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齋全書/卷四十一

卷四十 弘齋全書
卷四十一
作者:李祘
1814年
卷四十二

封書三

编辑

賜全羅道暗行御史金履永封書戊午

编辑

今年湖南年事。沿海諸處。均之爲歉。往往有甚於嶺南之甚處。惟臨陂,沃溝,金堤,萬頃,古阜,扶安等六邑。所聞極其悶惻。同是尤甚。甚於龍安,咸悅,珍島。倍甚於海南,務安,興陽。而臨陂十三面。沃溝八面。金堤十八面。萬頃七面。古阜十九面。扶安十七面。民情之在在遑急。年事之邑邑歉荒。不下於甲寅。而邑分等。未必明的。則面區別。尤何取信乎。臨陂流戶。優過千數。切矜者黑石面。沃溝流戶。亦近千數。切矜者白野面。兩倅必也不堪任。意者不用力。而扶安流戶。不及於臨沃。由於其倅之拘縶。南來怨聲。皆云聒耳。金堤之毁。古阜之譽。傳說亦皆無錯否。萬頃如斗之邑。或云十室九空。而倅幸不至劣。此亦未可傾信。右六邑。先從民隱倅績。悉心採探。以考其可堪與不可堪。

停糴能有實效。而大同之收捧。政値其時。其中萬無辦納之類。必在於最甚之邑。退以秋大同。實爲目下蘇捄之政。而遙度之拳籌。難以領略。此一款。竭力詳審。如有後時之慮。則直爲便宜從事。還朝後。具由書啓爲可。

荒政。莫緊於抄飢。莫切於分穀。其勤其慢。若精若麤。都係於守宰之得人與否。而憑藉料販。厥罪固可惡。奪飢氓口吻中物。作爲入己潤屋之端。其犯難容誅。且况冒禁勸分。與瞞報自備等。無恥不法者。在所拔例摘發。班族婦女之計絶餬口者。遺棄行乞之情急望哺者。無非令人鼻酸處。幷與抄飢者粥物之何以分饋。爾其身入其中。極意探察。外此諸件。自有䝴去事目。而亦在後錄條列之中。一一殫誠奉行。

整理穀設施。卽春種秋熟。一粒萬顆。生生不窮之爲小民苦心至意。兼欲昭慈德廣慈惠也。前此憑公濟私之姦狀。至登筵臣之奏。未知其後査究之十分精核也。

還穀糶糴。本出益於民。而近爲厲民之巨瘼。立本也。那移也。反作也。其弊不一。開倉有日。分秩已始。雖與冬間在庫時有間。栍邑與沿路。必有眞贓之莫掩也。人才。不可不搜訪而節行。不可不周諮也。

戢盜之爲平民除害。常年且然。矧當儉歲。鎭營之從以侵虐。亦所著眼處也。

屠牛申禁。禁果行歟。乘轎申令。令果立乎。濫乘固微事。而頒施之令。欲知其立與不立。潛屠妨農政。則修明之禁。欲聞其無效有效也。

結役之弊。何道不然。未有甚於本道。班賤之各異其役。尙可曰土俗之難矯。營邑之屬。百計誅求。弊至弩末。甚至上農夫一年之所營爲。不能當卜定之歲加月增。朝家於此一念不弛。而奈其救助之方。無一人擔當任怨。可勝寒心。扇竹册楮。特其一事。爾於出沒村閭之際。必有知所不知者。爲湖南之民。先察切苦之情。似無過此也。

本道及沿路諸道邑鎭條件。如栍邑例。

賜慶尙道暗行御史呂駿永封書

编辑

今春嶺南公賑。爲二十一邑鎭驛。而左路之歉。無異癸甲。淸河。近海而歉。玄風。依山而歉。大丘。挾野而歉。密陽。被山帶海。又多沃野而歉。河陽。亞於大丘。龍宮。倍於密陽。外此可坐而致也。歲前救急。流散已多。春初始賙。漏濫相混。蚩蚩者民。翹首北望。願一見繡衣持斧之行矣。設賑而抄戶不均。抄戶而分穀不精。或立本而征利。或勸分而勒取。有一於此。厥罪何居。爾須著意藏蹤於還民賑口之中。考其穀品。嘗其粥飮。惟吏績是採。惟民瘼是訪。毋負特遣之意。自餘具在事目。可以按驗而下方開錄。亦宜恪遵。

