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伏先生文集/卷十一
書
编辑答任卓爾屹問目
编辑前堂後寢是廟制。今祠堂之制自與古廟異。故位置排設多不同。不可相牽合比較而論其同異也。
古者小斂變服。已用首絰腰絰。儀禮小斂條所謂襲絰是也。其腰絰散垂。不忍卽成之。至成服始絞。儀禮成服條所謂絞垂是也。惟五十以上及婦人不散垂。今家禮。於小斂唯袒括髮而已。無襲絰之文。故腰絰始見於成服之下。而無絞垂之文。圖則倣儀禮喪服圖而爲之者。故與家禮本註不同。
楊氏復。乃黃勉齋門人。今儀禮喪服圖式一卷。乃其所著也。
高氏名閌。字柳崇。宋南渡初爲禮部。一時禮制。多所論定。祠版是神主。位牌似是牌子。則與神主不同。〈朱子所謂不消二片相合者。然祠堂章祔位條註。在位牌西邊安云者。又似指神主。未詳。〉
雙紒紒卽髻字。疑雙紒卽總角。下文合紒。乃是合雙紒爲一耳。今人總角者皆作一髻。非古制也。
記曰。齋之玄也。以陰幽思也。蓋人之心。動而處明則散。靜而居幽則聚。故古人之齋也。玄端而深居。不與人坐。所以專意於思親也。昏乃嗣親之事。人子感念之情。自有所不能已者。故曰。娶婦之家三日不擧樂。思嗣親也。此所謂陰幽之義。亦是齋心靜念之事。不欲以和樂之聲。散感念之情也。
綴旁似是衣纓。蓋冒殺之。制如直囊而留其一邊不縫合以便韜尸。其不縫處懸綴旁。使不分開。曾見禮記註疏中詳此制。而今無此書。幸考之。
綴足。儀禮。綴足用燕几。蓋人死之後足必辟戾。不便於穿襪着履。故旣復之後。卽以燕几綴之。使不辟戾也。
橫布作襴。襴衫之制未詳。朱子君臣服議有曰。今之公服。上衣下襴相屬而不殊者此也。據此則似與深衣之制相似。此言橫布作襴。必是用橫布闌截上下。如今帖裏腰耳。然未敢質言。更詳之如何。
答金而得允思
编辑戊申以後蹤迹愈難。黽勉於岐路中。求以自免於罪戾。而適以自陷於大何。丈夫五十年。不能識行藏。眞成崔德符之罪人矣。慙痛奈何。在途幸免疾病。到家纔數日。忽承情翰。致意甚勤。感戢之深。實難爲喩。屛山祠宇上樑有期。極以爲喜。蒙囑六偉。揆之情理。本當承命不辭。而惟是罪名深重。日月不久。不敢奮筆於斯文大擧。自取無忌憚之誚。奈何奈何。苦事苦事。早晩如蒙命駕則爲幸可言。春風二月末。相笑對風櫺之約。遲暮已多。能記得否。千萬非書可旣。
答金而得,金士悅兌。○戊申
编辑戀中得僉翰。謹悉春來僉況佳勝。慰沃慰沃。生。僅僅支過。而春旱至此。來牟枯損。雖得小雨。亦無受明之望。可歎可歎。先生文集。得僉兄勤力蒐集。大幸大幸。生處亦有數十書。而藏置山中。其處無子弟可以搜出。必待早晩生行到家。方得檢看矣。行狀不敢承當。再以書囑之五峯。而五峯之答如此。揆之情義。不可更爲推諉。不可辭以拙陋。只須謝去簿領。向閑僻處靜坐作數十日工夫。方可整頓首末。大抵此等大事。不求其速而惟求詳備。幸以遲以歲月之意告之棘人如何。頃以書致之兪羅州。又傳囑于洪寧原。而所錄太草率。又或失先生本意。殊可歎也。絆此塵絏。無由往來屛河之間。與僉兄共此編摩之事。浩歎如何。
與金而得己酉
编辑道路傳聞。有不淑之報。嗚呼。其果然耶。此友之命。似不當止於此。亦不聞其有不寧之候。則今胡遽有此報耶。朋儕間皆以其閤中病痼。理難久長。爲此友憂之。孰知剛健無恙者遽至於此耶。嗚呼。傳之者訛耶。果爾則去年道南之別。遂爲終天之訣。而軒昂之姿。奇偉之論。終不得以相接矣。寢門長慟。淚落懸泉。想兄隣比相從。朝夕切磋者。尤當何以爲懷耶。尙恐傳聞不的。不敢專伻。因蔡樂而之行。先附此書。萬不一旣。
與金而得,而靜允安。
编辑經世拜。頃因士友。聞而靜令兄證候已十減六七。朋友之情。尙且不勝慰釋。況友于分痛之懷耶。爲之欣賀。想惟卽今初寒。僉候動靜萬勝。經世。門祚不幸。八十老叔父沈綿半歲。竟不起疾。摧痛酸苦。誠不自堪。而尙此遣免。惟僉賜是賴耳。就有所陳廬江合享。乃是斯文盛擧。而二老兄以屛祠毀撤難之云。此是人情眞切處。孰不知其未安耶。特所重有在。故不得不爾。況今又有兩存之議。二兄尤不當持難也。卜日告期之文。遍歷列邑。遠近士子無不知之。今且于于然以來矣。萬一或有退日之擧。則非但事同兒戲。同志缺望。抑恐聞聽惶惑。其間或有不相悉之輩妄意此間尊奉之議不能歸一而罷。則豈不重爲外人所笑哉。此利害不細。幸熟思之。此非一家私事。想二兄必無固必於其間也。久欲作書相候。頃嘗再遇風便。而忙遽未果。殊以爲恨。此便昏到曉發。燈下倩手。不能盡意。又可恨也。只祝益加愼護。以應少愈之戒。以副相愛之情。
答金而得,而靜。
编辑昨昏得廬江便。作一書付之。令歷納于僉左右。正論屛祠事。玆承委翰。亦說此事。豈古所謂神交者耶。讀之喟然。固知二兄有所不忍於此者萬倍他人。經世亦所謂受罔極之恩者。寧獨忍之而不恤耶。顧念合享廬江。於事體尤重。而士論之岐貳者亦或有賴而定。其小者守護之事亦可以久遠而無弊。故向答君邵之問。有所重有在。奈何不得之語。誠出於不得已也。近更考朱子實記。則婺源,建陽皆是一小縣。而皆有朱子祠二所。前例可據。而豐山物力又可以守護。如得兩存。善莫大焉。此中士友之意亦多如此。故頃於三院長書中。幷及此意矣。今見二老兄鄕中單子末段語。亦可謂不謀而同。何幸何幸。但新位版不可猝備。而諸邑士子近日當集。今若再爲文告示以遷延中已之語。則聞聽疑惑。或慮吾輩之中議有不一而罷。豈不資不相樂者口舌耶。此係斯文大段利害。千萬熟思審處。毋徒曰不忍。甚善甚善。況孝伯諸人初無必欲移撤之語。彼亦吾先生門下人。豈有快於此之理。竊恐二兄不免爲勝心所蔽。其於人言。有不能盡其意耶。大抵此是士林公共之事。非一縣一家私事。切願平心察理。勿求己勝。使斯文盛擧速得停當。幸甚幸甚。書中決不可從之語。似有主張太過之意。故敢此忠告。朱夫子所謂不必得爲在己。失爲在人者。眞格言可服膺也。單末彼邊這邊之說。雖未詳曲折。而似有分朋角立之意。雖不足掛之齒牙。事有甚微而可懼者。如此浮簿之論。千萬痛絶而深斥之。至禱至禱。昨書粗陳大略。來人又忙。不能盡所欲言。只祈心諒。各此抱病。無緣對面穩展。臨紙悠悠。
