年知縣陸祖望訓導鍾偉重修學宫
  鎭平縣儒學在縣治西明崇禎六年撫按委平遠縣知縣沈惟耀督建其地係貢生徐徽生員徐惟礎義捐時縣治新設草創未備十七年知縣羅明䕫修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薛世望重修康熙二年知縣徐履吉重修十一年知縣程夢簡捐修四十五年知縣母儀重修學宫石砌泮池及欄杆五十二年知縣田祖捐修西廡五十六年署縣惠通判徐愼重修明倫堂五十八年知縣張梁重修照墻教諭何璿訓導何怡捐修㦸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五年署縣番禺縣丞馮嵤捐修東廡七年知縣吳芮重修
  右潮州府
  高要縣儒學在府治之東舊在縣治東七十步府學遺址宋政和四年郡守毛衍即其地以爲縣學明洪武初知縣劉濬源修十年知府胡本道增修置射圃永樂十年知縣常庸徙堂齋于殿後以舊堂齋爲學倉廨宇宣徳七年知府王罃重修正統間提學僉事彭琉偕知府王罃復學後侵地築書樓新大成殿鑿泮池亭射圃増築號舎又復學前侵地爲廨宇撤書樓爲兩齋天順七年知府黄瑜知縣朱茂建儀門及齋南號舎成化三年知縣劉欽重建明倫堂櫺星門七年知縣孫珍重建㦸門廨宇𢎞治間知縣左濬改儀門于大成殿左正徳二年知縣錢世用重修十二年知縣秦行健建杏壇于書樓北嘉靖十一年巡按御史吳麟知府錢鐸建議遷學于今府學廟右與府學合廟萬歴九年知府王泮買民居闢學門二十年都御史蕭彥遷復于舊址三十二年知府陳濂塡築後塘建尊經閣四十四年推官李春熙通判許學賢改學前路從左遶右循南復摺左而西天啓二年知縣江漸磐重修廟廡先是廟後地陷堂齋傾圮教官僦居民舎知府陸鏊知縣張明熙先後葺修 國朝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四㑹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金岡山下宋咸淳元年知縣趙汝音遷于今地建大成殿㦸門景炎間知縣陳隆建堂齋號舎元末摧圮明洪武初重建永樂十一年知縣顔寳修景泰四年知縣楊渙建書樓成化六年知府黄瑜復侵地改建明倫堂以堂舊甚建大成殿兩廡門庫齋舎書樓饌堂正徳十四年知縣蕭樟作泮橋嘉靖七年知縣張璽重修堂齋十六年知縣羅愈請嵗以寺租修學二十五年知縣莊深建敬一亭尊經閣三十年知縣陳自然建儒林門櫺星門萬歴二十三年知縣彭名世復建尊經閣迺移啓聖祠敬一亭於閣左右四十六年知縣謝子詔教諭邢裔昌重修殿廡齋房四十八年知縣陳祖訓改建文昌閣于儒學之前左爲名宦祠右爲鄉賢祠 國朝順治十六年教諭朱翀募修康熙十八年知縣班一政倡捐重葺二十六年知縣陣欲達教諭鄒紫客訓導羅宗祥倡捐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五年知縣黄任建魁星閣在學宫後
  新興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爲新州學宋天禧間始建天聖間徙于夏院寺之西紹興十二年郡守張夔修淳熙四年郡守趙師孟復遷于舊址嘉定六年郡守楊承祖重修咸淳十年郡守何坤葺之元大徳中知州髙芝重建殿齋明洪武三年改新州為新興縣改州學為縣學縣丞孫守正鼎建廟學宣徳五年教諭盧閏建尊經閣正統三年知縣雷晏重建講堂號舎射圃天順七年燬于宼知府黄瑜新之成化十一年通判李敏增修正徳十一年知縣王琮復射圃侵地十六年知縣胡堯時始建啓聖祠於尊經閣後闢泮池右爲敬一亭嘉靖二十七年知府胡純行縣修櫺星門三十五年縣丞羅寧重修萬歴十三年知縣趙徳懋請以學塘租銀修廟廡啓聖祠明倫堂尊經閣兩齋號舎二十四年知縣姚舜牧重修學前二坊新其扁曰賢闗曰聖域從學前塘基闢路出南城曰見龍衢三十年知縣楊成喬捐俸重修學宫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李超二十四年知縣徐煌教諭劉國璋訓導陳就烈前後倡捐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陽春縣儒學在縣治西宋慶歴四年原建于南城外一里元季圯壊明洪武二年知縣莫景明遷建于今地永樂七年縣丞吳子育重建殿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射圃正徳三年提學彭琉命知縣宋啓修成化五年燬于寇七年知府黄瑜新之正徳十年知縣黄寛重修殿廡堂齋嘉靖十年知縣楊和建啓聖祠敬一亭三十二年知縣謝復生重建文廟并飭兩廡堂齋號舎隆慶間同知郭文通鑿泮池于櫺星門内引東門外官陂水注之知縣熊烈建尊經閣造祭器萬歴四年同知蔡懋昭買民地闢學前路樹以坊知縣毛汝起重修廟廡㦸門櫺星門學門改建敬一亭鑿泮池于櫺星門外十一年知縣黄憲清建接雲樓十五年颶風飄毀文廟知縣張文誥修之移敬一亭于尊經閣後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泮池在櫺星門外前為雲路坊崇禎十六年知縣陳軾倡率諸生梁應標等修葺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張含瑾重修二十五年知縣康善述捐修六十一年知縣蘇浵于學宫前啓建文明門又于文廟照墻開黌宫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黄敷言教諭陳世蓮訓導鄺士佐倡捐修大成殿重建兩廡築月臺櫺星門名宦鄉賢祠擴泮池為雙拱周以欄杆圍墻擴六尺髙三尺文明門上建大魁閣闢青雲路二十餘丈臨溪架橋
  陽江縣儒學在縣治西嶺西分司故址舊南恩州學宋慶歴四年始創于城南二里紹聖中知州丁璉徙城内東南隅紹興二十一年知州傅雱刻孔子小影于御書閣淳熙中知州梁球建大成殿嘉定中知州陳嶽鄭浦重修殿廡堂齋元末圯于兵燹明洪武中省州入縣遂改州學為縣學廢縣舊學為民地知縣張翼始更造之知縣梁潛林星李寧相繼修建天順七年賊燬僅存禮殿成化二年僉事張祚重建廟學又市民地建藏書閣二十一年僉事陶魯以學湫隘遷今地正徳九年主簿林景和重修兩廡㦸門嘉靖七年主簿楊任修建齋堂號舎尊經閣學門十四年知縣莫斌廢尊經閣建啓聖祠敬一亭萬歴七年同知蔡懋昭復建尊經閣十三年兵備副使王泮同知方應時大修鄉賢祠名宦祠在㦸門右土地祠澹菴祠在㦸門左射圃舊在東門外 國朝康熙十三年復建尊經閣二十六年教諭葉自茂重修三十二年訓導黄以敬添設啓聖祠二間祠西又創書舎四間五十年知縣唐伯羲重建尊經閣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六年知縣林寅教諭尹錫籙訓導佘錫純捐修名宦祠八年教諭尹錫籙訓導佘錫純捐修櫺星門㦸門垣墻及置祭器髙明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成化十二年始置縣設學知府李璲創建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號舎廚庫𢎞治間署縣事典史黄觀建講堂泮池橋亭正徳十五年通判潘鵾重修嘉靖五年知縣陳坡重建樹櫺星門以石創聚奎樓二十八年知縣陳富春重建講堂號舎三十四年教諭湯濬建登賢亭三十五年廟學爲颶風摧毀知縣徐純次第修葺又築杏壇于泮池上移敬一亭于儒門内遷名宦鄉賢二祠于㦸門左右萬歴十三年知縣曽宗烈重修廟廡堂齋啓聖名宦鄉賢祠及敬一亭三十三年知縣韓國藩于學門左創建尊經閣又重建左右二坊改題玉山起鳯珠海騰蛟四十八年知縣陳京璧重修殿廡崇禎五年知縣蕭時勉訓導譚瓚復行修葺明末燬于兵 