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書/卷之四

脉法 编辑

癆瘵脉,酉戌時洪盛,寅卯時細弱者,陽氣虛陷也。忌服苦寒,損其陽氣,當以助陽之劑,復其寅卯之位,微加瀉陰火而已。

若服寒凉,證雖大減,脉反加數者,陽鬱也。

右脉大,用保元湯;左脉大,用六味湯。不減,若燥者,以瓜蔞、生甘草散潤之。

久病咳嗽、氣喘,若脉洪數,不可即用補藥。如服之,虛火一退,多令人痿倦不起。須先用獨參湯以接其氣,數日後,數脉漸退,方與調理爲是。

總論 编辑

夫癆者,勞也,非一端可盡,或若心竭其心脾之神志,或酒色竭其肝腎之陰精,或久痢、久瘧、傷寒、傷暑諸證,治之不當,損其氣血,傷其脾胃,五臓乾枯,燥而火起,以致發熱,則金受剋,大腸先結燥,而水之源先涸矣,宜見脉見症,用藥果當,無不愈者。若初熱未甚,繼以治法之非,久之即成蒸病。蒸病者,如甑之蒸,熱之極也。然使初病,元氣尚强,脉氣尚旺,照古方用五蒸湯加減二十三蒸之法,亦無不驗。治蒸法服之,病稍退,又當察症清心,參用癆病治方,不可造次。蒸或病十日、半月熱極,致骨中血凝,便化爲虫,張仲景立祛血之法,不使凝血化虫,䗪虫九百,勞丸是也。倘治之不得其序,不能祛血,血化爲虫,是時病人脉氣尚衝,精神尚旺,猶可救也。如聲啞、喉痛、寒熱大作、脉細而數、不思飲食、精神視聽俱不能支,皆屬不治。又有火鬱、痰凝、氣滯、咳嗽、發熱、氣喘,葛先生保和湯、保真湯次序用之。火散痰開熱退,總歸八珍湯調理。又有吐紅、咳嗽,脉雖數有神,不致於蒸蒸作虫者。脉洪脉數,虛虛實實,通變在乎心靈矣。骨蒸繇氣虛不能化血,血乾則火自沸騰,内如鍼刺,骨熱煩疼。或五心俱熱,或兩肋如火,或子午相應。或畫微惡寒,而夜反大熱。雖腎經所主,傳變不常。蒸上,則見喘咳、痰血、舌黑、耳鳴、目眩等症;蒸下,則見夢遺,淋濁、泄瀉、腰疼、脚疼等症;蒸中,則見腹脹、脇痛、四肢倦怠等症。


不問陰病陽病,日久皆能傳變,男子自腎傳心、肺、肝、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五臓復傳六腑而死矣。有始終只傳一經者,有專著心腎而不傳者,大要以脉爲證驗。

凡氣血勞倦不運,則凝滯疏漏,邪氣得以相乘,又飲食勞倦所傷,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熱極蒸胸中,而内熱生矣。凡頸上有核,腸中有塊,或當臍冰冷,或無力言動,皆痰涎結聚,氣血凝滯之所致,故以開關啟胃爲先。蓋關脉閉則氣血乾竭,胃氣弱則藥無繇行。但陽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陰虛不可用苦寒。古方有開關定胃散,今亦難用,竊其意推之。

虫爲氣血凝滯瘀血化成,但平補氣血爲主,加以烏梅、青蒿、朱砂之類,而虫自亡矣。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選用,惟度其虛實爲主。

凡體虛者,宜先用補法,補其元氣,然後用王道之藥,佐以一二殺虫之劑,如化虫丸、使君子丸之類。或追虫後,而繼以温補亦可,不然則虫去而元氣亦散。

傳屍之說,不必深泥,歷觀癆瘵,皆因酒色之類,損傷心血,以致虛火妄動。醫者不分陰陽用藥,病者不思疾繇自取,往往歸咎前因,甚則疑及房室、器皿、墳墓及冤業、飛屍,遞相傳疰。古人亦云∶「癆瘵三十六種,惟陰德可以斷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靜室,清心戒慾,專意保養,庶乎病可除根。不然,即服藥不效。」

癆虫須分五臓,常居肺間,正所謂膏之上,肓之下,鍼之不得,藥之不行,只宜早灸膏肓、四花爲佳。若蝕肺絲,則咯血、吐痰、聲嘶、思食無厭。病患至此,未易療治,當參究古法九虫及一十八種虫名之異,並紫庭取虫諸法。