整理穀。所重果何如。爲守令者。若體朝家逢此年備此穀之本意。寧忍染指於此。而筵臣之奏。旣異風傳。則道伯之査。何其爽也。到底採探。宜有領略者。昨冬。因仁同倅疏言。統還。以錢代捧。許令便宜從事矣。代錢槩欲紓民力。則若或托以歉歲。而加捧於市直之外。藉以統穀而飜弄於執錢之際。則惠反爲怨。利反爲弊。此不可不詳探。而如有犯科者。各別論勘。尤甚各邑奴貢僧錢與還穀。停退矣。奴貢之多。莫如龍宮。歲之儉矣。僧與奴何間。而獨於僧錢之停限以最尤甚。亦無向隅之歎乎。人才素稱嶺南。而玄風之郭。奉化之琴。星山之裴。古多聞人。今何寥寥。外此諸家。臘政提敎。特擧其往哲遺裔而已。與孝烈幷爲搜聞。穀簿之紊。嶺邑爲甚。而况當歲荒。其弊可知。雖以玄風一邑言之。三千石虛殼。以錢爲色落。則他邑可以類推。雖當開倉之後。亦可按廉。禁屠也。禁松也。乘轎之禁也。遺棄行乞之類也。雖載事目。又此申及。一有現發。不可饒假。楮竹培植。亦有新令。一體周審。以爲勸懲之地。本道山郡。還弊。甚於他道。稍有裕産之民。抵死圖免於排巡之還。故分還。盡歸於貧戶。或爲十餘石內外。若按家座而分給。則豈有是弊。此不可不釐革。漕倉除留米。依前除留。則漕倉所屬。自有沾漑之利。而自戶曹貿取以後。渠輩皆失望。雖無害民之端。將致故敗之弊。似此事情。亦當廉察。癸丑還起。至今爲一道藉口。亦宜詳探。

沿邑廉察。視栍邑爲例。

賜慶尙道暗行御史延日縣監鄭晩錫封書

编辑

今以爾。爲嶺南暗行御史。朝家之視嶺南。先於八路而嶺南之爲弊局。最於八路。今玆歲儉民窮之時。賑事方張。而實惠未究。踰大嶺方千餘里。民生疾苦。吏績臧否。窅然如隔異域。以至公私賑諸邑。立本勸分換錄等諸般犯科。難以毛擧。如統還也。倭供也。奴貢也。海稅也。楮竹之培植也。牛松之申禁也。人才之搜訪也。亦將因爾衣繡之行而採摭。則爾之責任。顧不重歟。前後繡行。辱朝廷多矣。俾小民。知持斧之威。汙吏。懷解綬之心。將於爾行。卜之。恒言曰。人固畏虎。虎亦畏人。此言雖小。可以喩大。尙亦知畏。毋負委寄。雖有䝴去事目。可合按廉者。錄之左方。

各邑民庫。雖非朝家所置。民之休戚。實在於此。而用度歲增。在在枵然。而官不顧助。吏事椎剝。其勢不得不加斂於民間。一戶所斂。多至四五兩。而民無以卽辦。則鞭扑隨至。此不可不另行矯革。

本道穀物。自來麤荒。昨年捧還。則都是空殼。今春設賑時。至於石石稱量。取其稍重者而排巡計給。名曰賑資。如是苟充。使彼洗鼎待炊之民。簸揚溲淅。不滿升合。劃卽採探論勘。而極意精擇之。賑資。猶尙如此。彼還民。勢將食其賑餘之粃糠。則種糧。又將何賴乎。各邑貿易之䂓。價與物。太不相當。假令有春産而秋貴者。秋價減於春節。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吏亦民耳。一當貿易之役。逃散相續。畢竟害及蔀屋。雖有補役濟民等庫。法久弊生。政宜釐洗。