國朝順治八年署縣蕭來儀教諭王孫樞修㦸門是年教諭王孫樞建教諭衙康熙元年知縣盧開象訓導沈嘉慶修啓聖祠八年知縣魯傑重修學宫二十一年署縣劉淑向教諭鄭啓中訓導冼贍宗倡修大成殿東西廡㦸門櫺星門周圍垣墻開浚泮池是年教諭鄭啓中重建清雲門儒門二十二年知縣于學修復尊經閣二十八年知縣于學修復鄉賢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恩平縣儒學在縣治西明成化十六年始置縣設學都御史朱英按察使陶魯創建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繼建尊經閣儀門號舎正徳二年修建櫺星門嘉靖初教諭費頤修建儒學門未㡬廟學為颶風所毁二十八年知縣阮琳重修萬歴十五年教諭車學年建尊經閣于學之東北十七年㑹學圯重修知縣蔡標教諭龎一徳徙泮池于櫺星門外環以垣墻門左曰崇正學門右曰育英才㦸門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廟後為啓聖祠東北為尊經閣祠西為號舎東為敬一亭後為教諭舎射圃在學西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知縣佟世男倡捐重修大成殿兩廡啓聖宫鄉賢名宦祠及泮池櫺星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三年知縣常三書及舉人鄭鵬生員馮卓等捐修學宫
  廣寧縣儒學在縣治東明嘉靖三十九年始置縣知縣韋弁創建廟學萬歴十一年兵備副使徐時可令知縣黄南金修之先師廟兩廡㦸門櫺星門啓聖祠明倫堂兩齋官廨學門咸備二十年知縣李先芳捐俸諸生陳經捐貲易黌門各柱殿前欄盾以石 國朝順治十五年教諭黄金勝修復啓聖祠及兩廡㦸門康熙六年訓導鄧隆蓋葺殿宇重建明倫堂二十五年知縣黄金從教諭勞翀訓導李夢㑹修建明倫堂之兩廡為博文約禮齋三十三年知縣𡩋堯采教諭黄廷璋訓導張孔嘉捐建啓聖祠及明倫堂之兩廡三十四年知縣𡩋堯采捐修㦸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爲崇聖祠
  開平縣儒學左城東隅明崇禎十七年建縣舊設小㕔一所奉祀至 國朝康熙六年知縣髙子翼訓導祁士驊倡捐偕邑人剏建今所未成逮八年訓導蕭正博復營之工始竣二十年紳士里民修聖殿建兩廡儀門泮池櫺星門啓聖祠明倫堂五十三年知縣陳還重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德慶州儒學在州治東一百七十步舊徳慶州學創建于城東紫極宫故基宋元豐四年遷于府治東六十步慶元初郡守趙師璱置書買田紹定淳祐間郡守陳宿馮光益之元至元末教授林舜咨作大成殿尊經閣同知王罃祖樹明倫堂總管孫輔臣増修之明洪武九年定為州學正統中提學彭琉命判官朱智修建殿廡重門及雲章閣知州謝必賢繼起堂齋成化間知州李瑛周儉管淳増修𢎞治三年知州王淮重建尊經閣號舎㦸門廚庫十五年知州楊棨重修殿廡嘉靖十五年知州陸舜臣重修正祀典二十一年知州吳汝新重建殿廡改甃泮池増修學門號舎三十六年知州徐鉉増修殿廡四十一年知州楊徵移徙于東城隍廟萬歴二十八年知州沈有嚴遷復于州治左之舊三十年闢射圃于學左崇禎五年通判王之肱修葺射圃守道劉繼昌知府蕭嘉熙等捐建重新 國朝順治間知州饒崇秩議修捐俸一百五十兩貯學康熙五年學正梁宗典重修大成殿兩廡儀門櫺星門并周圍垣墻六年知府熊啓裔七年知府蔣應秦教授黄夢賚繼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封川縣儒學在城東北八十步舊在縣東山一里宋康定元年創建皇祐間燬于寇遂遷今地嘉祐三年州守田開以其地狹隘遷于城西小丫嶺屢被水患熙寧六年州守俞瑊復遷于東山故址紹興七年州廢學毀十一年州復知州黄琮闢故址建學宫置學田時士以涉水不便十五年郡守楊王休徙于今地咸淳七年教授張驥重修元至正三年逹嚕噶齊裕嚕特穆爾重修明洪武二年改州為縣因改州學為縣學永樂八年縣丞歐必森新之十二年縣丞楊隆重建廟學天順四年寇燬僅存殿廡堂齋成化五年知縣萬顯移明倫堂及兩齋于後地之爽塏者𢎞治十八年知縣張琇重建廟廡櫺星門正徳四年知縣黄瓊建學門六年訓導郭纓建尊經閣闢泮池飭祭器嘉靖初知縣瓊海周英重修三十二年知縣郭處賢改建敬一亭四十三年洪水衝壊廟學知縣唐時雨大加修葺隆慶六年櫺星門壊知縣陳起耕修之萬歴九年知縣周日暹重修十九年知縣黄懋中遷復東山故址二十五年嶺西兵巡道陳濓命知縣唐民拱徙建於今處明倫堂在 先師廟左露臺甬道翼以兩廊門外南立棹楔堂西為尊經閣東為神廚神庫後為敬一亭 國朝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開建縣儒學在縣東半里舊在縣東南百步明成化九年教諭陳瑚請於巡撫都御史朱英遷于城内東隅二十一年知縣廖賔重建殿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饌堂兩齋號舎庫房咸備嘉靖十年署縣黄世鐸建啓聖祠十五年知縣吕賓増置號舎二十九年知縣陳廷舉奉學道檄遷建今所萬歴四年知縣胡希寅建正業堂名宦鄉賢祠號舎廨 國朝順治十四年教諭鄭茂惠重修康熙九年知縣張沖斗復修二十三年知縣姚從智捐修學宫二十九年署縣邵龍元捐修東西兩廡㦸門泮池櫺星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八年署縣陸昌齡重修
  右肇慶府
  茂名縣儒學在城東明洪武十四年始設學於城内西北後設千户所地狹用教諭劉源議遷于城外東山寺故址天順八年兵燹成化五年知府孔鏞并學于府正徳五年監生楊節奏復六年知縣林渠復建于舊址立明倫堂兩齋學門儒林坊于舊址嘉靖七年巡按御史周模楷置磚甃學路百五十丈修築周圍垣墻十四年知府鄭絅知縣易本仁復建廟廡㦸門櫺星門學門牌坊二十七年知府歐陽烈遷學門新二坊啓聖祠名宦鄉賢祠俱附府學二十八年知縣韋弁重修廟廡及明倫堂崇禎間知府姚繼舜知縣張復普尹竒逢相繼捐修 國朝康熙二十年邑人重修聖殿建兩廡儀門泮池櫺星門啓聖祠明倫堂及名宦鄉賢祠二十二年知府王際有教諭黎起龍訓導羅澄捐修學宫堂廡門墻五十三年知縣陳還重修文廟増建兩齋頭門禮門義路門四圍宫墻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電白縣儒學在神電衛舊在寶山下元季兵燬明洪武初知縣劉源隆遷於縣治東南成化四年僉事陶魯遷于今所五年知府孔鏞大新之嘉靖十年知縣董琳建敬一亭十七年知縣俞岳建啓聖祠二十七年知縣譚堯道知府歐陽烈重修後盡傾圮萬歴六年知縣張希臯經始創建知縣林夢琦増修首建文廟次兩廡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東西齋又建啓聖祠于東偏名宦鄉賢於㦸門之左右又於明倫堂東建教諭廨西建訓導廨明倫堂之下建號舎焉建敬一堂於明倫堂後土山之上櫺星門外文路東西兩端建崇儒造士二坊崇禎七年知府姚繼舜知縣周日旦教諭李世球重新之建射圃于學右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相斗南議修有邑節婦吳氏捐屋地木料磚石助修康熙二十七年知縣張兆統重修五十二年知縣張琮修正殿兩廡五十七年知縣周文傑修明倫堂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三年訓導黎組芳及諸生修文廟甃以石階