畫熱,行陽二十五度,大抵柴胡飲子;夜熱,行陰二十五度,四顺飲子;平旦發熱,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故用白虎湯,以瀉氣中之火;日晡潮熱,熱在行陰之分,腎氣主之,故用地骨皮散,以瀉血中之火。

肝症發熱,肉下骨上,寅卯猶甚,瀉青丸、人中白散;心症發熱,在血脉,日中則甚,单瀉心湯、導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症發熱,在肌肉,遇夜猶甚,瀉黄散、三白湯;肺症發熱,在皮毛,日西則甚,瀉白散,甚者凉膈散;腎證發熱,在骨,亥子猶甚,兩手足心如火,滋腎丸。

屍注二症,予嘗治之,先癸亥夜二更,六神皆聚之時,灸腰眼穴七壯,然後用藥。倘不能待,先用藥亦可。注病亦似勞症,但兩足無力,行則痿疲是也,其治法∶六脉洪數,八物湯;脾肺不足,補中益氣湯;睡不穩,歸脾湯;不思食,六君子湯,隨症推類。但煎劑中,須加忍冬葉三錢同煎,《本草》以其葉能治屍注也。

凡治勞症,或男或婦,若淫火不退者不治,不必治之。

骨蒸勞 编辑

夫骨蒸勞者,繇積熱附於骨而名也。亦曰傳屍、殗殢,復連無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繇肺胃虧損所致。其形羸瘦、泄痢、肢體無力。傳於腎,則盗汗不止,腰膝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黄;傳於心,則心神怯悸,喜怒不時,頰唇赤色,乍熱乍寒;傳於肺,則胸滿短氣,咳嗽吐痰,皮膚甲錯;傳於肝,則兩目昏闇,脇下妨痛,閉户忿怒,五臓既病,則難治療。立齋云∶「前症多因經行胎產,或飲食七情而傷脾胃之所致,又或病後失於調攝而成也。」

東垣云∶「發熱之症,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西猶甚。」 其證咳嗽、寒熱,輕者用瀉白散,重者凉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心熱者,微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上,在血脈也,日中太甚。其症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用黄連瀉心湯、導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手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重之間,在肌肉也,遇夜猶甚,其症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用瀉黄散。肝熱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寅卯時爲甚,其症四肢滿闷,便難轉筋,多怒多驚,筋痿不能起於床,用瀉青柴胡湯飲。腎熱者,按至骨分。其熱蒸手,其症骨蘇如虫蝕,困熱不能起於床,用滋陰丸,此治實熱之法也。

薛立齋謂∶「肺經虛熱者,用人參補肺湯;脾虛不能生肺者,用六君子湯;脾熱移於肺者,用三黄丸;心經虛熱者,用補心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肝虛不能生心者,用補肝散;腎剋心者,用附子理中湯;脾經虛熱者,用人參黄散;土剋水者,用承氣湯;腎虛不能培肝者,俱用六味丸。」

血風勞 编辑

血風勞症,因氣血素虛,或產後勞傷,外邪所乘,或内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發熱自汗,及婦人月水不調,面黄肌瘦,當調肝脾氣血爲主。

東垣云∶「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懒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病之時,宜安靜存養,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温補其中氣。經言∶「勞者温之,損者温之。」《要略》云∶「平人脉大爲勞,以黄茋建中湯治之。」

冷勞 编辑

冷勞者,氣血不足,臓腑虛寒,以致臍下疼痛,手足時寒,婦人月水失常,飲食不消,或時嘔吐,惡寒發熱,骨節酸疼,肌膚羸瘦,面色萎黄也。

立齋曰∶「前證有内外真寒,有内外真熱,亦有内真熱而外假寒,有内真寒而外假熱。」若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腸鳴腰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嘔吐,惡見風寒,此内外真寒之症也,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八味地黄丸以壯火。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冷,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寒,此内外真熱之症也,宜用黄連解毒湯以滋陰,六味丸以壯水。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而飲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嘔吐,畏見風寒,此内真熱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湯、六味丸,而宜於熱服。若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吞酸噯氣,而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寒,此内真寒而外虛熱也,亦用附子理中及八味丸,而不妨温飲,經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熱藥投之,則舊病不去新病復生矣。火之源者,陽氣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陰氣之根,即腎是也。非謂火爲心,原爲肝,水爲腎,主爲肺也。或者亦以命門爲火原,未爲非是,故用八味丸以益命門耳。

