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十月乙卯朔,以總兵李成棟鎮守徐州,挂鎮徐將軍印;總兵陳璘駐防九江。 2 吏部尚書徐石麒罷。 3 石麒以給事中陸朗、御史黃耳鼎例轉,奉聖旨『陸朗留用』:石麒奏:『郎催餉入浙,嚇詐逼辱,挾妓西湖,臣以去邪勿貳,毅然用之,豈知狡兔之窟,專尚交通,不可複動也。噫!今之交通,何獨一朗?江陰知縣李令□身未入都,已有中貴為之求吏部;中城兵馬朱揚□□□等疏上,即有中貴為之求考選,則皆緣朗輩在中為之闢奧窔而鑿混沌也。語曰:宮中、府中,相為一體,黜陟臧否,不宜同異。臣部博採輿論以上,而異同之端每見。皇上獨不念此初奠之神京元氣,幾堪琢削也今』。耳鼎奏:『塚臣為昌時之黨,臣曾參昌時,宜塚臣之恨臣也』。石麒奏:『耳鼎規避年例,借參吳昌時一疏為護身符;夫耳鼎之年例,為賄薦貪令郝明徽也。發之於巡方,聞之於通國,此豈昌時餘黨謀害所致乎?臣久在山中,不知耳鼎奉秦差時在去歲冬月也。此時入秦無路,入燕亦無路乎?自南入北自北至南者,三月初十以前趾相錯也。耳鼎奉先帝之命而出,自宜報先帝之命而歸。若冬底春初入,明告先帝以不得入秦之故。宜亟吳三桂、王永吉諸督鎮鞏固神京,則冠騎胡得長驅至此?一人不職,九廟頓隳。臣不能申明討賊之義,而僅發貪吏私人,所謂放飲流歠而問無齒決。惡得無罪焉』!耳鼎又奏:『石麒殺陳新甲以敗款局,逢馬士英之意,欲借石麒以為款地』。石麒奏:『耳鼎拾馬紹愉之邪唾,將以顛倒成案,獻媚□庭,以為後己賣國之地。不獨欲為新甲報仇起大獄已也。臣請先言款事始末。我國家自有□患以來,其款非一矣。天啟二年,本兵張鶴鳴惑於王化貞之說,俾違督臣熊廷弼節制,而私與孫得功為市,得功私獻廣寧,化貞逃而款議敗;其次則袁崇煥遣𪢐嘛僧吊□□,因以議款,未成而崇煥去位。先帝初立,授崇煥以兵柄。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殺江東毛文龍以示信。同先帝初不之許,遂嗾□闌入脅款,戒以勿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至。牛酒相慰勞,夜未央,口忽渝盟,拔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口後。先帝於是逮崇煥誅之。而款議再敗。然崇煥雖言款,其所練甲士頗精強,邊備未弛,故誅後而祖大壽猶得以餘威振於邊。歲久我叛帥累累家遼西,益相狎習,邊將多與□媾,偷旦夕之安,而邊備日弛也。楊嗣昌為樞密,廉得□狀,會□亦內寇,於是再以款事聞。先帝命偵□情,竟得嫚書,大怒格之,而款議複敗。嗣是即陳新甲主款也。新甲令石鳳台與□通,而惡洪承疇撓其事,因□困錦州,急遣張若麒催戰,欲承間殺疇脅款。此即崇煥殺文龍故智也。不虞承疇先覺,獨入嵩、杏城死守,若麒計不成,乘月宵遁,陷我六師,舊輔謝升見邊事大壞,憶督臣傅宗龍臨行有樞臣計端主款之語。□聞,先帝召新甲陛見,切責良久。升曰:「果若得款,款亦可恃」。議遂定。時壬午正月初八日事也。已而遣一瞽者、一黜生與紹愉偕往義州議款四、五月;歸,複得嫚書。先帝知為所紿,大恨,而款事又敗。蓋自辛巳張若麒倡逃後,舉先帝十五年所鳩集之精銳,一旦悉掃,老成謀國之臣,無不私祝款事之成,庶幾稍有息肩。至天子親發璽書,下明詔,首臣屬草,次輔書真,誡樞臣擇使者而遣之,為使者飭冠劍,連車騎,乘傳至寨外,我邊臣椎牛釃酒,張筵十六席,燕□使,□之長遣綱紀一美少年、一老人來會,絕不語及開市事。