  信宜縣儒學在城東元至正十四年知縣陳巴延徹爾建立明因之永樂四年知縣盛得中重建十三年知縣姚原立正統四年知縣陶兗相繼修葺堂齋天順年間知縣顔玉階重建大成殿成化四年知縣李時敏復修大成殿兩廡遷于城東南七年建櫺星門禮門正徳八年知縣虞玘重修嘉靖十四年典史前編修程文德遷于縣左建明倫堂齋房知縣謝彬復建正殿敬一亭學門十九年知縣白譜建櫺星門二十五年知縣何文俸復建㦸門啓聖祠二十七年知縣許述修葺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徐鳴珮大修康熙五年知縣羅士毅遷于舊址六年知縣羅士毅改建大成殿名宦鄉賢二祠二十四年知縣余光靈教諭方曰定訓導鍾煌修葺啓聖祠二十八年知縣余忠震倡修大成殿是年教諭龔文耀捐建啓聖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三年知縣段宏普修葺大成殿五年知縣段宏普教諭丘啓碧訓導阮士英重建明倫堂化州儒學在州治南宋嘉定二年郡守范良輔建于城外咸淳六年教授趙蜚英遷于城南後燬于兵海北海南僉事吕沆重建明洪武初郡守曹錫修之宣徳八年知州吕明正統八年知州毛自得築州城圍學在城内天順七年知州吳春成化七年知府孔鏞同知曹慶各重修之十一年知州黄萬碩仍遷于城外舊址正徳八年知府陳嘉表嘉靖間知州鄭雍傳相繼修理後萬歴間復遷于寳山舊址郡守沈水捐建大成殿啓聖祠及鄉賢名宦二祠 國朝順治十三年嶺西道李皓學正馮璡捐倡修葺康熙六年知州丘宗文學正梁殿桂朱廷誼捐倡重建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八年闔州紳士議遷復南門舊址未竣工吳川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正九年主簿唐必達教諭吳仲元建明因之洪武十四年縣丞汪季清修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堂齋禮門正統二年知縣鄧宣重修號房倒塌為軍所侵嘉靖間御史熊蘭拆侵屋以復舊址二十七年知縣歐陽烈重修崇禎九年邑人吳鼎泰捐資重葺 國朝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訓導許紹中申請三院改建學宫於原分司舊址規制大備
  石城縣儒學在縣西臺舊在江頭舗南元皇慶間隨縣遷于新和驛左即今學元季兵燹明洪武三年縣丞倪望重建殿堂齋廡㦸門學門九年知縣翟惟中增修成化間知縣陳綱重修遷于西關外回龍嶺嘉靖十三年署縣印吏目丁琮增修二十一年署縣事經歴丘正改建縣治西萬歴十一年復建于北街舊址前先師廟東西為兩廡左啓聖祠後明倫堂二十一年知縣謝濬移明倫堂于廟左即此地建啓聖祠天啓七年改建文廟于啓聖祠移啓聖祠于明倫堂後 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李琰捐建復于西臺舊址五十七年邑紳士修泮池開青雲路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典史沈來裕邑紳士同捐資更拓學地
  右高州府
  合浦縣儒學在城外南屯明洪武十四年知縣盧文會始建于城東興文坊附于府學之左正統七年提學僉事彭琉成化八年僉事林錦𢎞治十四年知府王繼正德五年僉事李瑾前後修建嘉靖十五年知府張岳改遷於城外南屯拓地方數十丈後築土山十八年知府陳健增建號舎二十間二十六年知府胡鏊重建櫺星門及東西二樓閣修文廟兩廡及儀門明倫堂兩齋敬一亭三十四年知縣胡濟世復修後因颶風傾圮崇禎元年分建兩學明倫堂在府署前舊道衙地廟制如舊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府徐化民倡捐修葺四十年邑人倡建大成殿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欽州儒學在州治東門内舊在城南門外宋治平元年移建城東門外崇寧三年徙于州南淳熙四年知州岳霖開拓重建紹熙五年知州黄旦改建于州署東南元至正中為寇燬明洪武七年重建宣徳二年守備都指揮程㻛復建天順中復燬于寇成化五年僉事林錦以其分司為明倫堂堂左市民居為文廟𢎞治八年知州袁莒改遷南門外正徳五年知州徐珪十四年知州李純前後修建增名宦鄉賢二祠嘉靖十五年知州林希元復遷城中故址二十四年知州鄧以和建啓聖祠敬一亭名宦鄉賢祠宰牲所萬歴十二年知州周邦爵遷于城外二十四年知州王世守復遷城中舊址之東其地北有髙阜登之可以望遠且據邑中之形勢遂改建焉 國朝康熙元年知州喻三畏學正黄燧建復明倫堂十年知州董爾性學正黎方璐重修二十三年知州馬世祿學正謝蓬升重修文廟㦸門名宦鄉賢祠二十八年知州汪源澤學正謝蓬升訓導陳建中建復啓聖祠明儉堂三十三年知州程鼎建復東西兩廡及櫺星門三十四年逰擊陳誥重建文廟兩廡㦸門四十七年學正胡斆黄倡建義路禮門土地祠守備劉維翰建創青雲路坊五十年知府施世驥建明倫堂五十六年浚泮池于照墻外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靈山縣儒學在縣署西舊在石六峯東南去縣治二里宋治平二年遷縣治東寳祐四年攝尹趙宗商復遷石六峯故址元末燬于寇明洪武四年重修三十四年知縣李善初遷于縣治左景泰元年知縣羅宣改遷千户所之東成化六年僉事林錦重修十四年僉事王崇復遷于故石六峯嘉靖三十七年知縣經彦寀復遷於城内萬歴十三年知縣吕調和遷于南城外工未完知縣彭繼美續成之三十二年知縣陳文選詳允改建城内闗帝廟之東 國朝康熙四年知𢎞多𢎞安擇于西門外闢地鼎新之六年邑人勞炫建啓聖宫于殿後訓導王啓輔董成知縣林長存重加增飾二十九年遷復城内知縣段曦李晉李培仁相繼重建三十六年知縣李晉重建大成殿四十三年知縣段曦復遷學宫於縣署西五十六年知縣葉昌李培仁相繼倡建啓聖宫兩廡名宦鄉賢祠櫺星門鑿泮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右廉州府