答全淨遠湜○辛亥
编辑方佇人來。未數日而書至。有如神會。就悉侍奉萬安。披慰益深。詢之來使。細審廟宇煥然。凡百鼎新。專由老兄悉心經紀之力。不勝欣賀。恨身縻遠宦。不得與睹盛事耳。聞邪說肆行。甚於洪水。令人懣悶。聖人旣許人人討之。而老漢前有妬婦之嫌。後畏馮婦之譏。但切仰屋耳。未知世道終何所稅駕耶。苦事苦事。昨見右台書。說此事嘖嘖不已。以三司無一言爲歎。卽因風便。聞公論齊發。館中曾已通文于八道云。吾鄕多士亦必有束裝千里。披肝九閽之擧。一夫饒舌。中外騷然。百世已定之論。未必容渠瞞得。只此爲可惡。奈何奈何。所懷千萬。非遠書所究。只祈珍嗇。
答全淨遠庚申
编辑所詢禮疑。本非懵陋所及。但兄家襄日已迫。相悉之間。不可諉以不知而終負下問之意。謹悉瞽見。別錄于後。以備採擇。亦皆推本禮經之意。非敢專以禮許人也。
竝有喪。葬則先輕而後重。其奠及虞。先重而後輕。此聖人之訓也。釋之者曰。葬是奪情之事。故先輕。祭是奉養之事。故先重。其義甚明。但今不能一依禮意。不免同日而葬。則旣於奪情之義無取。而先發輕喪未安。議者之寧欲先發重喪。以應男先之義。亦不爲無見。然聖人旣明言先輕後重。則有不可違易。況啓殯之際。先啓輕喪。視載旣訖。而後遠啓重喪之殯。雖時刻之間。猶有尤不得已於重喪之意行乎其間。發引在途。至山下棺。莫不皆然。恐當從禮經之文爲是。又案鶴峯問同葬父母則先輕後重。奪情故也。改葬啓墓時亦當先啓母。出棺改斂時亦當先斂母否。退溪先生答曰。皆當先。據此則在山改葬。尤無取於奪情之義。而猶且云然。又曰。與其無據而創行臆見。寧比類於竝有喪之例而行之。庶不乖禮意。今只得先輕後重。尤無可疑。檀弓曰。葬日虞。不忍一日離也。鄭氏曰。虞者安也。棺柩已去。恐父母精神彷徨無所依。故祭以安之也。蓋魂氣已散。孝子欲萃聚之。故虞必於是日。其用意深矣。然則未實土而先題主。其未安小。俟實土而待翌日。其未安大。愚意當看日勢。雖未及復土。不得已先爲題主。依朱子所言行虞祭於所館。似得。
與全淨遠
编辑近因諸士友。累聞老兄柴毀已甚。氣力綿惙。萬一病作則勢將難保。私竊憂之。卽見汝完書。審方患泄痢。四體委頓。不勝驚慮。卽欲馳往省問。而數日治喪之餘。元氣憊甚。未得如意。徒切悵嘆。竊念親喪哀痛之發。乃是至情。故自非頑愚無識之人。無不欲自致。而篤於孝思者。常患於過哀滅性。故聖人爲之中制。必曰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又曰。不勝喪比之不孝。又曰。有病則飮酒食肉可也。聖賢之訓。布在方策。不可枚擧。而惓惓欲無以死傷生者。至矣備矣。老兄之明。豈不深察於此。而乃欲直情徑行。自陷於滅性不孝之罪耶。親之始死。夕水可以不入於口。旣斂。餰粥可以不食。旣葬。疏食可以不進。而孝子之忍痛抑哀。不敢徑情者。夫豈自愛其身哉。屍不可不斂。柩不可不葬。喪不可不終。所重有在焉。全其身。乃所以盡其孝也。今老兄旣已病作矣。若不以滋味補其元氣。則必死無疑。何必遠引古人。只觀於故鄕丈趙公而知之矣。可謂孝乎不孝乎。可戒也不可效也。其時趙丈之年。又少於老兄四歲。疏食之奉。又必勝於老兄之今日。而猶不得免。及其垂死之日。始聽從權。而已無及矣。豈不哀哉。豈不懼哉。伏願老兄深思先聖之訓。速從權制。病愈氣完之後。旋卽疏食。以終喪制。豈不甚善而爲得於孝耶。區區說出赤心。非是愛兄以姑息。乃是愛兄以德。千萬諒察。勿爲執迷之見。則忠告之益。無狀與有之矣。血祝血祝。
與全淨遠
编辑自令發行。人皆危懼。獨謂善人必蒙神佑。坦然不以爲憂。頃者謝恩使狀啓來到後。累日無消息。口雖不言。心實疑慮。昨朝忽得回泊宣沙之報。古人所謂漫卷詩書喜欲狂者直是妙語。而吉人神佑之理。益知其不誣矣。何喜若此。不勝欣賀。賢胤諸君相携前去。想相對如夢寐矣。經世。上年中冬。始得窆藏亡子。還朝後僅存形骸。而精神已脫。涉此苦海。何翅萬里滄溟耶。惟計日相待。萬不一宣。古語云。行百里者半九十里。須勿放心。努力飧飯。謹愼寢興。以盡珍愛之道。甚善甚善。
答崔季升晛
编辑相望不遠。離闊已累歲。懸想之情。未嘗一日而不在於左右。忽蒙賢胤枉訪。且承惠書。辭意款悃。縷縷滿紙。蘇慰之極。頓失頭風所在也。第審比來動靜愆和。重以墜傷之患。不勝奉慮。豈弟君子。神明所佑。想不久當卽平安。然在我愼疾之道。不可不盡其方。幸願千萬保重。慰此愛慕之懷。經世。衰憊之候。一年甚於一年。比玉成時已是別一禿翁。如故紙上工夫亦復廢閣。常自慨然。承稱許過當。令人縮恧。念吾老兄忠信有素。必不妄言以悅人。無乃蔽於愛而不知耶。不敢當不敢當。所懷千萬。書不能盡。
