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爭
作者:劉大櫆 
本作品收錄於《古文辭類纂》和《續古文觀止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語、文學。其鄙有樊遲,其狂有曾點孔子之師,有老聃,有郯子,有萇弘師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問子桑伯子,而孔子許其爲簡。及仲弓疑其太簡,然後以雍言爲然。是故南郭惠子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嗚呼,此其所以爲孔子歟? 至於孟子,乃爲之言曰:「今天下不之則之。」「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者,聖人之徒。」當時因以孟子爲好辯,雖非其實,而好辯之端,由是啟矣。韓愈,攘斥佛、老,學者稱之。下逮有,有之黨,有之同異。爲之徒者,以排擊氏爲事;爲之學者,以詆淇陸子爲能。 吾以爲天地之氣化,萬變不窮,則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盡。昔者曾子之「一以貫之」,自力行而入;子貢之「一以貫之」,自多學而得。以後世觀之,子貢是則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嘗區別於其間,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惡於者,爲其無父無君也;斥老、佛者,亦曰棄君臣,絶父子,不爲昆弟、夫婦,以求其清淨寂滅。如其不至於是,而吾獨何爲訾警之? 大盜至,膚篋探囊,則荷戈戟以隨之;服吾之服,而誦吾之言,吾將畏敬親愛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爲門內之鬥,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嘗深究其言之是非,見有稍異於己者,則眾起而排之,此十足以論人也。人貌之不齊,稍有巨細長短之異,遂斥之以爲非人,豈不過哉!北宮黝、孟施捨,其去聖人之勇蓋遠甚,而孟子以爲似曾子、似子夏。然則諸子之跡雖不同,以爲似子夏、似曾子可也。 居高以臨下,不至於爭,爲其不足與我角也。至於才力之均敵,而惟恐其不能相勝,於是紛紜之辯以生。是故知道者,視天下之歧趨異説,皆未嘗出於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餘。夫恢然有餘,而於物無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無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