問之,則云待□□命。及□□至義州,首詰□長私與中國通,擬殺我使人,譯事者為之祈請,叩頭乞哀。紹愉等抱頭匍匐竄歸,恐後尚未望見□面。今稱親到瀋陽,不幾夢中囈語耶。且先帝之誅新甲,非以款事。臣擬新甲罪,亦非決不待時也。先是四、五月間乞款不成,沸滿長安,台省惡其辱傷國體,盡發新甲前後奸罪,章滿公車。先帝概不下。忽於是年七月二十八日以十餘本悉下法司,並下新甲於理。時新甲金多黨盛,為之祈生全者如市。及臣發諸糾疏讀之,或言其賣總副鎮金銀累鉅萬,從海道運歸,或言其陷遼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新藩七。越旬日,臣同法司集都城隍廟,新甲口供與所糾無以異。臣於是引失陷城寨律秋斬。舊輔臣延儒為新甲營解甚力。面奏謂國法大司馬□不薄城不斬也。先帝曰:「他邊疆即勿論,戮辱我七親藩,不甚薄城乎」?延儒語塞。先帝尚以秋斬來蔽辜,諭臣再議。於是引居中調度臨時不能策應因而失誤軍機者斬律。朝上,午即會官處決。煌煌天語,而謂臣殺之乎?先帝勵精明睿,庶獄庶政,無不親裁,綸扉大臣,惴惴慮過,豈有誅一樞部大臣而竟聽臣下鍛鏈者?耳鼎視先帝為何如主,而概以漢之桓靈、宋之理度,同類視之。此臣所謂矯誣先帝者,悖之極也。耳鼎謂新甲敭歷岩疆,饒有兵略,洵如此。自宜龔彰天討,執訊獲醜矣。即不然亦宜左枝右梧,可無失事。而胡以覆軍殺將,亡國破城之報,若是之多也。且恭皇帝之變,皇上身嘗之痛也。豈先帝痛恨之而皇上遽忘之乎?耳鼎又視我皇上為何如主?而敢於黨恭皇之罪人、張封疆之罪吏也。此臣所謂欺罔聖明,老奸之極也。臣恐耳鼎之邪說得行,使國家忘用人行政修德自強之實,而端以款□為事。蓋□之佯款,其愚我也。收我邊民畏戰之心,弛我邊塞防戰之備也。若其果欲我款,則非講金繒、講獻幣、講割地、講南北名分,不可款也。又恐耳鼎之說得行,使天下疑先帝以為昏庸無道,□當款而不款,大臣不當殺而殺,以致身禍國隳,為天下笑。使先帝抱不白之誣於天下,臣之所深痛也。又恐耳鼎之徒黨罪樞者,搖鼓唇舌,變亂是非,致皇上疑新甲有於謙之功而受西市之慘,為之恤其罪累,錄其子孫,孤烈皇帝敦睦之心,而增恭皇帝在天之恫。臣之所深慮也』。有旨:馳驛回籍。石麒辭表:『臣三朝遣老,二月試銓,謨謀頗於病多,志氣衰於遲莫。意欲行先帝之令甲,而不明柄鑿之方員;力欲砥後進之狂瀾,而未察剛柔之進退。似揚雄之老不曉事,同季梁之少不如人,動與禍期,悔將咎並。參讒累至,即慈母亦有疑投;黯戇複形,雖明主必難曲貸。瑕釁久積,竄逐宜加,蒙荷聖恩,察之輿論,獎以清鑒;念此老成,許乘傳以鳴騶,立開籠而放鳥。使枯骸複上河東之壟,已是重生;俾寒淚不沾阮籍之途,尤為異數。此臣所拜稽恐後,捐報靡從者也』。 4 庚申,起解學龍為刑部尚書。 5 起逆案楊維垣為通政司通政。 6 錢謙益薦之也,謙益為馬士英所脅,不得已而出此。維垣翻案疏曰:『舊輔韓爌之再相,毫無建明。只造得一本不公不確之逆案,而所欲庇者出之,欲害者入之;如寧錦之捷,不敘經撫,乃敘一巡關御史,則洪如鐘豈非魏璫私人乎?不入此案者,以鐘曾首薦門戶故也。建璫祠各撫臣,誰不被譴者,張鳳翼豈非建祠於保定者乎?而亦不入案,則以翼為爌同鄉故也。即此兩端,可謂此案之公且確乎?案中真真附逆者,實繁有徒,然爌之意不在處彼多臣,而在錮阮大鋮及臣等,即後來踵述爌意,多方禁錮不休者,亦非忌憚多臣,而在深忌阮大鋮及臣等。