熱勞 编辑

熱勞繇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疼,眼澀唇乾,口舌生瘡,神思困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酸痛,怔忡盗汗,肌膚作疼,或寒熱往來,當審其所因,調補氣血其症自減。

立齋云∶「前症乃壯火食氣,煎熬真陰所致也。」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然心虛則熱收於内,腎虛則虛寒動於中。竊謂前症,若肝脾血虛,四物、參、术;肝脾鬱怒,小柴胡合四物;脾胃氣虛,補中益氣湯;肝經血虛,加味逍遥散;肝經風熱,小柴胡湯;心經血虛,加味四物湯。午前熱,屬氣分,清心蓮子飲;午後熱,屬血分,四物、參、术、丹皮。熱從左邊起,肝火也,實則四物、龙胆、山栀,虛則四物、參、术、黄茋;熱從臍下起,陰火也,四物、參、术、酒拌炒黑黄柏、知母、五味、麥冬、肉桂,如不應,急用加減八味丸。不時面熱,或無定處,或從脚心起,此無根虛火也,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子主之。以上多出自立齋《婦人良方》帙中,但男女五臓相同,間有少異,其爲勞則一也。

癆瘵各疰論 编辑

夫骨蒸殗殜,(半卧半起之謂)復連,(内傳五臓之謂)屍疰、勞疰、虫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疰者,注也。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言其變有二十二種,或三十六種,或九十八種,令人沉沉默默,寒熱盗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結核,咳嗽膿血,下痢羸瘦,死而傳疰,甚至滅門。更有蜚屍、遁屍、寒屍、丧屍、屍疰,謂之五屍。人爲其疰者,不自知所苦,雖有狸骨、獺肝、天靈蓋等方,未嘗效也。惟崔氏灸法,早用有濟。

若寒熱自汗,面白目乾,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卧,傳在肝也。

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瀉,口舌生瘡,傳在心也。

若寒熱面青唇黄,舌本硬强,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

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吐涎,膿血,傳在肺也。

若寒熱面黄耳焦,脚胻酸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以上陳臨川先生,未有治法。)

立齋云∶「前證誠然有之,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三服,未愈再服。」宋宣和間,一法師善考訊鬼怪,時一婦以疾投狀,既而如有鬼祟所附曰∶「非我爲患,乃病人命自衰耳。渠今已成虫食肺,故令吐血、聲嘶。」 又屢訊彼所畏何物,云以獺爪爲末,酒服之,則去矣。患家如其言,則愈。獺爪即獺肝之類與?玄洙云∶「虫瘵多有互相傳染,甚至絕户,此乃冤業相纏及風水所致,雖有符文法水下虫之方,虫去而人亦亡。但能平素保養,或可希免。」《救生微旨》云∶「益氣補肺,益精補腎,皆資其化源也。」蓋人之精血常不足,加之數夺其真,資化失常,則胃氣不固,精氣滑脱,不能上接陽氣,故頭重,或氣弱食少,元氣下陷,脉微外散慾絕而虛洪,或見損脉,總屬元氣不足,非有外感賊邪之證也。

立齋嘗治一婦,素勤苦,因丧子(肺病),飲食少思(脾病,)忽吐血甚多(心病)而自止,此後每勞則吐數口。瘵症已具,形體甚倦。午前以補中益氣湯滋其脾肺,午後以歸脾湯養其心脾,送地黄丸滋腎而愈。

又一女子患前症,反其唇,視有白點,此虫蝕肺也。餘曰∶「急尋獺肝治之。」不相信,果咯膿而殁。後聞其兄弟三人皆夭於此症。大凡久嗽,當視其兩唇,若上唇有點,虫蝕上部,下唇有點,虫蝕下部。