答康明甫應哲。論竝有喪。庚申
编辑承審愆候未快。不任貢慮。然豈至於轉生他病。幸勿過憂。過憂則或能致疾。經曰。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此格言也。示喩喪禮之疑。曲折甚詳。深荷不外。當初非有明證透見如來敎所奬也。但向年有人竝有喪而同几筵者。當練除之際。節目甚難。來問於生。未有以處之。答云。當各設几筵。而旣不能然。今則只得手分世界中化現出來而已。未敢質言云。今見來書。擬爲儀節雖詳。亦有未精細處。夫服輕服入哭之後。更易重服。先奠考位。又易輕服。次奠妣位。乃讀祝云者。固無大段不可。但三獻每次易服。則煩瑣難行。不易則又成以輕服行重喪之祭矣。且祝文單告則未安。竝告則措辭又難。凡此曲折。豈可諉之於生人自行之小節。而任爲茅纏紙裹之禮耶。朝夕之祭當壓於重服。固也。然三年之內。齊衰之服。終無用處。惟用於二期變除之日。兄所謂致其誠信於父母。小無所異者。又何居耶。聖人之答曾子曰。葬。先輕而後重。其奠也。先重而後輕。此豈非異殯之文耶。奠之先後。穿鑿者或可以奠酌之先後當之。其下又曰。其虞也。先重而後輕。禮也。此則分明是兩祭各行之文。若如來示同設几筵。則何苦而不爲同祭之簡便。必爲先後之紛紜煩數耶。釋之者曰。葬是奪情之事。故先輕。奠是奉養之事。故先重。豈不較然明白而合於人情耶。只緣今人以生人常情度之。必欲其同殯一室。同祭一筵。而於練祥之祭。曲爲節目以求中禮。恐於因人情則得矣。而謂之節天理則未也。來諭曰。祥祭變服。在亡親無所輕重。只礙生人自行之小節。恐不可伸其小者而屈於大者。此言尤爲不安。變服果無輕重。則聖人何故各爲定制。生人自行之禮乃所以事亡。自行有礙卽事亡有礙。何可二視。且未知兄所謂大者指何事而稱屈耶。將無乃前所云生人之常情耶。向於語次。聞兄論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以爲非謂臨絶必遠婦人。其時未及細論。而知兄之太重於人情。今日所論。恐是一摸脫出。如何如何。然聞士悅亦言同殯合宜云。此友又嘗從事於師友間。聞見必廣。深以孤陋錯於商量。誤人大喪爲瞿然也。餘當面論。玆未暇究耳。
再答
编辑伏承惠書。誨諭諄悉。三復感歎。學之不講久矣。幸於老兄見之。已極欣幸。而所謂心有未達而口相唯諾。則近於自欺。終無進益者。又至當之論也。尤切歎服。前書所論致疑處。旣蒙一一剖破。今不敢更爲容喙。然其中有當復者。請得以申之。聖人之制禮。其文理密察。有不容亳釐。其輕重大小之分。雖細微處亦未嘗混施。況於送終大事耶。是故。曾子以竝有喪何先何後爲問。而聖人答之如此。非爲力屈勢拘者發也。自是不可混施耳。據禮註。先啓母殯。行朝祖祖奠遣奠。至山下棺。惟不復土而歸。卽啓父殯。行節次諸奠。旣窆而歸。先行父虞。次行母虞。如此行之。則又安有易服煩數之礙乎。禮文之明白不紊如此。而今人未曾考。多任意胡亂去做。老兄欲於胡做中整理頭緖。宜其不免有煩瑣曲折也。乞細考禮經。如無書。一來面證尤幸也。人情爲重之云。本非可惡之言。而來諭縷縷。有若分疏然。爲之一笑。有別之論。不記金基所言如何。而惟淺見則依舊以兄之前論爲不安。似未有相肯可之意耳。書不盡意。臨風悵然。
三答
编辑累承示諭。深感盛意。第因中間兒子之病酷似痘候。心緖紛擾。未卽奉報。悚怍無己。凡事之有疑於心者。不厭反覆以求至當之歸。乃是學者窮格之事。朋友講習之道。善莫大焉。但詳來諭。微有主張己見以求必勝之意。至於多設意外之變以詰之。而繼之曰。凡此五段。若有來問者。恐不得不爲之胡做也。有如堅白之人多其問訊以相窘迫。而抵掌喜勝之爲者。恐非古人虛心遜志難疑求益之道。如此則何必問人。人亦何能盡其言耶。聖人之心。不知有餘在己。不足在人。何嘗有此等氣象耶。切願老兄須先除去此病。然後學問思辨之功。方有所措。此是平日常欲獻忠者。故因此發之。非專爲此一段議論也。然旣蒙下問。不敢不盡愚以備採擇。夫竝有喪之文。分明是指父母之喪。自有此書以來。經許多唐宋諸賢。未嘗致疑。又況喪服小記曰。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以待後事。其葬服斬衰。卽此章之意也。旣明言父母二字。更何可疑。特老兄心有所主。故生疑於所不疑。乃欲歸咎於註家。朽骨有知。得無爲所笑耶。此則不須深辨。請先就來諭所詰而條陳之。先葬者不復土。以待後葬之入。乃是橫渠之言。而其下又曰。相去日近故也。詳日近二字則固非一兩日之事。其間或令子弟守視。必有節目。凡聖賢所言。或有難行曲折。則當就其中思所以處置之令潤澤而可行。不可遽爾句斷以爲不可行也。偕喪在於遠地。千里歸葬。又是變中之變。當此則須有變通。何可膠柱。然其在途之序。恐只得依聖人先輕後重之說爲有所據。故頃於正郞處。亦以此意奉告矣。宋孟氏問於周續之曰。有祖喪而父亡。則其輕重當何分。答曰。於情則祖輕。於義則尊重。語在杜氏通典。以此處之。則自無來諭所疑子先父享之云矣。且念三代之制。祭必及高祖。而有月祭享嘗疏數之等。是爲父不得享而子獨享之。以人情言之則豈不尤大未安。聖人亦豈不念及而爲此制也。以此推之。則設使先虞於父。旣已各設几筵。似無大段未安。而老兄每每如此起疑。