其所以忌臣等者何也。皇考藩封既定,後猶求多不止。先已及皇考之母家,次將漸及皇考,臣等獨平心調護之,若不知有黜斥事。彼有破綻,則畏臣等摘指之;彼有贓私,則畏臣等黜破之。凡此皆有利於君國,而甚不利於徒黨。故重重蒙蔽先帝聖聰,處處阻撓先帝聖斷;使先帝不能自行一政用一人;時而保舉,時而換授,時而特用,亦明知諸黨人之不稱任使,而思有以矯之。而因以遂其援引之私,徒開仕路混雜之漸。所謂早見敢言之士。已壯者老,老者死矣,而天下事亦從此壞矣。今其心猶未已也。何以知之?其言還說舊時言,其事還做舊時事。如近之姜曰廣、徐石麒是也。臣急乞皇上將逆案重複審定,確如彪虎輩則仍之,其冤者則雪之,冤而物故者,則有劉廷元、徐紹言、霍維華、呂純如、徐大化、賈繼春等,不維雪之而且恤之;其見存者,除已經疏薦外,只有周昌晉、徐複陽等,隨雪之而隨用之。其不染此案,而深知案之不確,從公發憤者,只有王永光、唐世濟、章光岳、許鼎臣、楊兆升、袁弘勛、徐卿伯、申佳胤等,亦宜分別存歿,恤之用之』。 7 以張捷為吏部尚書。 8 以丁魁楚總督兩廣,以陳丹衷代黃澍。 9 大學士高弘圖罷。 10 弘圖使燕事宜奏:『一、山陵;聞梓宮葬於田貴妃墳園。此出自逆冠意,請合於天壽山特立陵墓。選日恭厝。一、分地;割榆關外甌脫與之。若議關以內,即華夷無複界限,而山陵單弱,將何以安?一、款賞;俟三年匹馬不犯之後,量增歲幣十分之三。一、國書;或照夷俗稱可汗。亦或稱金國主。一、使議;本朝使外夷,具有成禮,我使第不至屈膝,即是不辱命也』。 11 臣按:此論可謂執古不知變通者矣。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要亦非占風望氣之徒也。 12 辛酉,諡陳仁賜文莊、張邦紀文愍。 13 加巡湖廣何騰蛟兵部左待即。 14 鳳陽地震。 15 甲子,謝三賓請恤其子於宣。 16 三賓為其子謀翰林,以萬金賚之而行,故於宣遂死於貨。於宣之喪歸,三賓殺其同行者謝三資,以三資隱其貨而不能救之也。於宣果慷概死節,三賓何以出此,其請恤也。不謂之欺君而何? 17 壬申,起蔡奕琛為吏部左侍郎。 18 丁丑,崇王移往溫州。 19 禮科給事中林衝霄,敘寧紹道盧若騰平亂。 20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奉化雪竇山胡乘龍作亂,偽號大猛,改元宗貞。謂於崇禎去其頭,剝其衣也。若騰遂於二十一日發兵圍雪竇,擒之。 21 馬士英上議開海禁稅珠池。 22 令童生納貲免府縣試。 23 士英議上等納銀六兩、中等三兩、下等二兩。 24 保國公朱國弼奏劾諸生沈壽民。 25 沈壽民,宣城人。嘗與周鑣讀書茅山,為清議所歸。阮大鋮之住南京也,招引失職之士,出其門下,流言造事,熒惑聽聞。如蝗蝻錄等書,編複社士人姓名。謂東林衣缽。壽民以保舉入都,上言豐芑之議論,淆於大鋮。大鋮銜之刺骨,至是授意國弼,言從賊陳名夏逃匿壽民之家,方名捕之,而壽民已變姓名入金華山中。 26 十一月乙酉朔,起孫嘉績為九江監軍僉事。 27 僉事之補,例不得書、此曷以書,以嘉績而書也。 28 以朱繼祚為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 29 繼祚嘗纂修三朝要典。 30 以李永茂巡撫南贛。 31 加沈廷揚光祿寺少卿,管餉務。 32 丙戌,補諡翰林沈懋學文節、焦竑文端。 