屍厥 编辑

夫飛屍者,遊走皮膚,穿行臓腑,每發刺痛,變作無常。

遁屍者,附骨入肉,攻通血脉,見屍喪、聞哀哭便發。

風屍者,淫濯四肢,痛而昏沉,遇風雪便發。

沉屍者,纏骨結臓,内腫心脇,發則絞痛,遇寒冷便發。

疰屍者,舉身沉重,精神錯雜,時覺昏聵,每至節氣便發。以上並宜蘇合香丸治之。

按丹谿云∶「凡人手足逆冷,膚栗,頭面青黑,精神恍惚,或錯言妄語,或牙關緊急,或昏寐仆倒,吊死問喪,入廟登墓,多有此病。」先以蘇合香丸灌之,次服調氣散、平胃散。《玉機微義》 云∶「卒厥、飛屍、客忤、鬼击口噤,用麻黄湯。」寒厥,表熱裏寒,則下利清穀,食下則吐;脉沉,手足冷,用四逆湯;熱厥,腹滿身重難轉,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冷,自汗,脉沉滑,用白虎湯。若人身忽然不動,目閉口噤,惡聞聲響,眩冒,頃時方寤,此繇出汗過多,氣並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耳。氣過血還,陰陽復通,移時方寤,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宜白薇湯、倉公散。

人病屍厥,呼之不應者死。脉當大,反小者死。

錦衣楊永興舉家避眚,有僕沉醉失避者,既而神思昏昧,遍身青傷,煎金銀藤湯灌之,即愈。

一婦人忽昏聵發譫語,兩脚踝膝、臀處皆青腫,痛不可忍,口稱苦楚,次日方甦,痛尚不止,用金銀藤兩許,水煎服愈。

一婦人入古冢,患前症,以紫金锭灌之,即甦。

勞症主治湯方門 编辑

人參養荣湯 编辑

治男子血虛,有汗潮熱。

人參、白术、茯苓、甘草、川歸、黄茋、肉桂、陳皮、遠志、熟地、五味子,姜水煎。

補中益氣湯 编辑

治氣虛,有汗,潮熱。

虛損門

茯苓補心湯 编辑

治血虛、無汗、潮熱。

人參、茯苓、陳皮、桔梗、枳殼、前胡、川芎、地黄、川歸、白芍、甘草、半夏、紫蘇、乾葛。

姜棗水煎。

人參清肌散 编辑

治氣虛,無汗,潮熱。

人參、白术、茯苓、赤芍、當歸、柴胡、葛根、甘草、半夏麯。

姜棗水煎。

八物湯 编辑

治女子血虛,有汗,潮熱。

見損虛門。

人參柴胡散 编辑

治氣虛,無汗,潮熱。

白术、葛根、半夏、柴胡、白茯苓、人參、赤芍、當歸、甘草。

姜棗水煎。

逍遙散 编辑

治氣血兩虛,無汗,潮熱。

白术、茯苓、甘草、白芍、歸身、柴胡。

姜棗水煎。

人參五味子散 编辑

治咳嗽,咯血。

人參、五味子、桑白皮、白术、黄茋、白茯苓、地骨皮、熟地、柴胡、歸身、前胡、陳皮、甘草、枳殼、桔梗。

渴加烏梅半个;熱加青蒿、知母。

葛氏保和湯 编辑

治吐血後咳嗽。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花、天花粉、苡仁、杏仁、五味子、甘草、兜铃、紫菀、百合、桔梗、阿膠、當歸、生地、紫蘇、薄荷。

