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二十三年/七月

閏六月 七月 八月

7月1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啓曰,行大護軍韓興一,應求言上疏據府回啓,職帶金吾,明知罪人情犯,今者應旨陳疏,其所惓惓者,亶在於審理而疎略,實非泛然言事之比是白在果。本府時囚罪人外流竄定配者,皆在徒流案中,故頃日臣等,大臣前就議時,除係于逆獄,罪犯極重,自前不敢容議者外,其餘若干人,竝爲書啓,稟旨裁處矣。今觀興一疏中所謂,凡在罪籍者,擧皆蕩滌,以召天地之和,以慰萬民之望云者,其意誠爲懇到,而此則專於洞開湯網,特施寬仁,非臣有司等所敢擅請是白齊。至於代射人等,雖得其情,不過徙邊而止,旣荷審理之恩,猶未免定配之典,則似非分釋之擧是白置,事係重大,議大臣,何如?傳曰,依啓。議于大臣爲白乎矣,領中樞府事沈說,洛興府院君金自點,行判中樞府事李敬輿議,今此旱魃之災,振古所無,須有大段疎滌之擧,然後可以開通幽鬱,導迎和氣。近來因旱審理之事,節續有之,而畢竟蒙放者,不過輕囚若干人而止耳,徒爲應文備數之歸,而不足以感回天意也,明矣。韓興一疏中所謂有非常之擧然後,亦有非常之應,凡在罪籍者,擧皆蕩滌,以召天地之和,以慰萬民之望者,眞是切實之言也。惟在聖明,務恢天地之量,克體堯、湯之德,凡京外獄囚及流竄定配人中常赦所不原者,特施疏釋之典,俾無冤鬱之氣,則庶幾天心悅豫,災沴消弭矣。伏惟上裁。領議政金瑬病不收議,左議政洪瑞鳳以爲,韓興一上疏所陳審理廣蕩事,臣有嫌逼之事,不能獻議。大臣之意如此,上裁施行,何如?判府內依本府啓辭,今番定配代射人等,分揀爲良如敎。《禁府謄錄》

○政院,以李景曾事,啓辭。答曰,刑故無小,卽舜典所謂怙從賊刑也。其註云若人有如此而入於刑,則雖當宥當贖,亦不許其宥不聽其贖而反刑之也。以此觀之,則除贖決杖,非異事也。卿等之言,雖有意見,似近於膠柱鼓瑟也。內下記草

7月2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左議政臣洪瑞鳳,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副提調都承旨臣沈詻啓曰,近來晝熱夜涼,時氣不齊,伏未審聖候調攝,若何?臣等無任仰慮之至,敢來問安。答曰,一樣。《藥房日記》

○憲府,以臺諫上來事,啓辭。答曰,依啓。

○刑曹,以崔熊業事,粘連啓目。入啓。答曰,其時所捧,僅僅繼用,則似無虛疏之理,此人乙良分揀。

○領議政金瑬再度呈辭。入啓。答曰,不允批答。

○諫院,以李景曾除贖決杖還收事及義州府尹李必達改差事,啓辭。答曰,不允。

○大司憲金南重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所陳之事,予當惕念採施,卿其勿辭察職。內下記草

7月3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下弓矢,靑城僉使朴興元處給送。

○領議政金瑬三度呈辭。入啓。答曰,不允批答。

○獻納朴長遠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嘉爾憂愛之誠,疏辭,當留念而採施,爾其勿辭察職。

○應敎李時萬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嘉爾憂愛之誠,所陳之事,當令都監施行,爾其勿辭察職。

○諫院,以義州府尹李必達改差事,啓辭。答曰,依啓。李景曾,當依啓辭竄黜。內下記草

7月4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憲府,以李景曾遠竄還收事,啓辭。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7月5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秋享大祭摘奸。

○諫院,以臺諫出仕事,啓辭。答曰,依啓。內下記草

7月6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四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備邊司,粘連啓目。答曰,依允。藥房酒米,亦爲減除,以省浮費爲乎矣,邊將料米乙良,詳察處置,俾無妻子飢寒之弊。