33 總兵方國安入衛,隸閹人高起潛營。 34 國安隨左良玉援剿數年,至是有隙,竟拔營東下。馬士英深忌良玉,故收其叛人以自衛。國安亦甚惡之。其後士英入浙,依國安以居。而東江問罪之檄,遂無及之者矣。 35 以張鳳翔為兵部尚書,管左侍郎事。 36 桂王常瀛薨。 37 鳳陽火。 38 丁亥,參將張□上言黃澍決河事。 39 有旨:『黃澍倡決河之議,使汴百萬生靈皆殞,罪在萬世,俟楚事勘結再奪』。初,澍為汴理河,闖賊圍之,上下固守,已而河決,官府人民具舟星散,開封化為澤國。先帝猶獎澍守汴之功,不知澍避逃□之名,使人私決之也。 40 壬辰,張鳳翔以兵部尚書巡撫蘇松、盧若騰巡撫鳳陽。 41 起逆案盧大複為台兵道。 42 丁酉,以總兵許定國鎮守開封。 43 庚子,收朱大典募兵入京營。 44 大典以漕撫坐贓,北變既聞,劉宗周、熊汝霖、馮元飆,與大典皆會於杭。宗周命其募旅勤王,用贖前罪。大典得兵三千,引之至,塚宰徐石麒推以豫督,而遽奉嚴旨。於是大典結援士英,始收其兵。 45 甲辰,逮叛帥邱磊。 46 有旨:『山東總兵邱磊靡餉二十萬,逗留怨望,志圖不軌。既已就擒,法司究擬』。 47 乙巳,巡撫蘇松都御史祁彪佳罷。 48 丙午,諡死事吳阿衡忠毅。 49 丁未,賜宴巡撫按御吏遇颽。 50 馬士英以航海張本托遇颽,而遇颽至浙,激變於民,故不終其事。 51 以何騰蛟為川湖總督,代楊鶚。 52 升鄖陽兵道高斗樞為湖廣巡撫。 53 戊申,淮安地震。 54 乙酉,魯王駐蹕台州。 55 追上景皇帝生母吳賢妃諡號曰孝翼溫淑惠慎慈仁匡天錫聖太后。 56 補諡孝康皇帝之子允熥吳悼王,允熞衡愍王,允𤐤徐哀王;惠帝之子文圭恭愍,皇子文奎原懷王。 57 十二月乙卯朔,黃斌卿改駐池州,鄭鴻逵改駐京口,榷酤。 58 大學士史可法痛憤,上陳偏安必不可保。 59 疏曰:『晉之末也,其君臣日圖中原,而僅得江左。宋之季也,其君臣盡力楚蜀,而僅困臨安。蓋偏安者恢複之退步,未有志在偏安而遽能自立也。屢得北來塘報,皆言□必南窺,黃河以北,悉染腥膻,而我河上之防,百未料理,複仇之師,不聞及關陝,討賊之約,不聞達於□庭,一視君父之仇,置諸腹外。近見□示,公然以逆之一字加之於南。是和議固斷斷難成也。先帝以聖明罹慘禍,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變也。先帝崩於賊,恭皇帝亦崩於賊,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仇也。先帝待臣以禮,馭將以恩,一旦變出非常,在北諸臣死節者者寥寥,在南諸臣討賊者寥寥,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恥也。庶民之家,父兄被殺,尚思陷胸斷脰,得而甘心,況在朝廷,顧可膜置。皇上明承大統,原與前代不同,諸臣但有罪之當誅,實無功之足錄。臣於登極詔稿,將加恩一款特為刪除;不意頒發之時,仍複開載,聞□□見此亦頗笑之。今恩外加恩,紛紛未已,武臣腰玉,真等尋常,名器濫觴,於斯為極。今宜以爵賞端待戰功,錢糧盡濟軍需,一切報罷。蓋賊一日不滅,□一日不歸,即有宮室,豈能晏處,即有錦衣玉食,豈能安享。此時一舉一動,皆人情向背所關,狡□窺伺所在也』。 60 壬戌,訪求三朝要典,宣付史館。 61 楊維垣奏:『張差挺擊一案,誰不知其為風癲,而必欲強坐為刺客。倘差為刺客,則皇考母家必枉受主使之誅,而彼時藩邸亦將有株連之禍。