姜煎,入飴糖一匙,日三服。

血盛,加蒲黄、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花。

痰,加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瓜蔞仁。

喘盛,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莱菔子、葶藶子、蘇子。

熱盛,加山梔、黄連、黄柏、連翘。

風盛,加防風、荆芥穗、金沸草、甘菊、細辛、香附。

寒盛,加人參、芍藥、桂枝、五味子、白蠟。

五蒸湯 编辑

治骨蒸。

人參、黄芩、知母、地黄、葛根、煆石膏、粳米、麥斗、甘草。

浮小麥一撮,水煎。

二十四種蒸病用藥法 编辑

以下方法,俱從五蒸湯見症加減。

所謂勞蒸者,毛折髮焦,肌膚甲錯,其蒸在皮。又症舌自唾血,加石膏、桑白皮。

外熱内寒,身振肉瞤,其蒸在肉。又症食無味而嘔,煩躁不安,加芍藥。

髮焦、鼻衄,或復尿血,其蒸在血,加生地、當歸、童子小便。

身熱煩躁,痛如鍼刺,其蒸在脉。又症唾白,浪語,脉絡亂,緩急不調,加生地、當歸、童便。

爪甲焦枯,眼黑脇痛,其蒸在髓。又症髓沸骨中熱,加天門冬、當歸、生地。

頭眩,熱悶,涎濁,眵泪,其蒸在腦,加生地、防風。

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加知母、黄柏、當歸、芍藥。

乍寒乍熱,中脘煩悶,其蒸在三焦,加竹葉、石膏。

小便赤黄,凝濁如膏,其蒸在膀胱。又症左右耳焦,加澤瀉、滑石。

大便秘泄,腹中雷鳴,其蒸在小腸。又症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

大腹陰痛,口舌乾疼,其蒸在大腸。又症右鼻孔乾痛,加大黄、芒硝。

口鼻乾燥,腹脹自汗,睡卧不安,其蒸在胃。又症舌下痛,加石膏、粳米、大黄、芒硝、乾葛。

口苦耳聾,兩脇下痛,其蒸在胆。又症眼色白,加柴胡、瓜蔞。

裏急後重,肛門閉澀,其蒸在廣腸。加(缺)

小腹疞痛,筋脉縱緩,陰器自强,其蒸在宗筋,加(缺)

眩暈下淚,躁怒不常,其蒸在肝。又症眼黑,加川芎、當歸、前胡。

舌黑氣短,煩悶灑洒,其蒸在心。又症舌乾,加黄連、生地、當歸。

唇乾口瘡,胸腹脹滿,畏寒不食,其蒸在脾,加芍藥、木瓜、苦參。

咳嗽喘滿,咯痰吐血,聲嘶音啞,其蒸在肺。又症鼻乾,加天冬,桔梗、紫菀、烏梅肉。

耳輪焦枯,脚氣酸痛,其蒸在腎,加生地、石膏、知母、寒水石、藳本。

情想不宁,精物時下,其蒸在右腎,加(缺)

心膈噎塞,攻擊疼痛,俯仰煩冤,其蒸在膈,加(缺)

上氣喘促,鼻乾,身熱不安,其蒸在氣,加人參、黄芩、梔子。

(以上共二十三種加減,係立齋先生引《醫林集》。)


胞蒸,小便赤,用澤瀉、茯苓、生地、沉香、滑石。

膀胱蒸,左右耳焦,用澤瀉、滑石。

骨蒸,齒黑腹痛,足脛瘦,用鱉甲、地骨皮、丹皮、當歸、生地。

臀蒸,腿細,肢腫,腑臓俱熱,用石膏、滑石。

膚蒸,肌肉熱,用牡丹皮。

實熱,加黄芩、黄連、黄柏、大黄。

虛熱,加烏梅、柴胡、蛤蚧、青蒿、鱉甲、丹皮。

(以上出《體仁彙編》。)


薛立齋云∶「凡此諸症,虛勞熱病,皆繇食肉與油腻、房勞、飲酒而成者,久蒸不除,變爲疳症,即死。亦有瘧久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漸成骨蒸癆瘵,當推标本而治之。」

按立齋言蒸病二十四種,止簡得二十三種。《體仁彙編》言蒸病亦二十三種,且蒸病各異,各蒸下疰,或有或無。可見病之險難,人罕傳師,所以闕漏無憑,前後不一,俟博觀者補之。

海藏云∶「以上諸蒸,或臓病,或腑病,或腑臓俱病,脉絡氣血,交經相屬,用藥皆當合而用之。君臣佐使,上下奇偶,表裏虛實,逆從通塞,汗下補吐,咸在其中。」

凡蒸病不已,骨節間陰有乾血,用行血丸。


大黄𧐠虫丸 编辑

治一切勞傷,内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𧐠蟲刃主之。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黄(十两)乾漆(一两)蝱虫(一升)水蛭(百枝)蠐螬(一升)𧐠虫(半升)

煉蜜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仲景百勞丸 编辑

治一切勞瘵積滯,未經藥壞症者。

當歸(炒)乳香 沒藥(各一錢)蝱虫(十四个,去翅足)人參(二錢)水蛭(十四个炒)桃仁(十四粒,去皮尖)大黄(四錢)

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澇水下,取惡物爲度,服白粥十日。百澇水者,杓揚百遍,即甘澜水也。


