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忍庵遺稿
卷五
作者:趙載道
1781年
附錄

雜記 编辑

讀尙書日錄辛酉 编辑

武王之崩也成王幼沖且無至聖之德若擧天下而 歸之周公則宗社豈有艱危之慮哉以百萬生靈之 命而委之于一三尺孺子卒致管蔡之變惜乎東坡 武王論不入此一段

偶閱滄溪集乙丑 编辑

甲子夏看禮記檀弓首章曰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


焉註曰檀弓以仲子舍適立庶故爲過禮之免以譏 之余疑免焉二字居於舍腯之前是檀弓之免不由 於舍腯恐註說或誤箚于卷焉今閱滄溪集箚錄亦 疑此條人見之偶合如此夫乙丑正月十日書 昨 日看農巖集以大學首章小註黃氏說分明字德字 語意多未安云余頃讀至此疑之箚記于卷今見農 說如此聊復識之

閱尤庵集偶書 编辑

大學補亡章曰人心之靈莫不有知又曰因其已知 之理而益窮之小註曰此卽上文莫不有知之知尤


菴曰此小註非也莫不有知卽知覺之知也所謂已 知者蓋因格物而已知之知也兩知字自不同愚按 莫不有知不但指知覺言也蓋人皆有良知孩提之 童皆知愛其親敬其兄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是人 莫不知是理也人莫不知是理也故因其已知之理 而益窮之也小註說明白無疑若尤菴說則上文言 知覺不言格物而中間却無頭無尾入格物而已知 之知耶且以上文文勢觀之知字必對理字而言是 分明知事理之知也非知覺之知也朱子說可以徵 此章小註曰知元自有纔要理會便是這些知萌


露按兩知字分明指知事理之知不然何待萌露 也或問註曰人皆有良知而前此未嘗知者只爲 不會推去耳愛親從兄誰無是心於此推去則自 其所知推而至於無所不知

閱語類記疑 编辑

大學章句自欺初訓曰人莫不知善之當爲然知之 不切則其心之所發必有陰在於惡而陽爲善以自 欺者故欲誠其意者無他亦曰禁止乎此而已矣改 曰心之所發陽善陰惡則其好善惡惡皆爲自欺而 意不誠矣又曰心之所發若在於善而實則未能至


善也 李敬子問無自欺註云外爲善而中實未能免於不 善之雜某意欲改作外爲善而中實容其不善之雜 如何蓋所謂不善之雜非是不知是知得了又容着 在這裏此之謂自欺曰不是知得了容着在這裏是 不柰他何了不能不自欺公合下認錯了此容字又 是第二節緣不柰他何所以容在這裏云云次早又 曰昨夜思量敬子之言自是某之言却卽說得那箇 自欺之根自欺却是敬子容字之意蓋知其爲不善 之雜而又蓋庇以爲之此方是自欺某之說却說高


按金農巖疑此說在章句之後欲以容着爲定論 然愚意此錄敬子所謂註云者乃章句前註也非 指今註而言也不柰他容着二義俱不可廢今註 則自兼二意似不可疑也且先生於敬子言後曰 某舊說忒說闊了高了深了然又自有一樣人如 舊說者欲節去之又可惜云云愚意今章句必是 改本而以可惜之言推之其不只取容着而棄前 說明矣 因說誠意章曰若如舊說初學者無所用其力也中 庸所謂明辨誠意章而今方始辨得分明


按此所謂舊說未知何指抑若在於善一條耶○ 按不柰他何不能也容著不爲也二者常相因此 二語恐不可偏廢也

識東蹟 编辑

四時多風春更甚屋無完瓦海濤聲聞數十里外波 起如山海人不能舟 海人漁于海大鯨至衆呼而拜曰丈人丈人鯨逝 立春戶長率吏民祈農於客舍之門潔牲淸酤祝以 綏之縛木爲耒命人爲牛呼曰風雨順時爾壤乃沃 耕耘不愆爾稼驛驛是絶螟䘌是秸是銍爾穀惟千


石爾無疾疫爾居康樂受神之福答曰諾乃徹 其山嵂崒多穹石多巖其民頑樸俗善居喪三年不 食肉祭祀以時 權氏絿溫雅博文劬于典禮學於迂齋後學於明老 居鄕不犯法敎子弟以義從子德諧德誨皆秀傑子 德訓孫宅洙亦佳絿兄諱維文而不顯絿父剸心訓 誨緯維與人奕取奕使齧之云絿纂五服便覽 愼氏懋許觀雪厚弟子也博學有立淸苦自守上萬 言疏論治道以干 肅宗 上大喜官于朝懋旁通 百家語又善風水自號曰晩湖