○右議政洪瑞鳳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所陳疏辭,實涉過當,勿爲介懷,安心行公。

○冊禮都監,以翟冠事草記,入啓。答曰,依前例爲之。內下記草

7月7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下弓矢,北虞候尹廷俊處,給送。

○領議政金瑬五度呈辭。入啓。答曰,遣承旨敦諭。

○判義禁金藎國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箚陳之任,卿辭如此,當勉副焉。

○玉堂,以臺諫出仕事箚子。入啓。答曰,依啓。

○禮曹,以貞殯改葬時事草記。入啓。答曰,先朝後宮之喪,事體頗重,目今民力雖竭,與亂初不同,其禮葬之物,特爲准給。內下記草

7月8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右議政洪瑞鳳初度呈辭。入啓。答曰,不允。批答。

○領議政金瑬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老病雖甚,精神未衰,旱災之酷,非卿所召,須體至意,勿爲固辭。

○冊禮都監,以玉印事草記。入啓。答曰,南陽玉擇用。內下記草

7月9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下弓矢,森森坡萬戶朴忠楨,玉連萬戶吳鼎實等處,給送。內下記草

7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右承旨臣李曼啓曰,風雨連日,寒涼蒸鬱之候交攻,此際調攝,尤當致愼,臣等伏未審聖候,何如?敢來問安。答曰,時無加減。《藥房日記》

○傳曰,今下弓矢,造山萬戶金起命處給送。內下記草

7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尹得說。左副承旨朴遾。右副承旨李之恒。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下弓矢,平安虞候李尙敬,潼關僉使表廷俊等處給送。

○領議政金瑬五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右議政洪瑞鳳再度呈辭。入啓。答曰,不允批答。

○慶尙監司兪㯙辭職狀。入啓。答曰,卿其勿辭,調理察職事,回諭。

○御營大將申景琥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才實合此任,宜勿控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7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于政院曰,吏曹判書李景奭家,遣內醫看病。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同副承旨臣李曼啓曰,卽聞醫官所言,有明日令崔得龍入診之敎,不勝驚慮之至,伏未知有何不安之節乎?治病不可少緩,何待明日?崔得龍、李馨益,皆入直闕中,卽令兩醫入診,仍爲議藥,何如?臣等驚惶悶迫,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所服之藥,數日後當盡,故欲令醫官診察脈候,更議他藥矣。《藥房日記》

○領議政金瑬六度呈辭。入啓。答曰,遣承旨敦諭。

○戶曹參判尹履之上疏。入啓。答曰,省卿上疏,深用嘉尙。所陳之事,實是藥石之言,予當體念而自勉,卿其勿辭察職。

○前縣令安由愼上疏。入啓。答曰,省爾疏章,嘉爾爲國之誠,老而彌篤,條陳之事無非至論,予當體念而採施焉。

○吏曹判書李景奭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其勿爲控辭,調理察職。仍傳曰,遣內醫看病。內下記草

○有政。吏批,以白賢民爲咸安郡守,朴長遠爲弘文館副修撰,李泰淵爲兵曹佐郞,兪省曾爲禮曹參議,任善伯爲掌令,呂爾徵爲兵曹參判,洪得一爲兵曹參議,尹絳爲大司諫,權槫爲禮曹佐郞,李慶彬爲安東府判官,李崇彦爲刑曹正郞,趙復陽爲獻納,李德泂爲判義禁,李植爲大司憲,朴嶔爲黃海都事,李公益爲仁川府使,柳仁聲爲全義縣監,金鉽爲正言,梁曼容爲修撰,南老星爲副應敎,曺漢英爲持平,金泰基爲掌令,睦性善爲承旨。

7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同副承旨臣李曼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何如?夏秋之交,涼熱不適,調攝之道易於失宜,故臣等常懷憂懼,昨聞下醫官之敎,驚慮罔喩,趁此淸早,令崔得龍等入診,詳察脈候,更議進御之藥宜當,敢此問安,竝稟。答曰,知道。氣候與夜一樣。

○傳曰,提調勿爲入侍。

○提調再啓曰,卽與入診醫官及諸御醫等更爲詳議,則進御二神交濟丹,今已三朔餘,雖未知顯有其效,而進御之後別無變症,則其無害可知也。無害則必有所益,且丸藥,一劑之內,似難得力,更加一劑進御宜當云,依此劑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傳曰,今此丸藥,使朴頵監劑。《藥房日記》

○左議政洪瑞鳳三度呈辭。入啓。答曰,不允批答。

○憲府啓辭。答曰,不允。朴嶔遞差。

○領議政金瑬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予甚缺然,箚陳之事,量小猜忌之說,於卿少無所損,須勿介意,從速行公。內下記草

7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七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內下記草

