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遊五台山日記

 遊雁宕山日記後 徐霞客遊記
遊五台山日記
遊恒山日記 

癸酉七月二十八日 编辑

  出都,為五台遊[1]

八月初四日 编辑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關。山自唐縣來,至唐河始密,至黃葵漸開,勢不甚穹窿矣。從阜平西南過石樑,西北諸峰復嵱嵷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來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轉,山峽漸束。又七里,飯於太子鋪。北行十五里,溪聲忽止。回顧右崖,石壁數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從溢者,今天旱無瀑,瀑痕猶在削坳間。離澗二三尺,泉從坳間細孔泛濫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嶺。嶺上四眺,北塢頗開,東北、西北,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殺。復有遠山橫其外,即龍泉關也,去此尚四十里。嶺下有水從西南來,初隨之北行,已而溪從東峽中去。復逾一小嶺,則大溪從西北來,勢甚壯,亦從東南峽中去,當即與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余初過阜平,舍大溪而西,以為西溪即龍泉之水也,不謂西溪乃出鞍子嶺坳壁,逾嶺而復與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則出自龍泉者。溪有石樑曰萬年,過之,溯流望西北高峰而趨。十里,逼峰下,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勢。轉北行,向所望東北高峰,瞻之愈出,趨之愈近,峭削之姿,遙遙逐人,二十里之間,勞於應接。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吳王寨,有老僧廬其上。已而東北峰下,溪流溢出,與龍泉大溪會,土人構石樑於上,非龍關道所經。從橋左北行,八里,時遇崩崖矗立溪上。又二里,重城當隘口,為龍泉關。

初五日 编辑

  進南關,出東關。北行十里,路漸上,山漸奇,泉聲漸微。既而石路陡絕,兩崖危峰峭壁,合沓攢奇,山樹與石競麗錯綺,不復知升陟之煩也。如是五里,崖逼處復設石關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長城嶺絕頂。回望遠峰,極高者亦伏足下,兩旁近峰擁護,惟南來一線有山隙,徹目百里。嶺之上,巍樓雄峙,即龍泉上關也。關內古松一株,枝聳葉茂,秀拔干雲。關之西,即為山西五台縣界。下嶺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十三里,為舊路嶺,已在平地。有溪自西南來,至此隨山向西北去,行亦從之。十里,五台水自西北來會,合流注滹沱河。乃循西北溪數里,為天池莊。北向,塢中二十里,過白頭庵村,去南台止二十里,四顧山谷,猶不可得其彷彿。又西北二里,路左為白雲寺。由其前南折,攀躋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乃登台間道。又折而西行三里宿。

初六日 编辑

  風怒起,滴水皆冰。風止日出,如火珠湧吐翠葉中。循山半西南行,四里,逾嶺,始望南台在前。再上為燈寺,由此路漸峻。十里,登南台絕頂,有文殊舍利塔。北面諸台環列,惟東南、西南少有隙地。正南,古南台在其下,遠則盂縣諸山屏峙,而東與龍泉爭雄接勢。從台右道而下,途甚夷,可騎。循西嶺西北下十五里,為金閣嶺。又循山左西北下,五里,抵清涼石。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有石為芝形,縱橫各九步,上可立四百人,面平而下銳,屬於下石者無幾。從西北歷棧拾級而上,十二里,抵馬跑泉。泉在路隅山窩間,石隙僅容半蹄,水從中溢出,窩亦平敞可寺,而馬跑寺反在泉側一里外。又平下八里,宿於獅子窠。

初七日 编辑

  西北行十里,度化度橋。一峰從中台下,兩旁流泉淙淙,幽靚迥絕。復度其右澗之橋,循山西向而上,路欹甚。又十里,登西台之頂。日映諸峰,一一獻態呈奇。其西面,近則閉魔岩,遠則雁門關,歷歷可府而挈也。閉魔岩在四十里外,山皆陡崖盤亙,層累而上,為此中奇處。入叩佛龕,即從台北下,三里,為八功德水。寺北面,左為維摩閣,閣下二石台聳起,閣架於上,閣柱長短,隨石參差,有竟不用柱者。其中為萬佛閣,佛俱金碧旃檀,羅列輝映,不啻萬尊。前有閣二重,俱三層,其周廬環閣亦三層,中架復道,往來空中。當此萬山艱阻,非神力不能運此。從寺東北行,五里,至大道,又十里,至中台。望東台、南台,俱在五六十里外,而南台外之龍泉,反若更近,惟西台、北台相與連屬。時風清日麗,山開列如鬚眉。余先趨台之南,登龍翻石。其地亂石數萬,湧起峰頭,下臨絕塢,中懸獨聳,言是文殊放光攝影處。從台北直下者四里,陰崖懸冰數百丈,曰「萬年冰」。其塢中亦有結廬者。初寒無幾,台間冰雪,種種而是。聞雪下於七月二十七日,正余出都時也。行四里,北上澡浴池。又北上十里,宿於北台。北台比諸台尤峻,余乘日色,周眺寺外。及入寺,日落而風大作。

初八日 编辑

  老僧石堂送余,歷指諸山曰:「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此諸台環列之概也。其正東稍北,有浮青特銳者,恒山也。正西稍南,有連嵐一抹者,雁門也。直南諸山,南台之外,惟龍泉為獨雄。直北俯內外二邊,諸山如蓓蕾,惟茲山之北護,峭削層疊,嵯峨之勢,獨露一班。此北台歷覽之概也。此去東台四十餘里,華嚴嶺在其中。若探北嶽,不若竟由嶺北下,可省四十里登降。」余頷之。別而東,直下者八里,平下者十二里,抵華嚴嶺。由北塢下十里,始夷。一澗自北,一澗自西,兩澗合而群峰湊,深壑中「一壺天」也。循澗東北行,二十里,曰野子場。南自白頭庵至此,數十里內,生天花菜,出此則絕種矣。由此,兩崖屏列鼎峙,雄峭萬狀,如是者十里。石崖懸絕中,層閣杰起,則懸空寺也,石壁尤奇。此為北台外護山,不從此出,幾不得台山神理云。

编辑

  1. 1633年。
  ↑返回頂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