鳴旨島煑鹽。自巡營主管。謂之公鹽。運致洛江。發賣之後。始許私賣。專爲公鹽之區處而然也。在前則公鹽之價。太無限節。故上流一帶之民。擧皆呼寃。前後繡啓與民籲。非止一再。間以多不過七兩爲定。近果遵守而無越乎。鹽亦無滯。而民不患艱乎。聞之沿路。自可得實。

進獻魚物之捧納也。營屬點退。而預備物種。高價防納。畢竟弊歸海尺。此卽海弊之一端。須與道伯。相議嚴飭。

右沿漁稅之還屬統營。已爲數年。營校誅求。反有甚於邑吏。雖不可遽議其續續銷刻。爲弊祛弊之端。詳探以聞。

驛弊無道不有。而嶺南爲甚。其弊有五。奴婢之納賂放良也。位土之恣意潛賣也。各邑之侵責軍役也。本驛之剝割外驛也。營閫之立待退托也。况邑屬之視驛民。無異於盜賊與讎仇。驛民之弊。告訴無處。苟可以及時顧恤者。劃卽決給。苟係變通之政。亦不可率爾更張。隨意見登聞。

稅木捧上時。操縱多端。情債無節。及其上納也。換以麤劣。俗所稱淸義慈彦之兩端靑絲。亦皆幻弄。該曹所捧。皆非寒女之出。民未蒙惠。吏緣爲姦。亦宜另覈嚴處。使今年嶺民。皆曰繡行在道。

漕倉許多弊瘼。每由於都沙工差出之不以勞勩。而專以干囑之致。各別査出。照法嚴繩。該倅一體論勘。至若捧上之濫雜。應下之消融。豈但該倅之罪。亦道伯不飭之失。爲繡衣者。不可不知此。

賜全羅道暗行御史興陽縣監林漢浩封書

编辑

北氣高勁。南鄙脃弱。南賑素難於北賑。而湖爲正南。尤所難於錦與嶺也。况從古顚連之憂。未嘗不在於春陵菜色乎。耿予一念。惟日憧憧。凡在共理之責者。不能終始殫力於賙濟之策。匹未匹婦。不獲厥居。予其不媿於父母斯民之義乎。抽栍湖南諸邑。命爾往廉。無論公賑私賑。賑邑另加周諗。飢口之分饋而嘗其濃淡。貧戶之抄拔而探其漏濫。以爲論列勸懲之地。而沿邑流民。殆遍於內浦諸處。豈可曰邑有邑倅乎。且如私賑。外雖不煩公費。內實多事私販。升龠頭箕。名色不一。如使守法奉公。只用常廩所需。則許多賑資。將何處覓來。古人亦有生穀生財之道。非欲使之束手無措。而萬一料理之害。及於小民。反弄之手。染於官物。而曰我私賑云爾。則民與官俱病而已。爾其另採。誠有尤無良者。直爲封庫。牛禁轎禁也。人才搜訪也。幷當著念。而後錄諸條。照此奉行。

當年還穀。無論三等邑。許令量宜停退者。蓋爲闊狹舒縮。一付之營邑。俾有究惠之實効。而稍實之戶。率多冒入。最窮之類。乃反見漏。倉胥面任。惟意低仰。一村之中。笑咷不均。

班民結役。各爲作夫。班結則只出常賦。民結則邑中所用。專屬於民結。小民不勝橫斂。同是一邑食土之類。則應役懸殊。卽他道所無之例。而爲小民偏苦之弊。

各邑營邸役價之預下。近雖稍減。而間多有之。倉簿虛欠。率由於此。

民庫捧下之數。故相尹蓍東按藩時。因朝令。査正狀聞。而只以當年應捧。定爲恒式。故多有不足處。雖不加斂於民結。先爲取用於還穀。待秋成分排徵捧。如南平務安,茂長等邑。其弊尤甚。斂民則一。而特先後異耳。那移收捧之際。民受困苦。比前反有加焉。