7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左議政洪瑞鳳四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副司勇李啓天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嘉爾爲國之誠,條陳之事,當令該曹採施焉。

○判義禁李德泂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勿爲控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7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副提調行都承旨臣沈□啓曰,近日陰雨連日,涼氣頗多,伏未審入診之後,聖候,何如?臣等不勝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與前一樣。

○傳于政院曰,金藎國家,遣內醫看病。《藥房日記》

○刑曹,以羅州大黨事,粘連啓目。答曰,如此大變,不可尋常處置,推考敬差官發遣,爲探罪人正刑後降其邑號爲乎矣,監司乙良從重推考。

○判尹許徽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疏辭無非嘉言,予當體念而採施焉。

○傳曰,左賓客南以雄,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金尙,同副承旨李曼,各兒馬一匹賜給,輔德徐祥履等及翊衛李時中以下,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

○領議政金瑬八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憲府啓辭。答曰,以其所犯論之,則遠竄猶輕,更勿爲如此之論。

○憲府啓目。入啓。答曰,依允。蘇東道,只罷其職。內下記草

7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嬪宮,來月當爲産月,諸具預備待候。

○領議政金瑬九度呈辭及左議政洪瑞鳳五度呈辭。入啓。答曰,遣承旨敦諭。

○傳曰,今番勅使時譯官李馨長,頗有周旋之功,令該曹參酌施賞。

○領、左相箚子。答曰,省箚具悉。予心缺然,箚陳之事,爲任極重,實非該曹所可擅擬也。內下記草

7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朴遾。同副承旨李曼。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冊禮都監啓目。答曰,依啓目施行爲乎矣,命婦陳賀乙良權停。

○左議政洪瑞鳳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予甚慮念,箚辭誠有所見,卿須臥閤論道,以副上下之望。內下記草

7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本司堂上中,或有兼仕都監者,或有受由在外者,開坐之時不成貌樣。刑曹參判李時昉,同知許啓,本司堂上啓下,何如?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藥房,以嬪宮産室廳事,啓辭。答曰,知道。提調勿爲入直問安。

○戶曹判書鄭太和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爲待罪,且提調之任,代行不可,安心勿辭。

○憲府,以都廳李時萬等加資,査出日淺改正事,啓辭。答曰,依啓。李景曾事,不允。

○備邊司,以羅州牧使李更生仍任事,粘連啓目。答曰,回啓之辭甚當,依此施行。內下記草

○有政。吏批,以李光載爲監察,姜與載爲安岳郡守,閔洛爲司䆃寺直長,韓興一爲吏曹參判,吳爟爲獻陵參奉,孟世衡爲濟用正,金益熙爲直講,柳應昌爲慶基殿參奉,李敏華爲監察,成櫟爲造紙署別提,朴遾爲兵曹參知,沈𢋡爲弘文館校理,黃㦿爲軍器寺正,金壽益爲義州府尹,李以存爲弘文館修撰,具仁墍爲水原府使,金素爲承旨,申埈爲江華留守,金光燦爲司僕寺主簿,金廈樑爲黃海都事,尹坫爲工曹佐郞,金慶餘爲執義,李級爲刑曹佐郞。

7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左議政洪瑞鳳六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左副承旨鄭泰齊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政院啓曰,卽見平安兵使舊符上送狀啓,政院書吏齎來有旨云云,事甚可怪。當初新造兵符,別定禁軍,有旨齎去,而其時本院有一書吏受由往平安道,此不過渠輩中間相換,潛私圖便之計,極爲駭愕。本院書吏,則當待上來治罪,而當該禁軍,令兵曹從重治罪,何如?傳曰,允。兵曹啓曰,云云事,傳敎矣。禁軍齎去有旨,自是不易之定規,而政院下吏中間私相潛議,兵符齎去,潛受於禁軍,極爲駭愕,禁軍起悅,書吏朴孝一,令攸司囚禁治罪,何如?傳曰,依啓。《兵曹謄錄》

7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啓曰,卽接平安監司狀啓,則於汀浦禁軍池世仁家率居李繼能稱名人,行止荒唐。以其招辭觀之,則似是上年逆獄時網漏罪人,或不無逃躱變名,納招,事極荒唐,一邊,分付本堡,移囚平壤府,一邊馳啓云云。令本道監司嚴問更爲捧招啓聞後,稟處乎?直爲拿來推問乎?敢啓。傳曰,拿來推問。《禁府謄錄》