立齋先生止述獺爪治虫,不及言古治虫之方,今具於此,有心者究焉。

肝癆熱 编辑

生長虫在肝,令人恐畏不安,眼中赤壅,治以五鳳丸。

烏鸡卵(去黄,五枚)吳萸(東行根,三升)黄蠟(三兩)乾漆(四兩)粳米粉(半升)

同入鍋內,火煉至丸即可。丸如小豆大,隔宿不食,清晨米飲下百二十丸,小兒五十丸,蟲即爛盡。

心癆熱 编辑

有虫長尺餘,名蠱虫,貫心即死,治以雷公丸。

雷丸(五枚)陳皮 桃仁(各一兩一錢五分)貫眾 蕪荑 青箱子 乾漆(各一兩)亂髮(一團)姜蚕(十四枚)

爲末,蜜丸小豆大。每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脾癆熱 编辑

内有白虫在脾,令人好嘔,而胸中咳吐不出,治以茱萸根湯。

茱萸(東行根,一錢)火麻子(八錢)陳皮(一兩五錢)

水煎服,或下虫,或下黄汁。凡合此藥,禁聲勿語方驗。

肺癆熱 编辑

瘦損,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氣喘,所謂憂忿、氣膈、寒熱皆膏肓之疾,鍼灸不到,治以五膈下氣丸。

麥冬(五兩)蜀椒(一兩)遠志 防風 細辛 生姜 甘草(各五錢)百部 人參 白术 黄茋(各七錢五分)桂心(二錢五分)杏仁(二十四粒)

爲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徐徐含化,忌生冷肥膩。

腎癆熱 编辑

蟯虫生腎中,令四肢腫急,治以千金散。

貫眾(三兩)乾漆(二兩)蕪荑 胡粉 槐白皮(各一兩)吳萸(五十粒)杏仁(四十五粒)

爲末,平旦井水調服方寸七,漸加,病瘥即止。

傳屍癆虫一十八種 编辑

傳屍自上疰下,病與前人相似,故又曰疰。化精血歸於元陽之内,變幻種類,最多古怪。

第一代虫如嬰兒,或如鬼,或如蝦蟇,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

第二代虫如亂髮,或如守宫,或如蜈蚣,或如蝦,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

第三代虫如蚊如蟻,或如蜣螂,或如刺蝟,遇庚辛日食起,醉歸厥陰。

第四代虫如亂絲,或如猪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巳日食起,醉歸脾俞。

第五代虫如鱉龜,或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歸肝俞。

第六代虫如烏尾,有兩條,一雌一雄,或如鱉有頭足尾,或如爛面,或長或短,遇癸亥日食起,醉歸腎俞。

古又有九蟲 编辑

一曰伏虫,長四寸許,爲諸虫之長。

二曰蛔虫,長尺許,貫心即殺人。

三曰白虫,長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轉大而長,亦能殺人。

四曰肉虫,狀如爛杏,令人心煩滿悶。

五曰肺虫,其狀如蚕,令人咳嗽。

六曰蝟虫,狀如婽蟇,令人嘔吐呃逆,喜噦,嘈雜,愛食泥炭、生米、茶、鹽、姜、椒等物。

七曰膈虫,如瓜瓣,令人多唾。

八曰赤虫,狀如生肉,令人腸鳴。

九曰蟯虫,狀如菜虫,形至細,微居廣腸,多則為痔,劇則為癩。癰疽疥癬多虫之為害。


大抵諸虫,皆因飲食不節,或饑飽失宜,或過飧腥膾炙煿,或鱉、莧同食,以致中脘氣血不運而成積,積久成熱,溼熱熏蒸,與瘀血凝結,隨五行之氣變化,而爲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爲螢是也。

凡虫症,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黄,脸上有幾條血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沉重寒熱。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貫心殺人。

雄砂丸 编辑

又有山澗蛇虺、水蛭遺精,誤飲其水,或草木果實虫聚,誤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脇,時作時止,諸藥不效,乃虫症也。雄砂丸主之。

鹤風草 蕪荑 乾漆 姜蚕(各三錢)貫眾 酸石榴皮(各五錢)朱砂 雄黄 雷丸 甘遂(各一錢半)

爲末,米粉煮糊,爲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時粥飲下,善殺諸虫。或加麝香少許,尤妙。

又方单用雄黄末酒調下亦可。


凡取癆虫,根五臓方選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取後隨補各臓,如取脾虫後,則補脾;取腎虫後,則補腎。若病甚者,不分臓腑,只用追病丹以斷其根。又有輕者,用鳗魚煮食,或紫河車。单陽虛者,金液丹最妙。