  海康縣儒學在府治東宋附于郡庠其後寄于遂溪文明書院元大徳六年教諭凌光謙始遷建于迎恩坊至正六年廉訪使吕珫僉事觀音努修明洪武三年知縣陳本沿舊建立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二十九年同知張伯玉永樂元年教諭林仲餘相繼重修建射圃于城南文昌坊之東立觀德亭正統九年知縣胡文亮以學地卑隘展地重修成化十四年副使陶魯提學僉事趙瑶通判劉鎮復遷建于郡學之西其年為猺寇所殘併入府學𢎞治九年郡守陳嘉禮知縣林彦奏而修復之十七年僉事方良永視學基狹隘命推官李文獻教諭鄭寛遷于海北道舊址正徳八年御史周謨修十四年知府王秉良重修二十六年遷于珠池公館嘉靖三年仍遷復郡治之東四年僉事李階拓地知府楊表黄行可相繼鼎建聖殿兩廡儀門櫺星門敬一亭明倫堂廨宇號舎泮池二十四年知縣楊澄重修三十三年署縣推官袁珠併修萬歴二十一年知縣秦懋義建文昌閣于儀門樓前二十四年齋舎圮教諭徐肯播修三十二年颶風傾圮同知張儒象教諭鄒瑗重修三十六年推官葉際英徙于衛中所三十七年齋堂壊訓導邱民建三十九年知縣張和訓導黄煥建魁星亭于啓聖祠前天啓二年教諭趙楫修砌學宫泮池 國朝康熙四年知府陳允忠知縣夏日昌重建二十五年知縣鄭俊教諭黄𤂻捐俸倡修聖殿明倫堂兩廡櫺星儀門齋舎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署府事來銑捐修大成殿七年知縣黄廷鐸同紳衿捐修明倫堂兩廡泮池宫墻櫺星門名宦鄉賢兩祠
  遂溪縣儒學在縣西北隅宋始建于縣治西地卑濕乾道四年遷于縣傍制仍狹隘寳慶元年再遷縣西登俊坊元因之皇慶元年教諭周孔孫修明洪武三年知縣王淵縣丞諸道𢎞仍舊創建殿廡齋堂廨舎悉備十七年縣丞鄧義教諭謝敬從以堂齋逼殿卑陋改遷今所二十年教諭陶文實修成化間知縣楊徹龔彞相繼修葺𢎞治間知縣劉玉建兩廡兩齋櫺星門㦸門造祭器正徳八年通判楊雲重建儀門十年提學張拯知府王秉良改建大成殿兩廡明倫堂齋號舎射圃在縣治西北嘉靖四年知府楊臻改建明倫堂聖殿兩齋儀門十六年知縣鄧恕作會膳堂二十年知縣班珮建殿廡堂齋二十四年知縣張天叙重修兩廡聖殿重建明倫堂兩齋隆慶五年知縣杜仲修葺併建㦸門萬歴十一年知縣盧應瑜改鄉賢名宦二祠于殿西十七年知縣陳庭詩教諭葉觀光重修殿東隅設龕韜聖象重建儀門倂啓聖祠二十三年推官髙維岳知縣袁時選重建殿廡暨新聖賢神像崇禎九年知府朱敬衡知縣陳時瑞重修學宫十二年毀于颶風知縣愼思永重建聖殿明倫堂東西廡及啓聖鄉賢祠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馬光遠重修聖殿東西廡及儀門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宋國用重修聖殿兩廡櫺星門儀門又建啓聖宫鄉賢名宦祠齋舎三十四年知縣李一騶移建啓聖祠四十二年教諭楊世達重修名宦祠五十六年署縣金熊飛重修正殿五十九年教諭陳世寳捐修㦸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知縣劉官冕重建明倫堂未竣三年知縣史隨踵其事成功
  徐聞縣儒學在縣治西宋始建于舊縣討網村元大徳元年教諭陳瑜白因縣治遷于賔朴村創建學宫于縣治西八年縣尹鄭開修明洪武三年知縣武亮拓地重建成化二年同知黄瑜知縣鍾富將縣治倂學俱遷于海安所城内東西隅俱草創二十年郡守魏瀚改遷于所之西建文廟堂齋𢎞治十四年知縣平綱遷復于賔朴村正徳五年知縣汪澤教諭楊穡請建文廟兩廡堂齋十二年知府王秉良建櫺星門號房造祭器射圃在學前街西嘉靖三年参議李鎭置祭器十二年知縣朱夢昌飾聖像建啓聖祠敬一箴亭射圃亭十三年推官徐逵建號舎砌殿亭十九年教諭文桂訓導陳二榮置祭器二十五年方逢堯李𦇬相繼修葺隆慶三年知縣謝朝爵建啓聖名宦鄉賢三祠萬歴十三年知縣蔡宗周移啓聖祠于西名宦鄉賢二祠于東三十六年推官葉際英因射圃地窪瀦水環砌為沼三十九年知縣孫世芳重修東西建二齋兩門西南建啓聖祠堂後建敬一亭西為教諭訓導諸衙東齋之左建魁星亭復建諸生號舎于啓聖祠西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宋灝倡修正殿二十二年雷瓊道程憲知府沈聨鑣同知竇曰嚴閆如珆教諭丘琳訓導韓偉猷典史劉𢎞基巡檢張三秦沈綸重修正殿後建明倫堂啓聖祠前建兩廡㦸門櫺星門名宦鄉賢泮池圍墻照壁三十六年雷瓊道成愼泰同知裴國正知縣孫挹教諭楊溥名訓導陸九達典史王日初巡檢沈璐劉永重修正殿改建名宦鄉賢祠三十七年知縣孫挹倡捐重修正殿兩廡啓聖祠明倫堂并名宦鄉賢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二年知縣嚴潔暨邑人捐修正殿兩廡㦸門泮橋垣墻
  右雷州府
  瓊山縣儒學在府學西宋置在海口浦元因之明洪武四年知縣李思迪遷于郡東北東坡書院九年知縣陳槩遷于南郊教諭趙謙樹坊表學西築考古臺永樂二年知縣歐陽旭修之宣徳間修廊廡正統中同知楊某改建諸坊成化中副使唐彬涂棐重修棐更創號舎饌堂置祭器𢎞治十一年副使陸淵遷于今所建明倫堂兩齋大門儀門泮池官舎正徳初増立號房二十間嘉靖三十四年知府張子𢎞推官徐邦佐知縣吳時改建文廟于明倫堂西儀門㦸門啓聖祠兩廡俱備建敬一箴亭于明倫堂後併號舎二十間萬歴元年知縣文以進鑿泮池於櫺星門内二十二年副使孫秉陽知府周希賢知縣劉國元捐俸遷聖殿于明倫堂北徙明倫堂于殿後左建官廨右建啓聖名宦鄉賢諸祠建大門于櫺星門左二十五年颶風作堂舎悉圮署縣通判吳俸捐俸修建四十三年巡按王以寧允訓導陳汝言請建啓聖名宦鄉賢考古四祠修門池垣齋國朝康熙六年學道馬逢臯捐俸重建文廟及明倫堂教諭譚福成督修十一年颶風傾壊文廟明倫堂十四年僉事范養民知縣茹鉉教諭余穀捐修二十三年副使程憲知府佟湘年知縣朱玭教諭盧啓運訓導馬煜黎暉吉捐修二十八年知縣佟世南教諭黄銓捐修兩廡垣墻三十四年知縣戴盛先復修四十四年知縣王贄修學宫兩廡儀門雷瓊道焦映漢學道翁嵩年知府賈棠同知姚哲教諭關必登訓導黄廷濬捐俸助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澄邁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咸淳元年将領李才卿修元皇慶間拓地創建明洪武三年知縣劉時敏建殿廡櫺星門明倫堂兩齋永樂間知縣孫秉彞建饌堂廚庫正統八年知縣黎獻重修大成殿景泰元年縣丞魏春重建明倫堂兩齋天順間知縣余常建兩廡修㦸門成化十一年副使涂棐以學址太髙改創廟堂諸制併建號舎三十間𢎞治三年副使陳英以新址不利科目復遷舊址十四年同知鄧槩遷今地正徳二年知縣盧輝重修號房嘉靖三年知縣潘仕卿改置文廟兩廡㦸門二十五年知縣秦志道易民居購地廣闢殿堂三十二年主簿陳捐俸買㦸門東地遷建學門隆慶二年知縣季載言改建明倫堂于殿後萬歴十年知縣喻效龍廣學門為三楹殿廡齋祠俱加修葺十七年知縣吳如圭𥪡石欄杆于照壁之兩旁四十一年署縣臨髙訓導楊瑞篆修先師廟建兩廡㦸門名宦鄉賢祠石砌泮池左右街 國朝順治十年颶風大作文廟傾塌知縣王學典教諭蔡嗣襄署訓導陳佳捐倡重修文廟明倫堂十四年知縣吳𦒎繼修廟廡門祠康熙十年知縣丁斗柄捐修二十三年知縣吳世焜教諭闗國俊訓導湛承詢捐修正殿兩廡櫺星門㦸門泮池名宦鄉賢祠及四圍墻垣四十年知縣髙魁標教諭蔡昌鎬訓導顧兆正捐修明倫堂買民地捐建大門照墻四十五年知縣髙魁標修復正殿兩廡櫺星門㦸門泮池四十九年又創建聖廟前東西碑坊二座五十一年知縣金琦重修學宫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趙起龍教諭謝士矩訓導譚經綸捐俸重修兩廡泮池及四週垣墻