三日湖之南涘石壁有赤書曰述郞徒南石行古稱 新羅人識名或曰仙人所書不然何久而不涴也中 歲高城守厭遊客之觀病于郡以斧斲之斲蓋深而 字益鮮守懼曰神物也不可動 上之壬戌觀察使 某令吏刻名丹書側吏誤刻述郞徒字中旣而覺之 懼剗削之然三字不復見唯南石行可辨癸亥武人 某以墨汚名其上六字遂亡

雜識 编辑

讀鳶飛章聞窓外鳥聲亦可以見流行之妙觀乎川 流可以識誠甲子



象山謂程子不言無極而易序有太極本無極之文 蓋程子已言之矣 無極之說舊未的識忽悟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一語 爲明證上天之載太極也無聲無臭無極也 陽明諫迎佛疏曰彈指之間立躋聖域可以觀陽明 學術 在木唯松栢能冬靑在草唯五穀能粒食蓋萬物之 稟秀氣者也唯麰也能冬靑又能粒食在人其功德 兼隆者也歟麰有五德使人粒食仁也冬靑節也秋 種夏穫有貫四時之義誠也夏秋之際新穀未登舊


穀旣盡惟麰也作於斯時補稻粱之不足信也服之 而使人去暑疾義也 末世道術橫分盈天下而至不可數黨論日以漸滋 分而又分滋而又滋譬如木之有枝枝中生葉葉中 生紋蓋古之世陽也末世陰也陽數奇陰數偶奇主 寡陰主多末世之民之多方也其亦陰數也歟 草木花多紅木生火也雨露滋而草木茁水生木也 雲黑而雨黑者水之色也暑甚而雨陽極而陰也將 欲翕之必固張之也 嘗謂我東於箕聖有沒世罔極之大恩以夷狄而不


左袵被髮秉禮義而名中華粵皆箕聖攸賜嵬嵬乎 其大功也哉我人之奉箕子當不下於孔子孔子列 邑諸道皆俎豆之而於箕子獨闕焉近世名臣皆作 書院或位牌遍一國號爲斯文大事而饗腏之典於 箕子獨不廣斯東人之不知本之最者也嘗欲一叩 天門爲擧報本之盛美焉後覽尤齋文集沙溪先有 此論矣後看眉叟記言時人亦有此論而許止之

處無人之地如處千萬人中處千萬人中如處無人 之地 荀子曰養心莫善於誠程子曰荀子元不識誠旣誠


矣更何養心王陽明曰荀子不當非也誠有就實理 言者有就實心言者有就天道言者有就人道言者 荀子不當非也陽明言似矣 薛君采老子註論無爲而無不爲頗明白程子說果 若深文然蓋論異端必原其命辭之本賾其立言之 旨燭之無遺然後可斥者斥之可褒者褒之不沒其 善不掩其長不以私意少錯於其間彼乃心服而吾 道張矣 釣而不網戈不射宿中庸也茹疏戒殺則過之徇欲 暴物則不及○釋氏不食動物而食植物夫均得是


氣而均有生者動與植也彼以殺禽獸爲戕兄弟而 不知毁草木爲殘同氣是亦可爲平等歟吾儒却一 視之安萌芽方長不折斧斤以時入山林 太極圖解曰陰靜者太極之體所以立也中庸註曰 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太極該陰陽而獨以 陰爲體人性兼動靜而獨以未發爲性者何也夫陽 不能包陰而陰則陽之萬化皆包焉動不能統靜而 靜則動之萬變皆統焉故以陰爲體者非謂陰爲體 也以其包萬化也以靜爲性者非謂靜爲性也以其 統萬變也邵子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然則朱子之


旨亦爲其含陽動耶 先儒云天地有盡愚謂地有盡而天無盡地有開闢 而天無開闢只是一氣耳一氣安有終始古所謂輕 淸者升而爲天非輕淸者升也自夫有重濁者以後 言之故其言如是也 丙寅正月初一日書曰人之進德全在容貌辭氣自 今當猛省用力於九容九容尤切於九思 丙寅