前日奉規以人情爲重者。正指此等處也。士悅所疑一條。果爲難處。然亦臨時當有不得已變通之事而已。何可預慮不幸倘來之變。而必破禮家父殯母殯之文耶。至於虞之先後。尤不可以進饌奠爵之先後當之。如此則自是常事。聖人必不言也。郭子從有偕喪。引曾子問此章而問於朱子曰。同葬同奠亦有何害。而其所先後者何意耶。答曰。此雖未詳其義。然其法具在。不可以己意輒增損也。先賢尊信經文。其嚴如此。雖有所疑。只得遵守而已。何嘗以一毫己意參錯於其間耶。此最今日之所當法也。〈虞之先後。若如兄見。則子從何故致疑。朱子亦何以云未詳其義耶。禮註。虞祭偶同。則異日而祭。先父後母之文。雖其所言之意有未可知。而其非合祭則明矣。只恐兄以註家爲不足信。然彼必有所受。何可輕易破除耶。〉以此。區區愚見雖蒙提誨。而終不得回。寧執註語。不欲執己見。非執註語。乃是執聖訓也。聖人旣言其葬先輕後重。則殯之必異可知。旣言其虞先重後輕。則几筵之必異可知。人之疑訝。又何暇計。觀子從之問。則非獨今人疑之。古人亦疑之矣。非徒子從疑之。朱夫子亦疑之。然而終不敢異辭。況吾輩耶。惟前日妄論中齊衰服常無用未安云者。誠爲錯誤。亦未及精思之罪也。雜記曰。有三年之練冠則以大功之麻易之。蓋古人於喪服。常從重者。故雖父母之葛絰。亦得以大功之麻絰易之。況母之齊衰。爲斬衰所厭。有何未安。然喪服小記其葬服斬衰註。父未葬。不敢變服也。據此則葬父之後有事於母。則當服齊衰可知。若如來諭同設几筵。則雖虞祔不得服齊衰矣。大抵兄之必欲同殯同祭者。重人情也。愚見之以爲似當各設者。守經言也。今欲不問禮之如何。而但欲求合於人情。則猶之可也。執經議禮。而乃欲驅率聖訓以合於己意。則尤大不可。幸願虛心以思之。至於三年內合祭前主。乃是徇人情之忒甚者。非徒退溪先生斷然以爲非禮。稍有知識者。無不笑其無據。又何可擬論耶。士悅之意。亦欲合設几筵而曰。練祥二祭。依忌日出主之例。祭於他所。亦似無礙。此則比老兄所論。頗穩便可行。初亦喜之。近又思得。則練祥時可以如此。虞祔時却似難行。欲與更論而未得會合耳。所論非閑論書冊之比。乃是爲友人商量者如或違禮。則友朋之罪也。聞李仲悅嘗遭此變。而不曾各設殯祭云。未知葬及虞祔節次。何以爲之。欲令喪家子弟審問而後行之。如何如何。積雨新晴。天氣正佳。俟泥濘少乾。未可一來耶。不相見已久。殊覺鬱滯。亦有欲面論事矣。
向年。全淨遠丁內憂未二旬。又丁外艱。曹汝善,趙汝緝治其喪。以同異殯爲疑。以書問於余。余令異殯。其後成士悅,康明甫疑同殯爲是。蓋徇情之見也。明甫以書來問。余引曾子問竝有喪,小記偕喪兩條及士虞記男女異尸等語以辨之。且論同殯則三年之內節目多礙。費了多少說話。後考儀禮疏。云司几筵云。每敦一几。鄭註。雖合葬及同時在殯。皆異几。體實不同。祭於廟。同几。精氣合。乃知古人已有分明定論。而未及考据。有此紛紜。眞朱夫子所謂學之不講。其害如此也。
答康明甫
编辑書問稠沓。深荷盛意。今士人家貧。四時正祭尙不辦特殺。況於邀賓乎。兔首瓠葉。乃是三代餘風。其下則一筋黃金鷄侈矣。又其下。水晶鹽足矣。擊鮮是末俗弊風。吾輩正當痛革。何可襲謬耶。因來示悉。此平日所見耳。
答康明甫
编辑再蒙俯詢。深荷盛意。昨到士悅家。取五禮儀于鄕堂考之。則與今來謄示無異。據禮。圻內之民爲天子齊衰三月。圻外之民無服。諸侯之大夫。爲天子服齊衰三月。此是聖人之制。而今却如此。必外蕃不得與內諸侯之國同。故其禮尤略也。按通典。諸侯之士不服天子及后。其發哀與否則不論。今無所考。時王之制。只令在官者擧哀。則諸兄闕之似當。惟生則當依百官例。而不欲入官府。只得於公處擧哀。但又須待文書到日耳。似聞本國君臣不得以所聞擧哀。須俟遺誥來頒之日。未知的否。於禮似應如此。若爾則文書來到必杳然矣。如何如何。
答康明甫己巳
编辑承與風流公子琴嘯於水石之間。不勝健羨。生。餘熱尙在。食不能甘。困憊日甚。昨日試身鞍馬。到沙川。已覺氣疲難耐。況稍遠地耶。生本不與城主有約。寧有相欺之失。幸毋以此喝之。㰤㰤。俟氣完方可出。山花雖落盡。有不暇管。朱夫子詩曰。只今擁鼻寒窓底。爛却沙頭月一船。亦病沒奈何之辭也。幸勿相督迫爲佳。季升不得來。可歎。
與趙安仲靖○壬申
编辑病廢出入。外間事一切不聞。頃日聞諸丈以院儒輩全不預駿奔之列。此習不可長。沒數停擧。其罪與罰固爲當矣。而但念許多人才。一時竝停。此亦重難。未知末梢如何稱停。數日來。微聞諸生中有識事理輕重者。多欲親詣諸尊丈座下。受撻而退。生聞之心動。謂吾鄕長長之風自此大行。亟欲稟議于老兄。以圖善處。似聞金無悔言儒生何可因一停擧。自請受撻云。生聞之怫然。無悔之見事不精。自前類此。本不足怪。但以方在院長之席而首發此論。則諸生之所見未定者。不無風靡之弊。豈非可慮之甚也。以生所見。諸老丈端坐丈席。數諸生之犯而撻以記之。以懲其後。一善也。諸生引分受罪。免罰於鄕長。而淨洗停擧之名。以慰諸父兄之心。二善也。無悔聞之。亦必絶倒之不暇矣。朱夫子之言曰。世間自有一條平正大路。人不肯行。只管上山下水。今之取舍。得無近此。幸須商量善處。進此而又有一說。諸丈之規警後生也。純是惻怛之心。絶無一點挾長矜傲之色。後生之受責於諸丈也。純是敬畏之心。絶無一點受屈狷忿之氣。然後方是善之又善。如何如何。
與金汝遇光斗
