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北宋
1063年
本作品收錄於《周元公集》和《古文評註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1]晉陶淵明獨愛菊。[2]自李唐來,世人愛牡丹。[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漣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香遠益清,[7]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8]

予謂:菊,[9]花之隱逸者也;[10]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1]蓮,[12]花之君子者也。[13]噫!菊之愛,[14]陶後鮮有聞。[1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6]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7]

註釋

编辑

過高候曰:濂溪先生寫愛蓮,而寓意在蓮之外。曰不染者,貧賤不移也;不妖者,富貴不淫也;中通者,靜虛也;外直者,達順也;不蔓不枝者,主一也;香遠益清者,永終譽也;遠觀不可褻玩者,可大受不可小知也。學者讀此,可為明德洗心之所助也。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古文評註》:蕃,多也。
  2. 《古文評註》:晉陶潛,字淵明,獨愛種菊。其詩有「採菊東籬下」之句。此陸而草本者也。
  3. 《古文評註》:唐高祖姓李氏,故為李唐。當天后時,宮中有牡丹種,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師人士咸愛之。亦是陸而草本者。
  4. 《古文評註》:淤音飫,濁水中泥也。此是水而草本者,以不移之俗意。
  5. 《古文評註》:濯,洗;清,淨。漣漪之水而不為妖嬌之態,以喻不媚於世意。
  6. 《古文評註》:其莖中玲瓏相通而不礙,其外則直幹森森而不曲,以喻心不窒而行不邪意。
  7. 《古文評註》:喻無少文苛禮、流風遠被。蔓,音萬。不蔓,不漫延也;不枝,少枝節也。
  8. 《古文評註》:喻卓然自立、威儀可象而不可狎,亭亭直立之貌。
  9. 《古文評註》:句。
  10. 《古文評註》:于眾卉蕪穢之後,獨抱幽芳。
  11. 《古文評註》:謂一味濃豔。
  12. 《古文評註》:句。
  13. 《古文評註》:「根上淤泥」七句,斷其有君子之德;此三句辨花之品。
  14. 《古文評註》:句。
  15. 《古文評註》:謂真隱亦為人所難。
  16. 《古文評註》:謂知德者鮮。
  17. 《古文評註》:謂人孰不愛富貴意。此三句辨愛之品不明言,軒輊淡永帶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