  定安縣儒學在縣城外東南一里許元建天歴二年縣改南建州遷于瓊牙鄉學亦隨遷明洪武二年改州為縣學遂仍舊永樂二年知縣吳定實重建殿廡㦸門櫺星門明倫會饌二堂兩齋廚庫泮池宣徳六年知縣白尚徳塑十哲像正統八年知縣蕭應韶復建明倫堂成化八年副使涂棐増廣殿堂諸制嘉靖十一年知縣李淮建後室二十一年知縣徐希朱修明倫堂二十四年副使胡永晟建學舎萬歴十六年知縣黎可耘重修明倫堂射圃 國朝康熙二年知縣王嗣昌建㦸門七年知縣楊天授訓導楊天培捐俸重建聖殿啓聖祠明倫堂二十五年知縣張文豹教諭梁廷佐重修大成殿及㦸門櫺星門泮池石橋是年教諭梁廷佐訓導陳景遇修復啓聖宫二十九年知縣董興祚捐俸通修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文昌縣儒學在縣治左宋建附縣治元至順間遷縣北山都學建治右明洪武三年知縣周觀仍舊址創建八年知縣趙文炳徙縣左殿廡堂齋櫺星門㦸門大門庫廚俱備宣徳十年教諭陳文驥增拓殿廡正統七年提學僉事彭琉增建號舎成化八年副使涂棐以堂齋逼狹改建文廟之右而以舊堂為饌堂兩齋為號舎十年教諭唐琳造祭器訓導農猷立櫺星門十九年通判邱端於泮池建亭𢎞治初知縣王烋重修嘉靖九年知縣廖經復修殿廡重建明倫堂二十三年教諭施模重修四十年訓導葉懋修櫺星門泮池萬歴六年教諭葉正元修廡齋七年知縣羅鶚重修十年知縣石中美重修㦸門十八年知縣楊道中重修東廡櫺星門十九年教諭李逢春改修泮池垣門甬道三十四年知縣馮一鳯重建兩廡堂齋四十五年知縣葉可行捐修殿廡齋舎啓聖名宦鄉賢各祠 國朝順治十六年颶風盡毀學垣訓導吳廷縉捐修未竣康熙七年知縣沈彲訓導歐陽敬捐俸續修二十三年知縣何斌教諭郭炳如訓導毛翊修兩廡二十六年知縣吳文美改建正殿及兩廡啓聖宫三十七年知縣馬日炳倡建泮池石橋明倫堂大門四十五年邑人雲志髙捐修學宫及名宦祠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會同縣儒學在縣治左元建明洪武三年改建今所二十七年知縣熊彥信創殿堂兩齋永樂元年建門廚廨庫正統七年提學彭琉以為狹隘徙建舊址之西十一年典史饒世髙鑿泮池立會饌堂成化八年副使涂棐改建明倫堂于齋東併立射圃𢎞治元年置石柱為櫺星門鑿泮池於門外十二年知縣陳策縣丞王錫重加修葺嘉靖七年知縣劉源遷明倫堂兩齋于舊址并建啓聖祠敬一亭二十二年知縣曾廷梅重修三十年知縣陳儒建講堂萬歴十五年改遷分司市司旁民地并以舊學基兊易創廟廡堂齋十八年建啓聖鄉賢名宦各祠 國朝康熙二年知縣黄信讓捐倡重修文廟建啓聖名宦鄉賢祠及明倫堂十一年知縣曹之秀訓導梁英裘修葺二十六年知縣胥錫祚教諭吳雋捐修泮池五十二年知府林文英知縣張汝臯教諭黄臣誴署訓導勞仁及邑人捐修學宫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樂會縣儒學在邑治之東元延祐三年建天歴元年教諭蔡慶存請於縣尹郭徳賢重葺至正四年主簿莊益老九年知縣白璧重修明洪武三年知縣王思恭重建永樂六年知縣諸葛平建殿廡堂齋㦸門學門廚庫射圃正統二年知縣莫卿改建明倫堂于大成殿左四年建尊經閣嘉靖五年修兩廡堂齋三十三年知縣魯彭重修聖殿櫺星門明倫堂兩廡四十年知縣鄭雲鵬重修明倫堂萬歴三年重修聖殿三十三年知縣沈允孚重建敬一亭于明倫堂東 國朝康熙六年知縣林子蘭訓導邵岑倡捐建明倫堂及儀門十一年颶風傾壊廟廡各祠及明倫堂訓導曾士珍補葺二十一年知縣張結緑教諭楊本蕃訓導黎知逢改造啓聖宫于正殿之後四十五年教諭勞仁倡邑士改建明倫堂重修正廟兩廡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四年知縣趙光緒教諭李一柱訓導魏兆麟集諸生重修學宫
  臨髙縣儒學在縣治東宋立元以寇燬明洪武三年知縣王續於舊址創殿廡堂齋廚庫射圃永樂三年知縣朱原律修宣徳間主簿陳觀易櫺星門以石天順二年颶風壊殿廡堂齋知縣楊護重修訓導林敦建兩齋及號房二十間成化二年知縣梁儉遷射圃建觀徳亭八年副使涂棐重修正徳四年知縣梁髙新明倫堂嘉靖十八年教諭楊際時重建大成殿三十三年知縣陳祉建敬一亭學門㦸門廚庫公廨四十五年署縣通判孫介於泮池上豎騰蛟坊萬歴十二年知縣陳節改泮池於櫺星門内十三年訓導林立遷學門于櫺星門左建儀門于文廟東三十二年訓導芮獻可同諸生捐資開泮池葺垣墻四十二年邑人募建文廟啓聖祠明倫堂訓導汪楩捐資改建文廟及兩廡齋舎鄉紳劉珍捐建明倫堂四十六年知縣柯重光建名宦鄉賢祠于啓聖祠之左右崇禎八年知縣許眞儒教諭湯廷臣重修兩廡及櫺星門九年知縣許眞儒訓導阮士偉重建學門于㦸門左砌石至儀門十一年署縣林大志教諭蕭俊文重建泮池砌石橋 國朝順治十三年教諭陳天錫重修明倫堂并圍墻十八年知縣蔡加正教諭黄銑訓導何嶠重建啓聖祠于明倫堂後及黌門兩廡建名宦鄉賢祠於黌門左右并建萬仞宫墻石牌坊康熙六年知縣陳垂訓導陸髙古捐俸倡修創建齋衙并買學前舗地拆建照墻立禮門義路坊于左右改街道于照墻外十一年颶風大作文廟兩廡各處墻垣板扇半壊知縣陳垂訓導陸髙古捐倡重修二十八年訓導羅啓相捐建㦸門重修東廡及名宦祠三十三年知縣史流芳捐修西廡啓聖祠四十二年知縣樊庶廣其舊址捐俸重建四十四年知縣樊庶遷建名宦祠于櫺星門左鄉賢祠于櫺星門右建正學講堂于櫺星門西遷射圃于啓聖祠右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魯遐齡捐修學宫
  儋州儒學在城内東南隅宋建初在城東紹興中徙東南隅紹熙中知軍葉元璘徙城南元大徳九年遷城東舊址至大二年建明倫堂明洪武三年知州田章建齋舎永樂十一年知州陳敏重修正統十二年知州周鐸修明倫堂成化九年副使涂棐修殿宇饌堂增立號房十五間𢎞治二年知州鍾英遷於城西宜倫學舊址正徳七年知州陳衮遷城内東南隅即今學十年推官蔣纓繼修嘉靖九年吏目姚爵増修號舎訓導傅總置祭器十年知州蕭𢎞魯建啓聖祠敬一亭三十二年知州潘時宜同知吳煒重修堂廟齋廡置祭器書籍四十三年知州曾邦泰遷于舊宜倫學址建殿堂齋廡櫺星門㦸門泮池啓聖諸祠 國朝順治十八年舉人曾開捐貲重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楊焜修整櫺星門及東西兩廡二十五年知州李仲極倡修正殿兩廡儀門及明倫堂四十三年知州韓祐捐修正殿及啓聖宫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昌化縣儒學在縣東宋建于舊縣東元至元中遷故基之東至正九年遷縣治西明洪武十九年知縣范朗建大成殿二十年知縣沈源建明倫堂及兩齋正統十年遷縣改建於守禦所城之南成化十四年遷縣東即今學正徳七年知州陳衮建大成殿重修明倫堂十二年知縣藍敏重建㦸門兩廡大門齋房嘉靖二十九年訓導黄鵬重修萬歴二十三年知縣伍心臣教諭張大光改建明倫堂于廟西以舊堂為後衙二十七年署縣崖州訓導韋可觀重建名宦鄉賢祠于文廟門兩旁天啓三年知縣王可宗重修聖殿及兩廡㦸門崇禎十一年知縣林大志教諭陳學鏘捐修 