羅州所管五十三島。水田甚少。田稅大同。皆於陸地貿納。故該牧以準價代捧。而出江倉還米。以充其數。江倉則仍以私用穀。分給塡補。便成謬例。如其價平。固亦兩便。而乘時射利。民豈不瘁。

兵營營四里。爲其募民。限千餘戶免役。而以其無役。民多移入。今幾累千戶。兵使不許簽役。本縣民戶。不滿數千。此所以軍政之弊。最於道內。年前。定其兵營當屬之戶摠。而餘許邑丁之疤定矣。其弊猶復如前。

左水營。爲營屬之聊賴。以一庫。扮作數十庫。各各分還。假令一戶所受爲一包。則每庫各給數斗。及至秋捧。如右例。皆有浮費。民之所納。比他不翅倍蓰。

兵防船。近漸減小。約如津船。向有飭敎。其果有效。而新造船樣。一按可知。

本道諸邑。有立本租名色。長吏不知。方伯不知。所謂倉色。慫慂富戶。多出錢貨。春夏之間。以錢六七十文。計戶分給。及至秋成。勒捧精租一石五斗。仍爲發賣。恰過二兩。民間謂之立本租。欲訴營邑。吏喝如虎。民不聊生。日甚一日。

茂長等邑。糧餉屯所在處。自昨年計士踏驗之後。加斂之說。播及民間。或多移徙之戶。

扇制變通。專爲民瘼。而紙竹價之斂民。依舊高踊。似此微事。命令不行。豈可曰有紀綱乎。

靈巖淸源契。最稱無弊。其間遵行與否。在所當察。

南原。紙弊變通後。果有實效。而養竹之法。芟其舊植。俾茁新産。卽要道也。營邑難於許斫。反有妨於養竹。有非當初定式之意。

長城等邑大同之移納法聖。與本邑捧給間。邑鎭之稱便稱苦。各異其說。未知眞箇事情如何。

右諸條。大者登聞。小則自斷。或有與營邑相議釐正者。或有嚴覈痛治。以警動吏民者。幷須一一詳探。盡得其實後措處。沿路視栍邑例。

賜忠淸道暗行御史申絢封書己未

编辑

湖西一路。土瘠而旣不多出。人惰而又不昏作。衣食之源。本不及於兩南。而今年賑邑。又比兩南夥然。一視之地。尤未忍䆁念者。此也。凡所以措施區劃之者。錢爲六萬。穀近四萬。而尤甚則照乙亥之例。願納則許空名之帖。若使長吏。得其人。湖山千里之間。尙庶幾回咷而爲笑。但邑邑有難擇任。人人有難盡職。則雖傾敖倉之粟。而散水衡之財。顧何以濟衆生於溝壑之中乎。衣繡者號稱直指。以指陳之尙直也。勿以勢力爲憚。勿以顔私爲拘。賷去事目。特泛說也。外此當採者。左錄可按。而栍邑之外。傍郡沿路。自可一體論列。