光廟既不遂友于之愛,而神祖亦且被溺惑之名。首此難者,一貪酷之王之寀耳。只圖博非望之功,而使累朝父子兄弟無一可者。李可灼紅丸一案,平心論之,亦可謂之無功,而不可誣之為行鴆。倘此藥為鴆,則是光廟不得考終,熹宗不能正始。不但彼時首輔方從哲不能謝責,即次輔韓爌亦不宜再相。劉一燝亦不宜得諡,而先帝亦久失討賊之義矣。首此難者,一事後之孫慎行耳。只圖遂彼報複之私,而累朝父子君臣無一可者。李選待移宮一案,夫移宮亦止送往事居之常,而不當造垂簾聽政之謗,以為非此謗不足以見吾功,然致光廟不能保其巾櫛,熹廟不能酬其撫養;甚至照管衝主者,不歸圖之數年有恩之宮嬪,而歸之妖淫幹外事之客氏。首此難者,為一小臣楊漣耳。只遂王安專擅之私,為群小奧援之主,而使累朝夫妻母子無一可者。夫此等害忠傷孝之事,人人知之,第人人不敢議之。大臣不附此,則不能保其崇階,小臣不附此,則不能躋於要路;不肖者不附此,則失其護身之符;貌賢者不附此,亦不能尋題目做文章。首此難者,為焚要典之劉鴻訓、改實錄之文震孟耳。亦以圖快驅除異己之私,為迎合時局之助,而使累朝倫理治道人才事功無一可者。此要典一書,冠以禦制,重頒天下之必不容緩也。遠以白累朝之疑,近以雪皇考之恨,前以終思廟之志,後以昭萬代之史,一事而四善備焉』。寧南侯左良玉諫:『要典毀自先帝,不宜重頒』。有旨:『要典一書,系朕家事,當存實錄。列聖父於兄弟叔侄之間,數十年來,並無絲毫間言,不知當日諸臣何故借端誣構!卿一細閱,亦當為朕倍增悲憤』。 62 以定策,晉誠意伯劉孔昭東平伯、劉澤清為侯。 63 下部恤翰林院簡討胡守恆。 64 守恆字見可,舒城人,流賊攻舒,以鄉官守城被害。 65 丙寅,陳洪範使北回,召對。 66 洪範奏:『八月十五日至黃河,二十一日到宿遷。九月十八日至德州,東撫方大猷傳攝政令旨:「來使止許百人進京朝見」。臣與左懋第商榷相見之禮,懋第出閣議,以抗節為不辱命。又議以關外甌脫與之,許歲幣不得擅過十萬。時第知吳三桂借兵破賊而來,未知其勢之不同也。二十六日,天津□撫駱養性來至靜海,將臣所攜官丁自百人外,其餘安置古寺,使人監守。一十九日至河西務。臣等遣參將王廷翰贊畫,生員王言齋名帖往投,內院馮銓等辭色俱厲,卻帖不守。十月初五日至張家灣,因遺攝政啟,三使奉御書禮幣而來,宜遣官郊迎,豈有呼之即入之禮。初十日,禮部又奇庫來迎。十二日,鼓吹前導,御書從正陽門入,使臣隨之,至鴻臚寺中,關防甚嚴,寺內不容舉火,飲食傳送,官丁飢寒殊苦。十三日,禮部至寺索御書,臣等執禮須其迎入,禮部不顧而去。十四日,內院剛林榜什率十餘人,俱夷服佩刃,直登寺堂,踞椅上坐,通事車令指地上令臣等坐於左。臣等取椅對坐。林曰:「我國為明朝破賊報仇,江南不發兵,便立皇帝。何也」?臣等曰:「今上乃神宗嫡孫,先帝既崩,倫序相應。立之詎曰不宜」!林曰:「崇禎皇帝有遺詔否」?臣等曰:「先帝變出不測,安有遺詔?南都聞變,臣民擁戴,告於高皇帝之陵而立之,安事遺詔」?林曰:「崇禎皇帝死時,江南臣子何為不來教授」?臣等曰:「南北地隔三千里,諸臣聞變,亟整兵馬,正欲北來,而傳聞貴國已發兵逐賊,故先遣使臣講好謝德」。是時左懋第身服衰絰,林指而謂曰:「汝服孝便是何臣」?臣曰:「左部院之服母喪也」。林曰:「汝等何在?今日卻來」。懋第曰:「先帝遭變之時,吾往江南發兵,陳總鎮、馬太僕尚在林下」。林曰:「汝發兵曾殺得賊否」?懋第曰:「吾奉命助剿獻賊,彼時闖賊未曾敢犯上江」。林曰:「無多言,吾國不日發兵即下江南」。