○左議政洪瑞鳳七度呈辭。入啓。答曰,遣承旨敦諭。內下記草

7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啓曰,李繼能拿來推問事,啓下矣。發遣都事,則此時西路廚傳有弊,遣羅將拿來,何如?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杞平君兪伯曾溫陽地沐浴呈辭。入啓。答曰,給由馬。

○持平金重鎰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疏辭,予當體念而採施焉。

○諫院,以臺諫出仕事,啓辭。答曰,依啓。賞加改定事,已諭。

○傳曰,今下弓矢,昌州僉使金肅正處給送。

○領兵將金體乾狀啓。答曰,病死人,令本道恤典擧行。

○左議政洪瑞鳳八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憲府,以羅州敬差官改差臺諫上來事,啓辭。答曰,依啓。李景曾中道付處。

○幼學朴大相上疏。入啓。答曰,省爾疏章,深嘉爾愛君之誠,取進之冊,無非要語,予亦披覽焉。內下記草

7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金尙。右承旨睦性善。左副承旨鄭泰齊。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以政院啓辭,傳曰,左議政家,遣柳後聖看病。

○傳曰,明日爲始駝駱粥煮入。《藥房日記》

○左議政洪瑞鳳九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內下記草

7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左承旨臣曺文秀啓曰,雨止後風氣乍涼,此時將攝,尤不可少忽,臣等伏未審聖候,何如?敢來問安。答曰,一樣。《藥房日記》

○左議政洪瑞鳳十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軍器寺訓鍊都監別造處晝摘奸。內下記草

○有政。吏批,以吳穎發爲大靜縣監,申晉翼爲渭原郡守,李徽祚爲掌苑署別提,鄭泰齊爲兵曹參知,宋斗文爲典籍,申翊亮爲密陽府使,成櫟爲刑曹正郞,李起浡爲典籍,李純馣爲禮曹正郞,禹敬錫爲連原察訪,姜德聚爲熙川郡守,閔希顔爲直講,金始蕃爲弘文館副修撰,李正身爲安奇察訪,閔馨男爲判義禁,柳慶昌爲修撰,申得洪爲監察,洪瑱爲司䆃寺正,金尙爲承旨。

7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左議政洪瑞鳳十一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靈巖幼學金壽奎等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疏辭,當惕念而採施焉。

○憲府啓辭。答曰,依啓。李景曾事,亟停勿煩。

○備邊司,以朴長遠上疏,粘連啓目。答曰,南漢、江都之米,竝爲除出,以減今年田租云者,兩處儲穀無爲革去之意耶?承旨察啓。記草

○都摠府啓曰,副摠管黃溭,以副護軍肅拜事,慶德宮進去,請出標信。《都摠謄錄》

7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以備邊司,持平金重鎰上疏,粘目,傳曰,此回啓中先救景曾,又請戒飭銓官之循私者,可謂不成說話,而未滿一笑也。

○備邊司郞廳,以領議政意啓曰,前日金重鎰上疏回啓之辭,措語顚錯,文意不續,而臣昏不覺察,致勤嚴敎,臣不勝惶恐之至,敢啓。答曰,知道。勿爲惶恐。

○傳曰,謝見使赴京時,淸內官率去事言之。

○吏曹啓曰,平安監司金世濂,旣已遞差,其代依前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左議政洪瑞鳳十二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備邊司,以今秋合操事,粘目。答曰,如此可虞之時,全然停廢似未妥當,更議處置。內下記草

7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于政院曰,判義禁閔馨男家,遣內醫看病。《藥房日記》

○左議政洪瑞鳳十三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傳曰,錦陽君朴瀰,來月初生改葬云,令該曹造墓軍及祭床題給。內下記草

7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承文院官員,以都提調意啓曰,九王慰書,當爲修答,而未知書式之如何,前日備邊司問于勅使,則亦以不知答之,而但言措語當尊敬云云矣,措語則尊敬不難,而彼此稱號文字,則當有定式,不容宛轉行辭,臣等亦難臆定創例,姑以意見斟酌,則書頭,書以朝鮮國王某謹百拜上書于攝政九王殿下,未知如何?且自上自稱,則書以不佞、不穀等,語似欠恭,其次則僕字,乃臣字之次,而古人,多用於平交,卑職字似可,而此亦自前大衙門咨揭所稱,彼或訝其不卑,自下亦難於擅議斷定,就此中合用之字,上裁定式,何如?答曰,自稱則書僕字無妨。