國朝順治十五年署縣陸觀光修葺兩廡及啓聖祠康熙六年知縣嚴于屛訓導梅憲櫆倡修聖殿及櫺星門并建明倫堂修復名宦鄉賢祠十一年知縣髙曰旦捐修聖殿及啓聖宫明倫堂兩廡櫺星門并周圍垣墻二十三年知縣王岱教諭林應璧訓導陳威捐葺東西兩齋三十年知縣璩之燦典史陳漢教諭郭勝瓊訓導陳威捐修殿廡門墻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萬州儒學在州城外宋建於舊治城西以宼毀遷城東元大徳建殿堂築登雲橋引溪水為泮池至元三年重殿大成殿明洪武三年建殿廡堂齋永樂六年同知劉以敬七年知州戴希則相繼修葺復創饌堂學門神廚庫舎成化八年副使涂棐以湫隘遷于舊萬寧縣舊學基為今學𢎞治五年知州李恭九年知州余忠再修及建儒林坊于學門外萬歴二年知州王一岳遷於州治之左建立堂廟門廡諸制三十三年知州茅一桂重遷州西建廟廡堂齋祠閣門宇崇禎二年署印推官朱繼芳議遷城外舊學址知州顧斌訓導髙任重建廟廡堂齋 國朝順治十一年創建文廟康熙六年學正屈騶捐倡創建兩廡㦸門名宦鄉賢各祠八年創建啓聖祠明倫堂周圍垣墻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陵水縣儒學在城北宋建於那亮鄉元縣屢遷學亦隨之明洪武三年於港門舊址創建殿堂齋垣皆備景泰五年重建正統五年隨縣遷於南山千戸所城東成化八年副使涂棐建殿廡櫺星門㦸門兩齋饌堂號房外門諸制𢎞治中黎寇焚毀嘉靖三十七年建於桃油去城遠且隔大河隆慶五年知縣譚汝讓議遷市城中西南隅地未建萬歴元年副使陳復升始鳩工諸制復新十年知縣周文仲建名宦鄉賢二祠於儀門左右 國朝康熙七年建正殿及兩廡二十三年知縣楊來鳯遷于今所建正殿兩廡儀門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知縣蔡書紳修明倫堂
  崖州儒學在州治東宋建在州城外東南尋移城北後復遷故址淳祐五年移于郡城西南泰定三年復移城東元至正五年移城西後復徙城外西南隅明洪武三年仍舊址開設二十六年建明倫堂永樂九年再建三齋正統十一年遷學門於東建號房天順五年復遷學門於西南成化七年重修殿廡堂齋櫺星㦸門外門𢎞治二年遷州治東今學正徳十年重建櫺星門嘉靖間知州葉應時改建文廟明倫堂向萬歴七年知州張永昌建進賢門敬一亭啓聖名宦鄉賢祠四十一年巡道姚履素遷縣西潮源驛地 國朝康熙五年知州李應謙遷復舊址并創建殿廡堂齋祠宇俱備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感恩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建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縣黄忠信仍址創制十八年以地狹移於縣治東北半里創建殿堂東西齋永樂景泰間重加修建成化三年知縣莫宣修兩廡櫺星大門九年復建明倫堂兩齋射圃𢎞治十四年黎賊燬徙於南城外修葺未備萬歴二十五年知縣朱景和遷建廟堂於縣東三十八年知縣陳誼建啓聖祠于明倫堂後 國朝康熙四十一年知縣姜焯重修大殿及兩廡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右瓊州府
  東安縣儒學在縣治東明萬歴六年知縣蕭元岡建二十三年知縣卿廷聘鑿泮池池前闢路為賢路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知縣何洪先捐修大殿兩廡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七年署縣陳洪範建明倫堂後葺東西兩廡名宦鄉賢二祠
  西寧縣儒學在縣治西明萬歴六年建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趙震陽冉徳教諭蔡侯度訓導鍾光斗前後捐修明倫東西兩廡堂房是年知縣李翼鵬修復兩廡㦸門康熙元年知縣李翼鵬教諭陳圓策改建啓聖祠于廟右十年訓導陳起元捐修櫺星門二十三年知縣張溶捐修殿祠開復雲路四十七年知縣史筆捐建尊經閣四十八年知縣王錕董成雍正元年知縣薩海修葺改啓聖祠為崇聖祠
  右羅定州
  陽山縣儒學在東門外舊在縣東山元至正間遷州城明洪武十四年復建今所宣徳五年知縣王珉易茅茨以瓦正徳八年知縣胡文亨建堂齋十四年知縣周音建櫺星門嘉靖九年盛傑重建文廟砌泮宫池十九年余悦修明倫堂二十二年李廷纘建啓聖祠二十七年陳洪範建射圃亭其後張襄趙文正相繼修之崇禎元年知縣王明選重修其規制比前大備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郭升重建文廟及明倫堂十五年知縣熊兆師重建兩廡啓聖祠名宦鄉賢二祠暨儒學儀門康熙二十年知縣裴振李修文廟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二年知縣應上苑重建文廟
  連山縣儒學在縣治東宋淳熈八年知縣歐興始建明天順六年徙縣治于雞籠闗内學隨之知縣孔鏞始建𢎞治中知縣余善林髙相繼修之規制始備 國朝康熙五年知縣康霖生遷建縣西門外十八年知縣張化鳯遷建東門外蟠龍岡雍正元年改啓聖祠為崇聖祠五年知縣陶徳燾復遷于縣治東舊址捐俸重建
  右連州
  各社學書院義學各縣無者缺凡係某官紳修建者即註於本社學書院義學之下
  南海縣社學一百十二曰養䝉曰崇正曰正䝉曰厚水曰作徳曰應奎曰養正曰大步曰湖山曰平地曰藍溪曰沙背曰大歴曰大範曰山南曰聚賢曰經山曰梯雲曰扶南曰扶溪曰豐溪曰蓢溪曰新岡曰耀嶺曰石岡曰明善曰岑峯曰鳯山曰文溪曰崇禮曰養䝉曰金溪曰敦性曰髙明曰石頭曰擇善曰主善曰明善曰養善曰復性曰經正曰興仁曰明善曰東華曰南福曰西賢曰修本曰正經曰率性曰嶽秀曰岑城曰啓正曰興賢曰蓮溪曰小里曰登俊曰蓮奎曰華溪曰黄溪曰香溪曰名鄉曰集賢曰松溪曰興賢曰龍岡曰龍頭曰竹賢曰延隆曰興善曰小里曰范陽曰古溪曰竹溪曰小里曰沙溪曰横溪曰文林曰天心曰雲溪曰竒溪曰居仁曰由義曰儒林曰俾中曰銀塘曰赤溪曰明義曰日溪曰雲路曰陸洲曰高洲曰小里曰石溪曰明義曰象山曰潘山曰姜林曰大窩曰長賢曰蓮溪曰祥溪曰蓮塘曰鼎峰曰黎邊曰官溪曰經正曰養正曰小岡曰鰲州曰下滘曰黎涌曰永新
  南海縣書院十五曰矩州曰雲谷曰端州曰大科曰石泉曰四峰曰石頭曰正學曰崇正曰迂岡曰濂溪康熙二十六年巡撫李士正倡建曰晦翁曰穗城康熙二十三年參議蔣伊捐建雍正八年知府吳騫捐修曰粤秀康熙四十九年總督趙𢎞燦巡撫范時崇滿丕及各官捐建雍正八年知府吳騫捐修曰蓮峰在豐寧寺左康熙五十七年知縣宋瑋偕魁崗大江張槎深村土爐大富溶洲七堡紳士捐建南海縣義學二曰嶺南康熙二十三年參議蔣伊捐建雍正八年知府吳騫捐修曰南海雍正元年知縣宋瑋捐建八年知縣劉庶捐修
  番禺縣社學四十七曰文富曰濂溪曰坑溪曰村心曰龍溪曰沙亭曰土地曰積福曰西溪曰崇文曰緑隂曰文興曰四源曰鍾秀曰沙浦曰庄頭曰石溪曰沙溪曰五鳯曰司邊曰思賢曰柏堂曰夀山曰大嶺曰敦性曰蓼溪曰東溪曰養正曰平溪曰文峰曰村心曰福新曰喬林曰黄圃曰興賢曰南亭曰養正曰穗峰曰蘿峰曰岡頭曰塹岡曰壺川曰金溪曰龍陽曰冼溪曰獵溪曰鹿山