懋第曰:「江南尚大,兵馬尚多,亦未可輕言下也」。臣曰:「使臣數千里通好致謝,何必以兵威相嚇。果要用兵,豈能阻得?但恐有礙攝政王報仇破敵之初意耳」。林不答而出。十五日,內院、戶部入寺,同收銀幣銀十萬兩、金一千兩之外,尚有餘鞘,輒起攘奪。臣等云:「銀一萬兩、段二千疋,留賜吳三桂者」。諸□亦竟馱負去。二十六日,剛林至,以行期告。臣等曰:「三使奉命而來,一致謝貴國,一祭告祖陵,一改葬先帝。使臣尚欲一至昌平」。林不聽。臣等曰:「果不容往,願留三千金委官督工可也」。亦堅□不從。出檄一通,當堂朗誦。臣等坐而聽之。臣曰:「使臣講好而來,不得講而去。可乎」?林曰:果欲講好,河上亦可,江上亦可」。二十七日,□官二人帶兵三百,押送出城,防守益嚴。二十九日,至河西務,仰望諸陵,近在咫尺,不得一謁,設位遙祭而哭之。十一月初四日,過滄州十里,忽有夷丁五六十騎,追回左懋第、馬紹愉。臣問何故?云:「二人留此,放汝一人南回,報大兵即下」。□丁立擁二使,不容一語而北。十六日,過濟寧。二十日,□兵乃回。臣前兩奉召對,天語丁寧,思得一當以報陛下,而事勢如此。□已據都僭號,自燕至齊,分兵列守,而議者欲以十萬歲幣出之關外,寧可得乎?且其言曰:「吾朝得自流賊,不自明朝」。使臣雖辨若儀秦,安能強之受我戎索乎?□之猜忌特甚,駱養性與臣片語,諜者馳報,即削職逮問。陷北諸臣吳三桂、祖大壽等,咸杜門結舌,不敢接見南人;而甘心獻媚者唯以絕通好、殺使臣,下江南為容悅。臣又豈得以只字相聞於三桂乎?相傳□即位之詔,內有「明朝諸陵,不許傷毀,仍撥內員看守」;而陵旁樹木,剪伐已多,紫氣猶蔥,松楸非昔,臣之痛心者一也。賊奉先帝梓宮厝於田園,皇上敕臣等同舊輔謝升共議奠安,今升已在□庭,□複不容改葬,先帝聖明英烈而馬鬣未封,臣之痛心者二也。臣遍訪北來諸人,僉謂流賊聞□兵將至,先殺皇太子,挾二王馬上偕行迎戰;永平失利,二王隨亦受害。受害之地,迄無實報。今僅存公主,先帝傷其一手,養在周皇親家,臣之痛心者三也。 67 馬士英加少師。 68 北兵自孟縣渡河。 69 大學士史可法奏:『我於□所隔者一河耳。□處處可渡,我處處宜守。河長二千餘里,非各鎮兵馬齊力捍禦,不能固也。故興平伯高傑欲自赴開雒,而以靖南侯廣昌伯之兵馬守邳徐。久知□之乘瑕必在開雒,無如各鎮之不相應何?今□渡河,則長驅而東,刻日可至,御之河以南,較御之河北,其難百倍矣』。 70 庚午,使西人畢方濟通洋舶。 71 下部恤死事御史魏景琦。 72 起御史林翥為臨海道。 73 起用逆案周昌晉、陳爾翼、徐複陽、逆黨袁弘勛、水佳胤。 74 弘光元年春正月(乙酉朔)。乙未,以蔡奕琛為東閣大學士。 75 召對馬士英、阮大鋮,賜大鋮蟒衣一襲,銀十兩。 76 用保朱國公國弼言,以從賊案不結,革刑部尚書解學龍職。 77 丙申,起葉廷秀光祿寺少卿。 78 廷秀奉旨補都察院上官,終以非其類抑授。 79 起馬思理添注左通政。 80 起唐世濟為右都御史。 81 總兵卜從善比例自請封爵。 82 許定國殺高傑。 83 定國扎營睢州欲並之,宋游擊往來其營,數言定國易圖。十一日,傑以二千騎率前三營胡郭等鎮至睢州五里廟,定國出迎。傑與之誓於廟中,傑入城,二千騎隨之,前三營留城外。是日,定國宴傑。營將勸其不往,傑曰:『定國老妮妮耳。何多慮也』!明日,傑請定國。傑言:『人言甚訛,貴鎮不宜住睢』。定國云:『為國防河,何訛之有』?傑云:『貴鎮離此,則人言自息。若歸閣部、歸淮藩,亦惟所擇。