编辑愆陽至作霖潦。此亦非瑞應也。未知此時雅況何似。寒暖失常。易以感襲。須倍加調攝。以應愼疾之訓。至佳至佳。此間幸無他撓。數日來尋山之興忽起。不能自止。欲於望內由黃嶺屛川。訪曦陽白雲而歸。不過費却單僮匹馬三四日之役。幸以一衾着驢背入來。與共此遊。至企至企。當限二日相待也。能喚起叔載,明甫兩兄則尤好。只恐依舊重起動耳。然不可不喩以此意也。
答金汝遇
编辑心經謹奉呈。若於朝晝無事時默看熟復。待後日相聚。商量一過。則彼此交益必不少矣。但念吾黨平日立心無恒。雖有極好底事。易爲作輟。不能究竟。今以此爲大戒。至善至善。開初則風氣想漸涼。月色想亦甚好。毋惜一來。至企。
答金汝遇
编辑仲胤來。謹審比日動靜珍福。忻慰千萬。生亦粗遣。文選。少時雖嘗讀過。多所闕疑。若以之敎人則必困。兼且一二年來。隨分用力於程朱說話。回頭看此等浮艶之文。大生厭惡。有若浼己者然。今不欲強此心對後生輩討論。無以副送來之意。愧嘆。仲胤業已來矣。且歲前日子無多。姑令留此。與共逍遙。出山時當携去矣。
答金汝遇
编辑夢寐見之。思想悠然。忽得書問。此所謂神交者耶。披審攝況向安。仍有來尋之計。忻慰不勝言。此間亦免他撓。春到窮山。滿眼百物。欣欣皆有喜色。天地生物之心。正好就這裏看得。出門倚杖。深覺有一般味趣。恨此索居。不得與同心者共之耳。
答洪偉夫偉
编辑遠地承書。深荷盛意。就審履端萬慶。德履增勝。益切欣賀。經世。年前遭叔父喪。營葬之際。重傷寒濕。至今猶未快瘳。蟄伏度日。殊以爲憫。先生文集亦因此至今未畢編摩。纔寫一件垂畢。而又有合改編處。欲於開月享祀後聚士子淨寫。成編卒業。則當討便相報耳。行狀固知當如示意。此間諸友亦多言如此。只是一味愼重。不敢容易下筆。念吾輩未必便死。俟六七年賴天之靈。或有少進益。然後爲之恐未晩也。
答曹汝益癸亥
编辑昨蒙示諭別紙。適以方草小箚。未卽奉報。殊以爲歉。竊謂人之一心。萬理皆備。仁義禮智。特其大者耳。觀朱先生小學題辭中綱之一字。尤可見矣。喜之理在中。故發而爲喜。怒之理在中。故發而爲怒。無其理則何以發乎。理爲之本而氣爲之用。乃天地陰陽造化之妙。七情何獨不然。朱子所謂理之發氣之發云者。特各以其主張者言之耳。非謂四端無氣而七情無理也。如此則性情之爲體用。乃有二樣。全不成造化矣。是以。李先生始有氣隨理勝之說。而終則曰。不如用朱子本說之爲無病也。今人欲以喜怒哀樂分配於仁義禮智者。尤覺牽強。七情自七情。四端自四端。恐不可相合也。聖人一性湛然。全是天理。故七情之發。亦純是天理。孟子之喜。文王之怒。何嘗不發於理耶。下聖人一等則不能然。故雖以明道之資之美。不免有形氣之喜。此虞書十六字所以爲心法之要也。來諭所疑。蓋已得之矣。對客不能細說。俟早晩面剖。
答東陽尉申翊聖
编辑伏蒙俯詢禮疑。非瞢陋所及。悚怍無已。然不敢默然不以報。錄在別紙。不敢必其是否。惟在酌處。
別紙
编辑所詢兩說皆有理。然後說爲長。蓋脫斬服緦未安云者。於情理甚合故也。況禮曰。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先葬卽母喪也。其葬亦指母喪也。齊斬各有所爲。當各服其服。而猶以斬衰爲重。不敢服齊衰於葬母之際。今大喪已葬。雖與初喪未葬時有間。然脫而服緦。畢竟未安矣。先葬之際。亦當有祖奠遣奠等禮。而以斬衰行事。則前說之所慮。無可疑矣。如何如何。
所疑甚精。然旁題本爲奉祀。故稱孝子。以應祭稱孝子孝孫之文。與書札之自稱有異。似無未安。如何。
丘氏儀節。亦無上食之文。然若至經日。則闕然無事。於情未安。今俗所爲亦必出於至情。而不暇問禮之有無也。朱子所謂禮疑從厚。亦謂此等處耶。
答吳敬甫竱○丁卯
编辑詢及數條。本非所及。亦不敢自外。謹已略註其下。其中練服一節。平日竊嘗有疑。而深恐罪在僭妄。不敢索言。今請略陳於此。以備採擇。本註練服爲冠之文。似有闕誤。已爲可疑。其下又有去負版辟領衰等語。若只練布爲冠。不製衰服。則此語似不當在陳練服條下。若如今人掇去衰負版。翦斷左右適之爲。則此語當在易服條下。而不當在此矣。以此常切疑之。且如小斂條設奠具之具。誤在於括髮麻之上。其他字誤處頗多。〈家禮書不在。不能盡記得。〉安知童行所竊乃是喪中起草未刊正之本耶。今從易簀時遺命用儀禮。則此等疑處皆無可疑。如何如何。率易及此。悚仄悚仄。
問目
编辑家禮小祥條曰。設次陳練服爲冠。去首絰負版辟領衰。所謂練服者。練承衰之服耶。以此觀之。承衰之不可不練明矣。而世或有只於衰服。去負版辟領衰而已。中衣則仍舊者。未知何所据耶。瓊山曰。溫公書儀。謂今人無受服練服。小祥則除首絰及負版辟領衰。時俗所爲。其出於此耶。今當何從耶。退溪李先生有言小祥不別製服。朱子所以斟酌損益。得時宜之禮。此非定論耶。瓊山引服問雜記功衰之說曰。今擬服制。上衰下裳。一如大功衰服。而布用稍粗熟麻布爲之。不用負版適衰。金沙溪喪禮備要曰。衣裳制如大功衰服。而布亦同。若貧不能改備者。依家禮仍舊。只去辟領負版衰。此則沿瓊山之說耶。蓋小祥別製服。雖古朱子旣有定論。而退溪亦以爲得時宜之禮。後之人所當据而行之。無有異議。而瓊山,沙溪之說若是其相戾。何也。且所謂貧不能改備者依家禮仍舊云者。尤所未曉。小祥別製服仍舊衰。是乃大段節目。似不當以貧富論於其間。而其說若此者何也。其意抑有所謂乎。時俗亦有據此說別製者乎。練布升數。亦有定說耶。