面里分等。尙云細矣。細固難矣。况民戶乎。尤甚之中。又有最尤甚名色。而戶之分等。視邑之分等。其所停退。以次遞減。邑雖之次。戶則尤甚。與尤甚邑之尤甚戶。眞箇諺所云草綠一色。則牛羊何擇焉。先自分等之精濫。各別詳探。而停退之偏於官屬而不及貧殘者。亦須採勘。賑口。當從戶分等矣。或有入於尤甚。而不入於賑者。或有付於賑。而初非入於尤甚秩者。則二者之中。一則誤矣。見今輪氣才霽。瘡痍甫起。此政涵濡喣育之時。而所謂恤典之題給。不有朝飭。丘原淺土。行路猶歎。至於病民救急。則升龠有分。而姦胥輩誅求。督若官令。不但惠不下究。反爲貽害之端。寧不駭痛。在所嚴懲。諉以歲儉。巧事掊克。牛酒之當禁。而其立心也在於徵贖。不在於守法。民之受病。莫大於此。本道番上之軍。尤甚邑。限明年換番。而各邑邑底。有所謂都家者。各哨旗隊長。凡係呈訴糶糴。出入官府之時。日費百錢。酒肉淋漓。及其上番當次也。輒討其債於旗隊下諸卒。每人幾出十餘兩。尤爲湖民痼瘼。恩津之江景。結城之廣川。卽湖西都會之地也。魚鹽之所出。舟車之所湊。民富俗厚。自古稱樂土。而近來漸不如古。人烟日稀。商估罕至。此必官吏之誅求日甚。而村氓之生理日艱而然。其所以擧瘼興弊之策。另具聞見以奏。平澤。處在畿湖之交。而湖南大路。太半由此。故屠牛犯禁。自昔蕩然。官家進排。又是無價。官不惟不禁。反令爲之。距京師不滿百五十里之地。法之不行。已如此。他邑何論。

賜全羅道暗行御史柳畊封書

编辑

命爾按廉湖南。非但爲賑也。卽年分也。年分之規。如易畫。然法愈密而民愈惑。何異於揚氏之三分。邵子之四分。而愈分而愈晦也。古昔只有災實二字。及邑之分等出。而民有不均惠者矣。面里之分等出。而有識者爲之竊歎矣。至若近來。則踏驗無聞。邑倅憑面報。道伯憑邑牒。依樣塗抹。號稱年分。而面以豪右。邑以勢力。殊有乖於眞箇災實平頭齊尾之義。則罷敬差官。而委之監司之本意。果安在哉。年分擲奸。蓋欲自今伊始。莫曰春與秋異。自可名以跡求。先從昨年年分。而細櫛詳探。以爲彰癉之地。設賑臧否。另行黜陟。自餘條件。開錄如左。

賑邑料販。何道不然。而况在湖南。則倍甚於他道。以其生穀多而立本不難。饒戶衆而勒分甚易而然也。此爲先加探察者。古阜,金堤,龍安,咸悅,臨陂,沃溝,萬頃,務安此八邑。上上年尤甚。上年又尤甚。官穀枵然。民力竭矣。諸倅中如有不治之聞於道路者。雖非栍邑。一一躬探。尤無狀之倅。據其印文書。卽爲封庫。而邑弊民瘼。無論巨細。登聞於還朝時。還穀停退之付道臣闊狹者。果有齊均平等之効乎。此不可不另究。紙弊釐正之後。又復生弊。營門之別卜定。雖曰少戢。不用文簿。以私𥳑與私通。今日取幾卷。明日取幾卷。則其爲弊反有甚於別卜定之時。一如關東之近所現發云。而結役釐正。亦安知不然乎。拔例査探。至於扇竹之漆。漆用生漆。産漆之地。多有掘根而棄之者。梓漆之樹。見於詩。漆楮之征。載於史。况是養送日用之需。豈可不培植以利用乎。幷與楮竹而嚴飭栽種。牛禁爲勸農而禁之。昧方鄙瑣之說。至登於筵席。如許之類査出。斷不饒貸也。前冬勸農之諭。出於苦心至誠。營邑勤慢。各別考覈。而且况栍邑。卽堤洑根本之地。觀於碧骨之設堤。而湖南之以湖得稱。亦可知之。其間疏幾堤築幾洑。能有實效。當採探。

賜慶尙道暗行御史金羲淳封書

编辑

近來守令之數遞。未有甚於嶺南。而五朔之中。道伯與十六倅。皆是新叨。才經運氣之病。又當賑賙之時。朱子所謂如坐燒屋之下。漏船之中。政爲今日嶺民道也。官與民旣不相習。治與俗又未相孚。而不復光者鵠面也。不復聚者鳥散也。苟使爲守令者。存心愛物。必有所濟。濟民之意。不如濟己。己之先濟。奚暇及民。抄飢之多少。設賑之名實。幷與吏績民隱。而一付之爾行。爾須悉心採訪。本道各邑夫夫皆言之弊瘼。自有賷去事目。而合査諸條。錄之于下。