取虫法 编辑

先令病家以皮紙糊一密室,不留罅隙,择一老成人過遞,以安息水洒其過遞之人身,以雄黄、雌黄涂耳、目、口、鼻上。備鐵鉗一把,布巾一幅,用香油二斤,入鍋微煎令沸,仍用高桶一隻,置石灰在内,生布巾蓋桶口。俟月初虫頭向上,却服取虫藥。五更初一服,五更三點時一服。服後腹中疼痛,如刀斧劈,總不妨也。至巳時,必須下虫,或取臭穢如膠漆,或吐瀉膿血癓塊,皆於灰桶中,其虫或從汗出,如紫蚕苗狀,或從耳、鼻、口中出,或小便出,怪形不一。或青黑,或黄紅。大者即用鐵鉗取入油中煎,當日將油紙裹入瓦礶内,石灰填實,埋於深山遠僻處,以杜傳染。其患人衣被蓆床,盡皆棄之。醫者付藥遠避,其取下虫色白者,食臓腑脂膏,可三十日服藥補之。色黄赤者食血肉,可六十日服藥補之。色紫黑者食精髓,病傳至腎,可謂極矣。冀其萬一,或爲子孙除患則可。又虫頭白者亦難治,此危氏說也。丹谿云∶「不必深泥。」

追虫方 编辑

紫河車丸 编辑

河車(一具,焙乾)龙胆草 甘草(各二錢)鱉甲(五錢)大黄 苦參 黄柏 知母 貝母 敗鼓心 人中白(各二錢半)桔梗 胡黄連(二錢半)犀角 莪术 芒硝(各一錢半)辰砂(一兩)

爲末,蜜丸梧子大,辰砂末爲衣。每服捻丸至三十丸。腹熱食前温酒下,膈熱食後温酒下,傳屍癆瘵俱可愈,其餘勞怯,一月平復。

天靈蓋散 编辑

天靈蓋(二指大)槟榔(五個)麝香 阿魏 甘遂 安息香(各三錢)朱砂(一錢)

爲末,每服三錢。用薤白、葱白各十四茎,青蒿二把,甘草,桃枝、柳枝各五寸,桑白皮,石榴根皮各一片,以童便四大碗於瓷器內,文武火煎至一碗,去渣,分作三盞,調前藥末,五更初服。男患女煎,女患男煎,服藥後知覺慾吐,即用白梅含之。五更盡,須下虫及惡物黄水黑糞。如未下,良久又進一服,天明更進一服。如瀉不止,用龙骨、黄連等分爲末,白水調下及白梅粥補之。

白薇湯 编辑

白薇 當歸(各一兩)人參 甘草,每服五錢,水煎。

倉公散 编辑

治卒中鬼擊,心腹如刺,下血不省,及卧魇嚙脚指不覺,並諸毒等症。

皂莢 藜蘆 雄黄(研)礬(煆研,各等分)

每用少許,吹入鼻中,未嚏再吹,以得嚏爲度。

內鼻散 编辑

治屍厥,脉動亂而若死。

用石菖蒲末吹鼻中,仍以桂末安於舌上。

蘇合香丸亦可。

硫黃散 编辑

治屍厥不省,四肢逆,腹中如雷鳴,或痰氣不降。

焰砂(半兩)硫黄(一兩 各爲細末)

每服三分,酒調灌之,良久再服即甦。

醫案題辭 编辑

夫醫病者,無一定之治,然不可無一定之學。譬如同一病也,有主於扶陽之說者,以扶陽之法治之,而其病愈;有主於滋陰之說者,以滋陰之法治之,而其病亦愈。蓋常識既定,殊途同歸。《内經》云∶「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亦此意也。乃淺夫窺其一隅,遂慾执此非彼,豈窮本達原之論乎?今按慎柔之醫案,合之慎柔之學,若左券焉?固無所不驗也。若慾执慎柔之醫,以概天下之醫,則予豈敢?至慾执天下之醫,以非慎柔之醫,則此書既付梨棗,公之海内,傳之千百世,其間自有識者定論,予不必贅。夫慎柔往矣,慎柔之書燼矣,今復不能終秘,而炳諸日星,此亦有天也,非人也,予又何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