昨年吳聖登泰魯謂余曰博物洽聞爲爲人乎爲己 乎曰爲人聖登曰願子母爲他只以博物洽聞爲爲 人之意常常提撕則向上之志堅固而欲罷不能矣


此友疑余務博蓋不知也然其言則警切當時時自 省可也 敬然後心定心定爲萬善之本近益覺矣每當上食 之際此心靜定之餘則臨祭哀心自生如火然泉達 然或與人談說馳思遠外之餘則哀心不卽發而祭 時思慮不能齊一焉此最可警 聞崔奉朝賀自少人定鍾後不出門雖出鍾則歸此 吾前日欲爲而未能之事公又嘗曰不踰閑三字吾 之一生用力者也不踰閑吾之最不足處自今當用 力


不踰閑自飮食言動始 余近日所行專不謹嚴與元日所書異矣宜猛省 氣質有以先後言者初稟與成形是也有以知行言 者旣稟之後是也 大學人已知行而已經之首節以工夫言人已而知 行在其中次節以功效言知行而人已在其中三節 合結四節以工夫合言人已知行五節以功效合言 人已知行六節七節合結 新民雖與明德對然其實乃明德之極處非截然別 有一種事業也故治國章專說動化平天下章雖言


推而絜矩愼德忠信等事皆在我之忠恕自修也未 嘗言政刑事務也新民章首言自新次言作其新民 而不言作新其民亦以此也歟 何以知明德非性也曰明德具衆理衆理卽性也旣 曰具衆理則是具性之器也非性也且性無形虛靈 不昧則涉乎形矣非性也 小學題辭饒註以根爲性以支爲四端與四行愚意 恐未安若饒說則所謂培養其性者有何法耶四端 四行非性外之物則充是四端四行卽培養其性之 事也根虛而支實根後而支先朱子本意豈如是也


以文理推之先培其根次達其支之謂也根者德也 行也小學也支者業也文也大學也本文之意似是 廣說恐不一偏單說下丁卯

窓巖雜錄丁卯 编辑

朱子曰論萬物之一原則理同而氣異觀萬物之異 體則氣猶相近而理絶不同此訓微似可疑蓋理氣 元不相離無先後無彼此方其付與萬物之時一氣 流行化生群品則所以理同者以其氣之初無異故 也氣若異則理亦隨而異矣及其萬物已生之後則 昏明開塞類萬不同而理亦隨之所以理絶不同者


以其氣之不同也氣若相近則理亦隨而相近矣愚 謂自其同處而觀之則不徒理同而氣亦同自其異 處而觀之則不徒氣異而理亦異矣如此說未知如 何也後見明儒揚月湖說偶合

心之發有十二目曰喜怒哀懼愛惡欲思憂疑羞慮 分而言之則喜愛哀欲發於仁怒惡羞發於義懼憂 發於禮思慮疑發於智惟思也無不在惟欲也無不 行可以見仁智之貫乎四德也或曰孰爲信之情曰 此十二者皆出於眞實而無所僞飾此則發於信也 然則知何居曰知水也五行惟水無不具貞之終始


于物此也蓋十二情無非知朱子有懼發於怵惕七情橫貫之說當更詳之

近思錄蘇季明條問當中之時耳無聞目無見否曰 雖耳無聞目無見然見聞之理在始得贒且說靜時 如何曰謂之有物則不可然自有知覺處曰旣有知 覺却是動也怎生言靜○或問喜怒哀樂未發之前 下動字下靜字曰謂之靜則可然靜中須有物始得 ○問未發之前便是寂然而靜時然豈得皆塊然如 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聞見其手足亦必有自 然之擧動不審此時喚作如何朱子曰喜怒哀樂未 發只是這心未發其手足運動自是形體如此○朱


子曰靜中有箇覺處只是常惺惺在這裏靜不是睡 着了又曰未發之前須常恁地惺不是瞑然不省若 瞑然不省則道理何在成甚麽大本問常惺便是知 覺否曰是曰知覺便是動否曰是曰何以謂之未發 曰未發之前不是瞑然不省怎生說做靜得然知覺 雖是動不害其爲未動若喜怒哀樂則又別也○朱 子曰雖是耳無聞目無見然須是常有箇主宰操持 底在這裏始得○呂子約謂未有聞未有見爲未發 朱子曰子思只說喜怒哀樂今却轉向見聞上去所 以說得愈多愈見支離紛冗都無交涉若必以未有