吾為貴鎮先之也』。定國云:『豈有近舍明公,遠擇所歸哉』!傑云:『果欲歸我,則住子於揚州或泗州,即在明日』。定國以妻病,請緩其期。傑云:『齷齪齷齪,丈夫行止而由於婦人,不如為子殺之,當償汝以美人也』。定國請十六日,傑遂允之。當傑與之飲也,定國使其侄許四設酒於外,以飲傑之內司各將,皆酣甚。半夜定國,既出,使其長槍手圍傑,傑提刀出砍二人,長槍手攢聚殺之。前三營聞亂,攻入甕城,為長槍手逐出。十三日,前三營攻城不克。是夜,定國出走西門,而傑騎兵二千之在城中者,為定國所殺,逃者二、三百耳。前三營還至徐州搶掠,史可法撫之,隨舉後五營總兵李本身統傑之兵。 84 庚子,敘殿工。 85 劉孔昭訐御史王孫蕃不與定策。 86 孫蕃自陳孔昭至其榻前,密商定策。孔昭以士不可以無恥,訐其罔奏。 87 已故逆案徐景濂子乞恤,從之。 88 逆案潘汝禎偽為民本陳辨。 89 有旨:『建祠會稿,潘汝禎見有題疏,豈得委之前任張選等?何故於十七年之後始行陳辨』? 90 辛丑,陳洪範回籍。 91 洪範北使回,雲黃得功、劉良佐二心於□。兵科□□言:『其果有此情,方且秘之惟恐不謹,肯以其情輸我!又況追還左、馬,獨放洪範,使為反間,其理甚明』。 92 以瞿式耜巡撫廣西。 93 壬子,以劉若金總督湖廣。 94 使閹人龐天壽管兩廣珠池。 95 複已故逆案張汝霖、李思誠官。 96 二月甲寅朔,湖廣巡撫改用王驥。 97 路、印二賊久困鄖陽,道臣高斗樞,先帝用為秦撫,至是用為楚撫,皆不得達。去年十二月,用計反間,二賊相並,路賊殺死印賊,退回襄陽,鄖圍始解。是時南都猶斷聲息,故改用王驥。 98 諡桂王曰端。 99 丙辰,複逆案吳孔嘉官。 100 戎政尚書張國維告假回籍,以李希沆署戎政事。 101 丁巳,戶科給事中吳適駁忻城伯趙之龍薦用逆案陳爾翼。 102 臣入垣詳看內勛臣趙之龍薦用人才一疏,內有陳爾翼者,察系欽定逆案中人。簡閱原案,頌逆有內外諸臣心廠臣之心等語。又薦崔呈秀為本兵,以為逆跡昭然,非若他人可以影響辨釋也。因與同官張希夏面相參閱,謂不可不駁以正告之,不意勛臣複出一疏,期必用而後已。何其不諳職掌,而為是喋喋者乎!祖宗典制,惟科臣專封駁之責,未聞以勛爵參之也。以諂魏逆者為公道,將魏逆在今日,應昭雪而後可。以薦舉崔逆者為公道,將崔逆在今日,應推用而後可。吏科參看得陳爾翼、徐複陽,同逆案中人;複陽二疏,護奸害正,爾翼頌魏,薦在兩人,罪款有據,不應乘時詭脫。 103 己未,以高倬為刑部尚書。 104 魏國公徐弘基卒,諡壯武。 105 贈死難馮垣登太僕寺少卿,鄒逢吉太僕寺丞。 106 加阮大鋮兵部尚書。 107 黃得功、劉澤清攻高營,欲並之。 108 傑既死,兩鎮欲分其兵,得功令四營總兵往揚州追取高兵。澤清親至儀真,發令箭於新城地方,擒高營頭目五人。有旨:『大臣當先國事而後私仇,黃得功若向揚州,既離汛地,狡□乘隙渡河,罪將誰任!朕於諸藩恩禮有加,諸藩亦當恪守臣節,不得任意輕舉,致誤國事』。史可法則以李本身代傑,而傑妻邢氏又紛訴不已,雖仍以高元爵統之,而別屬者多矣。 109 癸亥,除朱大典兵部左侍郎。 110 甲子,諡太子獻愍、永王悼、定王哀。 111 乙丑,以衛胤文總督高營兵將。 112 遣協理詹事府事禮部尚書黃道周祭告禹陵。 113 初,道周不欲出山。士英使人諷之曰:『人望在公,公而不起,豈欲從史可法立潞王乎』?乃就召。然士英故未嘗用道周,第以虛名羈絡之。 114 己巳,下部恤死難閻永傑、彭文炳。 