退溪先生旣以不別製服爲損益得宜。則後學不敢有他議。然瓊山所引諸條。皆有明據。似難攻破。況儀禮經傳通解。有練除受服圖。云衰以卒哭後冠受之。卽七升布也。大功衰用七升布。此禮所謂功衰也。且以事勢度之。初喪之衰。着過一年。已盡穿破。更不可着。且卒哭亦有受服。則練祭大節。必不當獨仍舊服。竊恐家禮註或非晩年定論也。西厓先生亦有別製練衰服之說。
瓊山據檀弓爲說曰。腰絰用葛爲之。麻屨用麻繩爲之。人有問於退溪先生者曰。屨。家禮言以粗麻。儀禮曰管屨。楊氏以儀禮爲正。今若依古禮。於朞當受以繩屨如何。云云。先生答依楊說受以繩屨。合於漸殺之意。沙溪亦謂腰絰以葛爲之。無則以熟麻爲之。三重四絞。見間傳及儀禮圖式。絞帶亦以葛爲之。三重四絞。齊衰。以布爲之。履用繩麻爲之。三說如此。似是可據。而家禮小祥條。無改絰屨之文。是豈忽忘而然耶。今雖不敢究其微意。而必有所以參酌之意。似不敢舍家禮而用右說。如何如何。
屨亦練時受以繩屨。在儀禮經傳練服圖。朱子之疾革也。門人問治喪當用書儀乎。先生曰。疏略。又問當用儀禮乎。先生頷之。以此觀之。則家禮乃是初年所草未成之書。與晩年說不同處頗多。
先考旣已遷窆于先妣墓西。墓祭當合設耶。抑先行於先考。而後行於先妣耶。人或謂合設爲可。而喪有新舊。禮宜不同。擧哀一節。似爲難處。若先後設則似不大段害義。而無所謂難處之節。但未知有所先後。或乖於象生時一時進饌之義耶。
家禮。墓祭有哀省之文。先喪擧哀。恐無所妨。
竱適病甚。未能往行正朝墓祭。姪子挺奎承重。而亦以其親病未克往。此間情理誠有不忍言者。不得不使外四寸在鄕者代行。若有主人參祭。則在位族人隨以擧哀。旣無主人則無此節目耶。
主人不在則似無擧哀一節。
主人旣不得往則祝文何以爲之。若當用祝則措語似難便。寧無祝可耶。家間行祭時主人有故。使人代行。則祝辭例曰。某使某敢昭告云云。今亦似當依此爲之。第未知與家間行祭時有異同否。
祭不可無祝。來示得之。在家在山。似無異同矣。
代行之人於主人爲叔行。則曰某使某云者如何。抑無所嫌耶。
似未安。
答金孝伯奉祖
编辑一別五年。戀想長勤。千萬意外。忽奉淸翰。就審比日陰霾。雅履勝常。欣慰之深。失病所在。第以斯文大事。專伻俯詢。此則非無似所敢及也。蹙忸不自勝。無以爲報。但念平日有所受於先生者。玉淵西洞燕侍時。每以本府書院太多爲慮。謂末稍必有難處之患。其慮遠矣。向在戊申秋。與而得,士悅相聚於道南。以二先生合享於廬江爲得之意告之。其意蓋不欲以先生之所嘗憂者。施之於尊奉先生之事也。今則祠宇已建。中撤未安。豐山諸友之以爲不可。亦其宜矣。但目前守護之難。旣如所示。則移就之擧恐在難已。而以二先生同堂腏食於老先生之廟。於事理又豈不爲穩當耶。立祠於平日杖屨之地。以寓羹墻之慕。後學之情固爲眞切。奈世道至此。事勢漸難。且如示意以爲久遠之圖。乃爲得宜。然更須博訪熟思而審處之。使無他日未盡之意。至善至善。
答金孝伯,孝仲。榮祖。
编辑國憂罔極。兩家私戚。不暇開口。苦痛苦痛。當初見朝家起復文字。固已爲僉兄憂之。承俯詢。此是公義私情極盡地頭。誠不知所以仰報也。憶得癸巳秋。經世在喪中。漂泊湖南。朝廷啓請起復。蓋爲酬應文書事也。不免以私情切迫之意冒陳辭疏。其時則賊已退屯。與今日事不同。且是鄙淺無據之事。何敢爲僉兄道也。悤擾殊甚。不能悉。
答金孝伯,孝仲。
编辑伏承再問。深荷盛意。當初奉復時未有定見。及聞旅丈之言。覺於義理爲當。故倩人相告。固料僉侍至情有所難忍矣。疏稿甚好。但念當此皇皇汲汲君父播越之日。冒陳私情。請守喪制。似非古人金革無避之義。而未免爲先私後公之歸。如何如何。願熟思之。幸甚。
與宋福汝爾昌
编辑近日微有涼氣。伏惟莅況益勝。聞民情頗安。士子輩亦以盡心勸課爲喜云。極爲欣慰。經世。僅保衰悴。但爲脣舌所困。此是窮命使然。豈章子厚所得爲耶。姜司諫出力執爭。此豈私於經世。直是非有在而秉心不偏耳。可尙可尙。
答金子亨安節
编辑謹承書。審比日動靜支勝。慰仰慰仰。仲成家喪患。言之酸鼻。在朋知尙爾。況強近如左右。何以爲心耶。情欲馳往一哭。而病縮未能。常切茹歎而已。俯詢數條。非懵陋所及。只以所嘗攷質。仰塞一二。非敢以禮許人也。追服一節。曾見退溪先生答學者書論此事。今未能記得全文。其大要以爲祖喪三年內不可無饋奠者。似當爲承重之服云。而難其禮。不爲質言。頃考杜氏通典。嫡孫持重在喪而亡。則次孫爲攝主。本服如故。期年而除。以素服臨祭。依心喪以終三年。又曰。嫡孫旣爲傳重。未竟而亡。次孫不得傳重。猶父爲嫡居喪而亡。孫不得傳重也。又曰。凡服皆以始制爲斷。以此參之。則似不當追服。小祥前以本服行祭。祥後以素服行之。未爲闕事。惟在商量審處耳。斂時置凶服於右傍。退溪先生似有此說。但蓋棺之後永無變除。此爲未安。曾已質之於諸先生知禮處。則皆以爲不當用。只可置之生時喪次。到大祥日焚之云。此似得宜。葬前則專用事生之禮。當用素膳以祭之。聞西厓先生如此行之云矣。
答金子亨
编辑所詢。僕豈知禮者。頃嘗見二婦。而不能一依禮文。只如所謂手分世界中化現出來。而乃蒙俯問。眞借聽於聾也。厚問不敢自外。姑以所嘗考者仰塞一二焉。禮。但言婦家具盛饌送至壻家。而無他文。蓋古人親迎。必取近地而行禮。故此等節目皆無拘礙。今不能然。則地遠或經數宿。則勢不能具饌以來。或從簡略。或到此烹餁。亦必有變通矣。尊慈在堂。而獨對盛饌。果爲未安。然禮旣無文。不可杜撰。只於行禮後別設筵。如今俗例設酌之爲。未知如何。次婦則禮見之後。禮之如醮女而已。此又無可疑矣。更在高明博考斟酌之。不敢質言。