見聞爲未發處則只是一種神識昏昧底人云云 按此條極多說話而無見聞與未發之同異未發 與靜之同異詳細覷破則他無可疑矣程子曰無 聞見然聞見之理在始得朱子曰無聞見然須是 有主宰此則程朱同以無聞見爲未發也及見只 是這心未發其形體如此之說及答呂子約說此 則朱子以有聞見而心未發爲未發也程子曰旣 有知覺怎生言靜又曰謂之靜則可靜中有物始 得此兩說微似不同然以朱子怎生說做靜然知 覺雖動不害爲未動之說細推之可以知程子兩


說之不相悖也大抵人心有無聞見而未發之時 有有聞見而未發之時自中庸本義言之則未發 者只言其情之未發而已也有聞見無聞見以形 體言也只是說戒懼處非就未發處言也聞見之 與未發不相關固也程子則又極本窮原而言之 故又就無聞見處細剔出來蓋以存養工夫不害 其愈約也朱子自未發本章之旨言則不取無聞 見之說自極本窮原處言則取無聞見之說所以 有二說之不同也然在學者言之則勿論無聞見 有聞見未發時皆可用工不必支離分折也若以


動靜言之未發與已發對言則已發爲動未發爲 靜有知覺與無知覺對言則無知覺爲靜有知覺 爲動以未發之渾然在中觀之固是靜也以其知 覺惺惺觀之不可謂靜也此猶一陽之復以一陽 之動則可謂動也以萬物未生則可謂靜也兩先 生之說亦是如此故或以爲靜或以爲動而不害 其爲同也歟然此段所論只在於未發而程子以 靜中無知覺爲訓若夫無知覺之靜惟睡着時有 之似不必枚擧而先自發端如是言之此最可疑 也昨年無中庸或問等書故未及深究只據心經發揮如是記疑今見或問與朱子定論相背者



多矣戊辰書

偶見楊月湖廉有曰論一則不徒理一而氣亦一論 萬則不徒氣萬而理亦萬此與余向日理氣同異之 說偶合可喜也 孔子之文章至矣曾子謹巖而易直抑可以次之矣 子思爛乎其文孟子蓋露英氣焉 事有兩是兩非者齊宣王伐燕或告以勿取或告以 取之此兩非也孟子對滕文公一曰去邠二曰效死 此兩是也 莊子鵾鵬只是論一氣機耳自北冥而之南冥陰而


爲陽也去以六月息一歲十二月之中一陰一陽之 往來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蓋亦此也此篇論至人 逍遙之樂而先言陰陽氣機升降往來何也中庸論 君子之道而言鳶魚飛躍論聖人之道而言發育萬 物指雖異而意則同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陽之 數二者陰之數陰陽之合其數爲三道生一太極動 而生陽也一生二動極生陰也二生三陽變陰合也 三生萬物化生萬物也此老之精於易如此 孔孟開口稱夷齊語孟不著諫伐之事介甫之論雖


執然其實誠不能無疑 或曰義主於敬或曰禮主於敬昔嘗疑之近覺得自 尊敬而言則爲義自共敬而言則爲禮細看有分別 作禮看則爲禮作義看則爲義 一家聖贒之多萬古無如周太王王季泰伯仲雍康 叔成王康王皆贒人也文王武王周公皆聖人也一 家一時竝生三聖人連生六贒人周家熙運盛矣哉 天地大化何故而獨厚於此未可知也然太盛故無 繼者此天地之理也 默觀此心流動易走如水銀水銀之爲物圓轉流走


未嘗暫止其狀與人心極相似 孟子開口說仁義道義說時說神化說一治一亂此 皆易也然未嘗一言引易文論易理其亦不言天道 之意也歟觀於此則二程之不言太極可知也已 孟子於弟子未嘗名呼一以友道待之細觀乎此始信孟子自作 孟子

伊尹聖之任者也治亂皆進者也然耕野而樂道囂 囂於湯之聘於此可以見聖贒出處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其語詭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其 意順


主理則心在其中主心則理或外焉知此則知吾道 知異端知外爲吾道而內爲異端者之情狀矣 以知與行言則知氣而行質以行與守言則行氣而 守質 如是者情也能如是者心也所以如是者性也 非禮勿視不獨於開眼後下功雖瞑目而坐思之所 之目必往焉於此時亦有勿視工夫 人不信從則憂人不知則不慍憂則公慍則私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朱子以爲求放心然 後可以學問程子尋向上去之說意亦如此此說皆