  番禺縣書院九曰濂溪曰天關曰粤洲曰迂岡曰愼徳曰泰泉曰營道曰龍徳曰番山在清水濠街康熙二十二年知縣李文浩建
  番禺縣義學二曰珠江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劉茂溶捐建雍正八年知府吳騫修曰番禺雍正八年知縣龎嶼捐建
  順德縣社學七十四曰興賢曰南隅曰北隅曰毓賢曰北頭曰養䝉曰岡安曰官阜曰儲才曰育才曰萃賢曰鹿門曰清源曰育秀曰倫教曰三橋曰北墩曰興俊曰連鰲曰碧梧曰振文曰濓溪曰道原曰塘頭曰正原曰東溪曰鼎新曰華溪曰關濟曰雲步曰隆興曰正䝉曰育英曰儒林曰尖峰曰安豐曰象山曰龍頭曰羅田曰良山曰見龍曰麥㟁曰黄村曰龜峰曰玉泉曰龍頭曰小岡曰聖堂曰梯雲曰儲才曰孕秀曰桃村曰西雍曰育賢曰居仁曰由義曰徳雲曰錦溪曰龜山曰錦雲曰東平曰桂林曰福田曰黄涌曰雲龍曰青雲曰西華曰小布曰西里曰黌村曰羅田曰大雷曰東㟁曰東明
  順徳縣書院一曰鳯山康熙二十三年議即四賢祠為鳳山書院雍正三年為鎭標守備署遷主于麗澤堂
  東莞縣社學十四曰西城曰圎沙曰覽秀曰樟樹曰萬家租曰篁溪曰大分曰水南曰茶山曰鳯涌曰石岡曰緑蘭曰厚街曰武林
  東莞縣書院四曰鰲臺曰養正曰圎沙曰城南
  東莞縣義學一曰寳安康熙二十八年知縣郭文炳建
  從化縣社學一曰中隅
  從化縣書院二曰濓泉曰興賢康熙四十五年知縣梁長吉捐建
  龍門縣社學三曰在城曰軍都白佛能
  新寧縣社學一曰中隅
  增城縣社學七曰城南曰龍灘曰髙埔曰瑶溪曰沙隄曰維新曰龍溪
  增城縣書院八曰菊坡曰明誠曰獨岡曰蓮花曰鳯池曰鳯臺曰講陀曰以文康熙十七年知縣黄楷倡建
  增城縣義學六曰鳴臯曰瑞山曰三鄉曰臘圃曰甘泉曰增江康熙二十五年知縣余淑建香山縣社學三曰大館曰東隅曰蓮峰
  香山縣書院一曰仁山
  新會縣社學十五曰騎虎廟曰南山廟曰五顯巷曰顔屋巷曰雷山下曰白虎頭曰流杯村曰市子步曰龜山曰雷江曰横溪曰西溪曰龍城村曰草輩曰凌涌
  三水縣書院二曰象山曰小廬山明儒陳獻章建
  三水縣社學十一曰綿溪曰端䝉曰藍溪曰振文曰清塘曰胥江曰聚奎曰豐湖曰鎭南曰龍池曰馬溪
  清遠縣社學八曰中隅曰東關曰西關曰石富頭曰湴塘曰上嶽曰蓮塘曰白米埔清遠縣書院四曰崇文曰瑞峯昔併為儒學康熙五十八年重建曰同文曰正江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劉士驥建四十一年教諭借為公署雍正七年知縣陳本將裁衛署改建
  清遠縣義學一康熙三十五年知縣于挺捐貲遷建
  新安縣社學六曰梯雲曰登雲曰青雲曰固戍曰梧山曰接青
  花縣社學四曰金溪曰養恒曰大岡曰平山
  右廣州府
  曲江縣社學四曰東隅曰西隅曰南隅曰北隅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唐宗堯知縣秦熙祚捐修曲江縣書院三曰濓溪康熙十年知府馬元重建曰韶陽康熙三十年知府陳廷策捐建雍正五年知府黄文煒増置静房併設䝉塾二所七年知府陳鴻熙重修曰明經
  曲江縣義學二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唐宗堯捐建一康熙四十三年知縣茍金徽捐建置田租四十九石零為薪水資
  樂昌縣社學十三曰城南曰郭東曰郭西曰河南曰柏沙曰土頭曰辛田曰曲碣曰安口曰榮村曰里田曰九峰曰皈上下
  樂昌縣書院三曰濓溪曰龜峰明嘉靖十九年知縣張監建曰昌山康熙六年知縣李棟建仁化縣社學十曰會正曰西隅曰北隅曰扶溪曰髙岡曰洪由曰恩溪曰上水曰中水曰下水仁化縣書院一曰濓溪
  仁化縣義學一雍正七年知縣楊崇捐建倂將官租穀給為脩脯之費
  乳源縣社學四曰養正曰乳溪曰洲頭曰下街知縣姚炳坤建今為學署
  乳源縣書院二曰温泉曰城東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張冼易建
  翁源縣社學八曰龍頭曰城西曰詹公曰新塘曰周陂曰利陂曰南浦曰芙蓉
  翁源縣書院一曰翁山
  英德縣社學五曰頤正曰崇正曰潮陽曰古風曰浛光
  英徳縣書院七曰涵暉曰龍山曰南山曰會英曰近聖康熙三十七年知縣田從典即正江書館改置旁立書舎射圃曰文瀾康熙四十七年巡檢鈕榮倡建曰文昌康熙四十六年知縣齊㨗建
  右韶州府
  保昌縣社學十五曰正江曰明善曰仁和曰太平曰遷善曰明道曰養正曰歸極曰端本曰範俗曰養性曰善性曰崇禮曰覺民曰正經
  保昌縣書院四曰孔林曰大中曰西清曰正學
  始興縣社學一曰黑江
  始興縣書院一康熙五十八年知縣楊炳耀教諭陳如錫暨邑紳士同建
  始興縣義學一曰墨江康熙三十八年知縣毛徳琦建
  右南雄府
  歸善縣社學八曰南隅曰東隅曰西隅曰北隅曰東關曰崇正曰上保曰中堡
  歸善縣書院三曰豐湖曰濓溪曰天泉
  歸善縣義學一康熙三十二年知府王煐買豐湖葉氏廢園改建
  博羅縣社學十二曰興賢曰西隅曰江東曰榕溪曰禮村南隅曰禮村西隅曰羅浮曰蓬萊曰原岡曰青灣曰西埔曰白沙
  博羅縣書院六曰張留曰鄭公曰羅浮曰豫章曰釣鰲曰涵江
  長寧縣社學二曰東城曰錫場
  永安縣社學六曰烏石曰苦竹派曰琴江上鎮曰琴江中鎮曰龍窩曰南嶺
  永安縣義學三曰金紫曰鳯凰曰苦竹康熙二十六年知縣張進籙建
  海豐縣社學六曰北門曰河頭曰城南曰龍津曰石橋曰㨗勝
  海豐縣書院四曰文山曰桂林曰西峰曰清明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姚徳基捐建龍川縣社學六曰興賢曰南隅曰龍津曰正誼曰雲衢曰龍溪
  龍川縣書院二曰嶅峰曰仰止
  長樂縣社學八曰居仁曰由義曰立禮曰秉智曰縣前曰洋頭曰小渡曰三派
  長樂縣書院一曰東山
  興寧縣社學三曰富榖曰維城曰十三都
  興寧縣書院二曰探花曰羣英
  連平州義學一在城北牟公祠右雍正三年知州胡功成倡捐紳士仝建
  河源縣社學三曰東隅曰南隅曰北隅
  河源縣書院三曰倡南曰觀瀾曰崇文
  和平縣社學三曰在城曰西城曰林鎭
  和平縣書院一曰五雲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韓師愈奉建
  右惠州府
  海陽縣社學四曰東隅知縣金一鳯建曰南隅知府石文晟建曰西隅康熙二十八年知府林杭學建曰北隅康熙二十七年潮鎭馬三竒建俱雍正八年知縣張士璉修
  海陽縣書院二曰韓山順治四年巡道曾𢎞重建曰龍韓社雍正七年知縣張士璉修潮陽縣社學四曰源泉曰西隅曰聚會曰南薰
  潮陽縣義學二一在縣治左康熙二十四年知縣臧憲祖建雍正六年知縣藍鼎元修一在貴嶼鄉康熙五十五年知縣支森建
  潮陽縣書院三曰文昌康熙三十年知縣臧憲祖建曰文光曰棉楊知縣藍鼎元建揭陽縣社學十曰東隅曰西隅曰魁元曰逹道曰攀龍曰宣化曰魁隆曰椿桂曰解元曰登雲揭陽縣義學二一在進賢門外一在韓祠右康熙五十九年
  程鄉縣社學四曰東隅曰西隅曰南隅曰北隅
  程鄉縣義學一在七賢祠側康熙二十五年知縣王吉人建
  程鄉縣書院三曰先賢曰立誠俱順治間鄉紳李士淳建曰培風知縣王吉人建饒平縣社學六曰東隅曰南隅曰龍眼城都曰黄岡城曰信寧都曰宣化都
  饒平縣義學一在南澳城内