答金士宣遠振問目
编辑爲人後者。爲生母黨從兄弟有服否。
禮。母出則爲繼母之黨服。母死則爲其母之黨服。爲其母之黨服。則不爲繼母之黨服。註。鄭氏曰。雖二姓。無二統也。據此則爲人後者旣爲所後母之黨服。不得又爲生母之黨服其本服。必須降一等。從兄弟則降而絶服矣。
答李卓爾泰立,李季述胤武。
编辑千里得書。一字如金。就審春暄。僉履竝安。欣慰無已。鄭生事。聞之凜然。但知父讎之當報。而視其死如就平地。可尙可尙。一鄕之呈文請活。方伯之論理狀啓。俱得孝子之心。良爲擊節。律有擅殺之罪。而禮有復讎之文。古人之論此事。不啻詳矣。可無深慮。只恐朝議或以提督之死雖由於嶪。論其跡則猶與手刃有間。不可遽擅殺云爾則是可慮也。
答金伯昷瑮○丙辰
编辑改葬之緦。鄭玄以爲當終月數。王肅以爲葬畢便除。而朱先生謂禮宜從厚。當如鄭說。此是定論。不知瓊山如何便從王說。殊爲可怪。家中無此書。不得檢考。幸更考之。承重有間之說。亦不爲全無義理。但齊斬旣已代服。則此亦似當用親子之例。乃不失朱子從厚之意。來示得之矣。
答金伯昷問目戊午
编辑父母合葬。情事合當。而勢力單簿。不能發引於數百里之外。依朱夫子天湖白水之葬。葬於所寓居之地何如。
事出於甚不獲已。則權宜各葬。似不大害義理。但不當援引先賢。且力單地遠。非甚不獲已之故。古有負喪營葬者矣。
未葬之前。遇祖考妣忌日。則忌祭當辦行耶。姑權停耶。
未葬廢祭。禮有明文。但忌日旣非吉祭。且是喪餘之日。似難虛過。令子姪攝行似得。如何。
營葬之事。未免出入。出入之時。似當着衰絰。而或以爲祭服出入未安。宜以承衰服出入。方笠。胡金之制。宜以平涼笠出入。此當何以爲之耶。
衰服是喪服。不可名祭服。非喪事則不當出入。因喪事則當服喪服無疑。蔽陽子苟簡不經。反甚於方笠。不可用均也。
承衰服用深衣。始於戊辰年許國天使接待之時。而家禮無承衰之說。而曲裾小註。皇氏以爲喪服與深衣。二者相對爲袵。此似以深衣承衰。抑平居之時恒服深衣。及遭喪。服喪服於深衣之上而然耶。
皇氏之說。本不謂此。嘗見禮記註中有曰。深衣服在喪服之下者曰麻衣。此古人之所用而戊辰之所遵也。今人旣已通用。不必講究他說。
喪人書疏之首。家禮稱某。似當只書名。而俗書孤子姓名。哀子孤哀子亦然。當如何書耶。
只得從家禮。不當更問人也。以俗而致疑於禮。則何事不疑。
答金伯昷
编辑遠地書來。深荷厚意。仍想比日霾炎。靜居淸適。尤切忻慰。生。狼狽歸來。粗保性命。而舊業已荒。更難溫理。兼且精力衰憊。末由自強。一味悲嘆而已。示意非不切至。只是援引過當。不惟生不敢當。於賢者亦不免爲失言矣。千萬愼毖。莫與人開此口。或成載禍相餉也。頃見賢胤書。亦有此等語。已赤心告戒。今乃知一家見解如此也。餘析珍愛懋業。
答李士廓,士會弘道。亨道。
编辑承僉翰。甚慰。但中間遲滯已久。未委信後僉況何似。向得室人書。言士會兄誤墮水中云。無乃騎馬似乘船之致耶。得無大傷否。千萬斷酒愼攝。簡出入。不得已而出。須騎馴馬。以盡謹身之義。甚善甚善。來書字劃頗健。有似少年時。此必止酒之效。極以爲喜。酒乃殺人之鴆毒。如金昌遠,而晦諸人病成之後欲止不得。故竟至於死。常爲兄憂之。今幸因病止酒。此是保養精神安享壽考之徵。千萬痛絶。如麴孼杯尊等物。一切不留家中。如破釜甑燒廬舍。濟河焚舟底勇決。不然則恐或駸駸爲嗜欲所牽。一到口頭。忍不得舊滋味矣。千萬戒之。
答蔡樂而衎
编辑書中更有二絶。吟詠數四。如對淸標。前言一樹梅花。乃指盆梅。其開已久。若過四五日。定無餘矣。貞心長占臘前春。傲睨千花作後塵。好與主翁成老謝。豈能留待少年人。用來韻替梅道情。想一笑也。兒病少瘳。幸於向銀嶺時迆臨。雖綠葉亦不俗矣。頃得石假山甚奇。謂是天成。近聞曾經妙手云。以此尤欲相對共玩。蒲身蒼翠。想看來刮目也。
答李茂伯潤雨
编辑意外得書。謹悉動靜珍福。欣慰。歲且盡矣。天道已變。而環顧其中未有變於舊者。方切愧惕。玆承示諭。賢者亦有此憂。此必由中之語。豈故爲謙退之美耶。偶記甲辰除夜得一絶云。黃鷄已喚甲辰春。物色風光一倂新。爲問本來明淨地。怎生留惹舊年塵。今已過却數年。而其塵猶舊。奈何奈何。
答李茂伯
编辑去夏。得道中寄書。迤邐傳來。修復不時。謹付謝意于君顯之行。想得入照否。玆於意外見季進。得承盛翰。憑審新春。學履增勝。欣慰不容言。生粗保跧伏。只是日月難追。工夫易間斷。此爲衰暮之恨耳。季進遠來相訪。對坐兩日。極有味趣。但恨不得與賢兄共之耳。早晩如蒙命駕。山中松石。豈不生一分顏色。只恐爲小兒所戲耳。
答李茂伯戊午
编辑區區遡慕一念。未嘗一日忘。時與同心子語。亦未嘗不及左右事。顧無便通問訊。但切懸懸。忽行脚替驛梅傳書。益知左右之不忘僕。亦如僕之於左右。感慰何可勝耶。就審卽今雅履淸健。學力益進。贊喜千萬。嶺海風霜。不能病元城久矣。區區麻疹。豈足爲吾人厄耶。惟願潛心大業。益懋崇深。使吾黨增氣。不止於前日所成就。幸甚。經世。摧塌日甚。元氣耗憊。向來鑽故紙事業。亦幾頹廢。況進於此者耶。每念禪家偈。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之語。爲之悵然。以此益願吾人及時著得移山拔石力。無似此漢悠悠負一生耳。