○戶曹啓曰,近來該司百物,不能量入爲出,告乏之報左右而至,每自臣曹給價措備,苟冀目前之支過,而本曹儲米布亦隨而盡,實非可繼之道,試以司宰監燒木一種言之,一年恒貢,較之於一年用下之數,則不足甚多,在前勅使時,例以到防軍,預爲取柴積置,以徵許多之用,防軍之役,不過一日,而若論燒木之價,則便是累百石之米、累十同之木,公家損益可知,而近年防軍使用一款,塞而不行,更無奈何。今値無前凶歲,前頭稅入多少,不言可想,客使之來應在冬末,所用燒木,罔以爲措,査問該監,一年恒貢數,一年恒式進排處及今年正月以後各處別用之數,竝爲別單,書啓,諸上司進排中,亦宜有減省之擧,而此非該曹所可擅便,敢此仰煩天聽,令廟堂將此別單,另議減省,而將來到防軍一番全數,限一日使役,少除該曹出費米布之弊,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左議政洪瑞鳳十四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諫院,以連原察訪禹敬錫改差事啓辭。答曰,依啓。安夢尹事,不允。內下記草

7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沈詻。左承旨曺文秀。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睦性善。右副承旨李曼。同副承旨金素。注書柳椐。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戶曹啓辭云云。答曰,依啓事,傳敎矣。當此民窮財竭之日,節省冗費乃是急務,而該曹疲於策應,罔有紀極,不但燒木一款之弊,而以一燒木之價所費,至於累百石之米、累十同之木,則其他可以反隅也。到防軍依啓辭沒數題送,而每年一名量捧柴木三十斤,以除過數責捧之患,而且其工役,雖曰一日之役,而遠方軍士山役往來,必至經宿,以二三日爲限,俾勿督迫,而今番到防軍此役之外,雖有餘日,切不得更歸他役,以袪其怨宜當,該曹別單中如大內進排及內局酒房、內贍寺濟用監所用之數,不敢輕議,而諸上司所用之數,量宜裁減,原單子付標以啓之意,敢啓。答曰,依啓。

○又啓曰,獻納朴長遠上疏當初回啓時,措語未瑩,致勤下問,不勝惶恐,原啓目,付標以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前日本司北京運米船回還時,各還本土事草記。答曰,依啓。新造官船,不必回泊本土,參酌區處,可也事傳敎,故本司又以分置兩西之意覆啓,則江都亦爲量宜給之事,命下矣。江都則捧受後料理啓聞之意,已爲啓下知會,而卽接平安監司金世濂牒報,本道用船形勢與他道漕運興販者,有異,其在無事之日,船人輩皆持小船,只漁採於不遠海洋道內,船人元數不多,船隻若優數分給於本道,而願受船人絶無,則空棄可惜,旣受之後,或有改修之擧,則道內船材不産,亦非細慮,若干隻略定云,關西事勢果如所報,當初新造官船都數將近百隻,而無事回還,實數有難的知,若待齊到後始爲區處,則先到各船沙工,不可留待,隨其到泊,出送沙格,則海西、江都回泊之時,無運船之人,事甚難處,回還船中,平安道則擇其本道可用者十五隻留置,黃海道則限二十隻分送,江都則限十隻分送,而此外餘數,亦令順歸格軍,運泊於江都,後令戶曹,照數,稟處宜當,以此知委施行,何如?答曰,依啓。此外買送私船,何以處之?《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罪人李繼龍,已爲拿來推鞫乎?何以爲之?敢稟。傳曰,依例爲之。

○政院啓曰,推鞫事,命下矣,推鞫處所某處爲之乎?敢稟。傳曰,本府爲之。

○政院啓曰,義禁府都事以大臣意來言,判義禁差出後推鞫,乃可爲之云,莫重推鞫,不可少緩,今日內令該曹口傳差出牌招肅拜,速行推鞫之意,敢啓。傳曰,推鞫及口傳政事,明日爲之。

○推鞫問事郞廳,兵曹正郞洪處亮,弘文校理沈𢋡,副司直李齊輿,司果李晳啓。《禁府謄錄》

○左議政洪瑞鳳十五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諫院,以楊州牧使安夢尹罷職,且可用人才州牧郡縣歲貢學行文才武藝事,啓辭。答曰,依啓。擧子疤記事,似爲有弊,當問于大臣處之。內下記草