善矣然乃孟子本意則所謂心者卽上文仁人心之 心字也放心者卽心之不仁者也求放心者卽去不 仁之謂也去不仁則仁矣烏有旣仁而後更加學問 尋向上去之說乎論語一篇皆務求仁求放心求仁 也學問之道非一端思之辨之玩之索之其歸則求 放心而已矣求仁而已矣更按朱子曰學問之道皆所以求放心觀此則朱子 亦有此說未知兩言有先後耶不然皆有兩意耶是不可知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章小註朱子曰若一事上能盡 仁便是他全體是仁了若全體有虧這一事上必不 能盡仁此說當思之○按仁者全體不息之名人造


此境則所行者事事皆可謂仁不然則或一事合理 隨事而名之不可名仁也如子文則謂忠陳文子則 謂淸申生則謂恭公綽則謂不欲曷嘗以一事許仁 乎朱子說曉然無疑更按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觀此則朱 子說無疑

崔將軍瑩之死圃隱未嘗出力救之何也此等人係 國家安危者也 春秋用字朱子則以爲未嘗有意不過如今之史書 直書其事善惡瞭然在目從古諸儒之論皆不如此 學者當熟思之可也


道體至大而學之有序中庸旣言費隱小大而其下 繼以自邇自卑孟子旣言觀海觀瀾而其下繼以盈 科成章其理一也 有象者易執而無方者難爲專於一者易成而應乎 萬者難中是以道莫大於聖人學莫難於儒學學佛 而悟學仙而解者有之而學聖人而化者鮮矣 孔子曰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三子者皆就知字以後 言志曾晢獨就見在事言志知之如斯不知如斯一 以貫之而已矣程子曰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此 曾晢之志也


古人夙興夜寐昏後便息如向晦宴息昏定人定鍾後寢之類鷄鳴 便起今人眠則夜分起則日出古人動以天靜以天 今人反是 敎兒童有所不達不加聲氣定心之法也 人心惟危統言也道心惟微獨言善一邊也孔子曰操則存 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鄕惟心之謂此卽人心惟危之說也

余竊疑舜禹之世其言不至分析太甚細觀本意 虛心思之則惟此人心一字恐不必有許多名義 只是言人之心也大抵人之心聖狂斯須萬事糾 紛豈不是至危底物事耶乃取考心經發揮中朱


子諸說有一條相合矣 朱子曰曾子戰戰兢兢只是戒愼恐懼常恐失之 君子未死之前此心常恐保不得便見人心至危 且說世間甚物事似人心危云云 更考中庸序此意朱子已備言之非不知也但剔 出道心而對言之則人心如是云爾統言之小註 中多可考 中庸序或生於形氣或原於性命此亦可謂互發耶

發之者氣也所以發者理也此未知如何

自天言之曰命自人言之曰性自事言之曰道自道


之見成可法曰敎異名而同理 不睹不聞非就耳目言就事物言也 時中言事無妄言心互言而指其極處 通書五殊二實小註朱子論大德小德與中庸不同 此有初晩之別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此敎之所以立於我也以上四五條似 是己巳所錄

記夢 编辑

戊辰閏七月二十一日曉夢東岡第拜東谿顔容語 音宛然若平日問余曰汝能收斂立志矣乎對曰全


未收斂也公曰患不能收斂若曾子之剛毅篤實者 取法焉可也他無所語案有二書曰論語要義一曰 讀書云云而下三字則忘之時余讀論語愼終追遠 章故感之而有此夢歟抑余志無所立形骸放縱公 之精靈矜惻於冥冥而指導之也幽明之理不可知 然此病乃膏肓此誨乃鍼藥使公尙在而訓余計亦 不出於此自今當痛省用力於此四字以無負我公 惓惓惻怛之敎誘也是日書

雜錄 编辑

祖考止窩公譴宣川諸父登普光寺業公車伯父詩


曰長安二月亂鸎啼雜花生樹春光遍公覽之曰此 兒其躋高位乎叔父進士公詩曰龍堂酒闌暮鍾喧 碧山寒影隨金巵公曰詩佳矣而兒其不年也乎因 愀然不怡者良久後果契吳生命成云甲子

楡坫寺興盛菴有老僧宏休潔靜可愛休自言楊州 士人朴之子朴早沒秪一兒母愛甚卜言爲僧可以 年遂爲僧云休少住楡坫遍管內外山住持富致百 許斛歲丁酉洪高城禹鼎將修官廨奇休授住持牒 將任使焉一夕休忽歎曰人生幾何柰何爲人驅使 徘徊塵埃之中且吾出家厭家煩惱耳今反煩惱耶