與李茂伯庚申
编辑斯文不幸。哲人竟萎。士林之痛。遠近所同。想從容函丈。分義已重。悲慟之深。尤當不比恒人。奈何奈何。卽此春寒。未委尊履何似。懸慕常切。聞卽遠之期已卜。而衰病屛伏。無由追從後塵。以相執紼之役。痛恨如何。千萬書不能盡。只祝對時珍衛。
答黃會甫紐
编辑此事先賢論之甚詳。不必更贅。如非萬萬不得已之故。則自當返魂於平日所養之地。他非所慮也。況內外截然。又無時見入中門之事。而昆仲相與同處。則人之爲言。胡得焉。設或有之。人亦不之信矣。挽詞。古今人多用之。然終非禮文。瓊山亦論其不可。鄙意內喪則尤不必用。惟在量處耳。
答黃會甫
编辑頃在城東。得李掌令所傳惠書。其中有宜復事。苦未得便。玆又專伻辱問。就審庚炎方盛。孝履支勝。不任欣慰。經世。辭副學得大憲。是爲求退得陞。義不敢受一。疏未獲請。三告又有例外之由。不得已又上箚。痛陳不敢就職之意。幸蒙聖明憐察。得遞職名。翌日早朝。趁未付他職。雇舟而還。如未得遞。何敢徑歸。山林之人。或可如此打乖。非吾輩之所敢也。乍到。新竹滿園。荷花盛開。頗覺有好意思。昨日又有召命下來。雖辭疾之計已定。猶有踧踖不寧之心。可嘆可嘆。
別紙
编辑禮。父在爲母期者。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蓋爲父所厭。不敢伸其私尊。而聖人必存祥禫二祭。使與他期不同。所以重其禮也。今士大夫知禮之家率遵此制。而其間節目。微有妨礙難便者。蓋古禮。十五月禫祭之後則但申心喪三年。無几筵饋奠之事。而今禮几筵必三年而後除。故朱夫子亦曰。小祥大祥之祭。皆夫主之。夫十三月之祭。祝辭旣曰奄及大祥。則再期之祝。又將何以爲辭耶。此頗可疑。且念非練而練。非祥而祥。非禫而禫者。皆子爲父屈之禮。而夫乃主其祭。祝曰奄及小祥。奄及大祥云者。似無意義。鄙意古禮。三祭皆令子主之。其祝辭悉用家禮之文。再期之祭則夫自主之。祝辭大祥二字。換以再期。似於情禮無大妨礙。如何如何。但聞十一月已過云。此尤恐或題鳳。故奉告耳。
答柳季華
编辑遠地專人問訊。旣荷盛意。又想新年學履增勝。甚慰懸鬱。吏讀刪節事。固料兩意必愜。承示又知先生意本欲如此。不勝喜幸。大槩先生文章。雖於公事場文字。與俗例不同。用吏讀處甚小。間不過句。去一二處。而粲然成章。想而靜諸友之意亦必以爲穩當耳。望後擬入山中作小料理。忽有宂掣。退之念後。此數日內如無他礙。可命駕作連枕穩展也。有別懇。平日書尺中。每用門下字。心知未安。而不敢請改。今此面簽。又處之以不敢當之號。令人縮恧。欲走避而不得。此後乞勿用此字。只書官稱。乃爲眞相愛。免得傍人指笑也。
與柳季華
编辑冬節已屆。江皐必早寒。未委比日動靜何似。奈城之行。定在何日。每念君移居未久。匍匐而歸。爲之悵歎。而不能釋。蒼石一絶。眞寫出至情。諷誦之餘。爲步其韻。河上傳家只墨莊。兒孫蔬糲不充腸。如何將相三千日。倂欠成都八百桑。語雖鄙俚。使簧舌者聞之。亦足汗顏矣。思之喟然。柳川書成送。幸袖傳。權生歸後金洗馬又至。囑託甚勤。想諸人聞柳川來求文字。不知其特出於相知之切。且又方在罪籍。故不欲開口於他人。而誤以無似爲眞可以託此事。良可愧笑。而又不能一切堅拒。眞所謂代大匠斲也。奈何奈何。餘祝冒寒越險。行還萬重。
答柳季華
编辑承書。審臥閤淸適。不任欣慰。治聲籍甚。人皆樂道之。老先生門下人。豈不爲之增氣耶。深喜。所示曲折。勢必然矣。然亦先公後私之政一出於誠心。則彼亦不得而致怨矣。僕夙夜雖勤。而無可以補裨明時。稱塞殊遇。有愧於老先生敎誨者多矣。日夜憂懼。殆不知所出也。紙縮不宣。
答柳季華
编辑專伻惠書。深荷盛意。就審大旱得雨。民有蘇活之望。尤切奉賀。生。病憊日甚。不能出門戶已久。而昨聞西報。虜已入邊。屯聚於鐵山。責我以負盟。且以襲攻椵島爲名。要索戰船軍糧。仲男,龍骨大等曾已上京。將面請于上前云。未知何以結局。而大槩主憂則深矣。臣子分義。不敢以疾病緩於赴難。今日方與叔平出宿玉成。扶曳發程。雖僵死道路。有不暇恤。私憫如何。示及數紙。竝一一受留。今日適與仲明相對。正好勘過。從當裹傳于季明處。但念國事至此。此等事恐非其時。極可歎也。聞此報後。卽以文集及行狀送付仲明昆季。以防遺失。早晩必到左右矣。挽詩謄在生處。固當附刊于行狀卷末。大抵凡文集編次之事。不可容易。而先生文集。尤當十分致謹。須待時事平定。吾輩一番聚會于一處。更加商訂後方可入梓。雖稍遲。亦不可草草矣。
答柳季華辛未
编辑承書。審新涼動靜珍福。不勝欣慰。生。元氣大敗之餘。自知無力赴難。而不敢退坐。寸才前進。到三山力盡。竟不得達。不免告病而退。君臣分義。掃地盡矣。雖聞喧謗四起。亦理固宜然。奈何奈何。卽今尙在死生境上。最是昏眩日甚。食治漸減。良自憫耳。文集之役。必欲無失今日。而時事未卜久安。無悔方謀辭退。似聞淨遠亦無久意。是可慮也。所命序文。何敢不盡心力。只是心神錯亂。親舊間數行書尺。亦不能如意寫出。況敢望此。嘗見先生於退溪集序文。終至不敢出手。豈不以重其事而不敢者耶。況今精神衰敗如此。不敢不敢。切冀勿視爲辭避。轉移求之於當世大手筆。至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