115 錄遜國方孝孺後澍節為五經博士。 116 禮部尚書顧錫疇致仕。以錢謙益代。 117 庚午,懷遠侯常延齡解任。 118 勛臣之中,惟延齡骨鯁,不為馬士英所用。阮大鋮之起,具疏爭之,每必多不合,故解任而去。 119 辛未,以逆案楊維垣為左副都御史。 120 複先帝罪閹王裕民、劉元斌官,各蔭弟侄。 121 □蘇松死難王鐘彥、宋天顯、施溥祭葬。 122 諡死事武臣劉源清武節。 123 癸酉,逆黨袁弘勛為大理寺左寺丞。 124 闖賊敗於西安。 125 北兵敗之也。賊盡撤承德荊襄之兵,援救西安,又敗。於是從樊城浮橋渡江至襄。收拾兵馬,水陸並下武昌,分為三道,一道渡江走隨州棗陽,一道走荊門,一道水路走漢口甲戌,欽天監奏日月赤色太甚。 126 丙子,蔡奕琛進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127 北兵至宿遷。 128 逆黨袁弘勛追理要典。 129 弘勛受徐大化指使,於崇禎元年劾孫慎行、韓爌、劉鴻訓,薦孫之獬、徐紹吉、閻鳴泰,撒潑無賴。其疏皆嫌挾舉人邵喻義所為,弘勛實蠢不解事。此疏後至先帝將逃之際,猶不知倩何人手筆,狺狺不已,直可供一笑而已。 130 左良玉複雲夢縣。 131 己卯,張承惠襲惠安伯 132 沈宸荃為蘇松道。 133 庚辰,改諡先帝毅宗烈皇帝,先後周氏孝節烈皇后。 134 廷臣以諡法追悔前過曰思;此為下諡,而以加之先帝守死社稷之主,非臣子所安。馬士英不可,特疏申明。有旨:『廟號思宗,系卿恭擬。考據典則,各極徽隆,不必改』。已而知北亦諡思,於是改定,以修實錄。 135 補諡史臣起元文莊。 136 追封福府郡王由穎王,諡曰衝。 137 定北都從賊諸臣罪。 138 從逆賊案,一等應磔十一人,宋企郊、牛金星、張嶙然、曹敘程、李振聞、喻上猷、黎志升、陸之祺、高翔漢、楊王休、劉世芳。二等應斬秋決四人,光時享、鞏惰、周鐘、方允昌。三等應絞議贖七人,陳名夏、楊枝起、王承夏、原毓宗、何胤光、廖國□、項煜。四等應戍議贖十五人,王孫蕙、梁兆陽、錢位坤、侯恂、陳羽白、裴希度、申芝芳、劉大鞏、郭萬象、金汝礪、吳達源、黃繼祖、王秉監、楊廷監、張茂素。五等應徒議贖九人宋學顯、沈之龍、繆沅、呂兆龍、吳剛思、方以智傅鼎銓、張家玉、傅振鐸。六等應杖議贖八人,潘同春、王子曜、周壽明、向列□、徐家麟、吳泰來、張琦。陷北庭俟後定奪二十八人,何瑞徵、楊觀光、張若麒、方大猷、黨崇雅、熊文舉、龔鼎孳、葉初春、戴說、孫承澤、徐必泓、劉漢儒、薛所蘊、衛周祚、趙京仕、劉昌、張鳴駿、高爾儼、黃紀(內缺九人)。另議二十七人,翁元益、魯卓、郭光、吳爾塤、史可程、左茂泰、王自超、白胤謙、龔相熙、王皋、梁清標、楊棲鶚、李化麟、張元琳、呂崇烈、侯塤佐、吳之瑞、鄒明奎、姬坤、朱國奇、許作梅、胡顯、趙煜、吳嵩元、劉廷琛、朱積、王之牧。奉旨錄用十一人,張縉彥、時敏、衛胤文、蘇京、韓四維、黃國琦、施鳳儀、龔彞、姜筌、張正參顧大成。 139 議懿安皇后張氏諡。 140 癸未,戮妖僧於市。 141 先是十二月十二日,有僧在漢西門外,自冒先帝,緝獲至戎政衙門。供名大悲。其初意不過借以動眾,不虞見獲,而馬士英遂授以意。將一網以盡其不便者。書數十姓名,令其出之神中,言錢謙益使我來此。戶部申紹芳及謙益等皆上章自理,有解之者,不竟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