遂解其印綬直入內山撤白雲臺鐵索止中白雲菴 翌日寺僧莫知所之遍求不得云休面壁數月轉遊 四方仍參禪會自丙辰讀法華經讀至數千周昨年 余遊山前後凡三宿興盛庵曉鍾鳴休輒起明燭默 看法華經終日不輟夜則又明燭默看夜少頃眠卽 起時年七十五余見是僧益愧已懶學爾 庶族祖聃壽耳老享耆耋人問壽之方曰不求得難 得之物不求聞難聞之事不求知難知之事 余遊楓岳遇通川僧普仁仁貌甚靜寂博通儒佛與 之論幻法輪廻因果之說皆纚纚可聽余戲推釋氏


本旨爲一偈以贈之曰幻身如浮雲法身如太虛浮 雲自消散太虛無卷舒仁答曰幻身卽法身法身卽 幻虛當虛如見實何勞避卷舒其旨卽同慧能大師 菩提明鏡之偈仁甚與余好頻寄書音及歸時路出 弔之不知其今尙在楓岳否也 妻祖申坡州丈少與金君山遊嘗問農淵詩品造詣 金曰叔父高處多動人而低處或不掩大人彼篇如 此篇前篇如後篇而亦自不俗此可爲的論 吳正字洵今日來訪自言嘗爲九分翁說其意蓋謂 人之高下等分類萬不同榮辱貴賤其級無窮而人


情之羨艷隨境而異死者羨病病者羨健大辟羨輕 刑輕刑羨竄謫竄羨流流羨徒以至於老羨少女羨 男愚羨智貧羨富推此而類之巧曆莫之算矣今吾 地微而跡寒官庫而祿薄其於身世可謂冷薄矣然 竊算東土人物自蔚珍而西自海西而東自白頭而 南自漢挐而北置吾身於其中分而十之羨者居九 而吾羨者一之矣吾是故以此自號以寬吾心吾以 是默觀則無所求而自足無所得而自安無所爲而 自閑云云此言雖由於激而似乎達觀矣乙丑

祖考止窩公應三製仍繼娶於懷川合巹之夕館人


持榜報至翌日往拜尤菴談卒尤菴問曰今三日製 設行耶公對曰已設行曰取誰也公曰小生猥點耳 尤翁賀之公退尤翁語人曰此人當作大器纔聞喜 報而略無幾微見色辭者此人當作大器也 宗姪宜鎭適之恬雅不群而不幸殀幼時每値朔參 日必躬率奴僕掃祠宇堂庭瑞興公每對人誇歎曰 爲宗孫者自幼孩而亦異人矣每入內必捨烟茶余 叔氏問故曰世人敬父而不能敬母親側橫烟管甚 無禮也姪則不敢爲此也 李君子有言趙蘭齋於其祖考爲再從中表姪而年


則稍高焉然每來謁遙望里廬數里外下馬曰叔之 屋甍見矣豈敢坐馬背先輩之敬愼如此 外祖持平公旣沒金公盛益夢遇公金公把臂哭公 止之仍吟詩曰華表千年鶴影廻石潭流玉古槐摧 循環一理吾先覺紫府淸遊爾莫哀 申孺人之沒也歸鹿叔弔而曰少而哭妻者恒過哀 旣而過忘哀忘之不過惟老年爲然皆余所經也尹 兄孺文弔而曰世之人其遇妻也生也過於親而昵 死也過於疏而忘吾欲人之易是二者而弗可得也 子則戒于玆此兩言當勿忘


申景晦曰君內識見明透非世俗婦女匹儔也吾嘗 問君伯氏於君內曰人稱汝叔之贒汝亦有知之者 否答曰仲叔子定親某氏家伯叔定之也姪嘗問其 母曰處女才否何不探知也曰伯叔定之何探之有 未嘗送婢窺之亦未嘗因他逕伺之吾以此知伯叔 之贒孚于家也余聞此言知君伯氏之贒不可及亦 服渠識見超凡雖丈夫有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