栍邑之外。如大丘,慈仁,龍宮,奉化,玄風等邑。連歲荐歉。民不堪苦。勿以不入於栍邑。如有疵政之入聞者。必也躬探。嶺南穀品。自來麤劣。而况値連荒之餘。所捧還上。必不精且實矣。以此爲賑資。以此爲種資。民將何以聊活。設或有精實者。所謂回倉之法。無邑不有。官需衙祿。以此取用。則無辜者民也。豈可一任其反弄而不之禁也。本道多峽。而火稅爲弊。甲於諸路。新畬歸於吏橐。廢菑載於官簿。無論耕食與不耕食。民之應稅則一。而流散相續。此不可不別加禁飭。洛東之源。出自金烏。而火田日闢。沙石流下。一路水勢。漸至壅閼。沿江諸郡。沃壤盡廢。太上禁火田。其次疏江水。抑爲下策。而苟利於民者。卽何道也。列邑結役之弊。所謂釐正。能至就緖而沿路驛弊。亦宜周察。牛禁之一味蕩然。固甚可駭。出道之時。須以道路之眞的聞見。嚴加懲治。守宰之無狀者。使民無所容措。從以非理徵贖。反違重農之意。此一款。另察論奏。行誼表著者。獄訟幽鬱者。採探。頒農書勸農政之後。所謂疏堤之登聞者。果有實效乎。足跡未到處。雖難一一考勤慢。行過地方。各別細察。其中有名無實者。摘發登聞。嶺伯狀啓。則以爲各邑疏堤處。堤爲一百八十七。堰爲二。洑爲一百八十。晉州堤三十七。洑十八。星州堤十二。靑松堤九。洑二十一。河東堤三。堰二。洑十四。咸陽堤一。醴泉堤十。梁山堤一。洑十一。咸安堤七。陜川堤六。洑九。盈德堤一。義城堤十三。洑十。南海洑八。開寧堤十七。洑十一。宜寧洑五。河陽堤二十四。洑十。淸河洑三。彥陽堤一。山淸堤二。洑一。丹城堤一。熊川堤四。洑六。慈仁堤三十二。洑八。漆原堤三。洑十四。聞慶堤二。洑三十一。安義堤一。又有咸安郡北面山內二樹亭新築堤。堤前面築長一百四十七尺。廣四十七尺。修築貯水。內高十一尺。外高十三尺。東西長一百九十五尺。南北廣一百七十三尺。堤內南西北三面周回六百十九尺。水筩二處。水深四尺七寸。以上布帛尺。蒙利水田七十石下種地。

賜江原道三陟,杆城等邑暗行兼慰諭御史內閣講製抄啓文臣平海郡守權晙封書庚申

编辑

杆城民戶之被燒。尙云矜惻。別諭之後。奠接形止。營邑措處之勤慢。欲待結構後。差爾繡衣。潛行考察。仍卽出道慰諭。兼問疾苦之莫徹。與蠲恤之未盡條件矣。此際又聞三陟燒戶之近百。比杆城不啻倍蓰。宵旰一念。耿耿不置之餘。其所勞心。尤當如何。爾出自從班。宜知予爲兩邑憂勤之心。且爾所叨之邑與兩邑不遠。特差繡衣。爾卽馳往三陟府。先探民情。仍又出道慰諭。然後可以便宜擧行者。先爲擧行後。與目所見。一一狀聞。而應式恤典外。會付穀戶各一包。先令該邑措置。爾於出道後。逐戶分給。仍往杆城。出道慰諭。出道之前。先加考察。以其所聞見之民隱民勢狀聞事。爾其著念擧行。

一馬牌一顆。與封書同封。下送兩邑。先爲潛行後慰諭。以其形止狀聞。如有意見之條列陳聞者。別具別單。論理亦可。而馬牌則姑留。時或潛行。限結構與奠接間。莫敢泛忽。待內閣下諭上來事。亦爲知悉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