  惠來縣社學二曰城東曰城西
  大埔縣社學八曰茶陽曰端䝉曰隆慶曰黄坑曰大產曰烏槎曰小靖曰中渡
  大埔縣書院二曰滙州曰神泉
  澄海縣社學一曰蓬州
  澄海縣義學二康熙二十四年知縣王岱建一雍正七年知縣𡩋時文將澄海所廢署改建澄海縣書院二曰尊育曰冠山
  普寧縣義學一康熙二十六年知縣汪溶日重建
  平遠縣社學一曰崇文
  鎭平縣社學十三曰興福曰黄坡曰白馬曰招福曰豐田曰葉田曰藍芳曰磴頭曰髙思曰徐溪曰蓼陂曰金沙曰油坑
  右潮州府
  高要縣書院一曰天章在府城内康熙四十一年總督趙𢎞燦建雍正八年總督郝玉麟葺為講學之所知府劉正遠仝修駐防同知龍為霖監修
  高要縣社學十曰東隅曰西隅曰黄桐曰圓明曰聖堂曰耶溪曰囘龍曰毓秀曰都頭曰夢筆高要縣義學五曰濓溪曰崧臺曰文峰曰慶雲曰星巖
  四會縣社學一曰城西
  四會縣書院二曰濓溪曰興文
  四會縣義學二一在沙尾一在城西二程祠側雍正五年知縣黄任建
  新興縣社學八曰東隅曰南隅曰西隅曰北隅曰蘇村曰四合曰思本村曰龎村新興縣書院一曰澹菴
  新興縣義學二曰筠成順治十六年知縣查蜚英建曰新州雍正三年邑人顧煊等呈請將新興所衙改建
  陽春縣社學一曰城西
  陽江縣社學二曰西隅曰儒洞
  陽江縣書院一曰濓溪康熙十三年邑人建祀周敦頤胡銓沈缺
  陽江縣義學一康熙十三年知縣張鐸改社學建在西門外張太傅祠右
  髙明縣社學四十一曰迎薰曰拱辰曰賔曦曰鼎新曰太平曰塘安曰員岡曰南秀曰龔海曰倫埆曰龍門曰良溪曰仙村曰孔塘曰布練曰攀桂曰范州曰丙溪曰沙亭曰平溪曰山亭曰弧矢曰雲頭曰慶龍曰沙溪曰蛇栁曰槐黄曰劬堂曰青雲曰適中曰青龍曰秀麗曰蘇村曰瀛洲曰挹仙曰鐵溪曰平步曰潭朗曰高要曰活塘曰興隆
  高明縣書院一曰文昌康熙七年邑人通判何三復倡建
  恩平縣社學四曰城内曰朝陽曰進職曰鵬岡
  恩平縣書院二曰鳳凰曰敷文
  恩平縣義學一康熙二十五年知縣佟世男建
  廣寧縣義學二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黄金從建
  德慶州社學四曰東隅曰西隅曰養正曰菁莪
  德慶州書院一曰二洲
  封川縣社學二曰西廂曰江口
  開建縣社學二曰狀元曰登龍
  右肇慶府
  茂名縣社學六曰南髙曰東髙曰西興曰北遊曰橋門曰同文
  茂名縣書院十五曰髙明曰朋來曰茂山曰四水曰東津曰拱極曰墨池曰筆山曰參天曰潘江曰三至康熙三十六年知府鄭梁知縣錢以塏相繼創建曰安樂康熙三十八年知縣錢以塏建曰敦仁曰近聖曰觀瀾以上三書院俱康熙五十一年知縣孫士傑建
  茂名縣義學一康熙四十八年知府吳柯建雍正八年改爲巡道衙署移建府治西電白縣社學三曰得一曰東社曰霞溪
  電白縣書院二曰觀瀾曰志學
  信宜縣社學二曰竇江曰觀化
  信宜縣書院四曰龍山曰麗澤曰鳳岡曰同春
  信宜縣義學一曰起鳯康熙五十一年知縣裴正時建
  化州社學一曰東勝
  化州書院一曰寳賢
  化州義學一署知州余光炅建
  吳川縣社學十八曰祥龍曰城中曰南隅曰那䝉曰院村曰大寨曰窑頭曰樟木曰水潭曰山墟曰麗山曰那寧曰下磟曰平澤曰乾塘曰潭谷曰中村曰北村
  吳川縣書院二曰江陽曰正疑
  石城縣社學二曰養正曰新和
  石城縣書院一曰松明在縣治東隅康熙五十年知縣孫繩祖重建
  右髙州府
  合浦縣社學七曰養正曰西溪曰東津曰北園曰西江曰永安曰梁村
  合浦縣書院九曰海天曰尚志曰聚奎曰和融曰聨珠康熙二十四年知縣楊昶建五十九年知府徐成棟重建曰天南康熙二十九年知府董昭祚建四十二年郡人李廷相捐葺曰又丫康熙四十二年游擊陳奕桂即了齋舊址重建因名又了曰還珠康熙四十五年知府施世驥建五十九年知府徐成棟増建書舎曰亷山雍正三年知府李元偉建講堂一座書舎七間
  欽州社學十八曰中和曰城南曰發䝉曰茶山曰水東曰騰龍曰雷峰曰亨雷曰蘆山曰平江曰如洪曰黄峰曰造村曰凌霄曰思淳曰白峰曰同文曰思文
  欽州書院一曰東坡康熙三十四年知州程鼎建雍正元年知州董紹美重修
  靈山縣社學五曰養正曰有造曰西隅曰東隅曰育英
  靈山縣書院四曰海北曰文興曰聚奎曰西靈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遲維城捐建靈山縣義學一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遲維城捐建置田租二百七十石爲葺文昌廟諸生脩脯
  右廉州府
  海康縣社學六曰登雲曰帥正曰文富曰調會曰振辰曰四都
  海康縣書院五曰懐坡曰崇文曰文會曰雷陽曰平湖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鄭俊捐修遂溪縣社學七曰縣治西曰東海鄉曰通明鄉曰調熟鄉曰城月坊曰北關外曰平樂鄉遂溪縣書院二曰文明曰起秀
  徐聞縣社學四曰崇徳曰廣業曰明善曰復初
  徐聞縣書院一曰貴生
  右雷州府
  瓊山縣社學五曰東關曰南關曰西關曰北關曰中城
  瓊山縣書院七曰東坡曰銅墩曰竒甸曰西洲曰崇文曰瓊臺康熙四十九年雷瓊道焦映漢建一在府城北宋蘇軾安置昌化時嘗寓此有雙泉遺跡後北歸鄉人思之爲建書院肖像祀之瓊山縣義學二曰南關康熙二十五年副使程憲知府佟湘年建曰府治康熙四十一年知府賈棠建
  澄邁縣社學一曰南離康熙四十七年知縣髙魁標教諭蔡昌鎬訓導顧兆正建澄邁縣書院一曰天池
  定安縣社學三曰東鄉曰西鄉曰南鄉
  定安縣書院二曰尚友曰居丁康熙二十八年教諭梁廷佐母馮氏捐貲置田一頃九十三畝爲寒士燈油及諸生科舉費
  定安縣義學一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張文豹捐建置田雍正元年知縣丁繼離捐修邑人吳永泰捐田
  文昌縣書院一曰玉陽
  文昌縣義學一康熙四十五年邑人雲志高捐建
  會同縣社學五曰端趙曰永安曰嘉會曰積善曰太平
  臨高縣社學一曰縣東
  儋州社學三曰零春曰頓積曰峩
  儋州書院二曰東坡曰振德
  儋州義學一曰古儋康熙三十九年知州韓祐重建
  萬州社學八曰北關曰南關曰周村曰馮吳曰蓮塘曰小南山曰潘浦曰檳榔
  崖州義學一雍正七年知州程哲捐修
  右瓊州府
  羅定州社學二曰縣左曰南郭
  西寧縣社學三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張溶建
  右羅定州
  連州社學三曰中隅曰西隅曰北隅
  連州書院三曰丞相為宋張浚立曰天衢曰南軒原守禦所署雍正七年改建
  連州義學二康熙二十五年知州安達里建
  陽山縣社學五曰育英曰養正曰南岸曰銅臺曰高灘
  陽山縣義學一知縣王永侯建孟𢎞範管世寧修
  連山縣社學一曰城内
  連山縣義學一康熙二十八年知縣劉允元建
  右連州
  按各府州縣儒學以及社學等俱有學田以贍生徒其中多寡不一詳見郡縣諸志兹不具載





  廣東通志卷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廣東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